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舌帽的一种,也叫前进帽、
⑵ 为什么80年代以前中国男士喜欢戴帽子
文革期间流行军装,军装是有帽子的,所以那时候的男士喜欢戴帽子。
⑶ 60年代一般带什么帽子
中国旧时解放军军帽
⑷ 帽子的分类介绍
1、贝雷帽
贝雷帽是一种无檐软质制式军帽,通常作为一些国家军队的别动队、特种部队和空降部队的人员标志。历史上最早佩戴贝雷帽的军队是英国军队,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组建了一支特种部队,其队员头戴绿色贝雷帽,因而贝雷帽俗称“绿贝雷帽”。
2、棒球帽
棒球帽是我们平时见到的最多的,也是百搭的一种帽子类型,在任何季节里我们都会看到相对应的棒球帽,无论是运动系列的还是时尚系列的都随处可见。出品棒球帽的品牌也有许多,通常来讲只要是一个出品帽子的公司肯定就会有棒球帽。
3、毛线帽
毛线帽大多是用在冬季的保暖帽子,毛线帽子多采用针织的形式,编织花样层出不穷,这样使得帽子的样式非常的时尚,而且休闲的毛线帽在冬季也是百搭圣物,适合各种风格的搭配。
4、太阳帽
太阳帽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因为太阳帽包含的帽子样式有许多,可以遮阳的帽子应该都归为太阳帽中。但是通常我们所指的太阳帽是指帽子的周边帽檐很大,如大帽檐的沙滩帽就属于典型的太阳帽;太阳帽也被称为遮阳帽,因为大多数太阳帽都是用来遮阳。
5、大礼帽
大礼帽分为冬夏两式,冬用黑色毛呢,夏用白色丝葛,是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一种阔边、平顶、高筒的男用帽子。制作多用圆顶,下施宽阔帽檐,在许多有趣的魔术表演中,都能看见一顶大礼帽。
6、毡帽
土耳其毡帽,曾是60年代摩洛哥亲王哈桑二世的最爱。帽子质地柔软,并且没有帽檐的毡帽,是当时土耳其一种必佩的饰物,当时的土耳其人出门都必须佩戴。
7、鸭舌帽
鸭舌帽最初是猎人打猎时戴的帽子,因此又称狩猎帽,因其扁如鸭舌的帽沿,故称鸭舌帽。鸭舌帽的帽顶接近持平,跟无边帽一样可以将它卷起,根据鸭舌帽体积的大小,又被为无边帽或制服帽。
8、无边帽
无边帽是以帽檐为目标适合头部的帽子的总称,它的种类也有很多,有美国式的无边帽、制服帽和布制的。
(4)40年代的帽子扩展阅读:
帽子的种类帽子的品种繁多, 按用途分:有风雪帽、雨帽、太阳帽、安全帽、防尘帽、睡帽、工作帽、旅游帽、礼帽等;接使用对象和式样分,有男帽、女帽、童帽、幼儿帽、少数民族帽、情侣帽、牛仔帽、水手帽、军帽、警帽、职业帽等;按制作材料分,有皮帽、毡帽、毛呢帽、长毛绂帽、绒绒帽、草帽、竹斗笠等;按款式特点分,有贝雷帽、鸭舌帽、钟型帽、三角尖帽、前进帽、青年帽、披巾帽、无边女帽、龙江帽、京式帽、山西帽、棉耳帽、八角帽、瓜皮帽、虎头帽等等。
帽子的大小以“号”来表示。帽子的标号部位是帽下口内圈,用皮尺测量帽下口内圈周长,所得数据即为帽号。“号”是以头围尺寸为基础制定的。帽的取号方法是用皮尺围量头部(过前额和头后部最突出部位)一周,皮尺稍能转动,此时的头部周长为头围尺寸。根据头围尺寸确定帽号。
⑸ 香港人 特别是男性 以前出门时为什么都会戴帽子大概六七十 七八十年代
当时香港由英国统治,然而欧美等国家的 男性,从政客、商人到演 员都要戴帽子。基 一时风尚的起落很难 说清楚原因。帽子在那个 年代被视为身份的象征, 有钱人固然要戴好帽子, 穷人出于体面也得花大价钱在帽子上。比如二〇年代在匪帮社团 里流行的 Fedora 就跟帮派之间的炫富攀比文化有很大关系。而美 国黑人在五六十年代开始争取社会地位的时候也是对帽子极为重 视的。
⑹ 请问有一种帽子圆圆的叫什么帽子详情看内容!
