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帽子知识 > 油画带帽子

油画带帽子

发布时间:2021-07-27 22:35:54

1. 毕加索作品(带名字)

《戴帽子男人的半身像》、《格尔尼卡》、《和平鸽》、《卡思维勒像》、《亚威农少女》。

1、《戴帽子男人的半身像》

《戴帽子的男人》是毕加索91岁高龄时所作,在此画完成的第二年,画家便与世长辞。画面上,人物面部表情诙谐充满趣味,向上扬起的帽子更是增加了人物的喜剧效果,就如马戏团的小丑一般。

2、《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帕勃洛·鲁伊斯·毕加索于20世纪30年创作的一幅巨型油画,长7.76米,高3.49米,现收藏于马德里国家索菲亚王妃美术馆。

该画是以法西斯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暴杀害无辜的事件创作的一幅画,采用了写实的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营造出低沉悲凉的氛围,渲染了悲剧性色彩,表现了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的灾难。

3、《和平鸽》

《和平鸽》是为联合国专门创作的世界友谊作品,从此和平鸽来代表和平。1940年,希特勒法西斯匪徒攻占了法国首都巴黎。当时毕加索心情沉闷地坐在他的画室里,这时有人敲门,来者是邻居米什老人,只见老人手捧一只鲜血淋漓的鸽子,向毕加索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

原来老人的孙子养了一群鸽子,平时他经常用竹竿拴上白布条作信号来招引鸽子。当他得知父亲在保卫巴黎的战斗中牺牲时,幼小的心灵里燃起了仇恨的怒火。他想白布条表示向敌人投降,于是他改用红布条来招引鸽子。

显眼的红布条被德寇发现了,惨无人道的法西斯匪徒把他扔到了楼下,惨死在街头,还用刺刀把鸽笼里的鸽子全部挑死。老人讲到这里,对毕加索说到“先生,我请求您给我画一只鸽子,好纪念我那惨遭法西斯杀害的孙子”。

随后,毕加索怀着悲愤的心情,挥笔画出了一只飞翔的鸽子——这就是“和平鸽”的雏形。1950年11月,为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又欣然挥笔画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飞鸽。

4、《卡思维勒像》

《卡思维勒像》,毕加索作,1910年,油画,100×61.5厘米,芝加哥,芝加哥艺术中心藏。

毕加索1909—1911年“分析立体主义”时期的绘画,进一步显示了对于客观再现的忽视。张力。这幅《卡思维勒像》,清楚显示了毕加索是怎样将这种分析立体主义的绘画语言,用于某个具体人物形象的塑造的。

5、《亚威农少女》

《亚威农少女》是由西班牙画家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创作于1907年的一幅油画。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这幅画画面上一共有5个少女,或坐或站,搔首弄姿,在她们的前面是一个小方凳,上面有几串葡萄。人物完全扭曲变形,难以辨认。

画面呈现出单一的平面性,没有一点立体透视的感觉。所有的背景和和人物形象都通过色彩完成,色彩运用得夸张而怪诞,对比突出而又有节制,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2. 五年级美术《戴帽的女人》作者是谁

五年级美术《戴帽的女人》作者是亨利·马蒂斯。

《戴帽子的女人》(Lafemmeauchapeau)是亨利·马蒂斯在1905年绘成的一幅油画,其上的女性是马蒂斯的妻子艾米丽(Amelie)。此画绘成后在同年秋季与其他一些野兽派画家的作品一起展出于秋季沙龙。
法国艺术评论家路易·沃克塞尔对这幅画有较高的评价,在看过当年的展览之后,他评价道:“就像是一群野兽里的多纳泰罗”(Donatellochezlesfauves...)。这句评语刊登在1905年10月17日的《吉尔·皮拉斯》上,后来成为了“野兽派”(Fauvism)一词的来源。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21岁时的一场意外,令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3. 初二美术书上册第4页《戴帽子的妇人》的赏析 急急急

