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避免注射完低分子肝素后皮下青紫
低分子肝素钙作为抗凝的常用药物,好处非常多,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使用广泛,半衰期长,药物副作用小。
但是有个头痛的问题,容易引起注射部位以及周围出现皮下出血,甚至皮下血肿。
正因为这样,严重影响这种药的依从性,而且,一旦皮下出血就会限制再一次的注射范围,影响疾病的恢复。
皮下出血发生的原因?
注射时枕头与皮肤不垂直,内外穿刺点不在同一位置,拔针时只按压外面的针眼,出现皮下出血。
由于针尖和针梗上附着的药液被带入刺破的血管的针眼处,发生皮下出血。
所以,现在我们只要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就能减少皮下出血了。
正因为这样,临床上很多护理人员开始研究如何减少皮下出血的方法(注射前建议查患者凝血功能):
一、按压方法
1、注射毕停留片刻后按压拔针时,针头内仍充满药液,药液溢出渗漏于皮下组织,进入破损的血管,改变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引起皮下出血,因此注射毕停留10秒,右手回抽针栓,拔针,用干棉签按压,可使针尖药液全部滴入皮下,避免拔针时药液返流而刺激皮肤毛细血管引起出血。需要按压:5-10分钟。
2、还有一些学者研究结果表明,拔针后用棉签按压,增加了药物对注射局部的刺激和挤压,如用力较大,易引起毛细血管壁破裂出血,形成局部淤血。注射时捏起皮肤成皱褶,以使毛细血管弯曲,不易受到破坏,且垂直进针可减少组织损伤,再加上一次性预灌针剂的针头很细,拔针后不会引起皮肤表面出血,故无需棉签压迫。
二、轮换注射部位
有人专门做了这张卡轮换注射,中间的圆圈是对着肚脐眼。
三、注射需捏起皮肤
四、将空气一起注入(目前效果比较好)
排气传统注射应排气后注射, 此时针头上附有药液。低分子肝素有抗凝作用, 排气后针尖上附着的药液, 在注射时带人穿刺点, 则穿刺处血管渗血, 易导致局部皮肤痕疲。
临床上使用的低分子肝素多为预灌针剂, 注射时不必排气, 针筒内有0.1mL的空气, 注射时将针头朝下, 空气弹至药液上方即可, 此时针筒内的空气正好将药液全部注人,保证了剂量的准确, 又避免了针尖上的药液对局部的刺激,可减少局部淤血。
有空气
五、垂直进针
传统进针法与垂直进针法传统的进针方法为左手绷紧腹部皮肤, 右手持注射器, 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一40度。快速刺人皮肤。改进方法为左手拇指、示指提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褶, 固定针头垂直进针约0.8~1.2cm(根据患者的胖瘦程度决定注射深度)。垂直进针法较传统进针法造成皮肤淤血的程度轻。
传统进针法斜刺时涉及部位较多,若针头不慎刺人血管, 只压迫穿刺点不能有效压迫止血又因低分子肝素为抗凝药, 损伤小血管易引起出血, 使腹壁皮下组织形成淤血、癖斑。而注射时若提起腹壁皮肤垂直刺人, 对局部皮下组织损伤小, 不易引起出血。而且, 垂直进针法较传统进针法使患者的痛感明显减轻。垂直进针时进针速度快, 针头在皮肤内行程短, 损伤组织较少, 不易损伤神经末梢或对神经末梢损伤较少传统进针时针头在皮肤内行程长, 针头斜面对组织的切割面积大, 损伤组织较多, 以至针头不慎损伤神经末梢较多, 表现为患者疼痛较明显因在真皮层中胶原纤维较细, 细胞成分较多, 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丰富。
拇指和示指回抽针栓,无回血后用拇指推动针栓,药液推完后,少量气泡进入针头腔内起封堵药液外流作用,垂直拔针,按压请参考本文第一部分(按压)。
出现皮下淤血怎么办?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出现注射部位瘀血、瘀斑,在临床上很常见,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即会自行吸收。也有同行认为,用硫酸镁湿敷会恢复快。
2. 肝素的副作用有什么
[药品名]肝素
[英文名]Heparinum
[别名]肝素钠、Sodium Heparin、PularIn。
[来源]本品最初得自肝脏,故名肝素。现多是从猪、羊、牛等动物的肠粘膜或肝、肺中提取的一种粘多糖的硫酸酯。
