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疆建设兵团是什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别称“中国新建集团公司”,简称“建设兵团”、“兵团”)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中国最大的兼具戍边屯垦、实行“军、政、企合一”的特殊社会组织。兵团属于中国计划单列的副省级单位,自行管理内部行政、司法事务,受中国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双重领导,总部驻乌鲁木齐市。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尔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进驻新疆各地区,新疆的屯垦事业揭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解放前,新疆经济十分落后,百业凋零,物资奇缺。1949年全疆工农业总产值仅7.2亿元(以1980年不变价计),其中工业产值仅占0.5%。广大农村异常贫困,平均每3户农民仅有1头耕畜,9户农民1辆木轮车,2户农民1把砍土曼。1949年全疆粮食总产8.48亿千克,人均占有195.7千克,各族农民除去地租、口粮和种子外,已所剩无几,就地解决近20万军队粮饷绝无可能,当时,新疆军区每月派飞机去北京运一趟银元,购粮以供军用。鉴于此,毛泽东高瞻远瞩,认真分析新疆形势,借鉴历代屯田戍边经验,为了西陲边疆长治久安,决心在新疆大兴屯垦戍边事业。1949年12月25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决心在全军立即开展大生产运动,从根本上解决部队粮饷问题。1950年1月21日新疆军区发布命令:“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不得有任何人站在劳动生产之外”,“全疆部队除担任祖国边防警卫和城市卫戍勤务外,必须发动11万人到开垦种地的农业生产战线上去”。要求当年“开荒种地4万公顷”。遵照命令,全军指战员投入开荒生产,当年开荒播种5.58万公顷,收获粮食3292.2万千克,棉花37.85万千克,油料186万千克,瓜菜2254.5万千克,饲养了各类牲畜18万头(只),全军粮食自给7个月,食油、蔬菜全部自给,不仅改善了部队生活,而且极大地减轻了新疆各族人民负担,使部队在新疆站稳了脚跟。1951年部队播种面积增加,收获粮食比上年增长35.4%;1952年播种面积扩大到10.8l万公顷,比1950年增加近1倍。与此同时,王震代司令员号召全军将士节省部分军费投入新疆工业建设,并动员全军指战员节衣缩食每年(2套)军衣节约l套,2件衬衣节约1件,一年发1套棉衣改2年发1套,鞋、袜自备,帽子去掉帽檐,衬衣去掉翻领,军衣口袋由4个减为2个,并从粮食、菜金、马饲料、杂支、办公费用等挤出一部分资金支援工业建设。从1950--1951年底,参加集资指战员达90%以上,资金数额占两年工业建设总投资的80%。1951年先后兴建的项目有:六道湾露天煤矿、乌拉泊水电站、新疆水泥厂、七一棉纺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汽车修配厂(现十月拖拉机厂)、新疆机械厂、八一面粉厂、木工厂等10多个工矿企业。同期,生产部队为解决农副产品加工和建筑工程的需要,各师、团先后建成了小型发电、碾米、磨面、榨油、轧花、修造、皮革、被服、锯木、砖瓦、陶瓷、印刷等各类作坊76个,初步奠定了新疆工业发展的基础。1952年2月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发布部队整编命令。1953年5月新疆军区根据中央军委和西北军区命令,将驻新疆部队分别整编为国防军和生产军。二、六、五军大部和二十二兵团全部编入生产部队,分别整编为10个农业师、1个建筑工程师、1个建筑工程处、1个运输处,共约10.55万人,担负屯垦戍边任务。1952年,根据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二次党代会精神,生产部队进行调整和收缩,将开垦的3.67万公顷耕地无偿赠给各族群众,并把节衣缩食兴办的一批骨干工业(包括人员、设备)全部无偿移交地方。计有:七一棉纺厂、苇湖梁火力发电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汽车修配厂、六道湾露天煤矿、八一面粉厂、乌拉泊水电站、肠衣厂、陶瓷厂、被服厂、毛巾厂、水磨沟发电厂、肥皂厂、水泥厂等19个工业企业和618辆汽车以及市镇军人合作社(含商品2000万元),随厂干部、战士达10797人。1954年10月7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新疆军区生产部队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下辖10个农业建设师,2个生产管理处,1个建筑工程师,1个建筑工程处及一些直属单位,总人口17.5万人,官兵10.55万人。有农牧团场43个,耕地7.73万公顷,当年粮食总产7184.4万千克,棉花总产188.96万千克,工农业总产值8856万元。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新疆屯垦事业由原军垦农场开始逐渐转变为正规化国营农场,正式纳入国家经济计划;企业化生产代替原军队自给性生产。截至1956年12月底,兵团指战员全部办理复员转业手续,并从1957年7月起实行工资制,取消供给制,实现了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转变。1954年起,兵团先后从山东、河南、河北、甘肃、江苏、上海、天津等地招收大批知识青年、支边青壮年以及接收大批转业复员军人参加边疆建设,至1960年末,总人口已达72.41万人,为1954年兵团成立时的4.l倍。1955-1957年,兵团着手正规化国营农场建设,大规模地进行土地勘测规划工作,并对垦区内零星农牧民土地进行调整,从而使农场土地连片成大面积。3年共规划新农场44个,此后又用2年时间,把已建成的36个农场进行现场审定,从而使农场正规化建设向前推进一步。1958-1960年,全国“大跃进”的形势如火如荼,兵团迅速掀起垦荒造田大兴水利建设高潮,重点开发南疆塔里木河流域和北疆玛纳斯河流域,共垦新开荒地56.67万公顷,新建农牧团场107个。同时,兵团工业生产也蓬勃发展,1958年新增各类企业100个,1959年新建企业132个,其中现代化企业37个。1960年工业总投资达7548万元,除续建工程外,又新建企业39个,至年底,全兵团已拥有各类工业企业343个,工业总产值达60149万元,比1957年增长2.5倍。此期兵团工农业生产发展规模是新疆农垦发展史上发展最快的3年。1961-1962年,中央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兵团压缩基本建设投资,纠正高指标,把农业放在第一位,精简机关,下放干部,撤销9所学校,对36家产品质次价高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坚决执行中央“农业第一,粮食第一”方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经过调整,从1963年起,兵团各项事业很快进入一个全面大发展时期,农牧团场基本实现机械化、水利化、园林化。1966年底兵团职工总数增到80.86万人,总人口增至148.54万人,农牧团场发展到158个,独立核算工矿企业发展到112个,耕地面积达80.86万公顷,播种面积达55.68万公顷,粮食总产72.03万吨,棉花总产2.49万吨。工农业总产值占自治区的1/3,达97669万元,粮食、棉花、甜菜也分别占自治区的21.8%、31%和99%。“文化大革命”期间,兵团事业遭到严重破坏,生产不断下降。“文革”第二年,兵团出现历史上第一次经营亏损,数额达3849万元。此后几年亏损额越来越大,至1975年10年累计经营亏损7.94亿元,兵团经济濒临崩溃边缘。1975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撤销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及各师建制,所属企事业单位全部移交地方管理。1975年5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农垦总局。