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南美洲好玩的地方
在巴西最大的海港城市里约热内卢,海滨分外迷人,这里是欧美旅游者的度假天堂。最著名的要数长达8公里的科帕卡巴纳海滩,海滩上建有数十个风情各异的小酒吧,不管是坐在酒吧里悠闲地品一杯烈酒,还是躺在松软的海滩上晒太阳,都会是一种享受。
●最原始的亚马孙热带雨林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现存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它覆盖了巴西将近一半的领土,热带丛林中许多未解之谜,吸引着众多探险队前往。
在这里,雨林中的一草一木、保持着洪荒状态的大林莽、各种或敌意或好奇的森林动物,置身其中,让人感到时光倒流。
亚马孙雨林曾是印第安人生活的土地,据说每平方公里就有1000多种树,还有上万种知名或不知名的野生动物,和包括大名鼎鼎的食人鱼在内的3000多种鱼类。
内格罗河是亚马孙河的最大支流,沿着内格罗河顺流而下,大约62公里处便是黑色的内格罗河水与黄色的索里芒斯河水交汇形成的美丽奇观。索河河水为黄色,内河河水为浓咖啡色,因比重和流速不同,河水在交汇处长达数十公里的河面上黑黄分明,“井水不犯河水”,令人称奇。
●最壮美的伊瓜苏大瀑布
伊瓜苏瀑布是世界上最宽的瀑布,位于巴西和阿根廷交界的伊瓜苏河下游。瀑布分布于阿根廷与巴西为界的峡谷两边,峡谷顶部是瀑布的中心地带,那里水流最大、最猛,被称为“魔鬼喉”。
巴西和阿根廷分别为瀑布修建了国家公园。在阿根廷观瀑布分两条线路,一是在瀑布上游俯视,游人可通过一条长3000米的蜿蜒小桥抵达瀑布边缘,站在桥上,俯视伊瓜苏河注入巴拉那河的壮观景象;一是在瀑布下游仰视,自下而上领略瀑布一泻千里的百态景观。如果你够勇敢,可以搭一艘小艇,到“魔鬼喉”喷口附近,让船冲进瀑布,玩一把惊险。在巴西观瀑布就比较方便,在占地17万公顷的国家公园内,住在瀑布旅馆就能俯览伊瓜苏瀑布的全貌。
在阿根廷,不去探访下“探戈”的发源地,就是一种遗憾。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南郊的博卡港区,有一条叫做“卡米尼托”的街道,是探戈舞的发源地。它周围的一切都与探戈有关:被涂成五颜六色的楼房、千姿百态的探戈舞蹈造型、探戈主题的雕塑及壁画等,让人流连忘返。
●最有“动感”的莫雷诺冰川
位于阿根廷南部的莫雷诺冰川,是世界上少数活着的冰川。那里汇聚了几十条冰流和冰块,每隔20分钟左右就可以看到“冰崩”奇观:一块块巨大的冰块沉入阿根廷湖,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响声让人屏息凝注,但很快,一切又都归于平静。
莫雷诺冰川有20层楼之高,绵延30公里,有20万年历史,在冰川界尚属“年轻”一族。目前,莫雷诺冰川似一堵巨大的“冰墙”每天都在以30厘米的速度向前推进,身临其下,似乎感受到冰川时代的气息。
复活节岛的神秘石像
●最神秘的复活节岛
复活节岛位于南太平洋上,属于智利领土。面积仅为117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孤独的岛屿,只有少数土著人居住,东距智利本土3800公里,西距最近的塔希提岛2200多公里。到神秘的复活节岛远足,是很多背包客的梦想。
岛上1000多尊巨大无比的“莫埃”石像吸引着世界游人趋之若鹜,石像一般重四五吨,最大的达一百多吨。石像大部分都是根据同一个样式雕刻,都是长脸、长耳,身体直到胯部,而石像的眼睛是用珊瑚和深色石头做成的,有的石像头上还戴有岩石做的红帽子。
这些巨大的石像有的站在海边,有的倒在草丛中,把人带入那遥远的年代。除了复活节岛,到安第斯山登山或骑马也是不错的选择。从圣地亚哥到安第斯山脚,不到一个小时。在那里,攀岩、跳伞、骑马、漂流,你会感受到冬季南半球的无穷魅。
●最高的天使瀑布
天使瀑布位于委内瑞拉东南部的卡奈玛国家公园内,瀑布落差达979米,是世界最高的瀑布。瀑布分为两级,先泻下807米,落在一个岩架上,再跌落172米,落在山脚下一个宽152米的大水池内,你可以乘直升机从空中观赏瀑布的雄浑气势。
消闲之余,不妨留意一下当地的美女。委内瑞拉是一个盛产美女的国家,有“美女之国”之称。每年九月初的选美大赛是委内瑞拉的重要日子,每逢此时,人们对选美的热情丝毫不亚于球迷对世界杯的迷恋。
●小贴士
巴西
