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想知道过高铁安检可以不摘帽子吗
如果是人工进站的话,帽子往上抬一下,认出本人与车票信息一致即可,但如果是电子检票进站应该要摘掉帽子的,不过不用担心,车站人很多,没有人会专门盯着你看的,不要太在意。满意望采纳
㈡ 郭敬明《晴雅集》下线后现身,头戴帽子口罩,低头疾走似情绪失落,为什么
据媒体报道由邓伦、赵又廷主演的电影《晴雅集》被下线,音讯曝光后引发众多网友的关注与热议,现往常购票平台曾经没有任何关于《晴雅集》的相关音讯,即便之前曾经购票的用户也收到了退票办理提示,
此外,置信很多网友都晓得《晴雅集》是《阴阳师》改编而来,一共有两部,第一部是《晴雅集》,第二部为《泷夜曲》,也是邓伦赵又廷主演,无疑这部电影也是无法再上映,精心准备的作品却砸在手中,可想郭敬明的心情如何。
㈢ 郭敬明写过一段话,大致意思是受伤的野兽,独自在角落舔舐伤口,景不起别人的安慰。原话怎么所的
一只野兽受了伤,它可以自己跑到一个山洞躲起来,然后自己舔舔伤口,自己坚持,可是一旦被嘘寒问暖,它就受不了。 ——郭敬明 《爱与痛的边缘》
经典语句
1、忧伤是嵌在心里的不可名状的灼热,不可言说。能说出来的就不叫忧伤了。
2、写字的人会生病,寂寞会逐渐从皮肤渗透出来,直至填满每到骨头的裂缝,直到溶进所有的血液。
3、天冷的时候鱼缸外会凝结一颗一颗的水滴,越凝越大,然后沿着紊乱的轨迹下滑。固执的相信那是鱼的眼泪。
4、青春是到明媚的忧伤。
5、没有欢笑的青春不完整,没有眼泪的青春更是一种残缺。
6、我喜欢的仅仅是那种玻璃宽大,硬座硬椅的大巴士,准确地说,我喜欢的是那种一边随着汽车上下颠簸,一边看着玻璃窗外芸芸众生奔走不息,一边思考是生存还是死亡的感觉。
7、人生是一道华丽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
8、我们往往能够记住成长中的寂寞,疼痛,却记不住童年时那段透明时光中简单快乐的小幸福。也许就像人说的那样,人往往能记住痛苦,因为痛苦比快乐更为深刻。
9、白色是一种破碎,是内心的流离失所。“白色有激越的热情,但是容易被摧毁。”
10、“黑色是收敛的,沉郁的,难以琢磨的。很多有伤口的人,只穿黑色的衣服。因为这样不容易让别人看到疼痛。”
(3)郭敬明过安检不摘帽子口罩墨镜扩展阅读:
在《爱与痛的边缘》这部文集里,音乐、电影、写作、梦境、阅读、友情、爱情,这些话题无不关乎个人的日常生活与喜好。碎片式的生活片断,长短不一的青春呓语,展露了作者对生活的切实感受和情怀。
在《爱与痛的边缘》中,郭敬明也倾向于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青春期敏感而细腻的情愫。“有人说我很会讲故事······我只是善于把自己一点一点地剖开,然后一点一点地告诉他们我的一切。我不会是个好的写小说的人,因为我不习惯去讲别人的故事。
哪怕我想写一个宋朝勤劳的农民,写到最后我还是会扯到自己身上来。”“白天的时候我是个明朗的孩子,大多数朋友总是认为我是个没有忧伤的孩子,手中握着大把大把的幸福,甚至有时候不懂得珍惜而肆意地挥霍,忧伤是嵌在心里的不可名状的灼热,不可言说”。
可以看出,由于生活阅历及人生体验相对有限,郭敬明的“小情怀”普遍表现为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情感。这与林白们的“身体写作”及“新生代”作家的欲望诉求迥然有别。
作者在自序中这样说:“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一个双子星的孩子站在旷野之上,站在巨大的蓝色苍穹之下仰望他圣洁的理想。他张开双手闭着眼睛感受着风从身体两侧穿过时带来的微微摇晃的感觉。他像这片旷野一样敞开了自己充满疼痛与欢乐的成长。
在《一个仰望天空的小孩》、《消失的天堂时光》、《崇明春天》等等篇章中,唯美细腻的青春忧伤、凄美感伤的情感故事,总给人疼痛之感,而疼痛之感则是一个十七岁青年关于青春心灵成长的体验与诉说。
