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叫3角帽,源于欧洲,自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盛行,在盛时不但是知识分子的标准配置,也是军装的标准配置之1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后为2角帽所取代
3角帽的佩戴方式是主尖角在前
3角帽是17世纪西班牙军队在法兰德斯时用的宽檐帽的进化,在弗拉芒的雨季为西班牙军队提供防雨
1667年的遗产战争,3角帽的使用传到了法军
这风格被带回法国,在市民和皇室里流行开来,之后这时尚传遍了欧洲,无论是作为民用还是军装
整个18世纪,3角帽是欧洲的主流
3角帽的人气在18世纪末暴跌,渐被2角帽取代,原因是戴时1般尖朝前,对步兵来说会碍眼
2角帽从1790年到第1次世界大战1直常用于军官,到第2次世界大战都不算过时
19世纪,2角帽代替3角帽成士兵的主流
而对平民而言,3角帽的地位渐被礼帽取代
Ⅱ 古代江湖人带的帽子叫什么围有纱巾的那种
纶巾
Ⅲ 准备去内蒙古旅游 也去沙漠 需要注意什么
千万别跟旅行团,吃亏加上当
Ⅳ 库布齐沙漠的实用信息
1、背包(女50L,男65L)
2、睡袋(舒适温度在-5度)
3、防潮垫
4、帐篷或者最好是露营袋
5、简单个人餐具、刀具、水具,炉具,套锅,头灯等照明工具(电池自备),垃圾袋
6、个人卫生用品及药品(维生素、藿香正气水、防晒霜、护唇膏,和其他个人药品)
7、衣物(速干衣裤、保暖衣裤、多带几双袜子、登山鞋,冲锋衣,冲锋裤)
8、食物以高热量够用为原则,根据个人口味自备。食品建议种类为不易腐烂变质容易携带并能满足大强度运动后及时补充体能的含丰富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如:压缩饼干、方便面、维生素冲剂、榨菜、咸菜、火腿肠、巧克力、糖块、少量水果、等速食品。
9、矿泉水及功能饮料(水至少6L并视个人耐渴能力准备充分)
10、针对活动的其他特殊装备(强调装备):登山仗,雪套,纱巾或帽子,防沙眼镜,炉头,公用药品,露营附品,GPS及军用指北针。 一、沙漠旅行必读手册
1.进入沙漠乘坐越野车进行沙海冲浪时,应系好安全带,双手将车内扶手握紧,目光尽量直视前方并听从驾驶人员的安全提示,严重心脏病和高血压病人,请勿盲目进入沙漠。2.景区位于沙漠地区,属大陆性干旱气候,春季风沙较多,夏秋季节白天阳光照射强烈、夜晚气温则下降很快,所以夏季出行应选择长袖吸汗衣物,并带防晒霜、护唇膏、太阳镜、遮阳帽等物品,秋季夜晚需增添衣物,以防着凉。3.行走沙漠最好穿一双轻便透气性好的高帮翻毛皮鞋,以免沙子进入鞋内,影响行路,夏季正午不宜徒步,否则沙漠表面温度过高,容易中暑及晒伤皮肤。4.进入沙漠地区要常喝水并多吃水果,备好常用药品,如:眼药水、抗菌消炎药,晕车药及感冒药和治疗肠胃不适药物等,吃完水果不宜喝热茶,以免腹泻。5.少数民族地区饮食多以牛羊肉为主,要尊重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忌谈敏感性话题。6.大漠日出与晚霞等拍摄效果很好,请准备好照相机和摄像机,不用时务必包好,以防沙粒进入损坏相机。7.请不要破坏沙漠中的各类植物并节约用水,它们对于维护沙漠生态,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8.徒步沙漠探险时,要提前准备好野营装备和用具,最好有专业人士帮您搭建帐蓬,并注意和向导做充分的沟通。