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求几篇赏析!!
01哀“八旗子弟”的作者是:秦 牧
这篇杂文,阐述的是干部子女应慎防腐化堕落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作者先对八旗子弟的产生,到以后的演变,以及它的结局,做了系统的论述。接着上溯到明代,下延伸至民国,最后转到现实社会,真是古今中外,旁征博引。作者还指出,这不仅是个“子女教育问题”,而且也是某些“大人”必须警惕的,这使得文章的思想深度更进了一层。全文资料详实,巧用类比手法,有理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03天鹅---布封 (这篇您可以筛选)
在任何社会里,不管是禽兽的或人类的社会,从前都是暴力造成霸主,现在却是仁德造成贤君。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鹫,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而天鹅就不是这样,它在水上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它有威势,有力量,有勇气,但又有不滥用权威的意志、非自卫不用武力的决心;它能战斗,能取胜,却从不攻击别人。作为水禽界里爱好和平的君王,它敢于与空中的霸主对抗,它等待着鹰来袭击,不招惹它,却也不惧怕它。它的强劲的翅膀就是它的盾牌,它以羽毛的坚韧、翅膀的频繁扑击对付着鹰的嘴爪,打退鹰的进攻。它奋力的结果常常是获得胜利。而且,它也只有这一个骄傲的敌人,其他善战的禽类没一个不尊敬它。它与整个的自然界都是和平共处的:在那些种类繁多的水禽中,它与其说是以君主的身份监临着,毋宁说是以朋友的身份看待着,而那些水禽仿佛个个都俯首帖耳地归顺它。它只是一个太平共和国的领袖,是一个太平共和国的首席居民,它赋予别人多少,也就只向别人要求多少,它所希冀的只是宁静与自由。对这样的一个元首,全国公民自然是无可畏惧的了。
天鹅的面目优雅,形状妍美,与它那种温和的天性正好相称。它叫谁看了都顺眼。凡是它所到之处,它都成了这地方的点缀品,使这地方美化,人人喜爱它,人人欢迎它,人人欣赏它。任何禽类都不配这样地受人钟爱:原来大自然对于任何禽类都没有赋予这样多的高贵而柔和的优美,使我们意识到它创造物类竟能达到这样妍丽的程度。那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形貌、优美的线条、皎洁的白色,婉转的、传神的动作,忽而兴致勃发、忽而悠然忘形的姿态,总之,天鹅身上的一切都散布着我们欣赏优雅与妍美时所感到的那种舒畅,那种陶醉,一切都使人觉得它不同凡俗,一切都描绘出它是爱情之鸟在古希腊传说里,美女海伦是勒达和一只天鹅孕育的,那只天鹅是宙斯的幻形。,一切都证明这个富有才情与风趣的神话是很有根据的。
我们看见它那种雍容自在的样子,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轻便,那么自由,就不能不承认它不但是羽族里第一名善航者,并且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行术的最美的模型。可不是吗,它的颈子高高的,胸脯挺挺的、圆圆的,就仿佛是破浪前进的船头;它的宽广的腹部就像船底;它的身子为了便于疾驰,向前倾着,愈向前就愈挺起,最后翘得高高的就像船舳;尾巴是道地的舵;脚就是宽阔的桨;它的一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就是帆,它们推着这艘活的船舶,连船带驾驶者一起推着跑。
天鹅知道自己高贵,所以很自豪;知道自己美丽,所以很自好。它仿佛故意摆出它的全部优点:它那样儿就像是要博得人家赞美,引起人家注目。而事实上它也真是令人百看不厌的,不管是我们从远处看它成群地在浩瀚的烟波中,和有翅的船队一般,自由自在地游着;或者是它应着召唤的信号,独自离开船队,游近岸旁,以种种柔和、婉转、妍媚的动作,显出它的美色,施出它的娇态,供人们仔细欣赏。
天鹅既有天生的美质,又有自由的美德:它不在我们所能强制或幽禁的那些奴隶之列。它无拘无束地生活在我们的池沼里,如果它不能享受到足够的独立,使它有奴役俘囚之感,它就不会逗留在那里,不会在那里安顿下去。它要任意地在水上遍处遨游,或到岸旁着陆,或离岸游到水中央,或者沿着水边,来到岸脚下栖息,藏到灯芯草丛中,钻到最偏僻的港湾里,然后又离开它的幽居,回到有人的地方,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它似乎是很欢喜接近人的,只要它在我们这方面发现的是它的居停和朋友,而不是它的主子和暴君。
天鹅在一切方面都高于家鹅一等,家鹅只以野草和籽粒为生,天鹅却会找到一种比较精美的、不平凡的食料。它不断地用妙计捕捉鱼类,它做出无数的不同姿态以求捕捉的成功,并尽量利用它的灵巧与气力。它会避开或抵抗它的敌人:一只老天鹅在水里,连一匹最强大的狗它也不怕,它用翅膀一击,连人腿都能打断,其迅疾、猛烈可想而知。总之,天鹅似乎是不怕任何暗算、任何攻击的,因为它的勇敢程度不亚于它的灵巧与气力。
驯天鹅的惯常叫声与其说是响亮的,毋宁说是浑浊的,那是一种哮喘声,十分像俗语所谓的“猫咒天”,古罗马人用一个谐声字“独楞散”表示出来,听着那种音调,就觉得它仿佛是在恫吓,或是在愤怒。古人之能描写出那些和鸣锵锵的天鹅,使它们那么受人赞美,显然不是拿一些像我们驯养的这种几乎喑哑的天鹅做蓝本的。我们觉得野天鹅曾较好地保持着它的天赋美质,它有充分自由的感觉,同时也就有充分自由的音调。可不,我们在它的鸣叫里,或者说在它的嘹唳里,可以听得出一种有节奏、有曲折的歌声,有如军号的响亮,不过这种尖锐的、少变换的音调远抵不上我们的鸣禽的那种温柔的和声与悠扬朗润的变化罢了。
此外,古人不仅把天鹅说成为一个神奇的歌手,他们还认为,在一切临终时有所感触的生物中,只有天鹅会在弥留时歌唱,用和谐的声音作为最后叹息的前奏。据他们说,天鹅发出这样柔和、这样动人的声调,是在它将要断气的时候,它是要对生命做一个哀痛而深情的告别。这种声调,如怨如诉,低沉地、悲伤地、凄黯地构成它自己的丧歌。他们又说,人们可以听到这种歌声,是在朝暾初上、风浪既平的时候,甚至于有人还看到许多天鹅唱着自己的挽歌,在音乐声中气绝了。在自然史上没有一个杜撰的故事,在古代社会里没有一则寓言比这个传说更被人赞美、更被人重述、更被人相信的了,它控制了古希腊人的活泼而敏感的想像力:诗人也好,演说家也好,乃至哲学家,都接受着这个传说,认为这事实实在太美了,根本不愿意怀疑它。我们应该原谅他们杜撰这种寓言,这些寓言真是可爱,也真是动人,其价值远在那些可悲的、枯燥的史实之上,对于敏感的心灵来说,这都是些慰藉的比喻。无疑地,天鹅并不歌唱自己的死亡。但是,每逢谈到一个大天才临终前所做的最后一次飞扬、最后一次辉煌表现的时候,人们总是无限感慨地想到这样一句动人的成语:“这是天鹅之歌!”
