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帽子知识 > 秦国代表爵位的帽子

秦国代表爵位的帽子

发布时间:2022-05-18 03:46:41

㈠ 周朝的诸侯都是什么爵位,秦国是什么爵位

周朝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秦国是东周时分封,公爵。以下是西周主要诸侯的爵位列表。

鲁、 姬姓,侯爵。周文王第四子,周公旦也。佐文王、武王,有大勋劳於天下;後成王留相天子,命周公为家宰,主自陕以东之诸侯。乃对其长子伯禽於曲阜,地方七百里;分以宝玉大弓之器,俾侯於鲁,以辅周室。

齐、 姜姓, 侯爵。系炎帝裔孙,伯益为四岳,生万生平水土有功,赐 姓曰姜氏, 谓之吕侯。其国在南阳宛县之西南。自太公望超自渭水,为周文王师,号为尚父;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营邱,为齐侯,列於五侯九伯之上,即山东。

燕、 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日君 。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为周太保;食邑於召, 谓之邵康公。留相天子,主自以西之诸侯,乃封其子为北燕伯;其地乃幽州蓟县是也。

魏、 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毕公高,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 於魏国。即今河南开封高密县是也。

秦帝国之所以能够中兴,是因为一个君主,那就是秦孝公。其实不然,秦孝公虽然是一个关键的人物,但是还有一个人,他对秦帝国的崛起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那就是秦献公,即秦孝公的父亲,是秦献公将秦国从灭亡的边缘拉了出来,而后才有了秦孝公的商鞅变法。

(1)秦国代表爵位的帽子扩展阅读:

秦国统一七国的君王是秦始皇嬴政,秦庄襄王之子。 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并且,包含秦国本身才是七国,具体七国分布如下:

秦,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

在春秋时代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

楚,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楚宣王、楚威王时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是楚国的最鼎盛时期。

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燕国的都城在“蓟”(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周的贵族和当地旧商的贵族以及当地土著建立了联合政权。最终使该地区原来的东胡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

赵,赵国全境东北与东胡和燕国接界,东与中山及齐国接界,南与卫、魏、韩三国交错接界,北与楼烦、林胡接界,西与韩、魏两国交错接界。

国都在晋阳(今太原),前425年迁中牟(今鹤壁),前386年赵敬侯迁到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前372年赵成侯立邢为信都(今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为赵之别都,赵国在邯郸、邢台定都长达一个半世纪。

魏,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

韩,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新郑)。

齐,占有黄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以及苏北、皖北的广阔地区。同时与其并存的王朝有西魏、南梁、南陈等。



㈡ 为何秦始皇兵马俑中的秦兵没有戴头盔

在中国古城西安的郦山脚下,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陵寝——秦始皇陵。让这座皇陵扬名于天下的,就是这个由七千多件陶俑组成的气势磅礴的地下军阵——秦兵马俑坑。它从被发现之日起就引起了世界级轰动,甚至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最近,这个奇迹的一个细微之处又一次引起了众人的纷纷猜测: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栩栩如生的兵俑,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官,头上都没有头盔。这样一支英勇威武的军队,作战时怎么会不戴头盔?是工匠刻意而为,还是另有原因呢?

在秦始皇兵马俑中,士兵一律头戴一种麻布做的头巾,军官则戴着用牛皮做的板状帽子,这些帽子在作战时显然不能起到保护作用。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除了没戴头盔,这些兵俑就连身上穿的铠甲也很简洁,甲片减少到了最低限度。主力步兵的甲衣只是护住前胸和后背。而站在最前边的弩兵部队身上更是一个甲片也没有。那么,当年不可一世的秦军是不是因为军队经费太少,配备不起头盔和铠甲呢?

翻开史书我们会发现,自商鞅变法后,秦国是当时诸侯国中最富有的。它是当时最先使用铜制武器的国家,而且不论是它的步兵还是骑兵都拥有大量的远射型武器。秦兵之强大,《史记》上就有记载:“秦,带甲百万”,意思是说秦国拥有百万身披盔甲的军队,但眼前这支根据真人复制的秦军却让人大感意外。史书上“带甲百万”的一支军队,他们身上穿的装备为什么却如此简易呢?隐藏在这一奇怪现象背后的历史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要解开秦兵马俑不戴头盔的谜题,首先要探寻一下秦国的起源。大约三千年前,周王在镐京,也就是现在的陕西长安县西北建立起周王国,而在周国的西北边陲,有一个专门为国君养马的部落,这就是秦国最初的起源。在中国历史上,秦人的文化和秉性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出身于大西北的草莽之间,与游牧民族混居。在当时文明高度发达的中原国家眼里,他们是落后野蛮的民族,虽然秦人努力学习中原文明,但他们从未真正接受过中原文明优雅精致、中庸谦让的伦理道德。在秦人看来,尚武、为利益而竞争是天经地义的。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他记录了自己初次接触秦人的感受:“秦人听说要打仗,就顿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无所谓生死……”无独有偶,当时一个著名的说客也是这样描述战场上的秦军的:“他们光头赤膊,奋勇向前,六国的军队和秦军相比,就像鸡蛋碰石头……”

