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帽子知识 > 中国古代帽子士兵带一

中国古代帽子士兵带一

发布时间:2021-08-22 14:58:58

⑴ 宋朝的装束中,为什么士兵头上都要戴一顶帽子

实际作用是遮阳遮雨的。
戴帽子也是一种明确的身份标记。事实上,现在世界军队都戴帽子。军帽已经成了军装的重要组成部分。

⑵ 亲!电视上演的宋朝士兵戴的那种毡帽,白色像ufo一样,上面带一红缨,哪里有卖的很喜欢这种帽子。

这叫范阳帽,是当时宋朝禁军的标配

⑶ 看帽带能认出谁是将军,中国军队的大檐帽,有什么讲究

看帽带能认出谁是将军,中国军队的大檐帽,有什么讲究?

经常看军旅题材电视剧的朋友,肯定注意到了一个问题。在中国军队的大檐帽上,也就是帽徽的下边,总有一对帽带。之前的87式军服有,现在的07式军服还有。那么,帽带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目前采用了07式军服,07式军服的大檐帽依旧沿用了帽带。而且和之前的模式差不多,将官大檐帽的帽带还是金黄色的。顺便说一句,士兵的大檐帽上没有帽带。之前是军官的大檐帽上才有帽带,现在士官的大檐帽上也有了帽带,只有士兵没有。

望采纳

⑷ 为什么清朝士兵戴那样的帽子,打仗方便吗

因为那样的帽子是满族人的传统装束,貌似就折射出了他们的风俗习惯,必须要带。

⑸ 中国古代军人头上带的头盔经过了什么样的演变

现在的人们,一提起“帽子”,就想着洗没洗头;一说起“头盔”,就想着是不是在骑电瓶车。而在中国古代,头盔作为战场上保命的部件,也随着各朝“风尚”经历了多次变迁。

我们的头是近似椭圆而非四四方方的,因而即使是在几千年前,人们想到的也是用类似头的形状的物件保护头部。正是由于战争需要,“胄”这种东西便被商人发明了出来。

不过有趣的是,在明代,千年以前出现过的由藤条编织的胄,再次出现在人们头顶。这一次,藤胄不复以往的“呆板”,而变得更灵活。人们在藤胄顶部留出一个圆洞,用来安置自己终生未剪的头发。也正是因为在胄底下不用给头发留出空间,整个胄的体积都变得更小,更贴合头部曲线。

在今天,我们可以在杂志上看到不少古代武器,却难见到各式军戎服饰,就更别说胄了。但没见到不代表他们不存在,也不代表他们没有价值。相反,他们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去研究、去利用。当然,对于我们而言,我们能做的第一步,就是去到博物馆“瞻仰”这些伟大的艺术。

⑹ 古代军人打仗时头上戴的叫什么身上穿的叫什么

古代军人打仗时头上戴的我国称作胄(zhòu)、首铠(kǎi)、兜鍪(móu)或头鍪,身上穿的叫铠甲,但不同时期不同材质及不同部位称谓也不尽相同。

历史沿革

铠甲的原身原为铁甲,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各代铁铠甲往往因材因体而制,形制繁多。汉代称铁甲为玄甲,以别于金甲、铜甲。汉代军队已普遍装备铁甲。据测定,当时铁甲片由块炼铁锻成甲片后,再退火脱炭,具有韧性。穿用者躯干及屑至肘部均用铁甲围护,铃形如半袖短衣。唐代的铠甲形制多样,据《唐六典》记载有十三种:即明光甲、缀鳞甲、山文甲、乌锤甲、白布甲、皂绢甲、布背甲、步兵甲、皮甲、木甲、锁予甲、马甲,主要供步骑兵使用。宋代以后,虽然火器出现,但铠甲仍然是重要的防护装备。宋代镜甲有钢铁锁子甲、黑漆濒水山泉甲、明光细网甲、明举甲、步人甲等数种。明代着眼减轻镜甲遵量,每付减至40斤至25斤,多为铁阀甲、锁子甲。清朝前期装备的铠甲承袭明代工艺传统。又吸收了各族制甲工艺的优点,铁甲防护能力和外规装饰都有进步。故宫博物院存清高宗弘历御用铠甲,由铜盔、护项。护膊、战袍、护胸、铜镜、战裙、战靴八部分组成。甲衣内衬钢片,明哈片、哦疆边、饯袍上密缀铜星,一般武士的铠甲,制成坎肩、马蹄袖袍型式。战袍外绣花,密缀钢星。清末操练新军,改着西式军装,铁铠甲废止。

西周铠甲

⑺ 古代将军,士兵的帽子上都带一捆毛还是什么,那是为了美观

关于盔缨在古代战争发挥的作用主要是五种:

1、标明了古代战将的高阶军衔等级和身份,只有高阶军官才有资格在头盔上装饰华丽醒目的漂亮盔缨;

2、古代军官率军作战冲锋敌阵时,后面的部队可以看清主官攻击敌人的方向,以利快速跟随作战;