9.沙漠旅游的最好季节在每年的4中旬-10月下旬,徒步沙漠探险的最好季节在9-10月。10.万一在沙漠中遇见沙暴,千万不要到沙丘的背风坡躲避,否则有被窒息或被沙暴埋葬的危险。正确的做法是把骆驼牵到迎风坡,然后躲在骆驼的身后。11.不要忘记沙漠也是地球的一部分,在沙漠中也要有环保意识,尽量把垃圾带出沙漠,至少是就地掩埋,否则我们的子孙有一天推开家门也许就会看见沙漠了。12.骑驼时,要防止骆驼站起来和卧倒时将人甩下,在这时要抱紧驼鞍或驼峰。平时不要靠近骆驼的后脚和头部,以防它踢人和用嘴喷人。骆驼虽然温顺,但受惊后却很危险,要防止突然的响声(如突然的喊叫)和刺目的颜色(如突然打开色彩艳丽的自动伞)刺激骆驼。长途骑驼不要绷劲,要顺着骆驼的步伐自然骑坐,随时调整坐姿,并适时下来步行一段。
二、徒步沙漠注意事项1、须熟练使用GPS定位导航,若没有GPS可用指北针阶段性定位,定位角度为318度(西北45度夹角)。可用沙漠里的大沙丘和垭口做参照物,一定要牢记参照物。建议雇向导。2、队伍负重穿越这条路线耗时在25小时左右。在沙漠里负重徒步均速在每小时3公里左右。轻装穿越在13小时左右可完成 ,均速在4公里左右。3、水量控制在每人24小时标准配置3-4升,5-10月之间可适量增加水量,11-4月可适当减少。沙漠行进中喝水,要用少量多次的方法补充水分,避免水分浪费流失。4、尽量使用轻便的装备,沙套、防风镜必备。建议用露营袋代替帐篷,不用带地席,沙漠里软。负重行走建议带双杖(带大雪栏)。5、食品以轻便不容易变质的高热量并且不耗费水为标准。穿越途中注意用路餐及时补充能量,建议上午9-10点,下午3-4点少量补充高能量食品。6、尽量精简装备,没用的东西尽量不要带进去(如钱夹、洗漱用品、笨重的照相器材等等),尽量队员之间进行装备协调。7、线路东北8-10公里就是黄河边上的一条油路,路两边有牧民居住,有紧急事情可直接就近找牧民解决。8、穿越沙漠有一定强度,请进行体能储备,尽量提前锻炼身体。9、户外活动有诸多不可控因素,不同活动的地理环境、技术难度、强度、危险度,亦各不相同,请参与者根据自己的体力、经验和装备状况选择性参加,并自行承担户外活动中的所有风险,记得买保险。
三、户外技术性经验1、10公里以上徒步绝不负重,5平方公里以上无人区域带马匹,向导。2、良好的准备不是指装备,装备不能救命,大多数情况下,过多的装备还可能害了你。3、将速效救心丸列入必备药品,如学过急救及注射,带2支强心针。4、不带零食。馒头、榨菜、牛肉和水足够维持2个星期以上的户外体能消耗。5、尽量选择村庄和登山大本营作为宿营地,如无必要,不露营。6、设计线路尽量靠近公路,保证救援人员在3小时之内能够到达。7、队员发生任何身体不适立即平躺休息,原地等待救援或者搭担架抬,禁止任何继续前进。8、出发前回答一个问题:“如果有队员在途中倒下,无法自主行进,该怎么办?”,大家商量得到确定答案再出发。9、用严肃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出行,特别对于5年以下户外经验的人而言,大多数业余级的户外活动的体验和中学春游没什么区别,不要被这种轻松的体验麻痹认为自己出去过几次,十几次就属于“有经验”,做最坏的打算。10、尽量选择固定户外伙伴,非常不赞成网上临时搭伴。 飞机
库布齐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的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的部分地区。驴友一般会抵达包头,再包车到达穿越沙漠的起点恩格贝。穿越完毕后,包车或者乘坐响沙湾至达拉特旗公交车,再乘短途大巴至包头。
