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帽子知识 > 撤去帽子什么意思

撤去帽子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1-08-25 02:22:59

⑴ mlb帽子缩水了怎么

正品的MLB棒球帽,布料都会经过处理,应该不至於。就像现在品牌的衣服,一般也不会缩水的道理一样。如果帽子是棉的,建议不要了,重新买一顶。如果是毛的,以後乾洗或者自己用水擦洗,不要浸泡在水里洗。

⑵ 帽子的织法

图解要有绘图功底、才能将每1针每1步画清楚。
视频要有电脑制作功底、才能将每1针每1行解析清楚。
我尚不具备以上能力,只能文字描述了。希望能看懂

最粗的棒针:四根
第一步织帽边:
(1)起针约60针,
(2)第一行:织上针,
第二行:织下针,织斜条
第三行:织3针上针/ 2针下针=为1组=织14组 共60针
第四行:织2针上针/ 1针上针与 2针下针交换位置后再织/为1组=织14组 共60针
第五行:织1针上针/ 1针上针与/ 2针下针交换位置后再织/为1组=织14组 共60针
第六行:织2针下针/ 3针上针=为1组= 织14组 共60针
第七行:织上针
第二步织帽身:帽身是菠萝花针法:每花4针/织四行、
第一行 (1)织上针/ 将第1-3针并成1针,
(2)织下针/ 将第4针中放出3针(织1针下/不退针、将线绕过右针/再织1针下)
第二行: 全织上针,
第三行:(1)织下针/ 将第1针中放出3针(织1针下/不退针、将线绕过右针/再织1针下)
(2)织上针/ 将第2-4针并成1针,
第四行:全织上针,
以后按第一行/ 第四行 循环织约织8朵 若要帽长一点可多织几朵,

第三步织帽顶:第一行:织下针,隔3-5针收去1针即2针并去1针。
第二行:织下针,隔3-5针收去1针即2针并去1针
第三行:织下针,隔3-5针收去1针即2针并去1针

第四步收帽头:
(1) 用毛线针穿1根线。串入棒针内的每一针圈。
(2) 撤去棒针,将线抽拉紧。多抽拉几次就没有洞了
(3)挂帽球。

第五步做帽球:做法简单。但描述起来有点啰嗦:
一:1.。自己的手指。将左手四指或三指或二指并拢、将线在上面缠绕
(1). 四指的球直径约有6-7cm。缠绕的线圈越多、球密而紧。
(2). 三指的球直径约有5-6cm。缠绕的线圈越多、球密而紧。
2.。纸板:按球的大小剪一块纸板。在纸板上缠绕线圈。
二 :找一根约10cm长的牢度好的线,
三 :找一把剪刀头较锋利的剪刀。
开始做球:用以上方法将线圈缠绕到自已喜欢的圈数后,
1. 将线圈小心的退出手指或纸板,不要弄散。
2. 拿那根牢度好的线,在线圈正中紧绕2-3圈后扎紧打死结。
3. 用剪刀剪开线圈的二头。抖动一下自然散开。就成球啦!
4. 要使球圆顺漂亮。还须用剪刀修整球形
(1). 先左手按住并按平正中的死结。以此为中心、
(2). 再用剪刀沿着球的边缘将长的线剪去。
(3). 剪到所有线一样齐,球就做好了。
(4). 将球上的扎线的二头从帽外钩进帽顶内并拉紧打死结

⑶ 求手工编织老年人的帽子编织方法

所需材料:

悉尼乐谱线2两、5.5cm围针1根。8针起头只适合悉尼乐谱线粗细的绒线

织法图解:

1、起头8针,织15行,完成第一个横条。

注意:在编制过程中,由于需要用到剪刀、毛线签等尖锐物品,所以一定要注意安全;另外,如果对图中毛线颜色不满意,也可以更换其他合适的颜色,织法和上述操作步骤一模一样。

