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帽子知识 > 帽子结合复合物

帽子结合复合物

发布时间:2021-07-20 00:37:12

⑴ 络合物和复合物是一样

不一样
络合物也叫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也叫错合物,为一类具有特征化学结构的化合物
由中心原子或离子(统称中心原子)和围绕它的称为配位体(简称配体)的分子或离子
完全或部分由配位键结合形成

复合物是由一系列分子(复杂有机物、无机化合物)以及单质相互结合组成的具有一定(生理、化学)功能或明显(物化)特性的集合体。
在生物学领域比较常见,如多酶体复合物、免疫复合物、受体复合物等。

⑵ 列出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蛋白质合成上的差异

1.起始复合物形成所需的蛋白质因子的差异
原核生物起始因子主要有IF1,IF2,IF3等3种,而真核生物就目前所知,起始因子就有9种左右,其中eIF2由3个亚基组成,而elF4按其参与复合物的作用不同区分为4A,4B,4C,4E,4F。而形成的复合物4F称为帽子结构因子elF4E与mRNA帽子结构结合。
2.起始复合物形成过程的次序差异
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德尔起始过程分为三步:43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48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和8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1)43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小亚基40s核糖体首先与起始因子elF3和elF4C结合生成43s核糖体复合物,然后再与elF2•GTP•Met-tRNAi复合物结合形成43s前起始复合物。而原核生物在起始因子IF1、IF2、IF3和GTP促使下形成复合物后,与mRNA结合生成复合物再与fMet-TrnafMet
结合生成30s前起始复合物。
2)48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真核生物43s前起始复合物与mRNA结合成48s前起始复合物。mRNA复合物含有CPB1,elF4A、elF4B和elF4F。在有ATP条件下,这些因子一起生成复合物。原核生物无此步骤。
3)8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48s前起始复合物生成后,在延长因子elF5作用下,释放出elF2
•••••GDP
•Pi和elF3,elF4C,接着60s大亚基核糖体便与小亚基结合而生成80s起始复合物。
3.肽链延长和终止过程
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肽链延长,由延长因子EF1α、EF1βγ作用下进行的。EF1α与GTP,氨基酰-t
RNA形成复合物,促使氨酰-t
RNA进入核糖体。EF1βγ催化GDP与GTP交换,利于EF1α循环利用。而移位是由EF2作用进行的,相当于原核生物的EF-G,它催化GTP水解和驱动氨基酰-t
RNA从A位移到P位。
终止过程由释放因子RF识别UAA或UAG或UGA终止密码。它使肽酰基转移酶变构成具有水解肽酰基与t
RNA之间的酯键,释放出新合成的肽链,在终止过程中需GTP供能。而原核生物的终止密码分别由RF1和RF2识别。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肽链延长和终止过程非常相似,除因子的种类和名称不同外,没有更明显的差别。

⑶ 帽子复合里衬是什么意思

就是帽子内面的粘合衬

⑷ 什么是复合物

复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所形成的结合体,当复合物表现与其中各单一组分所具有的性质迥异的化学性质。

在生物学领域比较常见,如多酶体复合物、免疫复合物、受体复合物等。

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是只含有1种化合物或者1种单质的相同物质;而混合物是有2种或2种以上的物质混合的。

(4)帽子结合复合物扩展阅读

复合材料使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从古至今沿用的稻草或麦秸增强粘土和已使用上百年的钢筋混凝土均由两种材料复合而成。20世纪40年代,因航空工业的需要,发展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俗称玻璃钢),从此出现了复合材料这一名称。

50年代以后,陆续发展了碳纤维、石墨纤维和硼纤维等高强度和高模量纤维。70年代出现了芳纶纤维和碳化硅纤维。这些高强度、高模量纤维能与合成树脂、碳、石墨、陶瓷、橡胶等非金属基体或铝、镁、钛等金属基体复合,构成各具特色的复合材料。