② 论帽子哲学读后感
《论帽子哲学》读后感
以一个人脑袋的大小来评论他的全部,这在我们看来多么可笑啊: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在我们爆笑之余,有没有反观自己呢?也许,你站在自己的位置以自己的视角看世界时,你就已经因为偏执而错过了你本应该拥有的风景。因此,我想到了本文要写的内容。
我们的眼睛,总是看诱惑太多,看纯净太少,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这样做人无疑很失败,一双追求眩目和浮华的眼睛下,怎么会有澄澈平静的心呢?我们的眼睛总是在追求那些闪耀的东西,于是我们都盲目的盯住那个目标赶路,在路上,我们一面前进,一面抱怨着路途的曲折坎坷,可是,根本就没有人剥夺我们走一条通幽曲径的权利啊!像这样仰着头跨大步赶路真的很累。那么,何尝不换一下你的目光的方向呢?看厌了阴云密布的天空,就低头注视一会儿鲜嫩的芳草;看倦了光辉夺目的太阳,就俯视片刻杨柳柔绿的枝丫;看乏了骄傲雄壮的雪峰的顶,就弯腰凝眸瞬间叮咚歌唱的流水;还有那荡悠悠的小桥,窸窸窣窣发出蛰音的玲珑的虫儿,和那指尖音符般滑落下来的细小的沙……
当你把目光的焦点分散到更多不同的地方,看到的也就不惹人厌了。谁说追求的路不可以洒满芬芳、撒遍开得或清雅或浓艳的花呢?
急功近利也是人之常情,很多人都想一朝成名或一夜暴富,很多人都十分羡慕得志之人。但是,却很少有会偶尔欣赏脚下和身旁的风景的人,很少有人敬仰得道之人。不要忘了,一个不懂得使用眼睛的人,一个不会欣赏生活的人,又怎么会反观自己追求的意义呢?又怎么会领悟生活的真谛呢?
眼睛,看得宽些,欣赏风景。看千种风景,品百味人生,领略万种风情。
③ 求高中人教版语文读本所有文章目录!高分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语文读本第一册
1 地球,我的母亲
2 太阳吟
3 大堰河
4 现代旧体诗词五首
5 现代诗四首
6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7 当代诗三首
8 异域诗抄西风颂
9 欢乐颂
10 青春颂
11 诗六首
12 清塘荷韵
13 在海边
14 垂钓
15 温州的踪迹(节选)
16 牡丹的拒绝
17 短文两篇
18 域外风情散文两篇
19 雅舍
20 沙田山居
21 书房的窗子
22 红房子
23 在岭南大学黄花岗纪念会的演说
24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
25 未有天才之前
26 “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
27 奥林匹克精神
28 婴儿
29 自由、幸福和荣誉
30 根(节选)
31 林肯演讲词两篇
32 假如我是“黑人”(节选)
33 为什么我们不能等待
34 诺贝尔和平奖辞
35 西安这座城
36 上海的弄堂
37 底层(节选)
38 罗马的旗帜
39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40 最后一百年
41 觅渡,觅渡,渡何处?
