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衬衫注重量身设计,像CAIFUNG柴枫定制衬衫就是为穿衣者设计专属于穿衣者衬衫,而且在定制工艺具有多种款式面料可供客户选择,同时在版型设计上注入当代流行元素,个性化定制。
而成衣衬衫在版型设计上则比较单一化,基本上是采用流水线的模式生产服装,因此不仅是衬衫版型上,还是在衬衫尺寸大小上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毕竟不是按照自己的身形和喜好进行设计的。
❷ 河北三大高端装备制造业说的是哪个企业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指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高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技术含量高,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继承;第二,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第三,在产业链占据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中文名
高端装备制造
含 义
制造业的高端领域
角度理解
技术、价值链高端、产业链的核心
所属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目录
1基本概念
2重要性
3需解决问题
4落实政策
5高端装备制造发展
▪ 发展目标
▪ 发展
▪ 特点
▪ 重点发展方向
▪ 前景
▪ 主要方向
6发展模式
1基本概念编辑
高端制造产业既包括传统制造业的高端部分,也包括新兴产业的高端部分,中国已经出现很多专业的第三方研究机构,如“高端装备制造业第三方专业课题研究中心-中国重大机械装备网”。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课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研究人员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2重要性编辑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必然成为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把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是走上创新驱动、内在增长轨道的必然选择,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点举措。
中国面对全球竞争加剧,环境资源约束日趋严峻和高级人才短缺等挑战,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以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来推动整个装备制造业的振兴,更有效地为各领域新兴产业提供装备和服务的保障。
3需解决问题编辑
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突破口,转变发展方式是当务之急。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解决过度依赖要素投入、经济效率不高问题
依赖资源和资金的大规模投入的粗放发展方式,是导致一般产品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形成某些领域的恶性竞争,这样下去不仅是效率问题,而且是扰乱市场秩序、严重阻碍高端产品发展的关键问题。
由于要素大量投入,也导致了区域结构趋同化,盲目追求GDP和地方财政增长,加剧区域内重复投资和产能过剩现象,甚至加剧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大企业集团不强,缺乏配套的专特精小企业
制造能力强、研发能力弱;依赖引进技术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少;
生产产值高、工业增加值低;单机制造能力强、系统集成能力弱。
因此,必须通过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改善,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来解决大企业集团的竞争能力。
技术创新体系亟待改善
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中国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体系构成:
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产业化
由此可见,只有以企业为主体的后段是不够的。
从上述的构造表明基础共性技术是不可缺少的,中国科研院所体制改革使基础共性技术的研发削弱甚至缺位,已产生明显的不利于整体创新的影响。利用转制研究院所重建基础与共性技术研究的公共服务平台已刻不容缓,否则会影响中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整个战略进程。
4落实政策编辑
政府各部门要将国务院颁布的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各项政策,真正落实、合力执行。
对于振兴装备制造业及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政府已颁布的政策可以说是给予了足够的支持,问题是按照统一的目标大家合力执行。
这些政策文件是:《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问题》;《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2009-2011年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调整强调的是发展质量,振兴突出的是提升水平,要加深理解。
5高端装备制造发展编辑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2018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园区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期间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总的思路是这样考虑的。面向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做强做大,加快发展航空装备和未经应用产业。提升轨道交通装备水平,培育和发展海洋功能装备,把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实现中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到2015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基本满足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需要。