⑸ 什么是复合物,与混合物有什么区别,请举例

复合物是一种物质上复合上另一种物质
混合物类似于溶液

⑹ mRNA在翻译过程中与核糖体作用的几个特殊位点以及解说

1. PABP在翻译起始中的作用

所有真核生物mRNA 5′端都有帽子结构,早在1976年Shtkin就根据体外翻译实验结果指出,5′端帽子有增强翻译效率的作用。此后众多研究证实,大多数mRNA的翻译依赖于帽子结构。
除了帽子外,真核生物mRNA的3′端大都有polyA尾巴,在许多体内实验和高活性的体外翻译体系中都观察到,mRNA polyA结构与翻译效率有直接的关系,带polyA的mRNA比无polyA尾巴的相应mRNA的翻译效率高得多。5′端帽子和3′端polyA能够协同地调节mRNA的翻译效率。进一步研究表明,真核生物翻译起始过程中,polyA被PABP所结合,通过PABP影响翻译。
PABP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含有4个RNA识别模体(RNA recognition motif, RRM)。Sachs等首先证明,PABP参与翻译起始。PABP能协助60S亚基与40S亚基结合从而促使80S核糖体的形成〔5〕。生化方面的证据也揭示了PABP在翻译起始中的作用。无论是polyA还是5′端帽子结构都不能单独作用于翻译,而只能协同作用,PABP在此过程中参与帽子和其起始因子的相互作用〔3、6〕。可能PABP可以直接与CBP作用或通过一个中介物间接作用(如图1),通过这种相互作用,mRNA的两末端在空间上十分靠近而形成环状。这与40多年前电子显微照相观察到多核糖体是环状的实验结果一致。可能真核生物就是通过两末端作用而提高翻译效率的。

图1 翻译起始mRNA两末端的相互作用

如果在溶菌酶的体外翻译体系中加入外源polyA,蛋白质的合成就受抑制,这表明外源polyA结合(squester)了一种翻译必须成分。Gallie等还发现,没有帽子结构的mRNA的抑制效应比有帽子的mRNA大,表明含5′端帽子的mRNA能高效竞争易被外源polyA结合的某成分。而且,加入纯化的eIF4F和eIF4B能逆转polyA导致的抑制效应。可见,这种外源polyA所结合的成分就是eIF4F、eIF4B。虽然这些因子能直接作用于polyA,但是它们与polyA的亲合力只有它们与PABP的亲合力的二分之一左右〔7〕。对此最可能的解释是,polyA与eIF4F、eIF4B的结合是通过PABP/polyA复合物和各因子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完成的。
在酵母和植物中,PABP与eIF4F(eIFiso4F)的大亚基eIF4G(eIFiso4G)直接作用而促进40S亚基与mRNA结合〔7、8〕。但哺乳动物的PABP却不和eIF4G直接作用。最近在哺乳动物中发现了一个与eIF4G具一定同源性的PABP作用蛋白,PAIP-1。Craig等〔9〕就此提出了一个模型,认为哺乳动物PABP和eIF4A以PAIP-1为中介而在polyA和5′-UTR间形成一个桥,5′端帽子和polyA对翻译起始的协同作用或许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eIF4A通过与eIF4G作用而召集于5′端帽子,而帽子反过来又促进eIF4A的召集反应(图1),然后eIF4A以PAIP-1为中介与PABP作用〔4、9〕。在植物中,不但eIF4F(eIFiso4F)和eIF4B能分别提高PABP对polyA的亲和力,而且两者还能协同影响PABP对polyA的结合力。提示PABP、eIF4F、eIF4B三因子间必有一个功能上的相互作用〔7〕。而在哺乳动物体内,eIF4F含量较低,为提高翻译效率,eIF4F与PABP结合以分别提高它们与帽子及polyA的结合〔4〕。
PABP与其相关起始因子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受细胞间PABP和mRNA浓度的控制,在一定浓度下,polyA(很可能是与PABP共同作用)能选择性提高体外mRNA的翻译。而且,两末端的这种PABP参与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对翻译前mRNA的完整性起着检测作用,从而可以阻止不完整的mRNA的翻译。PABP在起始中参与分子间作用的另一个原因,也许是通过两末端靠近促进再起始。已有证据表明,40S亚基在翻译结束后仍与mRNA结合在一起;与mRNA结合的核糖体能被优先召集。在GCN4 ORF的上游有 4个小的上游开放阅读框(suORF)。GCN4 mRNA为了翻译远端开放阅读框,40S亚基在近端suORF翻译后仍与mRNA结合着。随着第一suORF翻译的终止及60S亚基的脱离,仍有50%的40S亚基与mRNA结合继续进行扫描,从而提高翻译效率。
40S亚基在翻译终止后,仍结合于mRNA的3′-UTR有利于再起始,而3′-UTR长度决定其结合的时间。翻译效率低的mRNA往往利用这种机制,构建一系列3′-UTR长度不一的mRNA,随着3′-UTR长度加长,翻译效率也提高。3′-URT越长,翻译终止后,核糖体仍结合于3′-UTR的时间也长,从而提高了它们的召集反应。而且在此过程中,结合在mRNA上的40S亚基浓度比已从mRNA上脱离的40S亚基浓度高。PABP/polyA复合物和eIF4F/5′端帽子复合物可能便于再召集〔4〕。