1.巴西治安不太好,要随时注意安全,贵重物品务必随身携带,夜晚出外最好请当地导游带领或结伴而行,切勿单独行动。
2.巴西的印第安人有一种非常有趣的习俗,若有客人来,主人便邀请客人一起跳进河里去洗澡,有的一天要洗上十几次。据说,这是他们对宾客最尊敬的礼节。智利
1.智利治安比较好,是南美比较富裕的国家。早晚温差大,冬季白天为10-15℃,晚间在0℃左右。
2.智利最佳旅游季节在11月至来年3月,正值当地夏天,但气温不会太高,不过紫外线强烈,尤其是去复活节岛,更应注意防晒。阿根廷
1.去阿根廷,马黛茶跟探戈一样出名,当地喝茶习惯很有意思:大家围坐一起,茶壶里插上吸管,边吸边聊,如果你拒绝喝马黛茶那就是不够朋友了。
2.莫雷诺冰川最适宜的造访季节是11月至来年2月。
『贰』 西方的高高帽子叫什么
高筒爵士帽,魔术帽,绅士帽,马术帽,礼帽。
『叁』 英国人戴的那种高高的很长很长的黑帽子叫什么它的详细信息,发过来两张那帽子的照片吧,谢谢您!
圆顶硬礼帽是毛毡帽的一种,在1850年由英国人詹姆斯·寇克发明。起先设计的出发点是利用硬式材质来保护头部,但在19世纪后期开始普及,主要原因是这种圆顶硬礼帽有些类似上流社会配戴的高顶丝质礼帽,但价格又不那么高昂,毛毡的质料也容易清洗,因此颇受社会小康阶层欢迎。在英国伦敦,圆顶硬礼帽曾是英国绅士与文化的象征。在1960年代才逐渐式微,今日多数的英国年轻人没有看过圆顶硬礼帽做为正式礼服的样子。在北爱尔兰每年7月12日的游行时,橙党都会戴上圆顶硬礼帽做为传统服饰,不过平日他们是不戴这种帽子的。圆顶硬礼帽在西方有英式与美式两种讲法,英式经常称为Bowler Hat。美式则讲Derby Hat。在南美洲高原的许多传统部落中,女人戴圆顶硬礼帽是相当常见的。
『肆』 海狸鼠皮毛怎样制作皮衣和帽子,和围巾的制作过程
海狸鼠又称河狸鼠、狸獭、沼狸,原来被划为硬毛鼠科,后来独立出来成为海狸鼠科。海狸鼠的毛皮是一种名贵的衣料,常用作大衣、帽子、围巾等的材料。 “Nutria”在西班牙语的本意其实是水獭的意思。它是草食性皮肉两用动物,原产于南美洲国家。海狸鼠的人工饲养在国外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我国从1956年开始引进饲养。现已选育出16个色型品系,有白色、金色、金黄色、黑色、褐色、奶油色、珍珠色、麻黄色等,其中以金色、金黄色最为珍贵,麻黄色最为常见。海狸鼠具有经济价值高、饲料来源丰富、圈舍构造简单、好饲养、易管理、无瘟疫等特点。其毛皮可制成皮革和裘皮;肉是优质的高蛋白野味佳品;内脏是生物药品的主要来源。
『伍』 怎么给龙猫也就是南美洲栗鼠做帽子
龙猫是不会喜欢帽子的。因为它们在野外哪有什么帽子衣服给他们穿戴,他们的毛就很好看,很舒服。
『陆』 请问 外国人带个帽子 帽子上有颗星的 他具体叫什么啊
是格瓦拉。古巴的革命领袖。
http://news.dahew.com/China/10101/2005/08/10/images/10101_20050810_213.jpg
还有http://images.joyo.com/m/md_gass090017.jpg
就是这个人吧你问的。
切·格瓦拉魅力长存的传奇战士
1967年10月9日,拉丁美洲著名革命家、“游击中心”理论倡导者切·格瓦拉在前一天战斗中负伤被俘后,被美国支持的玻利维亚军人政权枪决。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切·格瓦拉的名字便在世界传扬。当年中国也曾称赞过他在古巴推行的游击战道路,而西方对他则冠以“红色罗宾汉”、“共产主义的堂·吉诃德”等称号。直至2000年,北京舞台上演的话剧《格瓦拉》还曾轰动一时。那个生活在地球另一面的传奇革命家,其战斗和生活的轨迹其实曾与我们紧密相关,其悲欢也值得国人品味反思……
■以毛泽东著作为师,为穷苦人的利益而抛弃了医生的职业到古巴打游击
在古巴革命中闻名的格瓦拉,原本是阿根廷人。他于1928年生于较优裕的家庭,毕业于医学院,在行医中痛感人民苦难非药可治,在阅读了马列著作后决心从事政治斗争,以解放整个拉丁美洲为己任。1957年,他在墨西哥结识了古巴革命者卡斯特罗并与其结成密友,两人很快便率一支小队乘船潜回古巴,登陆后他们上山进行游击战,一年多后就推翻了亲美的独裁政权。
在“七支步枪起家”的斗争中,格瓦拉读过西班牙文本的《毛泽东选集》后深受启发,后来他一再说:“毛泽东是游击战大师,我只是个小学生。”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翌年,格瓦拉便来华访问。他见到了被自己奉为导师的毛泽东,两人亲密地拉着手说话。回国后,格瓦拉便拿起甘蔗刀下田,宣布这是仿照人民公社的榜样,并号召民众学习中国专家不计较工资只讲奉献的精神。
