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以从前有一个穷苦的孩子,篇故事得到了一幅画,有一天画上东西活了为开头写一
版本一
从前,有一个穷苦的孩子,他因为写了一篇故事得到了一幅画。有一天,画上的东西活了。
画是一幅水墨狸猫捕鼠图。孩子眼睁睁地看着一只水墨老鼠从画上走下。
那只老鼠抽抽鼻子,瘦瘦的胡须轻轻颤动,尖声细气地问:“是你唤醒我的吗。”
孩子愣愣地点了点头。
“那你想要我做什么?”
“我……”孩子还没开口,就看见那只水墨画成的狸猫也从白纸上跃了下来。脚步轻盈,一双墨色的眼睛冷冷地望着自己。
那只猫也开口了。不同于望人的眼神,猫说出的话却是出乎意料地温和:“你既然唤醒了我们,我们就要给你报酬。”
“你是要金,还是要银?”老鼠在一旁搭腔。
穷苦的孩子有些心动,他正想说话,却警觉,猫跟老鼠望人的眼神不善。
“我什么都不要。”孩子说。
猫跟老鼠的眼神似乎都变得温和了。老鼠抽抽鼻子,轻轻叹了一口气。猫无声地舔舔爪子,温言道:“即使你不要,我们也要给你留一些东西。”
猫轻盈地跃到白纸上,小爪子在纸上摆弄了一番后跳了下来,也没有同孩子说再见,就跟老鼠一起走出门,消失了。
孩子有些失落,走到白纸前却惊奇地发现,它已经成纯银的了。
后来,吃穿不愁的孩子听说,给他这幅画的员外和之前有过画的人,都死了。
听说是被利刃开膛破肚,重物凿破头颅而亡。
版本二(等我有灵感再写)
② 新裤与旧裤是什么故事
郑县一个姓卜的人,他有一个愚不可及的妻子。这个蠢妻子常常做出一些叫人哭笑不得的事。
有一次,这个姓卜的人要出门,觉得没什么像样的衣服,于是对妻子说:“给我做条裤子,好吗?”妻子说:“可以。但是,你要做什么样的裤子呢?”丈夫说:“就做跟原来那条旧裤一样的吧。”
妻子按丈夫的吩咐,找出那条又旧又破又脏的裤子。她先是按旧裤子原来的那种面料、花纹到集市上去买布。因为毕竟隔了几年时间,所以她在集市上怎么也找不到和旧裤的面料一模一样的布。因此这个愚妻非常焦急,她想:“如果找不到像旧裤那样的布,我怎么能做出像旧裤那样的裤子来呢?”她四邻八乡逢人便问,到处去找做旧裤时用的那种布料。愚妻诚心“可嘉”,她花了不少时间,终于买到了她找的那种布,布上的花纹跟旧裤的花纹一模一样。
回家以后,她对着旧裤比划着裁剪,把长的地方剪短,把宽的地方剪窄,就这样,她依样画葫芦,花了几天时间,好不容易将新裤子缝起来了,她高兴得手舞足蹈。
可是,她仔细一想,又犯起愁来了。她发现新裤与旧裤还是不一样。旧裤又脏又破,到处大窟小眼的,新裤哪里像旧裤呢?这个愚妻拿起新裤看着,绞尽脑汁地想呀想呀,她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她把新裤放在地上揉呀、搓呀、捶呀、踩呀,累得筋疲力尽,终于把新裤弄得跟旧裤一样又脏又破。
当她十分得意地将做好的“新裤”拿给丈夫看时,丈夫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最后,这个男人指着愚妻手上拿着的破裤子,气愤地吼道:“既然还是一条破裤子,那我不如就穿原来的,何必还要你做新的呢!”
这个愚蠢的妻子对旧裤全盘照搬,结果弄巧成拙,自己害自己。
③ 裤子发明的故事
原为美国劳工所穿的一种紧身工作裤,它结实、耐脏,受到人们青睐。“牛仔”,其意为放牛娃。牛仔裤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中叶。据传,一个来自德国西部的小伙子风尘仆仆地赶到加利福尼亚,看到热闹非凡的淘金场面、蜂拥而来的淘金工人,想在临时住宅上做点文章,便到远处贩了一批帆布,准备高价卖给工人搭帐篷。谁知路途中多雨不顺利,等小伙子把帆布运到工地时,绝大多数淘金工人已安营扎寨了,帆布便成了搁货。小伙子急得团团转,他看见淘金者挥汗如雨地干活,心里更不是滋味。经过几天的观察,他发现工人们的衣服破得快,心中顿起一个念头:这帆布耐磨,何不把它裁制成裤子来试卖一下?当小伙子的帆布裤赶做了一批后,他投放在工地,价格低廉,结果被一抢而空。接着他不停地生产,并取名为“牛仔裤”,生意格外兴隆。从此牛仔裤传开了。
④ 开心的故事
《笑府》 冯梦龙编
愿受脚踢
樵夫担柴时误碰了医生,医生挥拳要打。
樵夫求道:“我愿受脚踢。”
旁人问他为什么。樵夫说:“经他的手定是难活!”
肚里没货
一个秀才将要参加科举考试,日日夜夜忧愁得不得了。
妻子宽慰他说:“看你作文章这么困难,好像我们女人生孩子一样。”
丈夫说:“还是你们女人生孩子容易。”
妻子问:“为什么?”
丈夫说:“你是肚里有,我却是肚里没有!”
“川”睡懒觉
一位启蒙教师只认得一个“川”字,见学生递上书来,打算找一个
“川”字来教他,一连翻了几页都没有,忽然看见个“三”字,就指着
它骂道:“我到处寻你不着,我躺在这里睡懒觉!”
同样的“病”
两家儿女结婚,一方亲家买了一张新床,极其精致华丽,心想这么好
的床不让亲家见见,岂非埋没了?于是他便假装生病,躺在床上,好让亲
家来探病。
那边亲家刚巧新做了一条裤子,也要卖弄一番,听说这边亲家病了,
便高兴地前来探望。他到亲家床前坐下,故意把腿翘得很高,并把长袍撩
开,让新裤子露在外边,然后才开口问道:“亲家公得了什么病,以至苍
白消瘦到这个样子?”
这边亲家拍拍床沿说:“小弟这点‘病’,与亲家翁患的病一样!”
“一”字长大
父亲写了个“一”字教儿子,儿子读了几遍,记住了。
第二天,父亲抹桌子,顺手用湿布在桌上画一横,问儿子:“这是什
么字?”儿子眨巴着眼不认识。
父亲说:“这就是我昨天教你的那个‘一’字啊!”
