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帽子知识 > 东正教大牧首帽子

东正教大牧首帽子

发布时间:2021-07-10 00:20:18

Ⅰ 正统牧首到底是在莫斯科的那个还是在君士坦丁堡的那个。 有历史渊源和神学解释的优先。

正统牧首是君士坦丁堡牧首,但君士坦丁堡沦陷后,他的地位就很尴尬了,就像一个失去领土的流亡君主。而莫斯科大牧首是君士坦丁堡沦陷后权力最大教众最多的大牧首,罗马教皇和东正教会谈也主要是和莫斯科大牧首。现在的君士坦丁堡牧首由土耳其境内的东正教徒选举产生,并且要承认土耳其政府的统治地位,一度被认为是伊斯兰政权的傀儡,所以很多地方已不承认其普世牧首地位。东正教现在基本处于群龙无首状态,不像天主教有一个全体天主教主教(不包括大陆地区)选举的教皇,但由于莫斯科教区几乎占了东正教人口的80%,所以现在公认的东正教领袖就是莫斯科大牧首。

Ⅱ 希特勒入侵苏联的第一时间斯大林为什么神秘消失了,真的吗

上世纪30年代纳粹德国在西方崛起,希特勒上台之后,把消灭犹太人和共、产、主、义苏联作为国家决策。斯大林也曾激烈抨击希特勒及其纳粹主义。

然而,当希特勒的战争机器开始启动之后,斯大林与希特勒这两个在不久前还相互相互仇恨的君主,居然签订互不侵犯的友好合约。斯大林想借此达到一箭三雕的目的:1,避免希特勒把战火烧到苏联;2,让纳粹之剑只在西方世界挥舞,帮助斯大林消灭资本主义;3,借助希特勒之力,斯大林要夺取久已觊觎的东欧。

又是然而,斯大林万万没想到,当他在与希特勒合作中得到他想霸占的东西后,希特勒居然在收拾欧洲的同时,突然对苏联发动闪电战攻击。对希特勒挥师东进苏联,斯大林先是不相信这是真的,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他陷入了措手不及、惊恐万状和沮丧颓唐之中。1941年6月22日,基辅遭到德国飞机的轰炸,宣布德苏战争正式开始,斯大林却没有在德国入侵的第一时间出现在苏联公众面前,而是神秘地消失了。

正是在他神秘消失的那几天里,这位曾经是东正教教会学生的斯大林,这位参加布尔什维克后继承了列宁的无神论衣钵的红色领袖,这位在残酷的屠杀中登上权力巅峰的无神论君主,曾经企图在苏联的土地上彻底消灭上帝,突然,战争来了,那个像他一样的暴君气势汹汹且势如破竹地向他猛扑过来。当他在慌乱沮丧之中听到东正教的大牧首安季奥希斯基发表告教徒书,号召教徒们担负起拯救俄罗斯的神圣使命之时,他忽然茅舍顿开,想到了上帝,想到大牧首,想到了俄罗斯东正教。

他命令朱可夫找总参谋长沙波尼科夫来谈谈。此人曾是沙皇军队的上校,在战争开始的前几天,他与斯大林的关系极为密切。正是从沙波尼科夫口中,斯大林了解到一件震撼整个东正教的大事。

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军事行动刚刚开始,黎巴嫩山区都主教伊利亚就把自己关在地下的石室里,不吃不喝,长跪在地,祈求圣母保佑俄罗斯。虔诚的祈祷使他看到了奇迹。他在给俄国教区各位首领的一封信中谈到这一奇迹:在他祈祷了三天三夜之后,圣母在一团火光中显灵了,向他启示了上帝的旨意——全俄罗斯的教堂和修道院都要开放,释放所有被关在监狱中的神父。列宁格勒不能放弃。快把喀山圣母像请来,抬着圣像绕城一周;然后,再把圣像请到莫斯科,在那里举行庄严的祈祷仪式;之后,再把圣像请到斯大林格勒……

对于杀人不眨眼的君主来说,这遥远的天启是否让他想到童年时代的教会,谁也无法知道。但他的幕僚们、苏共党员们和全体苏联人吃惊地发现,他们的人间沙皇突然与上帝和解了,他要完成圣母向伊利亚显圣的意愿。