2. 两末端的相互作用提高mRNA稳定性

PABP和CBP的相互作用不但能促进高效翻译起始,而且在维持mRNA的完整性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4、9〕。在酵母和哺乳动物中,mRNA在降解时,去polyA的反应发生于去帽子之前。polyA首先降解导致PABP从mRNA上释放,随着PABP的释放,5′端帽子被去帽子酶DcplP切掉,整个mRNA也迅速被5′→3′RNA核糖体外切酶XrnlP降解。PABP从mRNA上的释放使5′端帽子易受攻击,PABP在此过程中起了保护作用。PABP能增强植物eEF4F和帽子结构的结合,说明PABP是以eIF4G为中介通过稳定eIF4E与帽子的结合以发挥其功能〔2〕。而在哺乳动物中,mRNA的去polyA发生在5′ 端帽子降解之前,说明PABP很可能以PAIP-1为中介促进eIF4F与帽子结合而发挥其保护作用〔4〕。

3. mRNA两端功能性作用的调节

有多种内外因素调节mRNA 5′端帽子和polyA的相互作用,如蛋白质修饰等。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时,当血清饥饿时翻译受抑制,反之翻译又被激活。此外,胰岛素也能以浓度依赖的方式诱导血清饥饿细胞帽子/polyA协同作用促进翻译,说明对PABP和帽子相关起始因子相互作用的调节(可能以PAIP-1为中介)是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的一部分〔11〕。胰岛素的调节可能是通过蛋白因子磷酸化来完成的〔4〕。如诱导eIF4E发生磷酸化,从而提高了它与帽子结合的活性,或促使eIF4E结合蛋白发生磷酸化,促进eIF4E与eIF4G的相互作用,最终影响eIF4A的召集,从而影响其与PAIP-1作为两末端间“桥”的作用。
基因诱导是另一种调节两末端功能性作用的方式。研究发现,T细胞被激活后诱导产生PAIP-1,然后PAIP-1与polyA结合蛋白(iPABP)作用〔9〕。
环境胁迫如热激,一方面能使多核糖体快速解体,另一方面使mRNA的帽子和polyA的相互作用下降而抑制翻译。热激直接或间接地使与PABP结合的蛋白因子的磷酸化状态发生变化,如使哺乳动物eIF4E和eIF4B〔1〕、植物eIF4B〔11〕发生去磷酸化。去磷酸化直接降低了植物eIF4F/eIF4B和PABP的作用;而在哺乳动物中,去磷酸化间接降低eIF4A的召集及其与PAIP-1/PABP/polyA复合物作用的机会,从而抑制翻译。

4. 无polyA和帽子的mRNA末端相互作用的功能

研究表明,没有polyA或帽子结构的mRNA的两末端也能发生相互作用对翻译起作用。哺乳动物中的细胞周期调控组蛋白的mRNA没有polyA,但其5′端有一个保守的茎环结构,该结构是核胞质转运和调控不同细胞周期时mRNA稳定性所必需的。同时发现它对以茎环结构终止的哺乳动物mRNA的高效翻译也是必需的。这种茎环结构类似于polyA,它作为调节因子的活性依赖于5′端帽子,表明5′端帽子和茎环结构间也存在相互作用。
在病毒中发现了一些有polyA而没有5′端帽子的mRNA,如番茄蚀刻病毒的基因组mRNA,利用一个5′端前导序列代替5′端帽子授于mRNA进行不依赖帽子的翻译功能。5′端前导序列就象5′端帽子一样和polyA发生相互作用,促进高效翻译。但是,介导这种相互作用及细胞周期调控组蛋白mRNA两末端作用的蛋白因子仍在研究之中。
其它一些缺帽子或polyA的病毒RNA两端也显示了功能性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与帽子或polyA功能类似的RNA元件来完成的。如TMV mRNA没有polyA,但含有一个20bp的3′-UTR,具有与polyA相似的功能。此3′-UTR是一个包含5个RNA假结(pseudo-knots)和一个类似tRNA的末端区域的高级结构。
没有polyA或帽子结构的非保守mRNA的研究说明,开放阅读框旁侧的序列元件或许是高效翻译的基础。关于蛋白质翻译机制还有许多问题仍不清楚,环状mRNA翻译可能就是蛋白质翻译机制之一,这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⑺ 真核生物帽子结合蛋白复合物包括哪些