尔后,11个地州、相继成立农垦局,管理全疆国营农场。兵团解体,1976年,自治区部分地、州,将其20多个国营农场下放到县,有的将农场拆散下放到公社。原所属的2个汽车团、10个汽车营以及5000余辆汽车、21个拖拉机修配厂、机械厂,132个独立核算的工矿企业和原兵团、各师物资供应、商业、粮食、勘测设计、科技、建筑工程部门和所有大中专院校、垦区医院、通讯线路等全部对口移交地方。1975—1977年,农垦总局所管理的农牧团场,除原兵团移交地方的农牧团场外,又增加20多个地方国营农场。由于多种原因,农牧场总数虽有增加,但生产水平下降,3年共亏损6.67亿多元,是新疆农垦史上亏损最严重的3年。据此,1978年2月,国务院决定新疆农垦总局改由国务院主管部和自治区双重领导,国家建设投资和农场所需主要物资由国务院主管部直接供应,新疆农垦事业渐有起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使新疆农垦得到恢复和发展。1981年粮食总产达到92.3万吨,比1977年增长48%;棉花总产5.25万吨,比1977年增长3倍;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8.4亿元,比1977年增长138、9%,每年平均递增24.3%。鉴于新疆农垦事业面临的实际状况和兵团的特殊地位和作用,1981年12月3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兵团恢复后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公、检、法等均由自治区领导,生产年度计划、长期规划、生产、财务、物资供应、劳动工资作为农垦部直属单位,受农垦部领导,同时列入自治区国民经济计划,成为区经济计划一部分。干部由兵团统一管理,并按中央干部管理权限审批;财政拨款纳入中央财政预算管理,并按照中央的规定,以自治区农垦总局和各地、州农垦局为基础,组成兵团和各师机关。兵团实行兵团、师、团(场)三级管理,兵团和师设司令部、政治部、纪律检查委员会等。下辖10个农业师、1个建筑工程师、3个农场管理局,以及工交局、商业局、物资局等18个师级单位。1983年又组建成立了12个师级单位,至中共十四大召开前夕,兵团共辖30个师级单位,其中农业师10个,农场管理局3个,建筑工程师1个,其他企事业单位16个。1981年兵团恢复时拥有221万人,其中职工92.5万人;耕地面积90.7万公顷,播种面积73.61万公顷。粮食总产92.3万吨,棉花总产5.25万吨,油料总产5万吨,甜菜总产24.76万吨。牲畜年终保留头数271.54万头。工农业总产值18.4亿元。1983年以后,兵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进行农垦经济体制改革,农业创办了第一个家庭农场——农七师耿千里家庭农场,推行各种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财务包干,自负盈亏管理办法健立了收入和效益挂钩的新分配制度。1986年,兴办各种家庭农场4.46万个,划给职工家庭宅基地3.1万公顷,户均0.13公顷,发展庭院经济。工业调整结构,实行厂长(经理)经营承包责任制,搬掉干部“铁椅子”,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1990年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为兵团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至今,兵团已成立49周年,先后治理了数十条河流,修建水库105座,修渠道8万多千米,形成了内陆地区独具一格的灌溉渠系配套、机械化、规模经营的现代化农业,在过去荒无人烟的戈壁大漠上建成了一个田陌连片、渠系纵横、林带成网、道路畅通的绿洲生态经济网络,建设起了石河子、奎屯、五家渠、阿拉尔、北屯等军垦新城。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兵团从农副产品加工业起步,发展现代工业,形成了以轻工、纺织为主,钢铁、煤炭、建材、电力、化工、机械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兵团的商业网点遍布天山南北,为繁荣市场,发展边疆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兵团现拥有耕地面积105.71万公顷,人口250.12万人,在岗职工69.10万人,辖有14个师(局),174个农牧团场,659个独立核算工交建商企业。现已形成农林牧渔综合经营、工农商学兵并举、科教文卫体全面发展的相对独立的垦区区域,办有各种类型的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中专、技校及中小学校,还有众多的医疗、科研、勘测设计机构和文化艺术单位。如今,兵团以占全疆七分之一的人口,生产新疆七分之一的粮食、超过二分之一的棉花和三分之一的棉纱、棉布、食糖。 罗干看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石化干部职工
[1]新疆屯垦戍边事业源远流长,远从西汉屯田戍边开始,历经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代2000余年,相袭至今。 1949年9月25、26日,国民党新疆警备司令部和省政府分别通电和平起义,新疆和平解放。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进驻新疆各地区,新疆的屯垦事业揭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 1952年2月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发布部队整编命令。1953年5月新疆军区根据中央军委和西北军区命令,将驻新疆部队分别整编为国防军和生产军。二、六、五军大部和二十二兵团全部编入生产部队,分别整编为10个农业师、1个建筑工程师、1个建筑工程处、1个运输处,共约10.55万人,担负屯垦戍边任务。 1954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新疆分局和新疆军区发电报给西北军区、西北局和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委总参谋部,提出关于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及其领导机构、名称的请示报告。8月6日,军委总参谋部复电:同意第二十二兵团部与军区生产管理部合并,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10月7日,新疆军区遵照军委总参电令,发布命令《公布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10月25日,新疆军区发布命令《公布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组织机构及管辖部队番号》,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于11月1日正式开始办公。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缔造者、新中国新疆军垦事业的拓荒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和第二十二兵团司令员陶峙岳。 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新疆屯垦事业由原军垦农场开始逐渐转变为正规化国营农场,正式纳入国家经济计划;企业化生产代替原军队自给性生产。1958-1960年,全国“大跃进”的形势如火如荼,兵团迅速掀起垦荒造田大兴水利建设高潮,同时,兵团工业生产也蓬勃发展。1961-1962年,中央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兵团各项事业很快进入一个全面大发展时期,农牧团场基本实现机械化、水利化、园林化。“文化大革命”期间,兵团事业遭到严重破坏,生产不断下降。1975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撤销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及各师建制,所属企事业单位全部移交地方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管理。 鉴于新疆农垦事业面临的实际状况和兵团的特殊地位和作用,1981年12月3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1983年以后,兵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进行农垦经济体制改革。1990年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为兵团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如今,兵团以占全疆1/7的人口,生产新疆1/5的粮食、2/5的棉花和1/3的棉纱、棉布、食糖,并缴纳1/5的税金。
