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道教用品道士帽子道家法帽道巾道帽庄子巾南华巾混元巾九梁巾布面这是修仙的吗
对这是道家的行头,要修仙就要准备一套,这些物品是有加持力的,如果想修仙那就买一套。
『贰』 道士的帽子都有什么样
跟电视剧里面的道士一样的
『叁』 道教衣服的不同颜色各代表什么
黄色
在我们的认知中,道士除了最常穿的青色常服之外,黄色就是最常见的。其实黄色道服在道教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不是谁都能随便穿的。
道教起源于黄帝,而黄帝在五行属土,故有土德黄帝之称。故黄帝除了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之外,还是道教的始祖。而黄色道服在道教中的地位最高,也七种服色的中只有一派的教主才能穿著的服色。
紫色
紫色在道教中,一直都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颜色。在道教团体中,一直有“紫气东来”的的成语,说的就是老子西出函谷关时,守城史伊喜看到东方有紫气三千里向西而来。
故而紫色在道教是象征高贵以及祥瑞,而历代皇帝也喜欢用紫色道服来赏赐道士。而紫色服装在道教中也只有大师及高级法师才能穿,而不是任何人都穿,而且穿著也必定是在重要的场合。
红色
红色相对于黄色及紫色道服来说,是比较少的。这一服色在道教中只有上等法师以及在在道教法事的上表祈福中才会用到,故而平时很少看到有穿着红色服装的道士。
青色
这是最常见的道士服装,也是道士日常所穿道袍的服装颜色,在道教中,青色在五行中象征木,木代表生机。而道教信今生不信来世,故而对于道士来说,长生是他们的最终目标,生机则代表长寿,所以常穿青色服装一方面是作为常服,一方面是暗合长寿的意思在其中。
绿色
这类道服颜色在道教中比较少见,一方便是因为地位不高,一方面是因为绿色是散人仙客所穿,换句话说,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居士所穿,不算是正式拜师修行的道士。
黑色
准确来说,黑色不算是道教团体所穿的服装颜色,而是其中一个部门所穿的,而这个部门称为——斗部。在道教文化中,斗部主要供奉斗姆元君及二十四八星宿,二十四元辰。
白色
白色在道教中可以说是一个奇特的颜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是一个特殊的颜色。在道教中这个颜色是冥司所穿,我们知道,宗教人士信奉人死之后会有鬼魂,而冥司则是鬼魂的居住之地。而道教冥司则是对鬼魂超渡、供奉、以及做冥司法事的部门。
没有这三个人,道教可能已经消失
『肆』 道教的道士带的九种帽子都长的什么样
太阳巾,中间有洞。
『伍』 道士的标准装扮是什么
道士显著的特点是束发盘髻,一般戴一顶扁平的混元帽或南华巾,顶髻用木簪或玉簪别住。
道袍一般是青兰色。青色象徵青龙,主东方生气,五行属木。青色还表示道士是道教始祖东华帝君的流裔和传人。道袍不单只有兰的。
也有黄的和紫的。方丈可穿黄袍和紫袍,逢到节日圣诞一般道士也可穿黄袍或紫袍,但没受过戒的不能穿。
按仪范惯例戴什么冠簪一定要配什么头饰,有一定的规矩。道冠有月冠、五岳冠、莲花冠、三台冠等,有木制的也有玉制的,用法很讲究。道士一定要当完童道,举行了 “冠巾礼”以后才能簪发戴冠,以戴月冠为最普遍。穿着道袍也有沿袭的规矩,什么道袍一定要配什么冠簪都有规定。道士穿着鲜艳的道袍,戴着亮晶晶的冠簪和头巾,登着白布袜和船形的“云鞋”或“青鞋”,与现代的情趣相去甚远。道士的装束看起来真有离尘脱俗、飘飘欲仙之感。