难道说,秦人好勇斗狠的性情使他们在战场上更喜欢脱掉衣服迎头痛击敌人吗?这是不是他们上战场时不用戴盔甲的原因呢?

秦军的勇敢是非常出名的,也可能有赤膊上阵的情况出现。但是作为一支国家的正规军队,不可能因为战士勇敢,就不给他们配备完整的装甲。

既然兵马俑不戴头盔与秦人的尚武精神无关,那么这些陶土战士衣着简单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一张神秘的竹简似乎为我们解开这个谜团提供了一条线索。

这张竹简出自2000多年前,秦国一位名字叫“喜”的小官员之手,他的官职按现在的说法应当算是一个县里的法律秘书,他用竹简记录了秦军在攻打邢丘时,发生在部队中的一个案件:两个秦兵在战场上为了争抢一个对手首级,竟要自相残杀!这应该归咎于秦国当时制订的一条律法,律法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这就是商鞅著名的军功授爵制度。可以想象,在秦军将士的眼中,敌人的头颅就是换取地位和财富的等价货币,是通向财富和荣誉,摆脱贫困卑微地位的惟一出路。

这个理由似乎给秦兵马俑不戴盔甲的问题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为了不让过于沉重的头盔和护甲妨碍他们杀敌晋爵,他们宁肯冒着生命危险脱掉头盔,少穿铠甲。

对这个现象,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有佐证:“战场上的秦军竟然袒胸赤膊,索性连仅有的铠甲也脱掉了。”

如此多的证据都表明,当时秦朝的军队中确实有为了进爵而舍弃盔甲,奋勇杀敌的情况,兵俑不带头盔的奇怪现象在这里好象也找到了答案。但是,这种看似合理的解释,在研究秦陵的专家眼中,却只是一个荒谬的猜想。。。

虽然秦朝在政策上有鼓励杀敌的军功受爵制度,但是以秦朝法律的严厉是不会允许一个士兵为了贪功而忽略军队的军纪的。所以这个根据是不成立的。

如果说虽然秦人的性情有可能让他们在战场上袒胸赤膊的上阵,但出于严密的军纪和战术的考虑,秦国将领们也不会允许自己的士兵随意脱掉战服去和敌人打仗。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兵马俑坑里这些士兵的头上不戴头盔、身上不穿重甲的呢?专家的一席话,让我们茅塞顿开。

我们后来发现,在解释为什么这些兵俑不带头盔时,忘记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些秦俑其实不是秦国用来打仗的正规军队,而是秦始皇的禁卫军。

几千年前,匠人们在制作秦俑时,秦国早已完成了统一天下的霸业,和平时期工匠们打造的塑像,都是以秦始皇的皇家禁卫军作为标准的。

在古代,禁卫军只是在皇宫内负责保护皇帝安全的部队,这样的部队一般不会使用重甲和重武器。士兵即使有装甲,也多为装饰用。就是基于上述的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秦俑士兵都没有头盔,身穿轻甲……

㈢ 秦国爵位等级排列

秦国爵位等级排列: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秦朝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是奖励军功、鼓励杀敌求胜的军功爵禄制度。

秦国爵位等级排列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共分二十级,分别为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其中,公士是秦汉二十等爵制的第一级。《商鞅变法》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披甲勇士,一般为军中精锐前锋)一个首级,就可获得一级爵位、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证据是敌人的人头,也就是说,在战后把敌人的人头砍下来带回军营,作为证据。

彻侯,秦汉二十等爵制最高级。汉武帝时,因避帝名讳改名通侯,后又改列侯。汉初列侯封邑,大者万户,小者五六百户。封邑一般为县,东汉初有封四县者,小者为乡或亭。汉初户口稀少,历年既久,人口增加,萧何、曹参、周勃、灌婴等的封地,户数最多者达四万户。

