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棕榈树的外形特征和作用
棕榈为乔木状,高3-10米或更高,树干圆柱形,被不易脱落的老叶柄基部和密集的网状纤维,除非人工剥除,否则不能自行脱落,裸露树干直径10-15厘米甚至更粗。
叶片呈3/4圆形或者近圆形,深裂成30-50片具皱折的线状剑形,宽约2.5-4厘米,长60-70厘米的裂片,裂片先端具短2裂或2齿,硬挺甚至顶端下垂;叶柄长75-80厘米或甚至更长,两侧具细圆齿,顶端有明显的戟突。花序粗壮,多次分枝,从叶腋抽出,通常是雌雄异株。
棕榈树的作用
1、棕榈树树姿挺拔,叶色葱郁,四季常青,并且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对于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都有很好的作用,很适合栽种在庭院、路边及花坛之中。
2、经济作用:棕榈树是一种经济树种,棕皮能制作棕垫、棕衣等,棕衣即古代的雨衣;嫩叶可编织成帽、扇、篮、包等工艺品;木材可以制成器具,如做成桥桩等;种子粉碎后可以作为家畜的粮食。
3、药用价值:棕榈的花、皮、根、种子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对于血崩、带下、泻痢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棕树叶编织帽子扩展阅读:
生长环境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耐寒性极强,稍耐阴。适生于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中性、石灰性或微酸性土壤,耐轻盐碱,也耐一定的干旱与水湿。抗大气污染能力强。易风倒,生长慢。
『贰』 棕树叶扇子怎么做
首先把棕树叶带柄割下,晒干,然后按一般扇子的大小修剪整齐,最好后再缝上边。一把棕树叶扇子就算做成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叁』 棕榈这两个字怎么读
棕榈
[读音][zōng lǘ]
[解释] 木名。棕榈树。一种棕榈属植物,高3-7米,茎直立,不分枝,为叶鞘形成的棕衣所包,叶丛生茎顶,向外开展,叶柄硬而长,叶片圆扇形,掌状深裂,肉穗花序生于叶间,花黄色,核果集生成穗形,近球形,棕衣可制绳索、床垫等,叶可编帽子。
『肆』 求用棕树叶折玫瑰的视频或图片教学
建议去一分钟网查查
『伍』 怎么用棕树叶子编蚂蚱
棕树叶编蚂蚱。
1、选材。取一张棕树叶,沿叶脉撕开,叶尖处留6~8厘米,两半叶片要相等。
2、编头部和胸部。将叶脉折向叶尖处,对折约5厘米,用来编蚂蚱的头部和胸部,叶子反面朝上。
3、编躯干和尾部。以棕叶两侧任意一股绕过对折的叶脉,再折向里,从绕的叶片下面抽出来,拉紧。将相对的另一侧的一股棕叶也绕过中间对折的叶脉,再向外折,从所绕的叶片下面抽出来,拉紧。编2扣后,加上对折的一纫棕条,用来编织蚂蚱的后大腿。以此类推,两侧两股棕叶对称交替编织8~10个扣后,拉紧,蚂蚱的躯干和尾部就编制完成了。
4、编触角。将剩下两遍的两股棕叶分为3份,形成6条纫棕条,将前面靠近头部的两股从叶脉对折形成的孔中穿上去,再拉紧叶脉,触角就编好了。
5、编前腿。将剩下的4股棕条,系一道对角系,分别打上结,剪去多余部分,蚂蚱的4条腿就编好了。
6、编整后腿。将蚂蚱腹部的两条棕条分别打结(剪去过长部分),蚂蚱的后大腿就编制好了。