[性状]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有引湿性。易溶于水。
[作用与用途]为体内外均能延长凝血时间的抗凝血药。其抗凝血作用极为复杂,对凝血过程的许多环节都有影响,其作用可通过几个方面:①抑制凝血致活酶的形成及作用,从而妨碍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②在较高浓度时尚有抗凝血酶作用,使纤维蛋白原不能变为纤维蛋白;③能阻止血小板的凝集和破坏等。一般认为肝素的抗凝血作用与其分子中具阴电荷的硫酸根有关,具有阳电荷的碱性物质如鱼精蛋白或甲苯胺蓝都能中和其阴电荷,故能抑制其抗凝血作用。
用于防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栓形成与栓塞,如心肌梗塞、肺栓塞、脑血管栓塞、外周静脉血栓、血管手术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症等。早期应用,以防止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的耗竭;也可用于输血时代替构橼酸盐或体外循环时作为体外抗凝血药。本品口服和直肠给药均无效,必须注射给药。
[用法与用量]深部肌注:每次1万-1.2万单位,每8—12小时1次。为减低其局部疼痛,可同时注入适量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
静注:每次5,000单位,每3—4小时1次。每日总量为2.5万单位。
静滴:每24小时用l万一2万单位,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灭菌生理盐水1,OOOml稀释后,以每分钟20—30滴的速度滴注。
[注意事项]
1.有出血性素质和伴有血液凝因延缓的各种疾病、肝、肾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脑出血、溃疡病、孕妇及产后等忌用。
2.用药期间应定时测定凝血时间。
3.本品按干燥品计算,每1mg的效价不得少于140个单位。
4.肌注可引起局部血肿,静注后可产生可逆性血小板减少症。偶有过敏反应如哮喘、荨麻疹、鼻炎、结膜炎和发热等,长期使用可产生暂时性秃发症、骨质疏松和自发性骨折。用量过大,主要产生自发性出血,如有严重的出血现象,可静注硫酸鱼精蛋白急救(1μg硫酸鱼精蛋白可中和100单位肝素)。
[贮藏]避光,凉处保存。
[制剂]注射剂:每支1ml:5,000单位、1ml:12,500单位。
3. 肝素钠的正确配制方法是什么
正确方法是100ml加半支。
药物的浓度需要视具体环境而定。
肝纳素的临床应用一般是静注或肌注:0.5万~1万单位/次,4~12小时1次。静滴:每24小时1~2万单位加入5%葡萄糖水中或生理盐水中滴注,每分钟20~50滴。
肝素钠注射液为具有高抗Ⅹa(100I.U./mg)活性和较低抗Ⅱa或抗凝血酶(28I.U./mg左右)活性的低分子肝素。在不同适应症所需的剂量下,肝素钠注射液并不延长出血时间。
(3)肝素滴在裤子上了怎么办扩展阅读
肝素钠的用处:
1.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如深部静脉血栓、心肌梗死、肺栓塞、血栓性静脉炎及术后血栓形成等。
2.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如细菌性脓毒血症、胎盘早期剥离、恶性肿瘤细胞溶解所致的DIC,但蛇咬伤所致的DIC除外。早期应用可防止纤维蛋白原和其他凝血因子的消耗。
3.其他体内外抗凝血,如心导管检查、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等。
4. 肝素应该每天什么时候打
打肝素对于孕妇来说是比较常见的。因为一些孕妇在怀孕的时候,会出现一些疾病,这个时候就要通过打肝素来进行治疗。孕妇在打肝素的时候,有很多的注意事项。例如打肝素针的时间、用药、肝素针不能随便的停用等等。
肝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抗凝血药物,这种药物一般都是针对心肌梗塞、心血管疾病等等。但在近年来,肝素都主要作用在孕妇的身上。因为孕妇打肝素针对肚子里面的宝宝来说有保胎的效果。下面我们具体来讲一些,孕妇在打肝素针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是什么时间段打肝素,效果最为明显,这些都是基础的知识,我们应该懂得。