㈣ 秦国的爵位等级

1、秦国爵位等级分别为: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2、秦国爵位是奖励军功、鼓励杀敌求胜的军功爵禄制度,它是新兴的地主阶级为提高军队战斗力而采取一项措施,同时也是调整当时社会关系的途径之一。

㈤ 公爵、子爵、男爵这些怎么区分谁厉害

可以从服装上进行区分:

1、公爵的服装一般是穿深红色的丝绒外套,帽子上镶四条貂皮。其冠冕上有一个金环,上饰8枚红色金叶片。

2、子爵的服装一般是子爵帽子上有两行半貂皮,冠冕上加一银环,饰有6个银球。

3、男爵的服装一般是穿着镶有白色毛皮边的深红色丝绒外套帽子上镶有两条貂皮,冠冕上有一浅色银圈,饰有6个银球。

从地位来说,公爵的地位是最高的,子爵次于侯爵和伯爵,男爵的爵位最低。

(5)秦国代表爵位的帽子扩展阅读:

欧洲爵位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几乎每年除夕,英国皇室都公布一份名单,颁布年度荣获英王或女王封勋授爵或颁赠奖章的人员。英国封爵起源于14世纪中叶。始创于1350年的“嘉德勋衔”至今仍是英国历史最悠久、地位最高的勋位。

英国勋衔可以分三大类:一是皇族勋位(royal orders),赐封予皇族或最高级的贵族(安妮公主之类);二是贵族勋位(noble or family orders),赐予一般贵族(该隐那一级的世袭贵族),三是功绩勋位(orders of merit),赐予有重大贡献的人士(英国首相,撒切尔女男爵)。

㈥ 为什么秦国帽子上会有两条带字

古代当官的帽子都有两条带子,那是系帽子用的,怕帽子被风刮掉了。

㈦ 哪位大神可以详细介绍一下秦国爵位大小名称

中国也有公、侯、伯、子、男的爵位划分。周朝施行分封制,天子称王,各封国的君主有爵位高低之分,但后期均有僭越,比如齐桓公(伯爵)、秦王嬴政。战国时期,秦国从商鞅变法以后,取消王族封爵,立二十等爵制以赏功劳(主要是军功)。从最高的二十等到最低的第一等,依次是:彻侯、关内侯、大庶长、驷车庶长、大上造、少上造、右更、中更、左更、右庶长、左庶长、五大夫、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夫、不更、簪□、上造、公士。
后世不施行分封了,但也有爵位管理体系:秦汉改成二十等爵制、三国曹魏又改成了九等制等等。隋朝,李渊被封为唐国公,后建国大唐,李密是世袭的是蒲国公等等。这些爵位有世袭也有不世袭的很复杂,历朝历代各不相同。但中国是皇权至上的,所以爵位很容易被虏掉,皇亲国戚也是说杀就杀的。清朝的爵位管理很有特色,分铁帽子王爷(世袭不降级)和普通爵位。普通爵位也世袭但降级。西汉以后最高封爵为王,皆封与皇子。西晋以后,皇族封爵与功臣封爵名称合并,但最高一级的王、亲王只封与皇族。至明代,在爵位中加镇国将军、镇国中尉等名称。清朝皇族爵位分十四等,其中贝勒、贝子是满语“天生贵族”的音译。

㈧ 秦国的“二十等爵位”分别都能享受哪些待遇

秦朝特殊的“二十等爵位”其实说的是秦军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 ”,“二十等爵位”是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时制定的。这次变法不止使秦国的经济、民事等多方面进步,军事上也有质的飞跃。而军队实力的增强其实跟“二十等爵位”分不开的关系,因此秦国爵位的晋升是完全靠军功的。

同时商鞅还规定了,凡是从军者不论出身,只以所立军功的大小为唯一标准。就算是秦国宗室也要遵循这一制度,且宗室规定未立军功者不得爵位、不入祖籍。为了鼓励农民的从军之心,制度还规定一人获军功全家受益,若父亲战死沙场他未来得及接受的功劳还可以记在他的儿子身上。

㈨ 秦国国君是什么爵位

秦国是诸侯国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国家,因为西周周天子分封天下之时,并没有秦国这一位诸侯,直到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因护送有功才正式成为诸侯国之一。当时秦国的爵位应该属于伯爵,秦国的国君也就被称为秦伯。毕竟秦国一没有周王室血统,二也不是西周的开国功臣,因此秦国只得到了伯爵的封号。