⑷ 仡佬族三幺台是什么意思

仡佬族的“三幺台”习俗,“三”,指的是三台席,即茶席、酒席和饭席。“幺台”,正安、道真、务川一带地域土语,“结束”或“完成”的意思。“三幺台”,意思是一次宴席,要经过茶席、酒席、饭席才结束,故称“三幺台”。“三么台”习俗,流布于黔北的正安县、道真、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部分地区。 古时,仡佬族人家嫁娶、立房、祝寿、重大民俗活动和节庆时操办宴席,都盛行“三幺台”待客,隆重而热闹。每一幺台间,伴以“吹打”(锣鼓唢呐),即每上和每撤一台席,都要吹奏一番,热闹氛围。后来,逐渐成为春节期间待客方式。现今,只要有贵客来到,仡佬人家都要以“三幺台”招待,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客人到访,要打开堂屋大门迎接。男主人招呼大家坐下,女主人准备茶水和食品,孩子就去喊左邻右舍的男主人来陪客,如果客人中有长辈就喊长辈相陪,平辈喊平辈相陪。宾主到齐后,八人一桌(也有十人一桌的),背靠香龛(俗称“香火”),面对大门为上席,左为客人席,右为主人席,下为晚辈席,座次与辈分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大家依次入座。辈分相同,以年长者坐上位。一般女人、小孩不上桌。待大家坐定,第一台席茶席就开始了。

⑸ 什么是尸体护理,能说说它的意思吗

1目的

清洁尸体,无渗液,姿势良好,尊重死者。

2用物

屏风、弯盘、棉球、血管钳、汽油、中单、大头针、尸体识别卡三张。

3操作步骤

1 拆除各类管道后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戴手套。

2 填写尸体识别卡。

3 向家属解释、安慰。

4 屏风遮挡。

5 洗脸,塞口、鼻、耳孔道、梳头。

6 脱上衣、擦上身、盖上中单。

7 脱裤、擦下身、塞阴道、肛门、孔道、移中单、穿衣服裤子、袜子及鞋。

8上衣别上尸体识别卡。

9 铺上大单,别上尸体识别卡。

10推车送太平间,交尸体卡。

11 床单位终末消毒,整理床单位。

4注意事项

1 尊重死者、家属。

2 做好解释、安慰安置工作。

5料理方法

病人死亡后,尸体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料理程序。尸体料理,不仅是一种必要的医学护理学操作手段,也是涉及到死者、亲属、家庭、医院,以及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学、民俗学等多方面的问题。在医院里,医护人员相当重视尸体的料理工作,这不仅仅是对死者的尊重,也是对其生者的支持和安慰。而作为家属,大多数情况下特别在家中,需要亲自进行对死者尸体的料理,所以应该掌握一些尸体料理的知识。?

(一)尸体料理的准备工作?

在医院里病人如果死去,我们可以看到医生对病人作出死亡的诊断,填写死亡通知单,通知亲属及有关单位。护理人员则会首先做好尸体料理的准备工作,这包括环境的准备与用物的准备。环境准备的过程中,他们会说服死者家属不要在病房中大声啼哭,以免影响其他病人的情绪,家属也应主动配合,暂时抑制心中的哀痛,协助护理人员料理尸体。用物的准备,在病房中包括尸体鉴别卡、包尸单、药棉、擦洗用具等等。在家庭中准备后者即可。?

(二)擦洗清洁尸体?

尸体的清洁擦洗方法据情况而定。一般是首先撤去治疗用物,如撤去输液管、氧气管等,然后擦净尸体,胶布的痕迹可以用汽油拭去。让死者平卧,两手放在身旁,双目应紧闭。对不闭目者可用棉拭子浸湿放在死者眼睑上,使其闭目。如有假牙应尽量戴好以维持死者面部容貌。如果嘴闭合不上,可在颌下放一小枕垫之类的物件使其闭合。应把死者的头发梳理好,将面颈部的污渍清洗干净,尤其是血渍应清理干净。给死者梳理头发,有假牙者应予戴上,如有伤口应更换清洁敷料,尸体太脏时应用清水擦洗干净。对腔隙如鼻、耳、口腔、肛门、阴道等仍可能流血或仍有液体渗出者,可用棉球、凡士林纱布等堵塞,但应防止堵塞过多而引起容貌改变,更忌讳毁容。必要时请化妆师给死者美容,以尽量保持生前的容貌,给生者留下好的记忆。?

我们家属在家中,应该参照医院中医护人员的做法,尽力而为。也可请医护人员或殡葬服务所的人员帮助,让亲人干干净净、舒舒服服地离去。?

(三)给死者穿寿衣?

假如在医院病房,我们可以看到医护人员撤去盖被,穿好衣服,再用被单包裹尸体。包裹尸体时,以被单两端盖好头、脚,两边整齐地包好包紧,用绷带束紧肩、腰、小腿部分,并将尸体鉴别卡用大头针别在包尸单上,然后用平车送至太平间。但现在多有穿上寿衣后再送往太平间的习俗。我们在家中,应该给死者尽快穿上寿衣,必要时请殡葬工作人员协助。?