在战争开始后的一周半后的7月1日,斯大林才回到克林姆林宫;7月3日,苏联公众才通过广播听见斯大林宣读“告人民书”的声音。与此同时,斯大林发布命令:释放被关押在集中营的神父们,同时开放了遍布俄罗斯的约两万座教堂和修道院,包括早已被关闭的著名的基辅山洞修道院和圣三一谢尔盖大修道院。最让人们新奇的是:在被德国军队围困多日、淹淹待毙的列宁格勒,象征着无限神力的喀山圣母像真的被抬了出来,以十字架为先导的宗教队伍高擎着圣母像在城市中走过。之后,圣母像又被送到莫斯科,再送到被德军围困斯大林格勒。最为神奇的是,这三座俄罗斯最重要的城市最终没有落入侵略军之手。

Ⅲ 俄罗斯大牧首是个什么职位

宗主教,在东正教方面往往称为牧首,是早期基督教在一些主要城市如罗马、君士坦丁堡、耶路撒冷、亚历山大和安条克的主教的称号。他们的威望和权力比一般的主教要高。当天主教和东正教分裂时,罗马的宗主教成为天主教的教皇,而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成为东正教名义上的首脑。

Ⅳ 宗主教的东方正教会的牧首

巴尔多禄茂一世,君士坦丁堡,新罗马大主教和普世牧首(Bartholomew I, Archbishop of Constantinople, New Rome and Ecumenical Patriarch)
参见:东正教
并非全部15个东正教自主教会的领袖的称号都是牧首。实际上使用这一称号的自主教会领袖有9个,其他自主教会领袖的称号是都主教或大主教。
使用牧首称号的东正教自主教会领袖实际上都是独立、平权的,然而按照“历史荣誉”排序如下(名称为当前正教中文全称): 君士坦丁堡,新罗马大主教和普世牧首 亚历山大和全非洲牧首 大安提阿和全东方希腊教会牧首 耶路撒冷圣城和全巴勒斯坦牧首 莫斯科和全俄罗斯牧首 全格鲁吉亚大公牧首 塞尔维亚牧首 卡帕多细亚—恺撒城的继承者,翁格罗—弗拉克人的都主教,布加勒斯特的大主教,全罗马尼亚牧首 全保加利亚牧首 这9个牧首中,有4个是古代传流下来,而另外5个是晚近才确认的: 古代宗主教区(最初也包括罗马宗主教区): 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Ecumenical Patriarch of Constantinople)(东正教中文译名: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领导君士坦丁堡正教会Orthodox Church of Constantinople,并且是东正教(Eastern Orthodoxy)精神领袖) 亚历山大和全非洲宗主教(Patriarch of Alexandria and All Africa)(东正教中文译名:亚历山大和全非洲牧首)(领导亚历山大希腊正教会Greek Orthodox Church of Alexandria) 安提阿宗主教(Patriarch of Antioch)(东正教中文译名:安提阿牧首)(领导在近东的安提阿和全东方希腊正教会) 耶路撒冷宗主教(Patriarch of Jerusalem)(东正教中文译名:耶路撒冷牧首)(领导在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和全阿拉伯的耶路撒冷和圣锡安希腊正教会) 在五大宗主教区建立之后的五个晚出的牧首区,根据其被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确认为宗主教区的时间先后排列如下: 全保加利亚牧首(Patriarch of All Bulgaria)(领导保加利亚的保加利亚正教会Bulgarian Orthodox Church),927年被确认为牧首区。 全格鲁吉亚大公牧首(Catholicos-Patriarch of All Georgia)(领导格鲁吉亚的格鲁吉亚正教会),1008年被确认为Catholicosate(即Patriarchate,牧首区) 塞尔维亚牧首(Patriarch of Serbia)(领导塞尔维亚(以及原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正教会Serbian Orthodox Church),1375年被确认为牧首区 莫斯科和全俄罗斯牧首(Patriarch of Moscow and All Russia)(领导俄罗斯的俄罗斯正教会),1589年被确认为牧首区 全罗马尼亚牧首(Patriarch of All Romania)(领导罗马尼亚的罗马尼亚正教会),1925年被确认为牧首区

