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国比较著名的乐队
最最经典的当然是Beatles(甲壳虫乐队)了,然后就是(The Rolling Stone)滚石乐队。这两个是最伟大的乐队了。除了他俩,其他的就是Westlife(西城男孩)了,很多歌超经典的;再有就是Blue和Coldplay了.之后就是Keane了,Muse了。其他的暂时还没想起类~希望帮到你~
福尔摩斯帽~~~
⑶ 帽子文化的英国文化
在英国,你可以看到许多社交习俗都与帽子有关系。假如一个男客人去拜访他的朋友,他进屋后,就一定要先摘下帽子。如果你去亲戚朋友那里赴宴,那你进入餐厅时不仅要脱下帽子,而且还应该把帽子挂起来或放在近旁的椅子上,而不可把帽子放在餐桌上。在街上遇见熟人的时候,如果你是位女子,你只要对那人点头微笑或打个招呼、寒暄两句即可,但如果你是位男子,你在遇见女熟人时,一般情况还要脱帽施礼。
这种脱帽施礼、以示恭敬的习俗也反映在英语语言里。例如,英语“hatinhand”这个成语就有“十分恭敬”的意思。另一个成语“takeone'shatoffto(someone)”,字面意思是“对某人脱下自己的帽子”,它的引申意思则是“敬仰某人”。
另外,英国有一种黑色圆顶硬礼帽,英文叫abowlerhat(据说是伦敦一个叫JohnBowler的帽商在1950年设计的),在绅士界和商人中颇为流行,而且已成为英国男子社会地位的象征。如果谁戴一顶又黑又新直挺挺的“bowlerhat”,他就会被人看得起,相反,一个戴着顶旧“bowler”的人,就会被人瞧不起。英语里有“badhat”一词,意为“坏家伙”,另外形容什么东西很黑,则说“像帽子那样黑”(asblackasahat),想来与这种黑色圆顶硬礼帽不无关系。
⑷ 英国人的帽子文化
在英国,你可以看到许多社交习俗都与帽子有关系。假如一个男客人去拜访他的朋友,他进屋后,就一定要先摘下帽子。如果你去亲戚朋友那里赴宴,那你进入餐厅时不仅要脱下帽子,而且还应该把帽子挂起来或放在近旁的椅子上,而不可把帽子放在餐桌上。在街上遇见熟人的时候,如果你是位女子,你只要对那人点头微笑或打个招呼、寒暄两句即可,但如果你是位男子,你在遇见女熟人时,一般情况还要脱帽施礼。
这种脱帽施礼、以示恭敬的习俗也反映在英语语言里。例如,英语“hatinhand”这个成语就有“十分恭敬”的意思。另一个成语“takeone'shatoffto(someone)”,字面意思是“对某人脱下自己的帽子”,它的引申意思则是“敬仰某人”。
另外,英国有一种黑色圆顶硬礼帽,英文叫abowlerhat(据说是伦敦一个叫JohnBowler的帽商在1950年设计的),在绅士界和商人中颇为流行,而且已成为英国男子社会地位的象征。如果谁戴一顶又黑又新直挺挺的“bowlerhat”,他就会被人看得起,相反,一个戴着顶旧“bowler”的人,就会被人瞧不起。英语里有“badhat”一词,意为“坏家伙”,另外形容什么东西很黑,则说“像帽子那样黑”(asblackasahat),想来与这种黑色圆顶硬礼帽不无关系。
颇为有趣的是,英国议会曾有一项规定:议员不得戴着帽子进入议会厅,而在发言时又必须戴上帽子。因此许多议员索性光着脑袋进入议会厅,发言时则戴上议会厅准备的一顶公共帽子。于是在辩论某个问题时,就可以看到一顶帽子被争着发言的人传来传去。争夺激烈时,帽子在空中飞舞传递,再加上口哨声、跺脚声,真像是在做一种没有击鼓声的传物游戏。更为稀奇的是,不管议员的脑袋是大是小,都只能戴那同一顶帽子,结果常常引起哄堂大笑。
⑸ 英国乐队
1. The Beatles---《Hey Jude》
The Beatles是一支英国利物浦摇滚乐队,乐队在流行音乐史的商业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乐队最著名的成员为John Lennon,Paul McCartney,George Harrison,以及Ringo Starr。The Beatles在20世纪60年代掀起了一阵“Beatlemania”(披头士狂热),引领了英伦入侵(British Invasion),是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标志之一。乐队于1970年解散,在英国一共发行了12张录音室专辑,截止至2012年乐队在美国一共售出了1亿7千7百万张唱片。伦敦奥运会那首《Hey Jude》再次响彻伦敦上空,传向全世界,无数人的记忆被唤起,可能老一辈的人可能更会产生共鸣。
2. Suede - <<Beautiful ones>>
Suede山羊皮乐队是最早的brit-pop的代表乐队,几年前还来过北京演出,不过那时后他们已经江河日下了,以至没几个人还记得。不过他们还是一支很有自己风格的乐队,在第N+1次听《Beautiful ones》后,还是下决心把他们排在了第一位。因为我太喜欢这首歌了,每当前奏清亮的吉他solo响起,紧接着主唱Anderson的怪异唱腔,配上整首流畅的旋律,会让你兴奋地手舞足蹈!