42 《我的精神家园》自序
43 贝多芬百年祭
44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45 弥盖朗琪罗
46 郑伯克段于鄢
47 重耳之亡
48 召公谏厉王弭谤
49 齐桓公求管仲
50 荆轲刺秦王
51 晏子故事两则
52 季氏将伐颛臾
53 鱼我所欲也
54 非攻
55 庖丁解牛
56 谋攻
57 五蠹
58 学记三则
59 诗五首
60 词三首
61 元曲七首
62 《论语》
63 《呐喊》
64 《普希金抒情诗选》
65 语言运用和语境
66 规范
67 简明
68 连贯
69 得体
70 怎样过语文关
71 我的国文启蒙
72 谈谈写作
73 写作的“双重转化”性
74 闲说作文
第二册
1 春风沉醉的晚上
2 梅雨之夕
3 伊豆的舞女
4 断魂枪
5 哦,香雪
6 围墙
7 啼笑因缘(节选)
8 安娜之死
9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10 隔膜
11 一点比喻
12 捣鬼心传
13 论蒋干
14 鼓上蚤另有重用
15 二诸葛状告赵树理
16 哀“八旗子弟”
17 郑板桥的两封家书
18 哲学家皇帝
19 切不可巴望“好皇帝”
20 被民主遗忘的角落
21 螳螂猎食
22 天鹅
23 葵与向日葵
24 马铃薯
25 支持“物种起源”的学说
26 达尔文进化论的诞生
27 达尔文的错误
28 大自然的智慧
29 作为生物的社会
30 为地球呼吁
31 对动物的恻隐之心
32 散文的声音节奏
33 蒙娜丽莎之美
34 在罗丹艺术博物馆里
35 唐诗过后是宋词
36 美国的“中国城”
37 东西方幸福观
38 谈吃
39 谈金钱
40 一个偏见
41 哀哉肉体
42 论帽子哲学
43 谏逐客书
44 过秦论(下)
45 论贵粟疏
46 订鬼
47 魏晋士人轶事四则
48 与子俨等疏
49 乌江自刎
50 苏武牧羊
51 华佗
52 赤壁之战
53 与博昌父老书
54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55 送宗判官归滑台序
56 送李愿归盘谷序
57 与元微之书
58 谏以妖人郑普思为秘书监书
59 蝜蝂传
60 越妇言
61 原谤
62 蠹化
63 世说新语
64 家
65 巴黎圣母院
66 词语的理解
67 词语的积累
68 词语的选用(一)
69 词语的选用(二)
70 词语的搭配
71 词语的顺序
72 谈读书
73 读是写的基础
74 文脉
75 再见萤火虫
76 一些闲话
《语文读本》说明
高一的就是第一第二册吧。楼主要3456册的也可以找我啊 [email protected]
④ 离高考还有一个月 文科应该怎么复习快速提分
语文作为高考的第一科,往往最要经受心理和实力的考验。事实证明,不仅语文单科本身容易拉开考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单凭语文一科也最能左右全盘成绩。因此,语文好才是真的好。要想高考开门红,语文就要最给力。语文是一种感觉,所以在最后一个月里,大家要做到与语文天天见面。‘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天天见面‘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执着语文到最后,笑到最后,笑得最好。
基础题:重视字的音形义的理解性积累
字的音形义是语文基础当中的基础,涉及高考语音题、字形题、词语使用题、语病题、文言文词义理解、文章阅读词义理解等题,这些题目可能直接考或间接考。音形义三者联系在一起记忆效果最佳。识记时以理解意义为主,义与形有关,在理解形义的基础上记住语音。
如第一道语音题,要更关注多音多义字。词语使用的前提是理解语义,要特别注意语境,尤其是词语的感情色彩和望文生义两个问题。
在语病题上,考生心中要熟记六种语病的类型,懂得现代汉语语法主谓宾定状补六大成分及其内部合理的结构关系,关注搭配,通过提取主干来检验语病常常奏效。
语意连贯往往与结构逻辑严密有关。注意分辨所给的句子中的中心句、结论句、过渡句、关联词、代词,前后照应;总分,分总,总分总等结构关系。注重逻辑性,即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逻辑性,就没有语意的连贯。
特别值得回顾的课文
议论文
《我很重要》、《论雅而不高》、《呼唤生命教育》、《拿来主义》、《米洛斯的维纳斯》、《访谈的技巧》、《感悟语言的奥妙》、《社会和个人》、《恪守人格尊严,追求人伦和谐》、《民主是个好东西》、《甘瓜苦蒂,物不全美——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一切生命都有尊严,一切生命都有梦想》、《坚决制止低俗炒作行为》、《汉语,请别让我为你哭泣》、《最先与最后》、《不完满才是人生》、《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美腿与丑腿》、《论帽子哲学》、《简笔与繁笔》、《论快乐》、《论趣》、《面对苦难》、《只因为年轻》、《人是什么》、《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时候》、《谈中国诗》
散文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我的故事及背后的中国梦》、《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荷塘月色》、《我与地坛》、《冰心:巴金这个人》、《窗》、《门》、《渐》、《巩乃斯的马》、《喜看稻菽千重浪——记袁隆平》、《这思考的窑洞》、《寒风吹彻》、《汉家寨》、《道士塔》等。
小说
《祝福》、《荷花淀》、《项链》、《阿Q正传》
古诗文
《唐诗宋词元曲选读》、《传记选读》、《论语选读》等所有的古诗古文(从中再选名篇感悟和复习)
容易望文生义和感情色彩误用的成语
弹冠相庆,差强人意,空穴来风,不足为训,始作俑者,无所不为,炙手可热,万人空巷,不赞一词,罪不容诛,侧目而视,江河日下,曾几何时,危言危行,不忍卒读,感同身受,耿耿于怀,久假不归,奇文共赏,求田问舍,人面桃花,身无长物,尾大不掉,下车伊始,登堂入室,师出无名,七月流火,上下其手,惨淡经营,目无全牛,不可收拾,对簿公堂,明日黄花,不刊之论,文不加点,巧夺天工,三人成虎,不孚众望,首当其冲,自顾不暇,半青半黄,萍水相逢。
⑤ 求这几篇文章的读后感3篇
1.再见萤火虫 读后感
看多了宫崎骏的魔幻主义,还不知道他还有这种现实的作品。《再见萤火虫》,又称《萤火虫之墓》,大一的时候就看过一个开头,这次要不是某人向我推荐我估计还没机会体验宫崎骏的另外一面。
反战,一个恒久的主题,带来多少优秀的音乐、文字和影视?