郭敬明用华美的语言所营造的忧伤氛围对于他的“粉丝”来说有着强劲的伤力。如《一个仰望天空的小孩》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在感到寂寞的时候就会仰望天空的小孩,望着那个大太阳,望着那个大月亮,望到脖子酸痛,望到眼中噙满泪水。”
“在天空清澈的夜晚,我总会在CD机中放进一张民谣。我总是喜欢扬琴丁丁冬冬的声音,像一个满腹心事的宋朝女词人的浅吟轻唱。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雨打窗台湿绫绡。”
“身边的人说我走路的姿势是寂寞的,双手插在口袋里,眼睛盯着前面一处不可知的地方。朋友说我写字的时候才是真正寂寞的,眼睛里是忽明忽暗的色泽,姿势是一种完美的防御。其实当我抬头仰望天空的时候我才是真正的寂寞,可是我总是在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仰望天空”。
像这样的句子在《爱与痛的边缘》这部集子中比比皆是。青春让人感伤,成长也让人寂寞,郭敬明的文字以充满绮丽的想象和隐忍的性格,建构了一个美丽而忧伤的世界。
㈣ 郭敬明的成功过程
人们经常说,文学是现实社会的反映。
在经历多年的改革开放后,商业化毫无顾忌地在文坛新人身上打上烙印,作为中国文坛进入市场化过程中的第一批获利者和受害者,这些出生在80年代之后的年轻作家,被人们统一贴上“80后”标签,这个称谓的背后蕴涵了太多的希望、诡异,他们享受过这个标签的荣耀,现在又在挣脱这个符号的束缚。
如今,他们已经步入成年,正在发出这个年龄段面对时代的呐喊。可许多人担心,从外部环境到心理贮备,“80后”准备好了吗?
6年前,他作为高中生,报名参加作文大赛;3年前,他是最畅销小说的作者,并成为福布斯名人榜当年最小的进榜者;2年前,他成立了自己的图书策划工作室;去年,他因网络投票数最高,从陈凯歌手里接过《无极》的改编工作.
今年7月,郭敬明把运作两年之久的“岛”工作室正式升级为了“上海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从此,他的多重身份里又多了一个文化公司董事长。办公地点也迁到了上海大连路的高档写字楼里。
他在博客里记录了这个转变对于自己的新鲜感觉,“每天早上当我顶着一头爆炸黄毛,穿着牛仔裤T恤和一群西装革履的白领们一起挤电梯的时候,我心里真是充满了无比复杂的情绪而且刚开始几天楼下保安几次对我欲言又止的表情也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然带着少年偷做大人事般的得意,可郭敬明已经有了做老板的姿态,他说现在公司已增至8个人,“原则是要坐班——从工作室变为一个公司,自然要变得更规范。”
从写书到做书
“岛”工作室是这个文化公司的前身。每提到“岛”工作室和他们策划的“岛”系列丛书,郭敬明的声音会明显上扬,语速也变的轻快起来。
“岛”工作室成立于两年前的6月6日,由郭敬明的老搭档——春风文艺出版社出资,郭牵头找人组织选题、策划和制作,春风则负责印刷和发行。当时工作室共有5个人,主要策划制作《岛i5land》杂志,计划出12本,目前已完成了7本。这是面向学生群体的文学读物,每本定价20元。
郭敬明说,《岛i5land》走的是高端路线。他告诉记者,开始时,只是想每一期能卖到四五万册就好了,而现在每期的销量已达20万册。
在成功地把郭敬明打造成为偶像作家之后,春风文艺出版社做的一系列“青春文学”作品在市场上屡屡得手,这时他们开始考虑新的“青春文学”平台。2004年春节的图书订货会期间在饭桌上,郭敬明说起自己现在发表作品比较容易,但是很多朋友都很难,因此想建立一个平台,春风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常晶也提到想建立一个新的“青春文学”平台,郭立刻表示很感兴趣,说“那我来做啊,我可以来做一个工作室”。双方一拍即和?