发展目标
1、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若干高端装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团和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专业化生产企业,建成若干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高端装备制造急需区。
2、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端装备技术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产品和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领军人才。
3、基础配套能力显著提升。高端装备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基础件达到50%,关键自动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用零部件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发展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航空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业、海洋工程装备以及智能制造装备五个细分领域。未来十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黄金增长,将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2010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6万亿,占装备制造业的8%。到2015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6万亿元,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15%;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25%,高端装备制造业将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特点
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观点:第一,技术先进,已有相当的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第二,市场空间大,对装备制造业起到支撑作用;第三,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大,处于成长期,潜力大;第四,对能源、资源的供给体系提供保障。
根据中工联创国际装备制造研究中心观点:第一,高技术含量。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集聚了大批研发、技术人才,产品中凝结了较高的技术含量。第二,高资本投入。核心技术研发难度大、工艺复杂,必须支付高额研发费用和设备及材料购置费用。第三,高整合性和带动性。需要政府、企业、金融等多种机构配合,集聚多个行业联合攻关;也会使多个部门、多个行业共同受益,带动能力强。第四,关系国家战略。
重点发展方向
高端装备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他六个领域的重要支撑。比如新能源装备、新材料装备、高效节能环保装备、电子信息装备、新能源汽车生产线等等,考虑到各规划之间的衔接,按照决定明显的高端装备制造的重点方向,十二五期间,重点选择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航空装备、海洋装备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1、航空装备方面,以市场为主线,组织航空研发、产业化、市场服务发展,大力发展系列支线飞机,重点突破发动机关键技术和装备,空中管理系统和先进发展能力,建立有持续发展能力的航空飞机。
2、卫星产业发展,卫星以建立中国自主的安全可靠长期稳定运行的空间基础设施以及应用服务体系为核心,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空间基础设施发展规划,重点加强航天运输系统应用卫星系统、卫星地面系统和卫星应用系统建设,大力发生卫星综合应用的产业链,加快中国空间设施的卫星产业的快速发展。
3、轨道交通方面,要围绕高速、重点、快捷三个方向,重点发展大型工程、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掌握系统集成和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关键零部件制度化水平,形成制度创新体系和现代化产业集群,满足中国轨道交通建设需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
4、海洋工程装备方面,面向国内外海洋资源开发的重大需求,以海洋油具开发为主要突破口,大力发展海洋矿产资源装备制造业,围绕勘探、开发、生产、加工、储运以及海上作业辅助、服务等环节的需要,重点发展大型水下系统和作业装备等海洋工程装备关键装备,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总承包能力和专业化分包能力。
5、智能制造装备方向,面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重点推进智能仪表装备、智能装备等四大类产品,其中智能专用装备主要包括大型智能工程机械、高效农业机械、智能印刷机械、自动化纺织机械、环保机械、煤炭机械、冶金机械等各类专用装备,实现各种制造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义化,带动整体智能装备水平的提升。
