类似绑腿的两个套腿,两个管在外面长衣里面,在外面看不见。
Ⅱ 唐朝的裤子叫什么
古代人们只是把裤子作为内衣来穿。当时的裤子与今天的大不相同,都是开裆裤,有的裤子只是穿在小腿上的套筒,叫作胫衣。赵武灵王改革服饰后,有裆的裤子被引进到中原,人们这才有了可以外穿的裤子。
Ⅲ 研究历史服饰,主要依从哪些材料
研究历史服饰,主要参考当代的历史文献或者遗留下来的服饰文物。当代的历史文献主要见于当代的官修史书或者个人的传记等记录中。
以研究明代的女子服饰为例,可以参考明初官修的《大明集礼》、明后期官修《大明会典》和《明实录》以及清代的官修《明史》。
当然,如果你只想了解的话,可以阅读一些研究古代历史的服饰的文章或者著作。
(3)古代裤子材料扩展阅读:
《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是一部专业辞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历代衣冠服饰文化。另外还有从古代服饰与社会风俗角度下的《中国古代服饰风俗》,关于服饰发展脉络的《中国历代服饰艺术》,以女子服饰为主要论述内容的《中 国历代妇女装饰》。
再有黄能馥、陈娟娟的《中国服装史》,作为服饰研究的常识性了解,内容包括各朝服饰制度、服装的形制、面料、纹样、及其相应的配饰等。还有《衣冠天下:中国服装图史》、《中 国文化通志·服饰志》、《中国历代服饰艺术》 等著作。
还有华梅的《服饰与中国文化》,该书是以服饰的文化内涵作为分章依据,提及了中国的服饰观念与中国哲学,中国的服饰制度与中国礼制,中国服饰的图纹与中国文化符号,历朝服饰的演化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等,详尽论述了服饰的种种文化内涵。另外还有《中国服装史》、《人类服饰文化学》 、《中国服饰》 等。
Ⅳ 做汉服需要哪些材料
缝纫工具
A 、缝纫机,功能是缝合布料,缝纫机主要分两种:旧式的脚踏式的(此优点是速度可以灵活掌握,适合新手,本人用的就是这种)、电动缝纫机。(如果没有缝纫机,用手工缝也可以哈,就是速度太慢,而且不容易把线条缝直!估计一个月才能做一件汉服了)
B 、锁边机,功能是把布料的缝合的边缘锁好,不至于边缘散开。锁边机也有好多种,便宜的 100 多元,贵的有 1000 多甚至几千的。自己学做,买个 100 多元的三线锁边机就可以了。在布料批发市场上有买的。
C 、其他工具:剪刀一把,直尺一把,软尺一把(一元钱就可以买到,功能是用来量人的各种尺寸!),划粉一盒(用来在布料上画裁剪线条,可以洗掉。),各种颜色的缝纫线(根据布料颜色,一般什么颜色的布料就用什么颜色的线。)
面料
A 、做汉服的面料很多,只要你去趟布料市场就知道了,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对于新手,一般来说,颜色搭配可以选近似色,花布与素色布搭配,最容易出效果。注意的是要考虑布料的缩水问题,在面料搭配上尽量使用同一种类型的面料,比如棉布搭配棉布,丝绸搭配丝绸。
B 、关于面料价格,这个没的说,自己去跟老板砍价,呵呵。一般棉布在 10 元左右 / 米,化纤的织锦缎 10 几元 / 米,提花棉 20 左右 / 米。尽量不要用发光的化纤面料做汉服,因为穿上感觉很廉价,也很舞台化,容易让人产生这是戏服、影楼装的感觉。个人觉得用棉布、麻做常服很不错,织锦缎适合做礼服,也适合做衣服的边缘。
C 、关于面料的用量。(根据个人裁剪方式不同,用量也不一样,我写的是自己在实际制作中的用量。)
曲裾:主料 4 米 ( 150 厘米宽),衣缘及腰带 2 米 ( 150 厘米宽);