儿子惊奇得睁大眼睛,说:“隔了一夜,它长成这么大啦?!”
不肯说“输”
有个人自称下棋很有名。一天和人家下棋,却一连输了三局。第二天,
有人问他:“昨天下了几盘棋?”
那人答道:“三盘。”
又问:“谁胜谁负?”
答:“第一局我没有赢,第二局他没有输,第三局我要和,他又不肯。”
比赛吹牛
甲说:“我家里有一大鼓,每次击鼓时,方圆百里之内都能听到鼓声。”
乙说:“我家有头牛,站在江南岸喝水,头能一直伸以江北。”
甲连连摇头说:“哪里会有这么大的牛?”
乙说:“没有这头牛,哪有大牛皮去蒙你的那面大鼓?”
总占便宜
小镇上有个尖尖钻式的人,别人不管有啥东西,只要让他看到,他都
要想法沾便宜。知道他这种品行的人,只要手里拿着物件,都绕道避过他
家。一天,有人拿着一块砂石走过他家门口,心想:“这东西他总沾不到
便宜了吧!”谁知竟给“尖尖钻”拉到家里,从厨房拿出菜刀,在砂石上
狠狠磨了几下,然后推开他说:“好了,你可以走了。”
梦见美酒
有个酒鬼梦见一瓶美酒,便想把它温热了喝,正要跑进厨房热酒,梦
醒了。他非常懊恼,自言自语地说:“可惜,可惜,刚才没早点带冷喝掉!”
吃河豚鱼
听人说河豚鱼味道极鲜美肥嫩,夫妻俩特地买了几条,烹熟后准
备尝尝,忽然想起吃河豚弄不好要中毒而死。于是,丈夫叫妻子先吃,妻
子要丈夫先吃。后来妻子犟不过丈夫,只好先吃,举筷夹鱼时,流泪说:
“吃是我先吃了,只求你好好照顾两个儿女。他们长大后,万万不要买河
豚吃。”
武官夜巡
武官夜里巡逻,碰到一个迟归的人,自称书生。武官说:“既是读书
人,那我考你一考。”
书生说:“请你出题吧。”
武官想了很久,也想不出题目,便喝道:“真便宜了你,幸亏我想不
出个题目。”
红烛上帐
管财务的县丞不识字,凡购置东西,都在账簿个画个形状,算是记帐。
一天,县官查帐,只见上面画了许多图画,很是生气,拿红笔在图上划了
很多红杠杠。县丞见了,对县官说:“您买你这许多红烛,怎么也记在我
帐上?”
三只耳朵
衙门有个书写员,写字老出差错。有次抄写花名册,把“陈”字耳朵
偏旁写到右边,县官发现后责打他20大板。吃了苦头后,他认为凡是耳
朵偏旁写在左边。写“郑”字时,便把耳朵偏旁写到左边去。结果又挨了
20大板。
不久,有个姓聂(“聂”的繁体字)的人请他写状子。他吓得连连摇
手道:“不行,不行。我为了两只耳朵,统共给打了40大板;倘若给我这
位三只耳朵的老兄写字,岂非要被活活打死!”
都喜大话
财主和三个儿子都好说大话,常用皇家的名称来称呼自己。
一天,朋友来了,财主不在家,大儿子说道:“父王圣驾出去了。”
问她母亲在哪里,二儿子答声道:“母后在御花园里喝酒。”
朋友见他俩说话没个分寸,佛袖而去。恰巧遇上财主,便一一诉说。
财主问:“这些话是谁说的?”
身后的三儿子插嘴道:“可能是两位皇兄说的。”
朋友更加生气,扭住那三儿子要打。财主忙劝道:“贤卿莫气恼,看
在寡人面上,饶了三皇儿吧!”
新衣招摇
有个人喜欢卖弄自己。一天,穿上了新衣,带着书童出门。
唯恐别人不注意他的新衣,便特别地耸高肩,在路上摇来摆去。
过了许久,问书童道:“有人看我漂亮的新衣吗?”
书童回答:“还没有人看。”
他觉得双肩已耸得很吃力了,马上把双肩松下来,说:“既然还没人
看,待我先让肩膀休息一会儿吧。”
邻居搬家
有个人喜欢清静,但他家左邻是铜匠店,右邻是铁匠店。两爿店整天
敲敲打打,噪声烦人。他对人说:“要是两店搬家,我愿出钱宴请店主。”
一天,两家老板对他说:“我们要搬家啦。”他非常高兴,立即请他们
吃了一顿。
酒后,他问道:“你们搬到啥地方?”
铜匠说:“我搬到铁匠店里。”
铁匠说:“我搬到铜匠店里。”
庸医教子
庸医把人医死了。死者的家属用绳子把他绑了起来,准备送到官府
去。夜里,庸医挣脱绳索,凫水逃回家中。此时,儿子还在攻读医书。庸
医忙说:“儿呀,医书慢些看,还是先学会游水要紧。”
需要千手
有个剃头匠,手艺极差,给人剃头时,剃刀每划破顾客一块头皮,他
就急忙用指头把伤口掩盖起来。后来,划破的地方起来越多,十个指头已
经不够用了。他不免恼怒地想:“原来剃头这么难啊,我要是千手观音就
好了!”
三人梦游
三个人睡在一张床上。一个人睡梦里隐隐感觉大腿奇痒,便狠狠地
搔,可是却抓到另一个人的腿上,自己腿上的痒一点也止不住,于是又用
力地抓,结果把那人的腿抓出血来。
那人在朦陇中摸到腿上湿淋淋的,以为是第三个人溺尿,忙推他起身
解手。
第三个人在睡梦昏昏中外出解手。邻居是一家酒店,榨酒的声音“滴
沥滴沥”不停,他以为是自己溺尿未完,就一直站到天亮。
打个半死
一个富人对一个贪财者说:“我送你1000两银子,让我把你打死、行
吗?”
贪财者答道:“我只要你500两银子。”
宫人说:“为啥?”
答道:“请你把我打个半死。”
合资酿酒
两人合资酿酒。甲说:“你出米,我出水。”
乙说:“米都归我出,将来这笔帐怎么算法?”
