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帽子知识 > 古代皇帝帽子上的垂珠

古代皇帝帽子上的垂珠

发布时间:2021-08-28 00:05:29

A. 古代君王冕旒上为什么要加垂珠,其作用是什么

中国古代举行大祭奠仪式时,君王、诸侯和卿大夫一定佩礼冠,在其中冕旒极其高贵,只能君王才可以穿戴。相信大伙儿都有在影视作品中见过这类冕旒,许多人想知道为何皇上冕旒上要加垂珠,把自己的脸给遮挡住一点。

事实上这里边也是有许多讲究,冕旒前后的玉串全部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每旒长12寸,一共有12块五彩玉,每一块玉间隔一寸,其目的便是为了防止臣子能见到皇上的脸。

玉珠的料一定是白玉,綖板前后分别有垂珠,代表君王目不斜视,是非分明。并且旒冕左右耳旁也各垂一个黄色的珠玉,走路时珠玉在后部晃动,提示君王勿信谗言,四字成语“充耳不闻”同样是由此而来。与此同时旒还有一个功能,便是提示君王仪容端正,如果君王左顾右盼,那么旒就会荡来荡去,具有提示功能,让君王维持肃穆,与此同时臣子们也没法隔着冕旒注视君王。

B. 我想知道古代皇帝的帽子前的垂珠有什么说法么

礼记·玉藻》中记载:"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龙卷以祭。"龙卷是乡有龙纹的衮服;玉藻是将玉珠穿在五色丝线上做成的垂饰,也叫垂旒。天子所戴的冕版上前后各悬挂12串玉旒,每串玉旒上穿有12颗玉石,共长12寸。周代的玉旒是用红、白、苍(深蓝色)、黄、黑这五种颜色的玉石互相间隔穿成的,汉代以后的玉旒就全部使用白色的珍珠来穿了。冕版要前俯后仰,表示君主有谦恭的美德;12串玉旒是极数,表示君主的地位最高,玉旒则是遮蔽脸靣,提醒君主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涵养,以免政治流於严酷;耳边的垂饰是在提醒君主不可听信谗言,要"充耳不闻"。总之,冕的这些部件表现了古代国君"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而放小过,无求备於一人"的政治哲学。

C. 古代皇帝戴得帽子上的珠子叫什么名字

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你那个估计是四品的青金石

D. 皇帝的帽子前垂下的珠子有什么作用

皇帝的帽子前垂下的珠子叫做旒,也叫作玉藻,其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身份象征;二是“蔽明”(屏蔽眼睛)。

一、身份象征

冕冠的旒数按典礼轻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区别,按典礼轻重来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衮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贯玉3颗。

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衮冕用12旒,每旒贯玉12颗。周之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后来旒渐渐只限于帝王,于是“冕旒”则成了帝王的代称。

二、“蔽明”(屏蔽眼睛)

对于旒蔽明的作用,东方朔有一个很好的解释。他讲:“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水太清澈了就没有鱼了,一个人过于苛求明白就会曲高和寡少了信徒和朋友。——这是理论思想基础。所以,作为统治万民的帝王,头上戴个特制的帽子,帽子前面坠上珠帘,正是用来适当遮挡视线的,两耳旁边堵上玉块,正是为了适当降低听觉的。)

(4)古代皇帝帽子上的垂珠扩展阅读

明代鲁王朱檀九旒冕出土

1971年,明代鲁王朱檀墓出土的九旒冕,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件保存完好的明初亲王冕冠实物。冕冠通高18厘米、 板长49.4厘米、宽23.5厘米、筒径18.5厘米。为藤蔑编制,表面敷罗绢黑漆,镶以金圈、金边。

冠的两侧有梅花金穿,贯一金簪。板下有玉衡,连接于冠上两边凹槽内。衡两端有孔,两边垂挂丝绳直到耳旁,至耳处系着一块美玉,好像塞住了耳朵,即所谓“充耳”。鲁荒王这个九旒冕前后共垂着9道旒,每道上9颗五彩玉珠,共用珠162颗,垂悬九旒正是明代亲王冠冕的定制。

E. 古代时期皇帝帽子垂着珠帘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古代时期皇帝帽子垂着珠帘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在历史上你知道古代时期皇帝帽子垂着珠帘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一起来聊聊吧。