打肝素的最佳时间:打肝素最好可以选择在早上打,因为早上打肝素身体会更容易吸收。而且打肝素一定要固定一个时间段打,最好不要一下早上一下中午一下晚上,这样非常不利于身体吸收的。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孕妇在怀孕的过程中会出现高凝症状,出现这种症状的时候身体里面就会产生大量的血栓。这个时候建议孕妇千万不要自己随便注射肝素针。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孕妇如果注射不当的话,是会影响到腹中胎儿的,而且情况严重的话,孕妇也会出现大出血。所以为了自己和宝宝的健康,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
孕妇在怀孕期间打肝素针可以预防胎停的作用。但是打肝素就要长期应用。孕妇在打肝素的时候,体位可以采用半卧的体位,也就是自己半躺在床上。或者也可以让丈夫等家人帮忙进行注射。注射时不需要把注射器里面的空气排空,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影响的。而且把空气排空还会浪费药物,患者在平时可以多注意这方面。
上述所说的就是孕妇在打肝素针的一些注意事项,建议孕妇患者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肝素针不能不能经常打,在一个时间段里面使用就可以了。长时间使用的话对于身体来说肯定是存在一定的危害性的。千万不要因为这些药物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5. 肝素钠注射液,一分钟要滴多少次肝素钠一分钟要滴多少次
(1)深部皮下注射 首次5000~10000单位,以后每8小时 8000~10000单位或每12小时15000~20000单位;每24小时总量约30000~40000单位,一般均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2)静脉注射 首次5000~10000单位,之后,或按体重每4小时100单位/kg,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应用。 (3)静脉滴注 每日20000~40000单位,加至氯化钠注射液1000ml中持续滴注。滴注前可先静脉注射5000单位作为初始剂量。 (4)预防性治疗 高危血栓形成病人,大多是用于腹部手术之后,以防止深部静脉血栓。在外科手术前2小时先给5000单位肝素皮下注射,但麻醉方式应避免硬膜外麻醉,然后每隔8~12小时5000单位,共约7日。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妊娠后期和产后用药,有增加母体出血危险,须慎用。 肝素钠注射液 儿童用药:(1)静脉注射 按体重一次注入50单位/kg,以后每4小时给予50~100单位;(2)静脉滴注 按体重注入50单位/kg,以后按体表面积24小时给予每日20000单位/m2,加入氯化钠注射液中缓慢滴注。 老年患者用药:60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妇女对该药较敏感,用药期间容易出血,应减量并加强用药随访。
世界是的肝素钠多数为中国产并出口,代表企业是常山药业,它家产品包括肝素钠,瑞肝素钠,类肝素,透明质酸,肝素钠注射液,阿司匹林肠溶片,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万脉舒)等,获美国FDA认证,获得欧洲CEP认证/COS认证,获得国内GMP证书,是目前世界是和国内质量最好,技术最高,效果最好的药物。
6. 使用肝素后为什么不能喝酒
记住最后一次喝醉的经验
一如字面上所示,我们指的是“喝醉”酒而非“喝酒”。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长久以来“喝一杯酒”意味着三五好友把盏言笑的欢乐时光。基于我们每个人不同的年龄以及第一次喝酒时周围的环境,我们都有过各种回忆和期待(有时是焦虑) 使我们可能回想起一杯沁凉的啤酒、一杯鸡尾酒、杜松子酒加奎宁水、威士忌加啤酒、一口红酒或诸如此类的事物等等。
周而复始,在多数人早期喝酒的过程中,对于酒精的期待总是能够符合实际需要喝下的酒量。