《戴帽子的妇人WomanwithaHat》

作者:亨利·马蒂斯HenriMatisse(法)

年份:1905年

类型:画布油画

尺寸:79.4*59.7cm

收藏: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

【作品赏析】马蒂斯在1905年的秋季沙龙里,展出了一幅自己夫人的肖像,题为《戴帽子的妇人》。此画是马蒂斯早期野兽派的作品,也是最具有野兽派代表性的作品,引起了强烈的轰动。

画中,颜料不分青红皂白地铺在画面上,不仅仅是背景和帽子,还有这位妇人的脸部,她的容貌,都是用大胆的绿色和红色的笔触,粗犷地把轮廓勾勒出来的。直接从颜料管里挤出来的强烈颜色并不表现现实中存在的真实对象,而是经过艺术家自己的主观视觉经验加工后对人物进行处理,从而想引起观看者视网膜的振动,以此来树立与传统截然不同的新的绘画准则。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4. 鲁本斯油画带黑色羽毛帽子 黑色衣服 袖子红色的女人是谁

《苏姗娜·芙尔曼肖像》,此画绘于木板上,约有79×54厘米大,现藏伦敦国立画廊。

苏姗娜·芙尔曼是鲁本斯第二任妻子海伦·芙尔曼的姐姐。

5. 戴帽子的妇人(油画1905年)(法国)马蒂斯 作家及作品的简介,不要太罗嗦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年表:

1869年12月31日生于法国南部勒卡多小镇。

1879 10岁 进入公学,主要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

1887 18岁 中学毕业。父亲把他送到巴黎学习法律,他顺利地通过了考试。

1889 19岁 正式完成学业后,他回到家乡附近的圣——康丹,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上了办事员,他的主要工作是抄写存入档案的资料。

1890年20岁完成第一幅画作。

1890 21岁 患盲肠炎住进医院,为打发无聊时间,母亲送来一箱画具让他临摹箱盖上的图画。未料想,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其一生的转折点。

1891 22岁 说服父亲,怀抱当一名画家的志向,再次来到巴黎。马蒂斯先就学于学院派画家布格罗门下。

1892 23岁 转入象征主义画家莫罗的画室学习。在莫罗鼓励下,他认真研习卢浮宫的藏画,不间断地临摹各艺术大师的作品,在巴黎街头写生,探索着自己的艺术道路。

1893年到卢浮宫临摹经典画作。
1896 27岁 他的4幅油画第一次在“国家美术联盟沙龙”公开展出,获得成功,被评为“野兽派”代表人。

1898 29岁 初露头角的马蒂渐成家立业,妻子是个温顺而贤慧的女性,画家夙愿得偿,且在绘画间隙尝试雕塑的创作。

1899 30岁 马蒂斯的风景画、人物画、静物画已与昔日大相径庭,形体之简洁、色彩之鲜亮,让老师莫罗甚感惊讶。

1896-1904 是艺术家寻找新方向时期。马蒂斯内心萌动了革新意念,开始注视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的作品,欲从各种风格汲取营养。一段时间,他跑到街头、咖啡馆等地画了无数的画,使他迸一步熟悉了色彩的特性,塞尚的技巧又促进他研究新的技法。

1903 34岁 带有明显“野兽派”特征的作品,便提前出现在他的笔下。

1905 36岁 巴黎秋季沙龙美术作品展揭幕时,一位名叫路易·沃塞尔的批评家被一幅幅用纯色随意涂抹成的油画惊得目瞪口呆。室中间有一尊多那太罗的雕像,批评家指着雕像惊呼“多那太罗被野兽包围了!”这一句戏言,使西方美术史上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流派——野兽派,作为这个潮流的灵魂人物,马蒂斯的大名也不胫而走,蜚声世界。