片子里最让我心疼的是兄妹俩从阿姨家搬出去后,妹妹身体逐渐虚弱的那段。无父无母的两个孩子为了填饱肚子,准备自食其力,可是没办法,吃不饱。于是开始乞讨,不成,又开始偷窃。不知道吃了什么不干不净的东西,身体垮了。
疼死我了。
除了浓重的感情路线之外,回头冷静看看,会发现这部片子里还有另外一个亮点——空间。
不得不承认宫崎骏是大师中的大师。影片开头就是阿泰的死,但是全篇着重描写了从妈妈的死到妹妹的死这中间的事件,突出的就是失祜的兄妹存活的艰难。妹妹死后,影片结束,没说阿泰后来的生活,这绝对是大师手笔——留白。
留白是国画中的术语,使观众有想象空间的作品才能更传神、更有生命力。国画大师、木匠高手、城建专家……到导演、作家都是如此。
动漫中能体现作者水平的还有一个:镜头的切换。本片作者一点也做的很好,开头,从掉在地上的糖罐正式引出故事;离开阿姨家后,兄妹俩站在山坡上向下看,看到他们自己站在山洞口——意思说,他们从此定居在山洞中——这个不错,自己看到自己,引出镜头的切换,牛啊!
2.巴黎圣母院 读后感
每天花3个钟头看《巴黎圣母院》,终于在本月26日看完了。只有一个感觉,雨果和托尔斯泰一样啰里啰唆一大堆。说些你根本看不进去的东西。但是他的故事非常戏剧性,又很像真的一样,这个就非常喜欢。
雨果他嘛,用我的话是说:300页的书,他也能写到500页去。那些多出来的,不是我一个人觉得多余罢了。在还没看《巴黎圣母院》时,就问一位朋友这本书好看吗?他直接回答:闷到死!至于,那些东西值不值得读,我可不太懂,我只是知道如果那些东西真的那么重要的话,那么市场上也就不会出现改写版的《钟楼怪人》了。也许是为了性急的读者吧。
爱斯美拉达哪里会爱上腓力斯呢?这简直就像硬来的一笔。事实上卫队长救了吉卜赛女郎,可那时波希米亚人就跑掉了,连头都不回。(雨果称这个为害羞吧)我呢,则是认为爱斯美拉达连对方是谁都不知道,只是从惊慌下快步逃掉罢了。然后,故事就说爱斯美拉达爱上腓比斯队长啦。
格兰古瓦也没爱爱斯美拉达,序不应该说他也爱爱斯美拉达。要不然他最后也不会抛下她,而救了母山羊跑掉了。他对埃及女生的爱完全为零。故事在后面有个悬案,就是为什么敲钟人卡西莫多会推副主教下楼。照我的看法是,国王派兵来镇压无赖汉时,卡西莫多就去小屋找爱斯美拉达,但是后者已经被格兰古瓦和副主教带走了。后来他想起只有一个人有钥匙,那就是副主教,又在后来看到他看着绞刑台那边的爱斯美拉达,还笑了起来。卡西莫多料想到是副主教逼害爱斯美拉达的,所以这时一把——让他见鬼去了。
整本书阴阴沉沉的,一直笼罩着不安的气息。我个人认为好看的部分是这几点:格兰古瓦被无赖汉们捉去时的情节、坐关婆的身世、攻击圣母院(这个当然好看)、母女相认后,为保护女儿和军官们狡辩,到女儿被拉到绞刑架,母亲被摔死。最后当然是我刚才说的,卡西莫多一把将克洛罗副主教从圣母院推下楼。最痛苦的是,爱斯美拉达的死刑是因为杀死腓比斯,而腓比斯还活生生,到最后还是因为他的声音导致埃及女人禁不住叫唤他而露出马尾来,才让军官们倒转回来,捉拿要人的。
精彩的时候,非常精彩,但只是很短暂。还有一点就是雨果的诗才,他描述一些东西时,像很容易就找到一些比喻来,而这比喻又显露出浪漫风格,这点很佩服。有一点是爱斯美拉达在唱歌,突然被人喊骂,他写"锯子割断了天使的琴弦"(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不是很高超吗?就像巴尔扎克有拿手的批判语句,他有拿手的浪漫手法。
参考资料: http://www.reeds.com.cn/viewthread.php?tid=13883
3.家 读后感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动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忽然封建势力的没落,是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觉新是这部小说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由于他处在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处”,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义”。他与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恋情,但是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们作主的。他的父亲为他做了亲,他没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亲为他安排的一切。虽然他的内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说一个“不”字。而后他与妻子瑞钰成了亲。祖父死后,陈姨太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钰在家生孩子,叫觉新送她到城外去。这事对觉新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但他还是接受了,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为他,郁郁寡欢而死。然而对于这一切悲剧的发生,他无力反抗,甘愿继续痛苦地过着“旧式”的生活。
小说中的另一个典型角色觉慧,觉新的弟弟,却有着与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说典型地塑造了觉慧这个大胆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积极参加了学生联合会组织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动,猛烈抨击封建家庭。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
《家》是一部充分体现了巴金创作成就和风格的优秀作品,它充分显示出了巴金在现代文学小说创作领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觉新的悲剧
