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蒙古族服饰 简单介绍
统称蒙古袍 男的一般穿藏蓝色 灰色 咖啡色之类的
女的一般穿红粉 天蓝 (蒙古族是特别喜欢天蓝色的)
东西部地区的服饰样子大有不同!
脚穿靴子 有头饰 对了 袍子都是有腰带的 ...
介绍是附带几张图片更明了!需要图片的话我给你最地道的图片。
『贰』 怎么感觉元朝蒙古贵族服饰和汉服差不多啊 领子都一样 就是发型和帽子不同
有一个致命的不同。
汉服基本上是右衽的。
蒙古以前是左衽的,后来统治中原后,被汉文化侵蚀
文字也用汉字,衣服当然也难免受到影响。
『叁』 蒙古族服装特点是什么
特点为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
1、蒙古靴:
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据季节的变化有皮靴、布靴、毡靴几种。
2、首饰:
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各地区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
内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顶高边平,里子用白毡制成,外边饰皮子或将毡子染成紫绿色作装饰,冬厚夏薄。
腰带: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
长袍:
以女子长袍为例,科尔沁、喀喇沁地区的蒙古族受满族影响,多穿宽大直筒到脚跟的长袍,两侧开叉,领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贴边;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则穿肥大窄袖镶边不开叉的蒙古袍;布里亚特妇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长袍。
鄂尔多斯的妇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为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而青海地区的蒙古人穿的长袍与藏族的长袍较为相近。
『肆』 蒙古族帽子分类
各地区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内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顶高边平,里子用白毡制成,外边饰皮子或将毡子染成紫绿色作装饰,冬厚夏薄。帽顶缀缨子,帽带为丝质,男女都可以戴。呼伦贝尔的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男带披肩帽,女带翻檐尖顶帽。
『伍』 蒙古民族服饰,帽子有啥讲究
内蒙古及所有有蒙古族的地方民族专卖店及蒙古服装店都可以买到
『陆』 元代蒙古服饰和清代有什么区别
清朝时代的蒙古民族服饰受清朝服饰制度,蒙古王公贵族的服饰按官衔品级戴顶子和翎羽,穿蟒袍和补服,以区别其身份地位。文武品官服饰有朝冠、吉服官、端罩、补服、朝服、蟒袍等。据《巴彦淖尔文史资料选辑》所载:旗扎萨克诺彦戴红宝石顶子,花翎;旗协理戴珊瑚顶子暗花翎;管旗章京戴紫红珊瑚顶子;梅林章京戴亮蓝顶子暗花翎;扎兰章京戴不透明蓝顶子、暗花领翎等
清代品官冠服,只能说明蒙古民族上层任务服饰的部分变化,而不是意味着整个蒙古民族服饰满族化了。其实清代广大蒙古人民的服饰,不但保持着自己民族固有的特色,而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款式风格和缝制工艺。
据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记载,满族服饰的不少款式如辫发、红纬帽、暖帽、立领大襟袍、马褂、套裤、长短坎肩、云肩等,是在吸收元代蒙古民族服饰某些款式风格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不仅如此,元代蒙古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服饰,对满族也有很深的影响。不过,在元代满族也不是照抄照搬蒙古民族的服饰,而是吸取可用之处和自己传统款式融合在一起,创造了许多富有满族特色的服饰。那么清代蒙古民族服饰的有些款式,也不是照搬满族服饰,而是和自己传统款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许多具有地区特色的服饰,丰富和发展了蒙古民族服饰。蒙古民族的服饰与其统一的语言文字一样,依然保持其固有的特色,使它更加精美、更加丰富多彩。
