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颜回输冠原文及出处
出处最早见于论语,但实为后人编写的哲理小故事,不是真实事件。
② 问"颜回输冠"这个典故
《颜回输冠》出自《论语》,讲述了颜回跟人打赌的一件事情。
颜回在街上碰到买布人与卖布人在吵架,买布人理直气壮的说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什么要我二十四钱?于是颜回说,三八就是二十四。
买布人急了要与颜回打赌,并且要让孔子评判,如果自己输了愿意输自己的人头,颜回说要是自己输了就输自己的帽子。两个人找孔子评理,孔子却出乎颜回意料的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啊。
颜回于是输了自己的帽子,颜回听了老师的话,将自己的帽子乖乖的送给了买布人。但是颜回却觉得孔子老糊涂了,于是决定不再跟随孔子学习。
颜回借口回家有事,跟孔子告别,孔子嘱咐颜回说,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颜回走到路上,忽然下起雨,颜回赶紧跑到一个千年古树的树洞中避雨,可是想到老师的话,马上跑出来,刚刚出来就见到一个闪电将大树劈倒,于是心中佩服老师的先见之明。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深夜,颜回不愿意打扰别人了,于是用佩剑拨开妻子的房门走到床边,却摸到床头睡着一个人,床尾睡着一个人,于是大怒,举起佩剑要砍,又想起老师的话,于是点上灯,却发现妻子与妹妹各睡一头,于是颜回非常震撼。
天明的时候颜回返回老师那里,见到老师就跪倒在地,说了自己的经过,问老师何以有先见之明。孔子说,你走的时候我见到要下雨了,于是嘱咐你一句,见你带着佩剑生着气走了,觉得不放心也嘱咐你一句,并不是有什么先见之明。
颜回又问为什么老师一定要说三八是二十三,孔子说,你要是输了只是输掉一顶帽子,如果是买布人输了就是一条人命,难道你想要人家的命吗?颜回大彻大悟,从此之后再也没有离开过孔子。
从这则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智慧与思想的深邃,也可以见到颜回一开始的时候对孔子也是存在着疑惑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这是必然的。
创作简介:
《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的表现之一为克己复礼,有所不为)。
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欲施做答,欲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取舍,施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用好心坏心来说,要防止好心办坏事,就要慎施。)答司马牛“仁者其言也讱”。
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牛则答以细目。又如,”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
③ 颜回输冠中颜回为什么感到惭愧
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一日,颜回上街,见一布店前围满了人,乃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买布的大嚷: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上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
买布的指着颜回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多少只有他说了算!
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若评你错了呢?
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走,二人打着赌,去找孔子评理。
孔子问明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颜回从不跟老师顶嘴,见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买布的得意地走了。
对孔子的评判,他表面上服从,心里却想不通,认为孔子已年老昏聩了,便不想再跟他学习。第二天,借故家中有事,要告假,孔子明白他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允了。颜回临行前,孔子要他办完事即回,并嘱咐两句话: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
颜回应声:记住了。回家路上突然遇上了雷雨,电闪雷鸣,颜回急忙钻进路边一棵大树,想避避雨。猛然想起老师“千年古树莫存身”的话,心想,老师也是好意,且听他的吧,就从树下走了出来。他刚离开不远,一个炸雷,把那棵大树拦腰劈断,颜回大吃一惊:老师的第一句话如此灵验,难道我还会杀人吗?
颜回回到家已是深夜。不想惊动妻子,就用随身佩剑,拨开了住室的门栓,点上昏暗的蜡烛,忽然看到妻子的床上睡着两个人,他怒从心头起,以为妻子不守妇道,拔下佩剑,举剑欲砍,此时他又想起了孔子的第二句话“杀人不明勿动手”,他端近灯烛一看,床上睡的只是妻子和妹妹,内心不禁羞愧万分。
天明,颜回返回,见了孔子,跪地打躬说:老师料事如神,学生十分佩服!您那两句话救了我、我妻和我妹三个人哪!您事前怎么会知道要发生的事情呢?
孔子扶起颜回笑着说:没什么,只是观昨日气象,估计会有雷雨,因而提醒你“千年古树莫存身”。你又是负气走的,身上还带着佩剑,因而才告诫你“杀人不明勿动手”。孔子又开导颜回:我知道你回家是假的,实则以为我年老昏聩,不愿再跟我学习。你想想:昨天我评你输了,不过输个冠;我若说你是对的,他输的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呢?
颜回恍然大悟,扑通一声跪在孔子面前: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学生确以为老师年高昏聩呢,真是惭愧万分!从此后,孔子无论去到哪里,颜回就再也没离开过他。
谢谢,望采纳!
