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帽子知识 > 中秋节帽子

中秋节帽子

发布时间:2021-08-19 01:40:08

❶ 中秋节放孔明灯象征着什么

也叫许愿灯

据查,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诸葛亮(字孔明)发明的。当年,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之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

❷ 中秋节“送冬秋”的含义是什么

送“冬秋”是东莞等地的习俗,指八月初一外婆给外孙子或外孙女送灯笼。意味着祝愿外孙外孙女前程似锦,学习进步,学业有成。表达外婆对外孙外孙女的衷心祝愿,以及老人对自家儿女的殷切期盼。

除了送灯笼,有的地区还给孩子们送其他具有美好寓意的东西,比如纸球寓意才思敏捷,文采非凡;宝塔寓意步步高升,才高八斗;花生寓意身体健康,长命百岁;芋头寓意拔得头筹,勇攀高峰;番石榴寓意万事如意,福气多多等等。

现代社会变迁,很多时候已经成了用红包来表示祝愿,无论什么方式,送冬秋都包含了老人对隔代孩子的疼爱和珍惜。

❸ 中秋节八人小品剧本

中秋节搞笑小品,中秋小品剧本
(月饼)
场 景:
路 边
演员数:
3人,其中一人扮演三个角色。也可以由五人表演,所以适合3人或5人的搞笑小品
人 物:
5人。卖月饼男、卖月饼老伯、醉酒男、卖月饼男母亲、卖月饼男女友。(醉酒男、卖月饼男母亲和女友均由同一位男演员扮演)
服 装:
老 伯:白色斜襟粗布上衣,帽子、大黑眼镜框(作花镜);
卖月饼男:青年休闲装。
醉酒男:西服革履
母 亲:老年休闲装,朴实
女 友:流行时尚
道 具:
一叠钞票(第一张百元真币,其他用白纸代替)、一张10元钱、手机一部、一个能背的浅箩筐、一提家常月饼;一张窄条桌子、四个高级包装盒、一个剥开了的假月饼、一个旧菜篮子、一个写着功效的牌子,样式如下:
“ 月饼”功效简介
1、补气补血
2、活血化瘀
3、美容养颜
4、根治便秘