㈡ 新疆建设兵团是什么性质
新疆建设兵团行政级别是地厅级,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现存唯一一个担负屯垦戍边使命,兼具党、政、军、企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半军事化经济组织。它的分支机构遍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受中国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的双重管辖,享有省级的权限,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实行国家计划单列。兵团的党务和税收事务由自治区分管,而行政、司法、经济、财政等则由中央政府管理并依照国家法律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在统计方面,兵团的人口和面积一般都计入地方政府的统计中(兵团城市除外),但国民生产总值等则单独列出,不计入自治区的数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境(除柯孜勒苏自治州),以“两周一线”为主——就是两大沙漠的两个圈,加上一个边境线。并管理着若干个县级市。它拥有独立、完备的政治、经济、教育、科研、文化、卫生、司法体系,它当前的工作重点是保障新疆的稳定与民族团结、促进辖区内的经济增长 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一兵团二军、六军十万官兵,一路西进,来到新疆,与通电起义的陶峙岳部整编为新疆军区,扫除战乱,建立人民政权,拯救各族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新疆军区每月派飞机去北京运一趟银元,购粮以供军用。 刚迈入新中国的新疆,经济十分落后,百业凋零,物资奇缺;广大农村异常贫困,平均每三户农民仅有一头耕畜,二户农民一把砍土曼(一种新疆特有的农具);全疆人均占有粮食一百九十五公斤。各族农民除去地租、口粮和种子外,所剩无几——就地解决近二十万军队粮饷绝无可能;从苏联进口,经费困难;从内地调运,路途遥远运输困难…… 鉴于此,毛泽东借鉴历代经验,要求军队屯垦戍边,确保西陲边疆长治久安。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央军委针对新疆军区发布了《关于一九五零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动员全军开展大生产运动,从根本上解决粮饷问题。 继而,新疆军区发布命令:“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 于是,全军指战员投入开荒生产。当年开荒播种五点五八万公顷,养牛养羊,实现了全军粮食自给七个月,食油、肉、蔬菜全部自给,改善了部队生活,极大地减轻了新疆各族人民负担——部队在新疆站稳了脚跟。 此后,垦荒和播种面积、收获成倍增加;与此同时,王震代司令员号召全体官兵:每年两套军衣节约一套,两件衬衣节约一件,一年发一套棉衣改两年发一套;鞋、袜自备;帽子去掉檐,衬衣去掉翻领,军衣口袋由四个减为两个——集中由此节省的经费,加上从粮食、菜金、马饲料、杂支、办公费用等挤出的一部分资金,用来建设工业。 一九五一年兴建的项目有:六道湾露天煤矿、乌拉泊水电站、新疆水泥厂、七一棉纺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汽车修配厂(现十月拖拉机厂)、新疆机械厂、八一面粉厂、木工厂等十多个工矿企业(这些企业中的大部分,现在仍然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骨干,发挥着功效);各师、团先后建成了发电、碾米、磨面、榨油、轧花、修造、皮革、被服、锯木、砖瓦、陶瓷、印刷等作坊七十六个…… 至此,新疆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工业。 一九五三年五月,新疆军区整编为国防军和生产军。二、六、五军大部和二十二兵团全部编入生产部队,整编为十个农业师、一个建筑工程师、一个建筑工程处、一个运输处,约十一万人。 一九五四年十月,生产部队全体官兵集体转业,成立了“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农场转变为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农场,纳入国家经济计划;企业化生产代替了军队的自给性生产。 一九五七年七月,取消供给制,复员、转业人员实行工资制;各师、农场完成了总体规划——中国在新疆的屯垦戍边事业掀开了崭新一页。新疆建设兵团是什么性质?
㈢ 新疆建设兵团是什么性质
新疆建设兵团行政级别是地厅级,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现存唯一一个担负屯垦戍边使命,兼具党、政、军、企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半军事化经济组织。它的分支机构遍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受中国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的双重管辖,享有省级的权限,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实行国家计划单列。兵团的党务和税收事务由自治区分管,而行政、司法、经济、财政等则由中央政府管理并依照国家法律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在统计方面,兵团的人口和面积一般都计入地方政府的统计中(兵团城市除外),但国民生产总值等则单独列出,不计入自治区的数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境(除柯孜勒苏自治州),以“两周一线”为主——就是两大沙漠的两个圈,加上一个边境线。并管理着若干个县级市。它拥有独立、完备的政治、经济、教育、科研、文化、卫生、司法体系,它当前的工作重点是保障新疆的稳定与民族团结、促进辖区内的经济增长 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一兵团二军、六军十万官兵,一路西进,来到新疆,与通电起义的陶峙岳部整编为新疆军区,扫除战乱,建立人民政权,拯救各族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新疆军区每月派飞机去北京运一趟银元,购粮以供军用。 刚迈入新中国的新疆,经济十分落后,百业凋零,物资奇缺;广大农村异常贫困,平均每三户农民仅有一头耕畜,二户农民一把砍土曼(一种新疆特有的农具);全疆人均占有粮食一百九十五公斤。各族农民除去地租、口粮和种子外,所剩无几——就地解决近二十万军队粮饷绝无可能;从苏联进口,经费困难;从内地调运,路途遥远运输困难…… 鉴于此,毛泽东借鉴历代经验,要求军队屯垦戍边,确保西陲边疆长治久安。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央军委针对新疆军区发布了《关于一九五零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动员全军开展大生产运动,从根本上解决粮饷问题。 继而,新疆军区发布命令:“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 于是,全军指战员投入开荒生产。