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年级美术《戴帽的女人》作者是谁
五年级美术《戴帽的女人》作者是亨利·马蒂斯。
《戴帽子的女人》(Lafemmeauchapeau)是亨利·马蒂斯在1905年绘成的一幅油画,其上的女性是马蒂斯的妻子艾米丽(Amelie)。此画绘成后在同年秋季与其他一些野兽派画家的作品一起展出于秋季沙龙。
法国艺术评论家路易·沃克塞尔对这幅画有较高的评价,在看过当年的展览之后,他评价道:“就像是一群野兽里的多纳泰罗”(Donatellochezlesfauves...)。这句评语刊登在1905年10月17日的《吉尔·皮拉斯》上,后来成为了“野兽派”(Fauvism)一词的来源。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21岁时的一场意外,令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2. 求一幅外国著名油画的名字 内容是一个穿黑色衣服戴着帽子的少女 手拿一本书或雨伞在奔跑过程中回头一笑
一、解答:
1、作品概述:
无名女郎,是俄国画家伊万·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于1883年创作的一幅现实主义肖像画,是用油彩画于画布之上,现收藏于莫斯科的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我们面前的这位典型的19世纪俄国知识女性,她侧身端坐,转首俯视着这个冷酷无情的世界,显得高傲而又自尊。这种姿势语言表明画中人物与这个世道格格不入,冷眼审视,不屑一顾,又不愿与之合流的神情,这隐含着当时一部分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对社会的态度。这幅女子肖像显示的美在于性格表现,也体现画家的美学观。我们面前这位女子没有华丽服饰和贵夫人的打扮,而是入时得体,是上流社会有文化、有修养、品位极高的知识女性打扮。色调浓重且有变化,冷漠、深沉、俊秀的面孔鲜明突出,格外庄重、典雅而高尚。
2、作者简介:
克拉姆斯柯依(Иван Николаевич Крамской)是 “巡回展览画派”(简称“巡回画派”)的组织者和领袖人物,其艺术见解在当时俄罗斯画家中有颇大影响。
因为这两幅图都被用作《安娜卡列尼娜》,所以附上这一幅。
3. 毕加索的戴帽女像是一副一版多色版画作品吗
是的。
巴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巨作《戴帽女子头像》(Buste defemme au chapeau)作为11月14日纽约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精选拍品。
画作用色明艳,线条锐利,构图大胆,是毕加索作品里体现女体圣洁与情欲两者冲突的典范。他当时与两位对他影响深刻的缪思女神交往,她们分别是玛莉·德雷莎·沃特(Marie-Thérèse Walter)与朵拉·玛尔(Dora Maar),这两段澎湃的激情孕育出毕加索艺术生涯里最创新突破的作品。
(3)名画戴帽子的女子扩展阅读
《戴帽女子头像》由毕加索珍存逾三十载之久,直至他在1973年离世,足证其重要性。我们非常期待将这幅精彩大作时呈现各藏家面前。
此幅画作反映了毕加索生命里动荡多舛的时期──他的母亲于1939年1月撒手人寰,欧洲政坛风云色变,其祖国西班牙更是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然而,这段经历亦催生出毕加索最破格立新的画风。
毕加索无法回到西班牙,只能滞留在面临德国纳粹步步进逼的法国。其时,他与玛莉·德雷莎及朵拉玛尔交往,两人性情迥异,外貌更大相径庭,但先后进入毕加索的生活与作品之中,《戴帽女子头像》正正体现了同一时期她们对艺术家的影响。
尽管画中人的许多特征均指向玛莉·德雷莎,如柔顺的金发以及整体明亮柔和的色调,但玛尔的影子也悄然渗入其中。
与其他玛莉·德雷莎肖像画不同,《戴帽女子头像》是毕加索笔下较为生动立体的一幅。线条将厚重的油彩划出切口,她的脸庞也因此更加立体。玛尔的脸庞同时占据了画面焦点,与玛莉·德雷莎分庭抗礼。
尽管帽子在当时对画中人而言可能非常重要,但它的意义后来才被解读出来。玛尔在毕加索绘制的肖像画中经常佩戴着入时的女帽,这些帽子对玛莉·德雷莎来说未免过于花俏,但这幅画中的帽子却将她加冕成初为人母的圣洁母亲,以及新任情敌玛尔的对手。
4. 马帝斯的画: 《戴帽的女人》
是不是这一幅:
5. 请问一下这张油画是谁画的画的内容是:一位戴帽子穿裙子的少女在荡秋千急求,谢谢!
广州美院画家。谢楚余的《陶》
6. 这是一幅外国画,是世界名画。画中是一位欧洲少女,头上带着发带,披肩金色长发。身 这是一幅
应该是小艾琳。也叫康达维斯小姐。雷诺瓦画作,好像是法国人,印象派画家吧。不过她手里没有捧花,是背景有花。你可以查查看是不是这幅画。
我很喜欢这幅画哦,呵呵。是油画中最美丽的十个女人之一呢。
7. 是一幅画,画中有个女人,头上缠着头巾,好像是幅名画。貌似不是中国的。女人也很清秀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17世纪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于1665年创作完成的一幅油画。是约翰内斯·维米尔的代表作之一。
该画描绘了一名身穿棕色衣服,佩戴黄、蓝色头巾的少女,气质超凡出众,宁静中淡恬从容、欲言又止的神态栩栩如生,看似带有一种既含蓄又惆怅的、似有似无的伤感表情,惊鸿一瞥的回眸使她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光彩夺目,平实的情感也由此具有了净化人类心灵的魅力。
(7)名画戴帽子的女子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17世纪中期正是荷兰的文化艺术逐渐失去其本来的文化特色的特殊时期,在荷兰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赋予人民更多的民主和自由,好像春雨复苏大地,万物觉醒。
这也使得美术摆脱了宗教和宫廷的束缚,更加广泛地面向世俗生活。新兴资产者和市民阶层为了给自己树碑立传,美化生活环境和附庸风雅,大量订购油画。
基于这样的创作土壤,画家们也不再关注社会重大题材的表现,而是更多地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以迎合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
“荷兰小画派”在这样的氛围中便应运而生了。维米尔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即正是画家在这个时间段内所作,并于1665年创作完成的,据说,画面里的女主人公是以他当时年仅14岁的长女玛利亚为模特儿的。
8. 想问一下第一幅戴帽子的女孩是哪幅名画
拿书的女孩 Girl with a Book
意大利画家:彼得罗·安东尼奥·罗塔里(Pietro Antonio Rotari)
9. 看画中那些戴帽子的女人,有多优雅
随性而为,颜值担当
一系列的关于「优雅」的问题,多到有时都让人感到厌烦的地步,我一直试图找到一个通解,直到有一天,寡人悟到了,我不敢说这是一个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答案,但我自己挺满意的,在我看来决定优雅与否的一大关键,是创造力。
太史公「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推而广之,多少诗词、文章、书画、小说、音乐、戏剧、舞蹈,在欣赏他们的时候,都能感到作品里充斥着一股「气」,而「气」的背后,仿佛能看到作者横眉怒目咬牙切齿的表情。
韩愈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要真的细细统计一下,愤怒还真有可能是人类艺术创作的第一推动力。
人,永远是因为留下了些什么,而不是因为毁掉了什么,才显得优雅。
10. 带红帽子的女人,这幅画是不是拉菲尔作的画
沙菲尔做的话很多,不知道你说的带红帽的女人是不是拉菲尔做的画,你也没有展现出来,别人也无法去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