3. The Rolling Stones--《You Can't Always Get What You Want》
滚石(The Rolling Stones)是一个在1960年代成名的一个英国摇滚乐乐队。一开始滚石组合了不同的美国音乐而造成了一种新的大众音乐。乐队成立开始时期他们演奏自己改编的蓝调、节奏蓝调、乡村音乐和摇滚乐。他们一开始的唱片是改编查克・贝里、罗伯特・约翰逊、杰依・霍金斯、马迪・沃特斯和汉克・威廉姆斯等的歌。虽然乐队成员米克・贾格尔和凯斯・理查兹被公认为大众乐史上最有成果的作曲家和作词家组之一,滚石也始终没有停止从其它音乐形式获得新的灵感。在他们的音乐中他们吸收了雷鬼音乐、庞克摇滚和舞曲的成分。
4. U2--《Beautiful Day》
U2是一支成立于1976年的爱尔兰都柏林摇滚乐队,自80年代窜起走红之后,一直到进入21世纪的今天,仍然非常活跃于全球流行音乐乐坛。音乐风格上,除了传统的另类摇滚之外,在90年代中、后期U2也曾一度尝试过将摇滚与电子舞曲融合的流行摇滚。在歌曲主题上U2的创作内容也非常广泛,尤其是对于政治性的话题并不避讳,例如对社会公平公正的追求以及对人权问题的探讨。迄今为止U2乐队的专辑销量在世界范围内已高达1亿7千万张,滚石杂志把U2列入全世界最伟大的100位艺人之一,由于其极高的知名度与良好的形象,今日的U2已经成为爱尔兰重要的象征之一。
5. Queen--《We Will Rock You》《We Are The Champions》
皇后(Queen)是一个英国的摇滚乐乐队,成立于1970年,成员包括主唱Freddie Mercury、吉他手Brian May、鼓手Roger Taylor、贝斯手John Deacon,对世界乐坛留下深远影响。其在英国国内的地位尤其高。Queen是一支风格无法被界定的摇滚乐队,它有着招牌式的华丽吉他Solo,却不似一般金属乐队的繁冗嘈杂,而是在宏大与华丽中渗出一丝规整与隽永;它早期的作品泛着些许实验味道,却不似Pink Floyd般空荡清冷,而是沾着人间烟火的暖意。它属于人间,扎根尘俗,却透着超尘脱俗的芬芳。
6. Coldplay -《Yellow》《viva la vida》《Fix You》
Coldplay是英国摇滚乐坛进入新世纪之后崛起的最受欢迎的摇滚乐队之一,他们秉承了英式摇滚乐队一贯的风格,成为了英国新一代乐队中的杰出代表。Coldplay有四个成员,1996年时在UCL(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四人相遇,两年后决定合组此乐团。Coldplay乐队成军之后的每一张专辑都不断进步,一步一步地扩大他们的影响,目前他们正处于事业的快速上升期。《Yellow》《viva la vida》《Fix You》倾心推荐。其中非常想在国内看到他们的演出,他们的专辑包括演唱会都是色彩系的。
7. Oasis - 《Don't Look Back in Anger》
Oasis也是在中国相当有人气的一只乐队了,但近年来我我对他们比较失望,好不容易隔了这么长时间去年发了张新专集,却觉得他们一点长进都没有,还是那几个和弦拨来拨去,不过他们毕竟是经典的乐队,留给人们一大对经典歌曲,比如《Don't Look Back in Anger》,当从歌曲的角度来说,这首至少要排第二。
8. The Verve--《Space And Time》
The Verve(神韵合唱团)于1989年成立于英国曼彻斯特的英式摇滚乐团,由主唱理查・艾许克劳夫特(Richard Ashcroft)、吉他手Nick McCabe、贝斯手Simon Jones、鼓手Peter Salisbury组成。Simon Tong后来加入该团。该团于1999年4月因不合而在吉他手McCabe的离去下解散,2007年6月神韵合唱团以原始阵容重出江湖,并于2007年底开始巡回演唱会,2008年8月发行新专辑Forth。2009年八月,经媒体报道,由于贝斯手和吉他手不满主唱借由重组乐团来达成推展他个人事业的手段,乐团面临第三度的解散。
9. Muse –《Unintended》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Muse的这首Unintended吧,网上很多人都推崇这收歌的,这的确是首安静而唯美的佳作,但在我听了Muse的更多歌后却吓了一跳,他们的风格是如此的多元化,他们的歌曲充满张力和爆发性,实验噪音,歌特,梦幻,并容入了古典音乐的风格,他们将古典主义的心境与摇滚乐的激情共冶一炉,将歌剧花腔的演唱技巧、美丽迷人的钢琴乐韵以及吉他噪音有机地结合,创作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古典摇滚风范,受到英国乐评人的强烈称赞,并称他们的音乐是巴洛克摇滚的旗帜,这绝对不会是一只平庸的乐队,建议大家除了在酷狗上下Unintended这首歌听了之外,还到各个论坛去找他们的其他一些割下来听听,还有很多不错的歌。