“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当时周平王对有功的秦襄公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赏赐,只是告诉他,想要土地,就去跟西戎抢吧,抢到了,就算你的。可见周平王虽然给了秦国诸侯国的封号,但本质上与西周开国之初分封的那些诸侯国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因此按照爵位的等级,秦国很难得到最高公爵,当然毕竟秦国还是有些用的,比如西周末期,周天子烽火戏诸侯,戎狄来犯之时,都没有诸侯王来救驾,只有秦国来了,并且安全送周平王东迁。再加上秦国在西边跟西戎抢地盘,怎么看都是一道屏障,保护东周天下的屏障,因此秦国对周天子很有用。

正是因为有用,但又达不到血统要求与开国之功,于是乎,周天子才会给秦国一个伯爵。中等爵位不高不低,既不会抬高了秦国的地位,又能让秦国抵御戎狄,保卫周朝。

㈩ 秦国军队的军衔的作用

1 秦军的军衔制度
2000多年前,秦国云梦县一位兢兢业业的法官喜为人们探索这个谜提供了一个线索。喜曾经三次从军,他用竹简记录了秦军攻打邢丘时发生的两起案件。

在攻打邢丘的战斗中,士兵甲斩首了敌人一个首级。士兵乙企图杀死士兵甲,据首级为己有,却被第三个士兵发现,图谋不轨的士兵乙当场被捉拿归案。

另外几枚竹简上说:两个士兵为了争抢一个首级也动了手。秦军在战场上为敌人的一个首级竟要自相残杀!是什么驱使他们对敌人的首级如此渴望呢?

秦统一中国前135年,改革家商鞅为秦国制订了一套任何别的国家都无法忍受的法律制度,从此,整个秦国都严格地按照这套法律运转,它影响了六代秦人,直到秦始皇。

按照商鞅的理论,就是要把老百姓塑造成只知道耕田和打仗的机器,其他事情都不要问,作为一个老百姓,要么就是生产,多打粮食,要么就是到前方去拼杀,多杀敌人。

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这是多么具有诱惑力的规定,你只要打仗打得好就可以授爵,一授爵就有一定的土地,有一定的房子,那么你的整个生活都跟打仗挂钩了。你只要参加战争生活就会改变,秦人也由此而变得更加急功近利。

这就是商鞅著名的军功授爵制度。2000多年后,喜抄写的竹简让人们得以看到这一制度的大量细节。

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成为自由人。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

对于重视家族传承的中国人来说,军功爵是可以传子的。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一人获得军功,全家都可以受益。

两三千年前,那是一个按出身和血统的贵贱分配权力和财富的时代。像秦人的军功授爵这样给平民甚至奴隶向上攀升的机会,明目张胆地鼓励国人追逐功利的国家法律,在当时,似乎只有秦人能够接受。

人们发现早期秦人贵族使用的餐具,其精致程度,至今令人叹为观止。与贵族餐具相比,普通秦人的生活用品显得简单寒酸,可以看出加官进爵对于一个士兵意味着什么。喜的竹简上说:在军中,爵位高低不同,每顿吃的饭菜甚至都不一样。三级爵位的簪袅可以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干草半石。二级爵位的上造只能吃粗米一斗,也有菜羹一盘,并供应盐二十二分之二升。没有爵位的普通士兵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由军功而划分的等级森严,也让普通士兵产生了无止境的求爵欲望。

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下,士兵们争抢敌人首级就可以理解了。在秦军将士的眼中,敌人的头颅就是换取地位和财富的等价货币。

《战国策》上说,秦国的老百姓听说要打仗,就好像饿狼碰见食物一样。对于秦人来说战争意味着美味、豪宅,甚至是娇妻。

在兵马俑坑里有这样一些士兵,手持白刃格斗的刺杀兵器,却不穿一丝铠甲。在整个地下军团中,他们显得十分特殊。这队士兵究竟是什么身份?研究人员一直不清楚。一个可能的推测是:战斗中有一些极其危险的任务时,基本上是有去无回的,重赏之下,这些完全不考虑生死的人站了出来。在商鞅的著作中,军功授爵制度对一支特殊部队制定了最为丰厚的奖赏,这些人很可能就是商鞅所谓的“陷队之士”。