道士的用具也有很多规定。 “仙钵”和“规”是受戒时正式发给的。仙钵有铁的、木的和漆的。到山里采药用铁的,可以当锅用;在丛林的斋堂里用木的和漆的。规是一块红布,一米半长,八十厘米宽,四周镶着约十厘米宽的黑边。规的用法有三种:1.完全展开表示最高的崇敬。2.半叠起来表示对尊神上仙的敬仰。3.完全叠好,做经忏时挂在手臂上表示肃敬。规的尺寸大小和佛教法事中用的“具”差不多。《昆尼日用》一书中说明了“具”的用途。
以上谈的是全真教而不是天师道道士的装束。一般来说全直教道士注重个人清修,要上山找草药,因此道袍比较轻便朴素;天师道道士注意祭祀威仪,大部份时间花在诵经念咒上,又讲究圣诞祭典,所以道袍比较考究。
『陆』 道士的帽子是什么样的
道教服饰,指道教徒的衣着穿戴,属于汉族传统服饰体系。又称“法服”、“道服”、“道装”等。可以分为道巾、道冠、道袍、鞋袜、佩饰等五个部分。
一、什么是道冠
道冠指道士所戴之冠。多为木制,近世也有塑料制品。按其不同用途,可以分为黄冠、五岳冠、星冠、莲花冠、五老冠等五种。
二、各种道冠
1、黄冠:又称“月牙冠”或“堰月冠”,俗称“冠子”。月牙状,下沿有相对两孔,穿过木簪,可以别在发髻上面。这是全真派道士常用的道冠,冠巾拜师之后即可戴此。冠顶两端,各刻一道指甲掐痕。传说全真祖师丘处机掌教之时,元代皇帝曾赐给他一块金子和一块玉石,要他戴在头上,丘处机当即运用道家内功,调动体内二味真火,在手心把金子揉捏成月牙冠,又把玉石掐捏成簪子,用指甲掐着戴在头上,惊得皇帝目瞪口呆,丘处机从此成为掐金断玉的金玉两行的祖师爷。后来的全真弟子为了纪念丘处机,就在黄冠上留下这两道印痕。
2、五岳冠:又称“五岳真形冠”或“五岳灵图冠”。覆斗形,上刻“五岳真形图”。受过三坛大戒的道士,方可戴用。
3、星冠:又称“五斗冠”。覆斗形,上刻东西南北中五方斗宿图案。道士拜斗时戴用此冠。
4、莲花冠:又称“上清冠”。状似莲花式画顶插有如意头。做道场时,高功戴用此冠。
5、五老冠:乃围戴头部之冠。无顶,莲瓣形,五片莲瓣上绘有“五方五老”的神像。两边垂有两条剑头长带,上有神像图案或“太乙救苦天尊”字样。一般在做施食道场时,高功戴用此冠。
『柒』 和尚帽子上的五位佛是谁
五佛冠是佛教密宗上师、主持、方丈修法时,戴著像徵五智如来的宝冠,汉传密宗佛教叫“汉密”或“唐密”藏传密宗佛教叫“藏密”。
五佛冠又作五智冠、五智宝冠、五宝天冠、灌顶宝冠、宝冠。大日如来、金刚萨埵、虚空藏菩萨、诸佛顶尊等所戴之宝冠,皆为五佛冠。宝冠中央有五化佛,用以表示五智圆满之德。修法中,弟子入曼荼罗道场受灌顶时,阿阇梨为其结诵五佛灌顶印言,印行者之顶上、额、顶右、顶后、顶左、灌五智之瓶水,令戴五佛宝冠。既已受五佛灌顶,即表自成大日如来之意。又五佛之配列有二,一以大日位于中央,其四方安置四佛,一则横列五佛。
修法中,弟子入曼荼罗(曼荼罗,意思是按佛教密宗仪规进行某种祭供活动的道场。“曼荼罗”建筑中的每一细部都寓有一定的密宗含义。底部多为车轮形,象征圆满之意。)道场受灌顶时,由大德上师为其结诵五佛灌顶印言,印行者之顶上、额、顶右、顶后、顶左,灌五智之瓶水,令戴五佛宝冠。既已受五佛灌顶,即表自成大日如来之意。普通五佛冠五方佛的位置,中央毗卢遮那佛是佛部,东方佛是金刚部,南方佛是宝部,西方佛是莲花部,北方佛是羯摩部。至于比较特别的五佛冠,如果要修佛部为本尊,则中央为毗卢遮那佛,其余各佛之位置仍如普通五佛冠相同;如果要修金刚部为本尊,则中央为东方佛,东方佛之位置改为毗庐遮那佛,其余各佛的位置仍然不动;如果修莲花部为本尊,则中央为无量光佛,西方无量光佛位置改为毗卢遮那佛,其余各佛之位置仍不动,余照类推。还有一种方式是五佛横列。