7、制作提系。用锥子在蚂蚱胸部由下向上穿个洞,把叶脉由下向上穿过蚂蚱胸部,再把叶脉拉出来,拉紧,当作蚂蚱的提系。
8、整理。编制时,蚂蚱的胸腹部被捏扁了,为了美观需整理。用大拇指按住蚂蚱的胸腹部向下压一下,蚂蚱就会显得肥大一些,看起来更加逼真。根据需要也可用笔蘸红色水彩,点上蚂蚱的眼睛。一只活灵活现的蚂蚱就制做完了。
『陆』 棕叶扇子收购,我们家长有很多棕叶编织的扇子,不知道有没有人大量收购这个,
首先把棕树叶带柄割下,晒干,然后按一般扇子的大小修剪整齐,最好后再缝上边。一把棕树叶扇子就算做成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柒』 棕叶编织
图片:
http://www.fjs-news.cn/trxw/jjly/200508/20050830161133.html
竹编
制作时先将竹子剖削成粗细匀净的蔑丝,经过丝、刮纹、打光和劈细等工序,运用各种编织方法编成,主要编织方法有:十字编、人字编、圆面编、六眼编、穿丝编、龟背编、翻转弹插、穿插等。主要产地有浙江东阳和峡县、福建泉州和莆田、安徽舒城、四川成都、重庆、湖南益阳等。 竹编名产有"蕲簟"、"舒席"、"瓷胎竹编"等,其中流传最广、最具有民间特色的要数明清时期产于浙江的"提篮"。它因层层相套形如宝塔,又称"塔篮"。外形有长方形、椭圆形、八角形等,一般以二至三层为多。制作时编织精细、耗工较大。加上篮柄装饰异常工整别致,多刻有龙凤、花鸟纹样,镶有黄铜饰件,盖面带给有山水、人物、花鸟等吉祥图案,使整个"提篮"既高贵豪华,又古朴典雅。常用来装食品、放花果、存放衣物书籍。
草编
分为"草"制与"条"制两大类。 1、草制。多用麦秸草、玉米皮、琅哪草、蒲草等各种柔质材料,采用结、辫、捻、搓、拧、串、盘等各种技法编织而成,它做工精细,朴素雅致。产地主要有山东、浙江、广东、河南等地。历史上曾有不少享誉中外的草制品,如始于唐代的浙江鄞县草席;清代贡品湖南临武贡席。山东莱州地区生产麦秸草辫有500多年的历史,花色达1000多种,解放前就是我国的大宗出品商品。甘肃的草编香包装饰挂件独具特色。现在国内外草编市场占主流的是用玉米和麦秸草辫编织的帽、篮、包、地毯等日用品。 2、条制。主要以柳条、芦苇、高粱蔑、槐条、腊条等较硬质的材料编织,造型简朴,粗扩大方。条子分两种,不去皮的称为黑条,去皮的称为白条。黑条多用来编生产工具,如抬粪、抬土的"抬筐",放在驴、骡背上运东西的"驮篓",还有个头很大的条编粮食囤子。白条多用于编制生活用品,如用作炊具的"爪篱","装针线的"针线筐箩",还有从前山东农村广泛使用的量具"斗"、装衣物的柳条箱等。
藤编
是将藤料清洗、去结、剥皮、打磨后制成洁净的藤芯和藤皮,然后运用各种编织方法编制成手工艺品,有藤编动物、提篮等。主要产地是广东、广西、云南。用藤编织的家具,凉爽舒适、朴实美观。其中广东藤编始于清代,最具代表性的是藤编"壶囤子。,用于壶具保温,多为圆形和椭圆形,因形似粮囤而得名。是用精选的藤芯手工编织而成的,盖上镶有铜提把,有的还镶有铜锁,里面保温用的棉衬留出茶壶形状,内置一把绘制精美的瓷茶壶,寒冬之日,一壶热茶可持续保温。
棕编
