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果实会粘衣服的植物,这是什么
苍耳 植物,为一年生杂草,广布欧洲大部和北美部分地区。有些权威认为该属有15种,有的认为仅2∼4种。苍耳雄花花序圆而短,在雌花花序之上,雌花包在一绿、黄或褐色卵圆形的总苞内,总苞外有许多钩状刺和两个大的角状刺。成熟的刺果黏在动物的毛上,藉以散布他处。瘤突苍耳(X. strumarium)对牲畜有毒,从前曾用作草药。
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叶卵状三角形,长6一10厘米,宽5—10厘米,顶端尖,基部浅心形至阔楔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或常成不明显的3浅裂,两面有贴生糙伏毛;叶柄长3.5一10厘米,密被苍耳属(Xanthium)植物细毛。壶体状无柄,长椭圆形或卵形,长10一18毫米,宽6—12毫米,表面具钩刺和密生细毛,钩刺长1.5—2毫米,顶端喙长1.5—2适米。花期8—9月。
产各地,原产于美洲和东亚,广布欧洲大部和北美部分地区;生于山坡、草地、路旁。我国各地广布。
B. 会粘在衣服上的植物怎么弄下来
您好!粘在衣服上的植物建议尽快取下来,可以轻轻拍打衣物,使植物弄下来。若衣物上留下植物的污渍,可以使用以下清洗方式:1、如果是新鲜污渍先用冷水冲去表面污渍,如果是陈旧污渍,衣服干的时候,用手洗专用洗衣液原液涂抹在污渍处,完全覆盖污渍,静置5分钟后(可轻轻搓洗),加入洗衣液常规洗涤;
2、如经过上述方法污渍仍无法去除,则
(1)白色棉麻涤纶材质的衣服:在半盆水(约2升)中加入白色衣物色渍净(600g规格)1瓶盖(40克),搅匀,放入白色衣物浸泡30分钟,漂洗干净。若浸泡2小时后仍有污渍未去除,将衣物取出,往盆中再添加1瓶盖本品,搅匀,放入衣物继续浸泡。累计浸泡时长不超过6小时。
(2)彩色及其它材质的白色衣物:将衣物放入盆中,污渍部位贴盆底,用彩色衣物色渍净(600g规格)瓶盖量取1/4瓶盖(10克)彩色衣物色渍净和1/4瓶盖(10克)衣领净,倒在污渍处,用衣物其他无污渍部位盖住污渍,防止风干,静置2小时,漂洗干净。若2小时后仍有污渍未去除,可延长静置时间至过夜。
注意事项:
1、白色衣物色渍净适用于白色棉、麻、涤纶、涤棉、棉麻面料,请勿用于有颜色的衣服(包括白底条纹、白底花格、白底印花),勿用于丝毛氨纶尼龙及其他不可氯漂衣物,勿直接使用原液。
2、彩色衣物色渍净不适用于易褪色衣物、干洗衣物,使用时避免接触衣物上的金属纽扣、拉链、金属饰物等,避免阳光直射。
C. 能粘在衣服上的半圆植物(求图片和名称)
苍耳, 别名:葈耳,粘头婆,虱马头,苍耳子,老苍子,野茄子,刺八裸,为菊科植物。
D. 去山上时裤子上都会粘到一根根细细短短的小针样的植物叫什么
鬼针草。
E. 可以弄到衣服上的植物叫什么名字
鬼针草,菊科鬼针草属植物,一年生草本,茎直立,茎下部叶较小,两侧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条状披针形,总苞基部被短柔毛,外层托片披针形,无舌状花,盘花筒状,瘦果黑色,顶端芒刺3-4枚,长1.5-2.5毫米,具倒刺毛。
F. 这是什么植物黏裤子上。(图)
鬼针草(学名:Bidens pilosa L.),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钝四棱形。茎下部叶较小,很少为具小叶的羽状复叶,两侧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头状花序直径8-9毫米。总苞基部被短柔毛,条状匙形,上部稍宽。无舌状花,盘花筒状,冠檐5齿裂。瘦果黑色,条形,略扁,具棱,上部具稀疏瘤状突起及刚毛,顶端芒刺3-4枚,具倒刺毛。
产中国多省区。生于村旁、路边及荒地中。广布于亚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中国民间常用草药,有清热解毒、散瘀活血的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急性阑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胃肠炎、风湿关节疼痛、疟疾,外用治疮疖、毒蛇咬伤、跌打肿痛。[1]
(概述图片参考:[2])
中文学名
鬼针草
拉丁学名
Bidens pilosa L.
别称
鬼钗草、虾钳草、蟹钳草、对叉草、粘人草、粘连子、豆渣草
请釆纳
G. 种子粘住裤子的叫什么树
你想知道种子粘住裤子的叫什么树?
这个你说的数,我还真想不起来,我见过很多的菊科植物,它的种子都会粘在裤子上的,比如说,菊科的鬼针草,还有就是
H. 这又是什么植物只要碰到就会粘在裤子上,脚也会被刮伤。
牛膝,别名:牛磕膝,拉丁文名: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 苋科、牛膝属多年生草本。根入药,生用,活血通经。
I. 种子喜欢沾在人衣服上的植物叫什么
把衣物放在平面上,用铁制或者钢制的横截面(比如尺子)用力往一个方向刮4、5次吹掉鬼信子,再反方向刮4、5次再吹一次。
J. 这是什么植物它的果实能粘在衣服上
窃衣,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植物窃衣为伞形科窃衣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该种主要特征:总苞片通常无,很少有1钻形或线形的苞片;伞辐2-4,长1-5厘米,粗壮,有纵棱及向上紧贴的粗毛。果实长圆形。生于海拔250-2400米的地区,国内外均有分布。药材窃衣为伞形科植物窃衣和小窃衣的果实或全草。夏末秋初采收,晒干或鲜用,出自《福建药物志》。具有活血消肿,收敛杀虫等功效。可用于慢性腹泻,蛔虫病;外用治痈疮溃疡久不收口,阴道滴虫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