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帽子知识 > 瑶族帽子广西

瑶族帽子广西

发布时间:2021-06-08 17:53:11

1. 广西哪里是瑶族

广西的瑶族已有130万多人,主要聚居在金秀、巴马、都安、富川、大化、恭城等6个瑶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灌阳、龙胜、三江、防城港、全州、八步、南丹、凌云、西林等60多个县(市、区)。八步区又以黄洞、太平更为集中。沙田、里松、步头、鹅塘、贺街也有一部分。

2. 瑶族服饰名称

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 瑶族男女长到十五、六岁要换掉花帽改包头帕。
瑶族头饰颇具有特色,她们创造了多姿多彩的头饰:有“龙盘”形、“A”字形、“月牙”形、“飞燕”形等;有的戴竹箭,有的竖顶板,有的戴尖帽,有的戴竹壳。广西贺县的瑶族妇女戴十馀层的塔形帽子,颇为壮观。湖南瑶族的女子以蜂蜡涂发,椎髻于顶,无论寒暑,均以花帕包裹呈梯形,用蛾冠形的斗篷罩在上面,避风遮阳,清秀大方,犹如“学士帽”,又似宫妃绣冠,婚后则取下蛾冠,表示已成家立业,开始新的生活。

3. 中国瑶族的分布情况如何

根据最新的人口资料反映,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有瑶族264万,2008年,中国约有瑶族280万。广西是中国瑶族人口分布最多的省份,瑶族人口达 万,占中国瑶族人口的80%左右.湖南是瑶族分布第二大省,瑶族人口71万;云南是瑶族分布第三大省,瑶族人口18万;广东瑶族15万, 贵州瑶族3万.还有一些瑶族人口分布在江西和海南两省。中国瑶族的分布 中国瑶族人口较集中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五省的瑶族自治县境内,其中有: 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建立于1952/05/28)。 金秀瑶族金秀瑶族 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建立于1953/01/25)。 连南瑶族连南瑶族 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建立于1955/11/25)。 江华瑶族江华瑶族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建立于 1955/12/15)。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建立于1956/02/06)。 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建立于 1963/07/11)。 河口瑶族河口瑶族 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建立于 1963/10/01)。 乳源瑶族乳源瑶族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建立于1984/01/01)。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建立于1987/12/23)。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建立于 1990/02/03)。作者:李筱文

4. 瑶族带红帽带帽子为什么要拔头发

辣鸡,谐音垃圾。骂人的话,网络上的语言,也可以是调侃的语气,看使用场合你的理解了

5. 请问广西有几种瑶族几种壮族

我只知道我们凌云的瑶族哦
广西凌云县瑶族分为蓝靛瑶、背陇瑶和盘古瑶三支。

背陇瑶自称“布努”,因头帕喜用红绣,红须,又称红头瑶,又因住高山峻岭,女人男人背笼,故现称背陇瑶。县境背陇瑶人口有2.2万人。背陇瑶系古时长江武陵蛮的一个支系,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的苗语支,原从湖南迁到桂林、东兰、凌云山区。赶山吃饭,又称赶山瑶。背陇瑶有自己的传统民族服装和语言,其民间习俗仍保留传统习惯,服饰男穿开襟特短蓝色或白色上衣,下着蓝色或黑色宽脚长裤,平时爱背烟袋或挂包;女人爱穿无领(有些有领)花边上衣,下穿青蓝色(黑色)滚边裤或百褶裙,以白或蓝色布条裹腿,头盘发髻,好戴银质项圈、手镯、耳环、戒指等。凡瑶族,上衣是女的较男的长,裤子系男女相同。色均蓝靛,从古至今不变。背陇瑶酷爱唱山歌,有七种曲体,他们一边劳动,一面唱歌,逢农闲,青年男女便寻机唱山歌,连续三日,为一大娱乐。背陇瑶男子爱养雀,手不释画眉笼。

因住高峒峻岭,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的苗语支。蓝靛瑶自称"谦门",原称"山子瑶",因种植南板兰泡制兰靛漂染土布,又称"兰靛瑶",其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语支的绵荆方言荆门土语。凌云县蓝靛瑶族居住在大山里,他们热情好客纯朴善良,每当有客入寨他们都会设拦路酒、唱山歌、跳舞、吹长号迎接远方的客人

凌云县盘古瑶自称"勉",因崇敬盘古王为祖先,故称"盘古瑶",他们以"过山榜"为族著,又称"过山瑶",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文绵荆方言尤绵土语。县境盘古瑶很少,仅有280多人,分布在力洪乡靠近田林县边界地带。
瑶族总的分支好像是有10多种的吧