很快,郭敬明就拿出了工作室的整体运作方案。
4个月后,“岛”工作室在上海成立,开张的日子选在郭敬明生日这天。工作室业务包括杂志策划、平面设计及制作海报等等。
常晶觉得这个全新的合作方式不错,“我们可利用他的人气再揽一些人,也利用他的眼光,因为他知道哪些东西最符合这一代人的口味。”利用郭的的资源和影响力,加上出版社的发行渠道,从未有过的新模式让出版社一方感到兴奋。
从此,郭敬明常常一天只休息3~4个小时。虽然,他挺满意现在兼顾写书和策划经营的状况,但他说,等“岛”系列这12本做完后,就不再做了,因为“对它的尝试已经够了”。
《幻城》是如何“炮制”的
郭敬明和春风文艺出版社的亲密合作早在2002年就开始。此前,郭敬明的一篇散文《我上高二了》被春风文艺出版社负责青春文学的编辑时祥选编入《2001年中学生最佳散文》。
第二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有意在学生中发现原创文学作者,“培养出第二个‘韩寒’”(常晶语),于是,时祥选在回给郭敬明的邮件中问及他的创作计划时,也向其他几个入选“最佳散文”的中学生作者提出了稿约。
郭敬明很快回复了时祥选:“我现在依然在写文章,也在出书。可能在毕业的时候(今年7月)会有书稿写完。希望我们可以合作。(春风文艺出版社是我很喜欢的出版社)。”并在邮件中附上了自己作文的获奖简历。邮件中提到的文章,就是当时正在写的中篇小说《幻城》。郭也是惟一回复时祥选的作者。
郭敬明回忆说,高考临近,为排解压力,他写了这个跟现实完全无关的小说。那时看的奇幻电影、动画、游戏多了,于是有了《幻城》。因为构思时间长,一万多字的《幻城》一两天就写完了,这也是他第一次写这么长的小说。8月,高考结束后,郭敬明向《萌芽》投稿,《萌芽》10月号刊出了中篇小说《幻城》。与此同时,郭敬明已经开始写长篇《幻城》了。
小说反响强烈,让郭和《萌芽》都很意外。在《萌芽》网站所做的民意调查中,《幻城》以672票荣膺当月最佳,而第二名只有174票。与此同时,《萌芽》网站上关于郭敬明和《幻城》的帖子越来越多,话题包括:你喜欢《幻城》中的哪个人物?《幻城》改编成漫画怎样?游戏呢?改编成电影的话谁来主演?等等。
《幻城》刊载后,郭敬明也通知了时祥选,时把小说买来,并给出版社领导过目。常晶从这篇小说中发现了郭与众不同之处和可能的市场潜力,“他写的是亲情——兄弟之间的情谊,这是他们这代人中比较缺少的东西,这是一个卖点。另外,他是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获奖者,两次一等奖,这又是一个卖点。当时我们想干脆就锁定这个人吧。当时确实在韩寒之后还没有什么新人出现。”
常晶对出版社选择书的思路很清楚:做青春文学,但要意识到读者在成长,要抓住在成长的一代人所关注的问题。而郭敬明的文字让人感觉很忧伤、凄美,不同于韩寒的叛逆,很符合当时年轻人的胃口。另外,要看他的作品是否跟别人有不同的地方,最关键的是——是否好看。先不讲什么文学性、艺术性。这个书来,你能不能看下去、能不能打动你,这就是标准。
而《幻城》又有改成长篇的基础。几经商议,春风决定把赌注压在《幻城》上,作为2003年最重点推出的小说。
时祥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郭敬明就长篇《幻城》的出版和一些著名出版社联系过,包括出版他第一部作品《爱与痛的边缘》的东方出版中心,但是都没有被看上。
于是,郭敬明跟春风达成了出版长篇《幻城》的意向,11月,时祥选专程从沈阳赶到上海,与郭签定出版合同。这也是两人第一次见面。这次见面郭留给时祥选的印象很深,“那个时候觉得他很瘦弱,个子很小,但是了解了之后就觉得他其实很有能量。他比一般人更有想法和创新的能力。”
