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神探夏洛克和他哥讨论帽子是第几集
第三季第一集
⑵ 什么是贵族佩戴的一种尊贵的礼服帽子
高顶礼帽是贵族佩戴的一种尊贵的礼服帽子。
高顶礼帽(Tophat,也被称为烟囱式帽,火炉帽)出现于18世纪后期,当时的贵族们希望佩戴这种独特的礼帽来凸显自己的身份,它也成为正式场合中最常见的一种帽子。高顶礼帽整体呈圆筒状,平顶冠,宽边,由黑色丝绸(有时也有灰色)或毛毡制成,高度在14-19厘米之间最为普遍,通常与西方着装规范中的正装礼服搭配穿戴。
高顶礼帽除了是贵族和政界人士的挚爱,也是大荧幕上的“常客”。如英剧《神探夏洛克》,以及电影《TopHat》中男主角弗雷德·阿斯泰尔(FredAstaire)头戴高顶礼帽舞动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⑶ 福尔摩斯和华生戴的那种帽子叫什么帽子
夏洛克·福尔摩斯:圆顶硬礼帽(出自《波西米亚丑闻》)、高筒毡帽(出自杰里米·布雷特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及原作插图)、猎鹿帽(永恒的经典,1891年,西德尼·佩吉特为道尔发表在《斯特兰德》上的《博斯科姆比溪谷秘案》画插画时,为福尔摩斯设计)、鸭舌帽(忘了出自哪里了)
约翰·H·华生:高筒毡帽(《波西米亚丑闻》)、圆顶硬礼帽(《神探夏洛克》电影版)
⑷ 神探夏洛克中,福尔摩斯戴的什么帽子求名字和图片
片子里有讲啊,Deerstalker,猎鹿帽以其独特的形状而引人注意,福尔摩斯的钟爱——谁知道为什么钟爱啊哈哈……
⑸ 《神探夏洛克》中有哪些被人忽略的细节
神探夏洛克的当家编剧史蒂芬莫法特(Steven Mof-FAT,被他的剧本骗过的人,常常亲切的称其为莫胖),是个超级喜欢用细节挖坑的人,至于填不填,那就看心情了。第四季播出后回顾之前的剧情,赫然发现,原来贯穿整个第三季的,不止有华生、玛丽和卷福一家三口(划去)的幸福生活,还有麦哥和大反派CAM的激烈角力,同时也发现了许多新的、有趣的细节。
演麦哥那位叫MG,是本剧另外一位主要编剧,非常擅长在儿童剧中写出浓浓的恐怖和深井冰风格来。他笔下的麦哥那是绝对的英明神武,号称“大英政府他本人”,同时麦哥也以没感情而著名,也许这样不用太考验MG的演技吧。
-----言归正传的分割线-------
OK,先说个细节。与101一样,401的真凶其实在片头就暗示了。401开头麦哥在秘密会议上提到了一串行动代号:Antarctica, Langdale, Porlock and Love,猜猜看都是谁?网上的说法五花八门,其实答案很简单,只要按照按照本集相关角色出场顺序看就行了。从前情提要开始算,第一个出场的麦哥是Antarctica(南极洲,地名),麦哥之前的昵称是冰人(The Ice Man),冰人好歹还是个人,南极洲嘛,看来他还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没感情水平;和麦哥一同出场,但是处于远景的是麦哥的同僚(比麦哥秃顶还厉害,好像叫埃德温爵士?),在秘密会议中的代号是Langdale(兰代尔,地名/人名),该名字出自原著《三角墙山庄》一文中福尔摩斯的小道消息来源(对应情报官员)兰代尔-派克;
第三个出场的是卷福,对应Porlock (波洛克,地名/人名),麦哥提到其他几位的时候都是直视前方(那几位坐在他面前),在说到波洛克时候眨了一下眼,卷福此时正坐在麦哥旁面;个人认为Porlock也可看成是Poor Sherlock(可怜的夏洛克)的简称,波洛克出自原著《恐怖谷》一案中向福尔摩斯通风报信的弗雷德-波洛克,是莫娘小喽啰的化名,不是非常坏也不厉害,是不是很符合麦哥对弟弟的评价?