2000多年前的秦国,想必是一个军装闪闪发亮的国度,对于千千万万的秦人来说,上战场不仅是为国家战斗,而且是通向财富和荣誉,摆脱贫困卑微地位的惟一出路。

在中国的历史上,秦人的文化和秉性是独一无二的,这很可能跟他们的历史有关。

秦人出身于大西北的草莽之间,与游牧民族混居。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中原国家眼里,他们是落后野蛮的民族,虽然秦人努力学习中原文明,但他们从未真正接受过中原文明优雅精致、中庸谦让的伦理道德。在秦人看来,尚武、为利益而竞争是天经地义的。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他记录了自己初次接触秦人的感受。秦人听说要打仗,就顿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无所谓生死……

作者: 嬴无衣 2007-3-28 12:00 回复此发言

--------------------------------------------------------------------------------

2 秦军的军衔制度

当时一个著名的说客这样描述战场上的秦军:他们光头赤膊,奋勇向前,六国军队和秦军相比,就像鸡蛋碰石头。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在说客绘声绘色的叙述当中,可怕的秦军令人不寒而栗。

喜的竹简上还有这样的记载:秦军在战前和战后,都要大量饮酒。大碗的酒使血流加快,使神经亢奋。作战命令已经下达,战争即将开始。要么战死疆场,要么加官进爵。在这种时刻,酒使所有的士兵只有一种冲动:奋勇杀敌,建功立业。

研究人员观察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绝大多数秦军士兵的腹部都微微鼓起,这大概与长期喝酒有直接关系。

再来看那些不戴头盔、护甲不多的秦军将士,似乎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这种不顾性命的行为:因为过于沉重的头盔和护甲妨碍了他们杀敌进爵。不仅如此,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战场上的秦军竟然袒胸赤膊,索性连仅有的铠甲也脱掉了。这些陶土的战士向后人传递的是秦人强烈的尚武精神。

秦人有先进和强大的攻击武器,却不注重装甲,这或许是全军的规定,也可能是士兵的自觉行为,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人们还只能进行推测。

秦人的军功爵位等级的规定是战国列强中最复杂的,商鞅制定的军功爵位由低到高整整有20级,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今天的军衔。军衔是军人荣誉的象征,使用军衔是军队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军队等级管理制度的形成。2000多年前的秦军是否已经实行了严格的军衔制呢?

军衔必须是可以识别的,仔细观察这支2000多年前的军队,他们的发式、帽子和装束都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跟军衔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呢?考古学家们在寻找合理的解释。

军团最前面的三排弩兵,身穿便装,头发统一梳成一个上翘的椎髻。一些身穿铠甲的步兵却将头发梳成发辫,贴在脑后,大量的步兵则戴着那种麻布做的尖顶圆帽。从他们的位置和排列来看,士兵装束和发式的不同,并不是生活习惯差异所致,应该是爵位级别的标志。

专家推测,这些梳椎髻、穿便装的弩兵,很可能拥有一级爵位,他们是爵位最低的公士。身穿铠甲、梳着发辫或戴着圆帽的步兵应该是二级爵,他们的名称是上造。在这个巨大的俑坑中,公士和上造占了绝大多数,就是这些普通士兵构成了秦军的主体。

在两道隔墙之间,是一个独立的纵队,那个胳膊前伸,手握缰绳的是驾御战车的御手。在兵马俑坑,所有的御手无一例外都戴着板状的牛皮帽子,铠甲也比普通战士的精致。在战场上,御手直接主宰一辆战车的安全,他们的位置很关键。

兵马俑坑发现以后,考古学家袁仲一曾提出了一个想法,一辆战车的指挥官,应该是御手,而不是像过去说的车左或车右。

参照史书记载,御手的爵位至少在三级以上,他们很可能就是秦军中最基层的军官,御手的权力是主管一辆战车。仅仅一辆战车还无法构成一个作战单位,统领整个纵队的指挥官又是哪一个呢?

在陶俑群中一个军官双手按剑、气势威严,帽子的形状十分独特。他的铠甲是所有陶俑中最精致的,甲片细小而规整。前胸和后背都有花结,这种花结的作用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现代军官的肩章。专家考证,这样的军官应该是都尉,爵位大致在七、八级左右,他至少掌管一个纵队。

介于都尉和御手之间的还有一种军官,他戴的也是板帽,但板帽的中间有一条棱。可能是军侯一类的基层军官,负责纵队所属的一个分队。

关于秦军的内部编制,兵马俑揭开的谜团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细节至今仍然无从知晓。在世界军事史上,秦军很可能最早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军衔体系。它的组织和管理已经很接近今天的军队了。这种等级森严、井然有序的体制使秦军的作战效率要远高于其它诸侯国的军队。

有专家认为,兵马俑是按照秦京师军的原型制作的,他们组成的是一个完整的地下军团。士兵和军官各就各位、整装待发。按照道理,这里应该有一个最高指挥官,可考古人员发现:俑坑中级别最高的军官只是一个都尉,都尉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团长。象征着秦国军队的这个军团怎么会没有统帅呢?