在出版界,每年1月有一次全国最大的图书订货会,这是发行书最好的时机,因此春风文艺出版社要求郭敬明必须要在2003年1月以前完成书稿。郭敬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因为是第一次写长篇,感觉特别难以驾驭,心里非常紧张。寝室每晚熄灯后,他就向同学借了笔记本电脑在教室通宵写作。他就读的上海大学实行三学期制,那会儿正赶上学校假期,偌大一个阶梯教室只有郭敬明一个人。他说中间很多次,自己都想到放弃。
小说如期完成了。
常晶看了以后觉得非常好,而且还发现,在《萌芽》网站的论坛上,读者急着看《幻城》后续故事U飧了他们信心。当然很多成人反映《幻城》看不懂、看不下去。其实,长篇《幻城》创作是稚嫩的,其结构,尤其后半部分松散,所以《幻城》最终起印数和发行方案在春风文艺出版社内引起很大争论?
最终春风决定根据订货情况再商议起印数。订货会上的热烈反响出人意料,也促使春风文艺出版社下定决心把《幻城》作为社里2003年的金牌畅销书重点推出,首印十万——这个数字,当时许多著名畅销书作家都望尘莫及。
《幻城》的商业神话
春风文艺出版社为此专门设计了一整套完整的营销方案。他们邀请当时青少年文学方面坐第一把交椅的曹文轩为《幻城》写序;专门做了《幻城》的flash;并且专门邀请了文坛比较活跃的评论家,在上海为郭敬明开了作品研讨会。这些举措在青春文学中都属首创,“在这一代人中,恐怕还没有谁能有这么高的待遇呢。”常晶说。此外,出版社制定了详细的各个时期的宣传计划和进度,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发消息、做评论、访谈等等。而社长韩忠良甚至在过年的拜年贺卡中,亲自致信发行商,大力推荐《幻城》。
春风文艺出版社整个宣传攻势划分为3个阶段。首先是“预热”阶段,以多发消息为主;第2阶段为“热销”阶段,继续宣传,在各地搞各种活动,并且准备加印;第3阶段则是如果出现滞销的预备方案。常晶说,那时国内这样周详的图书宣传还极少见,所以出版社精心准备的新闻稿很受媒体的欢迎,而且“几乎不花分文”。在发行上,他们更是步步为营,“可以说,当时我们每一步都有相应的计划,甚至包括每个经销商、每个省、每个店所分到的图书数量,根据各自的经济情况和销售情况都会有一个配额比。”
作为整个营销策略的一部分,郭敬明至今仍在忙于签名售书。上学时,周一到周五他在学校里上课,周末则去各城市搞签售,并且一般每周跑两个城市,有的城市还去过两三次。“每到一个城市,就是进宾馆,然后签售、吃饭、走人”,时祥选回忆。
正是在春风文艺出版社一系列的营销策略下,《幻城》的销量节节攀升,目前已经达到了132.9万册。而之前,郭敬明的散文集《爱与痛的边缘》,首印只有1万册;而另一部作品《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很长时间在北京没有找到愿意接受的出版社,只能拿回上海,而这本书的出版是2003年的4、5月份,正赶上《幻城》热卖,销量非常之好。《爱与痛的边缘》也因此再版。
《幻城》的版税是三个月和郭敬明结算一次。郭敬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到现在的兴趣之一,还是喜欢去划卡,看又有多少钱进账。
在《幻城》出版之前,春风文艺出版社为了表明打造郭敬明的决心和信心,开创性地和郭敬明签定了“买断”合约,协议的核心是:在他大学四年期间,由春风每年出一部分资金作为他的学业补助,而他保证给春风文艺出版社长篇首发权,主题风格不限,四年中至少有一部作品达到出版要求即可。
2003年11月,郭敬明乘胜出击,再次通过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新长篇《梦里花落知多少》,首印就达30万册。至今销量也达到130多万本。2005年《1995-2005夏至未至》起印数是50万册,这样的起印数在国内原创文学出版中可谓罕见。
出名要趁早?
