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帽子有哪些分类
渔夫帽、军帽 、fedora, messer, tiller等等, 礼帽,有布料的也有编织的,或者高级点毛料的、贝雷帽/鸭舌帽,比较复古、毛线帽具体起其实类型也挺多的,比如什么顶上有个球的,边上有两条麻花辫子的之类……
㈡ 短头发适合带什么样的帽子
梳中分波波头短直发的小圆脸女生,温婉中带着英气,夏天出门的时候短直发上戴一顶遮阳鸭舌帽,酷帅有型,在鸭舌帽和短直发的修饰下,原来可爱的原来女生也能如此的动感有活力。
包耳短发的圆脸女生,将顺直的短发烫成内扣波波头造型,齐眉刘海向上简单一点,蓬松甜美的斜刘海波波头短发搭配一顶时尚小礼帽,英伦贵族风的装扮,显得原来女生特别的清新有范儿。
娇俏阳光的小圆脸女生梳着甜美蓬松的齐肩中短发,斜刘海短发在双耳后方扎成清爽的双马尾辫,戴上一顶有着兔耳朵的鸭舌帽,清凉这样的短发马尾辫帽子发型,非常适用于圆脸女生夏天海边度假。
齐肩中短发烫成了大卷发,蓬松优美的环绕着大圆脸,黑色小礼帽倾斜的戴在金色短卷发上,贵族时尚风的短发帽子发型,搭配黑色连衣裙,将圆脸女生塑造成高雅而妩媚的女王。
柔顺的发丝沿脸颊垂落一侧别在耳后清爽干练,另一侧厚重的弧度自然垂落搭配上发尾的卷发弧度完美的勾勒出姣好的脸型,空气烫发斜刘海搭配上黑色的长檐帽名媛淑女范十足。
㈢ 一种很高雅的帽子~好像是外国贵族都会戴的帽子是什么帽
帽子从实用派摇身一变成了华丽派,在欧洲国家,一般比较大型的都是会被帽子的风采所,而这些夸张的帽子仅仅是作为吸睛的效果吗?答案当然不是,其实戴帽子是一种文化,从一百年以前欧洲名媛都会选择戴夸张的帽子来展示自己的身份。
解析为何欧洲贵族都爱戴夸张帽子?
一百年前的欧洲贵族夸张帽饰
19世纪,在人类历史上是个不寻常的时代,在服装史上,更显得举足轻重。因为,它标志着人类文化的真正成熟。在这一时期之前,服装曾走过辉煌的历程;而在这一时期之中,、各民族所创造的服装文化都已达到完善程度,各民族服装文化之光了全球几乎每一个角落。与此同时,发起于欧洲的工业,也将服装引人一个新。特别是欧洲的服装,代表着服装史的一个灿烂时期。
硕大的帽子是那个时代的潮流
或许因为妇女没有像男人那样更多地直接接触到工业的缘故,进入19世纪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女服仍然保留了希腊式的古典风格。领口开得出奇的大,而腰间的带子又尽量系得高,没有什么更多的装饰,但长裙下摆处的褶皱花边是万万少不得的。
珍稀的动物羽毛常被当做点缀
19世纪初叶,妇女们的服装只是稍稍有一些变化。人们在总结当时女服流行状况时,这样认为,由于服装的简单化,首饰便成了当时的焦点。从缠有藤子的希腊式首饰仿制品,另外还有英国宫廷中戴的插有羽毛、帽子后部有较大的首饰和布满精致刺绣的镶边女帽;
欧洲贵族戴帽已成传统
另外还有一种黑天鹅绒法国帽,它是拿破仑征战活动的,这种帽子形似头盔,插满了羽毛;另一种帽子与法国帽属同类,帽上镶有散开的饰边,饰边由金线连接,形状如同鸡尾,帽子上也插有不同的羽毛和羽翎,鸟羽向外展开。
越夸张越高贵是帽饰的时尚标准
进入19世纪20年代以后,女帽的变化没有停歇,有的宽檐帽子上缠满了彩带,插着无数根羽毛,好像随时就要腾空而飞。有的帽子上还饰有风车、帐篷饰物,其形如同飞机上的螺旋桨。晚间不戴帽子时,女子对自己的头发也格外重视。她们把头发梳得光滑明亮,而且用几条线绳和穗带将头发扎起来,然后再以金属线、发钗和高背木梳加以支撑。花和羽毛缠结到一起,形成鲜明的时代风格。
㈣ 古典西方女人戴的帽子叫什么