产地主要在四川新繁、湖南长沙和陕西汉中等地区。它采用棕树嫩叶破成细丝,经硫磺熏、浸泡、染色后编织而成。棕编细致精巧、朴实大方,色彩谐调明快,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在国际市场被誉为"四川草"。 长沙的棕编玩具别具一格。民间艺人们给一片片随手可摘的棕叶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三下两下,编出个蚱蜢、螳螂、蜻蜓、青蛙等,深受儿童的喜爱。老艺人易正文独创了"肚皮"编织法,编出的昆虫惟妙惟肖;他还用铁丝作骨架,增加了清漆涂刷工艺,使作品能长期保存,从而把这种雕虫小技引入了大雅之堂。后来,这门手艺由游方艺人带到了许多地区,艺人们充分利用当地的植物,产生了用蒲草、还魂草、竹叶编织的虫鸟玩具。
树叶编织技术
树叶编织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起于清代嘉庆年间。采用南方的棕叶与北方的玉米叶,纯手工编织成各种各样的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所编织的动物从简单到复杂、从昆虫到哺乳动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的游的花样越来越多。树叶编织的制作工艺很复杂,首先采摘天然棕树叶和玉米叶,经过筛选、蒸煮、染色等处理,然后经过纯手工编织而成,做工精细、形态生动、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成品防腐防蛀。可以长期保存珍藏。主要作品有龙、羊、马、蚱蜢等100多个品种。我厂常年为单位、宾馆、饭店、家庭等场所提供上等装饰品。
珍禽标本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工作的情趣与质量,崇湍自然,反璞归真已成潮流。目前同属以自然为题材的动物标本,配上乡村特有的树根做成的根艺品,两者相得益彰,地设天成,野趣横生。再以常绿植物、花木盆景作衬托,简直是一幅动中有静、生机昂然的自然风光,大大提升了居家、办公的艺术品位及文化内涵。主要作品有山鸡、家鸡、小鸭、各类小鸟等80多个品种。(具有30年不腐烂不变形的特点)。
『捌』 怎么用棕叶编蜻蜓
棕树叶编蚂蚱。
1、选材。取一张棕树叶,沿叶脉撕开,叶尖处留6~8厘米,两半叶片要相等。
2、编头部和胸部。将叶脉折向叶尖处,对折约5厘米,用来编蚂蚱的头部和胸部,叶子反面朝上。
3、编躯干和尾部。以棕叶两侧任意一股绕过对折的叶脉,再折向里,从绕的叶片下面抽出来,拉紧。将相对的另一侧的一股棕叶也绕过中间对折的叶脉,再向外折,从所绕的叶片下面抽出来,拉紧。编2扣后,加上对折的一纫棕条,用来编织蚂蚱的后大腿。以此类推,两侧两股棕叶对称交替编织8~10个扣后,拉紧,蚂蚱的躯干和尾部就编制完成了。
4、编触角。将剩下两遍的两股棕叶分为3份,形成6条纫棕条,将前面靠近头部的两股从叶脉对折形成的孔中穿上去,再拉紧叶脉,触角就编好了。
5、编前腿。将剩下的4股棕条,系一道对角系,分别打上结,剪去多余部分,蚂蚱的4条腿就编好了。
6、编整后腿。将蚂蚱腹部的两条棕条分别打结(剪去过长部分),蚂蚱的后大腿就编制好了。
7、制作提系。用锥子在蚂蚱胸部由下向上穿个洞,把叶脉由下向上穿过蚂蚱胸部,再把叶脉拉出来,拉紧,当作蚂蚱的提系。
8、整理。编制时,蚂蚱的胸腹部被捏扁了,为了美观需整理。用大拇指按住蚂蚱的胸腹部向下压一下,蚂蚱就会显得肥大一些,看起来更加逼真。根据需要也可用笔蘸红色水彩,点上蚂蚱的眼睛。一只活灵活现的蚂蚱就制做完了。
『玖』 棕树叶子怎么处理成白色
粽子叶子,这个你可以清洗几遍,先用水泡一下,然后用刷子刷一下,清洗几遍的话,就可以把这个白色的清理干净了,就可以包粽子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