格瓦拉做体力活并不是装样子给群众看的,而是实实在在地真干,业余时间特别是星期六下午,他的时间主要用于义务劳动。他公私分明,年幼的孩子生了急病,他也绝不许用自己的公车送医院。在当时物资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发给每个高级领导人一张特殊供应卡,位居国家第二把手的格瓦拉马上退回,而且始终要求家人到商店同普通百姓一样排队买东西。至于他那些同战士一样站岗,治疗被视为瘟神的麻风病人从不戴手套一类的故事,更是广为传扬。正是这种毫无利己动机的献身榜样,使格瓦拉能够超越时空,被贫困国度的民众和许多富足的西方人同时接受和称赞。卡斯特罗对这位战友的评价则是:“一个在行动上没有一丝污点,在举动中毫无瑕疵的典范就是切!”
■理想主义与现实的矛盾,使他离开古巴进入他国丛林
在革命胜利后的古巴,格瓦拉在取得古巴国籍后只呆了六年。当时,中苏论战势同水火后,他感到两面为难,便在1965年2月再次来华访问,他主张同苏联停止论战,但他的建议未被接受,他也没见到毛泽东。带着忧郁离华后,格瓦拉便在公开场合消失,并登报宣布放弃职务和国籍,使古巴政府不必对其行为负责。
后来人们知道,1965年春,格瓦拉进入了刚果(利)东部,指导当地的左派游击队。几个月后,他失望地离开,因为他感到当地人不愿认真打仗,所以失败无法挽回。隐蔽回古巴休整几个月后,1966年11月,格瓦拉又带领几十个说西班牙语的外籍人进入玻利维亚,在丛林中展开游击战。
对于格瓦拉为什么出走,三十多年来不少研究者有过多种解释。多数意见是,他想摆脱国际共运的分歧,在南美洲再树立起一个革命榜样。不过,从近些年发掘出的他的一些当年的文件笔记中看,格瓦拉其实有更深层次的想法,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诸多疑问,想另辟一条新路。
古巴革命胜利后,格瓦拉是首任国家银行行长,可他却主张废除货币建立“不用钱的文明”。从事建设时,他反对“物质动力”,主张消灭个人主义,要求用劳动竞赛来驱动。由于美国的封锁,经济难以自给的古巴不得不大量接受苏援,在体制和指导原则方面也学习苏联模式,对此格瓦拉很失望,认为从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起就开始了“资本主义复辟”的先例,而只有战争条件下同志关系才是真正纯洁的兄弟关系。他这类理想主义的主张,在和平建设的现实生活中注定难以实行,到另一个国度用以往的战争方式再做新探索就势在必然。
抛弃古巴优裕且安宁的城市生活,再进入毒蛇蚊虫出没的南美丛林,对从小便患哮喘病的格瓦拉绝非易事,但是为了理想他义无反顾。在近一年艰难的山区游击跋涉中,格瓦拉只靠一匹骡子驮行李,忍受了诸多困苦,面对追剿和陷入绝境也毫不动摇,并宣布绝不让敌人活捉自己。在1967年10月8日的最后战斗中,他因负伤并犯了哮喘病,才当了俘虏。
■“游击中心”理论随着他的牺牲而终结,忘我的人格魅力却长存人间
格瓦拉学过中国的游击战理论,他提出的“游击中心”论却又有一些不同之处,其中特别强调少数精英的作用,认为到处游击示范便可让民众一涌而起推翻反动政府,而很少注重根据地建设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格瓦拉最后在玻利维亚的牺牲虽然悲壮,却说明了外籍人到别国输出革命很难成功,实践标准也对其游击理论做了最无情的检验。
记得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内曾翻译过格瓦拉的《游击笔记》(内部出版),笔者曾问过许多熟悉游击战的老前辈的观后感,回答都是叹息不已。从书中可看出,格瓦拉最后近一年在山区到处游动,他想“解放”的当地农民对其却非常冷淡,没有一个人参加游击队,甚至向政府军告密。这支队伍成了无水之鱼,人越打越少,能坚持那么久全靠顽强的毅力和信念支持。
格瓦拉的小队遭伏击覆没,本人被俘后,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同他谈了话,出于敬佩曾主张送到关塔那摩关押,玻政府却坚持处决。因该国已取消死刑,刽子手便于10月9日把格瓦拉带出来,迎面用冲锋枪向他扫射,然后拍照后公布说格瓦拉是阵亡。面对枪口,格瓦拉昂首挺胸,无愧于一个战士的形象!