本世纪初,只有在西方女人戴帽子才是一种必需。特别对一个有身份的女士,在公共场合,如不戴帽子,是十分严重的失礼行为。头发被认为是身体的隐私部位,只有在家中才可以裸露出来,而且即使在家中,头发一定要挽成髻。披肩长发只有在卧室里才被允许出现。而这种帽子为身份象征的文化,到了今天在欧洲只有英国给保留下来。在英国传统的赛马节上,妇女的帽子,可谓百花争艳,一片万紫千红,看不胜看,简直是一次帽子秀
好像就叫帽子吧
㈤ 戴黑帽子,手拿一根棍子的那种舞叫什么舞
应该是:舞台式爵士舞 Theatrical Jazz Dance
舞台式爵士舞 Theatrical Jazz Dance
高帽和手仗是初期舞台式爵士舞常用的道具,但舞台式爵士舞也不只局限於这样。舞台式爵士舞有一种炫耀的风格,随著切分的爵士音乐伴奏显出摇摆的特质。 舞台式爵士舞紧随百老汇的歌舞剧之演变。 从1920年代的灿耀目的轻松娱乐发展至1940、1950年代小心经营和结构紧密的歌舞话剧。 在1920、1930年代时,爵士舞和踢躂舞往往只是歌剧剧情以外的一些小插曲。
1920年代的「舞蹈总监」(“dance directors”)很多对舞蹈一窍不通,他们只懂挑选面孔甜美的女子做表演者;但到了1930年代中期,「编舞者」 (“choreographers”)开始取缔这些「舞蹈总监」。 佐治.白兰治(George Balanchine)是首位在百老汇用「编舞者」这名称的人;他也是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的创办人和编舞者。 芭蕾舞是首种对百老汇有重要影响的艺术舞种,它的成功鼓励了后期认真地利用爵士舞元素来作舞蹈编排的尝试。 白兰治的经典作包括1936年,与踢躂舞舞者香比.夏巴(Herbie Harper)编成的「第十街的屠杀」(“Slaughter on Tenth Avenue”)。
自1930年代中,百老汇已不再是随便凑成的爵士舞、踢躂舞和女子歌舞团(chorus line)的欢娱节目那麼简单,而是要求用正式受过舞蹈技巧训练的舞者。这种新的舞台式爵士舞之兴盛,可归功於四位杰出的舞者/编舞者:积.高尔(Jack Cole)、谢龙.罗宾士(Jerome Robbins)、麦.马图(Matt Mattox)和宝.科司(Bob Fosse)。
积.高尔(Jack Cole, 1911 - 1974)被誉为「美国爵士舞之父」 (Father of American Jazz Dance),是舞台式爵士舞发展的重要人物。 高尔是现代舞出身,后来才决定向商业舞蹈事业发展。 他是一个自律性很强的舞者,而且对他的舞蹈员之要求也十分苛刻;常有打骂的情况。 他在1942年把混合了东印第安舞蹈及美国哈林社交舞的动作,以爵士乐的摇摆节奏首次显现於观众目前(高尔称之为「城市的土风舞」,“Urban Folk Dance”)。 高尔於百老汇和电影的编舞作品多不胜数,例如:“Magdalena,” “A Funny Thing Happened On The Way To The Forum,” “Cover Girl,” “The Merry Widow,” “Gentlemen Prefer Blondes,” “There’s No Business Like Show Business,” “Les Girls” 等。 高尔更培育了好几位舞蹈影星,如米芝.姬罗(Mitzi Gaynor)、妮妲希华斯(Rita Hayworth)、云.慧顿(Gwen Verdon)等;并为女星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及珍.罗素(Jane Russell)等设计舞步。 就连舞蹈界名人占.基利(Gene Kelly)和麦.马图(Matt Mattox)也跳过高尔的作品。