Ⅳ 宗主教的简介

宗主教的威望和权力比一般的主教要高。当天主教和东正教分裂时,罗马的宗主教成为天主教的教皇,而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成为东正教名义上的首脑。在很多古老的东方教会中,宗主教实际上被称为大公牧首。并非全部15个东正教自主教会的领袖的称号都是牧首。实际上使用这一称号的自主教会领袖有9个,其他自主教会领袖的称号是都主教或大主教。
宗主教(希腊语:∏ατριάρχης,拉丁语:Patriarcha)(东正教中文传统上习惯翻译为牧首)
最初,宗主教是一位作为家父(pater familias)对某个扩展家庭行使专制的权力的男人。该种由年长男性对家庭进行支配的体系被称为父权(patriarchy)(Πατριάρχης)。这是一个希腊文词汇,由πατήρ (pater,意为“父亲”)和ἄρχων (archon,意为领导leader,首领chief,统治者ruler,国王king,等等)
亚伯拉罕,以撒,以及雅格被提及为三位以色列人的族长(patriarch,天主教中文译译法,或为“圣祖”),而他们生活的时期即被称为“族长时代”(Patriarchal Age)。它最初是在圣经的七十士译本中获得了其宗教上的含义。
该词主要具有特殊的教会的多种含义。特别是,东方正教会、罗马天主教会(高于大总主教(Major Archbishop)和首席主教(primate))、东方亚述教会中最高等级的主教均称为“patriarchs”。此位patriarch的办公地以及教会的征役(由一个或更多的教省组成,尽管在他自己的(总)教区之外他经常没有可实施之司法权)被称为“宗主教区”(patriarchate)。从历史上说,宗主教可能经常是一个充当行政长官(Ethnarch)的合理人选,后者可在一个信奉其他教义的国家或帝国内代表由其宗教团体所形成的社区(如在奥斯曼帝国内的基督徒)。
宗主教是早期基督教在一些主要城市的主教的称号,他们的威望和权力比一般的主教要高;其中罗马、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港、安提约基雅、耶路撒冷等五个首要主教所领导的教会,又合称为“五大宗主教区”(Pentarchy;亦称为“五牧首联合治理教会”)。当罗马天主教会和东方正教会分裂时,罗马的宗主教成为天主教的教宗,而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成为东正教普世大牧首。现今在世界许多地方都可以发现一至数名宗主教/牧首,特别是在历史形成的宗教中心更是如此,比如亚历山大宗主教。

