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舞蹈的名字
什么舞蹈?古代有《霓裳羽衣舞》《剑器浑脱》,近现代有独舞《雀之灵》独舞《飞天》群舞《荷花舞》独舞《水》,《牧马舞》《孔雀公主》《丝路花雨》《马赛曲》《天鹅之死》《火鸟》《天鹅湖》等。
㈡ 找那种戴一个大的魔术师帽子遮住上半身,肚子画成脸跳得一种很搞笑的舞蹈的视频,名字叫什么,找到了吗
有个二货朋友,情人节前几天问他女朋友喜欢什么花?
答曰:我喜欢有好多种颜色组成的花。问她喜欢几朵。答曰:越多越好。
情人节那天,二货搬了个花圈到女友家楼下。
㈢ 好听的舞蹈名称
拥抱梦想 让每一位热爱舞蹈 热爱运动的志愿者都有勇气和热情来拥抱我们的梦想 《 原创》
㈣ 跪求中央电视台播放过的一个舞蹈的名字和音乐,这个舞蹈是由穿着红衣裙戴着大红帽子的几个女子表演的群舞
Deep Forest
Sweet Lullaby
㈤ 找那种戴一个大的魔术师帽子遮住上半身,肚子画成脸跳得一种很搞笑的舞蹈的视频,名字叫什么
肚皮舞,一般都是小孩子和胖子跳的。
㈥ 好看的舞蹈名字,不限种类
女团:
Miss A 《Bad Girl Good Girl》《Breath》
2NE1 《Kiss》 《Can't Nobody》 《Go Away》 《Clap Your Hands》《Fire》
少女时代 《Gee》《Genie》《Run Devil Run》《Hoot》
Wonder Girls 《Nobody》 《So Hot》 《Tell Me》
Kara 《Mr》《Lupin》
After School 《Bang》
4Minute 《Muzik》 《Huh》 《镜子啊镜子》 《I My Me Mine》
T-ara 《Bo peep Bo Peep》 《谎言》
F(x) 《Nu ABO》《Danger》《hot summer》《初智齿(rum pum pum pum)》
男团:
Mblaq 《Stay》《Cry》《Y》
U-kiss 《好欺负吗》
2PM 《I‘ll Be Back》
Solo:
蔡妍《摇摆》《看看看》
简美妍 《Paparazzi》 《要疯了》
李贞贤 《可疑的男人》
个人推荐:f(x)的舞蹈、少女时代的舞蹈和2pm的舞蹈
㈦ 少女时代有一个戴帽子的穿的各种各样的衣服的舞蹈视频叫什么名字,急急急
你说的是 i got a boy吗 也可能是divine。毕竟有许多戴帽子的
㈧ 求一个舞蹈串烧高端名字 搞笑一些的
燃烧我的卡路里
㈨ 急求舞蹈名字!
行云飞天
平步青云
㈩ 求日本有一种舞蹈名
神乐
原始的日本舞蹈是用于祭祀活动的,称神乐,以招魂、镇魂和祈祷动作为基础。它是根据名著《古事记》和《日本书纪》所描写的天岩屋户和天钿女命“神灵附体”的祈祷舞发展而来的(见民俗艺能)。最初由巫女(游女)来跳,后来也有男性(游男)跳的。原始社会的这种舞蹈根据祭祀活动分为定期和不定期的两种。定期的与狩猎、农耕等有关,根据季节和时令而定;不定期的因人间的生死、灾病、婚姻、战争而举行。封建时代,宫廷制定御神乐,巫女的职务由男性神官所代替。流传在民间的神乐称乡神乐或里神乐。至今犹存的“翁”和“三番叟”等祈祷舞,都保留了古代神乐的传统。现在岛根县隐岐岛烧火山神社还有巫女舞,舞蹈时巫女2人戴天冠,着白衣绯,执扇而舞,以请神祇降临。伴奏乐器有大鼓、铜钹子等。神乐因广泛流传于民间,后也包括在民俗艺能之中。
雅乐
又称舞乐,是日本宫廷中祭祀、燕享时的音乐舞蹈,与中国古代舞蹈中的雅乐含意不尽相同。日本雅乐包括日本固有的乐舞催马乐、朗咏等。此外还有三韩乐、渤海乐、伎乐、唐乐(隋唐燕乐)、
日本舞蹈
散乐(钵头、兰陵王)以及西域诸国的乐舞如天竺乐、林邑乐、度罗乐等。文武天皇设雅乐寮,其后,雅乐分为左右2部,左部为唐乐(包括天竺、西域系统的乐舞),其中有:《春莺啭》、《万岁乐》、《太平乐》、《皇帝破阵乐》、《桃李花》、《打球乐》、《采桑老》、《皇獐》等。右部为高丽乐舞,并包含林邑、 百济、 新罗、渤海乐。高丽乐有:《蝴蝶》、《延喜乐》、《林歌》、《白滨》等。渤海乐则有《绫切》、《新》等。这些乐舞在平安朝中期逐渐日本民族化。奈良时代(701~704)宫廷设立雅乐寮、雅乐所,并置伎乐师和伎乐生。左部为氏(平民);右部为多氏(朝臣)掌管。实行世袭制度。室町时代(1467~1588)应仁之乱(1467~1468),乐人四散,传统中断。江户时代(1603~1868)雅乐复苏。明治四年(1871)雅乐的三方乐所被解散,乐人为宫内省(现宫内厅)乐部吸收,雅乐得以延续。现在宫内厅仍上演雅乐。
