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悟空头上戴的那个叫什么
孙悟空头上戴的那个叫“紧箍圈”,通过观音或唐僧念的紧箍咒来使的它紧缩,头痛欲裂。
《西游记》中最具匠心的描写,莫过于孙悟空头上的“紧箍”,“紧箍”是观音用来帮助唐僧束缚孙悟空的。孙悟空被戴上“紧箍”那天,事起因于孙悟空一顿打死六个“剪径的大王”并与唐僧有过争执,这场争执,师徒都占了理。
因此,观音对孙悟空说:“唐三藏奉旨投西,一心要秉善为僧,决不轻伤性命,似你有无量神通,何苦打死许多草寇!草寇虽不良,到底是个人身,不该打死。比那妖禽怪兽、鬼魅精魔不同。那个打死,是你的功绩;这人身打死,还是你的不仁。
但祛退散,自然救了你师父。据我公论,还是你的不善。”她对孙悟空除恶务尽思想作了一番善意的批评,保持师严,同时又明确地告诫唐僧:“你今须是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必得他保护你,才得到灵山,见佛取经。”可见观音对悟空也是持肯定保护立场的。
(1)西游记孙悟空戴紧箍咒之前的帽子扩展阅读
1、西游记写作背景
吴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朝代。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与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并日趋尖锐。
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
2、西游记文学成就
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最为庞杂。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所以说《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2. 孙悟空头上戴的那个圈圈(观音给唐僧的)叫什么名字
紧箍咒。
紧箍咒(发音jǐn gū zhòu),最早出现于中国四大文学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用来制服孙悟空的咒语,能使孙悟空头上的紧箍收缩,头痛欲裂。后用来比喻束缚人的东西。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回:“如来又取出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
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2)西游记孙悟空戴紧箍咒之前的帽子扩展阅读:
在《西游记》里,孙悟空号称正义的化身,但有时也桀骜不驯。他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一巴掌推下天界,用五行山给困住。刚开始的时候,孙悟空剧烈反抗,那山都要被孙悟空给捣翻了。巡视的小官连忙报告如来佛:"不好了,那山会被翻到了。
"如来佛镇定地笑着说:"不碍事,不碍事。"只见佛祖从袖中拿出一张帖子。上面写有六个金字:"唵、嘛、呢、叭、咪、吽",如来佛把帖子交给那巡视的小官,吩咐他把贴子贴在五行的山顶上。小官把贴纸贴好后,孙悟空再怎么反抗,也起不了作用了。
500年之后,唐僧到五行山把孙悟空救了出来,师徒二人开始了西天取经的道路。但经历了被压在五行山的这500年的孙悟空仍然不知悔改。观音菩萨知道这件事之后,就把如来佛传给他的紧箍儿,变作一顶漂亮的帽子送给了唐僧。
还对唐僧说:"我那里还有一篇咒语,叫做'定心真言',又叫'紧箍儿咒',你把它默念熟,牢记在心里,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孙悟空听从了观音菩萨的话,从此之后他更加用心的保护着师傅。
他回想起他被如来佛祖给压了500年,原来不是那山的威力,只是因为山上有那一咒语,"唵、嘛、呢、叭、咪、吽",这才是把他给压住了。这六字咒语,跟唐僧所念的紧箍咒语是一样的。
3. 【急】央视版《西游记》里面孙悟空被戴上紧箍咒那一段是第几集,具体情况是怎么的。
第5集,45分左右,观音化成一个妇人,给唐僧一顶闪闪的花帽子,并传授了紧箍咒。孙悟空看到唐僧包袱里的帽子,爱不释手,向唐僧讨要,戴上帽子后发现不对劲,取下帽子后才知道被戴上了紧箍咒,孙悟空非常气愤,一走了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zMTM4NTE2.html
4. 孙悟空头上戴的圈叫什么
叫做“紧箍儿”。如来委托观音去东土寻一个取经人,并寻找几个保护取经人的徒弟。如来取出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作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
拓展资料:
1、孙悟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人物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祖籍东胜神州,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 “美猴王”。后经千山万水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地煞数七十二变、筋斗云、长生不老等高超的法术。