当年开荒播种五点五八万公顷,养牛养羊,实现了全军粮食自给七个月,食油、肉、蔬菜全部自给,改善了部队生活,极大地减轻了新疆各族人民负担——部队在新疆站稳了脚跟。 此后,垦荒和播种面积、收获成倍增加;与此同时,王震代司令员号召全体官兵:每年两套军衣节约一套,两件衬衣节约一件,一年发一套棉衣改两年发一套;鞋、袜自备;帽子去掉檐,衬衣去掉翻领,军衣口袋由四个减为两个——集中由此节省的经费,加上从粮食、菜金、马饲料、杂支、办公费用等挤出的一部分资金,用来建设工业。 一九五一年兴建的项目有:六道湾露天煤矿、乌拉泊水电站、新疆水泥厂、七一棉纺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汽车修配厂(现十月拖拉机厂)、新疆机械厂、八一面粉厂、木工厂等十多个工矿企业(这些企业中的大部分,现在仍然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骨干,发挥着功效);各师、团先后建成了发电、碾米、磨面、榨油、轧花、修造、皮革、被服、锯木、砖瓦、陶瓷、印刷等作坊七十六个…… 至此,新疆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工业。 一九五三年五月,新疆军区整编为国防军和生产军。二、六、五军大部和二十二兵团全部编入生产部队,整编为十个农业师、一个建筑工程师、一个建筑工程处、一个运输处,约十一万人。 一九五四年十月,生产部队全体官兵集体转业,成立了“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农场转变为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农场,纳入国家经济计划;企业化生产代替了军队的自给性生产。 一九五七年七月,取消供给制,复员、转业人员实行工资制;各师、农场完成了总体规划——中国在新疆的屯垦戍边事业掀开了崭新一页。
㈣ 新疆石河子只有武警部队吗
新疆建设兵团行政级别是地厅级,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现存唯一一个担负屯垦戍边使命,兼具党、政、军、企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半军事化经济组织。它的分支机构遍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受中国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的双重管辖,享有省级的权限,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实行国家计划单列。兵团的党务和税收事务由自治区分管,而行政、司法、经济、财政等则由中央政府管理并依照国家法律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在统计方面,兵团的人口和面积一般都计入地方政府的统计中(兵团城市除外),但国民生产总值等则单独列出,不计入自治区的数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境(除柯孜勒苏自治州),以“两周一线”为主——就是两大沙漠的两个圈,加上一个边境线。并管理着若干个县级市。它拥有独立、完备的政治、经济、教育、科研、文化、卫生、司法体系,它当前的工作重点是保障新疆的稳定与民族团结、促进辖区内的经济增长
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一兵团二军、六军十万官兵,一路西进,来到新疆,与通电起义的陶峙岳部整编为新疆军区,扫除战乱,建立人民政权,拯救各族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新疆军区每月派飞机去北京运一趟银元,购粮以供军用。
刚迈入新中国的新疆,经济十分落后,百业凋零,物资奇缺;广大农村异常贫困,平均每三户农民仅有一头耕畜,二户农民一把砍土曼(一种新疆特有的农具);全疆人均占有粮食一百九十五公斤。各族农民除去地租、口粮和种子外,所剩无几——就地解决近二十万军队粮饷绝无可能;从苏联进口,经费困难;从内地调运,路途遥远运输困难……
鉴于此,毛泽东借鉴历代经验,要求军队屯垦戍边,确保西陲边疆长治久安。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央军委针对新疆军区发布了《关于一九五零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动员全军开展大生产运动,从根本上解决粮饷问题。
继而,新疆军区发布命令:“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
于是,全军指战员投入开荒生产。当年开荒播种五点五八万公顷,养牛养羊,实现了全军粮食自给七个月,食油、肉、蔬菜全部自给,改善了部队生活,极大地减轻了新疆各族人民负担——部队在新疆站稳了脚跟。
此后,垦荒和播种面积、收获成倍增加;与此同时,王震代司令员号召全体官兵:每年两套军衣节约一套,两件衬衣节约一件,一年发一套棉衣改两年发一套;鞋、袜自备;帽子去掉檐,衬衣去掉翻领,军衣口袋由四个减为两个——集中由此节省的经费,加上从粮食、菜金、马饲料、杂支、办公费用等挤出的一部分资金,用来建设工业。
一九五一年兴建的项目有:六道湾露天煤矿、乌拉泊水电站、新疆水泥厂、七一棉纺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汽车修配厂(现十月拖拉机厂)、新疆机械厂、八一面粉厂、木工厂等十多个工矿企业(这些企业中的大部分,现在仍然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骨干,发挥着功效);各师、团先后建成了发电、碾米、磨面、榨油、轧花、修造、皮革、被服、锯木、砖瓦、陶瓷、印刷等作坊七十六个……
至此,新疆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工业。
一九五三年五月,新疆军区整编为国防军和生产军。二、六、五军大部和二十二兵团全部编入生产部队,整编为十个农业师、一个建筑工程师、一个建筑工程处、一个运输处,约十一万人。
一九五四年十月,生产部队全体官兵集体转业,成立了“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农场转变为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农场,纳入国家经济计划;企业化生产代替了军队的自给性生产。
一九五七年七月,取消供给制,复员、转业人员实行工资制;各师、农场完成了总体规划——中国在新疆的屯垦戍边事业掀开了崭新一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受中国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的双重管辖,享有省级的权限,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实行国家计划单列。兵团的党务和税收事务由自治区分管,而行政、司法、经济、财政等则由中央政府管理并依照国家法律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在统计方面,兵团的人口和面积一般都计入地方政府的统计中(兵团城市除外),但国民生产总值等则单独列出,不计入自治区的数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管理体系主要有兵团、师、团三级。兵团和师均设第一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司令员或师长三个主要职位。兵团的司令部设在乌鲁木齐市。
兵团第一政治委员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兼任。兵团政治委员和司令员则兼任自治区的党政副职,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接任命,其行政职级为正省级,党内级别为中央委员。兵团现任政治委员和司令员分别是聂卫国和华士飞。
兵团的师大都与自治区的地区行政中心分别对应,由相应的地委书记兼任师第一政委。师另设专职的政治委员和师长,行政级别为地厅级。
兵团的团级单位除了团场外,还有农场、牧场等,一般统称为“农牧团场”。团场编以数字番号。有些师实行师市合一体制,如石河子市,图木舒克市等.