接着正片开始,秘密会议开始,现在只剩下一位出席者没有代号了——斯莫尔伍德(Smallwood)夫人,所以她的代号是Love (爱,名词/动词),这个代号词性不同于前面三个,可能也暗示性别的不同。401后续剧情中,卷福和麦哥提到拉丁文中爱的说法,麦哥恍然大悟,开始调查斯莫尔伍德夫人。这就证实了斯莫尔伍德夫人的代号确实是Love,考虑到麦哥这么个没感情的人起了个这么有爱的代号,402斯莫尔伍德夫人给麦哥留私人电话号码说有空可以一起喝点什么也就不让人吃惊了。
然而并没有完,Antarctica, Langdale, Porlock and Love这句里面其实有5个词,剩下的那个and对应于列席的会议记录员。记录员(and)出现的第一个镜头是坐在斯莫尔伍德夫人(Love)的左侧,先出现记录员的单人镜头,后出现斯莫尔伍德夫人的单人镜头,这都对应了句子中的顺序。
101中也是一开始就给出了凶手的身份,还记得101里那个关于凶手的问题么,谁可以在大街上合情合理的把人用车带走?答案是出租车司机。第一位被害人登场时的对话就是关于叫出租车的。401中的类似问题是:谁可以合情合理地出现在机密会议又不引起注意?答案是记录员。同时And这个词也是可以出现在句子里又不引注意的那种,它的词性也很有特点,可以做人名用。
第三季麦哥和反派CAM(即勒索界的拿破仑Charles Augustus Magnussen)的角力同样充满了细节和伏笔,下面分别从双方的视角来看。
------麦哥视角的分界线------
纵观第三季,南极洲的冰人麦哥几乎策划好了所有的事情,只有两点没有料到,分别导致了303中的那两枪。
对麦哥(aka 大英政府他本人)来说,CAM掌握了太多黑资料,他还认识很多国家的人,友国和敌国的,可能出卖英国的机密,所以是整个自由世界的威胁,必须做点什么。
明面上的手段就是由斯莫尔伍德夫人组团调查CAM。结果呢,斯莫尔伍德夫人被CAM当面羞辱(香水的伏笔),她老公自杀。调查团的其他成员也没好到哪去,还记得303开头调查会上,问CAM问题那位议员Garvie么(请忽略某酷前后不一致的译名),后来卷福和华生去CAM大楼时一闪而过的新闻画面显示他因为贪污被逮捕了。
麦哥当然知道对CAM这种人明面上的调查很难起作用,得有别的手段。CAM有个黑资料馆,如果能毁掉,那就一了百了了。问题是,它在哪?麦哥肯定派手下在网络和现实世界都搜过一遍了,是的,很可能也包括了CAM的豪宅阿普多,但是一无所获。所以麦哥需要一个聪明一点帮手去做外勤,麦哥手下的1号外勤特工就是他亲爱的弟弟——卷福。于是麦哥去了趟塞尔维亚,把卷福带了回来。原著中在夏洛克逃脱莫里亚蒂的追杀时,迈克罗夫特也曾扮成一个马车夫去帮助弟弟。
迈克罗夫特·福尔摩斯比他弟弟高大粗壮得多。他的身体极为肥胖,他的面部虽然宽大,但某些地方却具有他弟弟特有的那种轮廓分明的样子。他水灵灵的双眼呈淡灰色,炯炯有神,似乎经常凝神深思,这种神情,我只在夏洛克精神贯注时看到过。
”我说过,(我哥哥)他在观察和推理方面比我高明。要是侦探这项工作只用坐在扶手椅上推理的话,那么我哥哥一定是个举世无双的大侦探了。他既没有学侦探的愿望,也没有这种精力。“
“顺便说说,歇洛克,”迈克罗夫特说道,“我有件很合你心意的事情,一个很不寻常的问题,我正在着手分析判断。但要我把它进行到底满解决,我确实没有那份精力。可是它却是我进行推理的良机。如果你愿意听听情况...” “我亲爱的迈克罗夫特,我非常愿意。”
——《希腊译员》
