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步兵制服的军帽上的帽徽是“青天白日”徽章,下方有两枚纽扣。当时八路军的军帽样式与国民党军队一样。到了抗战后期,由于国民党基本上停止了对我军的军需供应,加之政治上的分歧和大小摩擦不断,我军就把军帽上的“青天白日”徽章去掉了。因此,现在的影视剧作品中我们都只能见到八路军的军帽上只剩下两枚纽扣。
⑵ 南通哪有老年人的帽子卖 就是那种深蓝色的解放帽子
估计很悬
不过可以在网上淘 我以前看见过的 三五十吧
需要帮忙的话 Q我 307309382
⑶ 冬天解放军们戴的帽子叫什么名字啊!
冬天解放军们戴的帽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55式冬常服中的棉帽。因雷锋而出名,又叫雷锋帽。
雷锋帽仿制于苏联红军于1939年冬季战争后仿照芬兰军以取代布琼尼帽而配发的冬帽“ушанка"。军官的帽子通常由毛料制成,士兵的则由长绒棉或合成纤维制成。
在寒冷的冬季,雷锋帽能对士兵进行很好的防风、保暖作用,是士兵的不二选择。
(3)解放帽子扩展阅读:
1955年9月16日,国务院召开第18次国务院会议,通过了关于军衔服装的报告,并确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衔服装从10月1日起实行。全套军衔服装定名为55式服装。
55式军衔服装是解放军军服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将校呢、大檐帽、肩章、武装带等给老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5式军衔服装分礼服和常服两类,首次突破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
⑷ 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军的帽徽是什么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没有统一的着装,也没有帽徽。还保留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军军服。各个野战部队的军服颜色各是不同,有黄的,灰的。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以后,共产党的部队(八路军,新四军)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摘取所有国民革命军的标志(白日帽徽以及八路军和新四军臂章)。开始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牌,没有帽徽。直到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结束,1949年2月解放军开始统一军装,及四九式军装,有胸牌没有帽徽。同年六月份,渡江战役结束。全国大势已定,确立了国旗,国徽,国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确定以南昌起义日期(1927.8.1),为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固每年八月一日就成了解放军建军节。解放军才有自己的军徽,开始佩戴八一红星帽徽。这种八一红星帽徽一直延用到1955年。1958年彻底取消使用。65式军装为大红帽徽,没有八一。直到1985年,解放军换装,帽徽上才又恢复八一字样。八十年代中期出现了新的现役兵种,公安武装警察部队,也就是武警部队。武警部队的帽徽跟其他警种一样,帽徽上是国徽。所以区分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可以看帽徽。解放军帽徽上是八一五角星,武警部队的是国徽。
⑸ 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时兴带赵本山小品里那种帽子这是为什么那帽子叫什么帽子
赵本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初露头角。
他戴的那种帽子叫做 “解放帽” 、或叫做 “便帽” 。
⑹ 这种帽子叫什么啊老人常戴的,
这叫解放帽,就是早期军人戴的制式军帽。
军帽是绿色的,有帽徽。但解放后出现了百姓戴的其它颜色的解放帽。一直保持到现在。不过除了老人和农民以外,一般年青人是不戴的。
⑺ 中国人民解放军帽子是什么样
解放军的军帽有很多种,有贝雷帽、还有和作训服配套的帽子,常服的大檐帽、水兵的水兵帽,不知道你想问哪一种
⑻ 我想问一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到底是在什么时间换上俗称为解放帽的八角型军帽