在兵团总部、各师师部和团场密集的垦区,设有三级公安局、检察院、法院机构。
80年代以来,军团的武装连队改编为武警,整编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武警指挥部及其隶属的各支队、大队、中队。副军级建制的兵团军事部执行省军区的职责权限,即兵役动员、预备役编组、民兵工作等。兵团的各支民兵应急反应分队是新疆维护稳定、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人员大都是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的第一兵团和第二十二兵团转业而来的。目前兵团下设14个师(其中包含1个建筑工程师)及185个农牧团场(其中包含11个建筑工程团),插花地分布于自治区全境,位于1950年以前的荒地。2003年兵团总人口大约为248万人,其中汉族人口约218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组建于1954年10月,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享有计划单列市的各种经济管理权限。
截止2001年年末,兵团总人口245万人,93万从业人员。领导机关设在乌鲁木齐市,下辖14个生产建设师,174个农牧团场、l805个工交商建企业,分布在全疆l4个地、州、市境内。经过40多年来的开发建设,兵团己建设成为一个以现代化大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林牧副渔并举,工交商建服综合经营,科教文卫体全面发展的独立的特殊组织。
农业是兵团的基础产业,具有突出的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兵团有耕地面积1072.76千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16.25千公顷。兵团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和科技含量高,水利等基础设施完善,己初步形成了规范化的现代的大农业体系。兵团生产的农牧产品品种多、单产高、质量好、商品率高,主要经济作物单产水平均居全国前列。2001年兵团棉花总产63.89万吨,约占全国六分之一,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兵团工业己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体,能源和基础工业相配套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拥有纺织、食品、造纸、皮革、钢铁、煤矿、建材、电力、化工、机械电子等近百个门类;兵团生产的l200多种工业产品中有300多种曾获国优、部优、区优称号。
兵团拥有勘测、设计、施工一条龙的建筑、安装施工队伍,在国内外承建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等大型建筑工程。
兵团商贸流通业发达,批发、零售和饮服网点设施遍布全疆和内地各省市。兵团与世界上6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拥有各类出口商品基地170多个,经营34大类l00多个商品的出口业务,主要出口商品有:棉花、棉纱、棉布、番茄酱、香梨、哈密瓜、啤酒花、石棉、膨润士、甘草、红花等,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兵团58个边境农场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相邻,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新疆己开放的14个国家一级口岸大都在兵团辖区境内,地边经贸发展潜力巨大。
新疆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兵团旅游业发展迅速,先后成立了“西域”、“绿洲”等59家旅行社,“西域”国际旅行社自1996年起就已进入了全国国旅百强企业之一。
随着兵团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改制上市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已有新天国际、新疆天业、新农开发、伊力特、新中基、百花村、天富热电、天宏纸业等8家由兵团控股的企业先后上市,给兵团的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位于兵团农八师的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2年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 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管理面积20.67平方公里,一期开发面积5.3平方公里。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投资环境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优惠,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灵活便捷的工作机制,为中外客商洽谈、投资、建设、经营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
根据国家关于新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兵团实际,兵团将实施结构优化、外向带动、科教兴兵团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重点加强基础设施、生态治理、特色和创汇农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设;"十五"期间将实施五家渠、北屯、阿拉尔、图木舒克等四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完成"四大工程"即:400万亩节水工程、边境形象工程、"白绿红"工程(白:40万吨出口棉基地建设和30万锭棉纺锭技改;绿:以50万吨优质香梨为主的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红:以50万吨番茄酱为主的食品工业建设)和垦区城镇化建设。力争经过几十年不懈的艰苦奋斗,把兵团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农业、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示范区,使兵团成为国家开发新疆和西部的重要力量。
㈤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新疆自治区是什么关系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职责,实行党政军企合一体制。
在自己所辖区域内,依照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法律、法规,自行管理内部行政、司法事务,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重领导。
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的特殊社会组织,是国务院计划单列的省(部)级单位,享有省级行政区的权限。
(5)新疆帽子工厂扩展阅读: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实行党政军企高度统一的特殊管理体制。兵团各级都建有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挥着对兵团各项事业的领导作用。
兵团设有行政机关和政法机关,自行管理内部行政、司法事务。兵团是一个准军事实体,设有军事机关和武装机构。
沿用兵团、师、团、连等军队建制和司令员、师长、团长、连长等军队职务称谓,涵养着一支以民兵为主的武装力量。
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多少人,多大的面积啊》
新疆建设兵团行政级别是地厅级,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现存唯一一个担负屯垦戍边使命,兼具党、政、军、企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半军事化经济组织。它的分支机构遍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受中国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的双重管辖,享有省级的权限,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实行国家计划单列。兵团的党务和税收事务由自治区分管,而行政、司法、经济、财政等则由中央政府管理并依照国家法律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在统计方面,兵团的人口和面积一般都计入地方政府的统计中(兵团城市除外),但国民生产总值等则单独列出,不计入自治区的数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境(除柯孜勒苏自治州),以“两周一线”为主——就是两大沙漠的两个圈,加上一个边境线。并管理着若干个县级市。它拥有独立、完备的政治、经济、教育、科研、文化、卫生、司法体系,它当前的工作重点是保障新疆的稳定与民族团结、促进辖区内的经济增长
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一兵团二军、六军十万官兵,一路西进,来到新疆,与通电起义的陶峙岳部整编为新疆军区,扫除战乱,建立人民政权,拯救各族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新疆军区每月派飞机去北京运一趟银元,购粮以供军用。
刚迈入新中国的新疆,经济十分落后,百业凋零,物资奇缺;广大农村异常贫困,平均每三户农民仅有一头耕畜,二户农民一把砍土曼(一种新疆特有的农具);全疆人均占有粮食一百九十五公斤。各族农民除去地租、口粮和种子外,所剩无几——就地解决近二十万军队粮饷绝无可能;从苏联进口,经费困难;从内地调运,路途遥远运输困难……
鉴于此,毛泽东借鉴历代经验,要求军队屯垦戍边,确保西陲边疆长治久安。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央军委针对新疆军区发布了《关于一九五零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动员全军开展大生产运动,从根本上解决粮饷问题。
继而,新疆军区发布命令:“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
于是,全军指战员投入开荒生产。当年开荒播种五点五八万公顷,养牛养羊,实现了全军粮食自给七个月,食油、肉、蔬菜全部自给,改善了部队生活,极大地减轻了新疆各族人民负担——部队在新疆站稳了脚跟。
此后,垦荒和播种面积、收获成倍增加;与此同时,王震代司令员号召全体官兵:每年两套军衣节约一套,两件衬衣节约一件,一年发一套棉衣改两年发一套;鞋、袜自备;帽子去掉檐,衬衣去掉翻领,军衣口袋由四个减为两个——集中由此节省的经费,加上从粮食、菜金、马饲料、杂支、办公费用等挤出的一部分资金,用来建设工业。
一九五一年兴建的项目有:六道湾露天煤矿、乌拉泊水电站、新疆水泥厂、七一棉纺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汽车修配厂(现十月拖拉机厂)、新疆机械厂、八一面粉厂、木工厂等十多个工矿企业(这些企业中的大部分,现在仍然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骨干,发挥着功效);各师、团先后建成了发电、碾米、磨面、榨油、轧花、修造、皮革、被服、锯木、砖瓦、陶瓷、印刷等作坊七十六个……
至此,新疆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工业。
一九五三年五月,新疆军区整编为国防军和生产军。二、六、五军大部和二十二兵团全部编入生产部队,整编为十个农业师、一个建筑工程师、一个建筑工程处、一个运输处,约十一万人。
一九五四年十月,生产部队全体官兵集体转业,成立了“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农场转变为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农场,纳入国家经济计划;企业化生产代替了军队的自给性生产。
一九五七年七月,取消供给制,复员、转业人员实行工资制;各师、农场完成了总体规划——中国在新疆的屯垦戍边事业掀开了崭新一页。
㈦ 我是文学家相声词
甲 :人不少,呆会给你们一人写副字,今天有不少人求字来的。
乙:求您的字?
甲:你不知道?
乙:知道什么啊?
甲:你不认识我啊?
乙:不认识。
甲:你不看报啊?
乙:报上有您?
甲:yeah!?
乙:这什么感叹词呀?
甲:我对你很失望啊。买的,挂历什么的,月份牌。
乙:您,上挂历,月份牌儿?
甲:你得淆习啊,同志。不淆习你就落后了。
乙:啊。我真没看过。
甲:我在写这个方面是专业啊。
乙:写什么啊?