从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蒙古地区原由的军事手工业逐渐转入制作各种生活用品的行业性手工业。17世纪末,漠南、漠北和漠西的广大蒙古地区,出现了不少工业队伍,那些能工巧匠们以金、银、珍珠、珊瑚、玛瑙、翡翠、琥珀、绿松石制作各种头饰、衣饰和火镰餐刀;以皮毛、布帛、锦缎缝制各种服饰;其式样之多、制做之精美是前所未有的。穿戴起来,真可谓是风度翩翩、光彩夺目、美不胜收。这时,蒙古民族服饰,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款式的基础上,已经出现了富有部落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服饰。
其中按部落和地区大致可分为:巴尔虎服饰、科尔沁服饰、巴林服饰、喀喇沁服饰、乌珠穆沁服饰、阿巴嘎服饰、苏尼特服饰、察哈尔服饰、土默特服饰、杜尔伯特服饰、乌喇特服饰、鄂尔多斯服饰、土尔扈特服饰、阿拉善服饰、喀尔喀服饰、布利亚特服饰、厄鲁特服饰、和硕特服饰等。
按服饰的基本款式大致可分为:尖顶护耳帽、圆顶护耳帽、尖顶立檐帽、圆顶立檐帽、风雪帽、劳布吉帽、陶尔其克帽、尤登帽、头巾、大耳套、小耳套;宽下摆袍、窄下摆袍、开衩袍、无开衩袍、马蹄袖袍、无马蹄袖袍、答忽、呼尔木(马褂)、长坎肩、短坎肩、大襟长坎肩、对襟长坎肩、大襟短坎肩、对襟短坎肩、巴图鲁坎肩、琵琶襟坎肩;便裤、套裤;大翘尖靴子、小翘尖靴子、圆头靴子、尖头靴子、薄底靴子、厚底靴子、毡靴子、套靴子;毡袜、皮袜、棉袜、布袜等。
按性别和年龄可分为:男子服饰、妇女服饰、老年男子服饰、中年男子服饰、青年男子服饰、少年服饰、儿童服饰、老年妇女服饰、中年妇女服饰、媳妇服饰、少女服饰等。
按用途可分为:冬季服饰、夏季服饰、春秋季服饰、宗教服饰、礼服、便服、生活服、劳动服、婚礼服、摔跤服、赛马服、射箭服、睡衣、丧事服等。
男子装饰又可分为:后垂式独辫发、顶子、翎子、火镰、餐刀、图海、鼻烟壶、褡裢、银碗、碗袋、烟袋、烟袋套、烟荷包、手镯、戒指等。
妇女装饰也可分为已婚妇女装饰和未婚妇女装饰。已婚妇女装饰有发辫式头饰、发髻式头饰、针线荷包、孛勒、鼻烟壶、烟袋、烟荷包、牙签、香草荷包、手镯、戒指等。未婚妇女装饰有独辫封发、珊瑚额带、耳环、针线包、手镯、戒指等。
按面料色彩可分为:熏皮袍、白茬皮袍、吊面皮袍、吊面羔皮袍、吊面长毛羔皮袍、吊面二茬皮袍、吊面狐狸皮袍、吊面貂皮袍、吊面银鼠皮袍,锦缎袍、缎子袍、丝绒袍、布袍、水獭皮帽、狐狸皮帽、貉皮帽、羔皮帽、羊皮帽、丝绒帽、大绒帽、布头巾、缎子头巾、布腰带、丝绸腰带、皮腰带、熏皮裤、白茬皮裤、吊面皮裤、粉皮裤、棉裤、单裤、夹裤、皮套裤、布套裤、牛皮靴子、香牛皮靴子、羊皮靴子、布靴子、素大绒靴子、盘线大绒靴子、绣花靴子、贴花靴子、抠花靴子、盘花靴子、皮坎肩、棉坎肩、缎子坎肩、布坎肩等。
清代蒙古民族服饰不但在服饰种类、款式风格、面料色彩等方面有新的发展变化,而且在缝制工艺方面已有了独立的裁剪工艺、缝纫工艺、刺绣工艺、镶边工艺、图案工艺和扣襻儿工艺。
总之,到了清代,蒙古民族服饰的款式风格、服饰种类已基本定型。立领大襟袍和长短坎肩已取代了蒙古汗国和元明时期的交领式长袍和半袖长袍,甚至富有地区特色的长袍、长短坎肩和帽靴越来越丰富起来了。不过在冠饰、马褂、答忽、套裤、翘尖靴子等方面,依然保留着以前的款式风格。
蒙古民族服饰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不断增添新的款式风格和色彩内容,从而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蒙古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许多独具风采的衣冠服饰。这些服饰不仅有得以生存的实用价值,而且也充分反映着蒙古民族的心理素质和审美观念。蒙古高原地处亚洲腹地,属于大陆性气候。这块辽阔而富饶美丽的草原,因海拔高,地形复杂,所以气候变化多端,寒暑温差较大。自古以来,勤劳勇敢、富有创造力的蒙古民族人民所以能够纵横驰骋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逐水草而居,畜牧迁徒,其服饰起了重要作用。
在寒冷的风雪天,牧人跃马扬鞭,奔驰在茫茫的草原上,顶风冒雪,无所畏惧,是有赖于其结构严密、配套合理的服饰。他们在野外穿戴着风雪帽、肥大的皮袍、宽厚的腰带、套有毡袜子的长筒靴子,能风雪无阻、行走自如。而他们团聚在蒙古包里欢庆时,则要身穿吊面羔皮袍,头戴圆顶立檐帽,脚着布靴子。这是为了适应屋里的温度和抵挡在外边暂时停留时的寒冷。他们所束的宽厚的腰带,无论骑马、步行,既稳当又防寒,且能保护内脏不受颠簸。在夏季,牧人骑马放牧时往往用长长的头巾裹住头部,这既能防止日晒又能保护头部。他们穿的长筒靴子是为了骑马方便、走路安全。他们骑马出门时往往佩带弓箭和火镰餐刀。它既是生产工具,又是自卫武器。有的地区至今还保留着这种习俗。逢年过节和喜庆节日,蒙古人则穿戴雍容华贵的服饰,其中男子的金银佩带、妇女的金银珠宝头饰以及他们所穿的华美的帽子、靴子、长袍马褂、长短坎肩最引人注目。这些服饰的豪华的装饰、美丽的图案、鲜艳的色彩,为世人所赞叹不已。而这些服饰的结构严密、配套合理的制作工艺,更使人惊叹不已。