甲说:“我哪会让你吃亏?等酒出来了,只要还我的水,其余仍归你
嘛。”
拗了一年
有个不高明的塾师,年初时到东家去教《大学》,至“于戏!前王不
忘”句时,如字读来。主人很有学问,纠正说:“错了,这里‘于戏,应
读作‘呜呼’。”这塾师就听从了东家。
至冬天,又教《论语》,至“难虽古礼,而近于戏”时,这塾师记住
了年初时的事,仍改读作“呜呼”,主人恰又听到了,说:“这里又误了,
‘于戏’在此应读原声。”
熟师大怒,告诉朋友说:“这东家太难说话了,只‘于戏’两字,就
从年头跟我拗到年尾。”
梦见周公
某老师大白天睡觉,醒来后,撒谎说:“我梦见周公了。”
第二天白天,学生仿效老师呼呼大睡,老师用戒尺敲醒学生:“你怎
么书不读,睡起觉来了!”
学生说:“我也去见周公。”
老师说:“周公怎么说了?”
学生答:“周公说,昨天并未看见老师您。”
不要回去
某女子出嫁,途中哭泣得很厉害,轿夫不忍心,就对新娘说:“小娘
子,我抬你回去怎么样?”
新娘一听大惊,忙说:“不哭了,现在起不哭了!”
周公何处
有个将出嫁的新娘,哭着问嫂子:“这种该死的结婚制度是谁制订的
呀?”
嫂子告诉她说:“是周公。”出嫁女就哭着大骂周公。
待新娘满月回娘家,她又问嫂子:“周公在何处?”
嫂子问:“你寻他干什么?”
新娘轻声对嫂子说:“我想做双鞋子谢周公呢!”
葡萄架倒
有个小吏很怕妻子,某日被妻子抓破了面皮,隔日上堂,太守见了就
问他:“你面孔怎么弄破了?”
小吏支支吾吾地说:“昨晚乘凉。葡萄架倒下来,刮破了面皮。”
大守不信,说:“这一定是你妻子抓破了,这还了得。你快快给我把
这婆娘捉拿堂来。”
不料,太守夫人在后堂听见,快步跑上堂来,凶气毕露。太守一见,
也慌了手脚,赶紧对小吏说:“你暂且退下去吧,我内衙的葡萄架也要倒
了。”
咬紧牙关
有姑嫂两人,都死了男人而守寡,姑姑常对嫂子说:“做孤霜须要咬
紧了牙关过日子。”
不多久,姑姑暗地里与人私通,嫂子发觉,就用前番小姑对自己讲的
话来责备她。哪知小姑张开空无一牙的瘪嘴给嫂子看,并说:“你也看
看,我得有牙齿才好咬呀。”
为小失大
某人为得到行人粪便,造一个粪坑在路旁。一天,他老远见人持衣服,
断定此人将小便。为防止这人到对邻的一只茅坑上去,他装着大便,先踞
那厕,小便的人果然上他造的粪坑。他开心极了,不觉撤出一屁,并带下
少许大便来,他痛心极了,懊恼叹道:“为小失大!为小失大!”
以驴换马
某人骑着瘦毛驴出门,道遇一个骑骏马的人,急忙跨下驴来,客气地
说:“愿意用这驴跟您的马相交换。”
骑马人觉得好气,说:“您这人不痴呆吧?”
骑驴者说:“我看你这等迟疑不决,正想说你痴呆呢!”
认鞋捉好
有个妇人夜与邻人私姘,丈夫撞回,邻人跳窗逃走,丈夫拾起邻人鞋
子,怒骂妻子一顿,说:“待到天明,认出此鞋再与你算帐!”就抱鞋而睡。
妻子乘丈夫熟睡时,用丈夫鞋子调包,大夫也不知晓。早晨醒来,又
骂妻。妻子说:“你认认鞋子看。”
丈夫一看,正是自己的鞋子,很是后悔:“我错怪你了,原来昨夜跳
窗的倒是我。”
冻冰逃走
有个傻女婿到岳母家,舅舅留饭,偶尔给他叫了块冻冰。傻女婿觉得
好吃,就用纸包了块藏在腰间,回家后对妻子说:“你娘家有好吃的东西,
我带了块回来让你尝尝。”伸手摸腰,纸中冻冰全已融化,只觉得一片潮
湿。傻女婿惊叫:“这狡猾的东西,撒了一泡尿逃走!”
缰绳太长
有人持竹竿进城门、横竖不能进,截断又可惜,正想不主意时,旁人
说:“10里外有个叫李三老,很聪明,你可去请他出主意。”
持竿者正想去找,刚巧三老骑了驴也到城门前,众人欢快地跑上去迎
接他。只见李三老直喘粗气吃力地坐在驴子的屁股上摇摇欲坠。
有人问:“您怎么不坐在驴背的中间?”
李三老答:“缰绳太长了。”
三婿赞马
某杭州人有三个女婿,前两个灵巧善说,而小女婿特别呆。
某日,丈人新买一匹马,命三个女婿题诗赞马。只要形容马跑的速度,
出口成文,不论雅俗。
长婿说:“水面掏金针,丈人骑马到山阴,骑去又骑来,金针还未沉。”
丈人赞好。
轮到二女婿说:“火上放鹅毛,丈人骑马到余姚,骑去又骑来,鹅毛
尚未焦。”丈人又赞好。
呆女婿苦苦思索也不得句,正着急时,忽听丈母娘放了一个屁,呆女
婿说:“丈母放个屁,丈人骑马到会稽,骑去又骑来,肛门犹未闭。”
都瞎了眼
主人要装一副门闩,木匠却给装在门外。
主人责备说:“哪有把门闩装在门外的,你瞎了眼吗?”
木匠不服,说:“你才瞎了眼。”
主人问:“怎么说我瞎了眼?”
木匠说:“假使你眼睛明亮的话,为啥会雇用我这个瞎子?”
偷国家肉
有个厨子,无论为谁家办酒席,总要偷点食物回去,渐渐便成了习惯。
一天,他在家里切肉,也拣了几块好肉,用纸一包揣在怀里。
妻子骂道:“这是自家的肉,你偷去干啥?”
厨子恍然笑道:“我习惯了!”
追查同伴
有人掘地得到一尊金罗汉,欣喜若狂。但仔细一想,罗汉共有18尊
呢!便责怪金罗汉,弯着手指打它的头,问:“快交代,还有17尊在啥地
方?”
太太属牛
县官属鼠,过生日那天,下属为了讨好他,凑了钱送给他一只黄金铸
成的老鼠。县官高高兴兴地收了下来,接着说道:“你们知道吗?再过几
天就是我太太的生日,她是属牛的!”