谢龙.罗宾士(Jerome Robbins, 1918 - 1998)在美国纽约出生,父母亲为俄罗斯和犹太血统的移民。 他年轻时主攻芭蕾舞,另外也有研习现代舞和西班牙舞。 於1944年编创了音乐剧「锦城春色」(“On The Town”),并开始了他在百老汇当舞蹈总监的生涯。 於1951年在「国王与我」(“The King and I”)给世人留下印象深刻的舞码如两主角跳的 “Shall We Dance”。 及后於1956年为音乐剧「锦绣年华」(“Fiddler on the Roof”) 和1957年的「梦断城西」(“West Side Story”)编舞,后者更被视为舞蹈界和音乐剧电影的经典。 罗宾士毕生羸得多项殊荣,包括五个当努臣奖、五个东尼奖、两个奥斯卡金像奖和壹个艾美奖。 他的主要建树在於把芭蕾舞带进商业舞台,又把芭蕾舞和其他舞蹈溶汇,并透过音乐剧使其普及化。
麦.马图(Matt Mattox, 1921年出生)有很强的芭蕾舞底子。 在1948年马图得到积.高尔的赏识,聘请他参与百老汇制作“Magdalena”;这也开始了高尔和马图的七年合作关系,直接影响到马图由芭蕾舞转投向爵士舞(所以有说马图到了28岁才真正开始研习爵士舞)。 他在1946至1953年间活跃於荷李活,参与的著名电影作品包括:“Seven Brides for Seven Brothers”, “Gentlemen Prefer Blondes”, “The Bandwagon”。 马图除了为电影及音乐剧编舞外,更在1950与1960年代为电视节目编舞而声名大噪。 马图的舞蹈融合了芭蕾舞、现代舞、民族舞和踢踏舞;他的舞动节奏和步法很多也源自踢踏舞的训练。 他曾称自己的风格为“freestyle”, 因为他相信透过舞蹈表达情感和故事的时候需要极大的自由度。 马图在舞台式爵士舞的孕育期时,设计了一套帮助舞者训练爵士舞的技巧;而其中强调及贯彻融合爵士舞独有元素 – 身体部位独立动作和强劲有序的节奏感,奠定了他作为爵士舞大师的地位。 马图桃李满天下,除了在美国14年的教学及发展外,他更於英国和欧洲多国有深远的影响,而近年他则在法国定居。
宝.科司(Bob Fosse, 1927 - 1987)自13岁已开始四处巡回表演,15岁开始尝试编舞。 他首於1953年在两部电影中(“Give A Girl A Break”, “Kiss Me, Kate”)以舞蹈亮相。 自1954年开始为多部百老汇制作编舞,包括 “The Pajama Game”(1954)、“Damn Yankees” (1955)、Sweet Charity (1966)、Pippin’ (1972)及 “Chicago” (1975) 和1977年的“Dancin’”。科司建立了一套容易让人识别的爵士舞风格,其中带点愤世嫉俗和有著嘲讽的性别强调。 圆边帽、鱼网丝袜、手仗和椅子是他的舞蹈标记。 他的舞蹈动作强调身体部位独立活动,也酷爱以手(势)来舞动(他称之为「手的芭蕾」, “Hand Ballet”),动作微细而讲究。 1972年的电影“舞厅”(“Cabaret”)正是科司风格的表表者。 (有说科司深受麦.马图的舞蹈风格影响;他俩对身体部位独立动作同样讲究。) 科司的私生活颇糜烂;1979年他的电影作品「浮生若梦」(“All That Jazz”),部份是根据他的一生而编写。 科司的遗孀(Gwen Verdon)及他的密友(Ann Reinking)合作制成音乐剧「科司」(“Fosse”, 1999)向这位舞蹈界奇才致敬。
