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乾隆年间大臣们头顶帽子上配戴的珠子
清朝顶戴的区分:一、二品都是红色的,三、四品是蓝色,五、六品为白色,七品以下为金色
一二品分为纯红和杂红,三四品分为亮蓝和暗蓝,进士、举人、贡生都带金顶,生员、监生戴银顶
具体带的东西是:一品带珊瑚、二品起花珊瑚、三品蓝宝石或者蓝色明玻璃、四品青金色或蓝色涅玻璃、五品水晶或白色明玻璃、六品白色涅玻璃、七品素金顶、八品起花金顶,九品镂花金顶。
有顶戴不能不说花翎,花翎分为:蓝翎和花翎,蓝翎是鹞翎,花翎是孔雀翎,它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六品以下官员只有蓝翎,五品以上赏给单眼花翎,双眼花翎赏给大官,三眼花翎则是赏给亲王、贝勒等皇族和有特殊功勋的上臣!
㈡ 为什么古代皇帝戴的帽子前后都有几串珠子
古代皇帝戴的帽子叫冕,前后的珠子叫旒。
冕旒的作用是:把眼睛遮住,叫蔽明——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看清楚,水至清则无鱼;而且,冕旒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让皇帝保持坐姿端正,一旦摇头晃脑,冕旒就会哗哗作响,有失威仪。
冕旒,古代中国礼冠之一种。相传,冕制起于黄帝,至周代时始完备。古时帝王、诸侯、卿大夫参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为礼冠中最贵重者。
旒就是用五彩的缫(丝绳)12根,每旒贯12块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旒长12寸。汉代冕服的垂旒却不限于五色,根据后汉书·舆服制的记载,十二旒为白玉串珠。
(2)古代上朝带帽子上珠子分几种扩展阅读:
其实皇帝头上的叫“冠”,一般冠还要配上“冕”。而最上面长方形的东西就叫做“廷”了,像门帘一样的玉珠串叫做“玉旒”。在耳朵上面还有东西,有着玉做的两块“黈纩”,但是特别小,就是一个小的圆珠子,大小刚刚够堵住耳朵。
不仅皇帝是“挂珠帘”,一些朝代的诸侯也会带着相似的装饰。然而上面的珠数不一样,帝王所带的冕旒,一般是前后各12串,每一串上有12颗玉石,周朝时诸侯王公所戴的冕旒数量次于帝王。
发展到后来,冕旒成为帝王的专属了。虽然冕旒上的冕板的大小可以不一,但有基本的形式,就是前低后高,寓意着谦恭勤勉。
㈢ 关于清朝官员帽子顶上的珠子颜色分为几品 有重赏
按照清朝礼仪:一品官员顶珠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阳文镂花金。顶无珠者,即无品级。戴凉帽的官吏。
暖帽的形制,多为圆型,周围有一道檐边,材料多为皮制,也有用呢制、缎制及布制的,视其天气变化而定。颜色为黑色为多。皮毛之类也有分别。最初,以貂鼠为贵,其次为海獭,再次为狐,其下则无皮不用。由于海獭价格昂贵,后用黄狼皮染黑代替,名为骚鼠,时人争相仿效。
(3)古代上朝带帽子上珠子分几种扩展阅读:
清代男子的官帽,有礼帽、便帽之别。礼帽俗称“大帽子”,其制有二式:一为冬天所戴,名为暖帽;一为夏天所戴,名为凉帽。便帽,也称“小帽子”以六瓣合缝,缀檐如筒;俗称瓜皮帽。创自明太祖洪武年间,取其六合一统之意。
这种小帽形式很多,有平顶、尖顶、硬胎软胎之别。平顶大多为硬胎,内衬棉花;尖顶大多为软胎,取其便利。等级不同,帽子不同。
㈣ 古代官员上朝的时候必须佩戴朝珠 都有哪几种形状
原标题:古代官员的朝珠有哪几种形状 经过几千年的积累,我们文化中对珠子的认知程度应该说是非常高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愿意说珠圆玉润、珠光宝气、珠联璧合。只不过我们今天对珠子的理解跟古人有一点差异今天一般认为珠子一定是圆的,而实际上还有方珠子;另外圆也有两种,一种是标准圆的,还有一种是扁圆的,比如算盘珠。再早期的珠子,比如说辽代盛行的管形珠,就是长形的。 清代朝珠清代规定官员上朝的时候必须佩戴朝珠 上图是一串标准的朝珠,大家看清宫戏可能都比较熟悉。上朝的时候,从皇帝到大臣都必须佩戴朝珠,这是清代的规矩。 这三小串珠子有一个很奇怪的名字纪念,名字具体的来历我们不是很清楚。朝珠的构成有着深刻的含义,除了纪念的含义外,108颗琥珀珠代表一年12个月;4颗翡翠大珠子叫节珠,象征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垂于背后的佛头、背云,寓意一元复始。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它垂下来三串,是不对称的:一边双串,另一边一串。有人说一串代表十天,那么这三串就代表一个月,也是一种纪事方法。男性佩戴的时候要求双串的在左边,一串的在右边;女性正好反过来,也就是男左女右。注意看皇帝的画像,双串的都在左侧,一串的是在右侧;但是皇后佩戴的是反过来的,一串的在左侧,双串的反而在右侧。