觉新是巴金先生笔下的《家》中十分重要的人物,也是一个个性极其鲜明的人物。巴金先生也曾说:“我应当在觉新身上花费更多的笔墨。”可见,觉新这一人物在作者心中的分量以及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以简单分析一下觉新这一人物形象。觉新这个人物可以分作两个阶段来看。第一阶段是他从小直至中学毕业。这一阶段的觉新,还没有感受到命运的残酷,而且又是那样的出众。“他生来相貌清秀,自小就很聪颖,在家里得着双亲的锺爱,在私塾得着先生的赞美……他在爱的环境中渐渐地长成……在中学里他是一个成绩优良的学生……他对于化学很感到兴趣,打算毕业以后再到上海或北京的有名的大学里去继续研究,他还想到德国去留学。”他在一番顺境中成长,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正如书里所写:“他的脑子里充满了许多美丽的幻想。在那个时期中他是为一般同学所最羡慕的人。”如果没有大的变故,觉民将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理想迈进,走上人生的坦途。
可是命运却在此时跟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的未来从此改变。从中学毕业开始,觉新步入了他人生的第二阶段。仅仅因为长辈间在麻将桌上的矛盾,他痛失了青梅竹马的爱人,与一个不相识的女子结婚。而这段婚姻竟是由抓阄来决定的,如此荒唐的做法改变了他的一生。出国留学也随之化为泡影。接着他在父亲的安排下过上了大少爷应有的生活,也开始承担起了大少爷应负的责任。他不是只知道吃喝享乐的花花公子,而是在父亲去世后努力撑起这个家,虽然他的肩膀还是那样稚嫩,可是他已被剥夺了青春。他必须要面对的大家族里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许多有形和无形的箭便开始向他射来。”“在和平的、爱的表面下,他看见了仇恨和斗争,而且他自己也就成了人们攻击的目标。”开始的他并没有选择沉默,“他愤怒,他奋斗,他以为他的行为是正当的。然而奋斗的结果只给他招来了更多的烦恼和更多的敌人。”他的斗争毫无结果,反而会把他拖得更加疲惫。于是他选择敷衍家人,“他牺牲了一部分时间去讨她们欢心,只是为了想过几天安静的生活。”他苟且度日,把曾经的梦想抛弃,直到有了孩子,他才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可是,无法回避的是,他还要在那个大家族内周旋。他采取“作揖主义”“无抵抗主义”,其实这并非他的初衷,而是他在复杂的家族斗争中所作出的无奈之举。而觉新的悲剧正是在这种种无奈中展开。
觉新的悲剧不是他一个人造成的,而是由整个家族和社会造成的。
首先,觉新的自身原因。他在面对事情时过多地选择了逃避、忍耐、顺从。即使是牺牲自己和所爱的人,也要去遵从旧传统。为此,他出国留学的梦想破灭了,他心爱的梅嫁与他人,最终他深爱的妻子也因此惨死郊外,连在她临死前二人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觉新曾感叹:“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只有牺牲的资格。”可是,他那毫无原则的苟且顺从,牺牲的不只是他自己的幸福,更有别人的幸福甚至性命。这完全是懦弱的表现。“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如果说是出于无奈,那么“没有反抗的意思” 则完全是因为他性格的懦弱,懦弱到毫无疑义的听从着家人的摆布。觉新的悲剧,他自己的懦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次,家族原因。第一,觉新的家族地位。他是家里的长房长孙,他从一出生便注定要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任。他是整个家族的未来,他承载着家人的希望。家庭就是他整个生活的中心,他的一切都要以家族为重。因此,他很难把视野投向整个社会,也就不会针对社会弊端做出抗争。这一特殊地位注定了他不能像觉慧那样激进,不能勇敢地做出反抗。第二,觉新的思想根源。这一点是由第一点衍生而来的。作为一个封建大家庭的长子长孙,他自然被寄予了厚望,接受良好的教育,当然这教育也是封建伦理的教育。儒家思想的孝悌观念自然早已融入了他的血液里。这也在思想上给他戴上了沉重的枷锁。在他的思想里他已不是简单的为自己而活,他活着就是为了整个家族。它完全是封建礼教的奴隶。恪守着长房长孙的规矩。他完全成了一个傀儡,被人玩弄,任人摆布,没有思想也没有灵魂。
最后,社会原因。在封建社会日趋瓦解的时代,像高家这样的封建大家族也注定走向腐朽和堕落。家族的逐渐腐化令觉新认识到它所严格遵守的旧传统再也无力支撑起这个家,现实的巨大压力使觉新变得迷茫不知所措。他始终认为封建秩序是不可动摇的,因而在纷乱的境况中他只有选择墨守。
觉新是处在新旧制度之间的人,矛盾的境遇也造成了他矛盾的人格。
觉新从小接受的是传统封建礼教的思想,是完全从他的祖父、父亲身上继承下来的。同时他又处在社会转型的时期,与弟弟们一起如饥似渴的阅读进步刊物。“每天晚上,他和两个兄弟轮流的读这些书报,连通讯栏也不肯轻易放过。他们有时候还讨论这些书报中所论到的各种问题。”他的思想虽不如觉民觉慧激进,被称作“刘半农的‘作揖主义’的拥护者”,也常说自己“喜欢托尔斯泰的‘无抵抗主义’”,可他的思想毕竟超越了封建礼教的范围,是一大进步。而且他这样又能够“把《新青年》的理论和他们这个大家庭的现实毫不冲突地结合起来。它给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自己并不觉得矛盾。”他正是在这种矛盾当中寻找理想与现实的交叉点。或许只有在这时他才能找回那颗年轻的心,自己才不至过早的老去。
觉新最大的悲痛莫过于两位至爱的人的离去。
当他来到梅的床前,看着她“安静地躺在床上,眼睛微微闭着,头发飘散在枕畔,瘦削的脸像纸一样地白”,他心中会是怎样的滋味?悲哀?悔恨?痛心?可这所有的一切都无济于事,无论什么都已无法挽回那陨落了的年轻的生命。寂寞的荒庙中又有谁能陪伴那孤独的生命?
