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观音菩萨用紧箍咒变花帽,唐僧说了啥,让孙悟空心甘情愿戴上了呢
再好的夫妻,都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磨合期;再好的朋友,也需要长时间的考验!
这不,双叉岭上的樵夫,镇山太保——刘伯钦,将唐僧平安护送到了两界山,往前就成了鞑靼境域,他再无法继续相送。
唐僧苦于单枪匹马独行,没有安全保障时,突然听到了有人在喊他“师父”!
刘伯钦给唐僧讲了一个他听到的故事:汉末王莽篡汉时,天降五行山,压了一个神猴,已有500多年,期间,有山神土地监押,只给他些铜汁和铁丸填肚子,至今冻饿不死。
两界山师徒相遇
西游神话中,喊唐僧师父的正是500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未见唐僧其人,便遥远地称唐僧为师父,是因为此前,孙悟空受到了观音菩萨的指点,东土大唐前往西天灵山的取经人,可以救他出难,让他在五行山下留意唐僧的到来。
观音菩萨离开前,还传授了唐僧一篇“定心真言”咒,就是我们常说的“紧箍儿咒”,让唐僧熟记于心,别再告诉任何人,谁不服使唤,就默念此咒。
悟空跟随唐僧后的第一战中,打死一只老虎,唐僧这个大善人用虎皮给孙悟空缝了一件衣服(其实电视剧里看起来像连衣裙),这是唐僧给孙悟空的第一件东西。
唐僧因为孙悟空不停自己的话,求助于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给唐僧一个花顶帽(貌似是叫这个),唐僧这个从不撒谎的出家人骗孙悟空带上,之后,孙悟空的头上就有了紧箍咒,这是唐僧给孙悟空的第二个东西。
⑶ 谁能给我:唐僧 孙悟空 猪八戒 沙和尚,的图片
孙悟空: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B%EF%CE%F2%BF%D5&in=22512&cl=2&cm=1&sc=0&lm=-1&pn=4&rn=1&di=623304288&ln=2000唐僧: http://imgnews..com/i?ct=520093696&z=0&tn=imagenewsdetail&word=%CC%C6%C9%AE&in=8364&cl=3&lm=-1&pn=4&rn=1 猪八戒 :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6%ED%B0%CB%BD%E4&in=24752&cl=2&cm=1&sc=0&lm=-1&pn=88&rn=1&di=646723401&ln=2000沙和尚: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E%F7%D3%CE%BC%C7%C9%B3%BA%CD%C9%D0&in=31321&cl=2&cm=1&sc=0&lm=-1&pn=10&rn=1&di=2688035120&ln=71
⑷ 观音菩萨,为什么给唐僧帽子,让悟空带上
《西游记》关于紧箍咒的处理也表明这是一部以心性修养为主旨的小说。第八回,如来委托观音去东土寻一个取经人,并寻找几个保护取经人的徒弟。如来取出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作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第十四回,紧箍儿戴上悟空的头。只要唐僧念动咒语,悟空便头痛难忍,从此只得死心塌地保唐僧西去。第十七回,禁箍儿戴上黑熊精的头:
菩萨又怕那妖无礼,却把一个箍儿,丢在那妖头上。那妖起来,提枪要刺,行者、菩萨早已起在空中。菩萨将真言念起。那怪依旧头疼,丢了枪,满地乱滚。半空里笑倒个美猴王,平地下滚坏个黑熊怪。