其他的百老汇歌舞剧如米高.班尼(Michael Bennett)於1975年的「平步青云」(“A Chorus Line”)十分受欢迎,赢取了普立兹奖(“Pulitzer Prize”),更是百老汇持续长久的音乐剧之一。 「平步青云」褒扬百老汇舞者所需的舞蹈风格 – 强悍的爵士舞、踢躂舞、炫目花巧的芭蕾舞和表演的技巧和功架。 另外,1980年代出色的歌舞剧如「猫」(“Cats”, 1981)和「歌与舞」(“Song and Dance”, 1982)等也给舞台式爵士舞一些表现的机会。 到了21世纪以舞蹈为主的音乐剧似乎有个新趋向,两出成功的制作皆用上流行曲或录制的音乐。 在“Contact” (2000) Susan Stroman 创意地用上了多首录音的古典和流行曲,而著名编舞Twyla Tharp於“Movin’ Out” (2002) 则以流行音乐人Billy Joel的作品为材料。
㈥ 中国学校毕业生穿黑袍戴帽子是什么意思
那叫学士服。
学士服是学士学位获得者在学位授予仪式上穿戴的表示学位的正式礼服,是其获得学位的、有形的、可见的标志之一。每套学士服由学士帽、流苏、学士袍、垂布四部分组成。一般认为:垂布按文(含文、法、哲、史、教)——粉色、理(含经、管、理)——灰色、工——黄色、农——绿色、医——白色、军事——红色六大类,采用不同的六种饰边颜色区分。但是中国关于垂布颜色并无官方统一规定。[1] 如北大经济、管理相关学位获得者着粉色垂布[2] ,清华经济、管理相关学位获得者着黄色垂布[3] 。
要追寻它的来历,就要循着欧洲大陆大学教育发展的轨迹,回溯到中世纪的西
学士服(文科学士)
欧。西欧大学教育的发展,是中世纪生活影响的结果。
在中世纪初期,罗马帝国灭亡了,希腊和罗马灿烂的古典文化被摧残,迅速走向衰弱,一度繁华的城市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各种教育机构荡然无存,罗马基督教会成了古代文化主要的承继者和传播者。
到了十二世纪,由于基督教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神职人员帮助主教管理他们的教区。于是陆续出现了修道院,大主教区学校和教区学校。大主教区学校设在大主教区内,教区学校设在神职人员所在的村落。教会利用这些场所,对教士和僧侣进行读、写、算和教义基本知识的教育,他们采用古典文化的一些成果,逐步形成了被称为“七艺”(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天文)的学习课程。
这些学校的教师在意大利被称为博士(Doctor,来源于拉丁文doctoreum,意即教师),而在巴黎则把教师称为硕士(Master,来源于拉丁文magister,意即教师,师傅)。
那个时候,手工业兴盛起来,并逐步与农业分离,商业也随之发展,重新形成了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出现了各种手工业的同业公会和商业行会,这些行会有严密的组织和规章制度,拥有相当大的自主管理权。
随着学校的发展,被称之为硕士或博士的教师数量日益增加,各个地方的教师们仿效手工业和商业的同业公会,组织起了教师的同业公会,学生则组织成同乡会,管理他们自己的事务。他们都把自己的行会叫做大学(University,来源于拉丁语Universitals,意为共同体),因而大学这个词成了各教
育中心的共同称谓。
也就是说,最初的大学机构就是这些教师的行会和学生的行会组织。而同一行会里的相同专业的教师又组成特殊的专业行会,称为系或教授会(faculty,来源于拉丁语facultas,意为才能,即教授某种学科的能力,)后来又把系这个名词的含义扩展为教授某部门知识的大学分部(学院)。 在意大利北部的玻洛尼亚地区,建起了中世纪最早的两所大学――波洛尼亚大学和萨莱尔诺大学,随后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学校像雨后春笋般相继产生。