一、乘飞机至包头包头机场现已开通了至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太原、石家庄、兰州、温州等地的航班,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等较为完善支线航空运输联络,为本市人民及外商旅游或经商提供了方便、迅捷的服务。
二、从包头前往库布齐沙漠可以前往包头市二旅社或者东河长途车站坐长途去达拉特旗,再从达拉特旗包车或者坐车去库布齐沙漠就很近了。
火车
乘坐火车前往库布齐沙漠,一般有三条线路,一是乘坐火车抵达包头,从包头乘长途车去达拉特旗;二是乘火车抵达鄂尔多斯市的杭锦旗;三是乘火车抵达巴彦淖尔市的乌拉特前旗。
一、乘火车到包头包头市有多个火车站,最主要的是包头站和包头东站。两者相隔较远,驴友们乘车之前一定弄清楚乘车点信息,以免误车。▲包头站: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阿尔丁大街南端如何到达:乘1、2、15、101等路公交车可到▲包头东站:地址:南门外大街32号如何到达:乘5、7、10、13、18、131、133等路公交车可到▲Tips机场——打车(10元左右)——东河区(东站)机场——打车(50元左右)——昆区(包头站)乘坐5路(2元)——昆区(包头站)▲列车时刻表车次 出发站(时间) 到达站(时间) 票价(类型)K263 北京(19:50) 包头(06:56) ¥93硬座K111 北京西(11:27) 包头(06:05) ¥148.5硬座T177 北京(15:18) 包头(00:50) ¥93硬座K117 北京(13:38) 包头(00:36) ¥93硬座
二、乘火车到杭锦旗包兰铁路穿越杭锦旗巴拉贡镇,并设有“杭锦旗站”,县城距离徒步起点夜鸣沙老旅游点不到30公里,可包车前往。车次 出发站(时间) 到达站(时间) 票价(类型)6851 包头东(09:00) 杭锦旗(15:09) ¥17硬座6852 杭锦旗(10:18) 包头东(16:27) ¥47硬座
三、乘火车到乌拉特前旗乘坐火车到乌拉特前旗下车,县城内有面包车可出租至夜鸣沙老旅游点,价格在150左右。
自驾
库布齐沙漠的主要景点之一就是美丽的响沙湾,下面以抵达响沙湾为例介绍自驾行程。
一、抵达响沙湾自驾路线1、包头——响沙湾:驾车从市区出发,沿建设路行驶5公里,过右侧加油站约1.8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沿匝道行驶1.5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G210辅道; 沿G210辅道行驶200米,直行进入G210国道; 在G210国道行驶11.8公里,向右转即进入响沙湾景区(全程约58.4公里,驾驶时长约1小时20分钟)。2、鄂尔多斯——响沙湾:驾车从市区出发到第一个公路收费站行驶290米后,直行进入G65国道 沿G65国道行驶31.3公里,右转(沿途设置收费站) 行驶2公里,即到达响沙湾景区(全程50公里)。