当瑞珏的声声苦叫从窗里飞出,闯进他的耳朵,他又是怎样的心情?一扇破旧的木门最终使他们阴阳两隔,至死都没能见上一面,在门外狂吼的他又是怎样的痛苦?那两扇破旧的木门最终“拦住了最后的爱”。
直到此时,觉新才悔悟到:“真正夺去了他的妻子的还是另一种东西,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整个迷信。这一切全压在他的肩上,把他压了这许多年,给他夺去了青春,夺去了幸福,夺去了前途,夺去了他所爱的两个女人。他现在开始觉得这个担子太重了。他想把它摔掉。他在挣扎。”这如果说算作思想上的觉悟的话,那么他帮助觉慧离家便可称作是将这一觉悟付诸实践。他是真切的感觉“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真切希望这个腐朽家族的改变。
觉民这一典型形象揭示的是懦弱的个人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饱受煎熬和摧残,最终葬送自己及他人的幸福的悲剧。他与觉慧构成鲜明的对比,也让人们看到了在新旧时代交替的背景下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矛盾。
http://..com/question/108348190.html?si=1
4.安娜之死
哦,香雪http://gaokao.zxxk.com/SoftInfo.aspx?InfoID=30149
⑥ 谁有2003或者2004年高中语文读本的目录的里面好像有一篇写梧桐树的文章,作者记不得了。
有篇绿化树 张贤亮写的~……
还有其他的自己选下
高中语文读本总目录
第一册
天地情怀
1 地球,我的母亲 郭沫若
2 太阳吟 闻一多
3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 青
4 现代旧体诗词五首
蝶恋花·答李淑一 毛泽东
孤愤 柳亚子
自嘲 鲁 迅
乱离杂诗(之十一) 郁达夫
入狱 田 汉
叩问人生
5 现代诗四首
生命的流 宗白华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冯 至
寻梦者 戴望舒
烙印 臧克家
6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梁小斌
7 当代诗三首
相信未来 食 指
停电之后 穆 旦
这也是一切 舒 婷
异域诗抄
8 西风颂 雪 莱
9 欢乐颂 席 勒
10 青春颂 密茨凯维支
11 诗六首
乘着歌声的翅膀 海 涅
回旋舞 保尔·福尔
严重的时刻 里尔克
雾 卡尔·桑德堡
缪斯 阿赫玛托娃
你的微笑 聂鲁达
水之韵
12 清塘荷韵 季羡林
13 在海边 斯妤
14 垂钓 余秋雨
美的沉思
15 温州的踪迹(节选) 朱自清
16 牡丹的拒绝 张抗抗
17 短文两篇
一片树叶 东山魁夷
玫瑰树根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
18 域外风情散文两篇
密西西比河风光 夏多布里昂
塞纳河岸的早晨 法朗士
雅致的居所
19 雅舍 梁实秋
20 沙田山居 余光中
21 书房的窗子 杨振声
22 红房子 黑 塞
演说家的风采
23 在岭南大学黄花岗纪念会的演说 孙中山
24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 蔡元培
25 未有天才之前 鲁 迅
26 “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 李大钊
27 奥林匹克精神 顾拜旦
28 婴儿 马克·吐温
29 自由、幸福和荣誉 西蒙·玻利瓦尔
永远的马丁·路德·金
30 根(节选) 阿历克斯·哈利
31 林肯演讲词两篇
解放黑奴宣言 林 肯
连任就职演说 林 肯
32 假如我是“黑人”(节选) 约翰,格里芬
33 为什么我们不能等待 马丁·路德·金
34 诺贝尔和平奖授奖辞 贡纳·贾恩
旧城遗梦
35 西安这座城 贾平凹
36 上海的弄堂 王安忆
37 底层(节选) 蔡 翔
38 罗马的旗帜 拉 博
精神觅归
39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鲁 迅
40 最后一百年 房 龙
41 觅渡,觅渡,渡何处? 梁 衡
42 《我的精神家园》自序 王小波
群星闪耀
43 贝多芬百年祭 萧伯纳
44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茨威格
45 弥盖朗琪罗 罗曼·罗兰
历史画卷
46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47 重耳之亡 《左传》
48 召公谏厉王弭谤 《国语》
49 齐桓公求管仲 《国语》
人物春秋
50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51 晏子故事两则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
晏子辞千金 《晏予春秋》
附:浅易文言文界说 柳士镇
孔孟之道
52 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53 鱼我所欲也 《孟子》
百家争鸣
54 非攻 《墨子》
55 庖丁解牛 《庄子》
56 谋攻 《孙子兵法》
57 五蠹 《韩非子》
58 学记三则 《礼记》
附:先秦诸子散文
雅韵幽香
59 诗五首
野有蔓草 《诗经》
登池上楼诗 谢灵运
梅花落 鲍 照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 朓
北陂杏花 王安石
60 词三首
菩萨蛮 李 白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
长相思(山一程) 纳兰性德
61元曲七首
[双调]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 元好问
[双调]沉醉东风 关汉卿
[双调]落梅风·远浦归帆 马致远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中吕]卖花声·怀古 张可久
[双调]蟾宫曲·梦中曲 郑光祖
[双调]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名著导读
62 《论语》
63 《呐喊》
64 《普希金抒情诗选》
语言运用
65 语言运用和语境
66 规范
67 简明
68 连贯