8. Radiohead - 《Paranoid Android》
我记得某杂志评选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唱片,Beatles,queen,等一帮牛人的经典专集纷纷落马,排在榜首的竟是Radiohead的《Ok Computer》,让很多人大跌眼镜,真有这么强吗,你们听听就知道了,不过这种东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如果你喜欢Radiohead的这种癫狂、错乱的风格。
9. Keane - 《Somewhere only we know》
这个乐队以没有吉他手而为特色,没有吉他的乐队好象世界上没有几只,这只乐队现在相当火,出道时间不长,可在我们国内也是相当有人气了。大一在学校的时候比较无聊,于是就上网络乱下歌来听(比如,输入一些国家名,然后出来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当我输如英国时,赫然在列的就是2004英国最佳单曲Keane 的这首《Somewhere only we know》,下来一听,果然不错。他们今年5月份发行了乐队的第二张专集《Under The Iron Sea》。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他们的第一张专集《hopes and fears》,首首都好听。
10. Blur - 《Song2》
Blur当年与Oasis大战常被人说起,不过我认为他们辆完全不是一风格的,有些对不上号。坦白的说,一开始我是更喜欢Oasis一些的,Blur的有些歌我听了有些不知所云,怪异的旋律,毫无节奏的鼓点,甚至非洲音乐的元素,让我听了颇为不爽,但至少那张全带“Song”的专集还是很不错的。有人认为他们更富有艺术气息。我不懂艺术,所以艺术也罢,伪艺术也罢。
11. Travis -《Sing》
在我看来,Travis是一只相当英伦的乐队。所谓的英伦,就是Brit-Pop,是英国人傲慢的将本国音乐与世界流行音乐华分开来的一种称呼,其特点我看来是旋律流畅甚至是优美,琅琅上口,有摇滚乐的影子,偏流行。Travis具有上述一切特点,同时你在他们身上还能看见早年雷蒙斯的影子。他们还有一首歌叫《Turn》,非常好听。
12. The Stone Roses--《She Bangs The Drum》
石玫瑰(The Stone Roses),是一支于1984年在曼彻斯特成立的英伦另类摇滚乐队。他们是曼彻斯特运动的先锋团体。“石玫瑰”受到乐迷欢迎最主要的是伊恩・布朗(Ian Brown)那漫不经心地演唱和孤傲、超然的性格;诱人的吉他演奏片段和起伏的节奏。他们在1989年的首张同名专辑The Stone Roses以其一流的质量在全英国迅速传播,并在当年荣登NME之有史以来英国最佳专辑之宝座。
13. Pink Floyd--《Wish You Were Here》
平克・弗洛伊德(英语:Pink Floyd)是英国摇滚乐队,他们最初以迷幻与太空摇滚音乐赢得知名度,而后逐渐发展为前卫摇滚音乐。平克・弗洛伊德以哲学的歌词、音速实验、创新的专辑封面艺术与精致的现场表演闻名。他们名列最成功的摇滚乐队之一,并在全球坐拥超过二亿的唱片销售量,其中美国就包办了7450万。除了创世纪合唱团、Yes等1970年代的前卫摇滚歌手之外,平克・弗洛伊德也对当代音乐家,如九寸钉与梦剧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力。
14. Athlete - 《Wires》
Athlete是现在英国非常红的乐队之一,最近我也老听他们的《Tourist》,是在小广场上一哥们那买的。网上下他们的歌太慢了(我记得原来在搜狗和网络上下还挺快的),所以Wires这首歌我没下下来,便找了他们第一张专集里的一首歌来(这首歌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名字,《Tourist》是第二张专集),以后有机会我再上传。听他们的歌很舒服,不是很吵,而且主唱的吐词很有特点,一个单词有时要拖两次音,速度很慢。很适合练习英语的,呵呵。
