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舍短篇散文
《济南的冬天》,《猫》,《养花》,《草原》
⑵ 老舍经典散文
在蔚蓝网购买感悟名家经典散文(全30册)-[老舍]想北平,查看感悟名家经典散文(全30册)-[老舍]想北平的作者,定价,价
老舍经典散文:
⑶ 老舍写的散文
老舍有本书 名字就叫老舍散文 这些都是老舍的作品
非正式的公园
趵突泉的欣赏
抬头见喜
还想着它
又是一年芳草绿
春风
小动物们
小动物们(鸽)续
何容何许人也
青岛与山大
想北平
英国人
我的几个房东
大明湖之春
东方学院
无题(因为没有故事)
五月的青岛
吊济南
一封信
宗月大师
诗人
敬悼许地山先生
滇行短记
我所认识的沫若先生
青蓉略记
我的母亲
北京的春节
悼念罗常培先生
猫
到了济南
药集
夏之一周间
一天
当幽默变成油抹
吃莲花的
买彩票
有声电影
科学救命
新年的二重性格
新年醉话
观画记
大发议论
考而不死是为神
小病
神的游戏
避暑
习惯
取钱
画像
写字
读书
落花生
有钱最好
西红柿
檀香扇
青岛与我
钢笔与粉笔
鬼与狐
代语堂先生拟赴美宣传大纲
相片
婆婆话
我的理想家庭
有了小孩以后
搬家
文艺副产品
兔儿爷
四位先生
多鼠斋杂谈
梦想的文艺
“住”的梦
谈幽默
事实的运用
“幽默”的危险
鲁迅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
未成熟的谷粒
我的“话”
文艺与木匠
怎样读小说
文牛
⑷ 以帽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帽子
一顶帽子在别人眼里或许再普通不过了,但它在我的心中却有着不可动摇的位置。如果你想知道缘故,那我还得从头说起。
路上没有什么人,恐怖的寒风呼啸的刮着,天阴沉沉的,仿佛下一刻就要狂风暴雨。我的心情很不好,跟天空一样阴沉着脸,站在商店门口,因为我出来时忘带了雨伞,这里离家又远,我只能站在这里等待母亲来接我。
一个矮小的身影从我面前闪过,一位大约五、六岁的小男孩。他的面容我没有看清,一件肥大的雨衣和一顶格外靓丽的帽子,两个物品的颜色更是形成了鲜艳的对比,奇装异服。天愈来愈阴沉,一滴、两滴、三滴……下雨了,阴沉的天倾泻般将雨水哗的一声泼向大地。
雨中的男孩停下了脚步,他似乎发现了什么,走到了一位正在乞讨的老人身边,靓丽的帽子盖在了老人的头顶上。小男孩灿烂地对老人一笑,只见老人颤抖着摸了摸小男孩的头,开心的笑了。小男孩笑嘻嘻地说:“老爷爷,下雨了要注意身体啊!”随即将老人带到商店门口,站在了我的旁边,那男孩见安顿好老爷爷后,笑着跑开了。他的身影在我眼中高大了许多。
老人没有说话,颤抖着拿下头顶的帽子,爱抚的摸了摸。自言自语道:“多好的孩子啊!想不到我这样的乞丐还有人关心。”说完,两行眼泪默默地滑过他的脸颊滴在了那顶帽子上。他久久地凝望着手中那顶靓丽的帽子,不能自我。
渐渐雨停了,狂风走了,留下了微风。微风抚摸着受伤的小树,告诉万物们太阳要出来了。太阳露出了半个脸蛋正在向大自然笑呢!小鸟成群结队地迎接太阳。一些小鸟高兴的在空中飞来飞去,还有一些小鸟在树上放声歌唱,婉动听的歌声在附近荡漾。一切都那么美好,乞讨的老人迈着蹒跚的步伐走远了,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眼前发生的这件事情,而我注意到了,心中的不满和开心都化作了满腔的感动。心中就像天空被水洗之后那样的蓝、那样的明媚。
记忆中的那顶帽子让我懂得了许多,一些人也需要我们用自己的那一颗炽热的心来关心和爱护。
帽子--那一顶靓丽的帽子在我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啊!雨中那完美的邂逅!
⑸ 《老舍散文》
编选《萧乾文集》10卷、《林海音文集》5卷、《茅盾小说》、《老舍散文》、《论战中的鲁迅》等数十种。从2001年起,策划、主持中国现代文学馆星期义务演讲——在
《老舍散文》:
⑹ 《帽子》怎么写
开篇点题,写你有一顶什么样的帽子,它给你带来了哪些东西,后面写你戴着它去了什么地方,看到你戴着的帽子的人有什么感受,说了什么。最后写你拥有的这个帽子是带给你了欢笑还是什么。
⑺ 急求老舍的散文
《春风》老舍
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就是那没树木的山上,也增多了颜色--日影、草色、石层,三者能配合出种种的条纹,种种的影色。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的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可是被清凉的蓝空给开拓出老远,平日看不见的小岛清楚的点在帆外。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一种无目的的思虑,要思虑而心中反倒空虚了些。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两地的春可都被风给吹毁了。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的传送花香,同情的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的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的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懒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干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的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摘自《人间四景》,湖南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⑻ 老舍的文章《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了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