原著中的麦哥是个高胖宅,剧集中的麦哥虽然不胖,但是似乎也不喜运动,算是高宅吧,不出门即知天下事的那种高级宅男。302婚礼时卷福给麦哥打电话,听到他哥气喘吁吁,于是调侃说看来你又开始锻炼了呀。301中高宅麦哥肯走出他的阴暗办公室亲自去塞尔维亚,一是卷福流亡在外,能信得过的人很少,亲自去更安全稳妥,也更容易把不听话的弟弟带回来,二来如卷福所说,他可能也确实喜欢看弟弟的窘况(囧)。
;至于那个带卷福回国的理由——地铁爆炸阴谋——只是个幌子罢了。这个案子简单到看第一遍的时候完全没印象,而麦哥有关于至于那个带卷福回国的理由——地铁爆炸阴谋——只是个幌子罢了。这个案子简单到看第一遍的时候完全没印象,而麦哥有关于地下恐怖活动的关键情报(倒是卷福一开始没有领会”地下“一词的含义),阴谋主使莫兰爵士肯定也在监视名单上,麦哥也和卷福一起玩过发现异常录像的地铁员工的羊毛帽子,搞不好最后那个大炸弹上有紧急开关麦哥都知道,所以麦哥根本不需要卷福来协助破案,只是给包括卷福在内的其他人一个让卷福回归的理由罢了。这个案子一个有趣的细节在于,阴谋的关键点议会大厦其实是来做客的卷福妈妈提出来的,卷福听到之后专门看了他妈妈一眼。结合福妈后来出脚顶门的速度,感觉福妈才是福家最厉害的那一个啊。
对卷福回归可能带来的问题,麦哥也早有准备。反派那边莫娘党羽应该已经消失,至于正方的华生,卷福不在的两年里麦哥也在关注着。从401中我们知道,玛丽的特工小组在第比利斯遇到麻烦之后是麦哥接手的,所以此后华生在诊所遇到护士玛丽并不是巧合,麦哥(角色和编剧都有)没那么懒。
302中关于巧合的解释302中关于巧合的解释
玛丽想要一个安定的生活,她爱华生和卷福,有特工头脑可以保护家人,黑历史都在麦哥手里,更可以保证她的忠诚。后来玛丽和华生结婚,也在麦哥预料中,这从他说今后我们哥俩可以常见面了,笨弟弟你不要给华生夫妇当灯泡的告诫可以看出来,然后卷福果然没有当灯泡,他成了华生夫妇照顾下的那个长不大的娃。。。
302舞会时的谈话302舞会时的谈话
此后斯莫尔伍德夫人委托卷福处理勒索信(即使没有她也会有别人来委托卷福),卷福和CAM秘书洁琳发展关系,卷福在威金斯的协助/监督下嗑药(402中威金斯又在贝克街221B出现了),卷福被华生在毒窟“偶然”发现并领回家,卷福带洁琳回贝克街的当口,麦哥率领私人小队去搜查毒品,名侦探卷福吸毒丑闻见报等等,都在福家兄弟的计划中。
然而,高宅千虑,也有一失。麦哥没有料到的是,CAM知道玛丽的真实身份。CAM在回顾火烧华生的影像时,玛丽喊“John”的焦急声音重复了好几次, 表明CAM已经注意到了这点。本该是绝密的玛丽特工身份到底是如何泄露的,直到401我们才知道答案。还记得303卷福问华生有没有去过伦敦水族馆鲨鱼厅,说CAM就像一条鲨鱼么?
401最后记录员薇薇安就是在伦敦水族馆鲨鱼厅坦白自己出卖了关于玛丽她们特工小队的绝密情报的。说这是巧合编剧莫胖恐怕第一个不答应,莫胖:你以为挖坑填坑容易么,好不容易填了你们小金鱼居然没看到?!!其实卷福应该也一直在思考玛丽身份是如何泄露的问题,401开头开绝密会议时卷福的孩子气表现,一方面他确实嗨了,另一方面何尝不是他的侦探本能在借此测试记录员的反应呢?401最后记录员薇薇安就是在伦敦水族馆鲨鱼厅坦白自己出卖了关于玛丽她们特工小队的绝密情报的。说这是巧合编剧莫胖恐怕第一个不答应,莫胖:你以为挖坑填坑容易么,好不容易填了你们小金鱼居然没看到?!!其实卷福应该也一直在思考玛丽身份是如何泄露的问题,401开头开绝密会议时卷福的孩子气表现,一方面他确实嗨了,另一方面何尝不是他的侦探本能在借此测试记录员的反应呢?