6、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发展工程,加快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首先要以推进高端装备规模化发展为目标,工程化、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产业发展环节,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用一体,重点实施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工程,空间工程,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创新提升工程、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功能等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前景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指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高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技术含量高,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继承;第二,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第三,在产业链占据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欧美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欧洲、俄罗斯等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上仍处于全面领先地位,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型国家则奋力追赶。中国高端设备制造业取得辉煌的成就,成功的根基在于多年快速发展的工业基础和充足的人才储备及技术储备。
主要方向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制造企业已经突破了原来传统车间、企业、社会以及国家的限制,如波音787已经在40多个国家共同组织生产,完成复杂的机电产品的装配和组成。由此可见,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制资源,融入全球的产业链,参与全球的协作与市场竞争是一大发展趋势。
1、纵观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首先信息化加快了产品的开发周期,优化了开发流程。在20世纪40年代,产品的设计开发流程为产品规划、产品设计、物理样机、产品测试和生产;而到了本世纪,则是从产品规划开始,历经概念设计、数字样机、详细设计以及到物理样机,直至最后的生产。对比来看,设计制造的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生产流程也得到了优化。
2、其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发展的协同,降低了制造成本。世界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和戴姆斯·克莱斯勒联合组建了汽车零部件采购平台。通过该平台,5万家供应商开展协同采购,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可见,社会化的分工和协作,构建了现代产业体系,而制造业企业从“大而全”向“专而精”的方向发展,利用核心的竞争力优势的资源实现了利润和附加值的最大化,真正重组了产业的价值链和企业的价值链,从原来链式的结合向网状的结合转变。
3、再次,环境的绿色化对制造业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世界范围内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矛盾突出,全球环境资源消耗速度超过地球生态自我更新速度达30%。中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10%左右,其中70%来源于制造业。
4、最后,推进制造业的服务化,占据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先进管理理念的应用,新产品真正处于生产制造环节的时间已经占了很少部分,而大部分的时间处在研发、采购、销售、存储和售后服务。同时专业化又实现了成本最小化,制造业正在加快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制造的服务化已经成为先进制造发展新内容。
综合以上几点,高端装备制造业正在向全球化、信息化、专业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而制造技术则正在向高速高精、自动智能、绿色低碳、高附加值、增值服务、物流联动等方向发展。
6发展模式编辑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模式分为以下3种:
1.“需求—创新驱动”模式。是指根据市场需求,立足自主创新,依托其先进的科技水平,进行产品制造的一种模式。采用这一模式较多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一流国家。
2.“快速引进—完全吸收—拓展创新”模式。是指快速地将世界先进技术引入国内,使技术被消化吸收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把已引入的技术进行拓展创新的一种产业发展模式。采用这一模式的是以日本为代表的较发达国家。
3.“引进—落后—再引进”模式。是指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或仿制国外产品进行产品生产,待该技术无法适应市场需求之时,会再次引进其他先进技术,如此反复循环地维持产业发展的一种模式。这些国家科技原创能力低,主要把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作为获得技术支撑的主要来源,而不考虑自主研发和创新。发展中国家一般都是此种发展模式,中国也是这一模式的最典型国家。 [1]
❸ 深圳高端衬衫定制公司哪家比较好
成衣免烫衬衫单件定制,15天出货,一人一版。价格合适。何不自己给自己定制一个衬衫呢。工厂出货,免去中间差价。 fk02468
❹ 衬衫流水线 步骤
排版--打版--剪版--刀模--裁布--车头流水--后道工艺--包装--大包装--出货车头流水线:上复斯--上前后片--拉肩---上克夫--上门襟--拷边--送至后道后道工艺:上扣--修线头--大烫--质检(不合格的要回修)--小包装(简单折叠)--送至大包装装箱
❺ 十大品牌衬衫
中国品牌
1开开(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上海市名牌产品,中国服装业十强企业,行业著名品牌,上海开开)