·············································································
开 场:
(台上摆好长条桌搭的货架,上面摆好1个高级月饼礼盒,牌子戳到货架前面)
卖月饼男:(开始不见人,只听见声音)您慢走啊,不远送啦!(从舞台左侧倒走着上台,手里拿着一叠钞票,向台左侧挥手道别。然后转过来边点钞票边唱)赚钱啦,赚钱啦,赚钱不知该怎么花(笑嘻嘻对观众),当然是给女朋友花!(弯腰到货架底下把另外三盒拿上来)最后三盒!卖完就大功告成!(拿出手机拨电话,面向舞台右侧打电话)
画外音:(电话蜂音:嘟嘟,接通,女声)喂?
卖月饼男:亲爱的,你不是喜欢事业型男人吗?如今我有新事业了,第一笔就赚了不少!明天陪你逛街去!
(与此同时,一憨厚老伯,挎着箩筐在舞台左侧上,在月饼摊左侧停下来,摆摊)
画外音:(女声,很高兴)真的啊!啥事业啊?
卖月饼男:暂时保密!宝贝你放心,保证用我勤劳的双手和过人的智慧致富!哦,对了,今天中秋节,我妈叫你去吃饭,说要给她未来儿媳妇儿做点好吃的。
画外音:(女声,羞涩)讨厌~贫嘴~~~那你呢?
卖月饼男:我这不忙事业呢吗,你先去,我忙完就回!
画外音:(女声)好吧!你自己注意点儿!我这就去。
卖月饼男:好,乖,波波~恩啊~波波~
老 伯:(河南口音)哎呦,怎么跟掉进蚂蚁窝似的,浑身痒痒的起鸡皮疙瘩。
卖月饼男:(转身发现老伯)哎?你干啥的?
老 伯:你同行!(指指卖月饼男的月饼摊儿),俺也卖月饼。
卖月饼男:谁让你在这卖?一边去一边去。(说着用手赶老伯)
老 伯:你属小狗的啊,撒尿划圈儿。你卖你的,我卖我的,互不想干。
卖月饼男:(溜达过去看看老伯的月饼)老爷子,不是我吹,你卖不过我你信不?你这玩意儿,全卖完了能赚几个钱?
老 伯:哼,你那玩意儿好,花里胡哨的。月饼子卖出金子价来了,那还是月饼味儿吗?我
看你不象卖月饼的,倒象是卖假药的。
卖月饼男:你懂啥,这叫包装!有的是识货的!这就是证明!(显摆那沓子钞票,老伯不屑的撇撇嘴,卖月饼男不理老伯开始吆喝)来来来,快来买啊!中秋月饼!神饼!吃了长生不老、益寿延年!男的吃了活力四射、女的吃了返老还童啦!最后3盒!特价100块一盒喽!
老 伯:(河南口音,慢吞吞的)月饼,五块钱仨。
卖月饼男:(看看老伯,继续吆喝)中秋神饼!一盒只卖一百啦!
老 伯:(河南口音,慢吞吞的)五块钱仨。(卖月饼男瞪老伯,同时醉酒男踉跄上,卖月饼男
瞪老伯的目光刚收回就发现了醉酒男)
醉酒男:(拿着酒瓶,广东口音,先到老伯摊前)月饼,怎,怎么卖的?
老 伯:(很高兴的推介)五块钱仨,又香又甜!
卖月饼男:(故意吸引醉酒男,举着自己的礼盒月饼)中秋神饼,神(加重语气)月饼啦!特(加重语气)价!
醉酒男:(被吸引)神饼?什么神饼?
卖月饼男:(来了精神,上蹿下跳眉飞色舞的介绍)请看这里:(亚克西的动作,右手将目光
引向那块写着功效的牌子)我这月饼用的米是用长白山上的千年积雪融化后淘
的,使用天下最好的红枣,放了八百多味调料,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呕心沥血的调
制,精炼而成!具有各种神奇的功效!
老 伯:(向观众)西游记看多了这是。
卖月饼男:绝对是人间月饼子之极品!普通人吃了益寿延年!长生不老!(悄悄话)送给你们领
导,包你升官发财!
醉酒男:(听的眼神迷离)长生不老~~~~长生不老~~~~~那不、不适合送领导。(边摇头边往台下走,走几步又回来)送我妈还行~给、给我来一盒!
老 伯:(看着醉酒男,大声)五块钱仨!
醉酒男:(冲老伯嘿嘿一笑)便宜没、没好货——买贵的,准、准没错。(边冲老伯笑,边掏出一百块钱给卖月饼男,怎么递也没递到卖月饼男手里,好不容易递过去)不,不好意思,高的有点喝了。(注:字顺序未错)
卖月饼男:(得意的笑,接过钱,给他一盒月饼放手里)嘿嘿!慢走您!(醉酒男踉踉跄跄,舞台右侧下)
老 伯:(气愤)我说,你这是唐僧肉包的咋的?还长生不老。
卖月饼男:你甭管我这是啥包的,反正卖出去了,(抖着刚赚的一百元钱)我这叫填补市场空白,满足市场需要!
(正得意间,稍有停顿,发现自己母亲从台左侧方向过来了,冲老伯):哎呀,糟了,(老伯紧张忙收摊)——我妈来了!
老 伯:嗨,(停下,放松)我还以为是城管的呢~,你妈有啥可怕的啊?
...............................

❹ 将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 中秋节的月亮—— 冬天不戴帽子—— 气死周瑜去吊孝—— 白素贞哭断桥——

1光明正大
2动(冻)脑筋
3假仁假义;虚情假意
4想起旧情

❺ 广东人在中秋节有啥习俗呀、越详细越好,

1、树中秋:在广州,有“树中秋”的习俗,树亦作树,即将彩灯高挂起来。“树中秋”离不开扎灯笼,孩子们在大人们的帮助下,用竹纸或水果皮扎灯笼,最简单的是柚皮灯。

2、烧塔:在广东尤其是潮汕地区,中秋有烧塔祈福的民俗。它是稻谷节节饱满,家里红红火火,亲朋平平安安的象征。

3、舞火狗:在惠州龙门蓝田瑶族乡,每年中秋佳节都要举行“舞火狗”活动,以感谢狗对瑶族人的贡献。据说已有三百年历史了,相传瑶族峒主年幼丧母,他的父亲是用狗奶将他喂大的。所以每逢农历八月十五,村寨会举行舞火狗活动来感谢狗的养育之恩。

4、照月:古时在东莞流传“月老为媒”的说法,家中如有男未婚女未嫁,便会在中秋三更夜时,于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

5、舞火龙:在佛山南庄,流传了上百年的舞火龙习俗,寓意年年都好,身体健康,这一夜比过年还要热闹。村民将近百米的龙身,高高举起,金龙直欲腾云冲天。而后醒狮压阵,摇头晃脑、闪扑腾挪,栩栩如生,极具当地特色。出游时,炮竹和锣鼓为火龙开路,近百米的龙身被众人举起,翻腾起舞,场面热闹非凡。

❻ 请问谁知到中秋节的风俗快一点哦!