因此关于玛丽身份的绝密信息应该是薇薇安泄露给CAM的。想来薇薇安六年前在第比利斯企图借刀杀玛丽未果,三年前在伦敦又一次借CAM的刀干掉玛丽未果,现在玛丽倒是为了救卷福而倒在了薇薇安的枪下,真是令人唏嘘,伦敦水族馆怕是要成为华生永远的伤心地了。
回到303麦哥和CAM角力,麦哥不知道玛丽也去找CAM了,也没有料到玛丽在突然面对卷福时的反应。正如哥俩在玩手术游戏时,卷福吐槽的那样,麦哥不擅长处理心碎的问题。麦哥的这次失算导致了玛丽给卷福的那一枪。幸好卷福在处理感情问题上比麦哥高明一些,他喊的那声“华生太太”救了他的命,不然如果玛丽当时按照特工的习惯直接打头,卷福就是在思维宫殿里开家医院怕也没有用吧。我在三年前写的文现在看来仍然对路,所以直接粘过来好了。玛丽最初给美国某三字母缩写机构干活,后来加入了独立?特工小队阿格拉(AGRA),这跟卷福说她虽然现在用的英国口音但是原来不一定是英国人吻合,也跟原著中玛丽的国籍吻合。
对Mary来说,一切都发生的太快了。Mary是训练有素的某三字母缩写机构的特工,但她也是一位深爱丈夫的妻子和准妈妈,她刚刚开始甜蜜的新生活,经过精心计划的准备永远埋葬过去,但现在却发现自己腹背受敌,而心爱的老公离真相只有一层楼那么近了。她怎么可能一点不慌神呢。
对侦探来说,这一切既意外也不意外。初次见面他就本能的观察到Mary是有秘密的人,在帮军医夫妇筹备婚礼的时候对Mary是哪类人了解的怕是更多了。侦探知道Mary爱她最好的朋友,于是他许下了his last vow。唯一的意外是,他没料到他们会在CAM办公室相遇。
是的,慌了神的Mary和大吃一惊的侦探在CAM办公室相遇了(这是否CAM的陷阱留作以后讨论)。侦探是准备无条件的帮助Mary的,但是他那句啥事我都能帮你摆平,在Mary听起来却像是我知道你过去的事现在让我来接管吧。那一刻Mary恐怕是真准备杀掉侦探的,没打要害只是因为侦探叫了一句华生太太(谁说卷福情商低来着)。
Mary你知道Sherlock是掏出心来给你看么
事后来看,Mary的做法并不是最优解,她完全可以打晕侦探,就像她对伴娘珍妮做的那样,她开枪是因为觉得受到了威胁,因为她对侦探的信任远没有侦探对她的深,所以这一枪是因为信任程度的不对等。然而侦探深知,讨论这个对即将到来的军医的家庭矛盾没有任何好处,他要做的是履行诺言,尽一切可能帮助军医夫妇迈过这个坎。所以在空屋里侦探让Mary打硬币是给军医看的(侦探的推理能力这事完全不需要证明),后来还反复说你要信任Mary,就这样军医还是花了很久才原谅妻子。最后机场送别,Mary跟侦探拥抱,侦探那句My Girl说明俩人的信任程度终于一致了。
现在看来,玛丽和卷福在CAM办公室相遇当然是陷阱,请参考下面的CAM视角。关于玛丽和卷福的互信也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了,401中玛丽又一次选择了落跑 ,可这次卷福早有准备,还主动去闻了那张迷魂纸。最后,在伦敦水族馆,玛丽替卷福挡了一枪,说——咱俩算是扯平了。
关于玛丽之死的真实性,请参考401的细节和彩蛋中的分析, 其中提到麦哥说特工很难金盆洗手,只有死亡才是结束,这也是他在玛丽身份暴露导致卷福被枪击之后的痛彻感悟吧,所以后来麦哥看到玛丽中枪之后没有动作,可能不只是惊呆那么简单。南极大陆的寒风并没有恶意,但是却足以冻死人,这也许是卷福为何管麦哥叫Archenemy(大敌、魔王),并说他很危险的原因吧。
解决了家庭内部矛盾之后,认识到关于玛丽-华生-卷福-他自己的压制链之后,麦哥就开始给CAM下套了。麦哥虽然号称低情商,但他也知道直接给卷福布置任务是不行的。“嗨,亲爱的弟弟,这是CAM任务的详细计划,你背下来然后照着做就好了”,肯定会被卷福呵呵回去的嘛,所以麦哥采取的是引诱卷福参与游戏的战术,而且似乎屡试不爽,想想卷福一脸兴奋地喊:“游戏开始啦!(The Game is on,还有首同名配乐呢)”。继续粘之前写的,虽然助手威金斯的名字敲成了希金斯,懒得改了。