二、自驾公路概况鄂尔多斯杭锦旗境内交通主要以公路为主,以锡尼镇为中心向外辐射,已开通的公路有:1、109国道(境内80公里):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进入,途经我旗杭锦淖乡、锡尼镇、伊和乌素苏木,到达乌海市;路况良好。2、110国道(丹-拉高速、境内20.8公里):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进入我旗巴拉贡镇,到达银川市;路况全部为高速。3、穿沙公路(锡尼镇-巴彦淖尔市乌拉山、境内100公里):,途经伊和乌素苏木、独贵塔拉镇、进入巴彦淖尔市乌拉山镇;路况良好。4、锡磴公路(锡尼镇-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160公里):途经伊和乌素苏木、巴拉贡镇,进入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路况良好。5、锡阿公路(锡尼镇-伊旗阿镇、境内50公里):进入伊旗阿镇;路况良好。6、巴阳公路(杭锦旗巴拉贡镇-准格尔旗、境内216.5公里):是我市的一条沿黄公路,经杭锦旗巴拉贡镇、呼和木独镇、吉日嘎郎图镇、独贵塔拉镇、杭锦淖乡进入达拉特旗;路况良好。
三、自驾贴士
自驾车可走京藏高速到乌拉特出口下,折回乌拉山进入杭锦旗穿沙公路,也可走110国道在乌拉山电厂前面的杭锦旗穿沙公路口进入,车到达独贵塔拉后把车寄存在镇子里再包车前往。
Ⅳ 有谁知道各少数民族的帽子,图片和文字介绍,谢了
中国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以及节庆礼仪场合穿用的民族服装。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着装,由于地理环境、气候、风俗习惯、经济、文化等原因,经过长期的发展,从而形成不同风格,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看中国少数民族服装图片,这两个网站不错,数量多,清晰度也不错.而且很有生活味儿.直接在画面上点,就可以滚到下一张,方便阅览,不错不错. http://www.6lu.cn/id06/a02/html/image1.html
http://list.china.alibaba.com/buyer/offerlist/1034227-p10.html
简单解说我国少数民族服装:
阿昌族 女子穿统裙,以青布包头;未婚者穿长裤,盘辫簪花。男子着黑衣裤,背通帕(挂袋)、阿昌刀。阿昌刀属长刀类,为滇缅边境各民族所喜爱。
白族 女子穿白上衣、蓝裤、黑紫丝绒背心,扎绣花围腰,用花包头、银首饰,着百节鞋(翘头绣花鞋)。男子为白衣裤、黑背心、白或蓝布包头,绣花挂包;高寒地区常穿羊皮披肩。
保安族 女穿高领大襟花短衣、镶花边长背心,罩盖头,穿双梁鞋。盖头还是回、东乡、撒拉等族的女子头饰,通常披垂及腰,婚前用绿色、婚后黑色、老年白色。男子冬季穿斜襟皮袄、春夏为白衬衫,黑背心,白布便帽,挂保安刀。保安刀挂于腰左边,刀把叠嵌“十样景”图案。
布朗族 女穿黑色或红绿纹相间的统裙,扎大包头。男穿无领上衣、黑色宽大长裤,黑或白布包头。
布依族 女穿大襟上衣、长裤、绣花围腰,或蜡染百褶长裙;黔南地区穿传统栏干服。栏干服是衣裤套装,衣襟、领口、衣袖、裤脚均镶花边。男子为对襟衣或大襟长衫,蓝或白地蓝方格头巾。
朝鲜族 尚素白,有“白衣民族”之称。女子穿传统的襦裙套装,上襦称则高利,为小灯笼袖斜襟短衣,以花结襻带系合;下裙称契玛,是高腰长裙,少女为统裙式,婚后缠裙式;配穿鞋头尖翘的船形鞋。男子穿无纽扣上衣、深色背心、灯笼裤(称佩吉),戴漆纱围檐圆顶高帽。
达斡尔族 女穿蓝袍、绣花鞋、白布袜,胸佩银饰。男子穿高领袍、皮靴(称奇卡米)、白布包头。节日多穿各色绸袍。