(四)作好死者的善后服务工作?

死者的善后服务,包括尸体的火化、安排丧葬仪式等一系列工作,有时需要医护人员或殡葬人员协助我们家属完成。当死者送去火化场火化后,房间应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如果是传染病患者,更需要按照消毒隔离技术进行操作,以防止传染。?

四、尸体料理中的注意事项?

(一)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在尸体料理的时候,家属和医护人员应始终保持尊重死者的态度,不随便摆弄、不随意暴露尸体,严肃认真地按操作规程进行料理。既不能畏缩不前,也不能打逗乱语。动作敏捷果断,抓紧时间,以防尸体僵硬造成料理困难。在具体环节上,医护人员会尊重家属的意见,并注意到死者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

(二)注意减少对邻里的叨扰?

假如病人是在医院病房中死去,为避免惊扰其他病人,条件许可的话,病人临终前应移至单间或抢救室,以便死后在此处进行尸体料理。如果床位紧张,也可以用屏风隔离遮挡。对此,我们家属应该配合医护人员,不要固执己见。如在家中死去,更要注意尽量减少对邻居的影响,避免对邻里的恶性刺激?

(三)对社会负责?

对于死者的穿戴用物等,应予以彻底的消毒再抛弃处理。特别是患有传染病的死者,其尸体料理更应该按照严格的隔离消毒常规进行料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以免给我们家属自己、给社会带来危害。?

(四)妥善料理遗嘱和遗物?

病人死在医院里,医护人员会妥当地清点和保管好死者的遗嘱、遗物,及时移交给我们家属或所在单位领导。我们在家中料理死者,也要妥善料理遗嘱或遗物,以免以后亲属之间发生矛盾隔阂,同时也是对死者的纪念。

⑹ 老人帽子织法

简单的平针护耳帽:(可参照附图)

第一步:先织二块护耳

1先起3只平针(帽子织好后此处可任意挂二条辫子、或二条带子。也可各挂一只球。

2.然后在二边隔1行放出1针

3.放针到7cm宽左右,留在棒针上。继续织另一块护耳

第二步:起帽身的针.二块护耳织好后

(1)将一块护耳的左边与另一护耳的右边起16-18cm的针(作帽后部位)

(2)将一块护耳的右边与另一护耳的左边起20-22cm的针(作帽前部位),

(3)二块护耳连接好了、帽口的针也起好了。可往上织

第三步:织帽身附图是平针是基本针法。

也可织绞花。织单/双元宝针等任何针法

帽身长度一般在22cm左右。

也可按各自的喜好定长度。

第四步:收帽头

(1)用毛线针穿1根线。串入棒针内的每一针圈。

(2)撤去棒针,将线抽拉紧。多抽拉几次就没有洞了

(3)挂毛球。

第五步:做帽球做法简单。但描述起来有点啰嗦:

一:1.。自己的手指。将左手四指或三指或二指并拢、将线在上面缠绕

(1).四指的球直径约有6-7cm。缠绕的线圈越多、球密而紧。

(2).三指的球直径约有5-6cm。缠绕的线圈越多、球密而紧。

2.。纸板:按球的大小剪一块纸板。在纸板上缠绕线圈。

二:找一根约10cm长的牢度好的线,

三:找一把剪刀头较锋利的剪刀。

开始做球:用以上方法将线圈缠绕到自已喜欢的圈数后,

1.将线圈小心的退出手指或纸板,不要弄散。

2.拿那根牢度好的线,在线圈正中紧绕2-3圈后扎紧打死结。

3.用剪刀剪开线圈的二头。抖动一下自然散开。就成球啦!

4.要使球圆顺漂亮。还须用剪刀修整球形

(1).先左手按住并按平正中的死结。以此为中心、

(2).再用剪刀沿着球的边缘将长的线剪去。

(3).剪到所有线一样齐,球就做好了。

⑺ 过完年后要进些什么水果

一、传说故事
有关春节的传说是延续除夕的故事而来,总共有两种说法:

(一)人们为了庆祝没有被可怕的年兽吃掉,所以大年初一的早上逢人便说「恭喜!恭喜!」

(二)人们为了庆祝没有被坏心的灯猴陷害,差一点遭到玉皇大帝下令要四海龙王淹死人们,后来还多亏观世音菩萨去玉皇大帝说明,才免除人类的一场浩劫缘却竽瓿跻皇保嗣羌娑家サ馈腹玻 棺:刈约汉颓着蠛糜涯芄惶庸唤佟?