6. 瑶族分布在哪

亚、欧、美、澳等各大洲。

瑶族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中国最长寿的民族之一,传说瑶族为盘瓠和帝喾之女三公主的后裔 。

瑶族广泛分布在亚、欧、美、澳等各大洲,民族主体在中国,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五省(区)的130多个县里,其中以广西为最多,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瑶族人口数为2796003人。

(6)瑶族帽子广西扩展阅读:

瑶族自称和他称名目繁多。

1、自称

自称,大多与本民族语言相关。凡语言相同或相近的,其自称也相同或相近。自称,可分为如下四种:

第一种,自称Mien(勉)。

第二种,自称Pu nu(布努)。

第三种,自称Lak jia(拉珈)。

第四种,自称为Pin to yiu(平地瑶)。

2、他称

他称,大多与本民族崇拜、生产方式、服饰、居住等相关。主要列举如下六种:

第一种,有的因崇拜“盘瓠”(盘王),被称为“盘瑶”。

第二种,有的因一山过一山地进行游耕生活,故称为“过山瑶”。

第三种,有的因该区盛产茶叶,故称之为“茶山瑶”。

第四种,有的因善于种植蓝靛,被称为“蓝靛瑶”。

第五种,有的是以穿着的颜色来命名。如喜穿红衣服的称为“红瑶”;穿花衣服的称为“花瑶”或“花蓝瑶”;喜欢穿白裤的称为“白裤瑶”等。

第六种,有的是根据他们居住的位置或村落的不同来命名的。如“山子瑶”、“坳瑶”、“平地瑶”、“东山瑶”、“西山瑶”等。

瑶族的“瑶”字有个演变过程。唐初写作“莫徭”;宋代写作“徭”;元代至民国时期将“彳”旁改作犬旁“犭”中国共产党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于是写作“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瑶族

7. 瑶族的习俗特点

1、瑶族的婚俗

自古以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都是适龄男女必说之事。中国传统,女方嫁给男方,生的子嗣岁随父亲姓,这也成为千百年不变的规定。但在我国少数民族当中,嫁郎嫁女都有一个样的说法。

2、爬楼

茶山瑶年轻人“爬楼”聚居在广西大瑶山的瑶族同胞,受居住地域的影响,在婚嫁上基本保持着传统习俗。

这里生活在大瑶山的茶山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意即住在山上的人。茶山瑶的小伙子为了寻求爱情,至今流行着的“爬楼”风俗,独具民族风情。茶山瑶村落一般依山傍水,较大而集中,其住宅均为两层木楼。

门面和吊楼部分,雕龙刻凤,涂油抹彩,好似一顶花轿悬挂山中。清静的吊楼是成年姑娘社交活动的场所。走进吊楼楼的大门,便会发现聚居在广西大瑶山的瑶族同胞,受居住地域的影响,在婚嫁上基本保持着传统习俗。这里生活在大瑶山的茶山瑶。

3、嫁女又嫁郎

瑶族自治县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境内因汇聚着盘瑶、花蓝瑶、茶山瑶、山子瑶、坳瑶等5个支系的瑶族而被称为“世界瑶族之乡”。

已故的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大瑶山的瑶族是全国支系较多,民俗表现最为典型的。目前世界人类研究的两个民族热点,其中就有瑶族。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

瑶族群众在生活中形成了深厚质朴、绚丽多彩的瑶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瑶家婚嫁礼仪,涵盖了瑶族丰富。盘瑶婚期大多在秋收之后,春节之前,分“嫁女”和“嫁郎”两种。举行正式婚礼之前,必须经过择偶、提亲、订婚等过程。

婚宴“正酒”三餐,“偏酒”(早餐、宵夜)六餐。第四日早上亲客告辞,男家各送一份“奶头礼”(亦谓小源礼),即:送岳父母猪腿各八至九公斤,其它猪肉四到五公斤。第四或第五天,夫妻回门住一宿,同回后方圆房。

4、瑶族的宗教信仰

瑶族的宗教信仰比较复杂,有些地区原始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或图腾崇拜占有一定地位;有些地区则主要信奉巫教和道教。道教对瑶族影响很大,凡属丧葬一套祭祀仪式,基本上按道教法旨进行,只是其中掺杂了一些民族原始宗教的内容。

5、舞蹈

瑶族舞蹈多与宗教祭祀有关,其中最著名的是长鼓舞和铜鼓舞。长鼓舞主要流行于盘瑶支系的瑶族地区。

(7)瑶族帽子广西扩展阅读:

瑶族的饮食习惯:

瑶族居民的主食以玉米、大米、红薯等为主。日常菜肴有黄豆、饭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等·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利用“鸟盆”捕捉候鸟,腌制为酢,是款待贵客的美味佳肴。

桂北地区的一部分瑶族盛行“打油茶”,即以油炒茶叶煎汤,佐以生姜、辣椒、食盐调味,趁势冲泡炒米、炒豆、米花之类同饮,具有特殊的风味。

瑶族住房有竹舍、木屋、茅房和小部分泥墙瓦屋。房屋一般是一栋三间,中为厅堂,两侧房前部为炉灶或火塘,后部为卧室,屋前屋后,分设洗澡棚或猪牛栏。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几个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他们以务农为主,实行轮耕,兼营狩猎、捕捞与采集,手工业较发达;聚居区出产优质红米和药材。

过去,瑶族常在米粥或米饭里加玉米、小米、红薯、木薯、芋头、豆角等。有时也用“煨”或“烤”的方法来加工食品,如煨红薯等各种薯类,煨苦竹笋、烤嫩玉米、烤粑粑等。

居住山区的瑶族,有冷食习惯,食品的制作,都考虑便于携带和储存,故主食、副食兼备的粽粑、竹筒饭都是他们喜爱制作的食品。劳动时瑶族均就地野餐,大家凑在一块,拿出带来的菜肴共同食用,而主食却各自食用自己所携带的食品。

常吃的蔬菜有各种瓜类、豆类、青菜、萝卜、辣椒,还有竹笋、香菇、木耳、蕨菜、香椿、黄花等。瑶族地区还盛产各种水果。蔬菜常要制成干菜或腌菜。云南的一些瑶族喜欢将蔬菜做得十分清淡,基本上是加盐白水煮食。

有的直接用白水煮过之后,蘸用盐和辣椒配制的蘸水,以保持各种不同蔬菜的原味;肉类也常要加工成腊肉。广西的瑶族烹调肉类一般用干炒、水煮,放盐调味,用佐料的较少;而肉类则要做成味道十分浓郁的菜肴,鲜肉或腊肉,先炸烤焦黄,然后再煮。

瑶族人喜爱吃腌制食品。“鸟酢”,是瑶族独具风味的著名食品,用鸟肉腌制而成。将捕获的鸟去毛洗净、晾干,拌以米粉及食盐,放入一个小口瓦坛内,用芭蕉叶封住坛口,数日后即可取食。瑶家人常用“鸟酢”来招待贵客。有时,还用这种方法腌制猪、牛、羊肉等。

瑶族人也喜欢吃虫蛹,常吃的有松树蛹、葛藤蛹、野蜂蛹、蜜蜂蛹等。瑶族人还喜欢利用山区特色自己加工制作蔗糖、红薯糖、蜂糖等。

瑶族人大都喜欢喝酒,一般家中用大米、玉米、红薯等自酿,每天常喝2、3次。云南瑶族喜用醪糟泡制水酒饮用,外出时,常用竹筒盛放饮时对水。

瑶族还喜用桂皮、山姜等煎茶,认为这种茶有提神、清除疲劳的作用。很多地区的瑶族喜欢打油茶,不仅自己天天饮食,而且用油茶招待宾客。逢清明节时,各家各户都要做染色花饭吃。