甲:什么都写。
乙:写书法吗?
甲:都写。
乙:毛笔呀?
甲:都有,毛笔钢笔,铅笔,都写。
乙:铅笔都写啊?
甲:大文学家。
乙:哪个文学家写铅笔?
甲:我是一个闻嚎啊。
乙:您?
甲:你闻闻我。
乙:啊?。
甲:闻完你嚎去。
乙:这么个文豪啊!
甲:我这个学问哪,上这么多年学,上大学。
乙:您哪个大学啊?
甲:你管哪?!你不怀好意!你不怀好意!
乙:这有什么不怀好意的?
甲:我凭什么就得告诉你啊?管得着吗?
乙:我关心您啊!您哪学校的?
甲:我,清华的。
乙:华清池的?澡堂子出来的?
甲:你瞧他脸长的啊!可恨!你说那是西大桥那儿。
乙:您不是那儿?
甲:我们是邮政书店对过儿。
乙:一样!那一个地方。
甲:哪儿?
乙:华清池啊!
甲:呸。后头,华清池后头。池子后头。
乙:烧锅炉?(甲怒)得热水吗!
甲:锅炉后头。
乙:倒脏土?
甲:你小瞧人!咱打小上学,上这么多年淆,上葱花大学。
乙:您等等,你刚才说什么?葱花大学?不是清华吗?
甲:啊,对啊!葱花,葱花,葱花大学!管着吗你,问这个干嘛?
乙:您记住了啊,清华大学,以后这么蒙人家啊!
甲:(大声)清华!对吗?
乙:对。
甲:清华,咱是那的大学生!
乙:啊。
甲:琴棋书画,锛凿斧锯。
乙:锛凿斧锯?
甲:学吗,大学什么课都有。
乙:上什么课啊?
甲:写字懂吗?书法!
甲:哎,每天我都得写,(模仿写字的动作)……写完了以后就拿出去卖。
乙:噢,您这作品还卖呢?
甲:嗬,你瞧,那玩意儿弄出来不就是为卖的吗?
乙:那您的作品在哪个画廊卖呀?
甲:……哎,你怎么知道我那块儿有发廊?
乙:什么发廊啊?!我问你画廊!
甲:画狼?不,我……我不画狼,我……我就写字儿。
乙:这位什么耳朵?!我问你呀。
甲:啊?
乙:平时你写出来的东西都在哪儿卖?
甲:噢,你问平时啊,平时……平时就在大街上卖!
乙:大街上?
甲:对了,小区门口,都行。
乙:怎么这地方?
甲:为人民服务吗!为满足老百姓吗。我们从加班加点,早上一睁眼那,排队等着。求字的人都满了,这儿站着,我在这等着。
乙:都排队?噢……那……您多少钱一张啊?
甲:外行不是/字有论张的吗?
乙:字不是?
甲:裱好了。
乙:那论什么呀?
甲:论卷!
乙:……论卷?
甲:哎,我们那作品都一“卷”,一“卷”的。这个赶上中午吃饭人多还行,平时也就一天百十块钱。
乙:写字挣得?
甲:当然我,们这个也不辛苦,几分钟就一卷。
乙:几分钟就一卷?
甲:比如说吧。
乙:啊。
甲:我正在路边儿这儿站着呢。
乙:噢。
甲:买字儿的人来了。
乙:哦。
甲:(模仿)“哎,师傅,来二十串。”“好嘞!”
乙:啊?二十串?不论卷吗?
甲:二十卷二十串,差不多。把钱接过来得给人做纸。
乙:纸还现做啊?
甲:那对的起人那五毛钱那。
乙:五毛钱?
甲:你打算卖六毛?你要疯?都卖这价,你得对的起老主顾。
乙:太便宜了,人家书法家都成千上万哪。
甲:咱是面向工薪。为老百姓着想。先做纸。
乙:做宣纸?
甲:什么宣纸啊,我们不做宣纸。
乙:那用什么纸?
甲:我们用那个……那个……“肉纸”。
乙:啊?肉纸?
甲:一般的纸都是树做的,不环保!那是植物纤维。
乙:您哪?
甲:用动物纤维!
乙:动物纤维?
甲:羊身上的,牛身上的,鸡身上的都行。
乙:啊!牛羊肉?
甲:买一大块,洗净切块,这动物纤维做经线。
乙;纬线呢?
甲;用铁丝。
乙:铁丝?
甲:结实啊。穿好了,连起来,往那一放像秦朝竹简一样。
乙:(如有所悟,鄙夷地)奥。
甲:拿我那笔,刷颜料。怕不干,底下字台生火烤着,上边拿扇子扇着。前边有几个砚台,铁的,搪瓷的。装的墨粉,有甜有咸,有时候抓有时候刷。“要朱砂不要?…少来,好!”
乙:吃多了对嗓子不好.
甲:我拿着毛笔在上面写起来,常翻面,写好了,落了款,卷起来“拿好!下一位!”大书法家!
乙:烤羊肉串的!
甲:讨厌!
乙:您让大伙儿听听,这不是烤羊肉串的嘛!
甲:什么呀,什么呀,这是做纸,然后我在上头写字儿。(模仿刷的动作)
乙:这不刷酱嘛?!
甲:谁说刷酱了?谁说刷酱了?你看我这相貌仪表,风度气质,我像烤羊肉串的嘛?
乙:……还真像!
甲:你才像呢!我们是做学问(提裤子)!
乙:手脏了可不能做吃的。
甲:我们有抹布!
乙:是啊?
甲:做文章吗,我们都是葱花大学的吗。
乙:还拽哪?
甲:瞧不起人,?!
甲:我们校长,经常来辅导我们功课。 “你这个纸啊,做得再厚一点儿”。
乙:薄了不解谗啊。
甲:“你这个,墨少点儿。”
乙:对,多了齁人!
甲:……你老拿我打镲!你瞧不起人!你瞧不起人!
乙:哼。
甲:你打听打听,你打听打听,有多少大人物曾经去我们学校参观访问,称赞我们学校有人才,好!
乙:就你们还接待过名人呢?
甲:那怎么了?
乙:都谁去过啊?
甲:日本有一位小泉纯一郎,知道这人嘛?大政治家。
乙:知道啊,现任首相。
甲:就曾经来过我们学校访问!
乙:是啊?
甲:小泉在日本,看报纸,一瞧,哈尔滨有高人,叫王峰,文章非常可口,他爱好中国书法。
乙:还挺谗!
甲:在东京那边,买长途火车票,“到哈尔滨的。”
乙:呵,太长了吧这个,那掉海里了。
甲:火车站下车,倒11路公共汽车,来我们学校。
乙:道还真熟!
甲:到学校门口,我们正做早操哪。
乙:早操?