作者: 嬴无衣 2007-3-28 12:00 回复此发言

--------------------------------------------------------------------------------

3 秦军的军衔制度

公元前238年,22岁的秦王嬴政开始接掌秦国的大权。在庄严的咸阳宫中,为他举行了加冕的典礼。嬴政在13岁的时候继承了王位,但由于年龄太小,国家大事一直控制在太后手里。加冕典礼是一种权力交接的仪式,从此,秦国的命运就掌握在了这个年轻人的手里。

在皇宫外面,一场蓄谋已久的叛乱却乘机开始了。一个叫嫪毐的人带着自己的人马,冲进咸阳宫。他想铤而走险,夺取权力。

阴谋并没有得逞,叛乱以失败而告终,嫪毐被处以极刑。司马迁记载:这次武装反叛仅仅斩首了几百人。图谋造反的嫪毐没有取得军队的支持,参加叛乱的只是几千个亲信而已,他们很快就被一网打尽。

嫪毐的权势仅次于国君,位居20级爵位的顶峰。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秦国大大小小的事务一度都由嫪毐决定。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也无法调动军队,嫪毐企图用国君和太后的印章去策反军队,但印章根本不管用。在秦国,军队的调动大权归谁呢?

当时调动军队必须要用虎符作为凭证。虎符传说是西周时期的姜太公所发明的,是君主授予臣属兵权、调动军队的凭证,其外形呈虎的形状,所以称为“虎符”,也被称作“兵符”。

1973年在陕西西安出土的战国时期秦国青铜虎符被称为“杜虎符”,是左半个虎符,符有错金铭文40个字:“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才(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毋会符,行也。”

战国晚期秦的新郪虎符,其错金铭文也是40个字:“甲兵之符,右才(在)王,左才新郪。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虽母(毋)会符,行殹(也)。”

这两个虎符的出土证实,史书中关于秦国法律的记载是可信的。秦律规定:除了战争时期,调动50人以上的军队,必须持有虎符。根据杜虎符的铭文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军情非常紧急,发出烽火的警讯,统兵的将领不必等待符的两半相合,可以立即调兵采取军事行动。虎符被分成两半,左边的归统兵之将,右边的由国君掌管,两半合拢才能征调一支军队。虎符是军队指挥权的标志,它使所有的秦军都控制在国君一人手里。

根据合理的推测,秦国国君应该有无数个虎符。得知叛乱的消息,秦始皇迅速调集了大批的御林军,干净利落地镇压了反叛。由于无法窃取虎符,谋反的嫪毐就根本得不到军队的支持,失败的结果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作为秦国军队的象征,兵马俑只能有一个最高统帅,那个人就是秦始皇。离兵马俑坑1公里左右,伟大的秦始皇就安葬在那个巨大的土堆下。

强大的秦军仅听命于一个人的调遣,这是秦军的幸运,秦军奋六世之余烈,统一了中国。或许,这又是秦军的不幸。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了出巡的路上,在他死后不到三年的时间,这支伟大的军队就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与秦国代表爵位的帽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达虎动漫网现在叫什么 浏览:345
女生蓝衬衫配什么领带 浏览:524
灰色皮草配什么颜色的裤子好看吗 浏览:277
宝葫芦电影完整版免费 浏览:491
粉色打底配啥外套好看图片 浏览:109
夫人你马甲又丢了免费看 浏览:803
男士蓝豆豆鞋配什么颜色裤子 浏览:99
在线观看hs 浏览:245
外套gb和qb哪个标准更好 浏览:140
林雅诗荒岛求生电影 浏览:692
冬季男羽绒服价格及图片 浏览:263
羽绒服二只熊 浏览:406
袖子带拉链的羽绒服 浏览:258
鞍山做旗袍手工多少钱 浏览:619
旧衣服如何修改为孩子裙子 浏览:503
韩国有一部带面具的电影叫什么 浏览:664
宜昌夷陵雪伦羽绒服 浏览:676
阜阳爱尚雪羽绒服店址 浏览:438
麂皮绒男装外套价格 浏览:983
蓝色俏夫人台湾版叫什么 浏览: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