还记得讨厌圣诞节的大英政府他本人拎着笔记本电脑早早地回家过节么?在家里有生人(就算Mary不算,希金斯也算吧)的情况下,把笔记本放在最明显的地方上,还大嚷里面都是机密哈;一本正经地警告最喜欢跟他对着干的弟弟,你动CAM就是跟我作对哈,这不就是邀请侦探一起行动嘛。最后麦哥说酒里可能放了东西,侦探说那你再多喝点,根本就是在玩high-five嘛。
于是卷福带着机密笔记本,坐着CAM的直升机深入虎穴,确认CAM的黑资料库就是他本人的时候,就没有多少选择了。相信麦哥对此是有准备的,他本人也是思维宫殿大师嘛,所以401那个“新手误开枪”的借口未必是事后想出来的。303冲到阿普多的特警说“目标没带武器”,这里的目标是单数,而卷福和华生是两个人,并且卷福特意让华生带了枪,可见特警的(瞄准)目标是CAM。
然而,CAM跟卷福的互动结果是麦哥没有完全料到的。卷福没有完全料到CAM的资料库是放在思维宫殿里的(他可能考虑到了那么一点,所以特意让华生带上枪),这使得CAM得意忘形,他当着卷福的面,威胁麦哥和玛丽,戏弄华生,使得卷福反社会那一面暴露出来了,他告诉华生不要还手,静静的看着华生被欺负,心里盘算着如何(从华生兜里拿到枪?)干掉CAM,却没有考虑麦哥可能有备用计划,最后对CAM开了那一枪。麦哥也许计划了如何除掉CAM,但是他可能没有料到的那一枪会是亲弟弟卷福开的。
再粘一段,个人觉得403可能会结合本次事件以及卷福童年的黑暗往事,在其内心的挣扎和转变上加以发挥。303这两枪之后出场的小卷福是由莫胖儿子扮演的,果然上阵父子兵,不知道403会不会有他的戏份。比如,303小卷福举手的镜头不(完全)是麦哥的想象,而是暗示卷福童年做的某件黑暗往事?
为了所有爱他和他爱的人,侦探不得不开枪。应该说这一枪对侦探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虽然法律上事情有大英政府来摆平,但侦探却不再是原来那个侦探了,不知道第四季会不会对侦探心里的挣扎和转变有描写和体现。
综上,除了玛丽身份泄露和卷福反社会的行为,其余部分麦哥基本上是从头算到尾,303末尾和401开头找斯莫尔伍德夫人签署文件,开秘密会议,应该也是麦哥庞大计划的一部分吧。
⑹ 福尔摩斯是什么(福尔摩斯头上的高礼帽)
喜欢福尔摩斯的人,都知道柯南道尔笔下的这个人物,喜欢戴着一顶猎鹿帽,身披斗篷,手拿弯柄烟斗,充满了英伦绅士的色彩。但实际上,在柯南道尔的原著中,福尔摩斯从未戴过猎鹿帽。
《神探夏洛克》中的福尔摩斯
什么是猎鹿帽呢?顾名思义,就是欧洲人在野外打猎时戴的帽子。在外形上,它是使用几块布片缝制在一起的,前后都有帽檐,也有护耳。对于外出打猎的贵族们来说,这样的帽子可以很好的保护脖子和耳朵,防寒防晒,算是19世纪最受欢迎的一种款式吧。
不过,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仅仅戴着一顶“有护耳的旅行帽子”,或者是“一顶服帖的布帽子”,并没有说明是猎鹿帽。只不过,当时的插画师们,在给故事配图的时候,发现猎鹿帽的辨识度高,更容易被人接受。所以,大家都认同福尔摩斯的猎鹿帽形象了。
大卫·亨利·福瑞斯顿笔下的福尔摩斯
1887年,画家大卫·亨利·福瑞斯顿(David Henry Friston)受邀给《血字的研究》画上插画,这是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第一次出现在人们面前。在大卫的笔下,福尔摩斯身披斗篷,手持放大镜,头上戴着的并非猎鹿帽,而是一顶高礼帽——这是维多利亚时代最受绅士欢迎的帽子。
不过,这个造型似乎有点“平庸”,读者们并不买账。在人们的想象中,福尔摩斯并非普通的英伦绅士,他并不古板,也没有这么多规矩,应该让这个大侦探个性一些。于是,福尔摩斯猎鹿帽的插画形象,反而收获了大多数读者的赞誉。
电影时代的福尔摩斯更是广受欢迎,很多优秀演员都扮演了这一角色。但是,最被广大观众接受的经典福尔摩斯扮演者,是英国演员杰里米·布雷特。