网络-瑶族

8. 谁知道瑶族的习俗呀

瑶族风俗习惯很有民族特点,但因各支系的居住地区不同而产生服饰、饮食、居住的差别。近代瑶族服饰式样多姿多彩。男子上衣有左大襟和对襟两种。裤子长短不一,以蓝黑色家机布为主。
南丹白裤瑶男子空白色灯笼裤,长至膝盖,故称之为"白裤瑶"。妇女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长衫长裤,有的穿短衣百褶裙。头缠黑色或白的绣花巾,束腰带,上衣、裙、裤、头巾、腰带均绣彩色花纹。饰耳环、手镯、银牌。
大瑶山茶山瑶妇女爱戴一斤多重的弧形银板。灵川、融水的瑶族妇女戴一种高耸支架,上覆布巾,下垂彩色缨络的帽子,显得高雅独特。
瑶族主要从事农业,少数从事林业。食物以大米、玉米、红薯为主,喝酒吸烟比较普遍。桂北瑶族盛行"打油茶",大瑶山盘旋喜欢腌制"鸟酢"、"兽肉酢",有的瑶族腌制熏干的猪肉和牛肉。这些都是具有独特风味的食品。
瑶族对祖先很尊敬,习惯在进餐之前先念祖先几辈姓名,表示祖先先尝后子孙才能受用。尤其对丰盛的餐食更是如此。每逢节日必备猪肉、鸡、鸭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饭座次也有讲究:老人和尊贵的客人须坐上座。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热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鸡冠献给客人。瑶族在向客人敬酒时,一般都由少女举杯齐眉,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客人敬酒,被视为大礼。
在达山瑶中,喜用油茶敬客,遇有客至,都习惯敬三大碗。名为"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瑶族老人也喜欢饮茶,故茶水也是待客饮料。款待客人时,鸡、肉、盐一排排地放在碗里,无论主客,必须依次夹吃,不得紊乱。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饭都由妇女代为装饭。
盐在瑶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瑶区不产盐,但又不能缺少盐。盐在瑶族中是请道公、至亲的大礼,俗叫"盐信"。凡接到"盐信"者,无论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丢开,按时赴约。
崇拜盘王的瑶族过去普遍禁食狗肉;崇拜"密洛沱"的瑶族过去则禁食母猪肉和老鹰肉。湘西南辰溪县的瑶族农历七月五日前禁食黄瓜。绝大部分瑶族禁食猫肉和蛇肉。有的地方产妇生产后头几天禁食猪油。
许多瑶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机会进行择选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双方的家长就可通过媒人去说亲,并以猪肉和酒为礼品。举行婚礼时,都要大摆筵席,按传统习惯,婚宴上必须要请寨老参加,新郎新娘饮交杯酒。

9. 瑶族服装

瑶族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曾有“过山瑶”、“红头瑶”、 “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沙瑶”、“白头瑶”等自称和他称。在风俗习惯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传统特点,尤其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 瑶族男女长到十五、六岁要换掉花帽改包头帕,标志着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了。
具体特点:
白裤瑶与红瑶
瑶族支系众多,分布广阔,各支系服饰也不尽相同。所以,过去瑶族曾因服饰的颜色、裤子的式样、头饰的装扮不同而得各种族称。广西南丹瑶族男子穿交领上衣,下着白色大裆紧腿齐膝短裤,因而得"白裤瑶"之称;龙胜的瑶族由于穿红色绣花衣而得"红瑶"之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瑶族服饰的色彩、款式之丰富。
多彩多姿的头饰
瑶族头饰颇具有特色,她们创造了多姿多彩的头饰:有"龙盘"形、"A"字形、"月牙"形、"飞燕"形等;有的戴竹箭,有的竖顶板,有的戴尖帽,有的戴竹壳。广西贺县的瑶族妇女戴十馀层的塔形帽子,颇为壮观。湖南瑶族的女子以蜂蜡涂发,椎髻于顶,无论寒暑,均以花帕包裹呈梯形,用蛾冠形的斗篷罩在上面,避风遮阳,清秀大方,犹如"学士帽",又似宫妃绣冠,婚后则取下蛾冠,表示已成家立业,开始新的生活。
精湛的蓝靛印染
瑶族妇女精于蓝靛印染,至今仍保留着一套完整的印染技术。她们将自己种植的蓝草经过浸泡加工后,提取蓝靛,加入白酒,经草木灰过滤、发酵呈黄色后便可染布。在染布过程中经过数次浸染、晾干,直到布料呈深蓝带暗红色为止。为了使布坚挺耐用、颜色深重,还把已染好的布放入炖缩的牛皮溶液或猪血溶液里,进行蒸晒。
绣上多神的服饰
瑶族服饰美还是集中地反映在挑花的构图上。挑花图案以及服饰的特征在某种程度上是宗教的反映。广西西林县瑶族保留着一件已有数百年的"师公"(宗教)服饰,上面绣有许多天神、山神、雷神、日神等,表达了瑶族人民多种崇拜的心理特征。

与瑶族帽子广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裙子胸口张开怎么办 浏览:884
同桌的手放在我裤子漫画 浏览:836
感觉校服看起来 浏览:380
带帽外套织法珍珠线 浏览:253
肩宽适合风衣 浏览:29
金中校服预定 浏览:78
冬旗袍衣 浏览:25
这么美的腿你居然留着穿裤子 浏览:784
深蓝靴什么颜色裤子 浏览:782
梦梦佳女装店质量好么 浏览:482
3651品牌牛仔裤 浏览:674
阿玛尼连帽拉链外套 浏览:767
男士围巾搭棉袄 浏览:264
大西装领羊外套怎么搭配 浏览:931
学生制服漫画 浏览:425
蓝条纹不规则衬衫裙图 浏览:717
夹克衣服如何量尺码 浏览:488
范冰冰旗袍制作 浏览:581
欧美军绿色外套街拍 浏览:869
女装七月份卖什么 浏览: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