④ 颜回输冠的故事中为什么孔子说3×8为23
因为孔子若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颜回输了,不过输个冠;但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那人输了, 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且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老师所以孔子是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
⑤ 三八二十三,算错不为瞒,你知道这个典故吗
颜回在街上看到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在吵架,买布的大声说:“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收我二十四个钱?”颜回上前劝架,说:“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错了,别吵了。”那人指着颜回的鼻子说:“你算老几?我就听孔夫子的,咱们找他评理去!”颜回问:“如果你错了怎么办?”那人回答:“我把脑袋给你。如果你错了怎么办?”颜回说:“我就把帽子输给你。”
于是,两人一起去找孔子。孔子问明情况后,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嘛,颜回,你输了,把帽子给人家吧!”颜回心想,老师一定是老糊涂了。虽然不情愿,颜回还是把帽子递给了那人,那人拿了帽子高兴地走了。
接着,孔子对颜回说:“说你输了,只是输了一顶帽子;说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是帽子重要还是人命重要?”颜回恍然大悟,扑通跪在孔子面前,恭敬地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非,学生惭愧万分!”孔子淡淡地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子的这种精神就是宽容他人的典型。明知是对方无理,或者是对方错了,却不争不斗反而认输,虽然自己吃点小亏,但使别人不受大损。这种宽容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⑥ 孔子的弟子和某一个人打赌,那个人的赌注是把头割掉,两个人争执不下,问孔子,孔子说弟子输了。
颜回在街上看到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在吵架,买布的大声说:“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收我二十四个钱?”颜回上前劝架,说:“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错了,别吵了.”那人指着颜回的鼻子说:“你算老几?我就听孔夫子的,咱们找他评理去!”颜回问:“如果你错了怎么办?”那人回答:“我把脑袋给你.如果你错了怎么办?”颜回说:“我就把帽子输给你.”
于是,两人一起去找孔子.孔子问明情况后,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嘛,颜回,你输了,把帽子给人家吧!”颜回心想,老师一定是老糊涂了.虽然不情愿,颜回还是把帽子递给了那人,那人拿了帽子高兴地走了.
接着,孔子对颜回说:“说你输了,只是输了一顶帽子;说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是帽子重要还是人命重要?”颜回恍然大悟,扑通跪在孔子面前,恭敬地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非,学生惭愧万分!”孔子淡淡地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子的这种精神就是宽容他人的典型.明知是对方无理,或者是对方错了,却不争不斗反而认输,虽然自己吃点小亏,但使别人不受大损.这种宽容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⑦ 颜回输冠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狂喜勿语,语必浮夸;暴怒勿言,言必伤人。
⑧ 简要概述《颜回输冠》,要求语言精炼,明天我还要演讲。拜托。
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 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 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 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你错了呢?” 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 二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他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第二天,颜回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他的假。颜回临行前,去跟孔子告别。孔子要他办完事即返回,并嘱咐他两句话:“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 颜回应声“记住了”,便动身往家走。路上,突然风起云涌,雷鸣电闪,眼看要下大雨。颜回钻进路边一棵大树的空树干里,想避避雨。他猛然记起孔子“千年古树莫存身”的话,心想,师徒一场,再听他一次话吧,又从空树干中走了出来。他刚离开不远,一个炸雷,把那棵古树劈个粉碎。颜回大吃一惊:老师的第一句话应验啦!难道我还会杀人吗?颜回赶到家,已是深夜。他不想惊动家人,就用随身佩带的宝剑,拨开了妻子住室的门栓。 颜回到床前一摸,啊呀呀,南头睡个人,北头睡个人!他怒从心头起,举剑正要砍,又想起孔子的第二句话“杀人不明勿动手”。 他点灯一看,床上一头睡的是妻子,一头睡的是妹妹…… 天明,颜回又返了回去,见了孔子便跪下说:“老师,您那两句话,救了我、我妻和我妹妹三个人哪!您事前怎么会知道要发生的事呢?” 孔子把颜回扶起来说:“昨天天气燥热,估计会有雷雨,因而就提醒你‘千年古树莫存身’。你又是带着气走的,身上还佩带着宝剑,因而我告诫你‘杀人不明勿动手’”。 颜回打躬说:“老师料事如神,学生十分敬佩!” 孔子又开导颜回说:“我知道你请假回家是假的,实则以为我老糊涂了,不愿再跟我学习。你想想: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个冠;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呢?” 颜回恍然大悟,“扑通”跪在孔子面前,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学生还以为老师因年高而欠清醒呢。学生惭愧万分!” 从这以后,孔子无论去到哪里,颜回再没离开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