eIF-4E,eIF-4G,eIF-4A

⑻ 什么是帽依赖作用

帽结构是所有RNA聚合酶Ⅱ转录产物的特征性结构,它在mRNA的功能和代谢的很多方面起作用。在这些过程中还离不开相关蛋白质对它的识别和粘附,作为它行使功能的媒介,这些蛋白质就称为帽结合蛋白(Cap-Binding Protein,CBP)。该文主要讨论了帽结构与胞质中的CBP-eIF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真核起始因子4E)的相互作用在mRNA指导的翻译起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帽结构与核内发现的另一种CBP复合体相互作用在mRNA加工中的作用。
具体资料在这里:
http://me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periodical.articles/smkxyj/smkx99/smkx9904/990403.htm

⑼ 原核生物翻译起始复合物形成需要的能量

1.起始复合物形成所需的蛋白质因子的差异
原核生物起始因子主要有IF1,IF2,IF3等3种,而真核生物就目前所知,起始因子就有9种左右,其中eIF2由3个亚基组成,而elF4按其参与复合物的作用不同区分为4A,4B,4C,4E,4F。而形成的复合物4F称为帽子结构因子elF4E与mRNA帽子结构结合。
2.起始复合物形成过程的次序差异
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德尔起始过程分为三步:43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48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和8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1)43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小亚基40s核糖体首先与起始因子elF3和elF4C结合生成43s核糖体复合物,然后再与elF2?GTP?Met-tRNAi复合物结合形成43s前起始复合物。而原核生物在起始因子IF1、IF2、IF3和GTP促使下形成复合物后,与mRNA结合生成复合物再与fMet-TrnafMet 结合生成30s前起始复合物。
2)48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真核生物43s前起始复合物与mRNA结合成48s前起始复合物。mRNA复合物含有CPB1,elF4A、elF4B和elF4F。在有ATP条件下,这些因子一起生成复合物。原核生物无此步骤。
3)8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48s前起始复合物生成后,在延长因子elF5作用下,释放出elF2 ?????GDP ?Pi和elF3,elF4C,接着60s大亚基核糖体便与小亚基结合而生成80s起始复合物。
3.肽链延长和终止过程
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肽链延长,由延长因子EF1α、EF1βγ作用下进行的。EF1α与GTP,氨基酰-t RNA形成复合物,促使氨酰-t RNA进入核糖体。EF1βγ催化GDP与GTP交换,利于EF1α循环利用。而移位是由EF2作用进行的,相当于原核生物的EF-G,它催化GTP水解和驱动氨基酰-t RNA从A位移到P位。
终止过程由释放因子RF识别UAA或UAG或UGA终止密码。它使肽酰基转移酶变构成具有水解肽酰基与t RNA之间的酯键,释放出新合成的肽链,在终止过程中需GTP供能。而原核生物的终止密码分别由RF1和RF2识别。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肽链延长和终止过程非常相似,除因子的种类和名称不同外,没有更明显的差别。

⑽ 请问什么是复合物、结合物

由一系列分子(复杂有机物、无机化合物)以及单质相互结合组成的具有一定(生理、化学)功能或明显(物化)特性的集合体。
网络上搜到的 别的没看到

与帽子结合复合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羽绒服的利润一般在多少 浏览:763
旗袍裁剪培训哪里好 浏览:18
仿牌女装衬衣批发拿货 浏览:144
蓝色打底粉色外套怎么搭配 浏览:701
户外戴什么帽子好 浏览:318
网名马甲格式可爱 浏览:927
风衣上的扣眼 浏览:628
快递买的羽绒服干瘪怎么办 浏览:400
如何做自己的潮牌设计 浏览:117
男士短袖真丝衬衫多少钱 浏览:328
黄紫色花裙怎么搭配什么裤子 浏览:81
动漫帅气风衣背影图片大全 浏览:351
蕾丝直筒短袖圆领配什么裤子 浏览:803
军绿色的工装羽绒服搭配女士 浏览:329
如何上衣服帽子上的拉链 浏览:566
春天的裤子怎么画 浏览:720
女式最新款风衣 浏览:880
校服班服定做 浏览:77
商场旗袍走秀串词 浏览:162
卡其色加棉风衣衬肤色吗 浏览: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