大声小声
兄弟两人一起种田,哥哥喊弟弟回家吃饭,弟弟大声嚷道:“等我把
锄头藏在地头就回去。”
吃饭时,哥哥关照弟弟说:“凡是藏东西,都不能大叫大嚷,否则就
容易被人知道而偷走。”
弟弟点头说:“知道了。”
弟弟饭后先下田,不见了锄头,急忙赶回家贴着哥哥的耳朵细声细气
地说:“锄头已经被人偷走了。”
鬼访名医
冥王派小鬼到阳间去走访名医,说:“门前没有冤鬼的就是。”小鬼到
了阳间,走遍各地,可每过一家医生门口,总见许多冤鬼聚集在那里。最
后,只剩下一家了,一看门前只有一个鬼在那里走动。小鬼想:“这里定
是名医了。”细细一问才知道,那是个昨天刚挂牌开业的医生。
僵蚕活了
有个医生对药物一点不懂。
一天,忽然有人来求药。他打开药箱,只见有许多蛀虫。来人问:
“这是什么东西呀?”
医生答:“是僵蚕。”
“既是僵蚕,为什么是活的?”
医生答:“团为它吃了我的药了。”
非禽非兽
凤凰做寿,百鸟都去朝拜,独独蝙蝠不去。凤凰责骂道:“你的地位
在我之下,为啥这样傲慢无礼?”
蝙蝠回答:“我有脚,属于走兽,为啥要朝拜你?”
过了一阵,麒麟做生日,百兽都去拜贺,偏偏蝙蝠不去。麒麟也责备
它。
蝙蝠说:“我有翅膀,属于飞禽,为啥要拜贺你??
后来,麒麟,凤凰会见,谈到这事大发感慨:“如今世上风气很坏,生
了这等非禽非兽之物,真是无可奈何啊!”
有无父母
有个呆子,父亲出门时让他守候在店里。不一会,来了个买货的人,
问他说:“尊翁有么?”
呆子说:“没有。”
晚上,父亲知道了这事,就对儿子说:“尊翁,就是指我,尊堂,就
是指你母亲,你怎么能说没有呢?”
呆子听了训斥很懊恼,说:“谁知你们两人都是要卖的啊?”
呆婿傻话
某女婿有呆名,一次到妻舅家去,妻舅指着门首的杨柳树杈问:“这
东西有什么用?”
呆婿说:“这树大起来,车轮也做得。”
妻舅夸奖道:“别人都说你呆,我看他们才呆呢!”
不一会儿,又到厨房中,呆婿见了碾酱用的擂盆,说:“这盆大起来,
石臼也能做。”
妻舅一听,觉得可能是呆,正转念间,刚巧呆婿的岳母放了个屁,呆
婿又说:“这屁大起来,霹雳也能做。”
妻舅不禁苦笑起来。
〖当选美国总统后〗
一位来自美国的黑人哥们儿皮特跟我说:“考完试我得赶紧回美国去。”我问他干吗呀这么着急?他说我得赶在大选前回去,准备参加总统选举,当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看着他一本正经的样子,我真差点把他当成了曼德拉的嫡系传人。我强作不笑,顺着他问:“那您当了美国总统,第一件大事想干什么?”
皮特没加思索,脱口而出:“先把白宫改成黑宫!”
〖进去半小时没出来〗
动物园的管理员站在张开血盆大嘴的鳄鱼前面,一个劲地往他嘴里看。
过路的游客问:“鳄鱼怎么了?”
管理员道:“还不清楚。医生到他嘴里去了后,已有半小时没有出来了。”
〖我什么也没做〗
丈夫下班回到家,发现家里乱得一团糟:被子没有叠,厨房的水池里堆满了脏盘子,孩子的衣服、玩具和书到处都是,并且饭还没有做。
“到底发生什么了?”丈夫紧张地问。
妻子说;“确实什么也没有发生。你总是问我每天在家都做些什么,好,现在你看到了……我今天什么也没做。”
〖你真的要吗〗
他在望着她,她也盯着他的眼睛。紧抿的嘴摒出3个字:“真的要?”
他只觉得很慌。捏着手心的汗。眼睛有些散漫,嘴唇微微颤抖。只见他的喉上下动了动:“最后一次!”
她的脸涨红了。身体有些颤抖。终于把一个方型的东西朝他砸去,愤怒地:“都多少最后一次了?”
他很激动。急凑捡起那个盒子。
上有2字——“云烟”
〖咱们养只狗吧〗
老公某日突发奇想:咱们养只狗吧。
我:你负责给它准备吃的?
老公:它不会自己吃吗?
我:你负责给它打扫粪便?
老公:它不能自己学会上厕所吗?
我:你负责遛狗?
老公:它不会自己出去玩吗?
我:那你还养狗干什么!
老公:......对啊,养你就好了,还会给我做饭,帮我打扫卫生,带我出去玩
⑤ 搞笑故事适合老人听的!长度么。。。大概50字左右,最好多一点笑话!!!(看补充)
愿受脚踢
樵夫担柴时误碰了医生,医生挥拳要打。
樵夫求道:“我愿受脚踢。”
旁人问他为什么。樵夫说:“经他的手定是难活!”
肚里没货
一个秀才将要参加科举考试,日日夜夜忧愁得不得了。
妻子宽慰他说:“看你作文章这么困难,好像我们女人生孩子一样。”
丈夫说:“还是你们女人生孩子容易。”
妻子问:“为什么?”
丈夫说:“你是肚里有,我却是肚里没有!”
“川”睡懒觉
一位启蒙教师只认得一个“川”字,见学生递上书来,打算找一个
“川”字来教他,一连翻了几页都没有,忽然看见个“三”字,就指着
它骂道:“我到处寻你不着,我躺在这里睡懒觉!”
同样的“病”
两家儿女结婚,一方亲家买了一张新床,极其精致华丽,心想这么好
的床不让亲家见见,岂非埋没了?于是他便假装生病,躺在床上,好让亲
家来探病。
那边亲家刚巧新做了一条裤子,也要卖弄一番,听说这边亲家病了,
便高兴地前来探望。他到亲家床前坐下,故意把腿翘得很高,并把长袍撩
开,让新裤子露在外边,然后才开口问道:“亲家公得了什么病,以至苍白消瘦到这个样子?”
这边亲家拍拍床沿说:“小弟这点‘病’,与亲家翁患的病一样!”