是不是这种?可叫爵士帽或礼帽,款式很多
价钱从淘宝上看从8元到99元不等,感觉正常的价格应该在40元左右
⑺ 英国斗牛士的高帽子有什么历史
英国斗牛士的高帽子有三层历史原因,分别是帽子视为绅士风度的象征、牛仔赛前的脱帽祈祷、征服公牛后的扔帽庆祝。
在欧洲,高帽子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曾经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初,考古学家在意大利与奥地利交接的地方发现一具保存相对完好的古尸体,而尸体的年代也非常久远了,大概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比木乃伊都还要早1000多年。
这具尸体的头上就带着一顶熊皮帽子,很像现在欧洲流行的牛仔高帽子的原型,不过那时候的帽子主要是御寒用,并非是现在的耍酷。现在高帽子的作用除了御寒,更多的被人们用在遮阳和时尚感上面了。
3、征服公牛后的扔帽庆祝
牛仔在斗牛取得胜利后,都会把帽子抛向天或扣在地上,表示自己战胜公牛,也是对公牛的一种鄙视,告诉保护者自己比赛胜利了,可以把牛牵下场或就地处理了。
对于英国斗牛士的高帽子,你是否有更多了解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⑻ 请问懂帽子的人,这种造型的古董帽叫什么三四十年代时候好多外国人都戴这种的
这种古董帽 叫夹头式,不限头围,是很高贵优雅!类似宽发箍,但是比发箍要精致,和面积小
⑼ 毡帽的起源
关于毡帽的来历,绍兴过去曾流传过一个古老的故事:相传在越王勾践时期,会稽山有几个猎人相约上山打猎,打伤了一只大老虎,老虎带伤进穴而毙.旁边还有刚出生的小老虎。抬虎捉虎之余,猎人发现小老虎躺过的锅底状的毡块,既结实松软,又光洁暖和,原来是由吃剩的羊毛猪毛长年累月躺压叠积而成,猎人一试感觉不错,受此启发,毡帽由此演化而成。但是传说毕竟是传说,细细考证,毡帽的历史源远流长。
在新疆楼兰罗布泊孔雀河北岸的古墓沟出土的毡帽,经碳“测定,距今约3880年(+90年),这说B丹在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大西北就有戴毡帽的事象。《周礼注疏》卷七日:“共其毳毛为毡,以待邦事。”说明在2700多年前的周代已有用细毛制毡的生产活动。后在楼兰遗址和罗布淖尔墓又有汉代毡帽出上。唐代有用白毡制作的毡帽,称之“白题”,为三角形、高顶、顶虚空、有边、卷檐。系汉魏时从西北地区传人内地,隋唐广行民间。
明代张岱在《夜航船》记述:“秦汉始效羌人制为毡帽。”这与明代会稽入曾石卿嘲人戴“鹅黄蚕茧燕毡帽”之戏言,均认为毡帽源自“羌人”和“燕地”。
在《红楼梦》第九十几时,忽见有一个人头上戴着毡帽,身上穿着一身青布衣裳……”从曹雪芹的描述中,反映了清乾隆时期毡帽已是一般平民的帽饰。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绍兴有个叫潘尚升的人,从农村袍渎搬人城区,在繁华闹市西营口北侧,使用原来生产红毡的“潘万盛”招牌,生产毡帽。这是绍兴城区历史上首家专业毡帽店,店堂兼作坊,在单间店门内的黑色青龙牌上,书“真不二价”四个金字,雇工三四人,年产约2000顶左右,自产自销,每顶价格银圆一元贰角,生意不错。在店面两侧挂有“货真价实”、谨防假冒”两块木制挂牌。遇淡季时生产一种低档毡帽,销往金华、兰溪,当地妇人烧饭遮头多用此帽,名“灰帽”,亦为一俗。
此后,城区又有二家规模较小的毡帽店先后开张,一家是板桥头火神庙隔壁的“严聚泰”,一家是上大路日晖弄口斜对面的“王永兴”,但均在1930年左右倒闭,部分师傅进入“潘万盛”,自此“潘万盛”名声渐大。
1940年10月下旬,日寇侵入绍兴,烧毁城区大善寺至水澄桥一段店铺房屋,“潘万盛”亦遭其难。1942年重建后,友人送去一幅老虎画志贺,挂于店堂,老虎是毡帽徂师的传说大概与此有关。40年代后期,陶堰有毡帽作坊5家,年产约7000顶以上,可见毡帽当时销路不错,颇受欢迎。绍兴城区在1940年至1956年合作化前,还有设在偏门的“沈宝记”,设在马务桥的“丁有记”,设在县东门的“韩金记”等兼作坊的毡帽小店数家。
绍兴毡帽取材为一般的羊毛,用干泥土法脱脂后制成帽坯,加湿加热。反复用手工挤压揉搓,通过缩绒的物理作用制成。以野生植物花叶果汁与皂矾染色,能不褪色。它是厚达五厘米左右的双层无纺织物,质量以厚薄均匀、质地坚挺、厚实柔软、牢固耐磨为上品,经久耐用,一般可戴用八年十年甚至更久,破了打上补丁还可以再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习俗的变化,现在戴毡帽的人越来越少,但它曾长期是绍兴农民特有的帽饰,在人们心目中已经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颇具文化特色的乌毡帽,它与乌篷船、乌干菜一样,张扬着绍兴的民俗文化和历史文脉。直到现在人们一看到它,就会想起绍兴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就会产生无限遐思和美好的回忆。
⑽ 3、40年代上海上流男士的着装有什么名堂
旧上海的男装,有传统的大褂,有朝气的中山装,还有初兴的洋服、礼帽。
礼帽,帽名,分冬夏两式,冬用黑色毛呢,夏用白色丝葛。其制多用圆顶,下施宽阔帽檐。近代时,穿着中西服装都戴此帽,为男子最庄重的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