2、神通初成的孙悟空先大闹龙宫取得如意金箍棒,又大闹地府勾去生死簿,后被天界招安,封为弼马温。得知职位低卑后生气返回花果山,并战胜托塔天王和三太子的讨伐,迫使玉皇大帝封其为齐天大圣,并在天庭建齐天大圣府,奉旨管理蟠桃园。因醉酒搅乱王母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炼成了金刚不坏之躯,阴差阳错间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火眼金睛。之后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对其围剿亦不能将其打败,后来在与如来的打赌斗法中失利,被压在如来舍去一手化作的五行山(唐时更名两界山)下五百余年悔过自新。
3、后经观音点化,被唐僧救出,法号行者,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艰难困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参考资料:网络:孙悟空)
5. 如来曾经给观音“金,紧,禁”三个今箍,其中孙悟空带的是紧箍咒,还有两个分别给了谁和谁
红孩儿和黑熊怪。
金箍咒,小说《西游记》中如来佛祖交给观世音菩萨三件法宝之一——金箍咒、紧箍咒和禁箍咒。要她“收伏神通广大的妖魔”保护唐僧西行取经。观音菩萨后来用金箍咒变做五个收伏了红孩儿。
而金箍咒、紧箍咒、禁箍咒就是驱动金箍、紧箍、禁箍的咒语。观音菩萨后来用禁箍收服了黑熊精做守山大神。
(5)西游记孙悟空戴紧箍咒之前的帽子扩展阅读:
一、红孩儿
红孩儿妖性缠身,本性凶恶,曾伤害过很多生灵,还吃过不少人肉,喝过人血,他听说吃了唐僧的肉就能长寿,便变作一个赤条条的男童吊在树上引唐僧师徒搭救,趁机兴风抓走的唐僧,和孙悟空大战都不曾败过,但始终不是观音的对手。
他被观音的净瓶之水克了三昧真火而降服,结果中了观音的诡计后困在莲花宝座上被许多刀子定住,身上还被戴上了好几个名叫金箍咒的锁命金环,最终被观音收服还做了门下弟子,被封为善财童子,从此跟随观音而去,最终修得正果。
二、黑熊怪
为了收伏黑熊精,观音菩萨变成了“苍狼”——凌虚子,孙大圣笑的说,“妙啊,妙啊!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菩萨也笑了,“悟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孙大圣一时“顿悟”,转身变做一粒仙丹,恢复了本来的“面目”。
在珞珈山的前山,因为此心向善,心就是“善心”,妖精就是菩萨;在珞珈山的后山,菩萨还存在贪欲,心就是“贪心”,菩萨就是妖精。观音菩萨为啥将“贪心”锁在后山。妙祥法师说得好: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贪嗔痴”是每个人坠入苦海的主要原因。“贪”排在第一位。
6. 西游记中孙悟空被戴上紧箍圈的前因后果
在第5集,观音化成一个妇人,给唐僧一顶闪闪的花帽子,并传授了紧箍咒。孙悟空看到唐僧包袱里的帽子,爱不释手,向唐僧讨要,戴上帽子后发现不对劲,取下帽子后才知道被戴上了紧箍咒,孙悟空非常气愤,一走了之。孙悟空生性刁顽,无法无天,不听管教,四处闯祸,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唐大和尚在束手无策之际有观音给孙大圣头上带上了紧箍圈,在孙悟空戴上紧箍圈后,纵有天大的本事,对干坏事也只是有心无胆,因为顾忌“紧箍圈”及“紧箍咒”的威力只能听命于唐僧,一心向佛,终成正果。
其实原文里面有介绍。刚开始孙悟空受了观音的点化,要跟随唐僧成个正果。再者,唐僧对其有救困之恩。中国的古人是重情重义的,也是尊师重道的,故而其跟随唐僧西行。因其不受约束,伤了人命,遭唐僧训斥,其乃离去。经龙王劝说,又回乃师身边。被骗带了紧箍,无奈只得屈从唐僧。后来其对唐僧俯首帖耳,完全是为唐僧的善良和执着感动。
满意请及时采纳
~\(^o^)/~
7. 孙悟空是什么时候戴上紧箍咒的
孙悟空是在取经的路上带上紧箍咒的,也就是三打白骨精之后。
8. 孙悟空头上戴着一个金箍,说说它的来历和用途
紧箍儿:指的的束缚、规则
这句话的的意思就是给孙悟空套上道德、伦理的束缚
2、孙悟空诞生的时候可以说是什么都不懂,只凭自己的喜好做事,而后来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风吹日晒,被观音套上紧箍儿,只要一做令唐僧不满意的事,唐僧就念紧箍咒,使得孙悟空头痛欲裂,而孙悟空也在这种情况下收敛了自己的本性,学会了用世俗的法则做事。
而男孩子也是这个样子,刚出生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做事只凭自己的喜好,渐渐长大了,父母的教导、老师的教导、社会的影响,男孩子不得不接受这些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做事情的时候考虑的更全面,不能违反社会的规章制度。
从这个方面来说,《西游记》就是“一部男孩子的成长史”,都是在教导下学会道德、伦理法则,成为一个更加有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