自古以来雅乐舞蹈是一子相传,故称为秘传。现已扩大了范围。其舞蹈节奏缓慢,动作不同于一般日本舞蹈,它保留有“剑指”、“骑马蹲裆式”等姿态,步法别具一格。雅乐的音乐大都有“序”、“破”、“急”的 3段。所用打击乐器,左方有大鼓、钲鼓、鼓;右方有大鼓、钲鼓、三鼓。管乐器有筚篥、笙、横笛、高丽笛、神乐笛。弦乐器有:乐筝、乐琵琶、和琴。
伎乐
是从中国吴地(江苏省一带)和西域(新疆一带)传到日本的乐舞。据日本钦明朝(539~571)《新撰姓氏录》记载,“自吴国传来佛像一躯;伎乐调度一具”推古天皇时(612)百济人味摩之从中国吴越学得伎乐,在日本朝廷传习。据镰仓时代(1192~1333)《教训抄》记载,伎乐有师子、吴公、迦楼罗、金刚、波罗门、昆仑、力士、大孤(老翁面)、醉胡等 9种。乐器有笛、三鼓钲鼓3种正仓院藏有伎乐面具和天平胜宝年(752)东大寺大佛开眼供养的伎乐服装。现在大阪四天王寺圣灵会,尚保留着传统的伎乐。师子(狮子舞)在日本民间极为盛行,后发展为具有地方特点的民间舞蹈。《太神乐》为狮子神乐的一种,2人披狮子皮,戴狮子头而舞,后来又加上曲艺杂技等演出。能乐中的“石桥”系统为狮子舞,它在歌舞伎中发展为《镜狮子》《相生狮子》、《英执着狮子》、《三人石桥》、《连狮子》、《枕狮子》等,均为优美的狮子舞。《镜狮子》由两段构成,前段为女性舞蹈,后段为狮子精游戏于牡丹、蝴蝶间,舞蹈还表现狮子的眠卧、洗毛等嬉戏动作,成为脍炙人口的日本舞蹈保留节目。
歌舞伎
是根据出云地方阿国的念佛舞和民间集体舞婴(1603)条载,“于女院歌舞伎踊有之,出云国人云云,女御之御振舞也”,这是最早的文献记载。歌舞伎吸收了传统的舞蹈和现代风俗等要素。其后又以踊
日本舞蹈
为基础与“人形振”的技艺和人形净琉璃中的“景事”道行舞蹈相融合。因此,一般认为歌舞伎以前为“舞”的历史,从歌舞伎开始为“踊”的历史。其舞蹈的特色为“舞”、“踊”、“振”(模)三要素相结合。“舞”为古典“能”的手法,幽雅而含蓄;“踊”则多具有民间舞蹈特色,生动活泼;而“振”则是戏剧性的动作。三要素有机的结合,成为歌舞伎的特征。歌舞伎采用歌者不舞、舞者不歌的形式,由乐人歌唱。伴奏乐器以三味弦为主。舞蹈音乐以“出端”、“中端”、“入端” 3段形式组成;伴奏音乐有“长呗”、“净琉璃”、“常磐津”、“清元”、“义大夫调”等。
自元禄至享保年间(1688~1736)产生了右近源左门、水木辰之助、初世濑川菊之丞、初世中村富十郎等歌舞伎名师。有《沿海之路》、《枪踊》、《七化》、《道成寺》、《石桥》、《鹭娘》等不朽名作。其后歌舞伎发展成为以旦角为主的表演形式,但也有极为著名的男性舞蹈,如初世中村仲藏创造的舞踊剧《关之扉》等。
自宽政时期(1789~1801)经文政期(1804~1830)新型舞蹈“变化物”问世。剧中由一名舞者扮演几个角色,大都表演富有变化的舞蹈小品。流传至今的有《鹭娘》、《娘》、《六歌仙》、《越后狮子》等。特别是市井风格的舞蹈,例如《供奴》、《卖团子》、《粟饼》、《神田祭》等流传更为广泛。明治前期出现了四世中村芝、九世市川团十郎等名家。近年,又出现了七世坂东三津五郎、六世尾上菊五郎等。由歌舞伎振副师(编导)从歌舞伎中独立出来后,歌舞伎逐渐发展为多流派的舞蹈,目前已有300多个流派,主要有志贺山流、间流、西川流、花柳流、中村流、坂东流、吾妻流等。各流派在节目上大致相同,
日本舞蹈
但在舞蹈处理上则有显著区别。较古老的志贺山流、间流节奏稍慢,动作较大,而新兴的花柳流、若柳流等则节奏稍快而动作细腻。这些流派中著名的振副师(编导)有花柳寿乐、西川扇藏等,著名演员有初代花柳寿美、初代荫静枝、初代西崎绿、花柳寿辅、花柳寿南海、花柳照奈、花柳茂香、五条珠实、间秀齐、吾妻德穗等。
上方舞
江户时代的剧场诞生歌舞伎的同时,于京都大阪一带兴起了上方舞(座敷舞),也称京舞或地呗,即本地流行的歌舞。有冢流、井上流、吉村流以及后来出现的茂都流等派。上方舞动作洗练、含蓄而静雅。在技艺方面吸收了能的轻柔以及人形净琉璃(文乐)和歌舞伎“振”的动作。著名上方舞家有井上八千代、武原吭、吉村雄辉、茂都陆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