傣族 西双版纳地区女子为窄袖对襟短衣、统裙、银腰带;德宏地区女子婚前穿大襟短衫、长裤、小围腰,婚后是对襟短衫,黑统裙;新平、元江一带,女上衣的腰际处和裙腰处常绣花、饰银泡银穗,故有“花腰傣”之称。男子一般为小袖短衫、长裤,白或青布包头,冷天习惯披毛毯。
德昂族 女子上为对襟短衣,下着饰横条图案的长统裙,并装饰藤腰箍。男子穿圆领大襟衣和肥短裤,打裹腿,男女均用白或黑布包头、男子还饰绒球。
东乡族 女子穿大襟衣、绣花背心、长裤,罩盖头。男子穿长袍,束带,佩小刀等;或穿对襟衣、黑背心;戴黑或白色平顶软帽。
侗族 女子为无袖上衣、宽脚裤或百褶统裙,佩带银饰。男子为无领短衣、统裤、侗帕(大头帕)。多用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
独龙族 穿用披毯:将麻布毯披于衣外,由腋下抄向胸前结角(男左结、女右结)。此外,女子用头巾,男子佩砍刀和箭包。
俄罗斯族 女子穿布拉吉(连衣裙)或褶裙,戴艳丽的头巾。男子穿西装和白色绣花边的套头衫。
鄂伦春族 穿皮袍:大襟,开二衩或四衩,领、袖、襟处镶异色皮边,衩处补绣团花图案。此外,女子戴毡顶皮帽;男子为狍头皮帽、皮裤、皮靴。
鄂温克族 女穿大翻领连衣裙,或大襟连衣裙式长袍。男为深蓝长袍、圆锥形帽、皮靴。冬季习惯穿兽皮衣。
高山族 女子一般为对襟长袖上衣或大襟窄袖上衣,各式裙,黑或红布包头。男子通常上穿对襟长袖衫和长短不一的背心,下着缠腰裙或前裙。高山族在节日里注重装饰,并穿贝珠衣(以贝壳、珍珠编织的贝衣、珠裙)。
仡佬族 女子穿套头式无袖袍,前短后长并绣花;穿三段式统裙,中段为红色羊毛织物,上下段为青白相间条纹图案的麻织物;缠包头,同时缠3条长帕,后垂6穗,饰海贝;穿勾尖鞋。男子为无领琵琶襟衣、长裤,青布包头。
哈尼族 女子穿无领上衣、银胸饰,着长裤或裙,系围腰(以不同颜色标识未婚已婚),戴小帽,饰银泡;节日穿绣花尖鞋。男子用黑或白布缠头(节日插羽毛),系绣花腰带。尚黑色,多用自织自染的棉、麻布。
哈萨克族 女子穿连衣裙、绣花背心、绣花套裤,戴吐麻克或白布盖头,并加大披巾。吐麻克是一种小圆帽,饰有猫头鹰毛。男子穿不挂布面的翻领皮大衣,扎镶花皮腰带,佩小刀,戴三叶帽(夏天为三角布头巾);春夏穿袷袢。袷袢是无领对襟袍,无纽扣而系腰缠(腰带),维吾尔、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也穿用。
赫哲族 习惯以鱼、兽皮制衣,冬季穿套裤,传统穿袍。女袍类似旗袍,采用镶绲工艺,并缀贝、币或铜铃;男袍为右大襟、前开衩。此外,女子穿绣花鞋或皮靴,男子穿靰鞡。靰鞡为布靿、皮帮底的纳褶防寒靴,内絮乌拉草。
回族 女子穿大襟短衣,戴盖头。男子穿白色对襟衫、黑背心,戴白或黑小圆帽。散居各地的回族穿汉族服装。
基诺族 女子穿无领无扣短褂、镶七色纹饰,佩绣花兜胸,着黑白相间的短裙,戴白底彩条尖顶风兜帽。男子为棉布上衣(无领、对襟、无扣、背后绣太阳花)、白棉布大裤,裹腿,蓝布包头。男女均戴耳环。
京族 女子为无领对襟短上衣、菱形遮胸布、黑色大裤、旗袍式白色长外衣,戴斗笠。男子为及膝窄袖袒胸衣、大裤,束带。
景颇族 女子穿黑色短上衣、枣红色自织羊毛花围裙,使用腰箍、护腿及各种银饰物。男子为黑色衣裤或白衣黑裤,白布包头上绣花并缀绒球,佩长腰刀,背挂包。
柯尔克孜族 女子穿连衣裙、黑背心,戴头巾;青年戴红丝绒圆顶小帽或大红色水獭皮帽,缀羽毛或缨穗。男子穿袷袢、绣花圆领衬衫、灯芯绒大裤,束皮带、左佩小刀,戴高顶卷檐毡帽或护耳式帽。