3、在战场上混战厮杀时,方便让远处的人识别敌我,避免误伤自己人;

4、盔缨起了风向标作用,这如同现代海军水手军帽的飘带,感受天气风向,方便利用风势火攻、利用风向控制射箭精度或以利背风处攻击迎风难以睁眼的敌人;

5、盔缨起了把手作用:头盔外形相对圆润光滑,单手难以抓提,一遇战事突发,战将一手抓取冷兵器,一手难以抓取头盔肯定措手不及,故盔顶上的盔缨能方便单手快速抓提按戴头上速战,避免了耽误战机。

(7)中国古代帽子士兵带一扩展阅读:

盔缨的历史:

春秋时代楚庄王平定了斗越椒叛乱,在渐台设宴庆功,命爱姬许姬敬酒。风吹灯灭,裨将唐狡酒后调戏许姬;被许姬随手摘去胄上盔缨,密告楚庄王。楚庄王急命众将,一律摘去盔缨,然后点灯。唐狡感激楚庄王周全,心存报答。

晋国伐楚,唐狡请为前锋,被襄老斥责不用。楚庄王阵前不慎落马被晋将先蔑追袭,危急之中,唐狡奋勇拼死来救,杀退晋兵,得胜受封。这是中国最早的关于盔缨典故记录。

至于盔缨材料,早期盔缨用的着是漂亮野鸡尾羽,往后也有用的是牛马尾毛、染色的丝麻纤维等。汉唐才正式出现丝缨,元明以后才出现了影视作品那种常见的矛枪头状尖刺、底部披着红色丝缨,或者盔顶上有竖管,以利插入盔缨。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在《牡丹亭•牝贼》记载:“选高蹄战马青骢,闪盔缨斜簇玉钗红。”证明了明代当时的盔缨正是红色丝缨。

⑻ 中国古代士兵带面具吗

中国古代士兵所带的面具是有的,但是却不像电视剧中的那么夸张,面具没有达到人手一份的程度。 古代战争中曽提到士兵带面具的有秦朝时期、唐朝时期、宋朝时期。 秦始皇时,王翦曽率军北伐匈奴,其中打头阵的是300锐士,根据出土的兵俑可看到锐士是带有简陋的青铜面具的。其主要目的是出于威慑敌胆。 唐朝时期,可以带面具出征的只有长安附近兵府的羽林卫才有资格,而且他们是精锐突骑兵,他们的面具已经是铁器了,面具和头盔是连在一起的而且只到鼻子。这类面具的作用主要是使骑兵在戈壁上于突厥冲杀时减少风沙对面部的伤害,同时也起到了威慑敌胆的作用。 宋朝时期,尤其是北宋时期,有带面具士兵出现的战场主要在西北方即北宋与西夏边境,边防军为主。此时宋朝由于失去了幽云十六州,所以缺乏大量的战马来训练骑兵,因而同北国对阵时多败(当然,失败的原因多样,这只是其中一点)。边军装备面具后,使敌军看不到己方的面部表情,因而有一种萧杀感,同时敌方战马也会有所惊敛,更主要的是给自己壮胆。宋书中就有狄青带青铜鬼面入敌阵的英勇记载。 纵观上下,战场上面具的使用终是部分士兵的装备,限于古代冶炼技术落后,开采矿石技术的不足,使得金属制品不能任意使用。同时,面具也使得自己的视野受阻,不利于战斗。所以说,面具只是部分士兵的缩影,而非战争形式的主流,面具的佩戴大多也是起到一个威慑作用。

⑼ 带漏斗帽子的清朝士兵叫什么

一、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有红、蓝、白、金。
二、凉帽,凉帽的形制,无檐,形如圆锥,俗称喇叭式.材料多为藤、竹制成.外裹绫罗,多用白色,也有用湖色、黄色等.上缀红缨顶珠.顶珠是区别官职的重要标志。
三、满清军队,素来以骁勇善战著称,八旗精锐更是名满天下.清朝拥有乡勇、绿营兵、虎枪兵、八旗步兵、护军、火器兵、骁骑,七大兵种。

与中国古代帽子士兵带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欧码裤子中国码的多少 浏览:301
我和琳达有一样的帽子的英文 浏览:258
校服的群摆歌词 浏览:737
淘宝网披肩外套新款外 浏览:260
跑江湖秋冬季火爆裤子 浏览:414
演员贾青旗袍图片 浏览:13
裤子穿26码的腰围是多少 浏览:293
男宝宝穿红色裤子好看吗 浏览:295
长拉链裤子 浏览:697
深圳男生校服裆部凸起 浏览:806
帅气的工装外套女 浏览:637
旗袍大圆扣子 浏览:957
普宁流沙全部学校校服 浏览:1
三十岁男士衬衫选择 浏览:17
戴着帽子小胡子饼干 浏览:381
衬衫装裤子里怎么弄 浏览:289
卡其色裤子配紫色上衣好看么 浏览:848
男士针织连帽外套 浏览:638
灰色连衣裙怎么配外套 浏览:604
baracuta男士g9夹克 浏览: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