杰里米·布雷特
在这之前,演员们都是在“演”福尔摩斯,到了他这里,没有了“演”,杰里米·布雷特就是福尔摩斯。这可能是对一个演员的最高赞誉之一了,对很多的福尔摩斯电影迷们来说,杰里米·布雷特依然是最经典的福尔摩斯。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杰里米·布雷特对原著进行了大胆的“颠覆”,塑造了一个更适合荧幕表现的福尔摩斯形象。杰里米不仅让福尔摩斯减少了抽烟的频率,更是让这个19世纪的大侦探,戴上了那个时代最流行的高礼帽。
这才是真正符合历史的装扮,19世纪的伦敦大街上,不会有人戴着猎鹿帽逛街,因为实在太蠢了。
19世纪英国街头
在为数众多的表现19世纪英国街头场景的画报中,绅士们往往都是身穿礼服、头戴高礼帽,至少有一半的男性留着胡子。也就是说,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性,非常流行的高礼帽和胡子。
我们先从胡子说起吧,因为八字须或者络腮胡子满大街都是。在当时的整个欧洲,留胡子都成为一种时尚,比如希腊的男性,不分什么阶级,都喜欢留着八字须;政客和精英阶层喜欢留着浓密的络腮胡子,比如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德国人更喜欢两撇浓密的八字须,比如哲学家尼采、德皇威廉一世、海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法国印象派艺术家几乎人人都留过络腮胡子……
每个人都知道胡须并不方便,吃饭时容易粘到汤水和食物,精致的八字须还需要经常修剪——不过当时的欧洲男人并不在意这些,因为这是一种时尚。
和胡子相比,高礼帽更是英国男人必不可少的装饰。
19世纪20年代之后,高礼帽迅速风靡开来。首先佩戴的是中产阶级,然后开始流行至贵族阶层,在不到30年时间里,整个英国的大街上到处都是高礼帽。实际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黑色礼帽的高度也在不断的增加,以至于最后有些人头上像顶了“大烟囱”一样。
19世纪伦敦街头
虽然络腮胡子并没有流行太长时间,但是高礼帽的生命力却非常顽强。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整个欧洲都充满了带这种帽子的人。而且,与之搭配的斗篷也开始流行,当时的中产阶级尤其重视自己的形象,哪怕是一些穷人,为了体面也会买一顶高礼帽戴上。
对高礼帽的痴迷夸张到什么程度呢?1893年柏林一家报纸刊登一个报道:有人爆料称一个“没戴帽子的男人”在街头游荡,骚扰路人,他显然精神不太正常;狄更斯在小说《我们的朋友中》,塑造了一个靠打捞泰晤士河中的死尸、掏死者腰包为生的角色,狄更斯形容他为“野人”,因为他“头发蓬乱”。
高礼帽已经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还成了“文明”的符号。这种帽子显然没有猎鹿帽更加实用,实际上英国人喜欢带着他们看戏剧和听歌剧,似乎很阻挡视线……但是,这种帽子从来就不是为了实用而诞生的。绅士们在伦敦街头碰面之后,往往会举起帽子向对方致敬,这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表达方式。
所以,住在大城市的福尔摩斯,绝不可能整天带着猎鹿帽转悠,人们会觉得他精神有问题的。
高礼帽在伦敦街头很常见
就算是那个时代的人,也不去深究一种流行服饰的来源。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能让欧洲大多数男人(包括各个阶级)都喜欢上的装扮,一定不是“好看”这么简单的理由。
现代研究者认为,19世纪欧洲男性留胡子和戴高礼帽的流行,源于对女权主义的一种“无声抗议”。