拉祜族 女子为高开衩长衣(镶嵌彩色几何纹布块),黑布头巾(长3m以上,中端垂及腰际)。男子为无领大襟衫、宽脚长裤、黑头巾或分瓣小帽(缀彩布条)。
黎族 女子穿青色开襟上衣、及膝织绣花统裙,盛装时佩带大耳环等首饰。男子穿无领对襟衣,缠包头、插雉尾,有的戴耳环。多用自纺自织自染的棉、麻布。
僳僳族 女子穿短衫、黑背心、多褶长裙,戴花包头或欧勒(珠珠帽,以红、白色珠或贝壳串成);青年女子佩拉白里底(佩带于胸前的玛瑙、海贝或银币串)。男子为长衫、及膝裤、黑包头,佩砍刀、弓弩。
珞巴族 女子穿短上衣、毛呢及膝统裙,腰悬缀成球状的白色贝壳(以数量标识财富);盛装时披红披肩,佩多串项珠。男子穿氆氇长袍、羊毛毡套头背心,披野牛皮,戴藤条圆盔,套熊皮圈。
满族 女子穿旗袍、高底花鞋(称花盆底)。男子穿箭袖开衩袍褂,束腰带。
毛南族 女子穿大襟上衣、绲边裤,戴顶卡花。顶卡花是一种斗笠,以竹篾编织精致图案。男子穿蓝、青色对襟衣、衣裤。
门巴族 传统穿红氆氇袍,佩砍刀。此外,女子穿白氆氇统裙,披犊皮,颈饰彩色串珠。男子扎赭色腰带,戴拔耳甲。拔耳甲为山字形小帽,褐顶、橘黄边,前檐留缺口。
蒙古族 男女老幼皆穿用蒙古袍,有红、黄、紫、深蓝等色,传统式样为身宽袖长、下摆不开衩、襟和摆采用镶绲装饰,束彩腰带。此外,女子缠红、蓝头巾,穿皮靴,盛装时戴冠、缀银饰;男子缠红、黄头巾或戴蓝、黑、褐色帽,穿高靿皮靴。
苗族 女子穿大领对襟短衣、长短不同的百褶裙,打裹腿,或为大襟短衣、宽脚裤、围腰,采用多姿多采的头饰;节日盛装,常采用刺绣、蜡染等工艺装饰服装,以及多种传统银饰,如项圈、手钏、银衣(银饰钉于衣上)。男子为短衣长裤,或穿对襟麻布长衫、披羊毛毡(上有几何图案)。
仫佬族 女子穿大襟上衣、长裤或统裙,束围腰(上有几何图案)。男子穿无领琵琶襟衣或唐装(类似汉族的衫、袄、裤)。尚青色。
纳西族 女子穿黑、蓝、白色大褂,背心,长裤,多褶围裙,披七星羊皮披肩(上绣日月、下缀七星图案,俗称“披星戴月”,象征勤劳),戴圆的纱头帕或蓝头巾;宁蒗等地为短衫、百褶长裙,束腰带,蓝、黑布包头。男子穿大襟长衫,围羊皮兜腰,披羊皮披肩,打裹腿。
怒族 女子穿背心、多褶长裙,习惯以竹管穿耳,珊瑚、贝壳饰胸,藤环缠头、腰、踝;贡山地区以麻布片为前后裙。男子穿长衣短裤,缠包头,腰左佩砍刀、右肩背弓箭。
普米族 女子穿大襟衣、百褶长裙,束宽大的彩腰带,披羊皮,缠大包头,饰银环耳坠。男子穿麻布短衣、大裤、白羊皮背心,打裹腿,佩腰刀。
羌族 传统穿用皮褂褂,即罩于麻布长衫外的羊皮背心。此外,女子用绣花围腰、头帕及耳环、手镯、银牌等饰物,穿勾尖绣花鞋。男子缠包头,束腰带,裹腿。
撒拉族 女子穿对襟衣或大襟袍、花背心、绣花布鞋、布袜,罩盖头,饰长耳坠。男子为白色对襟衣、黑背心、白或黑色平顶圆帽;冬季穿皮袄或褐子(羊毛织成的衣服)。
畲族 女子穿大襟绲边上衣、短裤,打裹腿,以红绒线束顶髻,戴细篾斗笠;结婚时戴凤冠银簪。男子为对襟上衣(老年大襟)、长裤。习惯用青、蓝色自织麻布。
水族 女子穿无领大襟半长衫、绣花围兜,缠包头(少女戴缠绕红线的头圈),佩银首饰。男子为无领大襟宽袖长衫(青年对襟长衫)、青布包头。尚青蓝两色。
塔吉克族 女子穿无领长袖衣和曳地长裙,或穿连衣裙,戴圆顶绣花帽(缀后帘)、加白黄红色头巾。男子穿袷袢,戴黑绒圆高帽。男女皆习惯穿野羊皮高靿靴和毡袜。
塔塔尔族 女子穿连衣裙、深色背心,戴镶珠小花帽,披纱巾,着花靴(上绣动物图案)。男子为绣花白衬衫、黑色背心或对襟长衫、黑裤,戴绣花或黑色小帽,着长靴。