这些早期大学的学生,要编成班级进入教室听课,但学校不会对他们进行考试。只有那些决定今后要成为一名教师的学生,学校才会对他们进行考试。考试过程的第一步,是要对他们进行一系列的不公开的和公开的预试。考试合格的应试者,要穿上僧侣的长袍(gown),同学士们(Bachelor,来源于拉丁文baccahalar,意即学士)坐在一起。接着要举行由顺利通过了考试的应试者提供葡萄酒的盛宴。这就是学生毕业典礼仪式的雏形。但是,要成为一个硕士或博士(当时,博士和硕士并无区别,都是教师,师傅的意思),还要经过二至三年的学习,通过了严格的最后的考试才行。
在中世纪的欧洲,城镇里的男男女女都穿长袍,寒冷的大厅和透风的建筑使得人们不得不披上长及地板并连着头巾(hood,,兜帽,又叫坎肩)的长袍。这些长袍和头巾制作的原料和颜色,由各人的财富和社会地位而决定。既然在早期大学中的学者都是传教士,他们的穿着应与其在修道院的地位相一致,身上穿土褐色长袍,用头巾保护他们的头。于是,这种僧侣的黑色长袍和头巾演变成了今天大学流行的学士服,不但学校毕业典礼的仪式上要穿,其他一些重大庆典也要穿。
在美国,哈佛大学率先穿上学士服,接着各大学相继使用,但式样与欧洲仍在使用的学士服不同,各校也有差别。在1895年,各校的代表开会,建立了统一的服装样式,1903年,产生了美国大学学士服的统一标准体系,后来,又在1936年和1960年两次进行了修订。因此,美国今日各大学流行的学士服规格一样,只是在诸如颜色等一些细部略有差别而已。
㈦ 潮牌的帽子品牌有哪些
潮牌的帽子品牌有HATER SNAPBACK 、New Era、Kangol、VEIL、Stussy。下面具体介绍:
1、HATER SNAPBACK
Hater Snapback源自IDC(爱稻草)集团并于香港成立,并率先在台湾地区发行,所以造成很多人认为是台湾潮牌。该品牌一向风格多样,一直追崇绚烂风格、夸张设计理念,Hater Snapback帽子常常搭配招牌倒三角形金属logo。
以充满视觉冲击的graphic print以及独特物料做招牌,在刚推出的第一年就已经和英国街牌Hardware LDN、丹麦哥本哈根品牌MIG COPENHAGEN等推出联乘帽款。
4、VEIL
VEIL是2009年成立于中国香港的独立设计品牌,产品方面早期以服饰类为主,现在更注重帽子和鞋、背包类产品的开发。
VEIL品牌以简洁的设计风格与考究的细节入手,并且将东方古典设计中顺应自然的核心概念与西方后现代设计概念进行有机的融合。
5、Stussy
stussy(斯图西)是源于美国的潮流品牌,1980年,SHAWN STUSSY在加州的LAGUNA海滩边开始销售冲浪服装、用品。Stussy将滑板服、工作服、旧校服的设计加入到斯图西的服装设计中,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原有风格的街头服装。
(7)戴黑大边帽子的古典造型扩展阅读:
挑选帽子技巧
1、尺寸
帽子就像衣服裤子一样有尺寸问题,在选购帽子前请先量量头围,大约21~22吋是中等头型,但又如同衣服一般,各家和各款尺寸都不尽相同,最后还是得试戴为准。
2、 脸型
脸型和帽款息息相关,先观察自己的脸型,再依脸型选帽款,象是偏长的脸型如果戴上较小的帽子就会显得更长,应选择帽缘较宽的款式配戴;而小脸戴上过大法式的草帽也不平衡,更不用说窄帽会让宽脸的人显得更宽,重点就是:平衡。
3、 风格
买帽子前也要先看看衣橱有没有可以搭配的单品,像平常如果优雅的法式女孩,买一顶粗旷的牛仔帽就有点冲突。
㈧ 求一张欧洲古典美女图片,戴着宽檐帽,帽子上有羽毛装饰,穿着皮草衣服,侧身回眸
这张?