Ⅵ 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为什么下令向国大楼开炮

1993年10月,叶利钦下令军队包围俄罗斯杜马所在的议会大楼,随后进行了炮轰,以武力强行解散杜马。
“炮打白宫”事件 又称十月事件
1993年10月3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发布在莫斯科实行紧急状态令。4日凌晨,俄政府军奉命进入莫斯科。8 时许,政府军的数十辆坦克和装甲车包围了议会大厦,随后发起进攻。政府军同忠于议会的战斗队进行了长达10个小时的激战。最后,议长哈斯布拉托夫、议会任命的代总统鲁茨科伊以及支持议会的几名将军被捕。据官方宣布,这场流血冲突造成1 42人死亡,744人受伤。事后,新闻媒介称之为“10月事件”。
十月事件始末
这次事件是俄罗斯最高执行权力机关和最高立法权力机关持续激烈斗争的结果。从1992年初叶利钦推行激进的改 革政策以来,以叶利钦为首的一方和以议长哈斯布拉托夫、副总统鲁茨科伊为首的另一方之间,在改革政策、国内经济形势评 估、新宪法内容、俄罗斯政体以及对外政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双方互相攻讦,各自为政,以致发展到两个政 权并存的局面。
9月,两派权力斗争进一步升级。9月1日,叶利钦宣布解除鲁茨科伊副总统职务。9月18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 宣告成立,准备取代最高苏维埃。同日,叶利钦重新任命盖达尔为第一副总理兼经济部长。9月21日,叶利钦发布命令,中止俄罗斯人代会和最高苏维埃的全部权力,并宣布俄罗斯联邦新的立法权力机关--联邦大会的选举将在12月11-12日 举行。这些措施无疑是要摧毁哈斯布拉托夫和鲁茨科伊的权力基础。
哈斯布拉托夫和鲁茨科伊采取了反击措施。9月3日,俄罗斯议会通过决定,否决总统有关解除副总统鲁茨科伊职务 的命令。9月21日,俄议会主席团通过致俄罗斯公民书,废止叶利钦中止议会权力的命令,停止叶利钦的总统职务,并宣布 由鲁茨科伊任代总统。同日,鲁茨科伊宣布接任俄罗斯总统,并任命阿恰洛夫上将为国防部长。次日,又任命巴兰尼科夫为安 全部长、杜纳耶夫为内务部代部长。哈斯布拉托夫号召举行全国总罢工。
从9月24日开始,议会大厦已被政府军警包围,与外界电话联系被切断,所有通往议会大厦的道路亦被政府军警封 锁。接着,政府停止了对议会大厦的供电、供水。新成立的议会武装小组则向议会警卫部门和志愿保卫人员分发了武器弹药, 准备抵抗。武装冲突一触即发。
在双方对峙加剧的形势下,俄宪法法院院长佐尔金9月24日提出了解决俄政治危机的零点方案,建议总统撤销9月 21日解散人代会和最高苏维埃的命令,议会也撤销有关决定,使局势恢复到9月21日前的状态;同时建议在12月21日 同时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这一建议得到了一些政治力量的支持。俄罗斯东正教大牧首阿列克西二世也奔走于叶利钦和议会领 导人之间。呼吁双方举行和谈。
在各方压力下,对立双方于10月1日重新举行谈判寻求妥协。但哈斯布拉托夫、鲁茨科伊和一部分议员坚决拒绝叶 利钦提出的“必须无条件交出武器”的条件,10月3日,局势进一步尖锐化。数千名支持议会的莫斯科市民冲破了由警察和 特种部队在议会大厦附近设置的层层防线,并在议会大厦前举行了集会,接着他们又企图占领莫斯科市政府大厦、国家广播电 视大楼和莫斯科广播电视大楼。双方发生激烈冲突。在谈判破裂、局势恶化的情况下,叶利钦下令政府军进攻议会大厦,并很 快占领了议会大厦,从而结束了在俄罗斯政坛上持续了一年多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Ⅶ 君士坦丁堡牧首的牧首地位

君士坦丁堡牧首在名义上的职位是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会(东正教的15个自主教会之一)的牧首,该牧首职位是东正教4个最早的牧首职位之一。作为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会的领袖,他还拥有另一个头衔:“君士坦丁堡——第二罗马的大主教”。君士坦丁堡牧首与君士坦丁堡宗主教不是一个人,后者是君士坦丁堡拉丁教会(天主教会)的领袖。

Ⅷ 罗斯受洗的纪念活动

2011年7月28日,适逢古基辅罗斯公国接受东正教1023周年。乌克兰东正教会在基辅彼切尔洞窟修道院举行盛大仪式,庆祝基辅罗斯受洗日。俄罗斯东正教会大牧首基里尔、乌克兰东正教会都主教弗拉基米尔、格鲁吉亚东正教会大牧首伊里亚及东欧多国东正教会高级神职人员出席。乌克兰总理阿扎罗夫当天发表贺电,向国民祝贺这一盛大宗教节日。
2013年7月28日是“罗斯受洗”1025周年,俄罗斯东正教会特意从希腊请来了宗教圣物——耶稣使徒圣安德烈殉难的十字架以供教徒朝拜。活动期间,这件圣物先后在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进行供奉。2013年7月2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来到“罗斯受洗”的发源地乌克兰首都基辅,开始了对乌克兰的访问,并与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共同出席了在当地举办的一系列“罗斯受洗”庆典活动。参加庆祝活动的不仅有各国东正教会的牧首、主教们,更有俄乌两国总统普京、亚努科维奇,还有塞尔维亚和摩尔多瓦两国的总统以及成千上万的虔诚的东正教徒。

Ⅸ 有哪些国家信东正教

东正教的情况比较特殊,除了东欧斯拉夫语系的国家主要信仰以外,还有些大教区是落在其他信仰的国家之内,主要信仰东正教的国家有:格鲁吉亚,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摩尔多瓦,北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希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塞浦路斯;除此之外,在非洲埃及有隶属东正教的科普特教会,埃塞俄比亚东正教会,在叙利亚的安条克正教会,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原称君士坦丁堡)是原东正教最高大牧首区,还有在伊拉克的东方亚述教会(景教),以及比较接近东正教的亚美尼亚正教会;