“一”字长大
父亲写了个“一”字教儿子,儿子读了几遍,记住了。
第二天,父亲抹桌子,顺手用湿布在桌上画一横,问儿子:“这是什
么字?”儿子眨巴着眼不认识。
父亲说:“这就是我昨天教你的那个‘一’字啊!”
儿子惊奇得睁大眼睛,说:“隔了一夜,它长成这么大啦?!”
不肯说“输”
有个人自称下棋很有名。一天和人家下棋,却一连输了三局。第二天,
有人问他:“昨天下了几盘棋?”
那人答道:“三盘。”
又问:“谁胜谁负?”
答:“第一局我没有赢,第二局他没有输,第三局我要和,他又不肯。”
比赛吹牛
甲说:“我家里有一大鼓,每次击鼓时,方圆百里之内都能听到鼓声。”
乙说:“我家有头牛,站在江南岸喝水,头能一直伸以江北。”
甲连连摇头说:“哪里会有这么大的牛?”
乙说:“没有这头牛,哪有大牛皮去蒙你的那面大鼓?”
总占便宜
小镇上有个尖尖钻式的人,别人不管有啥东西,只要让他看到,他都
要想法沾便宜。知道他这种品行的人,只要手里拿着物件,都绕道避过他
家。一天,有人拿着一块砂石走过他家门口,心想:“这东西他总沾不到
便宜了吧!”谁知竟给“尖尖钻”拉到家里,从厨房拿出菜刀,在砂石上
狠狠磨了几下,然后推开他说:“好了,你可以走了。”
梦见美酒
有个酒鬼梦见一瓶美酒,便想把它温热了喝,正要跑进厨房热酒,梦
醒了。他非常懊恼,自言自语地说:“可惜,可惜,刚才没早点带冷喝掉!”
吃河豚鱼
听人说河豚鱼味道极鲜美肥嫩,夫妻俩特地买了几条,烹熟后准
备尝尝,忽然想起吃河豚弄不好要中毒而死。于是,丈夫叫妻子先吃,妻
子要丈夫先吃。后来妻子犟不过丈夫,只好先吃,举筷夹鱼时,流泪说:
“吃是我先吃了,只求你好好照顾两个儿女。他们长大后,万万不要买河
豚吃。”
武官夜巡
武官夜里巡逻,碰到一个迟归的人,自称书生。武官说:“既是读书
人,那我考你一考。”
书生说:“请你出题吧。”
武官想了很久,也想不出题目,便喝道:“真便宜了你,幸亏我想不
出个题目。”
红烛上帐
管财务的县丞不识字,凡购置东西,都在账簿个画个形状,算是记帐。
一天,县官查帐,只见上面画了许多图画,很是生气,拿红笔在图上划了
很多红杠杠。县丞见了,对县官说:“您买你这许多红烛,怎么也记在我
帐上?”
三只耳朵
衙门有个书写员,写字老出差错。有次抄写花名册,把“陈”字耳朵
偏旁写到右边,县官发现后责打他20大板。吃了苦头后,他认为凡是耳
朵偏旁写在左边。写“郑”字时,便把耳朵偏旁写到左边去。结果又挨了
20大板。
不久,有个姓聂(“聂”的繁体字)的人请他写状子。他吓得连连摇
手道:“不行,不行。我为了两只耳朵,统共给打了40大板;倘若给我这
位三只耳朵的老兄写字,岂非要被活活打死!”
都喜大话
财主和三个儿子都好说大话,常用皇家的名称来称呼自己。
一天,朋友来了,财主不在家,大儿子说道:“父王圣驾出去了。”
问她母亲在哪里,二儿子答声道:“母后在御花园里喝酒。”
朋友见他俩说话没个分寸,佛袖而去。恰巧遇上财主,便一一诉说。
财主问:“这些话是谁说的?”
身后的三儿子插嘴道:“可能是两位皇兄说的。”
朋友更加生气,扭住那三儿子要打。财主忙劝道:“贤卿莫气恼,看
在寡人面上,饶了三皇儿吧!”
新衣招摇
有个人喜欢卖弄自己。一天,穿上了新衣,带着书童出门。
唯恐别人不注意他的新衣,便特别地耸高肩,在路上摇来摆去。
过了许久,问书童道:“有人看我漂亮的新衣吗?”
书童回答:“还没有人看。”
他觉得双肩已耸得很吃力了,马上把双肩松下来,说:“既然还没人
看,待我先让肩膀休息一会儿吧。”
邻居搬家
有个人喜欢清静,但他家左邻是铜匠店,右邻是铁匠店。两爿店整天
敲敲打打,噪声烦人。他对人说:“要是两店搬家,我愿出钱宴请店主。”
一天,两家老板对他说:“我们要搬家啦。”他非常高兴,立即请他们
吃了一顿。
酒后,他问道:“你们搬到啥地方?”
铜匠说:“我搬到铁匠店里。”
铁匠说:“我搬到铜匠店里。”
庸医教子
庸医把人医死了。死者的家属用绳子把他绑了起来,准备送到官府
去。夜里,庸医挣脱绳索,凫水逃回家中。此时,儿子还在攻读医书。庸
医忙说:“儿呀,医书慢些看,还是先学会游水要紧。”
需要千手
有个剃头匠,手艺极差,给人剃头时,剃刀每划破顾客一块头皮,他
就急忙用指头把伤口掩盖起来。后来,划破的地方起来越多,十个指头已
经不够用了。他不免恼怒地想:“原来剃头这么难啊,我要是千手观音就
好了!”
三人梦游
三个人睡在一张床上。一个人睡梦里隐隐感觉大腿奇痒,便狠狠地
搔,可是却抓到另一个人的腿上,自己腿上的痒一点也止不住,于是又用
力地抓,结果把那人的腿抓出血来。
那人在朦陇中摸到腿上湿淋淋的,以为是第三个人溺尿,忙推他起身
解手。
第三个人在睡梦昏昏中外出解手。邻居是一家酒店,榨酒的声音“滴
沥滴沥”不停,他以为是自己溺尿未完,就一直站到天亮。
打个半死
一个富人对一个贪财者说:“我送你1000两银子,让我把你打死、行
吗?”
贪财者答道:“我只要你500两银子。”
宫人说:“为啥?”
答道:“请你把我打个半死。”
合资酿酒
两人合资酿酒。甲说:“你出米,我出水。”
乙说:“米都归我出,将来这笔帐怎么算法?”