八角帽和红五星,是红军的象征,也是红军军装佩饰最显眼的部分之一。关于红军八角帽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流传较广的至少有四种。 第一种说法,前面提到过,1929年3月,红四军打下长汀后。赶制了4000套新军装,军服款式仿照苏联红军的军装(中山装式,下有两个口袋)和列宁戴过的八角帽式样。 第二种说法,是尹德明设计的。尹德明,1909年7月7日出生于湖南茶陵县火田乡麻芙村,只上过半年学,9岁起跟叔叔学裁缝。 3年后出师,凭着超群的手艺获得“尹一剪”的名号。 1929年,尹德明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编入谭余保(当时湘赣游击队司令员)的游击队。那时游击战士们没有统一的着装,戴的是“老帽”(即当时的学生帽)。 1930年2月,当时的湘赣游击队司令员谭余保专门召开军容整肃会议,主要精神就是怎样让队伍成为 “正规军”,并将制作标志性制服的任务交给了尹德明。 3天内,尹德明从工农革命军有8个纵队,当地有八角楼等得到启发,很快裁出第一顶红军八角帽。谭余保拿着帽子爱不释手,连声称:“棒!棒!真棒! ”两个月后,全县两千多名战士戴上八角帽。一年内,中国工农革命军全部戴上他设计的八角帽。 第三种说法,是赵品三设计的。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在红都瑞金成立了红军学校。 1932年初,刘伯承调入红校任校长。他到任后,看到在出操或集合时,从各部队抽调来的学员着装五花八门,队列很不整齐,就把学校俱乐部主任赵品三找来说:“学员的着装太乱了,现在已经立国了,可以有条件制作统一的校服了,听说你多才多艺,还是个能工巧匠,你就负责给设计一套校服吧! ” 赵品三领命后,经仔细琢磨,觉得还是参照苏联红军的军装比较好,衣服采用套头紧口。帽子嘛,考虑布琼尼式的军帽不适合我国南方气候,其他军帽多是白军的,不便参照。部分学员戴的那种大八角帽帽型太大,不适合中国人的身材和脸型。他考虑来考虑去,画了许多张草图,觉得还是要采用八角式,以示红军是工农的武装。不过将帽型大大缩小,改变成小八角,这样看起来与中国人的身材和脸型比较般配。衣服制好后,找来学员试穿,穿后觉得紧口套头不方便,也不适合我国南方的气候,于是就又改成开襟敞口。最后,做了几套让学员穿上请刘伯承校长来审定。刘伯承看后非常满意,立即指示就照此样子给全校教员、学员每人做一套。红军学校学员的新式军装整齐划一,威武雄壮,很快引起了总部首长和各部队的注意。于是中央苏区各部队纷纷效法红军学校,穿上了同样制式的小八角帽新式军装。 第四种说法,红军的八角帽是冯玉祥赠的。冯玉祥在1930年爆发的中原大战中失败下野,所部被蒋介石收编。冯玉祥被迫出国“考察”。临行前他悄悄将自己原本打算重整旗鼓的数十万套军服全部捐给了红军。从此,红军有了自己的军装,这就是以八角帽为标志的红军军服。 这么多种说法,到底以哪个为准?可以肯定地说,八角帽列宁确实戴过。冯玉祥的国民军也戴过,这从照片上都可以看到。因此,实事求是地讲,八角帽不是红军首创,应该是借鉴或仿制的,也不完全是哪一个人设计的。 1929年红四军的八角帽和1930年尹德明的八角帽都是大八角帽,1931年赵品三的八角帽是小八角帽。 但不管怎么说,灰色的八角帽成了红军的特殊标记。据说,有一次红军打了白军一个埋伏。天黑了,红军就都散到沟里、坡上去抓俘虏,跟敌人混在一起了。天黑,看不清人,怎么抓俘虏呢?唯一可以识别的记号,就是敌人的军帽和红军的不同:敌人的军帽帽檐又短又硬,红军的八角帽帽檐长,是软布做的,帽檐边上还撑了一条篾片。因此,红军战士碰到了人就往往拦腰二抱,摸到对方是硬布短帽檐,就把他的枪缴了。
⑼ 六七十年代的这种帽子叫什么
1965年6月1日,全军取消军衔制,同时装备65式军服,55式军官大檐帽、水兵帽、无檐帽都被取消,全军单军帽只有一种———解放帽,佩戴全红五角星帽徽。从这时起至1974年5月1日,是解放帽的“鼎盛”时期,因为全军官兵不分军种、不论男女,统统都戴解放帽,解放帽因此成为65式军服的重要标志。当时美联社的一条消息称,这一时期中国军队服装的特征是戴解放帽。
⑽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帽徽是什么标志
自解.放战争初取消国.民革.命军帽徽到1949年上半年,我军都没有帽徽。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为镶有金黄.色边之五角红星,中嵌金黄.色“八一”两字。
帽徽,是近代以来军.队的重要标识,在军服的各种识别标志中处于首要地位,也代.表着一支军.队的性质。在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具有不同特点的帽徽,见证着人.民军.队的不断壮.大。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以红五星作为帽徽。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在竹排上拿出一枚红军留下的红五星。其实,这是一枚65式铝质帽徽,当时红军的红五星帽徽主要为布质,也有硬纸、油毡、树皮、兽皮等材料制成的。
不过,红军也有一些金属帽徽,大多为铜质、锡质,个别为银质,形状为圆形、椭圆形,一般都有凸起的斧头、镰刀和五角星图案。1930年龙州起.义后,红八军等部.队就佩戴过铜帽徽。当然,受根据地经济条件制约,金属帽徽并不常见。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统.一佩戴国.民革.命军陆军帽徽,即“青.天.白.日”帽徽。