15. Duran Duran - 《Ordinary World》
这个乐队的歌我听的不多,印象最深的就算这首Ordinary World了,很好听,也很容易让大众接受。Duran Duran乐队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乐队了,风格颇为流行,最近又复出了,所以我也把他们排了进来。
15. franz ferdinand - 《do you want to》
这也是现在很火的一支来自苏格兰的乐队,风格比较复古,善创作舞曲风格的音乐,我临时把他们也增补了进来。
⑹ 英国士兵戴的那个高高的黑黑的帽子,是用什么毛做的
黑熊皮
⑺ 英国乐队 Diamond head 求简介
DIAMOND HEAD是一支典型的英国新浪潮重金属乐队,它具有这类乐队的一切典型特征:70年代末成立,活跃于80年代初,80年代中期没落直至解散,然后又重组过(至少)一次,而且他们活动的范围基本上局限在英国国内。他们最为出名的恐怕不是自己的专辑,而是那支非常有名的METALLICA乐队曾屡次翻唱过他们的歌,如Am I Evil,Helpless,It's Electric等,虽然DIAMOND HEAD是对METALLICA影响最深的乐队,但现在看起来倒好象是有了METALLICA,人们才知道DIAMOND HEAD。这是具有讽刺性的一个事实,我们的世界实在是存在着太多不合理的现象,而媒体更是我们既恨又爱的东西。
1976年夏天英格兰的Stourbridge,两个叫Brian Tatler和Duncan Scott的年轻人正在准备组建一支乐队。当他们听到15岁的Sean Harris演奏了一首Be-Pop-A-Lula之后,决定和这个小孩接触一下。不久后,他们为Harris安排了一次录音,第二天的英语课上,他们找到了Harris,递给他一份合同书,Harris提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另一名队员Colin Kimberley则是Brian Tatler的同学,当他被邀请加入乐队后,DIAMOND HEAD就诞生了。
乐队的第一盘小样是1978年录制的。他们把这盘小样送到了Sounds唱片公司的Geoff Barton手上。Geoff听过小样后深为打动,他很快为乐队安排了几场演出和一次专访。通过不断的演出,乐队逐渐在地下音乐界赢得了一些名声,很快他们将成为一支象AC/DC或IRON MAIDEN那样具有影响力的乐队。
1980年初的时候,乐队成立了一家叫做Diamong Head Music的小唱片公司用以发行他们自筹资金录制的作品。首先是一张单曲Shoot Out The Lights,单曲B面是后来METALLICA翻唱过的Helpless。这时乐队和Lars Ulrich是很亲密的朋友,Lars经常跟着乐队在英国各地进行演出。
紧接着他们开始着手录制第一张正式专辑,就象LED ZEPPELIN的第四张专辑一样,这张专辑也没有正式的名称,通常被称为White Album(白色专辑)或Lightning To The Nations。最初,专辑只发行了1000套,每盘都是纯白色的封面,上面有乐队成员的签名。这些唱片只有在乐队演出现场或通过邮购(每张3.5英镑)才能买到。在头1000张卖完后,乐队又发行了1000张,这1000张的封套上印上了歌名。这张专辑里的歌曲每首都是经典的英国新浪潮重金属作品,包括Am I Evil,The Prince和Sucking My Love这样的鼎鼎大名的曲目。
Lightning To The Nations的发行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诞生,也就是如同焰火一样短暂而无比绚烂的英国新浪潮重金属(New Wave Of British Heavy Metal)运动。70年代末的朋克运动为日臻疲软,充满Disco和轻快旋律的摇滚音乐注入了一剂强心剂,让摇滚重新成为力量和反叛精神的代名词。英国一时间涌现了无数新乐队,他们将朋克的反叛精神和嘈杂音响与重金属音乐相融合,创造出一种崭新的重金属风格,这种粗野和放肆的音乐将70年代末萎靡浮华的KISS,一味吉他Solo的DEEP PURPLE,少了Ozzy的BLACK SABBATH和已近消失的BLUE OYSTER CULT等乐队远远地抛在了后面,让乐迷重新看到了重金属的曙光和新的发展方向。这些乐队包括DIAMOND HEAD,SAXON,SAMSON,IRON MAIDEN,DEF LEPPARD,VENOM和更老的JUDAS PRIEST,MOTORHEAD,以及无数昙花一现的乐队。这场轰轰烈烈的重金属复兴运动点燃了全世界的重金属之火,大洋彼岸的Thrash Metal就是最好的回应!老牌乐队也纷纷捡起自己利器,加重失真,投入到新的斗争中去,其中KISS是转变最大的,听听他们79,80年舞曲味十足的糜烂小调,再听听他们81,82年的经典之作,就可以想象80年代初的重金属是怎样一个辉煌的时刻了。