Ⅹ 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的教会改革

就在这一年,一位来自阿尔汉格尔斯克附近科热奥泽尔斯基修道院的院长尼康来到莫斯科。按照当时的习俗,各地刚刚就任的修道院的院长要首先进京觐见沙皇,尼康神父就是为此前来莫斯科的。在觐见沙皇时,尼康神父给年轻的沙皇阿列克谢留下了良好印象,沙皇提出尼康神父可以留在莫斯科。此后大牧首约瑟夫根据沙皇的意思,委派尼康神父担任新斯帕斯基修道院大修士司祭。 在莫斯科,尼康神父加入了一个由大贵族和神职人员组成的集团,他们主张统一各地教会宗教法事的章程,加强对民众的宗教教育,主张严格的宗教生活,并翻译了大量的宗教书籍。
沙皇阿列克谢是个虔诚的东正教徒,严格按照东正教的教规安排自己的饮食起居和处理日常政务。尼康神父获得了沙皇的信任,按照沙皇的命令,他每个星期五都去克里姆林宫和沙皇讨论问题,起初只是宗教问题,后来尼康神父逐渐开始和沙皇讨论国政。 1652年4月,莫斯科及全俄东正教大牧首约瑟夫病逝。教会的领导人和朝中贵族们揣测沙皇的心思,一致推举尼康神父出任大牧首。 尼康神父就任东正教大牧首后,开始着手推行教会改革。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把莫斯科教廷东正教的各种典章制度按照拜占庭方式加以改革,统一各地教会宗教活动。大牧首尼康的改革活动在大贵族和教会中间引发了恐慌,因为此前人们一致认为莫斯科就是第三个罗马,是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但高于拜占庭,现在要把莫斯科教廷的宗教礼仪按照拜占庭方式改革,是不能被接受的。尼康还提出,俄罗斯沙皇应该成为整个东正教世界的统治者,而俄罗斯的首都应该定于康斯坦丁堡,莫斯科及全俄东正教大牧首相应地应该成为整个东正教世界的精神领袖。尼康的这个想法得到了沙皇的支持。
在1654年俄罗斯-波兰战争爆发后,沙皇阿列克谢率兵亲征,在此期间大牧首尼康成为实际上的政府首脑。尼康推行的改革措施引发了莫斯科贵族和教会的不满,进一步造成了东正教会分裂。最终拒绝尼康公改革的旧礼仪派从莫斯科东正教会中分裂出去。大牧首尼康对旧礼仪派开始大规模的迫害,审判并处死了旧礼仪派的领袖,但旧礼仪派的信徒们还是没有服从尼康,他们为躲避迫害,从莫斯科逃亡各地。
此后,大牧首尼康提出神权应该高于世俗权利,这实际上就是表明教会的权力要高于君权。沙皇阿列克谢明确提出反对,并逐渐冷淡了同大牧首尼康的关系。自1660年开始,莫斯科教会开始了对尼康的审判。审判前后共持续了6年,最终剥夺了尼康的大牧首职位并将其流放到一座偏远的修道院。1681年,尼康神父病逝于返回复活修道院的途中。

与东正教大牧首帽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红色羊皮衣有黑色脏点怎么洗 浏览:714
如何做好卫衣经销商代理商供应商 浏览:287
杀死旗袍丝袜女特务 浏览:405
生日穿什么裙子好 浏览:877
金利来有女款羽绒服吗 浏览:909
侧脸旗袍美女 浏览:709
夏天的旗袍裙子 浏览:111
长款轻薄羽绒服穿什么鞋 浏览:25
冬天戴的帽子怎么用英文说 浏览:948
雾蓝色衣搭配图女 浏览:605
冰丝睡衣的评价 浏览:890
穿肉色丝袜怎么穿裤子 浏览:37
裤子70l是多大码 浏览:223
加拿大鹅短款男士羽绒服价格 浏览:549
黑衣服配蓝裤子好看么 浏览:703
皮带配重重量怎么计算公式 浏览:21
丰田威驰冷车启动时皮带响怎么办 浏览:788
老年开衫衣后片怎么开始织 浏览:644
防静电防护马甲厂 浏览:377
两件套镂空针织衫搭什么 浏览: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