如果刚好每次都能恰如其分,我们自然认为“喝杯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经验,不仅满足自己的需求,也不会逾越宗教习俗的规范。同时满足渴望、迎合社交场合的礼仪,并有助于我们放松心情、振奋精神,达到我们各种不同的追求目标。例如以一位55岁的芬兰人而言,当有人找他喝一杯时,不禁立即使他联想到年轻时,在寒冷的天气下喝下一两杯白兰地或伏特加烈酒后,所带来的阵阵暖意。
若是一名年轻的女性,她脑海里可能立即浮现,华丽水晶杯装着香槟、衣香鬓影、耳鬓厮磨、情意绵绵罗曼蒂克的气氛,或是摇滚音乐会中蓄胡、长发牛仔装装扮的年轻人,从满袋瓶装酒中取出一瓶豪饮,闪光灯不停闪烁,四处烟雾迷漫,每个人都尖声狂叫,令人兴奋不已的景象。有一位A.A.会员说:“喝一杯”几乎等于是吃比萨、喝啤酒的代名词。
还有一位78岁的寡妇说,她时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在疗养院时,很喜欢在就寝时来杯雪利酒的习惯。虽说我们脑海中这种对于喝酒的印象极为自然,然而就我们现在的情况而言,却是一种误导,这也是我们有些人开始喝酒的方式。
如果我们喝酒的过程仅仅是这样,那么我们后来就不太可能会恶化成为嗜酒的问题。然而如果我们毫无畏惧的检视从前喝酒的过程,就可以看出在我们最后几年或几个月的嗜酒期间,不论我们再如何努力的尝试,未曾再出现如此完美、神奇的时光。
取而代之的是我们一再的发现自己的实际的酒量远大于此,最后总是导致某种程度的麻烦。也许我们对自己饮酒过度单单只有私下感到些许内疚。
但有时却会演变为剧烈的争吵,影响本身工作,甚至导致严重的疾病、意外,或法律和财务问题。所以,当一个“喝一杯”的建议出现时,现在我们尝试着回想从开始喝酒到最后一次可怜的醉酒和宿醉的整个过程。
一般朋友对我们提议喝一杯酒的邀约,一般而言纯粹指的是社交应酬、一两杯浅尝即止的方式。
但是如果我们认真仔细的回想上次喝醉所给我们带来的痛苦的全部细节,我们就不会再被长久以来盘据在我们心头对“喝一杯酒”的印象所蒙蔽。
如今我们可以坦白地承认,就我们生理上的真实反应而言,我们相当确定一杯黄汤下肚,意味着我们迟早又会再喝醉酒,而带来一连串的麻烦。
喝酒对我们来说已不再意味着音乐、欢乐,而是病痛和悔恨的记忆。有位A.A.会员曾经如此表示:“我知道现在如果去酒吧喝一杯酒,将绝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只是用一点时间、花一些金钱而已。
这一杯酒将会耗尽我的银行账户、我的家庭、我的房屋、汽车、工作、我的理智,甚至于我的人生。这实在是太大的代价太高的风险。”
他记住了他最后一次喝醉的情况,而不是第一次喝酒的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判断周围的人是否对酒精有依赖呢?(医学版14条)
我们就饮酒模式总结了一些常见的表现: 1.视饮酒为生活中最重要或非常重要的事,在心中占据中心地位,念念不忘。 2.饮酒量较初期饮酒时逐渐增加。
3.饮酒速度增快。 4.经常独自一个人或者是背着家人偷偷饮酒。 5.以酒当药,用来解除情绪困扰。 6.有藏酒行为. 7.酒后常常有遗忘表现。
8.无计划饮酒,常常出现酒后误事的现象。 9.晨起饮酒,俗称“睁眼酒”,部分人甚至会在夜间醒来后饮酒。 10.睡前饮酒。
11.喜欢空腹饮酒,饮酒时不吃主食且很少吃菜。 12.在情况允许的时候选择酒的品牌。 13.因为饮酒与家人争吵,影响家庭和睦,或因饮酒影响工作。
14.曾经戒过酒,但时间不长又旧病复发,不能控制。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的饮酒行为出现上述表现中的3条以上,即高度怀疑酒依赖。
经常看到一些患有酒精依赖的人因为饮酒给自身的健康、家庭的和睦以及工作带来很多不良影响,甚至是在酒后出现一些违法的行为。尽管他们对造成这些后果内疚、后悔,但仍不能彻底停止饮酒,反复戒酒,反复复饮。是他们没有出息还是没有毅力呢?都不是,这是因为酒精依赖是一种疾病,而且还是一种不断恶化的疾病,这种疾病像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一样,是无法彻底根除的。但却可以被遏制住。复饮的原因与机体对酒精敏感有关,加上在心理上难以摆脱的强制性饮酒欲望,不管复饮会带来怎样的不良后果,单靠自身的毅力是无法将其克服的。
