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00种盒子的折法大全图解
1、首先准备一张A4纸,将A4纸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像图中那样。
Ⅱ 花朵折法大全
裁一张方纸。
2
对角对边折叠,得到折痕。
3
捏住两边向中间一挤。
4
得到一个有“内含”的正菱形,压平。
5
竖直掀起一边。
6
沿中缝下压。
7
沿着中线,把刚得到的菱形向左翻折。
8
把其他的面,按照同样的方法,也折成上步的样子。
9
所有面压平。
10
沿中线折下边。
11
展开。这步要的就是折痕。
掀起上沿儿,按照上步得到的折痕上折。
形成两头的尖角,下压。
其他面都那样折,得到菱形的叠加。
把最上面的角往下翻。其他面上的这样的角同样下翻。
整体往右侧翻到一个平整面。
把不开口的尖端两边向中线折去。
其他的三面还是这样做。
其实现在已经成型了。
竖起来展开对角。
立起来。看一朵百合花诞生。
Ⅲ 纸枪的折法大全是怎样的
纸枪折法步骤如下:
1、准备材料:剪刀、水笔、5张A4纸,A4纸对折裁剪下来,一共十小张。
总结如下:
1、准备材料:剪刀、水笔、5张A4纸,A4纸对折裁剪下来,一共十小张。
2、边与边对折,再对折,再做一个对折,放在一起上面留半公分,缠绕起来。
3、向上折,塞入缝隙。
4、另一边,方法一样。
5、一个单元完成,共做三个单元。
6、再卷一个纸卷。
7、插入缝隙。
8、用纸卷穿入,向上折。
9、再取一张对折的纸,插入缝隙,包起来。
10、横着再包裹一张对折的纸。
11、再裁剪两片小纸片,对折,同样的方法做一个小单元。
12、插在纸卷头部,向上方。
13、最后用水笔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
Ⅳ 单页折纸大全 图解法
折纸——百合花
所需材料:彩纸
具体步骤:
1.如图,沿中心骨折,对角线三折后展开,留下折痕按照三折线折叠好。
2.折成三角形
3.其他三处折法相同
4.向中间对折。
5.打开。
6.两边向正中间对折后展开,在下方留下骨折线。
7.向上折。
8.其他三处折法相同。
9.将三角形折到里面。
10.展开后折进去。
11.其他三处折法相同。
12.翻到侧面。
13.向中间对折。
14.其他三处折法相同。
15.展开
16.向外翻
17.完成
Ⅳ 100种灯笼的折法大全图解
1、准备好一张正方形的纸张。
Ⅵ 100种花的折法大全图解
准备材料:卡纸
第一步、首先将正方形纸对折。
(6)乌沙帽子的折法大全扩展阅读
对于儿童来讲,折纸可以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性,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折纸必须一步一步地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还可以养成按步骤、有顺序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折纸因为可塑性强,可以发展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生活中的物品、小动物、交通工具等变成形象的折纸,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Ⅶ 乌沙帽是指什么
乌纱帽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官员头戴乌纱帽起源于东晋,但作为正式“官服”的一个组成部分,却始于隋朝,兴盛于唐朝,到宋朝时加上了双翅,明朝以后,乌纱帽才正式成为做官为宦的代名词。
早在东晋成帝时,凡在都城建康(南京)宫中做事的人,均戴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人称“乌纱帽”。到了南北朝宋明帝时,这种帽子在民间也流传开来。于是,“乌纱帽”遂成为民间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
隋唐时,天子百官士庶都戴乌纱帽。但为适应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隋朝用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显示官职大小:一品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装饰玉块了。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就下诏书改变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这样只要脑袋一动,软翅就忽悠忽悠颤动,皇上居高临下,看得清清楚楚;并在乌纱帽上装饰不同的花纹,以区别官位的高低。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于洪武三年作出规定:凡文武百官上朝和办公时,一律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衫,束腰带。另外,取得功名而未授官职的状元、进士,也可戴乌纱帽。从此,“乌纱帽”遂成为官员的一种特有标志。
到了清代,官员的乌纱帽被换成红缨帽,但至今人们仍习惯地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丢掉乌纱帽”就意味着削职为民了。
据说来自南朝刘宋王休仁的点子。王休仁创制乌纱帽,并没有什麼了不得的原因,纯粹是赶时髦,想做顶和别人不一样的帽子来戴戴。他将一块黑色的纱布,四边抽扎起,中国第一顶乌纱帽于焉诞生。
王休仁戴著自制的小帽在街上走的时候,果引起人们的兴趣与讨论。由于材料便宜,制作简单,式样大方,所以后来有不少人仿制著戴。隋朝的杨坚,也是这种乌纱小帽的爱用者。不过因为杨坚是个皇帝,戴起来意义不同,上行下效的结果,朝廷、民间顿时「黑成一片」,万头钻动,有如黑海。
明朝时候,乌纱帽的命运有了关键性突破。由於官员们特别爱戴乌纱帽,朝廷遂正式将它列为王公百官上朝及处理公务的必要配备。并对规范其制作的样子为:以藤丝或麻编成帽胎,涂上漆后,外裹黑纱。呈前高后低式,两侧各插一翅。
乌纱帽成为官帽之后,老百姓自然不能再戴了。
乌纱帽是古代帽的一种。早期中国,并没有「帽」这样的称呼,《仪礼》称「帽」为「头衣」或「元服」。(元,首也)至於「乌纱帽」一称,则在隋唐时出现,《通典》有云:「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尝著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於冗吏,通著入朝。」(杨坚酷爱乌纱帽,由此得证)
Ⅷ 怎样用孝布折帽子的
纸和孝布的折法一样,下面是以纸张代替孝布折法:
1、首先准备一张报纸,将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