二、相关习俗
旧俗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为春节,现今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到初五称为「新春」或「新正」,是民间重要的节庆。所以每天有不同的习俗,现在说明如下:

(一)初一

1.拜年:亲友互相往返拜年,互道恭喜,祝福对方来年事事顺利、身体健康。

2.穿新衣:新衣代表万象更新,尤其是小朋友对新年的期待,有一套自己喜欢的衣物,从帽子、衣服到鞋子全是新的,是多么另人兴奋的一件事。

3.行春:新年第一次出门,通常会到庙里祈福,祈求新的一年事事顺利。尤期会注意出门时的方位,先往东走走会大吉大利,就鲜少有人会往南走的。

4.开门、关门看吉时:开门、关门本是件稀松平常的事,但是在初一这天就显得隆重,因为农民历上都有注明几时开门、关门是大吉,所以大家宁可按照时间讨个吉利。

5.禁忌多:新年期间凡是认为不够吉利的事,都被列为禁忌之列,如:不能口出秽言、不能骂人、不能倒垃圾清秽物、不能用刀剪、不能白天睡觉、不能煎粿等。

6.早餐吃素:这是以前农业社会,一般吃荤家庭唯一一定吃素的一餐,是祖先们怜惜万物的仁爱之心,现代的想法认为初一吃素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前一晚的年菜太油腻,清肠胃也有益健康。

(二)初二

1.做 牙:一般从商者拜土地公,而没从商也会拜,大多都用牲礼祭拜,现代也逐渐改为以鲜花水果祭拜,因为家里还有许多肉类没吃完呢!而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就多用牲礼祭拜。

2.公妈(祖先)开荤:早上要拜祖先,而且是准备牲礼和菜碗,丰盛的一餐请祖先品尝。

3.回娘家:原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是十一(请子婿)或十二(女儿回娘家),但不知何时开始改为初二,或许因工商业社会新年假期短(只有五天),所比选择这一天比较适当。旧时女儿回娘家的目的是父母探询女儿在婆家的情形,是否孝顺公婆?勤俭持家和勉励女婿在新的一年更加努力。

(三)初三

1.睡到饱:因为从除夕到初二都劳累,所以今天可以好好调息一番,晚起一下。

2.早上床:因为初三老鼠娶亲,机于爱护动物,成全老鼠的好事早早上床睡觉。
3.闽南的初三这一天,一般是家人在祭拜去世亲人的日子,所以如果初一、二没去拜过年的家里一般是不去的。如果冒然去给人家拜年,会让对方觉得带来晦气。所以这天大都是户外活动,而不去串门拜年。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四)初四--接财神

自从十二月廿四日送走注在人家的诸神以后,今天诸神返回人间述职,当然要早一点接神,表示勤劳好兆头,如果太晚接神,财神都被接走,新的一年如何有财气呢?

(五)初五

1.隔开:意即春节假期到今天结束,一切恢复正常,撤去供神的的春饭和年粿,清除屋内的秽物。而现工商业社会的年假也到初五开始上班。

2.开工:一班公司行号大都选这天开工(除非初五在黄历上实在不宜开工,才另择日期)但都只是举行祭拜仪式,召告一下,让多日为动机器运转的一下,检查一切正常,然后老板发个「开工红包」,让所有员工讨个吉利后即回家,明天正式上班。其实这个仪式就是「收心操」不是吗?

闽南闹正
春联、年画、饺子、年糕,这些都是咱们中国人过大年的年景、年俗、年味,而比起北方城市的春节习俗,闽南一带的过年习俗显得颇为独特。闽南地区所指的春节一般是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闽南人过春节也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说法——“年兜正月”,“年兜”就是除夕,讲究的是吃;而“正月”指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讲究的是玩,是“闹热”,也就是这么一个非常闽南味的词——“闹正”。