格鲁阿姆夫人像格恩兹波罗油画1775-1777年263×152厘米
㈨ 风格优雅型偏古典型的女生适合穿什么颜色形象专业的回答。
时尚型:
色彩:强对比 鲜艳夺目
材质:多元化 软硬都可以 薄厚均可粗细均可 有光泽。
图案:中小量感 个性化 标新立异,酷酷的
装饰性:可以强 可以弱
装饰物没有局限性 突出个性 与众不同
饰品:个性 有造型感 不局限材质
鞋:造型革新 个性 漆皮材质
回避:中庸 朴素 保守
视觉印象:革新个性 叛逆 时尚 另类 年轻 酷
注意;控制个性程度
在生活上占优势 在职业场合没有多大优势
可爱型:
色彩:弱对比 纯度不需要太高
材质:精致 柔软 弱光泽
装饰性:较强 女性化装饰物
图案:小型曲线 小圆点 小水珠 小字母 小的都好 小蝴蝶 小花 小朵
饰品:小巧 精致 曲线为主
鞋:尖圆 方圆 尖头 跟不要太高 偏细 皮要柔软 以女性装饰物为主
回避:硬郎 成熟 稳重 夸张
视觉印象:甜美 乖巧 可爱调皮 天真 圆润 纯真
古典型
色彩:中度对比 大面积用理性色 可以用黑白配
材质:精致 上品 自然光泽 软硬薄厚适中如丝绒类。
装饰性:简洁 远离小巧庸俗
图案:秩序排列 对称就行 量感中量感 圆点 水滴 花卉 水波纹格纹 柔纹 抽象几何但一定是整齐排列的,小面积可以用斑马纹 豹纹如丝巾
饰品:精致 如珍珠 钻石 宝石 玉类 翡翠 玛瑙铂金 景泰兰 回避:木头皮绳
鞋:以传统的船性鞋为主,可在基础上做变化, 但皮质一定要好 自然光泽偏挺括为主,跟高矮粗细适中,不要穿平跟 旅游鞋 不能穿漆皮。
帽子:这类人五官比较端正一般不建议戴帽
视觉印象:严谨 高贵 传统 精致 成熟 稳重 大气
回避:粗糙 夸张 另类 稚气
优雅型:
色彩:弱对比 轻柔 淡雅
材质:精致 柔软 垂感 自然光泽 丝绸 锦缎等
图案:松散排列 用简单几何 曲线表达
装饰性:简洁
饰品:精致 柔美的造型整体感觉纤细绨透 而且可以细碎,
鞋:皮质柔软 不要太强光泽 精致 尖圆头 跟细女性化的,回避方头粗跟。
包:精致 柔和 偏圆润的造型,皮质一定柔软中小量感,
帽子:带有精致的很有女性化装饰,偏圆润的造型
回避:中性 硬郎 严谨另类
视觉印象:柔美的 精致的 小家碧玉 传统的 内敛的 温柔的 雅致
自然型(清新自然)
色彩:地球色,弱对比
材质:天然材质 亚光泽面料柔和
图案:条纹 格纹 植物 枝叶多花少的花卉类,松散的排列
装饰性:简洁 朴素 随意
饰品:天然材质 如 木 骨 皮绳 草编类 石头 珊瑚银(亚光)玛瑙 玉 翡翠
鞋:方头 方圆头 尖头 方跟 破跟 皮质亚光
装饰性简洁,
包:休闲时包型可以大, 正式场合中量感偏挺括,休闲时可以偏软点,
回避:夸张 另类 华丽
注意:调整粗糙,
异域自然型
色彩:非常的浓郁
图案:丰富一点, 艺术化一点 野性一点 民族一点
装饰性强
异域型用流苏非常好
睿智型
色彩:强对比 大面积应用理性色,
材质:精致的可以有光泽,哑光为主, 回避粗糙面料。
装饰性简洁