念禁箍咒的效果是明显的:黑熊怪“难禁疼痛,只得跪在地下哀告”,“愿皈正果”。“一片野心今日定,无穷顽性此时收。”第四十二回,金箍儿上了红孩儿的头。“菩萨捻着诀,默默的念了几遍,那妖精搓耳揉腮,攒蹄打滚。”“那童子开不得手,拿不得枪,方知是法力深微,没奈何,才纳头下拜。”至此为止,无论是紧箍儿,还是禁箍儿,还是金箍儿,在读者的感受中都是法宝,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法宝。
但接下来的事实却令我们质疑最初的感受。第五十七回,三藏恨逐悟空,断难回心转意,悟空无奈,去普陀崖求助观音老母,“万望菩萨舍大慈悲,将《松箍儿咒》念念,褪下金箍,交还与你,放我仍往水帘洞逃生去罢!”菩萨笑道:“《紧箍儿咒》,本是如来传我的。当年差我上东土寻取经人,赐我三件宝贝,乃是锦衣袈裟、九环锡杖、金紧禁三个箍儿,秘授与咒语三篇,却无什么《松箍儿咒》。”从小说的暗示来看,不仅观音菩萨无什么《松箍儿咒》,连如来也没有。这样的情节设计,又使金箍儿看上去不像法宝,因为,通常的法宝,都不仅有使用的方法,而且有解除的方法。
《西游记》在最后关头提醒读者,与其将金箍儿视为法宝,蠢不如从象征的角度将之理解为一种具有强制约束力的规范。
第一百回的一段对话,有必要给予足够的注意:
孙悟空却又对唐僧道:“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咒儿捕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人。”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
这使人想起大珠慧海禅师的一句名言:“本自无缚,不用求解。”(本来就没有什么束缚,根本不用去求解脱)禅宗佛性说的要点,是把实相、本性、真理,均诉诸一心。心、性、理等,名异实同。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心外求心,佛外求佛,法外求法,无异于南辕北辙。黄蘖希运禅师用一个比喻来说明佛在自心,不假外求。他说:只要你有觅佛的念头,便是过失。这好像痴人在山顶叫一声,听到山谷中有回音,便忙不迭地下山寻找声响,待找不到声响,又上山叫一声,又下山寻觅。如此往复循环,千生万劫也找不到声响。离开自身而向外求佛的人亦然,“只寻声逐响人,虚生浪死汉”。在禅宗看来,“自家宝藏,一切具足,使用自在,不假外求”。“你若求佛,即被佛魔摄,你若求祖,即被祖魔摄,你若有求皆苦,不如元事”。恰如孙悟空头上,只因向外求佛而未能明心见性,头便被箍住;一旦从自心中顿现真如本性,大彻大悟,金箍儿也就消失了。一则公案说:有僧问石头希迁:“如何是解脱?”
石头反问:“谁缚汝?”问:“如何是净土?”反问:“谁垢汝?”问:“如何是涅檠?”
反问:“谁将生死与汝?”
石头以矛攻盾,正言若反,抽钉拔楔,沉着痛快。他的意思是说:既然没有谁绑住你,那就是已经解脱;既然没有谁弄脏你,那便处处都是净土;既然无生死之别,又何必追求涅檠?所以,石头一再强调:“即心即佛,心佛众生,菩提烦恼,名异体一。汝等当知,自己心灵,体离断常,性非垢净,湛然圆满,凡圣齐同。”身外无佛,身外无法,学佛的当务之急是明心见性。金箍只戴在那些未能明心见性者的头上;一旦明心见性,就不再存在任何强制性的约束,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也。
金箍不是法宝,金箍象征一种强制性的约束,它标志着修养过程中尚未明心见性的那个阶段。
⑸ 孙悟空头上戴的那个圈圈(观音给唐僧的)叫什么名字
紧箍咒。
紧箍咒(发音jǐn gū zhòu),最早出现于中国四大文学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用来制服孙悟空的咒语,能使孙悟空头上的紧箍收缩,头痛欲裂。后用来比喻束缚人的东西。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回:“如来又取出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