天上明月,人间情怀,人们围绕着中秋明月这一特殊天象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月亮节、团圆节。祭月、拜月、赏月、玩月、走月、跳月,中国人的心态情感在如水的月光之下,表现得生动而自然。
(1)中秋起源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据考察,我国的中秋节,是在上古秋分和月神崇拜的基础上发展变化,最后固定在每年八月十五这天。据《周礼•春宫》说,远在周代,就已出现了每年中秋夜击鼓赋诗以“迎寒”的活动。又据《礼记》等书记载,周天子每年秋天要“夕(拜)月”。到了汉代,每逢立秋日,人们要举行敬老等仪式。入晋,已有关于中秋赏月的记载,但当时尚未形成一种风俗。直至唐代,中秋赏月、玩月等活动才终于成为一种遍及社会各界的风俗。到了宋代太宗年间,皇上正式下令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的活动,在南北各地广泛兴盛起来了。到了明代,吃月饼成为庆祝中秋的重要内容。
人晋,已有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闭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中秋晚上,中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皓月,往往会联想起一些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流传最广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战国初年的《归藏》,就有嫦娥服不死之药奔月的记载。后来,这个故事经过不断美化、丰富和发展,嫦娥也就成为善良、美丽、聪明的中国女性的代名词。此外,月中伐桂的吴刚,以及玉兔、蟾蜍,都给月亮平添了不少浪漫的色彩,表现丁古人的想像力和对“花好,门圆、人长寿”的美好向往。 (#)
(2)嫦娥奔月、吴刚伐树与兔爷
民间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其中最有影响的大概要数“嫦娥奔月”了。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后羿立下盖世奇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逢蒙也混了进来。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逢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逢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逢蒙早逃走丁,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据说吴刚出外学仙,三年未归,把老婆缘妇一个人留在家里。等吴刚学完归来,发现家里竟然凭空多出三个孩子。原来在他学仙的日子里,缘妇一直和一个叫伯陵的家伙私通。前两年有个少年作家写了本小说叫《三重门》,吴刚的帽子要写自传的话不妨起名叫《三重绿》。据说吴刚当时勃然大怒,找到伯陵大打出手,估计吴刚也学了些真本事,出手比较重,三拳两脚之下伯陵就一命归西了。吴刚的气是出了,但祸可闯下了。这伯陵可不是普通人,他是太阳神炎帝的孙子,他被打死炎帝能答应吗?但是按古代法律来说,丈夫打死奸夫乃是维护纲常,判不了重罪,只能想点别的办法治他。这炎帝是太阳神,整天生活在高温之中,比较怕冷,觉得苦寒之地肯定是惩罚人的好去处,再加上他知道“要把一个人搞臭,最好让他在男女关系上犯错误”的道理,所以最佳方案就是把吴刚放到一个容易和单身女子发生故事的场所。月亮无疑是一个好去处:这里一年四季气温都很低,又有一个孤身女子,最适合发配吴刚。而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炎帝和嫦娥有仇,想当年后羿一连射下九个太阳,害的人家十兄弟只剩一个,后羿又没死在太阳家族的手上,炎帝肯定早就想在嫦娥身上报复。不过炎帝是太阳神,管不到月亮,必须要有另一个能管到月亮的神仙给他帮忙。上古月神本是女娲,但她早就退居二线。现在也就是王母能管到月亮,因为她是女仙的统领,而月亮上就住了一个女仙嫦娥。王母也因后羿之死对嫦娥怀恨在心,炎帝来找肯定是一拍即合,就把吴刚安排到了月亮,给了一个砍树的差事。苦役的内容大体上和他的希腊同胞西绪福斯差不多——他必须去完成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砍一棵并没有多大经济价值的桂花树。 天庭并没有给吴刚上镣铐,相反,为了显示宽大,还赠送了他一把锋利无比、据说是削铁如泥的斧头。 当吴刚锋利的斧头接触到桂花树的一刹那,突然间变得锈迹斑斑,迟钝无比。 这是因为斧头的锋利性,与吴刚思想的单纯度有关。他想得愈简单,手中的斧头就愈锋利。反之则愈钝。要命的是,吴刚一开始意志坚定,头脑敏捷,目标清晰,但是越到后来越无法控制自己的优柔寡断与心猿意马。在整个这个动作的轮回中,吴刚总是由心如止水变得思绪万千。斧头就这样迅速地变钝了。因此,吴刚无法完成工作的关键,并非那棵桂树本身难以征服,而是这位悲惨的苦役工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磨砺斧头。
吴刚被贬到月宫后,其妻内心负疚,于是就叫最小的两个孩子延殳飞奔月亮,陪伴他们名义上的父亲。《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炎帝之孙伯陵。伯陵通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月中的顾、菟,就是延、殳变成的。由于兔子上了月宫,因此古时人们过中秋,祭月时必用“兔儿爷”。
中秋节前几天,街市上都会卖一种专供儿童祭月用的“兔儿爷”。兔儿爷是一种泥人玩具,有手工捏的,但大多是用泥模子扣出来的,长得都是一个模样。说是兔子,还不如说更像人,身体、脸形都是人的样子,只有从头顶上那一对长长的耳朵和画成三瓣儿的嘴巴才看出点兔子的模样。
也许是因为当时京城的人喜欢听戏,因此,京城的兔儿爷不知不觉也一副戏子的打扮。更有讲究的,面贴金泥,身穿金甲,背后插着一排小小的令旗,往那里一站,就像戏台上的元帅升帐。兔儿爷的动作也千姿百态,有的正襟危坐,有的正在持杵捣药,还有的身跨骏马,手持兵器,小小的兔子俨然成了戏台上雄赳赳气昂昂的急先锋。
如今,在庙会的杂耍摊上偶尔又能看到兔儿爷那乖巧的身影了,但与兔儿爷相关的中秋拜月风俗已经风流云散,脱离了其原初环境的兔儿爷也就不复有旧日的风韵了。(#)
(3)吃月饼
中国月饼传说起源于唐初。唐高祖李渊与百姓欢度中秋,他兴高采烈地挥手,看着手上吐蕃(今西藏)商人听献的味道鲜美的圆饼,他不禁兴致大增,指着天上明亮的圆月:高声笑道:“应将圆饼邀蟾蜍。”随即他把圆饼分与群臣共食之,同庆欢乐。于是吃月饼的习俗开始流传。
关于月饼还有一个版本的说法。元朝末年,起义领导人之一的张士诚,利用中秋节向百姓馈赠麦讲,在饼内夹带字条,上写“八月十五杀元兵,家家户户齐动手”,定于八月十五日晚同时起义。到八月十五晚上,各家掰开月饼,看见字条,便纷纷拿起菜刀,揭竿而起。从此,中秋夜吃月饼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清代,月饼的制作更为精美,有的已成为驰名的节令食品。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
上面是我讲义的一部分,你参考用吧。祝你愉快!