2雅戈尔(创于1979年,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出口免验产品,全球最大的男装企业之一,雅戈尔集)
3虎豹(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之一,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江苏虎豹)
4报喜鸟(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著名的大型服饰集团之一,浙江省重点骨干企业,十大品牌衬衫)
5杉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一线品牌/牌子,十大衬衫品牌)
6罗蒙(始创于1984年,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大型股份制企业集团,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罗)
7七匹狼(中国驰名商标,福建省著名商标,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影响中国服装市场)
8才子(始创于1983年,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福建省著名商标,才子服)
9红豆(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江苏省重点企业集团,国务院120家深化改革试点企业之一)
10海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衬衫十大品牌上海海螺服饰有限公司)
世界品牌
一、夏奈尔(GabrielleChanel)
二、Louis Vuitton:典雅巴黎气质
三、Dior:法国时装文化的最高精神
四、Versace:意大利时尚帝国
五、Prada:时尚世界的传奇
六、Burberry:浓烈的英伦色彩 品牌年轻化的列车后,如今的Burberry成功的赋予格纹新表情。
七、Kenzo:清新而渊长的东方之风
八、Givenchy:国际时尚巨人
九、Valentino:永恒的优雅惊叹号
十、Hugo Boss:优雅的德式风格
拓展资料:
衬衫(shirt〕 穿在内外上衣之间、也可单独穿用的上衣。中国周代已有衬衫,称中衣,后称中单。汉代称近身的衫为厕牏。宋代已用衬衫之名。现称之为中式衬衫。公元前16世纪古埃及第18王朝已有衬衫,是无领、袖的束腰衣。
14世纪诺曼底人穿的衬衫有领和袖头。16世纪欧洲盛行在衬衫的领和前胸绣花,或在领口、袖口、胸前装饰花边。18世纪末,英国人穿硬高领衬衫。维多利亚女王时期,高领衬衫被淘汰,形成现代的立翻领西式衬衫。19世纪40年代,西式衬衫传入中国。衬衫最初多为男用,20世纪50年代渐被女子采用,现已成为常用服装之一。
❻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
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关系国家综合实力、技术水平和工业基础的一项长期的重点任务。“十二五”期间,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的重点任务是: 以市场应用为先导,以重点产品研制为主线,统筹航空技术研究、产品研发、产业化、市场开发与服务发展,重点加快大型客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和航空配套装备的发展,大型客机实现首飞,喷气支线飞机成功研制,实现支线飞机年销售100架,建立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航空产业体系。
——大型客机。以满足国内中心城市点对点、点对枢纽机场的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市场需求量大的150座级为切入点,按照安全、经济、舒适和环保的要求,研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150座级的C919单通道干线飞机,逐步形成产业化能力。开展未来型号前期研究。
——支线飞机。加快ARJ21-700型涡扇支线飞机研制,2012年前后取得中国适航当局的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形成产业化能力,实现批量交付;2013年取得国外适航证书。同时,针对不同用户需求开展改进改型,适时启动加长型、公务型、货运型飞机研制,实现系列化。加快新舟60系列的改进改型和市场推广;适时启动新型支线飞机研制。
——通用飞机和直升机。在具有产业基础的地区,优先发展社会效益好、市场需求大和经济价值高的通用飞机,加快研制生产大型灭火和水上应急救援飞机,重点支持大中型特种飞机、中/重型直升机和高端公务机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6座(含)以下轻小型通用飞机、水上飞机、无人机、特种飞行器和2吨(含)以下直升机,充分利用已有/在研成熟通用飞机平台,通过不断改进、改型以及升级来满足用户需求。
——航空发动机。建立和完善航空发动机创新发展的工业体系,突破大型客机发动机关键核心技术,增强创新能力。加快新型航空发动机研制,开展大客商用发动机验证机研制,2015年完成中法合作中等功率涡轴发动机的研制,建立发动机总装生产线和实现批量交付。开展现有发动机改进改型。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面向相市场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发展轻小型发动机,发展发动机专项技术和相关配套件。
——航空设备。大力发展航空机载、任务、空管和地面设备及系统,促进专业化、系列化、货架化和规模化发展,按照“系统、设备和器件”三个层次建立产业配套体系。以现有能力为核心,重点加快发展航电、通讯导航、液压、燃油、环控、电源、起落架、二次动力、生活设施、防火、照明、健康监控等系统供应商,逐步发展多个系统的集成供应商。大力发展低成本通用飞机的系统和设备。 紧密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相结合,以建立我国安全可靠、长期连续稳定运行的空间基础设施及其应用服务体系为核心,加强航天运输系统、应用卫星系统、地面与应用天地一体化系统建设,推进临近空间资源开发,促进卫星在农业、林业、水利、国土、城乡建设、环保、应急、交通、气象、海洋、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行业、区域发展以及公众生活中的应用,形成航天器制造、发射服务、应用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构成的完整产业链。
——航天运输系统。继续实施重大工程,完善现役运载火箭系列型谱,积极开展更大推力运载火箭关键技术攻关。