回到DIAMOND HEAD,他们的首张专辑是所有NWOBHM专辑中最经典的一张。所有的歌曲都有着精彩的编排和吉他riff。Sean Harris的吉他如同手术刀一样犀利而精确,Brian Tatler的嗓音则如吟游诗人般高亢中透着颓废。如果你听过这张专辑,就会发现80年代的金属大头METALLCA无论在吉他还是唱法上都完全是在模仿DIAMOND HEAD,一点也不夸张,他们翻唱的Am I Evil基本上和DIAMOND HEAD的原唱一模一样!用著名金属杂志撰稿人Geoff Barton的话来说,“在DIAMOND HEAD首张专辑中,经典riff的数量比BLACK SABBATH的前四张专辑加起来还要多。”
乐队的第二首单曲就取自这张白色专辑中的Sweet And Innocent,单曲的B面歌曲是新歌Streets of Gold。1981年,乐队又发行了双面单曲唱片,收录了两首新歌Waited Too Long和Play It Loud。接下来乐队又带来了一张12寸EP唱片The Diamond Lights,其中收录了It's Electric(又一首METALLICA翻唱过的歌),Diamond Light等四首经典曲目。 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1981年,乐队终于摆脱了经济困境,与大公司MCA唱片签定了合同。他们在MCA发行的首张小唱片Four Cuts中收录了四首新歌。然后发行了单曲In the Heart of the Night,B面歌曲是两首现场版的曲目和一个14分钟长的访谈。DIAMOND HEAD在Reading音乐节上有着出色的表现,现场的实况录音在几年后被BBC收录在一个系列唱片中发行。
DIAMOND HEAD在MCA发行的首张专辑是1982年9月底推出的(Living On...)Borrowed Time,这张专辑再次给人们展示了英国新浪潮重金属的威力,它的推出稍微晚了点,因为NWOBHM的颠峰时期已经快过去了。不过这仍然是一张非常出色的重金属专辑。专辑封套采用了前卫艺术家Rodney Matthews的艺术作品,很值得收藏。专辑推出后迅速爬上了英国专辑排行榜的第24位,接下来为期12天的英国巡演再次提高了他们的专辑销量,伯明翰,曼彻斯特,伦敦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1983年的单曲Making Music本是同名专辑Making Music的主打歌曲,但不幸的是专辑发表之前,Duncan和Colin离开了乐队,所以专辑出版时更名位Canterbury。Colin的位置为Merv Goldsworthy所取代,之后Robbie France接替了鼓手的位置,键盘手Josh Philips Gorse也加入了进来。这张以CD方式发行的专辑在印制的时候出了一点小问题,直到出版后才发现专辑的第一首歌总是被跳过去,这直接影响了专辑的销量。不过它最终还是取得了英国专辑榜第32位的好成绩。与专辑配套发行的单曲包括Out of Phase和The Kingmaker。
乐队接下来在著名的Donnington摇滚音乐节上亮了相。十月份乐队进行了小型巡演以进一步为专辑促销。同时期的NWOBHM乐队中IRON MAIDEN和DEF LEPPARD都已经取得了国际性的影响,而先前跟随他们一起演出的那个小伙子Lars Ulrich组建的乐队METALLICA和SLAYER等美国新生力量也迅速波及到了英国,DIAMOND HEAD的音乐已经显得有点过于保守和缺乏新鲜感了。正在这时,乐队的经纪人没有处理好乐队的经济问题,以至于乐队不得不于1985年解散,乐队成员各谋生路。
在DIAMOND HEAD第一次解散后,Brian Tatler组建了RADIO MOSCOW乐队。这是一支非常主流化的摇滚乐队,在他们早期的演出中,还经常演唱DIAMOND HEAD的老歌。RADIO MOSCOW的第一张EP专辑是无名唱片,包括了四首曲目。在Brian离开乐队后,RADIO MOSCOW才发行了第一张正式专辑。