格瓦拉牺牲后,比生前获得了更多的荣誉,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亚非拉国家有了众多崇拜者。在许多国家的群众集会上,经常可看到他的画像和毛泽东像并列。那幅穿作战服留胡子的照片,成了为摆脱苦难而奋斗的许多人的精神偶像。
苏东巨变后,全球虽出现了意识形态趋向淡漠的情形,众多人却仍有“格瓦拉情结”。1997年是他牺牲30周年,恰好其遗骨在玻利维亚被发现,南美许多国家都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阿根廷还专门为他拍摄了故事片,并在国会大厦前举行诗歌朗诵会。更有成千上万各国青年聚集到格瓦拉牺牲的玻利维亚尤罗山谷,昔日冷寂的失败之地召开了欢声鼎沸的大会;古巴的悼念活动更是盛况空前……随后,在北京话剧舞台上出现的格瓦拉,也造成过轰动效应。剧中主人公谴责种种社会不公后大声说:“不革命行吗?”观众(多是年轻人)立即报以一阵掌声和呼喊。当然,剧场内同时也有笑声和叹息,表现出中国新时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情感的多样性。
国际范围内“格瓦拉热”几十年不衰,比格瓦拉本人的胜利和悲剧更值得人们思考。如今,在我们这个喧闹的世界上虽然物欲横流,人们需要物质利益,然而对美好精神境界的追求却没有泯灭。只要社会还存在着压迫和不公,切·格瓦拉那种为解放苦难者不惜献身的精神便永远会受尊崇,众多青年人仍会高呼着:“切!切!”
『柒』 南美洲最美的地方在哪
谈不上最美。巴西有广阔的热带雨林,有全年温暖的巴西高原,南部还有伊瓜苏大瀑布 ,伊泰普水电站
『捌』 南美洲的风土人情、习俗等
除了丰富的本土传统艺术,拉丁美洲的视觉艺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西班牙语的影响,葡萄牙和法国巴洛克绘画,进而经常跟随意大利大师的趋势。一般来说,这种艺术在二十世纪初欧洲中心主义开始消退,拉丁美洲人开始承认的唯一性条件,开始走自己的路。
在巴西南部,牛仔(牛仔)穿宽松的裤子叫做bombachas也宽边帽子。
在玻利维亚,男人穿条纹长袍、色彩鲜艳的披肩。女人穿裙子。他们还戴着derby的帽子。
南美国家有丰富多样的音乐。一些最著名的类型包括来自巴西的桑巴舞,探戈在阿根廷和乌拉圭,从哥伦比亚cumbia。
以上翻译,拿走不谢
『玖』 找一个人名,他的头像经常出现在T恤,纹身等上面,侧面,抬头向上看,戴帽子,好像是个南美洲的人,但不确定哈
切·格瓦拉
埃内斯托·拉斐尔·格瓦拉·德·拉·塞尔纳(西班牙语:Ernesto Rafael Guevara de la Serna,1928年6月14日—1967年10月9日),通常被称做切·格瓦拉(西班牙语:Che Guevara),香港译作捷·古华拉。他是出生于阿根廷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和古巴游击队领导人。格瓦拉于1959年参与了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七二六运动”,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在古巴新政府担任了一些要职之后,格瓦拉于1965年离开古巴,在其它国家继续策动共产革命。首先是刚果,然后是玻利维亚。在玻利维亚,他在一次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的军事行动中被捕,并于1967年10月9日被玻利维亚军队杀害。死后,他成为了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运动的象征。
『拾』 南美洲戴帽子的国家是
戴帽子的国家哪个国家都有,并不是独立的国家,硬是要说的话也是宗教信仰和部落之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