冕旒其实是皇帝专属的"帽子",它是由"旒"、"缨"、"冕板"等组合而成,顶端是一块长形冕板,前后垂有多串珠玉,以彩线穿起。其中,我们从影视剧中看到的秦汉时期的皇帝帽子造型就是最具代表性的。相传帽饰起始于黄帝,也并不像如今的帽饰是为保暖或装饰,而是权力和尊贵地位的象征,平民自然不能随意佩戴。到了周朝时期,随着礼教等级秩序的建立,也逐渐形成了整套的服饰制度。尤其是在盛大活动如祭祀以及某些大典场合,上至帝王,下至诸侯、卿大夫等都必须带上冕旒。属于一种礼冠。玉珠帘子挡住视线,是在提醒皇帝什么事情不必看的太清,否则会造成法令严苛。耳朵用玉质的黈纩盖住,意思是提醒皇帝不要轻信溜须拍马之人,也体现出古代对皇帝的要求。

按规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xì,鞋)等,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这种服制始于周代,历经汉、唐、宋、元诸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绵延两千多年。 据说,置旒的目的是为了“蔽明”,意思是王者视事观物,不可“察察为明”,也就是说,一个身为领袖的人,必须洞察大体而能包容细小的瑕疵。据说冕旒还能够起到以下作用:首先,对言行举止有警醒规范作用。因为,冕旒前后的玉珠很容易晃动并发出声响,无论说话时的动作还是走路甚至坐姿都要端庄稳重,若动作幅度太大走路太急,就会被打脸;如果坐姿不端正,头歪身斜则冕旒就会滑落。如此一来,佩戴者就会逐渐养成抬头挺胸大气威严的气派。

经过以上大概了解你明白了吗。

F. 图片中皇帝头上所戴的带垂珠的叫什么名字

头上带的这个号帽子叫九旒冕,也叫平天冠,“旒冕”是古代天子、诸侯在重大仪式上戴的前后坠有玉珠的礼帽,在古装剧中经常能够看到。据《明史》记载,明朝天子之冕前后分别垂着12道旒,每道旒上有赤黄青白黑共12颗玉珠。这东西想来也不好做啊,要工艺技术。有珠帘的,天子所戴的冕版上前后各悬挂12串玉旒,每串玉旒上穿有12颗玉石,共长12寸。


冕,是帝王的礼帽,只有皇帝、太子、封王才能佩戴。明朝礼制规定(根据北京定陵出土实物),皇帝冕前后各12旒,太子用11旒。亲王只能用9旒、9珠,共用珠162颗。冕服制度在清代被废除,冕冠形象,现在只能在绘画中见到,如梁武祠汉代刻石上的黄帝像,唐代阎立本画的历代帝王图,宋人作的晋文公复国图,明人作的圣迹图中的孔子像等等,但今天能见到的实物,除了袁世凯那件未被国人认可的“皇帝冕”之外,只有鲁荒王朱檀陵出土的九旒冕,所以特别珍贵。

冕的顶部叫“綖板”,綖板前圆后方,比喻天圆地方,表示博大之意;綖板涂黑漆,以示庄重。板前后系垂旒,表示帝王不视非,不视邪,是非分明。板下有玉衡,连接于冠上两边凹槽内;衡两端有孔,两边垂挂丝绳直到耳旁,至耳处系着一块美玉,好像塞住了耳朵,即所谓“充耳”,寓意帝王不听谗言,求大德不计小过,有所闻,有所不闻,从而衍化出一个成语“充耳不闻”。


G. 古代皇帝戴的帽子上垂下的小珠子到底有什么作用

其实,皇帝冠冕上的这一排排垂珠有个官方名称,叫做“旒”,置于冠冕之上,称为“冕旒”,这种帽子是古代中国礼冠之一种。相传,冕制起于黄帝,至周代时始完备。古时帝王、诸侯、卿大夫参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为礼冠中最贵重者。

皇帝的冕顶部前圆后方的板状叫做“延”,通常是前圆后方,代表着天圆地方,一般为黑色,表示庄重和威严。延板前后垂挂旒,旒的数量也有讲究,帝王为九,加上天地人,为玉珠12串,代表帝王地位。皇帝的冕顶部前圆后方的板状叫做“延”,通常是前圆后方,代表着天圆地方,一般为黑色,表示庄重和威严。延板前后垂挂旒,旒的数量也有讲究,帝王为九,加上天地人,为玉珠12串,代表帝王地位。


天子的垂珠为12串,称十二旒,依次往下诸侯的是九串,上大夫为七串等等。地位越高头上戴的旒的珠子的排数越多,清朝诗人黄遵宪曾在《西乡星歌》里写道:“上有一人戴旒冕,是为日神之子天帝孙。”所以垂旒的玉珠对于皇帝来说非常重要。

