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这个根本不用跟家长交代,不会整理裤子,老师就帮穿上了,毕竟孩子这么小,基本上都对老师跟着上厕所,否则尿到裤子上,老师还得给换,跟家长交代什么?
②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教育随笔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始站,我们非常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能否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们对完成此项任务的困难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第一、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历亲为。 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 第三、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 。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幼儿阶段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幼儿阶段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明确: (一)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需要。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但不会洗手,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促进了幼儿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如吃饭,幼儿不仅学会手喂饭的动作技能,还发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所以孩子每学一项动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动作协调性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形成独立自信,不依赖成人的性格。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然而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成人帮助。上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了,钮扣洞对不齐,硬是对上一遍,二遍,直到对齐,裤子拉不上,硬是哎哟,哎哟用力拉,直到穿上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四)把生活能力的培养与家长工作联系起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做好小朋友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家长积极的配合,让我们共同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总之,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幼儿的习惯的培养,认为“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
③ 幼儿园如何教幼儿分层次提裤子教案
目标: 让幼儿知道如何如厕的礼仪 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让幼儿知道生活也是有规矩要遵循的。 准备: 洗手间、卫生纸、毛巾、垃圾桶 过程:导入:教幼儿带入卫生间,提问:我们要是用洗手间,但不知道里面有没有人,这是我们应该怎样做? 如厕要先敲门,若没人回应,就可以进去 若有回应,要在外面排队等候 介绍如何使用马桶(坐式、蹲式) 教师示范,教给幼儿如何提裤子的方法 教师示范如何冲厕所 教师介绍使用完洗手间要打香皂洗手的礼仪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孩子的恶如厕习惯,引导幼儿学会轮流等待。
④ 怎样训练宝宝自己脱裤子大小便
学会如厕是宝宝成长中的一个里程碑,而且这一里程碑对父母来说也同样意味深长。可很多新妈妈们以为男宝宝,女宝宝的如厕训练都一样,一般都可由妈妈亲自代劳,可实际上这里面还是有很大学问的。
坐便器的选择
训练用的坐便器,最好是选择宝宝自己喜欢的座椅式坐便器。这有利于激发宝宝如厕的兴趣。选择坐便器时应注意,坐便器应该牢固、舒适、高低适宜,宝宝坐上去时,双脚应正好着地。
男宝宝:男宝宝在才开始学习如厕的时候可以不着急买坐便器,可以先用塑料瓶给宝宝做排便训练,当他稍大一些的时候,再去选择一款合适宝宝的坐便器。
女宝宝:对于女宝宝,妈妈可以准备一个类似于玩具的、配置鲜艳色彩或声音的便盆,让对色彩情有独钟的女宝宝对这个“彩色玩具”不抗拒。
如厕训练5信号
宝宝到底什么时候才可以脱离尿布生活呀?这可是年轻父母开始训练宝宝如厕时遇到的头等问题。究竟什么时候开始进行,要视情况而决定。下面5个信号提示你的宝宝可以开始使用便盆了:
信号1:宝宝在便后能感觉到尿布或者纸尿裤湿了,通过语言或者动作表达不舒服的感觉。
信号2:宝宝能在口头上或行动上表达想解便的想法。
信号3:宝宝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段大便。
信号4:宝宝对成人上厕所的行为表示感兴趣,甚至还会在马桶上坐一小会儿。
信号5:宝宝可以保持尿片干燥达两小时以上,睡觉醒来时尿布也没有湿。
如厕训练 男女有别
男宝宝
1. 教他先学会坐,然后再站
由于大小便经常一起排出来,所以一开始应该先让宝宝在大小便的时候都坐下,这样他就能明白两者都应该在便盆里完成。用这种方式,他就不会由于小便时可以到处溅的乐趣而分散注意力了,并能学会在你需要他注意的时候集中注意力掌握基本程序。
2. 陪儿子一起玩“消防员”游戏