鞭炮声里迎正月
许多读者也许会问:“‘闹正’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闹新春’呢?”记者为此请教了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闽南语研究专家林宝卿。林宝卿介绍说,“闹正”的“正”是“正月”的意思,在闽南语中念作“znia”(n代表鼻化音,读第一声),在闽南语中,“znia”这个字代表的意义是正月或是新春,比如除夕夜12时放鞭炮,闽南人叫做“开znia”,也就是说,放鞭炮迎来新春。可见,“闹正”的词意与“闹新春”相同,是闽南语版的“闹新春”。
文史专家洪卜仁老先生告诉记者,闽南春节“闹正”的方式随着时代不断变迁。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厦门漳州金门一带的闽南新春歌谣记录着当时闽南人是如何过年的:“初一早;初二早;初三无甚巧;初四神落天;初五过开;初六壅肥;初七七完;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地公生;十一请子婿;十二倒来拜;十三吃糜字配芥菜;十四相公生;十五上元瞑;十六看大烛;十七倒灯棚。”洪老说,所谓“闹正”,初一、初九、元宵最是“闹热”。

最高潮在元宵
“初一早”就是这天要起大早,穿戴一新,给亲朋好友拜年,之所以这天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一天,就是因为这一天孩子们给长辈拜年,都会收到红包。收到红包的孩子们开心地聚在一起放鞭炮、甩陀螺、玩游戏、看社戏,别提多开心了;而大人们虽然没有红包可拿,但是却可聚在一起饮酒畅叙,也是平时难得的欢畅。
正月初九“天公生”是闽南在正月里最热闹的祭祀活动。从初八开始,家家户户就要准备祭祀的五牲、五果、金纸蜡烛,由于祭祀活动要从午夜12时开始,因此初八到初九对闽南的家家户户来说都是个不眠之夜。从午夜12时开始,祭祀活动的鞭炮声就如春雷般炸响天际,不绝于耳,相当热闹。
不过“闹正”的最高潮还是元宵节。洪老说,正月十四到十六,厦门常有游街活动,游街就像流动的描绘,舞龙、舞狮、踩高跷、车鼓弄……真是热闹非凡。大型的游灯、灯会等活动一般从正月十三就开始了,游灯就是人们提着各式彩灯上街游行,爱看热闹的人和活泼好动的孩子常常跟着游灯的队伍走了一条又一条街;持续一周的灯会一般都在中山公园举行,赏灯的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那时,厦门的元宵节还盛行“灯猜”,在如今的文化宫以及一些文化馆,元宵节常举行“灯猜”,吸引了众多男女老少来猜灯谜。

“闹正”逐步“现代化”
洪老说,如今时代不同了,厦门人的“闹正”也“现代化”了:大年初一拜年不用串门了,一通电话、一封电子邮件就能搞定;放鞭炮、甩陀螺、看社戏等娱乐被电视节目取代了;鞭炮被电子鞭炮取代了……不过,现在春节的文体活动却是越来越丰富了,我市各区在春节期间都会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游园、民俗展演、广场文艺演出等不一而足,由于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以前的一些“闹正”活动也正在复苏。洪老说:“这两年元宵节中山公园又有灯会了,这真是好啊!要是‘灯猜’也能恢复,那就更好了。”

闽南春节习俗
大年初一、初二,多到长辈或朋友家拜年,称为“贺正”。吃完早饭后,大家穿新衣、戴新帽,新鞋,准备出门。路遇朋友,都要彼此道贺新喜。进亲戚朋友家时,一般大家都会讲一些诸如“新年好”之类的互祝之词。
拜年时则依照先内后外、先近后远的顺序,先拜长辈,后拜亲戚、朋友。从长辈手中,孩子们照例能拿到数额不等的“压岁钱”(红包)。
据65岁的“老厦门”郭坤聪介绍,旧时厦门后辈给长辈拜年时要行跪拜礼,因此许多家庭客厅里都备有四方形跪垫,以备跪拜之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改为双手合拢拜年,先是三下,后改为一下。再到后来,就改为说话拜年。可以说,拜年的礼俗越来越简单。
朋友间相互拜年,过去一般是双手合拢拜年。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握手或说话拜年(现在更多是打电话或发短信)。