用黄带子穿的部分叫背云,就是佩戴的时候它在身后。材质是琥珀的,大概是三品官佩戴的,相当于省一级干部。 珠子的材质与官级相关,皇帝才能佩戴东珠 珠子的材质反映的是佩戴之人的身份地位,清代对什么身份的人佩戴什么样的朝珠是有严格规定的。史书上记载,皇帝、皇后、皇太后、皇贵妃以及妃嫔,以至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官员,皆可佩戴朝珠。但根据等级身份不同,朝珠的质地亦不相同,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才能佩戴东珠。此外,朝珠还有青金石、碧玺、玛瑙、红蓝宝石、猫眼石等多种宝石材质。 现在已经很难买到成串的朝珠了,因为清代灭亡以后,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认为那个朝代是腐朽的,所以它的很多东西就被人为剪断了,然后拆分了挪作他用。现在很多朝珠的绦带都不是原来的,而是按照古制后配的。 我们对珠子文化的研究远远不够。一般人可能都认为,只是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特性的珠子而已。但实际上,在中国乃至人类的文明进程中,珠子文化从来都没有消失过。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珠子也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是圆润之美、柔光之美、温和之美,可以呈现出各式各样的美态。 辽代玛瑙水晶珠辽代天河石簪花金珠赏析这串辽代的玛瑙水晶珠(上图),距今1000多年了,但是它的装饰风格是后来新加的,那时候珠子的穿法不是这样,这是按照现代的穿法重新穿的。契丹是一个游牧民族,而游牧民族对身上的装饰都比较讲究,他们对珠子的感情有时候高于农耕民族,到今天为止也是这样。 这是一串辽代的天河石簪花金珠(下图)。它和那串玛瑙水晶珠明显不同,它非常暗淡。这是一种很特殊的石材,叫天河石,穿制的方法也是现在新的设计,古代也不是这样。注意看,它的耳环是不对称的,就要求做成这样。这个珠子看上去暗淡无光,但是很多人就喜欢这种暗淡无光的,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希望它发出光芒的。 A。大蛇相赠B。渔人献宝C。祖传之宝D。大蚌遗落 马未都评:这里的隋侯不是隋代的诸侯,而是隋国的诸侯。战国时代,除了我们大家已知的七国,还有很多小国,隋国就是其中之一。隋侯姓姬。据古籍上记载,他有一次出行时碰见了一条受伤的大蛇,按照现在的说法,他很爱护动物,给大蛇涂了药,并帮它包扎起来,然后就把它放掉了。过了若干年,有一次他在船上,赶上狂风大作、天昏地暗,这时候河就开了,出现了一条口衔宝珠的大蛇。大蛇把宝珠举起来,送给了隋侯。隋侯遇到这条大蛇的时候是傍晚,天已经昏暗了,这颗珠古籍上记载叫明月珠,就是夜明珠。 A。珍珠B。银珠C。金珠D。石珠 马未都评:在古代,夜明珠又称夜光碧、明月珠等。夜明珠在中国文明史中是最具神秘色彩的珍宝,并为皇家私有。夜明珠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早在史前,神农氏就有石球之王,号称夜矿;春秋战国时代,有悬黎和垂棘之碧,价值连城;秦始皇以夜明珠陪葬,在陵墓中以代膏烛。最著名的要数慈禧口含的那颗为保尸身不化的夜明珠了,据说此珠夜间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那么为什么把夜明珠说得这么玄呢?这个很简单。历史上,黑暗中的光源必须用火,火有一个特性是不能直接触摸,一摸人就灼伤了。而只有这种夜明珠可以攥在手里,它没有温度却又有光线,这个对古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试过拿着一个不大的夜明珠贴在纸上,它的光线足以让人看见纸上的字,所以古人就觉得这东西太神奇了。 A.99颗B.101颗C.108颗D.180颗 马未都评:朝珠是清代独有的一种礼仪,上朝时才佩戴,它是从佛珠演化过来的,所以它的珠子的数量就保持了佛珠本来的数目,即108颗。 我们在前面提到了朝珠的品级。最高品级就是皇帝佩戴的,这在清宫档案里记载得非常清楚,就是东珠。东珠就是珍珠,满族发迹于白山黑水之间,黑水珠就是指黑龙江流域生产的珍珠,他们认为是家乡出产的,所以认为东珠最好。东珠也叫北珠,因为它产于东北方。 A。屈原B。傅玄C。白居易D。曹雪芹 马未都评:首先看屈原,我们查遍屈原的著作,也没有找到过这个概念。再看晋代的傅玄,他写过一首《短歌行》,其中说昔君视我,如掌上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意思就是说,过去你看我的时候像掌上明珠似的,而今天怎么又把我扔到沟渠里了呢?这是一个很悲哀的概念。我们今天说掌上明珠一般是指女儿,而傅玄那时的概念跟我们今天的意思还不大一样。 第二个引入这个概念的人是白居易。