土族 女子穿镶花边的大襟袍(配五色布拼成的袖套),镶花边的背心,束绣花宽腰带,佩挂手帕、钱袋、荷包、小铃。男子为小领大襟长袍、大裆裤、黑或红色背心,上黑下白的裹腿,云纹布鞋;冬季穿大领白板皮袄。男女都戴翻檐毡帽或礼帽。
土家族 女子传统的服装为左开襟大袖绲边短衣、八幅罗裙,现一般为右开襟上衣、镶边统裤,青布包头,绣花鞋,银饰品。男子为对襟或琵琶襟短衫、长裤,青布包头。多用溪布、峒布,即自织自纺青、蓝色土布或麻布。
佤族 女子穿黑色无领短衣、黑红条纹相间的统裙,头、颈、腰、臂、胫用箍饰物。男子为无领对襟短衣,红、黑、白布包头,以黑、红线穗作耳饰。
维吾尔族 女子穿艾得丽斯绸连衣裙、衬裙,深色绣花背心,系鲜艳的头巾(老年白纱巾或大幅白盖头)。男子穿袷袢(以方巾束腰),套头大衬衫。男女老少喜戴尕巴(四棱绣花小帽),着高靿靴(女子内着长统袜)、加套鞋。
乌孜别克族 女子穿魁纳克(宽大多褶的连衣裙),戴各式小花帽,着绣花靴。男子穿托恩(对襟袍,类似袷袢,以方巾束腰),绣图案的衬衫,戴小花帽,着皮靴、浅帮套鞋。
锡伯族 女子穿袍(青年的袍腰部打褶象连衣裙)、背心、肥裤(扎裤脚)。男子穿箭袖前开衩长袍,或短袄、长裤。东北地区锡伯族着当地汉族服装。
瑶族 女子服装注重绣花、蜡染,通常穿琵琶襟或大襟上衣、长裤、短百褶裙,打裹腿,采用多种样式的头巾、帽及银饰。男子穿对襟无领短衫、长裤或过膝短裤;广西南丹一带沿用白色裤,裤脚绣花;广西连南一带缠红布包头,插雉尾。多用青、蓝土布。
彝族 大小凉山男女老幼四季披用白、灰、青三色羊毛线织成的擦尔瓦(即披风),上织有花纹,有的下端密集长流苏。擦尔瓦始用于汉、晋;白天御风雪,夜可作被。此外,女子穿大襟上衣(绣花或绲边)、多节多色的曳地百褶裙或长裤、围腰,着瓦式方头帕或青布包头;云南少女戴鸡冠帽、缀银泡,在赛装会、插花节上穿刺绣服装。男子为大襟或对襟衣、多褶裤(裤脚宽窄不一,宽者1m),青或蓝布帕包头(右前方突出细长锥形“英雄结”),左耳戴大耳珠、缀丝穗;老年穿长袍,戴瓜皮帽。
裕固族 女子穿高领长袍,束红、紫、绿色腰带,戴喇叭形红缨帽(未婚加一圈绿珠穗),挂头面,戴胸饰“寄命锁”,穿长靴。头面是标识妇女已婚的带形饰物,佩在发辫上,共3条,一条垂胸前、两条垂背后,上镶银牌、珊瑚、玛瑙、珠贝等。男子为高领左大襟箭袖袍,束红、蓝色腰带,挂腰刀和烟袋,圆平顶翻檐白毡帽或礼帽,左耳饰大耳环,穿皮靴。
藏族 传统穿用藏袍,是敞领口、右大襟、系腰带的大袍,用氆氇、毛皮及其他面料制作;牧区羊皮袍不挂袍面,以腰带系结底襟可作被袋用;农区妇女夏秋为无袖袍;男子穿袍时习惯褪右袖以便活动;女袍的内衣襟短袖长,前系邦单(又称邦垫,为饰有横彩条的氆氇围裙);配穿靴,男子戴礼帽或皮帽。此外,西藏山南一带女子穿背夏,是一种对襟无扣长背心,多用黑氆氇制作。
壮族 女子传统装束为大襟或斜襟上衣、褶裙或宽脚裤、绣花围腰。男子着唐装,包头。三月三节,着节日盛装。
Ⅵ 回族,回民戴帽子,戴纱巾有讲究吗
男士多戴白帽,女士不一定啊,有些地区女士也戴白帽,有些地区就戴纱巾。老年人戴白色纱巾,年轻的妇女多戴墨绿色或黑色纱巾(颜色较深的),再年轻一点的小姑娘是可以稍稍鲜艳点的。
至于蓝色的帽子是这几年才兴起的,实质上和白帽没有区别。纱巾也不能一概而论,还是要分地区的。不同地区的回族,习惯上还是有所不同的。
Ⅶ 要带什么东西我要去草原和沙漠旅游,哪
给一个清单:防晒霜30PA+++的,草原和沙漠的紫外性特别的强烈
太阳镜 防晒冰袖 登山鞋 厚衣服(草原温差太大) 蚊虫喷雾剂 帽子
女士带纱巾 男士带护脖
其他日常用品按照平时旅游自带就够了
Ⅷ 一块三角形沙巾底是6,分米高1.7分米做三块这样的纱巾至少要多少平方分米
1/2*6*1.7*3=15.3平方分米