对于男宝宝而言,模仿很重要,所以应由爸爸来言传身教,学习如何使用厕所。鉴于男宝宝的淘气个性,爸爸应给予准确的示范,教他如何“瞄准”便盆,也可以在便盆中放一张有颜色的纸,让他瞄准纸片撒尿。对于男宝宝来说,有时小便就像在玩“消防员”游戏,同时也增加了他上厕所的积极性,更快地摆脱尿布。有时男宝宝可能在大便时想要站起来撒尿,这是因为排便过程往往伴随着撒尿,所以对这种情况而言,一开始的时候就让宝宝使用便盆可能会更容易一些。
女宝宝
1. 女宝宝的模仿训练
女宝宝的训练主要由妈妈来完成,她们更喜欢使用便盆,特别是有可爱动物形状的便盆。妈妈在训练女宝宝小便的同时要教给她正确的擦拭方向,尤其是在大便后,一定要从前往后擦,以防尿路感染。
2. 不穿太复杂的衣服
训练女宝宝大小便的一个重要事项是,千万不要给她穿太复杂的衣裤,让她难脱难解。宝宝通常会憋到再也不能憋的时候才告诉妈妈,本来就比较紧张,很难控制自己,如果再加上裤子怎么解也解不开等不必要的挫折,那么,尿裤子肯定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了。
绝大部分宝宝是在2岁4个月左右完成的白天训练,到3岁左右完成夜间训练,并且男宝宝所花费的训练时间要超过女宝宝。所以等宝宝真正到了适合如厕训练的年龄再开始训练,会使他的如厕自理能力培养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厕课程6步走
STEP1发“排便信号”
教宝宝如厕时,首先应教宝宝学会自己发出“排便信号”,可以是身体的,如两腿夹紧,也可以是口头的“嘘嘘”、“便便”,来告诉父母他们要上厕所了。
如厕小贴士:属于宝宝的如厕椅最好放在卫生间内或放在宝宝自己的房间里。宝宝乐意在客厅里开辟他的“游戏场”时,如厕椅也可以放到他的近处。如厕椅放置时最好是“就近原则”。
STEP2脱裤子
带宝宝到坐便器旁,让宝宝学会自己把裤子脱下,退到脚部的位置,如果宝宝做的好,父母要及时的表扬和鼓励,等他掌握脱松紧带的裤子以后,可以练习脱复杂一些的裤子。
如厕小贴士:如果是男宝宝小便,则需要将裤子脱至大腿中部,分开两腿,掏出小鸡鸡,小便时不淋湿衣裤即可。
STEP3坐在便器上
带宝宝到坐便器旁,让宝宝逐步熟悉自己的尿桶或如厕椅,经常带他去坐一坐,不必拉下裤子。只要让他适应坐在上面就可以了,等宝宝明白便盆的概念,就可以继续以下步骤了。
如厕小贴士:对低年龄段的宝宝有时候自己不会发现有便意,这时可以让他去坐一坐,而不必拉下裤子,让宝宝有个使用便盆的意识。
STEP4排便
把水龙头打开,让宝宝听着“哗哗”的水声排便。让宝宝保持一个特定的姿势,然后用“嘘嘘”声诱导宝宝排小便;用“嗯、嗯”声促使宝宝排大便。
如厕小贴士:想要宝宝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一开始在他用便盆大小便时,就不要让宝宝玩玩具、吃东西,注意避免宝宝长时间坐在便盆上,形成习惯性便秘。
STEP5清洁屁屁
训练宝宝自己擦干净屁股。开始时父母可以为宝宝代劳, 让宝宝翘起屁股,方便父母给他清洁屁屁。但稍大一点时就要让宝宝学会自己清洁小屁屁了。
如厕小贴士:让宝宝把内裤和外裤拉上,父母可以帮助整理一下裤子。可以教他在大人的坐便器上排便,排完便后,教宝宝盖好马桶盖,再放水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STEP6洗手
把宝宝带到水池边,打开水龙头,让宝宝自己洗手,然后用擦手毛巾把手擦干。最好以后每次如厕都要养成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如厕小贴士:对宝宝能够自己顺利完成排便过程或有进步时都应给予恰当的表扬,这些称赞的话语,可以让宝宝体会如厕的舒心和快捷。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了。
⑤ 怎么教男孩子自己脱裤子比较方便
学会如厕是宝宝成长中的一个里程碑,而且这一里程碑对父母来说也同样意味深长。可很多新妈妈们以为男宝宝,女宝宝的如厕训练都一样,一般都可由妈妈亲自代劳,可实际上这里面还是有很大学问的。
坐便器的选择
训练用的坐便器,最好是选择宝宝自己喜欢的座椅式坐便器。这有利于激发宝宝如厕的兴趣。选择坐便器时应注意,坐便器应该牢固、舒适、高低适宜,宝宝坐上去时,双脚应正好着地。
男宝宝:男宝宝在才开始学习如厕的时候可以不着急买坐便器,可以先用塑料瓶给宝宝做排便训练,当他稍大一些的时候,再去选择一款合适宝宝的坐便器。
女宝宝:对于女宝宝,妈妈可以准备一个类似于玩具的、配置鲜艳色彩或声音的便盆,让对色彩情有独钟的女宝宝对这个“彩色玩具”不抗拒。
⑥ 小班提醒家长带条备用裤子怎样说
可以在微信里面单独的和对方的家长,提醒说,小孩子还小,请加条备用裤。放在书包里面。以防特殊情况。
⑦ 为培养宝宝独立性,老师让宝宝自己提裤子,家长怎么看
我家女儿三周岁两个月,还是一名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幼儿园老师提倡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刚开始老师会帮助照顾小朋友的吃喝拉撒,后来一点点锻炼让他们自己解决这些个问题。于是我们就经常看见宝宝一些难以入眼的状况。
先说说洗脸洗手吧,白天在幼儿园有一日三餐,宝宝自己吃饭,老师让孩子们自己排队去卫生间洗脸,好几次我都看见花猫一样的女儿扑进我怀里。
然后说上厕所自己提裤子,冬天了,宝宝穿的多,老师不像刚入园的时候事无巨细都帮宝宝做好,现在是就看着宝宝的裤子没提好都不想给提正了,我给女儿尽量穿宽松的好提的裤子。
因为前几天我给女儿穿了条贴身的棉裤,想着回暖和一些,可是没想到,女儿不会提紧身的棉裤,棉裤腰在大腿上卡着,只把外面的裤子给提上了。我回来一给宝宝脱衣服,看见大腿上被棉裤腰勒了深深的红印子。
我的心里是不痛快的,觉得老师不管孩子,虽然我知道这是对宝宝有好处的,可能回让她尽快的独立吧,看是真的挺让人难过的,自己的女儿自己疼啊,别人真的不管了呢。
我看见女儿在室内穿的鞋子经常是反着的,我就觉得老师是不是欠缺了一个步骤,就是你锻炼完孩子的独立性以后是不是应该让孩子回归她应有的样子,不说和早上送去的时候一模一样,但是至少别让我们心里落差太大。
⑧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
生活自理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幼儿初入幼儿园是人生比较重要的时期,所以对于刚踏入校园的幼儿来说,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通过对幼儿的引导、学习、参与、训练等,才能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得到更多更好的锻炼,使其大脑发育得到开发,动作灵敏性得到发展。加之幼儿刚上小班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能够利用此次机会明确培养幼儿的方法与作用。