❼ 关于中秋节的谜语、笑话

中秋谜语:
1、中秋归来(打一词牌名)
2、嫦娥下凡(打一花名)
3、中秋菊开(打一成语)
4、明月照我还(打一明代人名)
5、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
6、寂寞嫦娥舒广袖(打一舞蹈术语)
7、华夏共赏中秋月(打一旅游用语)
8、中秋度蜜月(打一成语)
9、清风拂面中秋夜(打一四字常用语)
10、一轮明月挂中天(打一四字股市术语)
11、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
12、中秋月饼(打一电脑名词)
13、中秋别后重团圆(打一影片名)
14、中秋望月(打一《红楼梦》诗名)
15、中秋过后又重阳(打一郑板桥诗句)
答案是:
1、八归
2、月季
3、花好月圆
4、归有光
5、赏光
6、水袖
7、观光
8、花好月圆
9、明月清风
10、日涨盈亏
11、当归
12、软盘
13、第二次握手
14、贾语村的,《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15、一节复一节 120

❽ 中秋节习俗,文化和起源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
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
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
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
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
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
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
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
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
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
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
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说起中秋的来源,坊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
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
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
叫着月精。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
他物。可是又有另一个说法是,在月宫里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
唐明皇游月宫,话说贵为天子的唐明皇对嫦娥非常的迷恋。一天他上了月宫,在月宫里看
到了一只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间的传说中是赖月饼作为通讯工具。朱元璋带头
取义,把字条塞在每个月饼馅里,呼唤众人依时起义。
中秋节的起源,其中的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
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时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人们记忆最多的是月饼和灯笼。

❾ 中秋节到青海旅游需带什么衣服

中秋节到青海(15~20度左右)旅游需带上帽子以及一些清凉透气的长袖衣日间防晒和一两件稍厚的外套晚上穿

与中秋节帽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红色衣搭配什么 浏览:141
淘宝一岁女宝宝秋冬外套 浏览:619
潮人领带品牌及商品 浏览:263
咖色衣配什么色裙子 浏览:54
曲筱绡睡衣品牌 浏览:805
耐克军绿外套陈奕迅 浏览:146
旗袍嫁人 浏览:635
小外套秋装短款 浏览:769
摩登貂绒外套是品牌吗 浏览:669
粉红皮风衣配什么围巾 浏览:897
英国买什么羽绒服划算 浏览:289
裤子上沾了松香怎么去掉 浏览:66
黑白小格衬衫女款 浏览:673
女人红色卫衣配什么裤子好看图片 浏览:275
jeep男裤子 浏览:298
石家庄市场批发女装多少钱 浏览:985
圆领臧青色外套里面搭什么颜色衣服 浏览:746
m码男士棉睡衣 浏览:857
新款女装袖子 浏览:990
衣买大怎么能改小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