就像其他疾病一样,会出现一些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一旦对酒精形成依赖后,在突然停止饮酒或骤然减少饮酒量时会出现很多躯体不适症状,称之为戒酒综合征。为方便起见,有人将戒酒综合征按照出现的时间和严重程度分为3个阶段:一期戒酒综合征:一般于饮酒后6~12小时出现,表现为双手震颤,重者可累计双侧整个上肢,甚至是躯干,病情严重者还可出现伸舌震颤,除此外还常见厌食、失眠、烦躁等症状。二期戒酒综合征:出现时间为断酒后24~72小时,除上述症状外,常出现幻听,内容常为辱骂性或迫害性的,可继发冲动行为,兴奋相对较轻。三期戒酒综合征:震颤谵妄,常发生于末次饮酒72小时之后,此时病人意识不清,震颤明显并伴有行走不稳,可出现各种生动的幻觉,如看到各种小动物,病人表现紧张、焦虑、恐惧。病人的记忆力明显受损,部分病人可出现癫痫样抽搐。即使在发达国家,一旦发生震颤谵妄,经治疗者总的死亡率仍可达10%~15%,未经治疗者则更高。所以说长期饮酒者不能突然停止饮酒。如果高度怀疑对酒精依赖,应该尽早到专科医院治疗。
形成酒精依赖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饮酒行为,也不能控制饮酒量,那么在戒酒一段时间后能否正常的饮酒呢?就目前所知,从来没有一个人,仅是数月或数年滴酒不沾,就能够“正常”喝酒或只在社交场合喝酒。一个人一旦从豪饮发展为失去控制且不顾一切地狂饮,再想走回头路就不可能了。没有一个酒精依赖患者是故意为制造麻烦才喝酒的,但不可控制地饮酒必然会带来麻烦。
很多对酒精依赖的人自认在戒酒一段时期以后,喝几罐啤酒或几杯淡葡萄酒没有问题了。一两瓶啤酒下肚就会喝醉的人不多。所以也就错误地认为自己可以控制每天只喝两、三瓶啤酒就不再喝了。他们偶尔也确实能够在几天或几个星期内照此办理。于是就会得出结论:即使喝酒也会“游刃有余”。但是,他们每次喝的啤酒或葡萄酒会越来越多,要不了多久,就会狂饮如初。
另外一种错误的观念就是以低度的酒来替代高度酒。对于酒精依赖者来说,酒精就是酒精,不管含有酒精的是马爹尼酒、威士忌加苏打水、香槟,还是一小杯啤酒,对于他们而言,不管喝一杯什么样的酒,都会导致饮酒过度,导致复饮。
所以,对于酒精依赖者而言,在戒酒一段时间后,试图控制饮“自己的酒量”或只饮用较低浓度的酒,都是危险的。但为了保证彻底戒酒,只能是滴酒不沾。如何能够做到呢?除了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脱酒治疗外,还要接受长期的康复治疗,包括对相关心理或精神疾病的治疗、防复饮药物的治疗、心理治疗以及加入一些自助的康复组织。只要有戒酒的愿望和不懈的努力,就会成功。
7. 低分子肝素滴入眼睛会怎么样
低分子的肝素滴眼液滴入眼睛里会怎么样么?那你只有去当地专卖低分子肝素滴眼液店里买一瓶用用试试就知道了。
8. 肝素没放冰箱要不要紧
低分子量肝素的活性/抗凝血活性的比值为1.5~4.0,而普通的肝素为1,保持了肝素的抗血栓作用而降低了出血的危险。具有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正广泛应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普通肝素,量效关系明确,可用固定剂量无需实验室监测调整剂量,应用方便。有实验证明:来自水蛭素的Hiru-log多肽比肝素抗凝安全。低分子量肝素可以降低鼠移植肾脏免疫活性 。方法:异体移植受体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2mg/(kg·d),每周5天,持续24周。结果: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后移植肾单核吞噬细胞,T细胞的浸润减少,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 HC-Ⅱ的表达降低。实验结果表明:低分子量肝素可以降低鼠移植肾脏免疫活性从而减轻移植肾脏慢性排斥反应。适应症
1.羊水栓塞、死胎综合征、异型输血反应、暴发性紫癜、脓毒血症、中暑及转移性癌肿;但对蛇咬伤所致DIC无效。
2.作为体外(如输血、体外循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血样标本体外实验等)抗凝剂。
3.有报道,肝素能促进脂蛋白脂酶(清除因子)从组织释放,后者再催化三酰甘油水解,从而清除血脂;还能增强抗凝血酶Ⅲ对血管舒缓素的抑制作用,因而可抑制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急性发作 [2] 。
禁忌症
1.不能控制的活动性出血。
2.有出血性疾病及凝血机制障碍(包括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或血管性紫癜)的患者。
3.外伤或术后渗血。