女婿拜年
由于闽南习俗正月初二是“女婿日”,所有出嫁的女儿在初二必须跟有“半子”之称的女婿和孩子回娘家探亲。有句俗谚:“有父有母初二三,无父无母斗担担”意思是说:娘家父母还健在的媳妇,初二、初三一定会有人前来接回去“做客”,娘家没有父母的媳妇,只好继续留在婆家做活,帮亲友中回家做客的人抬担子。因为大家相信大年初一回娘家,会导致娘家变穷,所以要等到大年初二才回去;换个角度想:大年初一开正后,婆家忙着各项过年的行事及接待拜年的访客。作为媳妇理当体谅,如果只顾回家,未免说不过去。
女婿上门,须随手携带礼物称为“伴手”。回到娘家先向尊长拜年,再分送红包给他们,有些长辈也会分赠红包给带来的外孙。如果娘家有幼小的弟、妹或兄弟、姐妹的子女,也都要相互赠送红包贺年。若是女儿第一次带子女回家拜见外公、外婆,有的外公、外婆还会送鸡腿,并且用红绒线系铜钱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称为“结彩带”。

中午大家一起吃团圆饭后,再叙叙旧,约在下午三时以后就可以离开娘家了。如果是首次回娘家,娘家要准备二枝“挂尾蔗”及二只活的“带路鸡”给女儿和女婿带回家种植与饲养。所谓“挂尾蔗”就是红甘蔗,前有蔗叶,后有蔗头茎,并用红带子绑住两枝甘蔗,以祝女儿女婿同甘共苦、永浴爱河,直到白头偕老。至于那两只带头鸡,则希望其女儿和女婿像鸡一样多子多孙。

新式拜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的贺岁方式悄然冒头,给我们的新年拜年又增添了更多乐趣。作为现代化都市的厦门自然也不例外。
电话拜年:电话让人们不需要再到处走动去拜年,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留在家里。这种方式最适合给远方的朋友、长辈、老师、亲友拜年。
短信拜年:这是时下最“流行”的拜年方式——便捷、快速,可以在第一时间把信息传递出去。另外,短信拜年,1毛钱一条,成本也比较便宜。
msn、e-mail、电子贺卡、视频拜年:只要双方都在线,通过类似msn之类的即时通信软件给拜年增添了强有力的“武器”。e-mail和电子贺卡则可以把场景拍下来,制成电子邮件发送给亲朋好友。
休闲网络游戏拜年:这种方式适合所有喜欢游戏的人。操作简单、占用时间短、趣味性和可玩性强等特点,给广大游戏爱好者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娱乐和感情联络方式。

吉祥用语
正月初一日,也叫“新正”,亲友之间互相拜年,称为“拜正”、“贺正”。主人请客人吃甜料、喝甜茶,然后说吉祥话:
对太太言:食甜给你生后生(生儿子)。
对老人言:食甜给你老康健,食百二(活到120岁)。
对商人言:食甜给你大赚钱。
对小孩言:食甜给你快大汉/胖胖大(快长大之意)。
对小姐言:食甜给你嫁好夫。
一般相互间言:新年大赚钱/新年走好运。

茶点准备
当朋友或亲戚来家贺年时,主人就拿出甜料(以前多为红枣、土豆、冬瓜、瓜子等,现在多以精致的糖果代替)、甜茶,招呼客人食用,称为“食甜”,表示圆满亲密的意思。
客人吃后,要说些如“食红枣,年年好”、“恭喜大赚钱”、“食甜甜,乎你快大汉”(意“让你快长大”)、“食甜甜,乎你生后生”(意“让你生儿子”)等吉利话。另外,贺客如果带有小孩,必须赠送红包,作为新年的见面礼。
厦门旧时有一个风俗,就是儿媳妇在正月里须用冰糖煮鸡蛋,穿戴整齐后,端给公公婆婆,以示孝敬。而新过门的媳妇更是要在早晨端“甜茶”等孝敬公婆及长辈,并趁机认识那些未曾见面的长辈。此外,重要客人来时,厦门人也要煮汤圆、红枣等甜汤招待客人。

请喝春酒
一般,自大年初一到十五,家家户户都利用年节时准备现成的饭菜,宴请亲朋好友,以联络彼此的感情。如商人多会利用这时候,款待顾客,以便扩展生意。
据老厦门介绍,请喝春酒的习惯在厦门农村尤为盛行。由于农村亲戚朋友居住的距离相对比较远,因此一般都会留下客人请喝春酒。

闽南民谣
初一早(早早起来之意)
初二早
初三无歹志(无事情);
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
初五隔开(告一段落)?鸦
初六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
初七七元(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
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
初九天公生(天公生日);
初十地公瞑(土地公生日);
十一请女婿;
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
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
十四结灯棚;
十五上元丸;
十六看大烛;
十七倒灯棚(节日就这样过去了)。”