1903-1906 野兽派盛行的三年。这期间反对者的咒骂声此起彼伏,马蒂斯也遭到强烈攻击,幸好有几个收藏家独具慧眼,大量购买他的作品,马蒂斯一时身价百倍。

1906年之后 马蒂斯的艺术创作进入多产时期。他的个展在巴黎、纽约、莫斯科、伦敦、斯德哥尔摩、柏林等城市辗转展出。他也借机旅行欧洲、北非,巡礼各地艺术寻求新的灵感源泉。他成为当时国际画坛最活跃的画家之一。

1914 45岁 马蒂斯年年到南方的尼斯港过冬,在一间闲静的画室里完成了许多作品,室内的女人及静物是他最喜欢画的题材。

1920年之后 马蒂斯扩大了创作领域,他在雕塑、版画、壁画、插图方面的造诣同样展示出过人的才赋。

1930年之后 他的艺术达到高峰,他被同行推为本世纪最负盛名的美术巨匠。

1937年首次以剪纸方式为芭蕾舞团设计屏风与戏服
1941年71岁的马蒂斯在肠癌手术后,只能在床塌或轮椅上从事创作。然而,就在不懈的追求中他登上了艺术新的高峰。他说:剪刀是一种美妙的工具,纸张也很美丽,利用剪刀在这样的纸张上工作是一件能够进入忘我境界的事情。

1948年,马蒂斯完成了汶思小教堂堂内设计。其中礼拜堂的彩色玻璃令人耳目一新。

1954年11月3日,马蒂斯逝世在长期居住的法国尼斯,享年85岁。

<戴帽子的妇人>颜料不分青红皂白地铺在画面上,不仅仅是背景和帽子,还有这位妇人的脸部、她的容貌,都是用大胆的绿色和朱红色的笔触,把轮廓勾勒出来的。

6. 请问一幅油画的名字。整体画面好像是在公园的水边。画的右下是个戴帽

我想说几个人,不知道是不是,福田繁雄 胜井三雄

7. 现在出名的油画自画像有那些

《戴帽子的自画像》;创作时间:1919年;卡尔·施密特·罗特鲁夫(德国);画布油画;73.30 x 65.00 厘米。 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大师罗特鲁夫是“桥社”创始人之一,桥社的命名有连接未来的象征含义,这个创立于1905年的流派反对摹仿,主张绘画应该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在所有的形式语言中,强烈而又主观的色彩成为表达情感的利器,罗特鲁夫就是桥社成员中最善于运用色彩的画家,被誉为桥社最大胆的配色师。他的色彩时而明丽鲜艳,时而阴沉冷酷,总是传递出强烈的感情色彩。 罗特鲁夫常常为自己画自画像。这幅《戴帽子的自画像》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件,画面上浓重的蓝色、绿色及褐色勾画出低沉、阴郁的氛围,粗犷的黑色轮廓线让画面更加赋予视觉冲击力,整个作品形成一种逼人的压迫感,简单的画面却散发出强烈的情绪。这幅画可能受到凡·高自画像的启发。它的姊妹篇是画家妻子的肖像,也同样表现了罗特鲁夫明快而辛辣的色彩洞察力。此外,这幅自画像大胆的线条和生硬的形状还反映了版画和非洲雕刻对他产生的重大影响。 梵高《戴帽子的自画像》 作于1887年 梵高在巴黎明朗自由的气氛中与走在时代尖端的印象派画家交流,使他的艺术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这幅在巴黎时期的自画像,是梵高注视着在巴黎成长的自己时,以新发现的独特技法所画的一幅杰作。与此同时,也能看出尚未习惯城市生活而非常疲劳的梵高,那种深刻忧郁的表情。 达芬奇自画像。意大利绘画大师达.芬奇的素描精品。他的素描作品的艺术水平已达极高的境地,被誉为素描艺术的典范。在这幅《自画像》中,画家观察入微,用的线条丰富多变,刚柔相济尤其善用浓密程度不同斜线表现光暗的微妙变化,此画用线生动灵活,概括性强,简单的寥寥数笔却包含许多转折,体面关系,发线代面,立体感很强,还有,人物的表情也很传神