4.先兆流产。
5.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6.胃、十二指肠溃疡。
7.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8.黄疸。
9.重症高血压。
10.活动性结核。
11.内脏肿瘤 [2] 。
注意事项
1.(1)有过敏性疾病及哮喘病史;(2)口腔手术等易致出血的操作;(3)已口服足量的抗凝药者;(4)月经量过多者;(5)妊娠及产后妇女(因妊娠最后3个月或产后,肝素有增加母体出血的危险)。
2.药物对老人的影响:60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对肝素较为敏感,用药期间容易出血,因此应减少用量,并加强随访。
3.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1)肝素可延长凝血酶原时原时间,使磺溴酞钠(BSP)试验潴留时间增长而呈假阳性反应,导致T3、T4浓度增加,从而抑制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2)肝素用量达15000~20000U时,血清胆固醇浓度下降。
4.治疗前宜测定全血凝固时间(试管法),一期法测凝血酶原时原时间;治疗期间应测定全血凝固时间(试管法)、血细胞比容,大便潜血试验、尿潜血试验及血小板计数等。
5.临床上均按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调整肝素用量。凝血时间要求保持在治疗前的2~3倍,APTT为治疗前的1.5~2.5倍,随时调整肝素用量及给药间隔时间;治疗第1天,应在每次用药前观察上述观测值,以后每天测定数次,用维持量时则每天测定1次;对于老年人、高血压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因其对肝素反应敏感,更需注意监测。
6.需长期抗凝治疗时,可在肝素应用的同时,加用双香豆素类口服抗凝,36~48h后停用肝素,而后单独用口服抗凝药维持抗凝。
7.肝素口服无效,可采用静脉注射、静脉滴注和深部皮下注射,一般不主张肌内注射,因可导致注射部位血肿;皮下注射应深入脂肪层(如髂嵴和腹部脂肪组织),注入部位需不断更换,注射时不要移动针头,注射处不宜搓揉,而需局部压迫。
8.给药期间应避免肌内注射其他药物。
9.肝素代谢迅速,轻微过量,停用即可;严重过量应用鱼精蛋白缓慢静脉注射予以中和,通常1mg鱼精蛋白能中和100U的肝素;如果肝素注射后已超过30min,鱼精蛋白用量需减半。
10.肝素可干扰凝血酶原时原时间的测定,因此必须在使用肝素4h后重复该项试验。
11.若血浆中AT-Ⅲ降低,肝素疗效较差,需输血浆或AT-Ⅲ。
12.临床上通常以小剂量肝素作为预防血栓形成,而大剂量则作为治疗血栓的剂量。
13.下列药物与肝素有配伍禁忌:硫酸阿米卡星,头孢噻啶、头孢孟多、头孢哌酮、头孢噻吩钠、硫酸庆大霉霉素、卡那毒素、妥布霉素、乳糖酸红霉素、万古霉素、多黏菌素B、阿霉素、柔红霉素、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麻醉性镇痛药、氯丙嗪、异丙嗪等。
14.对肝素反应过敏者应提高警惕,遇有过敏素质者,特别对猪肉、牛肉或其他动物蛋白过敏者,可先给予肝素6~8mg作为测试量,如0.5h后无特殊反应,才可给予全量。
15.肝素与溶栓药物(如尿激酶等)不同,对已形成的血栓无溶解作用。
16.因肝素容易导致眶内及颅内出血,在眼科及神经科手术时以及有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宜作为预防用药。
17.自发性出血倾向是肝素过量使用的最主要危险。早期过量的表现有黏膜和伤口出血,刷牙时齿龈渗血,皮肤淤斑或紫癜、鼻出血。月经量过多等;严重时有内出血征象,表现为腹痛、腹胀、背痛、麻痹性肠梗性肠梗阻、咯血、呕血、血尿、血便及持续性头痛。
18.静脉给药时最好用微量输液泵泵入,按100U/kg泵入,随时测APTT以调整用量
9. 肝素盐水静脉滴注会引起什么反应
目前多采用肝素盐水作为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液,浓度为10u/ml~100u/ml[1]。既要达到预防堵管的目的,又要考虑病人不必出血。
临床上常用100或250ml生理盐水加肝素钠1支(12500u)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