甲说:“我哪会让你吃亏?等酒出来了,只要还我的水,其余仍归你
嘛。”
拗了一年
有个不高明的塾师,年初时到东家去教《大学》,至“于戏!前王不
忘”句时,如字读来。主人很有学问,纠正说:“错了,这里‘于戏,应
读作‘呜呼’。”这塾师就听从了东家。
至冬天,又教《论语》,至“难虽古礼,而近于戏”时,这塾师记住
了年初时的事,仍改读作“呜呼”,主人恰又听到了,说:“这里又误了,
‘于戏’在此应读原声。”
熟师大怒,告诉朋友说:“这东家太难说话了,只‘于戏’两字,就
从年头跟我拗到年尾。”
梦见周公
某老师大白天睡觉,醒来后,撒谎说:“我梦见周公了。”
第二天白天,学生仿效老师呼呼大睡,老师用戒尺敲醒学生:“你怎
么书不读,睡起觉来了!”
学生说:“我也去见周公。”
老师说:“周公怎么说了?”
学生答:“周公说,昨天并未看见老师您。”
不要回去
某女子出嫁,途中哭泣得很厉害,轿夫不忍心,就对新娘说:“小娘
子,我抬你回去怎么样?”
新娘一听大惊,忙说:“不哭了,现在起不哭了!”
周公何处
有个将出嫁的新娘,哭着问嫂子:“这种该死的结婚制度是谁制订的
呀?”
嫂子告诉她说:“是周公。”出嫁女就哭着大骂周公。
待新娘满月回娘家,她又问嫂子:“周公在何处?”
嫂子问:“你寻他干什么?”
新娘轻声对嫂子说:“我想做双鞋子谢周公呢!”
葡萄架倒
有个小吏很怕妻子,某日被妻子抓破了面皮,隔日上堂,太守见了就
问他:“你面孔怎么弄破了?”
小吏支支吾吾地说:“昨晚乘凉。葡萄架倒下来,刮破了面皮。”
大守不信,说:“这一定是你妻子抓破了,这还了得。你快快给我把
这婆娘捉拿堂来。”
不料,太守夫人在后堂听见,快步跑上堂来,凶气毕露。太守一见,
也慌了手脚,赶紧对小吏说:“你暂且退下去吧
⑥ 齐白石画画的故事
齐白石是我国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最善长画小虾小虫等小动物,另外,在篆刻方面他也颇有建树。
齐白石年轻的时候,他就很喜欢篆刻。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老篆刻家,老篆刻家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等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你的印就刻好了。”别的人都以为老篆刻家戏弄齐白石,劝他不要理那老家伙,齐白右却真的挑了一担础石来,夜以继日地刻着,一边刻,一边拿古代篆刻艺术品来对照琢磨。
刻了磨平,磨平了又刻,手上起了血泡,他不在意,他就那么专心致志地刻呀刻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础石越来越少,而地上的淤泥却越来越厚。最后,一担础石统统都化为泥了,齐白石也练得了一手好篆刻艺术,他刻的印雄健、洗炼,独树一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有一次,他过生日。由于齐老是一代宗师,学生朋友来了很多。 从早到晚,客人络绎不绝,老人笑吟吟地迎来送往,等到夜晚送去最后一批客人,老人再也支持不住了,他躺下很快睡着了。
第二天,齐白石老人一早就起床了,他顾不上吃饭,先到画室去做画,家里人都劝他吃饭,他却不肯歇一歇。总算五张画画完了,家人都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等着他吃饭。谁知他摊纸挥毫又继续作起画来。家里人怕他累坏了,都说:“您不是已画够五张了吗?怎么还画呀?”
老人轻轻抬起头说道:“昨天生日,客人多,没作画,今天追画几张,以补昨天的‘闲过’”。说完,他低下头继续作起画来。
正是凭着这种勤奋精神,齐白石老人的画越作越精,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
齐白石的绘画风格:
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而那热烈明快的色彩,墨与色的强烈对比,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工与写的极端合成,平正见奇的构成,作为齐白石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形状,相对而言则是齐白石艺术的外在生命。
现实的情感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形式,而这形式又强化了情感的表现,两者相互需求、相互生发、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齐白石的艺术生命,即齐白石艺术的总体风格。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以齐白石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⑦ 新裤子乐队是如何度过那段艰难时期的现在的发展如何
摇滚都是以乐队的方式呈现的。其间就有一只乐队如今再次被大家所认识。他便是新裤子乐队。通过节目《乐队的夏天》,这只活泼在九十年代的摇滚乐队再次回归群众的视野。
几个人在一同创造一段音乐、一段故事,这是其他体会无法比拟的,这便是乐队的魅力吧。假如没有乐队,咱们几个人也只是默默地度过时光,死的时分也没有那么多光彩的瞬间可回忆。我没有虚度我的芳华,我不会对曩昔感到后悔。有爱,有恨,有很多伤心,还有音乐,它们会生生不息。
新裤子乐队的故事还将继续下去。
⑧ 看《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
同学们,你们现在是学生,你们有什么样的志向啊!我想,我们应该向敬爱的周总理学习,从小立志。立志就是树立一个崇高的人生目标,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奋斗不止,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一生才有意义。
周恩来小小的年龄,为什么能有这样伟大的志向呢?俗话说,从小看大。周恩来小的时候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在后来的学习他又善于思考,加上他的家庭渐败落,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淡泊,也看到了那时社会的黑暗。他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不断地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志向,渴望中华腾飞,下面,我讲几个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北部的淮安县。这里位于淮河和宋杭大运河交汇的地方,是一片水草丰盛的草原。
周恩来的祖父叫周殿魁,原是浙江绍兴人,后来在淮安县当师爷,到晚年才捞到一个知县的职位,但前任知县有后台,迟迟不离位,拒不交印。周殿魁正式走马上任不久就去世了,家业就逐渐衰落。
周殿魁有4个儿子,周贻庚、周贻能、周贻奎、周贻(),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排行老二,老大周贻庚一直在沈阳做小职员,他的父亲也在外面做事,挣钱都不多。老三周贻奎长期有病,老四周贻(),是周恩来的养父,二十几岁去世。
周恩来有3位母亲:生母万氏,万冬儿;养母陈氏,乳母蒋江氏。3位母亲对他都很好,对他都有重要的影响。生母万氏教给他处事,养母给了他启蒙教育,乳母主要教他做事。