白居易是香山九老之一,活到了75岁。但他人生有一个遗憾,他58岁的时候,曾经得过一个儿子,他取名叫阿崔,结果这儿子在3岁的时候也就是白居易60岁的时候夭折了。白居易写过岂料鬓成雪,方看掌弄珠,提出了掌上明珠这个概念,而且他不止一次在诗歌中提过。他在《哭崔儿》中写道:掌珠一颗儿三岁,鬓雪千茎父六旬,说的是我的儿子才三岁就去世了,跟掌中珠似的,但是我已经60岁了,头发都已经白了。 最后是曹雪芹。大家都知道,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的父母视她为掌上明珠。 我们从这整个过程的排列中可以看出来,掌上明珠最早是一个珍重的概念,慢慢由男孩子演化到女孩子身上。今天我们一般说掌上明珠就单指女孩。
㈤ 古代皇帝戴得帽子上的珠子叫什么名字
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你那个估计是四品的青金石
㈥ 在古代时,官帽珠子各种颜色代表什么级别
在清代时,官帽珠子各种颜色代表不同的级别:正、从一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后均绣鹤,武官前后均绣麒麟。麒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其形状如鹿,头上长有独角,全身遍生鳞甲,尾似牛,古人拿它象征祥瑞。帽顶,文武官皆为缕花金座,中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红宝石是含铬而红色透明的刚玉,常见的有玫瑰红、大红和暗红等,血红和鸽血红为稀世珍品。
正、从二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后均绣锦鸡,武官前后均绣狮。帽顶,文武官皆为缕花金座,中饰小红宝石一颗,上衔珊瑚。珊瑚是由生长在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珊瑚虫的石灰质骨骼娶集而成,形似树枝,质地坚硬,多为红色,亦有白色或黑色的,以艳红为最名贵。
正、从三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后均绣孔雀,武官前后均绣豹。帽顶,文武官皆为缕花金座,中饰小红宝石一颗,上衔蓝宝石。蓝宝石是含钛而蓝色透明的刚玉,色彩夺目,与红宝石一样同为珍贵的宝石。
正、从四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后均绣雁,武官前后均绣虎。帽顶,文武官皆为缕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颗,上衔青金石。青金石的硬度较大,具有很强的玻璃光泽,颜色美观,常呈极为鲜艳的深蓝、天蓝、紫蓝及淡绿蓝等色彩,作为帽饰闪光耀眼。
正、从五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后均绣白鹇,武官前后均绣熊。帽顶,文武官皆为缕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颗,上衔水晶。水晶一般是指无色透明的石英晶体,但常因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而分显各色,分别称为蔷薇水晶、黄水晶、烟晶、茶晶、紫晶、墨晶等等。
正、从六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后均绣鹭鸶,武官前后均绣彪。彪即指小老虎。帽顶,文武官皆为缕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颗,上衔砗磲。砗磲是热带海域中的一种软体动物,其贝壳大而厚,略呈三角形,呈黄绿青紫等色彩,极为美丽,可作为装饰品。它与金银、琉璃、玛瑙、珊瑚、琥珀、珍珠,同为中国古代七宝。
正、从七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后均绣鸂鶒,武官前后均绣犀牛。鸂鶒是古书上指象鸳鸯的一种水鸟。帽顶,文武官皆为缕花金座,中饰小水晶一颗,上衔素金,常称素金顶。
正、从八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后均绣鹌鹑,武官如武七品,前后均绣犀牛。帽顶,文武官皆为缕花阴文金顶,无其他装饰。
正、从九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后均绣练雀,武官前后均绣海马。帽顶,文武官皆为缕花阳文金顶,无其他装饰。
从九品以下未入流的低级官员,其官服图案及帽顶装饰,亦随九品官之制。
㈦ 清朝王爷带的帽子和皇帝的一样只是上面的珠子不一样,有什么讲究吗
珠子是用来分等级的,上网找服饰的内容可能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