——应用卫星系统。统筹发展气象、海洋、资源、环境减灾卫星,构建完整体系,满足多方面需求。积极发展新型通信广播卫星。
——卫星地面系统。完善现有气象、海洋卫星地面系统数据接收站,组建国家陆地观测卫星数据中心;建设和完善通信广播卫星地面系统、卫星地球站/地面关口站;建设和完善卫星导航基准站、卫星运行管理、卫星数据处理等地面配套设施。加强导航接收机、通信终端芯片等关键元器件和卫星地面设备的研制和产业化。
——卫星应用系统。实施遥感应用示范工程,提高我国空间数据的自给率,大力推进行业和区域应用。大力推进卫星通信在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应急通信等公共服务中的应用,积极支持直播卫星的应用服务。推进卫星导航在金融、电力、通信、交通、信息、农业、渔业等国家重点行业的应用,加强卫星导航应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标准体系建设。 满足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络、大运量货运通道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大力发展“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轨道交通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建立健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试验验证平台和产品标准、认证认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升关键系统及装备研制能力,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使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全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动车组及客运列车。全面掌握动车组及客运列车技术,提高客运轨道交通装备的可靠性、舒适性、可维护性,完善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研制,开发适应高寒、高热、高风沙、高湿、广域等不同系列的谱系化动车组,满足跨线、跨网的旅客运输提速提效需要。以高速动车组技术为基础,结合城际交通实际,形成城际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技术平台与产业化体系,满足城际轨道交通需要。
——重载及快捷货运列车。全面突破30t及以上轴重重载机车、160km/h速度快捷货运机车和货车技术,深入研究轴重与线路桥梁匹配关系、速度与牵引质量匹配关系、车辆与站场匹配关系等,开展全系列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大轴重重载货车、快捷货运列车的配套研发,研发制造满足国际市场不同限界要求、不同供电制式的,覆盖全部货物运输需求的系列货运列车。
——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进一步加强城轨车辆系统集成技术研发,完善城轨车辆产品技术平台,形成适应各个国家不同技术标准要求的、满足全球市场不同性价比、文化、环境等需要的多系列城轨车辆产品谱系,保持多样性发展。开展低噪、低振动、节能产品,加强关键核心部件,如牵引系统、制动系统、转向架、运控系统等,以及车辆车站机电设备、灭火系统、列车自动防护系统、列车自动驾驶系统等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工程及养路机械装备。全面突破工程及养路机械装备关键技术,向性能优异化、效率高效化、品种多元化、产品系列化、工作智能化、作业环保化发展,加快研制、批量制造高精度和高效捣固稳定车、高效清筛机、带道砟分配功能的配砟整形车、道床综合处理车、钢轨打磨车和铣磨车、综合巡检车、高精度测量车、高速轨检车、钢轨探伤车、物料运输车、接触网综合作业车、轨道吸污车、轨道除雪车等新产品,研制轨道电力牵引双源制、高原型和多功能组合式工程及养路机械装备。
——信号及综合监控与运营管理系统。全面建成覆盖高、中、低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的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体系,全面实现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开展高速铁路宽带通信的关键技术、智能化高速列车系统数据传输与处理平台研究,开发城际先进的铁路列控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完善大型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突破基于一个信息共享平台的行车监控应用技术,实现行车、供电、机电、通信、防灾、工务、车辆等综合监控信息集成,形成综合调度指挥系统。开展基础设备设施领域的铁路地质灾害预报警系统研究,开展信息领域的轨道交通客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
——关键核心零部件。重点开展为高速铁路客车、重载铁路货车、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等配套的轮轴轴承、传动齿轮箱、发动机、转向架、钩缓、减振装置、牵引变流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大功率制动装置、供电高速开关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提高质量水平,满足整机配套需求。 面向国内外海洋资源开发的重大需求,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重点突破3000米深水装备的关键技术,大力发展以海洋油气为代表的海洋矿产资源开发装备,全面推进以海洋风能工程装备为代表的海洋可再生能源装备、以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装备为代表的海洋化学资源开发装备的产业化,积极培育海洋波浪能、潮汐能、海流(潮流)能、天然气水合物、海底金属矿产开发装备相关产业,加快提升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完善产业链,实现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快速健康发展。