和很多人想象当中的不一样,直到19世纪的欧洲,女性依然“地位地下”。根据著名的《拿破仑法典》规定,欧洲大多数国家都认为女性不能成为法人。在结婚之前,他们只能听从家长的安排。在结婚之后,就要丈夫代替行使法律权利。也就是说,19世纪的欧洲女性,大多数无法独立签署合同、提出诉讼,甚至是改变自己的居住地址。
自行车也是19世纪很多女性的最爱
受教育程度高和广泛参与到社会生活中,让女性争取自身权益的觉悟越来越高,女权主义运动也越来越多——资产阶级的男性虽然认同妇女地位的提升,但是又很担心男性地位的相对降低。
舞台上流行的高礼帽
很简单,通过黑色礼服、胡子和高礼帽。19世纪所谓的体面,不仅是男人之间财富地位的体现,还是如何让自己“像个男人”。虽然当时的绅士们没有以恶意歧视女性,但他们还是从内心深处希望能够在女性面前保持足够的“优势”。
于是,八字须和络腮胡子出现了,这让男人显得更加“阳刚”,尤其是浓密的胡子能遮掩脸上细小的表情,能让男性做到喜怒不形于色——19世纪的欧洲人认为,流露感情是女性的特征。
而高顶礼帽也是也是通过严肃的色彩和高度,强调男子气概。和黑色斗篷搭配起来的话,更显得很有“男人味”。因为在当时,女性的服装和配饰往往非常艳丽,女性更愿意展露自身的优势,更愿意用漂亮的服装和配饰引人注目。
《纽约黑帮》里的高礼帽
当然,19世纪的英国男人绝不会承认,留胡子和高礼帽是为了保住男性的骄傲地位。那时候他们有一些其他的解释,比如有人就说空气中充满了有害气雾,浓密的胡子可以过滤掉毒气。至于高礼帽,自然被解释为文明的象征……
当然,“流行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 就算是身处其中的痴迷者,也难以说出流行的主要原因。别人都这样,所以我也要这样。
福尔摩斯的高礼帽,虽然起源于对男性地位的强化,但是很快就淡化了这一原始目的,成了纯粹的男性装饰物—— 代表着体面的欧洲人形象。
卓别林的经典性形象
这一形象也传到了美国,在影视作品中比比皆是。比如《纽约黑帮》中的夸张高礼帽,就是早期移民努力保持男性优势和凝聚力的表现。而卓别林电影中流浪汉夏洛尔,也是一身礼服头戴黑色礼帽,毋庸置疑,卓别林想告诉我们,这个形象在努力的保持“文明体面”,想获得人们的尊重。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有着太多象征意义的东西。19世纪的欧洲,也有着太多的矛盾与抗争:殖民者与被殖民者、旧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男性与女性、工业化与环境、文明与暴力……这一切,都在艺术作品和人们的生活中体现了出来,就像福尔摩斯头上的高礼帽。
⑺ 神探夏洛克第三季第一集里夏洛克和他哥推理的帽子是谁的
先是讨论为什么是“他”,这段因该看得懂,然后夏洛克不赞同帽子的主人是男的,认为女的也有短头发,暗示麦考夫不通人情,认为他根本没有接触过女人。再是分析他是否多愁善感。麦考夫认为多愁善感因为汗渍,而夏洛克认为他有恋物癖,麦考夫反驳若他有恋物癖不可能将帽子落在他那里。然后探讨帽子的材质。然后通过咬只左边的毛球和口臭判断帽子的主人焦虑。而夏洛克说他忽视了帽子的主人的孤独。“带着这顶怪异帽子的人一定不喜欢人际交往”,而麦考夫认为“他只是想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为什么麦考夫轻而易举判断出他只是想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却不是一种孤独?因为在他的内心也有相似的感觉,而麦考夫武断的认为是想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也就不难明白夏洛克对孤独的推测其实是指向他的哥哥。而麦考夫又怎么确定他不是孤独的。
以上为本人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