69 得体
读书与写作
70 怎样过语文关 张志公
71 我的国文启蒙 余光中
72 谈谈写作 朱德熙
73 写作的“双重转化”性 刘锡庆
74 闲说作文 方 方
第二册
幽微情思
1 春风沉醉的晚上 郁达夫
2 梅雨之夕 施蛰存
3 伊豆的舞女 川端康成
时代碰撞
4 断魂枪 老 舍
5 哦,香雪 铁 凝
6 围墙 陆文夫
悲欢离合
7 啼笑因缘(节选) 张恨水
8 安娜之死 列夫·托尔斯泰
走近鲁迅
9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鲁 迅
10 隔膜 鲁 迅
11 一点比喻 鲁 迅
12 捣鬼心传 鲁 迅
另一类杂文
13 论蒋干 黄 裳
14 鼓上蚤另有重用 牧 惠
15 二诸葛状告赵树理 刘 金
青年教育问题
16 哀“八旗子弟” 秦 牧
17 郑板桥的两封家书 廖沫沙
18 哲学家皇帝 陈之藩
话说皇帝
19 切不可巴望“好皇帝” 邵燕祥
20 被民主遗忘的角落 虞 丹
生命的旋律 21 螳螂猎食 法布尔
22 天鹅 布 封
23 葵与向日葵 贾祖璋
24 马铃薯 汪曾祺
达尔文和进化论
25 支持“物种起源”的学说 赫胥黎
26 达尔文进化论的诞生 赵连玉
27 达尔文的错误 许靖华
大自然的智慧
28 大自然的智慧 严春友
29 作为生物的社会 刘易斯·托马斯
30 为地球呼吁 卡尔·萨根
31 对动物的恻隐之心 劳伦兹
文艺品评
32 散文的声音节奏 朱光潜
33 蒙娜丽莎之美 傅 雷
34 在罗丹艺术博物馆里 柳鸣九
35 唐诗过后是宋词 葛兆光
36 泪珠与珍珠 琦 君
文化论衡
37 漫话清高 金开诚
38 美国的“中国城” 李欧梵
39 东西方幸福观 罗 素
幽默趣味
40 谈吃 夏丐尊
41 谈金钱 徐 讦
42 一个偏见 钱钟书
43 哀哉肉体 颜元叔
44 论帽子哲学 加德纳
秦汉文章
45 谏逐客书 李 斯
46 过秦论(下) 贾 谊
47 论贵粟疏 晁 错
48 订鬼 王 充
魏晋风度
49 魏晋士人轶事四则
王子猷雪夜访戴 刘义庆
宾主无愧色 刘义庆
阮籍不拘礼法 《晋书》
王羲之爱鹅 《晋书》
50 与子俨等疏 陶渊明
活着的过去
51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52 乌江自刎 司马迁
53 苏武牧羊 《汉书》
54 华佗 陈 寿
55 赤壁之战 司马光
抒情写怀
56 与博昌父老书 骆宾王
57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 维
58 送宗判官归滑台序 任 华
59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 愈
60 与元微之书 白居易
刺世箴言
61 谏以妖人郑普思为秘书监书 李 邕
62 蝜蝂传 柳宗元
63 越妇言 罗 隐
64 原谤 皮日休
65 蠹化 陆龟蒙
名著导读
66 世说新语
67 家
68 巴黎圣母院
语言运用
69 词语的理解
70 词语的积累
71 词语的选用(一)
72 词语的选用(二)
73 词语的搭配
74 词语的顺序
读书与写作
75 谈读书 朱光潜
76 读是写的基础 张志公
77 文脉 朱自清
78 再见萤火虫 池 莉
79 一些闲话 格 非
第三册
诗骚风韵
1.《诗经》三首
黍离
溱洧
子衿
2.山鬼 屈 原
3.橘颂 屈 原
汉魏诗歌
4.行行重行行
5曹氏父子诗三首
蒿里行 曹 操
燕歌行(其一) 曹 丕
白马篇 曹 植
6.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
7.乐府民歌四首
饮马长城窟行
十五从军行
平陵东
子夜四时歌(其一)
唐宋诗词
8.唐诗四首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古从军行 李 颀
梦天 李 贺
9.宋词四首 (注:课本实际上只有三首)
望海潮 柳 永
念奴娇 张孝祥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10.宋诗二首
寄黄几复 黄庭坚
临安春雨初霁 陆 游
历史见证
11.为了忘却的记念 鲁 迅
12.执政府大屠杀记 朱自清
13.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 林语堂
故都深情
14.北平的四季 郁达夫
15.想北平 老 舍
16.五月的北平 张恨水
17.话故都 吴伯箫
异域采风
18.我所知道的康桥 徐志摩
19.威尼斯 朱自清
20.异国秋思 庐 隐
21.红海上的一幕 孙福熙
天涯屐履
22.莫高窟 余秋雨
23.武夷山九曲溪小记 林 非
24.初访福建 汪曾祺
25.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冯君莉
林木寄怀
26.故乡的榕树 黄河浪
27.林中速写 张守仁
28.杠椽树 刘成章
雨的情思
29.春雨 梁遇春
30.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
31.雨的四季 刘湛秋
关于散文
32.论散文 梁实秋
33.“散”与“不散” 韩少华
34.散文鉴赏方法谈 魏 饴
批判的力量
35.灯下漫笔(节选) 鲁 迅
36.春末闲谈 鲁 迅
37.鲁迅序文两篇
题辞
白莽作《孩儿塔》序
38.鲁迅警世名言
先觉者与群众
关于奴隶与奴才
国民性批判
巴尔扎克之魂
39.永远的巴尔扎克 李国文
40.巴尔扎克之死 雨 果
41.巴尔扎克 斯特里奇
名家随笔
42.渐 丰子恺
43.捉不住的鼬鼠 周 涛
44.论老之将至 罗 素
45.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卢 梭
46.外国名家随笔三则
记住我 泰斯特
社会的不公正 拉布吕耶尔
蜉蝣 富兰克林
苦难人生
47.茉莉香片(节选) 张爱玲
48.绿化树(节选) 张贤亮
49.枯河 莫 言
情感世界
50.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冯骥才
51.少年维特的烦恼(节选) 歌 德
52.麦琪的礼物 欧·亨利
山水清音
53.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王禹偁
54.黄州快哉亭记 苏 辙
55.入蜀记(节选) 陆 游
56.任光禄竹溪记 唐顺之
57.西湖七月半 张 岱
书简一束
58.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59.小简两篇 黄庭坚