——海洋矿产资源开发装备。以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为重点,大力发展半潜式钻井/生产平台、钻井船、自升式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卸装置、物探船、起重铺管船、海洋钻采设备及其关键系统和设备、水下生产系统及水下立管等装备;积极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海底金属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的前期研究和技术储备,为培育相关产业奠定基础。
——海洋可再生能源和化学资源开发装备。以海洋风能工程装备为重点,大力发展海上及潮间带风机安装平台(船)、海上风机运营维护船、海上及潮间带风力发电装备等,全面推进海洋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以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装备为重点,促进海洋化学资源开发装备的产业化;积极开展海洋波浪能、潮汐能、海流能、温差能、海水提锂、海水提铀等开发装备的前期研究和技术储备。
——其他海洋资源开发装备。以海上浮式石油储备基地、海上后勤补给基地等装备为重点,加快关键设计、建造技术的研究和攻关;积极开展海上机场、海上卫星发射场等装备的前期研究,为工程研制奠定技术基础。 围绕先进制造、轻工纺织、能源、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发展的迫切需要,坚持制造与服务并重,重点突破关键智能技术、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开发智能基础制造装备和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大力推进示范应用,催生新的产业,提高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水平,加快推进信息化综合集成和协同应用,促进“两化”融合条件下的产业发展模式创新。
——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围绕感知、决策和执行等智能功能的实现,重点突破新型传感技术、模块化与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技术、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系统协同技术、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高可靠实时通信网络技术、功能安全技术、特种工艺与精密制造技术、识别技术等九大类共性、基础关键智能技术,加强对共性智能技术、算法、软件架构、软件平台、软件系统、嵌入式系统、大型复杂装备系统仿真软件的研发,为实现制造装备和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撑。
——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重点开发新型传感器及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智能仪表、精密仪器、工业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精密传动装置、伺服控制机构和液气密元件及系统等八大类典型的智能测控装置和部件并实现产业化。
——重大智能制造集成装备。重点开发石油石化智能成套设备、冶金智能成套设备、智能化成形和加工成套设备、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建材制造成套设备、智能化食品制造生产线、智能化纺织成套装备、智能化印刷装备等八大类标志性的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
——重点应用示范推广领域。根据我国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测控装置的发展水平,立足制造业,在“十二五”期间重点选择在电力、节能环保、农业、资源开采、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等6个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分步骤、分层次开展应用示范,形成通用性、标准化的应用平台,加快推进技术、产业与应用的协同发展。
❼ 全国最先进的衬衫自动化生产线车间原图片
公开培训课程《制造自动化DIY:工厂自动化低成本、自主开发的策略与方法》,已确认准时开课
2014年11月08~09日 深圳
随着用工成本的急剧增加,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业自动化成为众多企业的急迫追求。国内制造企业普遍自动化程度不高,设备精度和可靠性较差,操作人员的素质较低,如何低成本、自主开发自动化制造系统成为众多工厂面临紧急课题。
自动化的目的无非是要追求产品质量稳定、生产速度愈快、生产成本愈低、用人工愈少。自动化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现大多数企业受到传统自动化设备的影响,盲目追求高速度、大产量及泛用化,甚至高成本的投入,这样的设计及投资理念导致企业巨大的浪费甚至战略的失败!另外一些企业在自动化的需求识别,自动化装备的选择、使用、维护等存在诸多问题,如自动化设备使用不好、故障频发、生产出不良品不会自动报警,以致继续生产不良品而不敢使用自动化设备闲置。由于未能发挥自动化应有功效,从而使得企业对自动化丧失信心。
本课程秉承适速化、小型化、专用化的低成本、可以自制的领域发展路线,通过现场诊断分析,选择和提取节省或取代人工的作业过程,立足现场开发设计高效省力化装置和自动化设备。例如:精益自动化生产线设计制作,升降、补充、搬运、输送、仓储等省力化装置设计制作,装配、固定、压入、补充压入、焊接、非标自动化设备设计制作等。通过省人化和省力化装置及自动化系统的导入,可以大规模减少作业人工,极大地低减生产及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❽ 高端装备制造业排行榜前十都是哪些企业
1、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南车主要从事铁路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及重要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修理、租赁,和轨道交通装备专有技术延伸产业,以及相关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实业投资与管理,进出口等业务。
中国南车具备铁路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及相关零部件自主开发、规模制造、规范服务的完整体系。公司拥有中国最大的电力机车研发制造基 地,全球技术领先的高速动车组研发制造基地,行业领先的大功率内燃机车及柴油机研发制造基地,同时,南车利用轨道交通装备专有技术,积极开发并成功扩展延 伸产品市场,包括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设备、汽车配件、船用曲轴和柴油机、大功率半导体元件、工程机械等。