五佛是佛教密宗最高级别的五尊神祗分别是:中央毗卢遮那佛即释迦牟尼法身大日如来佛祖,两旁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
供奉五佛的佛教寺庙都是官寺,官寺最早出现在南北朝一直延续到到唐朝武宗皇帝会昌五年(845年)。唐朝会昌以前每个县都有一座到两座官寺(和尚寺和尼姑寺),会昌年间中国佛教达到最鼎盛时期,全国寺院多达五千多座,僧侣七十多万,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和财产,僧侣并可免除兵役和劳役,严重影响唐朝经济,会昌五年武宗皇帝听信道士赵归真谗言,下旨拆毁全国所有佛像,寺院改成驿馆和酒楼,僧侣充当劳役,史称“会昌法难”或称“武宗毁佛”
官寺奉祀的五方五佛是佛教最高级别的五尊神祗 ,武宗毁佛后第二年就病死,宣宗登基后又提倡复兴佛教,但因政治和经济原因奉祀五方佛的官寺没有得到朝廷的复兴,民间复兴的佛教寺院都是奉祀“西天三佛”或“一佛二尊者”也称“一佛两菩萨”的民寺,后来僧侣就把代表至高无上的“五方五佛”雕刻在帽子上,俗称“五佛冠”,民间雅称“唐僧帽”,并只有方丈、主持或得道高僧才能佩戴。
『捌』 道士服饰有哪几种
道士服饰有六种,分别为大褂、得罗、戒衣、法衣、花衣、衲衣。具体如下:
1、大褂:大襟,长及腿腕,袖宽一尺四寸,袖长随身。是最普通的一种道袍,道教徒日常穿用。另有长及于膝者,称为“中褂”。现在多为窄袖,以便日常作务。皆为蓝色,代表法天之意。《大明会典》云:“道士常服青”。
2、得罗:蓝色,大襟,长及腿腕,袖宽一尺八寸以上,袖长随身。冠巾之后成为正式道士,方可着用此衣,为参加宗教活动之礼服。
3、戒衣:黄色,大襟,长及腿腕,袖宽二尺四寸以上,袖长随身。黄色属土,土可化育万物,戒衣采用黄色,除了示以庄重之外,寓有“道化万物,参赞化育”之意。惟有受戒道士,方可着用此衣。从前道教传戒制有“三衣”,以供领受初真戒、中极戒和天仙大戒的道士分别着用。
现在传戒是一次授完,所以仅用此种戒衣。
4、法衣:又称“天仙洞衣”。对襟,长及小腿,无袖披,袖长随身。上有金丝银线绣的各种道教吉祥图案,如郁罗萧台、日月星辰、八卦、宝塔、龙凤、仙鹤、麒麟等。举行大型斋醮科仪时,道场为主的高功身着此衣。方丈在举行隆重祀典时穿着此衣,则为紫色。
传言道祖老子骑牛出关时“紫气东来”,故道教崇尚紫色道服。唐宋以来的皇帝,亦多赐给名道高真以紫色道服。
5、花衣:又称“班衣”。亦属法衣。对襟,长及小腿,无袖披,袖长随身。上面亦有各种绣花图案,但较天仙洞衣显得简洁,举行大型斋醮科仪时,众经师着用此衣。也有红色或黄色不带图案者,为做一般道场的经师穿用,称为“经衣”。
6、衲衣:亦称“衲头”。大襟,长及小腿。多层粗布缝制,显得笨拙厚重。过去云游的道士野外打坐时穿用,以御风寒。今日道士多已不用,少数道士还保存着过去代代相传的衲衣。
(8)道士帽子上五个画像扩展阅读:
道士服饰的组成部分:
道士服饰可以分为道巾、道冠、道袍、鞋袜、佩饰等五个部分。
1、道巾
道巾指道教徒戴的帽子。俗言“道有九巾”,但是九巾的名目并不固定。清代闵小艮《清规玄妙》记载的九巾,为唐巾、冲和巾、浩然巾、逍遥巾、紫阳巾、一字巾、纶巾、三教巾和九阳巾。清末至今,变化较大,
现在流行的九巾为;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浩然巾、逍遥巾、荷叶巾、太阳巾、一字巾、包巾等九种。
2、道冠
道冠指道士所戴之冠。多为木制,近世也有塑料制品。按其不同用途,可以分为黄冠、五岳冠、星冠、莲花冠、五老冠等五种。
3、道袍
道袍为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长袍。可以分为大褂、得罗、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种。