甲:练字。
乙:别提那字了。
甲:一人一个写字台(动作)。一看小泉来了同学们都很热情,推着字台就来了:“来几串?”
乙:再把小泉吓着。
甲:不着急,不着急,都要品尝。
乙:小泉饭量不小。
甲:唉,我们校长陪同着小泉参观。
乙:嚯!还挺隆重!
甲:校长叫我们,“别乱别乱!都站好,站好。今天呀,咱们很荣幸地请到了小泉先生来咱们学校访问,咱们大家欢迎。”
乙:嗬!
甲:小泉冲我们点头致意,然后说“尊敬的校长,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小泉很荣幸,能够来到贵校访问。”
乙:为什么呢?
甲:“众所周知,贵校历史悠久,声名远播,别具一格,独具特色。今天到贵校,就是想亲身体验一下贵校的‘风味’。”
乙:噢,想了解一下你们学校!
甲:小泉对我们校长说,“校长,我有个提议,不知尊意可否?”我们校长说,“您请说吧。” 小泉说:“久闻贵校人才济济,藏龙卧虎,我想出个题目考一考这些学生,不知您意下如何。”
乙:哦,想出题考考你们。
甲:我们校长说,“您太客气了,您请出题吧。”多胡涂,你不该答应人家啊。
乙:怎么了?
甲:人家是外国元首啊,你说你弄咸了,齁着他不合适。
乙:您这跟题有关系吗?
甲:可校长答应了那写吧。小泉拿一粉笔头蹲地下写诗。(动作)
乙:(拦甲)蹲地下写?黑板哪?
甲:研究生才有黑板哪。
乙:咳。
甲:写完了小泉扶着这儿:“看着啊,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乙:多亏是五言,要是七言大胯非掰了不可。
甲:讨厌。大伙一看,别闲着了,都点火。
乙:跟这诗都不挨着。
甲:我们校长站在一边儿小声嘱咐 “诶,诶,今天这纸可得厚点儿啊!”
乙:对,让你们多搁点儿肉,款待小泉!
甲:“好嘞!”,我们同学个个是争先恐后,先把纸做好,然后饮饱了笔,刷刷刷刷,一人对诗一首,往跟前儿一送,“来!来!您、您来我这个!”“您来我这个!”……
乙:瞧这乱乎劲儿!
甲:要不说还是人小泉有涵养,有水平,冲我们一鞠躬,“诸位同学。”
乙:还同学呢?!
甲:“不要慌,大家的作品,小泉一定会挨个儿品尝。”
乙:(敷衍地)哦,品尝。
甲:先拿起头里这个同学的作品(模仿咀嚼动作)“嗯……这个墨研洇了。”
乙:酱抹多了!
甲:又走到下一位同学跟前儿……(模仿)“嗯,这个纸的厚度不够。”
乙:这是放少了。
甲:继续往前走……(模仿吐)这个落款,朱砂重了些。
乙:好嘛!辣椒放多了!
甲:鉴赏了四百多份文章,就吃到我这个,堂堂堂吃完了眼睛直放关光啊,“……嗯,好!好!好!此篇华翰是哪位才子的文章?” 乙:问是谁做的。
甲:我赶紧过来了:阁下,我写的。好啊,可称饱学鸿儒啊,可能照此文章再烤一篇?
乙:这话都说滚了。
甲:区区不才这有何难?(动作)
乙:写得真够快的!
甲:小泉一对比,是分毫不差,一点儿没错。
还没等说话呢,就听“叮铃铃铃……”
乙:什么声音呀?
甲:小泉手机响啦!
乙:噢。
甲:(模仿小泉,右手拿着手机,左手捂着耳朵,边走边找信号状。)“喂!喂?……靠!”
乙:小灵通!
甲: “喂?……啊,我是小泉。喂?喂?(躺下,乙扶甲)这回好点了,噢,布什,布哥!啊,你好你好……我昨天给你打电话了,你手机没充值啊。
乙:都这麽仔细啊?
甲:我。。。你。。。萨达姆。。不是。。。扎卡维都死。。。拉登。。。啊,xxx哪!!
乙:有我什么事?
甲:恩。。。。恩。。。恩。。恩。恩。恩
乙:过火车哪?
甲:好。
乙:打完了?
甲:打完电话,又走过来,向我们校长说道:“校长,刚才是美国的总统先生的电话。”
乙:嚯!
甲:“布什说美国正在全球范围内公开聘请一位“超等总理”,我看令高足王峰君,饱学鸿儒,著作等身,风味独特,有浓郁的新疆风味,我看他去挺好,不知校长意下可否?”
乙:啊?就凭这首诗就推荐你去当超等总理了?!
甲:校长一听, “好,您多栽培!”我一听吓坏了,地不熟,我可不愿意去呀!
乙:(急切地劝)唉,超等总理,那可不小啊!你就赶紧答应下来上任去吧!
甲:什么呀,贼累,还不挣钱。
乙:不是超等总理嘛?!
甲:就是抄着扇子等着,总也没人理!
乙:还是烤羊肉串的啊!
㈧ 水晶鞋与玫瑰花的剧照风波
《大众电影》杂志在当年的第5期封底中采用了该片中男女主人公拥吻的照片,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开出版物上首次出现接吻照片,结果引发了一场关于接吻是否属于“资产阶级”堕落行为的大讨论。
1979年《大众电影》复刊不久后的第五期封底,刊登了英国电影《水晶鞋和玫瑰花》男女主角拥吻的剧照,现在看来十分普通的一个镜头,当年确实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位叫问英杰的读者给编辑部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愤怒!
一下是问英杰的来信
《大众电影》编辑部总编、编辑同志:
我看了你们编辑出版的一九七九第五期的封底影照,非常愤慨!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万没想到在毛主席缔造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洗礼,还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你们竟堕落到这种和资产阶级杂志没什么区别的程度,实在遗憾!我不禁要问:你们在干什么???
英国音乐童话故事片《水晶鞋和玫瑰花》,我还没有看过,无法评价它是香花还是毒草。但我想,这部影片既然能受到你们的如此鼓吹,一定有什么“进步”意义。由此可以推断,这部影片一定会有许许多多的对九亿人民有教育意义的、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有好处的镜头。然而,你们没有选登,却偏偏以封底的显赫地位,选登了灰姑娘和王子拥抱接吻的镜头。这是为什么呢?
毛主席生前多次教导我们:“洋为中用”。难道我们的社会主义中国,当前最需要的是拥抱和接吻吗?你们显赫地刊登这幅影照,是什么动机?是在宣扬什么呢?难道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任务,党的政治路线,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你们这样宣传吗?难道九亿人民大众在新长征途中需要你们给予这样的鼓舞吗?你们吃着人民公社社员、农场工人种的粮油,穿着工人织的布,住着工人盖的房子,我们的战士保卫着你们的安全,难道是他们需要你们给予这样的精神刺激吗?你们这样做,我看是居心不良,纯粹是为了毒害我们的青少年一代。你们准备把我国的青少年们引向何方呢?你们还有点中国人的良心吗?还有点中华民族的气味吗?同志们!不要以为洋大人放个屁都是香的!