一块三角形沙巾底是6,分米高1.7分米做三块这样的纱巾至少要15.3平方分米。
Ⅸ 古代女子戴在头上的斗笠还有一块纱巾叫什么
帷帽。原属胡装,最开始的样式叫幂蓠,一般用皂纱(黑纱)制成,四周有一宽檐,檐下制有下垂的丝网或薄绢,其长到颈部,以作掩面,至隋唐把四周的垂网改短,亦称“浅露”。
据说昭君出塞戴帷帽,亦名昭君帽,据记载帷帽为晋代所创,汉代并没有帷帽,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已经指出,但阎立本所创的昭君出塞影响很大,因而历代也错称为昭君帽,一直延续至今。
唐代永徽年间妇女戴起了“帷帽”。式样为一种高顶宽檐笠帽,在帽檐一周带上薄而透的面纱。十分有趣的是现代闽南的惠安女头上的笠帽及装束都与那时的相似得很,真是令人叫绝。西方妇女对带帽罩面纱的习俗也有了认同。
唐彩绘釉陶戴笠帽骑马女俑,带的就是帷帽。唐彩绘釉陶戴笠帽(帷帽)骑马女骑俑圆脸、阔眉、朱唇,头戴紧裹髻发的帷帽,帷帽之上加一顶时髦的笠帽,乳白色上衣外套带花边的黄色半袖,下着淡黄色条纹长裙,足穿尖头鞋,骑在一匹红斑纹黄马上,勒缰前视,神情悠然,高贵文雅。
窄袖袍服和间裙都是受胡风影响产生的装束,尤其便于骑马出行等活动,而帷帽是唐初非常流行的出行装备。可以说这尊戴笠帽骑马女俑是初唐时期仕女出行的真实写照。
唐朝时一个宽容、开放、自由的时代,妇女摆脱了立交的羁绊,可以经常外出,抛头露面,到郊外踏青游玩。听戏、看球、逛庙会,尽情玩耍,而且穿着、婚姻、表达感情都甚少受限制。
唐代,尤其是中唐以后,妇女出门已经不再坐在轿子里,而是很神气地骑在马上,扬鞭策马,在街市奔驰穿行,享受自由的快乐。考古发掘中出土的众多骑马女俑形象正是唐代女性自由生活的真实写照。
Ⅹ 回族,回民戴帽子,戴纱巾有讲究吗、3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白色的圆帽。回族妇女常戴盖头。回族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腿的习惯。
青年妇女冬季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夏季戴红、绿、黄等色的薄纱巾。山区回族妇女爱穿绣花鞋,并有扎耳孔戴耳环的习惯。
(10)三角纱巾帽子旅游沙漠越野扩展阅读
回族的禁忌
1、禁食猪、狗、驴、骡、马、猫及一切凶猛禽兽,自死的牲畜、动物以及非伊斯兰教徒宰的牲畜。根据伊斯兰教的规定,回族禁食猪、马、驴、骡、狗和一切自死的动物、动物血。
禁食一切形象丑恶的飞禽走兽,无论牛、羊、骆驼及鸡禽,均需经阿訇或做礼拜的人念安拉之名然后屠宰,否则不能食用。
2、回族忌说“死”
将“逝世”一般称为“无常”,有些地方称“归真”或“毛提”。“归真”是回族群众对笃信宗教和宗教职业人员以及宗教上层人士的称法。
3、回族禁求签、玩赌、拜偶像习俗
回族禁止求签、玩赌、拜偶像。自古至今,男女老少均不让阴阳、算命先生给自己算命,也不去给别人算命,不揣骨相面,不信风水阴宅,不求仙方神药,不搞驱鬼治病等等。回民认为求签、算命等这一切都是不正当的污秽行为。
因为回民受伊斯兰教的影响,认为人的命运是真主安排的,人的一切都由真主前定,所以不搞其他的迷信活动。
4、回族禁烟酒:回族不喝酒,在家里也不备酒具,家里来客人一律不摆酒,有时为了接待客人,在参加宴会时,别人敬酒和碰杯时,回族多以水、橘子汁、高橙等饮料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