生母万氏,万冬儿,是淮阴县一家大户的女儿。周恩来的外祖父万青选是淮阴县知县,但在周恩来出生后不久就病逝了。周恩来的生母万氏从小跟着外祖父经常出入于官府大户,见过大世面,在周家也是她支撑门户,善理家财。周家逆运败落,但终究是有名望之家,婚丧嫁娶,逢年过节,迎来送行,求人办事,万氏都办得井井有条,体体面面。生母万氏处理这些应酬时,总把周恩来带在身边,使他增长了许多见识。后来,周恩来身为总理,日理万机,是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大管家。这里面有生母万氏的熏陶。养母陈氏知书达理,是周恩来的启蒙老师,对周恩来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从小陈氏教他念书识字,5岁就学儿歌和唐宋诗词,万氏还给他讲“窦娥冤”、“西厢记”、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周恩来对养母的感情甚至超过生母,他称养母为娘,称生母为干妈。养母陈氏去世后,周恩来写过一篇《念娘文》,满怀深情地说道:“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慈母终日守在房中不出门,我的好静的性格是从她身上继承过来的。”周恩来从乳母那里学习了家事,让她了解了农民的生活。蒋妈妈是个“粗人”,但是她讲的话周恩来很爱听。她给周恩来讲了许多家事,告诉周恩来从播种稻种到舂大米要经过多少道工序;瓜是怎么用瓜籽种出来的;为什么有的人不走路,总是让人用黄包车拉着走。有一年冬天,周恩来还按蒋妈妈说的把一把瓜籽种在花坛里,天天浇水,就是长不出苗来。周恩来去问蒋妈妈是怎么回事,原来,要到春天种才行,冬天怎么能种呢?第二年春天,周恩来又将瓜籽种下,果然出苗了,还结出了几个大南瓜,周恩来高兴得很。后来,周恩来回忆说:“我的妈妈把我带到大运河她自己的家里,我从那里了解到劳动人民是如何生活的。”周恩来在天津读书时,蒋妈妈不顾行路艰难,还去看望她。周恩来高兴极了,陪蒋妈妈在天津到处去看看,临走时送她一个搪瓷碗,请她保重身体!
1907年,周恩来的生母万氏得了胃癌,不幸去世。1908年,养母陈氏也患肺结核病逝。那时,周恩来刚满10岁,父亲又远在他乡,不得不像成年人担起家庭的重担。他含着眼泪葬送了两位母亲,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周家本来经济状况就不好,加上给两位母亲治病、安葬,又花了不少钱,周恩来不得不经常出入于当铺,把家里值点钱的东西都当了出去换钱维持生活。东西当净了,又硬着头皮向亲戚借钱。可有的亲友在周家兴旺时常登门拜访,如今周家败落了,却没有一个人帮忙,世态之炎凉使周恩来很有感触,真是“贫居闹市无人向,富在深山有远亲”。
周恩来靠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活。他把自家花园改成了菜园,种上了玉米,南瓜和豆角。当时他还很小,没有锄头高,但是他不怕吃苦,辛勤耕耘。秋天,玉米和南瓜都长得好大好大,成了一家人的主要口粮。人民间的贫富之分,使周恩来认识到是社会黑暗造成的,从此,萌发了反封建的意识。
周恩来12岁那年,大伯周贻庚托堂伯周贻谦把他带到了沈阳。大伯父一直单身在沈阳,大伯母远在天津,周恩来来到沈阳,大伯父非常高兴。他喜欢喝绍兴黄酒,常常让侄儿陪他喝几盅。
周恩来来到沈阳是夏天 ,可是这里与家乡的景色大不一样,看不到美丽的岸柳,看不到无垠的绿浪,只看到那稀疏的野花。本来,大伯父要让他在沈阳读书,但是学校在修道,先让他去堂伯父那儿的银岗书院读了半年,然后进了沈阳的东关模范学校,一学3年。
东关模范学校是一所新学堂,开设的课程不少,有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格致(物理)、英文、图画、歌唱、体操等几门课,既学经书,又学西方的哲学,周恩来喜欢。学校里有钱人家子弟多,周恩来虽然家境不好,但学习非常刻苦努力,经常名列前茅,可以说是德才兼备,德智体全面发展,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在东关模范学校的3年,周恩来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上课专心听讲,遵守纪律,课后认真按时完成作业,进步很快,各门功课成绩都不错,特别是作文、书法和英文,每学期他都名列第一。他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表扬,让全班同学传阅,有的作文,比如他写的《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一文,立意新颖,论述精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因而轰动了全校,并在全省举办的教育成绩展览会上展示,还收入《学校国文成绩》一书。有一位历史教师高戈吾,发现周恩来聪明、勤奋、爱国、求上进,非常喜欢他,经常借给他一些反映历史上热心变革的政治家,思想家的著作。周恩来先后阅读了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和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他还在课外读了《离骚》、《史记》、《汉书》等历史文学者作,他特别赞赏《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周恩来得到许多教师的赞赏,如国文老师在他的作文上批语:“教不如此,不足以言教,学不如此,不足以言学,学校不如此,不足以言学校,文章不如此不足以言文章。”还感慨地说:“我教了几十年书,从未见过这样好的学生,为这样的学生,就是呕心沥血也心甘情愿。”
在学校里,周恩来生活非常俭朴,每天,他就带两个“火烧”上学,穿着十分朴素,夏天总是穿一件白长衫,冬天,也只有一件单薄的青年袍,外面罩一件洗白了的兰大褂。但是,他对别人非常关心。有一次,周恩来去打开水,看到烧火的校工吴老头病在床上,他急忙走到床前,端水喂药,而且,还掏出自己仅有的8个铜元说:“您用它买点药吧!”吴老头知道周恩来非常节约,连买书的钱都是从嘴上省出来的,就说:“孩子,你来看我,我就很高兴了,你的生活也不宽裕,我怎么忍心收你的钱呢!”周恩来诚挚地说:“大爷,你别客气了。你快点治好病,让大家喝上您烧的开水是最要紧的啊!”吴老头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老泪纵横。
周恩来在东关模范学校期间,还非常注意锻炼身体。一开始他从淮安到沈阳很不适应。冬天,那里是冰天雪地,北风呼啸。别的同学在外面玩得非常高兴,可是他却宁在火炉旁,他想,如果没有好的身体,振兴中华岂不是一句空话。于是,他下决心好好锻炼身体。
他每天早上从家跑到学校,下午放学再从学校跑回家,从不间断。当时,都是土路,无风三尺土,下雨一身泥。冬天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吹得喘不上气来。他还积极参加体育课,踢球,打拳,做体操,还用冷水擦身,他最喜欢的运动是踢“熊头”。这种运动和踢足球差不多,但当时条件差,连球门都没有。在球场上他勇敢得像小老虎。有一次,他们这个班输了一个球,有的同学垂头丧气,周恩来说:“没关系,咱踢球不是为了赢几个球啊!”那个同学不理解:“那是为什么啊?”周恩来说:“我们踢球,最主要的是练好身体报效中华啊!只要能煅练好身体,输几个球算得了什么!”