H. 皇帝帽子前面垂下的珠子起什么作用呢

皇帝帽子前面垂下的珠子为旒,标准的科学称谓叫玉藻。

旒的作用:

1、“蔽明”,意思是王者视事观物,不可“察察为明”,也就是说,一个身为领袖的人,必须洞察大体而能包容细小的瑕疵。

2、冕旒的多少和质料的差异,是区分贵贱尊卑的标志。珠帘的根数是有讲究的,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说前后各有十二旒,那就总共二十四旒)。诸侯九旒(共十八旒),上大夫七旒(共十四旒),下大夫五旒(共十旒)。



(8)古代皇帝帽子上的垂珠扩展阅读:

1、冕冠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冠式,始于周代,也称“旒冠”,俗称“平天冠”。与冕服、赤舄、佩绶、玉圭等同时在祭祀等大典时穿用。冕:《说文》有解:“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旒紞纩。”是帝王、王公、卿大夫在参加祭典等典礼活动时所戴的等级最高的礼冠。

2、冕冠主要由延、旒、帽卷、玉笄、武、缨、纩、紞等部分组成。周朝礼仪规定,戴冕冠者都要身着冕服,冕冠的基本样式以及这套冕冠制度也一直被后代所沿用。唐代进行改制,使用二十四旒。明灭以后,在满清主导的剃发易服下,冕冠也随之消失,代之以朝冠。


I. 皇帝帽子前垂下的珠子有什么用

珠子叫做 旒 冕的顶部叫“綖板”,綖板前圆后方,比喻天圆地方,表示博大之意;綖板涂黑漆,以示庄重。板前后系垂旒,表示帝王不视非,不视邪,是非分明。板下有玉衡,连接于冠上两边凹槽内;衡两端有孔,两边垂挂丝绳直到耳旁,至耳处系着一块美玉,好像塞住了耳朵,即所谓“充耳”,寓意帝王不听谗言,求大德不计小过,有所闻,有所不闻,从而衍化出一个成语“充耳不闻”。

J. 为什么古代皇帝戴的帽子前后都有几串珠子

古代皇帝戴的帽子叫冕,前后的珠子叫旒。

冕旒的作用是:把眼睛遮住,叫蔽明——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看清楚,水至清则无鱼;而且,冕旒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让皇帝保持坐姿端正,一旦摇头晃脑,冕旒就会哗哗作响,有失威仪。

冕旒,古代中国礼冠之一种。相传,冕制起于黄帝,至周代时始完备。古时帝王、诸侯、卿大夫参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为礼冠中最贵重者。

旒就是用五彩的缫(丝绳)12根,每旒贯12块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旒长12寸。汉代冕服的垂旒却不限于五色,根据后汉书·舆服制的记载,十二旒为白玉串珠。

(10)古代皇帝帽子上的垂珠扩展阅读:

其实皇帝头上的叫“冠”,一般冠还要配上“冕”。而最上面长方形的东西就叫做“廷”了,像门帘一样的玉珠串叫做“玉旒”。在耳朵上面还有东西,有着玉做的两块“黈纩”,但是特别小,就是一个小的圆珠子,大小刚刚够堵住耳朵。

不仅皇帝是“挂珠帘”,一些朝代的诸侯也会带着相似的装饰。然而上面的珠数不一样,帝王所带的冕旒,一般是前后各12串,每一串上有12颗玉石,周朝时诸侯王公所戴的冕旒数量次于帝王。

发展到后来,冕旒成为帝王的专属了。虽然冕旒上的冕板的大小可以不一,但有基本的形式,就是前低后高,寓意着谦恭勤勉。

与古代皇帝帽子上的垂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旗袍秀背景台词 浏览:408
纯棉的裤子会缩水 浏览:55
白鞋搭什么颜色额裤子好看 浏览:937
亲子装加盟就选亲尚亲子装怎么样 浏览:424
灰色裤子更配什么腰带 浏览:959
婴儿羽绒服性价比高品牌 浏览:600
春季是牛仔外套的天下 浏览:329
金丝绒卫衣怎么搭配裤子 浏览:287
法师帽子怎么做 浏览:697
女装女绒长马甲 浏览:662
北京女装批发凵找杨哥拼货 浏览:748
裤子上的粘贴标志怎么能清除掉 浏览:411
如何织露指手套 浏览:710
黑夹克可以内搭黑格衬衫吗 浏览:709
校服可以使用漂白剂 浏览:600
尺码对照表裤子 浏览:831
羊围巾缩短了怎么办 浏览:955
小孩睡衣冬 浏览:242
灰裤子穿什么颜色上衣好看 浏览:407
一条围巾英语怎么写 浏览: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