同时,Sean Harris则与吉他手Robin George一道在Geffen唱片旗下组建了NOTORIOUS乐队。1990年,他们发行了单曲The Swalk,但这张单曲在美国只发行了三个星期就由于某些原因而被取消了。同年,NOTORIOUS发行了电影《Highland》中的原声单曲Here We Go和首张专辑(同名)。专辑的第二首歌是由Brian Tatler和Sean Harris共同创作的,这个迹象标明着,DIAMOND HEAD极有可能重生。
果然,在进入90年代,也就是乐队解散5年后,DIAMOND HEAD再次重组,最佳拍档Brian Tatler和Sean Harris又正式走到了一起,这对于那些忠实的DIAMOND HEAD歌迷(包括METALLICA)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DIAMOND HEAD重组后的第一次公开亮相是在伯明翰,他们在METALLICA的演唱会上演唱了自己的老歌Helpless和Am I Evil。
接着Brian和Sean又招来了鼓手Karl Wilcox和贝司手Eddie Chaos。虽然在美国进行的小型俱乐部演出时,他们用的乐队名是DEAD RECKONING,而且只唱一些新歌,但有心的歌迷都知道,这就是DIAMOND HEAD,他们又回来了!
乐队重组后的第一张唱片是只有两首歌的EP,Rising Up。这张EP只能在演出现场或指定的唱片店才能买到。两首歌分别是写于1978年的未发表作品Wild On The Street和新歌Can't Help Myself。在进行了几次演出后,贝司手Eddi被Pete Valcovic所取代。这时Brian和Sean已经写好了足够多的歌曲,他们准备开始录制全新的大碟了。
新专辑Death And Progress于1993年面世,这是新时代的英国新浪潮重金属,DIAMOND HEAD用90年代的设备和制作继续演绎着十多年前的音乐,给人的感觉相当清新流畅,可以说是一张不错的专辑。不过这时候的摇滚世界是Grunge的天下,注意到这个传奇乐队新作的歌迷是少之又少。由于缺乏足够的支持,DIAMOND HEAD再次宣告解体。
乐队解散后,他们之前与METALLICA和MEGADETH于1993年6月5日在Milton Keynes体育馆举办的一次联合演出的现场实况被收录整理,作为现场专辑EvilLive予以发行。数年后,乐队再次走到一起,发行了现场专辑Live In The Heat Of The Night。2003年DIAMOND HEAD录制了一张专辑,但是不知因何原因并没有发表,而是由Sanctury公司抢先发表了精选专辑The Anthology,这套精选相当不错,因为它收录了乐队早期那几张几乎不可再得的7寸ep中的作品以及所有经典曲目。不过我们还是更希望他们的新专辑能够得以发行。
⑻ 英式帽子发展史
在西方,
帽子是一种权利与地位的象征。
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奴隶们只
能头戴破草帽遮阳。
到了中世纪,
帽子的等级观念更加明晰,
国王戴金制
皇冠
,
囚犯戴纸帽
子等等。十六世纪后期,宫廷中官员、王后、公主和仕女的帽子有了特别的设计。甚至到了
二十世纪初,
人们仍然可以从一顶帽子上判断一个女人是良家妇女还是青楼娼妓,
是大家闺
秀还是小家碧玉。所以,
夏奈尔说,“帽子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所以得出这样的
结论,
一方面是因为她那个时代,
一个女人胆敢不戴帽子出门,
就等于向路人宣布
“我是下
贱的女人”
;
而另一方面的原因众所周知,
夏奈尔本人就是靠做帽子起家的,
出于对帽子的
敬意,她甚至认为“赤身裸体的模特戴上宽边帽子,便与文明画上了等号”。
十八世纪中叶,
矫情的巴黎贵妇们喜欢将各种鲜花、
水果以及做成标本的禽兽顶在头上,
那时的帽子就像是一个什么都能装的篮子。
在那个时代,
头发被认为是个人的隐私,
必须用
帽子遮起来。即使在家里,也要挽起端庄的发髻,而不能披下来——这样的发型居然被认
为于裸体无异,
头发变只能在卧室里与睡衣相慰了。
以隐蔽的长发相对应的,
是无限夸张的
帽子,
以及在帽子上张牙舞爪的羽毛。
作为当时最时髦的装饰,
女人对羽毛的喜爱几乎到了
疯狂的地步——这些美丽的、
关键是能够自然裸露的
“毛发”,
他们之所以被人疯狂的
“嫁
接”,很难说究竟是是出于羡慕,还是出于嫉妒。但不管答案如何其结果都是一样,那就是
一些鸟类因此而几近灭绝!