襦裙:上襦 3 米 ( 150 厘米宽),裙子(包括上襦的衣缘) 3 米 ( 150 厘米宽),腰带 0.5 米 ;褙子: 2 米 ( 150 厘米宽),衣缘 0.5 米 ;直裾:主料 4 米 ( 150 厘米宽),衣缘及腰带 2 米 ( 150 厘米宽);直身:主料 4 米 ( 150 厘米宽),衣缘及腰带 1 米 ( 150 厘米宽);短打:上衣 3 米 ( 150 厘米宽),裤子 1 米 ( 150 厘米宽),衣缘及腰带 0.5 米 ( 150 厘米宽)(此用量也适合中衣裤子)
三、确定各部位尺寸
领口宽20厘米左右;
袖通长,即袖展开两袖口之间距离236厘米;
袖口宽23厘米;袖宽46厘米;
腰宽69厘米,腰围即138厘米;
下摆通长为腰围2倍,即276厘米;
裳长96厘米;
袖口宽:袖宽:腰宽 = 1:2:3;
上衣长:下裳长=1:2(48厘米:96厘米)
Ⅳ 古代裤子前面那块布叫什么
各个朝代称呼各有不同。
在我们的印象里一般都是电影电视剧里面的形象,前面那块可以掀起来的布应该叫“前襟”。
http://hi..com/bluerain923/item/f6e6281306afa0e99813d6cf
Ⅵ 古代穿在最里边的裤子叫什么裤
亵裤就是内裤或称底裤
其实亵裤确切的指古人里面穿的小裤,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样的内裤
Ⅶ 春秋战国时期的裤子是什么样的
《礼记》曰:"衣不帛襦袴。"这是因为襦和袴都是内衣,儒家崇尚俭朴,认为不应该用丝绸来裁制内衣。而到了六朝时,那些世家子弟居然用白色的丝绸来做裤子,所以被称为"纨绔子弟"。
古代的裤子通常都没有裤裆,只有两只裤脚管,上端连在一起,用带系在腰间,所以叫做袴。《释名》曰:跨也。两股各跨别也。"袴是内衣,不能外露的,袴的外面一定还要穿裙或深衣。平民劳作时穿短衣,则袴内要系一兜裆布,就像日本大相扑运动员的装束。
在宋初的《盘车图》中,还能见到这种穿法。连裆的短裤,叫做裈。裈短如牛鼻,俗称犊鼻裤。
衍生:春秋战国时期的服装特点
由于连年战争,战国时期各种礼仪逐渐废除不用。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各诸侯国的服饰,由于风土所限,相应地产生一些变化。从近年来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楚墓中的彩绘木俑身上,可以看到当时很有代表性的服饰特点。这时候的服饰以沿宽边的下身缠绕式的肥大衣服。其缠绕是将前襟向后身围裹,即采取横线与斜线的空间互补,获得静中有动和动中有静的装饰效果。因为衣料比较轻薄,为了防止薄衣缠身,所以采用平挺的锦类织物镶边,边上再装饰云纹图案,即"衣作绣,锦为沿",将实用与审美巧妙地结合。这些构思与制作方法都充分体现了古人设计的智慧与聪敏。战国时期男子着装,衣长不过膝,以连续矩纹和条纹作装饰,此种图案与当时的漆器器皿边饰十分相似。
男装以交叉领、窄袖、腰间束带为基本样式。战国时期的带钩质地多为金、银、铜、铁、玉,在带钩上刻有花纹,有时也镶上绿松石,显示尊贵富有。还有一种金银错的手工工艺,对金石进行加工后,其外观更加精致华贵。战国时期的冶铁业比较兴旺,可以制做男人身上悬挂的铜刀;工艺也属上乘,如一种二十五公分长的小弯刀,刀背上雕刻有各式花纹,当时广为人们喜爱和佩带,名为"容刀"。这时的挂刀,已不完全为实用,很大程度上装饰取代了实用。
Ⅷ 中国古代衣服所用材料的变化
中国服装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在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穴曾发掘出约 1.8万年前的骨针。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有管状骨针等物出土。可以推断,这些骨针是当时缝制原始衣服用的。
中国人的祖先最初穿的衣服,是用树叶或兽皮连在一起制成的围裙。后来,每个朝代的服饰都有其特点,这和当时农、牧业及纺织生产水平密切相关。