尽管有之后一系列商业机缘,连郭敬明也承认,他的文学成名之路是从6年前《萌芽》举办的的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的。
郭敬明在四川自贡市第九中学的高中语文老师陈泽林说,高中学理科的郭敬明一直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也是他的“金童”。因为郭“平时书看的多,对文学的悟性高,文笔新鲜活泼,他的审题角度、表达方式往往会标新立异,在同龄人中,使人耳目一新”。在高中的郭敬明深得语文老师的喜爱。
郭敬明说,吸引他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是高一时看到《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全集》,因为“里面的作文观念很对自己的胃口。”错过了第二届的报名时间后,郭敬明对第三届比赛早已卯足了劲。从投稿日起,他就不断把自己的作品寄到《萌芽》杂志社,初赛投稿,别人一般只写一两篇,但他写了五六篇,只要觉得完成的作品还不错,就投过去,一直持续到截稿。
投稿前,他会把每篇文章拿给语文老师陈泽林批改,每两天一次。陈泽林则帮他把前两届作文的题目进行了仔细分析。他告诉学生,“所谓新概念,就是千万不要用传统的方法来写作,一定要学习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方法。”他还和郭敬明商讨构思和选材。对于参赛的每一篇文章,陈泽林都仔细修改,“结尾、错别字、病句,我都给他一一修改。”
陈泽林认为,以前两届一等奖的水平,郭敬明是可以达到的。因此,“他从一开始就是奔着这奖去的。”
2001年1月初的一天,郭敬明收到一封落款是《萌芽》杂志社的信,还没拆开他就断?“那肯定是通知我参加复赛的。”
接下来,他第一次到上海,第一次获得全国范围作文比赛的一等奖,第一次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与文学的关系这次“新概念大赛”的获奖,对郭敬明而言,更大的意义是为他开启了自己未来人生的大门。
郭敬明告诉记者,选择再一次参加“新概念大赛”,并没有太多的想法,那时他还想着报考心仪的厦门大学经济专业。第二次获奖半年以后,郭敬明没能考取厦门大学,而只是上了第二志愿上海大学。
高考失利,令郭敬明非常沮丧,他觉得“如果不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成绩会好些。”这时他开始认真考虑,是不是应该走作家这条路。而高三时,他因为“新概念”获奖,上海的东方出版中心已经将他在高中上课时随手写下的散文,结集成书,首印1万本。
第一次出书的经历,虽然和后来《幻城》的际遇天地之差,但郭当时依然非常兴奋。
这部作品开始卖的并不好。现任榕树下文化出版公司总经理的李寻欢,是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的创始人之一,他回忆,郭的这部作品与其他大部分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选手的书籍销量基本相同,并未引起很大反响。但郭敬明并未失望,仍然继续写作、投稿。
成名的副产品,独自承受成长之痛
对于出名,郭敬明是在《幻城》签名售书中开始感受到,并慢慢地适应的。
郭敬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每次做《幻城》的签售时,很怕下面没人,觉得那会非常尴尬。实际上,那时还是学生的郭敬明,每到周末的签售,都会见到许许多多和他年龄相仿的女孩在下面为他疯狂地尖叫。
争议、批评甚至谋算,在郭敬明获得名气和金钱的同时,同期而至。
2003年,当《幻城》单行本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发行时,网上出现许多网友指责其抄袭日本著名漫画《圣传》的评论。同年11月,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郭敬明的第二篇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该月底,媒体即爆出郭敬明涉嫌抄袭庄羽的小说《圈里圈外》。