以至于在美国,
一些人成立了专门的协会,
以阻止更多的鸟被杀。
第一次世纪大战的到来改变了一切。
女人们不得不从事体力劳动,
这意味着她们的衣着
和发式都必须尽量地实用和便捷。
到
20
世纪
20
年代出现了三种,
一种是传统的齐耳短发,
一种是多层次紧贴头皮的板式短发,还有一种是很短而且很男性化的发式。在这种情况下,
一向离心离德的制帽商和发型设计师之间开始了心照不宣的合作。
“制帽商”
在英语里的字
面意思是“米兰人”,早在十八世纪,就有了“Milliner”即“女帽制造商”一词,它来自
于意大利米兰,
因为在这个时期,
米兰能够生产出最优质的帽子。
女帽行业是一个传统的女
性职业,
女帽制造商不但负责设计,
还要负责选料和制作。
在那时,
一位女士与制帽商的关
系常常是很固定的,就像今天的一些女人和发型师的关系一样。
1952
年,钟形帽开始盛行,这种帽檐挡住一只眼睛的设计是由卡罗琳·勒布发明的,如
果那个女人舍不得剪掉自己的长发,
钟形帽可以把她的头发变成一个时尚的短发式。
。
此后,
无边帽、
贝雷帽随着战后服饰的男性化改观而大肆流行了一番。
三十年代是超现实主义流行
的时尚年代,帽子又和超现实主义纠缠到了一起,头巾式女帽、三角帽、
Coupde
—
Vent
帽,
甚至鞋子反扣在头顶的夸张设计,
都成为当时的流行款式。
由于女性化风格的重新回归,
女装款式变长,
线条更加柔和流畅,
突出了胸、
腰和臀部,
帽子开始变小,
不再压低到耳朵,
而是很优雅的歪向一边。
头发露了出来,
女人们为新的美发技术而欢呼雀跃,
科技的进步使
波浪式卷发风行一时。
由于战争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兵纷马乱,
人们也放弃了梦
想,逃亡要紧,所以,女帽世界也变的贫乏不堪,只有实用,而无新意,越来越多的女性不
戴帽子走出家门。
战争造成物资的极度匮乏,
肥皂很难买到,
洗发液更是无从谈起,
再加上
没钱的情况下,
头巾被证明是理想的头饰之一,
通过选用自己喜爱的颜色和别出心裁的打结
方法,
同样可以美化自己,
需要时还可以用它来遮掩自己头发的凌乱。
当然,
如果你决心要
一顶帽子,
也可以用纸来做,
在那样的时刻是没人笑话你的。
总之,
为了找到合适的帽子代
替品,人们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东西,有人甚至使用了渔网。
战争结束后,制造商终于迎来了他们的黄金发财时代。迪奥“新形象”的推出,不仅在
服装的用料上满足了人们重归奢华的心里,
铺张的大摆裙上一顶灯罩式宽帽,
也成为那个年
代经典和品味的象征。
“新形象”的出现使宽檐帽和平顶硬帽再度流行,制帽的材料也丰富
起来,出现了人造纤维,塔夫绸、法兰绒以及艳丽的羽毛。
在理发店了,时尚顺滑的波浪式发型不再需要电烫,只需要把头发用卷筒卷好,在喷上
化学药水就可以焕然一新。
此后的帽子也越来越自由,
完全适应人们的穿着来设计,
女人的
头发也越来越长,自然的直发开始占上风。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末,发胶出现了,它使女
人的发型出现了各种奇妙的变化,从此人们注意的焦点不再是帽子,而是转移到了头发上。
发型师终于向制帽商宣战,
并大获全胜,
一些前卫的设计师用一些惊世骇俗的设计装饰
头发,就不是使用帽子,帽子逐渐隐退至不见踪影。
帽子的困境一直持续到杰奎恩·肯尼迪才有所缓解,
当这位美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第一夫
人戴着无边的平顶小桶形帽出现在公共场合时,
女人认识到,
是到了给帽子更新换代的时候
了。无檐帽成为
20
世纪
50~60
年代时尚的宠儿。此后,戴面纱和织物衬里的帽子在英国