春秋战国时期,男女衣着通用上衣和下裳相连的“深衣”式。大麻、苎麻和葛织物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大宗衣着用料。统治者和贵族大量使用丝织物。部分地区也用毛、羽和木棉纤维纺织织物。汉代,丝、麻纤维的纺绩、织造和印染工艺技术已很发达,染织品有纱、绡、绢、锦、布、帛等,服装用料大大丰富。出土的西汉素纱禅衣仅重49克,可见当时已能用桑蚕丝制成轻薄透明的长衣。
隋唐两代,统治者还对服装作出严格的等级规定,使服装成为权力的一种标志。日常衣料广泛使用麻布,裙料一般采用丝绸。随着中外交往增加,服式也互有影响,如团花的服饰是受波斯的影响;僧人则穿着印度式服装“袈裟”。现今日本的和服仍保留着中国唐代的服装风格。
唐宋到明代服式多是宽衣大袖,外衣多为长袍。明代主要以棉布为主。
清代盛行马褂、旗袍等满族服式,体力劳动者则穿短袄长裤。
近代,由于纺织工业的发展,可供制做服装的织物品种和数量增加,促进了服装生产。辛亥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吸收西方服式特点的中山服、学生服等开始出现。1950年以后,中山服几乎已成为全国普遍流行的服装,袍褂几近消失。随着大量优质面料的出现,服装款式也有发展。现代服装设计已成为工艺美术的一个分支,而服装生产已经实现工业化大批量生产。
Ⅸ 裤子的发展历史
裤子起源于游牧民族,只有裤腿,用于保暖,因为他们要骑马,穿裙子不方便。
早期西方的裤子
西方人的裤子就是从游牧民族那里借鉴而来。13世纪时,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一种宽松的衬裤就被发明出来,它有裤裆,从腰部向下及至膝盖。文艺复兴时期,这种宽松的裤子变成了紧身的外裤。为了方便男性上厕所,通常会在裆部做一个用扣子固定的开口。英国的亨利八世,在这片开口上加垫子,后来变成一股风潮,男性们把这垫子越加越厚,有意突出“那里”的尺寸,这股热潮一直到16世纪才退去。
相对于西方人,古代中国人对裤子接受的较早。在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交往过程中,中原人开始尝试穿裤子,不过当时的裤子只有两条裤腿,没有裤裆,从脚踝到膝盖。就是“胫衣”,在冬天苦役起到保暖的作用。秦汉之际,胫衣长至大腿,但仍没有裤裆,为了便于便溺。裤子最出只在部队中流行,到了汉代,有裤裆的长裤才为汉族百姓接受。唐朝时盛行“胡服”,裤腿有了收束。到了宋代,裤子变成可贴身的“膝裤”,便于行动,又保暖。
东西方裤子的共同处:
无论东西方,古代裤子的演变都说明,服饰发展是以简洁、实用、健康为最终价值取向的,并在此基础上,再向美观的角度发展。
多元化的现代裤子:
功能多元化,健康舒适占首位。
在裤子家族中,牛仔裤不能不提。美国旧金山淘金热时,用帆布做的低腰、直筒、臀围紧小的裤子,因为结实、耐磨而大受欢迎。从此,牛仔裤成为美国工业化进程的最佳注脚,风行,美国、欧洲。上世纪70年代,裤子文化已成为全球性的集体潮流。在款式上也有突破的演变,由传统的直脚款式,变化出阔脚裤、喇叭裤等形态,由喇叭裤演变至80年代的萝卜裤。
到了90年代,宽松的裤子成为潮流。进入21世纪,人们对于裤子的诠释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特点是将时尚与健康结合到一起。偏爱裙子的女性纷纷选择裤子(展示腿部的优美曲线,拥有美腿的女孩穿上修长、贴体的裤子会显得高挑,长腿的女孩穿上宽松、飘逸的裤子显得气质高雅。裤子成为个性化的标志。)
如今,裤子的设计,在时尚、漂亮的前提下,以健康为人们的首要选择,面料也开始考虑透气性。总之,不管裤子样式怎么变,健康、舒适是不变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