2003年12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了庄羽告郭敬明抄袭一案。2004年,有媒体因郭敬明的《梦》抄袭之事,拒绝接听陌生电话、拒绝回复短消息而称他开始个人膨胀。
李寻欢向本刊证实,他曾从中斡旋,试图私下解决庄、郭的纷争。那时,他同时操作郭敬明的图文书《刻下来的幸福时光》和庄羽《圈里圈外》第二版。李寻欢建议郭敬明在再版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封面,印上“感谢庄羽的小说给我启发”之类的话,并为即将再版的《圈里圈外》写序推荐,使庄羽再版的《圈里圈外》能够获利,从而放弃诉讼。
经过彻夜长谈,郭敬明接受了李寻欢的建议。但第二天下午,郭敬明又放弃了这个念头,据说“这是春风文艺出版社的意见”。
李寻欢承认,之所以要操作庄羽的《圈里圈外》第二版,因为当时已经有一些关于抄袭的议论,他是看准了这一卖点。而由李寻欢所在公司和21世纪出版社推出的《圈里圈外》第二版,腰封直接打着“郭××就是抄袭这本书”的字样。自此以后郭敬明和李寻欢再没有业务合作。
2004年12月3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郭敬明侵犯了庄羽的著作权,判决郭敬明赔偿庄羽损失21万元;春风文艺出版社停止出版和销售《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书。郭敬明和春风文艺出版社对此发表声明,表示不服并将上诉。
同月20日,庄羽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请求法院裁决郭敬明、春风文艺出版社赔偿财产损失50万元以及精神损失1万元。之后2年多,关于郭敬明的非议不绝于耳。他几乎每本书,都被指涉嫌抄袭。而且指责和不满的范围在扩大,2005年12月20日,当郭敬明坐在“搜狗网络超级女声”上海唱区10强晋升赛的评委席上,毫不避讳地亮出艺人身份时,媒体指责其“既要作家名又要艺人利,郭敬明少年成名太贪心”。
有自称郭敬明好友,站出来揭露其过往的种种“劣迹”;又传郭敬明因嫌稿酬太低,拒绝为《萌芽》杂志50周年写稿;一批80后作家声称要集体封杀郭敬明;还有人指责他是法盲
尽管事后,郭敬明在自己博客上,将自己与《萌芽》编辑的MSN对话内容贴出来,以示冤枉,但此时,应者寥寥。
郭敬明在6月5日的博客里,回应了法院对其抄袭案的终审中要求“道歉”的判决,他称自己“不会道歉!金钱、名声,这些东西,真不是那么重要,我都可以给予,惟独道歉,哪怕只是简简单单一句话,也决不会迫于压力而放弃了自己的原则,放弃了曾经创作时的辛苦,放弃了所有依然喜欢着我的文字的人的希望。”此举得到他的粉丝的支持,而更多是来自社会各界的不满和不解。
这个处在风口浪尖的国内最畅销的“80后”作家,以这样近似“不讲理”的宣言,告别了他22岁的最后一天。
㈤ 郭敬明 《岛》中一篇叫《迷藏》的短篇小说。原文!!!
《他和她的迷藏》上
http://blog.readnovel.com/article/htm/tid_800914.html
《他和她的迷藏》下
http://blog.readnovel.com/article/htm/tid_800918.html
虽然很喜欢郭小四,但不喜欢这篇文啊~
㈥ 郭敬明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但是原话我不记得了是什么啊
原话是:
"我记得自己小时侯很喜欢的一个小寓言,是说一只野兽受伤了,它会悄悄地找一个没人的山洞躲起来慢慢舔伤口,它不哭不难过,可是一旦有人嘘寒问暖,它就受不了了.我想我就是那只野兽,当我在外面横冲直撞伤痕累累的时候,我的眼泪都不会流出来,我会一个人小心躲起来,有时候躲在自己的房间里望着我的那个和闻婧一样有着色咪咪的眼神的玩具猫,有时候躲在自己心里却在别人面前笑的没心没肺,可是我害怕看见小北微微闻婧他们忧伤的脸,我看到他们为我心疼为我难过的时候,我会比他们更难过."
累!!