4、鞋袜
道教徒所穿的鞋袜,有常见的几种样式。
1)圆口鞋:黑色,鞋口深,圆口。为一般道士日常穿用。
2)双脸鞋:黑色,圆口,鞋脸中间有两条突起的梁子,将鞋脸一分为二,故名。有的还在鞋帮部位饰以云头图案,显得超脱出俗。这是较为正式的一种道士鞋。
3)十方鞋:鞋口圆,鞋帮为黑白相间的条形图案。还有一种,是在鞋帮上面相间开洞,适宜夏天穿用。
4)麻鞋:古云“履”或“麻履”。是用麻绳编制的鞋,适宜夏天或下雨天气穿用。现在穿此鞋者较为少见。
以上几种鞋,在道教并无严格规定。现在道士,平时亦有穿用社会上出售的布鞋或运动鞋者。
5)云履:也叫“朝鞋”。鞋底较厚,鞋帮上衬以云头图案。为斋醮法坛上高功所穿。
6)高筒袜子:又称“高靿袜子”,俗称“白袜子”。白色,袜筒裹至膝下,用带子扎系。白色代表白云,象征遨游天界。道教规定,进入殿堂必须穿上此袜,如果没有,也必须把裤脚扎住才行。
7)道靴:高功法师在举行大型斋醮法事所穿的鞋,其制黑色高筒,白漆高厚硬底;云鞋,大型斋醮法事中高功所穿,其制彩锦浅帮,绣制云纹,圆头厚白底,多在高功踏罡步斗时所用。
5、佩饰
佩饰指道教徒佩戴的各种饰物用品。包括道簪、帽正、慧剑、佩剑、葫芦、鱼鼓、单瓢、拂尘、阴阳环。
『玖』 道士的帽子形状有啥说法没
道巾,即道人所带的帽子。根据季节的不同和道人得道的程度高低,道巾分为九种。如,受初真戒的道士,戴纶巾;受中极戒者,戴三教巾;受天仙戒者,戴冲和巾等。道巾全部用黑色布缎所做。道教认为,黑色在五行中对应水,水为道人所崇奉膜拜,“上善若水”,万世不竭。至于道巾的式样,也同道教的教义教规有密切联系,“一双风眼观前后,万法收来在内藏,七宝玲成皆有迹,昆仑顶上放毫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道巾的作用不仅在十防风御寒,突出道人特征,而且还有采天地灵气,纳岁月精华,包罗人间万象的特别功能。
另外我看过一个说法,道士过去被称为方士,那个帽子和鞋子对应“天圆地方”学说。
『拾』 道教正一派和全真派从服装穿戴上,怎么区分
道教正一派和全真派在道巾、道袍颜色、道冠上都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1、从道巾上来区分,全真派道士多用混元巾、庄子巾和一字巾,正一派道士多用纯阳巾和网巾。
2、从服饰上来区分,两派的着装大同小异,皆大体沿袭古制。但全真派以“青”为主。青为东方甲乙木,泰卦之位,又为青龙生旺之气,是为东华帝君之后脉,有木青泰。正一派以“蓝”为主。
3、从道冠上来区分,全真派以皇冠为主,且全真弟子为了纪念丘处机,会在冠顶两端各刻一道指甲掐痕。正一派则按其不同用途,可以佩戴五岳冠、星冠、莲花冠、五老冠等不同道冠。见下图,图1为正一派,图2为全真派。
(10)道士帽子上五个画像扩展阅读
正一派有茅山、灵宝、清微、净明等诸派之分,但仍以天师道为代表,习惯上,天师道也称为正一道。宗坛江西龙虎山。符箓三山为龙虎山、茅山、阁皂山。正一道是中国道教后期两大派之一。是在天师道、龙虎宗长期发展的基础上,以龙虎宗为中心,集合各符箓道派组成的一个符箓大派。
全真道在阐发内丹学方面最是成绩斐然。在明清道教衰落时期,只有全真龙门派一度“中兴”,其他道教派别,例如正一派,则大都衰落不振。为今时今日的道教奠定了根基。明清两代在全国各地,乃至东北、西南、西北等边远地区广泛传播。
全真道士一般以修行为主,正一派道士主要以符籙斋醮,祈福禳灾、超度亡灵为主要宗教活动的道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