8. 毕加索的戴帽女像是一副一版多色版画作品吗

是的。

巴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巨作《戴帽女子头像》(Buste defemme au chapeau)作为11月14日纽约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精选拍品。

画作用色明艳,线条锐利,构图大胆,是毕加索作品里体现女体圣洁与情欲两者冲突的典范。他当时与两位对他影响深刻的缪思女神交往,她们分别是玛莉·德雷莎·沃特(Marie-Thérèse Walter)与朵拉·玛尔(Dora Maar),这两段澎湃的激情孕育出毕加索艺术生涯里最创新突破的作品。

(8)油画带帽子扩展阅读

《戴帽女子头像》由毕加索珍存逾三十载之久,直至他在1973年离世,足证其重要性。我们非常期待将这幅精彩大作时呈现各藏家面前。

此幅画作反映了毕加索生命里动荡多舛的时期──他的母亲于1939年1月撒手人寰,欧洲政坛风云色变,其祖国西班牙更是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然而,这段经历亦催生出毕加索最破格立新的画风。

毕加索无法回到西班牙,只能滞留在面临德国纳粹步步进逼的法国。其时,他与玛莉·德雷莎及朵拉玛尔交往,两人性情迥异,外貌更大相径庭,但先后进入毕加索的生活与作品之中,《戴帽女子头像》正正体现了同一时期她们对艺术家的影响。

尽管画中人的许多特征均指向玛莉·德雷莎,如柔顺的金发以及整体明亮柔和的色调,但玛尔的影子也悄然渗入其中。

与其他玛莉·德雷莎肖像画不同,《戴帽女子头像》是毕加索笔下较为生动立体的一幅。线条将厚重的油彩划出切口,她的脸庞也因此更加立体。玛尔的脸庞同时占据了画面焦点,与玛莉·德雷莎分庭抗礼。

尽管帽子在当时对画中人而言可能非常重要,但它的意义后来才被解读出来。玛尔在毕加索绘制的肖像画中经常佩戴着入时的女帽,这些帽子对玛莉·德雷莎来说未免过于花俏,但这幅画中的帽子却将她加冕成初为人母的圣洁母亲,以及新任情敌玛尔的对手。

9. 请问一下这张油画是谁画的画的内容是:一位戴帽子穿裙子的少女在荡秋千急求,谢谢!

广州美院画家。谢楚余的《陶》

10. 男主角有一幅戴帽子的,被苹果挡住脸的自画像的电影

偷天游戏 (1999)


导演:约翰·麦克蒂尔南
编剧:科特·维莫/莱斯利·迪克逊
主演:皮尔斯·布鲁斯南/Dennis Leary/蕾妮·罗素/本·戈扎那/Esther Canadas
类型:爱情/惊悚/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波兰语 / 英语 / 德语 / 法语
上映日期:1999-09-16
片长:113 分钟
又名:天罗地网


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作品《人子》

与油画带帽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皮草机车马甲女 浏览:40
校服美女背影漫画图片大全 浏览:15
女生穿的特别短的裤子叫什么 浏览:138
苏州哪里有有批发棉麻女装 浏览:358
设计英伦校服手绘图片大全 浏览:168
外套领子立起来 浏览:287
上海长宁区中学校服 浏览:823
冲锋衣羽绒服搭配图片女 浏览:998
持刀被制服 浏览:600
夏天西装外套相片 浏览:227
绯红女巫的制服 浏览:136
民办学校校服费支出会计分录 浏览:512
丝倜女风衣 浏览:30
黑色的运动鞋子配什么颜色的裤子 浏览:469
成都租一次旗袍多少钱 浏览:185
收女青年睡衣 浏览:346
阿迪达斯裤子面料颜色浅 浏览:931
雅戈尔旗下品牌ceo的衬衫 浏览:690
峡山文胸内裤批发在哪里 浏览:105
小孩裤子往上提 浏览: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