总编、编辑同志!我说的话尖刻一点,我还亲耳听到工农兵群众骂你们无耻呢!我认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你们都是有知识的人,有学问的人,应该好好想一想,千万不要随波逐流,借“百花齐放”之名,行放毒害人之实。那样,九亿人民不会答应的!不管谁支持你们的这种罪行,我敢肯定,他总有一天会受到九亿人民的谴责或审判的。毛主席刚刚逝世两年多,我们有的人就把毛主席的教导忘得一干二净,就不讲阶级和阶级斗争了,就想篡改社会主义方向,就不坚持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了,就不要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服务的无产阶级文艺了,而热衷的竟是那些对“中”、对“今”都毫无用处的洋人、古人,甚至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攻击党和毛主席的洋毒草、古毒草、今毒草,也陆陆续续搬上了我们的社会主义的舞台,充塞了我们党办的报刊,这是多么触目惊心,令人难以容忍的事情啊!我决不反对学习外国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各国人民的先进思想(包括文化艺术),更不反对学习我国古代的对今天有用的先进的文化遗产,但我反对学习那些洋的、古的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比如资本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我坚决反对学习。因为拥抱、亲吻,留什么男不男、女不女的洋头,穿上什么这样那样的喇叭裤、超短裙、连衣裙、高跟鞋,跳什么“磨肚皮”舞等等。这些,对完成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战斗任务毫无用处。我们九亿人民,在党和毛主席教育下几十年了,应当有中国人的气节,我们的报刊杂志,不能鼓吹这些污七八糟的东西,谁鼓吹这些东西,谁也同样会受到九亿人民的谴责和审判!
我也不反对爱情,我们应当提倡无产阶级的爱情,应当提倡中华民族风格的爱情,那些洋大人们腐朽的爱情,那些搂搂抱抱、亲亲吻吻的爱情,我看不宣传为好。因为弊多利少。你们可能认为这是艺术,不可没有。我看这类xxxx不如的艺术,不适合中国现代的国情,应当休止!我看你们的老毛病又犯了,也该及时治疗,否则,十分危险!
我在愤恨之下,一气写了此信。出言不逊,对你们一定会有一点刺激,也可能你们会觉得好笑,或是咒骂什么“极左思潮”、“四人帮那一套”等等。反正现在帽子工厂、棍子店尚未彻底关闭,我从来也不害怕什么帽子、棍子,敢做敢为,对了坚持,错了就改。你们如有胆量,请在《大众电影》读者来信栏,原文照登一下我的信,让全国九亿人民鉴别一下,那才算是“百花齐放”,有点“民主”的气味。否则,我只能认为你们做贼心虚。欠人民的帐是一定要还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新疆奎屯农垦局一二九团政治处-中国共产党员 问英杰
一九七九年六月十日
--------------------------------------
现在看一下是什么封底剧照,能引发如此巨大的愤慨,当初这封信还寄到《人民日报》,在显著版面发出,全国多家报刊声讨《大众电影》的封底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如此激烈的用辞,如此严厉的态度,如此愤怒的心情,这多少令不了解这一段公案的年青人好奇起来:究竟是一张怎么样的照片,激怒了新疆这位宣传干事问英杰,以至他要在信中这样发泄他的情绪?
然而,当我们从故纸堆里翻出这张由格林童话灰姑娘改编的电影《水晶鞋与玫瑰花》时,却不免会让大家哑然失笑,看图......
本片其影响波及整个中国电影界。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下,此时开拍的新片《庐山恋》终于“敢”让摄影机聚焦男女之吻,虽然仅仅是一方轻轻地把嘴贴在另一方的脸上。在中国,尽管上世纪30、40年代的电影中接吻镜头已比较普遍,但在1949年之后,吻戏几乎在银幕上绝迹,直到《庐山恋》。它上映后,观者如潮,而报刊上的“读者来信”已基本上不再责难和批吻了。后来,有评论家称,杂志关于“吻”的交锋与银幕上的吻,虽说只是“一小口”,却推动了中国电影的“一大步”,从此使得禁区得以被一点一点地突破,思想一步步解放。
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当时艰苦生活和劳动环境的资料
新中国建立之初,为了迅速改变新疆经济落后、人才匮乏的局面,国家先后从湖南、湖北、山东、江苏、广东、天津、上海等兄弟省市组织动员大批各行各业新疆急需的人才来疆工作,其中包括各级干部、复转军人、青壮年支边者、各类学校分配来疆的学生以及自愿献身边疆建设事业的各类人员,总数达百万之众。
内地省市人员支边西进大潮始于当时王震将军的一个提议。1950年春,中共新疆分局第一书记王震给湖南省委第一书记黄克诚去信,提出“在湖南招收大量女兵”参加支援新疆建设的请求,得到湖南的大力支持。由新疆省人民政府和新疆军区在湖南一次招入8000名女青年进到新疆军营;不久,新疆军区又在山东等地招入了大批青年女兵。她们的到来既充实了部队,为驻疆部队官兵成家立业、扎根边疆作出了贡献,也由此拉开了内地省市大力支边的序幕。
其后,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给新疆以强力支持:在高校毕业生和复转军人的分配上,给新疆以特殊照顾,使一批批知识分子、大批复转军人源源不断地充实到新疆各行各业;抽调了新疆急需的专业人才充实高校和科研队伍;号召动员四川、安徽、河南等地的农村青壮年充实新疆农业生产战线;整厂整建制的调迁一批工业企业进入新疆,如新疆七一棉纺厂、新疆低压电器厂、新疆农机厂等由上海迁入,新疆第一、第二建筑公司分别由长春、天津迁入,新疆冶金建筑公司由兰州迁入,新疆电力安装公司由西安迁入等等。这些人员和企业的到来填补了新疆工业的空白,为新疆经济输入了新的血液,使新疆建设事业得以迅速发展。
1962年,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考察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垦区后,经请示国务院,提出动员上海知识青年支援兵团开发建设的建议,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支持和上海市委的响应。10万上海知识青年因此来到新疆,成为兵团百万屯垦大军的有生力量,掀起了开发塔里木的新高潮。
在此期间,为了开发克拉玛依大油田,内地数万名建设者响应党的号召,从祖国四面八方、各条战线汇集到亘古戈壁沙漠,用青春和汗水勘探开发大油田。
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先后有湖南、四川等十几个省市的一百多万青壮年告别家乡,投身于新疆社会主义建设。他们与新疆各民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融为一体,为开发边疆、建设新疆、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