王太后好戴安娜王妃的引领下,风行了一阵子。
那个时候的中国人也开始戴帽子了——当然,除了右派的“帽子”以外,其他的帽子是
相当匮乏的,所以常发生谁家的“小二”被抢了帽子,谁家的“小三”因此而挨了打之类的
事情。那是举世闻名的“文革”时期,所以即便一顶帽子也必然与革命有染:冬季是羊绒帽
的军帽,无论天气多冷、耳朵是否冻烂,毛绒绒的帽耳朵是翻在上面的——这样才显得英
气,显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夏天是和国防绿布军裤搭配的的确良帽,为了追求“帽
型儿”
,人们会很认真的在帽子里面撑上报纸或硬纸板。这样的风尚一直持续到右派的“帽
子”摘除之前,也就是
1970
年代后期。到了
1980
年代,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人忽
然发现帽子还有许多别的戴法,
于是一窝蜂的爱上了宽边的草帽,
以及装饰在上面的大蝴蝶
结。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日常着装越来越趋向于舒适和简洁,反复的帽子日渐的消失了,
那种装饰性极强的帽子即便在它的诞生地,
也只是在特殊场合才配戴。
然而随着电影
《四个
婚礼和一个葬礼》的热映,以及史蒂芬·琼斯和菲利普·崔希等女帽设计大师的出现,一度隐
退的帽子又被重新来回到时尚的舞台上。
一部帽子的发展史可谓源远流长,其变化可谓千奇百怪。黑色带圆环戒指的帽子,显示
出前卫的摇滚风格;
白色带点黑色斑点的帽子,
则明显有点像美国牛仔的风格;
蓝色米字格
的样式给人绝对的青春气息;
带金属贴片的帽子与名族图案是春天的时髦;
仿皮毛的帽子则
告诉人们,你是一个绿色环保的人、
⑼ 这种帽子叫什么名字 乐队主场喜欢戴
棒球帽。
⑽ 求英国老乐队the outfield的详细资料
野外合唱团(the outfield)80年代组建,贝司手/主唱:托尼刘易斯(Tony lewis),吉他手/键盘手:约翰斯平克斯(john Spinks),和鼓手艾伦杰克曼(Alan Jackman)
发展历史
在伦敦做一些早期的演示音乐也是经典的你的爱(you love),吸引了哥伦比亚CBS唱片公司的注意。此后不久,他们签署并开始对他们的首张专辑制作,于1985年发布。这张专辑大获成功,三个白金,排行达到了9个专辑排行榜,其影响最大和歌曲“你的爱,”为了支持这张专辑,他们发起了一项旅程和星河国际的巡演。他们开始录制他们的第二张专辑在1986年和1987年发布Bangin'。虽然没有他们的首张专辑那么成功,但也是很不错的专辑,“既然你已经走了”,“不投降。”该乐队的第三张专辑做了一个风格的转变和更精心的制作。巴比伦之声,在1988年发布,得到不错的响应,但乐队的商业成功是下滑的。杰克曼离开乐队后,他们聘请了保罗里德作为鼓手。
斯平克斯和刘易斯,并开始录制新的唱片。一个新的鼓手,西蒙道森(Simon Dawson),加入了他们,并帮助他们增加了一个电子乐的优势。钻石的最大的单曲之一,“为你”,随后,他们与1992年,“赢得一切”,成为了体育赛事著名的配乐。西蒙道森已经越来越多地塑造了乐队的声音,在这个时候成为了乐队的正式成员参与。接着,他们对90年代中期,他们为球迷俱乐部独家发行唱片,乐队在2006年解散。
成就:your love曾经被哥伦比亚影音公司收录,在游戏《侠盗猎车手:罪恶都市》中也有这首歌,堪称经典,主唱歌喉嘹亮高亢,节奏感强,虽然是85年的音乐现在仍然很耐听。
all the love in the world 也是合唱团著名经典的一首歌曲,这首歌也充分的体现了主唱高亢嘹亮的歌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