图案:以条纹 格纹抽象几何图案为主,小面积可以用豹纹,回避大面积花卉图案。
饰品;装饰性简洁,现代时尚,以直线为主,量感中大。
时候金属类 宝石 钻石 水晶 铂金 亮银回避天然制品,偏中性的氛围,
鞋:可以相象于帅气 避免圆头 跟细
装饰性:简洁的金属扣类,中性化装饰物,
包:直线廓型,皮质挺括,有菱角 有光泽 中大量感 装饰性简洁,
回避:粗糙 稚气 女性 柔美
印象:职业化 理性 利落 干练 中性 时尚 大气
注意:调和中性氛围,加如一点柔美
发型:干净 利落为主 发性不要也面型重复
浪漫型
色彩:弱对比 小面积可以用中对比。、
材质:精致柔美,晚间使用可以有华丽光泽。
图案;以自由奔放的曲线为主,整多大话花卉,几何曲线。
装饰性:强 以女性化装饰物为主 如蕾丝 花边 褶皱 亮珠 稠带 丝带 刺绣等。
饰品:曲线柔美的造型 大量感 精致 做工精良仿真金直钻光泽 可以华丽
回避:石头 木头 皮制品装饰物
鞋:皮质柔软 精致的(不要用漆皮)跟要细尖圆头 回避方头 方跟一定是女性化装饰物 跟的高度一般在4.5公分。
包;偏圆润的造型 皮质要柔软 中量感 可以手挂
帽:大缘帽 嘀嫡帽等女性装饰物圆润的。
回避:硬朗
发型:女人味足的大波纹最好
戏剧型
对比越清晰,感受就越硬,光泽在搭配中很重要,不同的光泽体现不同的感受。
高腰线除了可爱型,大肚妇再用,成熟型人一般不用,30岁的女人穿衣一定要精致。在什么地方加修饰是为了更加突出那个部位,比如胸大就不要在胸部加修饰物。
1.戏剧型
色彩应用方面,强对比。
材质:软硬薄厚均可,偏挺括为主。
可有光泽,粗细均可但偏精致好,装饰性简洁。
图案:直曲均可,量大可以是条纹,格纹,抽象几何,大花卉,凶猛动物,名族艺术图案。
饰品:要有造型感,现代,摩登,直曲均可,量大。
鞋:适合尖头,方头,方圆头,跟高矮粗细适中,略粗,装饰简洁,金属扣拼接皮,明浅装饰。
回避:圆头,可爱型鞋。
包:廓型:偏直线,皮质偏挺括,可有光泽,量大,装饰简洁。
帽:大圆帽。
回避:发型 眼镜 耳环 不要与脸重复。幼稚 中庸 朴实 保守
发型:蓬松的大波纹,仿波纹,发量一定要重哦,短发避免服帖的发型
视觉印象:大气 夸张 成熟 个性 醒目 欧化 强烈。
注意:重大气,少夸张,穿裙一定要在膝盖以下。
少年型(帅气)
色彩:大面积应用理性色,强对比。
材质:偏精致,挺括,可以有光泽,
装饰性:以中性化装饰为主,可以个性化装饰,可以有丰富的线条。
图案:直线,量感偏小的个性图案。如条纹格纹,字母,文字,抽象几何图案等,
饰品:现代,时尚 个性 造型简洁。
材质;精致的可以有光泽,
鞋:方头 尖头 方圆头,皮质挺括,有光泽,运动类,
包:多兜 多扣 挺括 方正 可以双肩 可以挎包
帽:爵士帽,带帽檐的运动帽
回避:极端柔美,粗糙 夸张
发型:避免大波纹 注意发型永远不要以她的脸型的外轮廓重复,
视觉影象:帅气 活泼 可爱 中性简洁利落 干练有个性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