有观点认为,“皖南事变”后,八路军和新四军便取消该帽徽。历.史上,确有新四军官兵在事变发生后,出于义愤不戴国.民革.命军帽徽的情况,但八路军、新四军领.导机.关并未明令取消。因为,八路军、新四军在当时已纳入国.民革.命军序列,帽徽是我军合法化标志之一,不取消帽徽,就不会给国.民.党造成口实。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通.过“政协决议”,规定中.共武.装纳入“政.府军”,八路军、新四军此时也未取消国.民革.命军帽徽。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番号相继取消,国.民革.命军帽徽在我军中也陆续被取消。
自解.放战争初取消国.民革.命军帽徽到1949年上半年,我军都没有帽徽。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为镶有金黄.色边之五角红星,中嵌金黄.色“八一”两字。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以军徽为帽徽,称为49式帽徽,1949年下半年开始配发。由于执行作战任务,不少部.队在当年底才配发。
1997年8月11日的《解.放军报》曾刊登一篇署名“惠彤”的文章,谈到1949年11月,他和两名战友奉命去上.海购.买文化用.品,在大街上因未佩戴帽徽而被请到军管会。当时,他们所在部.队在浙东南,尚未配发帽徽。他们在军管会领.取了3枚帽徽缀在帽子上。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全军装备50式军服,佩戴制式帽徽和胸章。50式帽徽式样与49式相同,为镶有金黄.色边的红五角星,正中嵌金黄.色“八一”字样。但海军军官所戴大檐帽沿用传统桃形帽徽,图案是“八一”军徽加藏蓝色底衬和银灰色铁锚,海军战士所戴水兵帽则佩戴和陆军一样的“八一”红五角星帽徽。
1951年,空军军官帽徽改为与本军种军徽样式相同,即“八一”军徽加金黄.色飞鹰双翼。至此,陆、海、空三军都有了各自的帽徽。空军所戴解.放帽仍佩戴“八一”红五角星帽徽。
1955年,全军换装55式服装,佩戴新式帽徽、肩章和领章。55式帽徽有大小两种,均为圆形。大帽徽用于大檐帽、冬帽,小帽徽用于无檐帽、解.放帽。
陆军帽徽主体图案为“八一”红五角星,外围为齿轮、麦穗,海、空军帽徽分别加铁锚和飞翅图案。防空军、公.安军帽徽与陆军相同。存放于原总后勤部军需生产技术研究所的55式三军大帽徽标样,也只有陆海空军3种。
除大、小帽徽外,还有船形帽帽徽,图案为“八一”军徽底衬草绿色。1957年后,船形帽帽徽改为与陆军大帽徽同样的图案,“八一”军徽底衬海蓝色,外围有齿轮麦穗。中.国人.民志愿军因其特殊性,帽徽五角星里没有“八一”两字。
1965年6.月1日,全军取消军衔制,统.一更换新帽徽、领章。65式帽徽、领章不分军种、不分等级,全军上下无论男女官兵,一律佩戴红五角星帽徽和全红领章,将之称为“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从而体现官兵一致的革.命传统。65式红五星帽徽材质分铝质和塑料两种,尺寸相同,铝质较为多见。
1⑨85年我军装备85式服装,取消红五角星帽徽,恢复以“八一”军徽为主体、底衬金黄.色飞翅的圆形帽徽。85式帽徽也分大小两种:大帽徽用于大檐帽、冬帽,小帽徽用于无檐帽、解.放帽。
85式陆军、海军、空军帽徽,与55式帽徽图案相同,但区别是55式帽徽五星的角在麦穗内.侧,而85式帽徽五星的角在麦穗外侧,即整个帽徽外侧。
1⑨88年为配合新军衔制,全军装备87式服装。87式帽徽分大小两种,大帽徽用于大檐帽、冬帽,小帽徽用于作训帽、女军人无檐帽。大帽徽主体为“八一”红五角星,周围、下部有金黄.色麦穗、天.安门、松枝叶和齿轮图案,海军帽徽底衬藏蓝色和金黄.色铁锚,空军帽徽底衬天蓝色和金黄.色飞翅。小帽徽为圆形,中.央有“八一”红五角星,周围有金黄.色麦穗和齿轮,海空军底衬色和标志与大帽徽相同。
1997年和199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和驻澳.门部.队,先后装备97式服装。97式大檐帽帽徽,样式为桃形,主体图案为“八一”红五角星,周围、下部有金黄.色麦穗、天.安门、松枝叶和齿轮图案,总体尺寸比87式大帽徽大1厘米,陆军底衬海蓝色,海军底衬藏蓝色和金黄.色铁锚,空军底衬天蓝色和金黄.色飞翅。
2000年5月1日,全军装备99式夏服。99式贝雷帽所配贝雷帽帽徽,图案与97式大帽徽相同。
2007年建军80周.年之际,全军装备07式服装。07式帽徽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第7代帽徽。帽徽品种包括金属帽徽、贝雷帽帽徽和作训帽帽徽3种。外形为桃形,图案为松枝叶、天.安门、齿轮、麦穗环绕“八一”军徽。
金属帽徽,分大帽徽和小帽徽两种,男军人.大檐帽、水兵帽、栽绒帽和皮帽配大帽徽,女军人卷檐帽、栽绒帽、皮帽缀配小帽徽。贝雷帽帽徽与金属帽徽形制、图案相同,背景按陆、海、空分别衬以松枝绿、深藏青、深蓝灰底色。作训帽与金属帽徽形制、颜色相同,绣片颜色陆军为灰绿色、海军为藏青色、空军为蓝灰色,帽徽图案为黄.色。
2017年8月1日,全军统.一换发佩戴夏常服帽,夏常服帽帽徽形制与贝雷帽帽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