蒙古民族服饰的鲜艳的色彩和使色彩强烈对比的穿法,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蒙古人很早以前就发现了在广阔无堰的草原上,鲜艳的色彩为人们提供视觉信息的重要性。所以他们把鲜艳的色彩不仅当作审美的对象,而更重要的是把它用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上。他们最能懂得在远距离联系时,穿鲜艳色彩的服饰确是最通行和最方便的方式。在暴风雪中,鲜艳的色彩可能成为生死攸关的视觉信息。这与现代人把红、绿、黄等鲜艳的色彩用在交通运输、体育运动和军事上的道理是一样的。不过清代以后服饰的色彩主要为装饰的需要服务。
清代蒙古民族服饰的色彩同样含有社会象征意义。比如白色标志纯洁、吉祥、幸福和富庶等内容;红色标志亲热、温暖、高贵和蒸蒸日上等内容;蓝色标志寥廓、雄俊、诚实和智慧等内容;绿色标志繁衍、生息、繁荣和昌盛等内容;黄色标志光芒、灿烂、崇高和永恒等内容;黑色标志黑暗、邪恶和不幸等内容。就摔跤服的蓝、黄、红色绸缎组成的彩带而言,依次为天、地、日的象征。
元代蒙古族男女服饰 元代服装,以长袍为主。样式较辽代的稍大。男子的公服多从汉族习俗,“制以罗,大袖,盘领,右衽”。其职位级别,在服装的颜色及纹样上表示。公服之冠,皆用幞头,制以漆纱,展其双脚。平日燕服,多穿窄袖袍。地位低下的侍从仆役,常在常服之外,罩一件短袖衫子,妇女也有这种习俗。袍服的形制,除辽金通用者外,还有一种样式,为圆领,紧袖,下摆宽大,折有密裥。另在腰部缝以辫线制成的宽阔围腰,有的还钉有钮扣,俗称“辫线袄子”,或称“腰线袄子”。
『柒』 藏族和蒙古族服饰区别是什么
藏族民族服饰
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 藏族民族服饰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着,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特征。藏族服装的基本特点是肥大、长袖、宽腰、右襟,是一种无需量体裁衣的直线服装。袖长等身,袍长过体,无需钮扣。藏袍最讲究的是边饰、衣袖、衣襟,衣底往往镶上贵重的毛皮和丝绸滚边,内衣一般为白缎衬衫。
蒙古族民族服饰
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着 蒙古族服饰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较宽大,尽显奔放豪迈。女袍则比较紧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条和健美。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则喜用红、粉、绿、天蓝色。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份.蒙古族钟爱的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月玛瑙、珍珠、金银制成。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格外醒目。
『捌』 蒙古服饰的特点。
在内蒙古、新疆等地牧区,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冬季穿皮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女袍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条和健美。其式样和颜色因地因人而略有差异。一般蒙古袍的特点是宽大袖长、高领、右衽,多数地区下端不开衩。袍子的边沿、袖口、领口多以绸缎花边、"盘肠"、"云卷"图案或虎、豹、水獭、貂鼠等皮毛装饰。既美观大方,又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冬天防寒护膝,夏天防蚊虫叮咬、遮暴晒。行可当衣,卧可作被。鄂尔多斯等地的蒙古人还喜欢在袍外套穿长短不一的坎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