拜年禁忌
在闽南人传统中,对于拜年有许多禁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禁忌已基本不存在。
一、厦门传统习俗正月初三不能登门拜年,要在家里祭祀亡灵。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或无歹志)”,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二、春节期间,是闽南人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大家都有着种种的希望,除了初三不能拜年外,还有不少其他禁忌。初一的禁忌最多。早上要吃素菜,不吃荤的,也不煮,吃的饭菜必须是除夕日预做的,谓之“隔年饭”。表示去年的饭吃不完还有剩余。初一要吃干饭或其他食物,不吃稀饭,否则这一年外出时会被雨淋或遭意外。初一至初五不能扫地,不可舀肥。万一非打扫不可,也要把垃圾留置家中,不可拿到外面倒掉,不然就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倒掉一样,使家里受穷。不可骂人,不可打架,不问人讨债,不使身体受伤。如受伤,就是“痛过年”,极为不吉利。不可打破或损毁碗盘瓷器,万一不慎打破,就用红纸包起来,等到初五“隔开”之日,才把它投进河里,念“打破瓷,钱银一大堆”等安慰的话,如此就可逢凶化吉。绝对不可午睡,据信,男人初一午睡,他的田畦就会崩溃;女人如果午睡,则厨房就会倒塌。
闽南春节风俗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厦门岁次民俗
厦门的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为了入乡随俗,特介绍如下: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

⑻ 楚庄王宴饮群臣,一臣子偷偷调戏他宠妾,你知道楚庄王的反应是什么吗

楚庄王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宰之一,他领着的楚国在那时候变成了西汉每个诸侯国中顶级整体实力的意味着。有一次,楚庄王大宴臣子,喝酒喝到尽情的情况下,楚庄王居然让自身的宠妾出去倒酒。自然,这种美人不仅给楚庄王倒酒,还被规定给一些对楚国有功功率的大臣倒酒。就是这样,臣子喝得更为尽情了,乃至一直喝到深更半夜,就连灯烛里的植物油脂都需要锅糊了。

臣子偷偷调戏楚庄王宠妾

正当性灯烛黯淡无光的情况下,忽然刮来一阵风,这促使许多灯烛被灭掉,服务厅里一篇灰暗。这时,有大臣趁着酒劲,悄悄戏弄美人,乃至还牵扯她的衣服裤子。这名被欺负的美人突然感到厌烦,马上下手抵抗,互殴中间居然一把拉掉了这位大臣的遮阳帽饰带。

自然,这也就造成 了乡绅是能够 行走于诸侯国中间,乃至能够 往来于2个对立我国中间,在2个我国都任官衔的情况。例如知名的苏秦、范雎、吴起、伍子胥、商鞅、张仪、廉颇等,全是经历在其他国家任大臣的历经。

⑼ 用单股冰条线 ,8mm的环形针织帽子要起多少

教你用织一块小样布的方法来计算帽子起针数:(可用于织任何织物)
用你准备织帽用的针和线:
1) 起12只针,
2) 用所选定的花样织10cm 左右长,撤去棒针,将小样布平摊。
3) 量一下织好的“10只针的宽度”,其中2针作边针不计在内,
4) 将帽子需织的宽度45-50cm
÷ 量出的“10只针的宽度” x 10针
= 你帽子所要的起针数
5) 也可将帽子拉开的宽度 60-65cm(这是帽子能戴进头部的宽度)
÷ 轻拉开小样布数拉开后10只针宽度”x 10针
= 你帽子所要的起针数

与撤去帽子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巴宝莉女士长款风衣搭配 浏览:207
卡通校服简笔画图片大全 浏览:895
军训白衬衫黑裤子 浏览:152
哈尔滨外贸女装 浏览:573
信息工程学校校服 浏览:355
睡衣男士纯棉的 浏览:739
校服金色眼镜 浏览:393
怎么能把红色的羽绒服染成黑 浏览:343
深蓝色外套如何内搭 浏览:934
高腰牛仔外套大一点好看吗 浏览:132
如何做淘宝网红女装 浏览:598
蓝色外套配什么色好看吗 浏览:108
大帽子下面一个小帽子打一成语 浏览:563
回族帽子为什么小 浏览:486
蜡笔小新量爸爸裤子 浏览:551
爱婷芝内衣文胸多少钱 浏览:717
娃娃领短款衣 浏览:608
皮草机车马甲女 浏览:40
校服美女背影漫画图片大全 浏览:15
女生穿的特别短的裤子叫什么 浏览: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