㈦ 从作家到导演,郭敬明、韩寒是怎样做到的
感谢阅读小编的百家号内容“郭敬明和韩寒都是当红的作家,最大的差距是这个!”,喜欢本文还可以订阅我的百家号,每日将给您带来更多更有用的情感资讯,谢谢。
近几年,郭敬明的小说《小时代》系列、《幻城》、《爵迹》等接连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登上荧幕,尽管口碑不一,但小四还是凭借超高的话题度赚的钵满盆满,堪称是“人生赢家”,但即使兼具过人的才华和超强的吸金能力,34岁的郭敬明却依旧无人敢嫁,至今孤身一人,背后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呢?
曾经有网友在微博晒出一张郭敬明刚从奔驰车中走出的照片,照片中郭敬明染着金发,穿着黑大衣,潮范十足,引无数网友围观,但尴尬的是,站在奔驰车旁的郭敬明几乎与车身等高,该网友还艾特了郭敬明,并问道:“谁能告诉我奔驰S350的车身高度是多少?”额,这明显就是搞事情嘛,谁知“奔驰客户服务中心”还真的做出了回复,称该系列轿车高度为1485毫米。那么,问题就来了!已知该车高度1.48米,求郭敬明的身高几何?
身为中国青年作家的领军人物,韩寒和郭敬明的关系却是“水火不容”,韩寒评价郭敬明时说“我和他男女有别”,至今仍是小四心中的一根刺,都说前世的一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但郭敬明这辈子大概都不想再见到韩寒了吧!
为了顾及郭敬明的自尊心,吴亦凡特意选择坐在沙发上和小四聊天,但戏剧性的是,吴亦凡即使坐着也比郭敬明站着高,吴亦凡的内心:怪我喽?
甚至跟男助理走在机场也被人网友调侃:你要是不戴口罩,我还以为是个帅哥领着他儿子呢,但你非要带个墨镜口罩装明星,这小身板我一看就知道是你!
小编有话说:谢谢各位英雄好汉,这么英武不凡的你还可以抽出时间来看小编的文章!如果有什么帮助到您的,小编甚是欢喜,也请您点一下关注,每天观看最新资讯!如果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欢迎网友们在下方评论区随意吐槽!小编扛得住!
㈧ 郭敬明地方不
个人作品集《爱与痛的边缘》、《幻城》、《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梦里花落知多少》、《刻下来的幸福时光》、《天亮说晚安》、《天下》、《一梦到天亮》
㈨ 求郭敬明说过的一句话,不是小说里的,是他口说的。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但我们才一两个人,走不成路。
㈩ 郭敬明连2020年最后一天都不放过,迟来的抄袭道歉,他这么做有何意义
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郭敬明终于承认了自己十五年前的抄袭行为,并且对作家庄羽公开道歉。为了这一个道歉声明,很多人等了很多年,也坚持了很多年,在100多名影视行业从业者联合抵制下,郭敬明不得不低下头高傲的头颅,公开致歉并表示会将抄袭作品的全部收益转交给庄羽,来表示他道歉的诚意。不论如何,这份道歉声明的作用是积极的,对于郭敬明的后续表现,我们也拭目以待吧。
郭敬明这么做的意义,首先是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在100多名影视行业从业者对他发起联合抵制后,郭敬明的个人事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大局考虑,他不得不出来公开道歉;其次,平息舆论压力。已经过去十五年的抄袭事件引发了巨大的争议,社会舆论也在不断发酵,为了平息国内舆论的不利影响,郭敬明也迫不得已主动站出来承认抄袭并公开道歉;最后,有效的挽回个人形象。郭敬明的这次公开道歉不仅对挽回他已经崩塌的个人形象非常有利,而且也可以利用这次事件对公众的影响再一次进行营销炒作。
郭敬明的个人形象本来就不好,再加上这次抄袭风波再起,他个人形象已经崩塌,而公开道歉确实对挽回他的个人形象非常有利,还能利用大众的对这件事的关注再次营销一波,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危机处理方式。
你觉得郭敬明的道歉能挽回他的形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