60.祭妹文 袁 枚
61.与妻书 林觉民
凛然正气
62.左忠毅公逸事 方 苞
63.谭嗣同 梁启超
64.《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孙 文
名著导读
65.《诗经》
66.《围城》
67.《堂吉诃德》
语言运用
68.句子的理解
69.长句的理解与运用
70.句式的选用
71.句子的衔接连贯
72.修辞格的理解
73.修辞格的运用
读书与写作74.评《读和写》,兼论读和写的关系 叶圣陶
75.仔细理会 周振甫
76.论“入迷” 茅 盾
77.漫谈说理文 朱光潜
78.说“达” 吕叔湘
79.朗诵与逆向思维 迟子建
第四册
1 狂人日记 鲁 迅
2 断魂枪 老 舍
3 春风沉醉的晚上 郁达夫
4 梅雨之夕 施蛰存
5 小二黑结婚 赵树理
6 百合花 茹志鹃
7 受戒 汪曾祺
8 从森林里来的孩子 张 洁
9 棋王(节选) 阿 城
10 乡场上 何士光
11 哦,香雪 铁 凝
12 北方的河(节选) 张承志
13 一天 陈 村
14 马铁奥·法尔哥尼 梅里美
15 泼留希金 果戈里
16 笛梦 黑 塞
17 法律门前 卡夫卡
18 成功 台木尔
19 交叉小径的花园 博尔赫斯
20 墙 萨 特
21 第三条河流 罗 萨
22 第二十二条军规(节选) 海 勒
23 错斩崔宁
24 快嘴李翠莲记
25 群英会蒋干中计 罗贯中
26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27 灌园叟晚逢仙女 冯梦龙
28 明代小说 范 宁
29 清代小说 石昌渝
30 《搜神记》两篇 干 宝
三王墓
韩凭妻
31 《世说新语》四则 刘义庆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兴尽而返
王蓝田
32 南柯太守传 李公佐
33 虬髯客传 杜光庭
34 画皮 蒲松龄
35 婴宁 蒲松龄
36 屈原(节选) 郭沫若
37 日出(节选) , ;, ; 曹 禺
38 关汉卿(节选) 田 汉
39 狗儿爷涅槂(节选) 锦 云
40 悭吝人(节选) 莫里哀
41 玩偶之家(节选) 易卜生
42 戏剧文学 谭霈生
43 中国现代和当代话剧 黄会林 陈 刚
44 马嵬兵变 白 朴
45 灞桥饯别 马致远
46 陈州粜米(节选)
47 游园 汤显祖
48 惊变 洪 升
49 散曲选(一)
般涉调·耍孩儿 庄家不识勾栏 杜仁杰
般涉调·耍孩儿 借马 马致远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 睢景臣
南吕·一枝花 丑斋自述 钟嗣成
50 散曲选(二)
越调·天净沙 春 白 朴
双调,折桂令 叹世 马致远
南吕·四块玉 别情 关汉卿
双调·折桂令 田家 卢 挚
中吕·尧民歌 别情 王实甫
双调·折桂令 梦中作 郑光祖
双调,楚天遥 薛昂夫
正宫·醉太平 刺世 张可久
双调·水仙子 寻梅 乔 吉
双调·水仙子 讥时 张鸣善
正宫·醉太平
正宫·塞鸿秋 山行警
正宫·醉太平 讥贪小利者
中吕·朝天子 志感
51 元曲 吕薇芬 邓绍基
52 明清传奇 金宁芬 成复旺 李 平
53 一江春水向东流(节选) 蔡楚生 郑君里
54 华罗庚(节选) 陆天明 徐 宏 顾迈南
55 牧马人(节选) 李 准
56 阴阳无极(节选) 麦天枢
57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节选) 瓦西里耶夫 罗斯托茨基
58 两个人的车站(节选) 布拉金斯基 梁赞诺夫
59 音乐之声(节选) 勒 曼
60 飞越疯人院(节选) 戈德曼
61 影视文学
62 电影语言和文学语言 李少白
63 组段成篇的基本要求
64 合理组织篇章的段落
65 巧妙安排篇章的层次
66 衔接和过渡 ——段与段之间(一)
67 交代和照应 ——段与段之间(二)
68 开头和结尾
69 抓准·说透·理清 ——谈评论的写作 方仁工
70 文学作品的解析
71 我对诗的要求 ——在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 艾 青
72 诗论 艾 青
73 诗歌
74 怎样写小说 老 舍
75 微型小说随想 张光勤
76 微型小说探胜 凌焕新
第五册
1 要分析,不要片面性 毛泽东
2 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 冯友兰
3 哲学是什么 陈嘉映
4 哲学是什么 赵鑫珊
5 永恒的乡愁 鲍鹏山
6 庄子使我上瘾的几个理由 冉云飞
7 乐观与悲观 贺 麟
8 半壁江山一纸书 南怀瑾
9 智慧的痛苦
10 天路历程。
11 沉思录(节选) 马可·奥勒留
12 论平等 伏尔泰
13 论生活 雪 莱
14 懒惰哲学趣话 亨利希·伯尔
15 传统文化随想 钟敬文
16 试论中国文化的新统· 张岱年
17 任继愈文化随笔两篇
18 金开诚文化随笔两篇
19 关于艺术 马克思
20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节选) 宗白华
21 中国戏曲的虚实相生之美 戴 平
22 从宋代画院的考试谈起 蒯大申
23 中国古典诗词虚实相生的取境美 胡经之
24 诗歌欣赏的准备 谢 冕
25 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 陈从周
26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自序 袁行霈
27 论百读不厌 朱自清
28 仔细理会 周振甫
29 汉代艺术的美学风貌 李泽厚
30 《人间词话》八则 王国维
31 《诗品》四则 司空图
32 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 朱光潜
33 谈朱自清的散文 朱德熙
34 情境交辉 祝肇年
35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评点 金圣叹
36 又读《边城》 汪曾祺
37 说《易水歌》 林 庚
38 伊利亚特(节选) 荷 马
附:《伊利亚特》简介
39 神曲(节选) 但 丁
附:《神曲》简介
40’堂吉诃德(节选) 塞万提斯
附:《堂吉诃德》简介
41 哈姆莱特(节选) 莎士比亚
附:《哈姆莱特》简介
42 巴黎圣母院(节选) 雨 果
附:《巴黎圣母院》简介
43 复活(节选) 托尔斯泰
附:《复活》简介
44 最后一片叶子 欧·亨利
⑦ 论帽子哲学的赏析 几十字就好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