2、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 工,CSIC)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 体,由中央管理。中船重工是中国最大的造修船集团之一,拥有46个工业企业、28个科研院所,员工14万人,总资产1,900亿元。
中 船重工拥有我国目前最大的造修船基地,集中了我国舰船研究、设计的主要力量,有3万多名科研设计人员,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 心,150多个大型实验室,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能够按照世界知名船级社的规范和各种国际公约,设计、建造和坞修各种油船、化学品船、散货 船、集装箱船、滚装船、LPG船、LNG船及工程船舶等,并出口到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形成年造船能力500万吨。
3、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2年,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能源工程、环境工程、交通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所需重大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是一家持续创新的全球化企业。
公司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大类别、86个产品系列,近800多个品种的主导产品,为全球产品链最齐备的工程机械企业。
公司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ISO/TC96)秘书处承担单位,代表国家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履行流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的国际表决和国内归口职责。
4、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徐工集团成立于1989年3月,成立 25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地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5位,中国500强企业第122位,中国制造业百强第49位,中国机械工业百强第4 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徐工集团年营业收入由成立时的3.86亿元,发展到2012年突破1000亿元,保持行业首位。徐工集团注重技术创新,建立了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和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为核心的研发体系,徐工技术中心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持续名列行业首位。
5、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ZPMC)是重型装备制造行业的知名企业,为国有控股A、B股上市公司,控股方为世界500强之一的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总部设在上海,于上海本地及南通、江阴等地设有8个生产基地,占地总面积1万亩,总岸线10公里,特别是长江口的长兴基地有深水岸线5公里,承重码 头3.7公里,是全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重型装备制造企业。公司拥有26艘6万吨~10万吨级整机运输船,可将大型产品跨海越洋运往全世界。
ZPMC研制的大型港口集装箱机械和矿石煤炭等散货装卸机械产品,技术一流,耐用可靠,如今已遍布全世界76个国家,并占世界市场75%以上的份额。
6、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1978年,目前注册资金陆亿贰仟肆佰肆拾玖万柒仟元人民币,是中国第一家工贸结合、以国际工程承包、成套设备出口及机电产品进出口业务为主的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大型企业。
公司与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形成了遍及五大洲的信息、销售、服务网络和多元化的市场营销格局。公司在国内设有22家全资、控股子 公司,在国外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设有10家全资控股子公司、近40家驻外代表处和项目办事处。公司已发展成为以产权为纽带,以外贸为主体,集贸易、工业、科 技、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CMEC司徽和有关产品商标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注册登记,受法律保护,具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
目前公司 承担外国政府贷款项目采购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及项目经理都有着超过20年外国政府贷款项目采购工作的经验,且20多年来公司的团队一直保持着稳定。人员均为 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上职称占3/4以上。工作人员不仅具备丰富实用的外贸和招标进口工作经验,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同时熟悉国家 相关政策和法规,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意识,是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从事外国政府贷款业务的精干队伍。
7、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资产授权经营 方式组建的国有独资企业,是国家重点联系的首批300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之一,是广西“十一五”期间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工程机械集群产业中的龙头企业,现由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管。公司创建于1958年,其核心企业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于1993年改制上市,是行业和广 西第一家上市公司。