自理能力可以促进大脑发展,提升幼儿的智力需求。
现如今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充满竞争、机遇和挑战,孩子们需要依靠自身的本领去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创造未来的生活。有位日本学者曾说过:“如果想培养出智力开阔、头脑聪明的孩子,那就必须经常锻炼其手指的活动能力,由于手指的活动而刺激脑髓中的手指运动中枢,就能促进孩子全部智能的提高。”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幼儿的智力发展应当同时体现在手指的操作、语言的表达和用脑的思考上,动手、动口与动脑三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其语汇、增强其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意义深远。
尽快学会自理,更快适应集体生活
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也扩大了他们的生活圈,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但不会洗手,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所以,为了使幼儿在学校、生活中得到更好的锻炼,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中多加入一些游戏、舞蹈等等来让幼儿参与其中,在入厕、吃饭、洗手等环节设计口令、儿歌、音乐等加强幼儿的记忆能力,让幼儿懂得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情,这样不仅仅让幼儿学到了知识,更多的是让幼儿得到了锻炼。 还能促进幼儿与其他小朋友相处融洽,很快适应集体的生活,找到学习的乐趣。
通过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体验从不会到会的满足感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对小班幼儿来说动手能力很薄弱,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大人包办代替。而进入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扣洞对不齐,硬着头皮自己学,一、二遍直到对齐,裤子拉不上,硬是哎哟,哎哟用力拉,直到穿上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要利用集体氛围,设下诱饵让他们试着自理,并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多方合作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做好幼儿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为此,我们把每月的培养目标,通过校训通,交待内容,让家长了解。同时请家长为孩子提供方便,衣装轻便,便于孩子操作,并要求家长在家里进行同步培养。我园特意利用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谈谈培养方法和孩子们的进步等,并传授一些教学技巧,我们还特地为每个孩子设计了一个红花园地。这里有很多漂亮的小红花,小红花中粘贴有孩子的照片,当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能力达到要求或有所提高时,即在他的小红花上贴上相应的颜色的花瓣,比比谁的小花最漂亮。这样即注重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又为孩子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情况一目了然,并能督促家长积极地与老师配合,共同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总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不仅要做好幼儿的教育教学工作,更要做好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只有在自身能力得到提升的情况下,再来做其他事情,我相信每一位幼儿都会成为我们未来的希望。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⑨ “自己把裤子提起来”我对孩子说。用英语怎么说
"get on your pants" l told to my child.
⑩ 为培养宝宝独立性,老师让宝宝自己提裤子,家长怎么看呢
为了培养宝宝的独立性,老师让宝宝自己提裤子,作为家长的我,觉得老师这样的做法真的特别好,不仅解决了老师的麻烦,也让做家长的更放心,觉得他把宝宝送到学校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宝宝学会了很多的东西,我们应该感谢老师,老师对我们的宝宝真的很用心。
这位家长千万不要以为老师这样的做法,是单纯的为了解决自己的方便,其实并不是的,你家的宝宝都上幼儿园了,还不会自己提裤子,自己有没有感觉没有把宝宝带好,只会给他吃穿,不教他一些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在心里应该自己反省一下。
宝宝在家里一般都不会听妈妈的话,可是到了学校,就会特别的听老师的话,老师说什么他都会照着做,所以我们做家长的,在教宝宝的时候,可以学习下老师的方法,因为老师带了很多的孩子,在教育孩子上肯定会特别的有经验。
如果让你做家长的教宝宝提裤子,你不是打就是骂,而且宝宝还会很反感你这样的做法。而老师教宝宝这样做,宝宝就会学得特别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