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5)唐僧给孙悟空的帽子图片扩展阅读:
在《西游记》里,孙悟空号称正义的化身,但有时也桀骜不驯。他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一巴掌推下天界,用五行山给困住。刚开始的时候,孙悟空剧烈反抗,那山都要被孙悟空给捣翻了。巡视的小官连忙报告如来佛:"不好了,那山会被翻到了。
"如来佛镇定地笑着说:"不碍事,不碍事。"只见佛祖从袖中拿出一张帖子。上面写有六个金字:"唵、嘛、呢、叭、咪、吽",如来佛把帖子交给那巡视的小官,吩咐他把贴子贴在五行的山顶上。小官把贴纸贴好后,孙悟空再怎么反抗,也起不了作用了。
500年之后,唐僧到五行山把孙悟空救了出来,师徒二人开始了西天取经的道路。但经历了被压在五行山的这500年的孙悟空仍然不知悔改。观音菩萨知道这件事之后,就把如来佛传给他的紧箍儿,变作一顶漂亮的帽子送给了唐僧。
还对唐僧说:"我那里还有一篇咒语,叫做'定心真言',又叫'紧箍儿咒',你把它默念熟,牢记在心里,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孙悟空听从了观音菩萨的话,从此之后他更加用心的保护着师傅。
他回想起他被如来佛祖给压了500年,原来不是那山的威力,只是因为山上有那一咒语,"唵、嘛、呢、叭、咪、吽",这才是把他给压住了。这六字咒语,跟唐僧所念的紧箍咒语是一样的。
⑹ 唐僧撒了一次什么谎,竟然将孙悟空欺骗了一辈子
说到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小编小时候还真的是非常的喜欢看,但是小时候从来都没有多想,现在长大了,还真的是很容易多想,觉得西游记真的是一本越读越厚的书。
整部西游记,其实就是唐僧一个人的修行之旅
唐僧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圣人,也不是一个完全恪守戒律的出家人,他就只是一个世俗之中普通的人,会撒谎、会犯错、会动怒,六根不净,贪嗔痴三毒俱在,所以需要西行之路去磨练自我。猴子就代表着我们每个人跳脱的内心,猪八戒代表着我们的各种欲望,沙僧是调节欲望和本心的那份沉着冷静,白龙马则是让我们远行的意马,唐僧则是元神,统领所有,指导行动。因此,唐僧需要用“紧箍儿”束缚心猿,让内心变得坚定,戒去八种诱惑,欲望和本心引发冲突的时候,要冷静的让它归于平衡,才能引导意马走向正途。而路上的妖魔鬼怪和劫难,就是人生要面对的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种困难。
⑺ 观音菩萨送唐僧花帽,孙悟空火眼金睛,为何没看穿是紧箍儿所变呢
大凡有些本事的人,都多多少少有些个性,不太好管理,这犹如带刺的玫瑰。
如何用好这些有才能的人,需要做领导的多学些管理学,驭人术。
西游神话中,唐僧刚刚从五行山下救起孙悟空,师徒甜蜜的感情还没暖热,两人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面对山中盗贼的拦路抢劫,孙悟空三下五除二,就打杀了他们。见义勇为,保护唐僧本是悟空的职责所在,可唐僧认为悟空出手太狠,轻易杀生,有违佛家慈悲精神,于是,婆婆妈妈地唠叨数落起徒弟。
一旦师父念起紧箍儿咒,孙悟空便头痛欲裂,眼胀身麻,痛得他生不如死。
唐僧在处理孙悟空戴上紧箍儿的事情上,很有艺术和水平,不露声色,便让徒弟主动地戴到了头上。
西游神话中,孙悟空并非简单的神仙,也并非愚笨的徒弟,之所以自己戴上了紧箍儿咒,是因为他很天真,相信唐僧,更没有对件看似普通的衣服设防。
⑻ 唐僧和孙悟空搞笑图片
lz女,儿子5岁,今晚吃完饭拿着我手机玩,我逗他,他不理我,
我就咯吱他脖子,他也不知道痒,我使出最后一招,
掀开他的衣服摸他腰,手还没伸进去,他淡定的说了我一句:“怎么?你要掏我蛋吗?”
我……雷的无话可说,他爸来了一句,儿子说话很成熟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