柳工的制造工厂和营销网络布局初具规模。目前在全国包括柳州、上海、江苏镇江、江阴、扬州、安徽蚌埠、天津在内的国 内制造基地,柳工打造了行业最具竞争力的全球营销和服务配件网络,在国内有130多家实力雄厚的一级经销网络和900多家经销服务网点,保证了公司以最快 的速度对市场做出反应。
柳工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有全球领先的产品系列和自主创新能力,目前核心业务为轮式装载机、 全液压履带式挖掘机、路面机械、小型工程机械、叉车、起重机、推土机、混凝土机械、预应力锚具桥梁拉索、桩工机械(旋挖钻机、液压连续墙抓斗)等十四大系 列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以及相应的配件销售和服务支持。其中柳工牌装载机是中国第一品牌、中国名牌产品,装载机产品销售收入多年持续保持国内行业第 一;预应力锚具、桥梁拉索及旋挖钻机、液压连续墙抓斗等产品连续多年居于行业前列。另一核心业务挖掘机发展相当迅速,短短几年进入国内民族挖掘机品牌前 列。此外,集团各子公司还经营工程机械零部件生产、房地产、物流、进出口业务等。
8、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公司(XinjiangGoldwindSci&TechCo.,Ltd.)是中国成立最早、自主研发能力最强的风电设备研发及制造企业之一。公司主营业务为大型风力发电机组 的开发研制、生产及销售,中试型风力发电场的建设及运营,是国内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制造商,主要产品有600kW、750kW、1.2MW、 1.5MW系列风力发电机组,正在研制的产品有1.5MW部分新机型、2.5MW、3.0MW、5.0MW风力发电机组。公司是大型风力发电机组 “863”项目及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的重点承担单位,目前正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大功率风电机组研制与示范”重 大项目课题。
公司现有6个全资子公司和一个控股子公司: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注册资本9.9亿元)、内蒙古金风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1.5亿元)、德国金风风能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35万欧元)、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316亿元)、新疆天运风电设备配送 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00万元)、甘肃金风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注册资本8860万元)和北京天源科创风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500万元)。
9、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内地在香港上市 的唯一农机制造与销售企业。其前身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创建于1955年,是我国“一五”期间兴建的156个国家重点项目之一,是中国农机行业唯一的特大型 企业,1990年被国务院企业管理委员会评为“国家一级企业”,1997年,中国一拖集团将与拖拉机相关的业务、资产、负债人员重组后进行股份制改造,依 法设立了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境外发行H股股票,于同年6月23日在香港上市。
公司占地约100万平方米,总资产32亿元,固 定资产14亿元,拥有职工1.6万余人,其中专业管理及工程技术人员1700余人。公司拥有强大的锻件、机械加工、装配和测试的全套生产能力,流水生产线 近百条,公司主导产品含盖“东方红”系列履带拖拉机、轮式拖拉机和收获机械、工程机械、柴油机共计100余个品种。四个专业化拖拉机装配厂,分别生产履带 拖拉机及变型产品、大中小型轮式拖拉机,拖拉机产品功率覆盖范围17~188马力。远销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10、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50年,是新中国 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重型机械制造企业。是中国最大500家工业企业之一,中国机械行业最大50家工业企业之一。属国家特大型重点骨干企业。
太原重工是中 国最著名的重型机械设备制造商之一,是中国最大的起重设备生产基地、最大的挖掘设备生产基地、最大的航天发射装置生产基地、最大的大型轧机油膜轴承生产基 地、最大的矫直机生产基地、最大的多功能旋转舞台生产基地、唯一的管轧机定点生产基地、唯一的火车轮对生产基地、国内品种最全的锻压设备生产基地。
太原重工拥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设计、制造生产的产品广泛用于冶金、矿山、水电、火电、核电、能源、交通、航空、航天、化工、铁路、造船、环保、交通 运输设备等行业,多项产品填补国家空白,许多产品荣获国优金奖,累计创造了360余项中国和世界第一。2011年,太原重工入选国家首批火炬计划重点高新 技术企业,技术中心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排名中上升至第12位。20~75m³;矿用挖掘机、500t铸造起重机、三峡1200t桥式 起重机、20~225MN铝挤压机、Φ180mm三辊连轧管机组成套设备、Φ720mm大口径无缝机组生产线成套设备、7m顶装焦炉、6.25m捣固焦 炉、BGL熔渣气化炉、1.5~5MW风力发电设备、“神舟”号系列载人飞船发射塔架、奥运会开闭幕式舞台设备等为公司标志性产品。轧机用油膜轴承,桥、 门式起重机,减速机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TZ”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高端装备制造业覆盖范围包括铁路设备、输变电设备、通讯传输设备、重型机械、冶金采矿设备、建筑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