在东关模范学校学习期间,有一件事对周恩来影响很大。
周恩来一个叫何殿祯的同学家在沈阳郊区的魏家楼子,这个地方是1904年到1905年日俄战争的战场。 1911年暑假,何殿祯邀请周恩来到他家过暑假,周恩来本来想利用暑假多看些书,经过一番考虑,周恩来还是去了魏家楼子,而且连续3个暑假都是在那儿度过的。魏家楼子在沈阳郊区,它南面沙河的南岸是当年日俄战争的战场。魏家楼子村后的山上还有俄国人立下的石碑,村东头的烟龙山上有日本人建造的水泥塔,残垣断壁上还可以依稀看到当年激战的累累弹痕。
何殿祯的爷爷是一位富有正义感,忧国忧民的私熟先生,非常喜欢周恩来这个爱读书的孩子。这位老先生还带着孙子陪周恩来去了烟龙山,讲述了自己一生经历的风风雨雨,尤其是日俄战争带来的苦难。日俄战争的悲惨情景使周恩来震惊。那是1904年的一天晚上,宁静的村子里突然传来了声声狗叫和阵阵枪声。日本兵和俄国兵在这里打起来了。日军在烟龙山设了指挥部,村里的房子被俄国兵放火烧了,乡亲们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活埋。何老先生的父亲被俄国兵活埋了,何媳藏在萝卜窖里也没能幸免,被枪杀了。何老先生做梦也盼着祖国强大,满怀热望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我老了,要说有什么愿望,就是希望你们将来使国家强大起来!”何老先生还和周恩来对对子,他说了上句:“不为列强之奴仆。”周恩来想了想对了下句:“誓做中华的主人。”何老先生听了高兴地说:“好!好!绝好!”何老先生从周恩来身上看到了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周恩来也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激发了“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热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伟人周恩来从小就立下了这鸿鹄之志。
鞠躬尽瘁全心为人民
同学们可能不知道,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特别时行戴毛主席像章,毛主席像章越来越大,越来越精致,到现在我也还保存着“两毛巾”毛主席像章。这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爱戴之情。
敬爱的周总理胸前也戴了一枚毛主席像章,但是他戴的不是当流行的圆形毛主席像章,而是一种长条形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章。这枚纪念章上,1/3的地方是毛主席头像,2/3的地方是毛主席书写的“为人民服务”5个大字。有一回,周总理去广州,宾馆里的女服务员胆子挺大,要跟周总理换像章。那时候,如果能得一枚好像章,可是一件了不起的收获。周总理笑着说:“你喜欢我戴的这枚,好啊,那就送给你。”一听这话,姑娘赶紧自己动手摘下了周总理戴的像章,又把自己戴的那枚毛主席头像纪念章给周总理别在胸前。到了晚上,周总理又把那枚毛主席头像纪念章摘下来,仍然换了一枚为人民服务纪念章戴在胸前,这枚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纪念章一直戴到他去世。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可是,充分体现了敬爱的周总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鞠躬尽瘁全心为人民,是敬爱的周总理伟大一生的光辉写照。这里,讲几个周总理生前把自己置身于人民当中,与人民同甘共苦,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吃穿冷暖,把全部的爱献给人民群众的故事。
和老百姓一起坐公共汽车
1954的冬天,周总理听说北京的公共汽车很拥挤,老百姓坐车很困难。一天下午五点多钟,正是人们下班的时候,周总理对秘书和卫士说:“群众反映现在坐公共汽车很拥挤,等车要一两个小时,现在咱们去了解一下情况,你们不要通告保卫部门。”
周总理一行三人来到北京图书馆附近的汽车站,人确实很多,等大家都上了车,周总理才最后上去。车里人很多,已经没有座位,周总理往车里走了走,抓住吊环,汽车开动了。一开始,人们都没有注意。过了几分钟,一位乘客发现了总理:“哎呀!这不是周总理吗?”顿时,车里沸腾起来,许多人站起来给总理让座,不少人往他身边挤,有的人还把手伸过来要和总理握手。秘书和卫士都非常着急,怕把总理挤倒。周总理挥着手大声说:“请坐,请坐,别挤!”这时,一位乘客挤过来,握着总理的手激动地说:“总理,你那么忙,怎么还来坐公共汽车?”周总理笑着说:“我也来体验一下你们的生活吗!”有的乘客非要让总理坐下,总理坚决不肯,一直站着和大家亲切地说着话。总理向他们在哪儿工作,住在哪里,生活怎样,每天上下班坐车要多少时间。车走了几站以后,秘书和卫士劝总理下车,说:“情况也就是这样了,咱们赶紧回去吧!”总理还坚持坐下去,下了车以后,总理又上了无轨电车,在寒冷的夜晚走了大半个北京城。
情况搞清楚了,总理很快召集有关部门同志负责研究解决交通拥挤的办法。他还提出许多可行的具体建议。比如,画出人行横道线,在繁华路口的马路中间设安全岛等,就是周总理提出来的,都是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
⑨ 新裤子乐队被质疑真实水平,这个乐队有什么代表作
新裤子乐队能够从成立到现在依然这么火就说明了他的实力,他们的代表作有《I‘m OK》,《我们是自动的》,《最后的乐队》,《生命因你而火热 》,《Disco Girl 》,《关于失眠和夜晚的世界》 ,《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
我觉得新裤子乐队被质疑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这支乐队,新裤子乐队的水平在摇滚乐迷心里一个无法替代的存在,从成立到到现在20多年的经历,可以用新裤子乐队的自传里的一句话来概括,我们的故事很长,新裤子的故事很长。记忆慢慢散落了,成为无法捡拾的碎片,我也怕我自己把它们都遗忘了。我们一起经历了无聊贫穷又充满希望的少年时代,一起创造了新裤子最好的一张专辑,并且一起面对这个无情的社会。 这支乐队在摇滚迷的心里是无法撼动的存在。这就是他们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