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司马懿为何被叫做女装大佬与诸葛亮有关吗
众所周知,司马懿有很多外号:比如司马大宣王、冢虎,鹰视狼顾等,然而还有一个外号只在三国迷之中流传,而且是近几年才兴起的,那就是女装大佬,而且这个名号还是诸葛亮给送的!
诶,我就是女装大佬!
正史中自然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是司马懿采用紧逼防守拒不出战的方式耗走诸葛亮也被人所调侃。诸葛亮就是送了女装羞辱司马懿也不能使他出战,一方面司马懿心理素质足够强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诸葛亮在军事上对魏国的压迫性,这点我们在下篇关于卤城之战迷云探究中再深入讨论。
怪不得有人调侃,司马懿女装大佬的身份,是诸葛亮给打出来的。
❷ 历史上最早的娘炮形象是司马懿诸葛亮是怎么逼司马懿穿女装的
诸葛亮北伐,司马懿一直不主动出击,导致诸葛亮把各种激将法都给用上了,而且最狠的是还给司马懿寄了一套女装,如果你司马懿承认不敢进攻那就穿上女装。结果司马懿比诸葛亮还狠,二话不说就穿上了女装,也是让诸葛亮没想到,还被气的吐了一口血。所以司马懿这次的举动也被调侃是历史上最早的娘炮形象。但这也不能怪司马懿,毕竟战事伟大,只能说司马懿不拘小节,注定能成大事。
1
历史上最早的娘炮鄙视来自哪里?来自诸葛亮。《晋书·宣帝纪》里记载,诸葛亮北伐出祁山,跟司马懿的魏国军队隔着渭水对峙。蜀军劳师远征、利于速战;魏军以逸待劳、利于持久。
诸葛亮要打,司马懿不干。诸葛亮天天派人隔着河骂街挑衅,司马懿高挂免战牌选择性失聪。诸葛亮无计可施之下,就祭出了娘炮鄙视的大招。
诸葛亮派人给河对岸的司马懿送去了一套女人的衣服,“因遗帝(司马懿)巾帼妇人之饰。”从发夹到吊带装到高跟鞋,完整的一套三国高级女装送去给司马懿,意思再明显不过了:是个男人,就出来真刀真枪地干;躲起来不敢亮剑,你就是个大娘炮。
在电视剧《军师联盟》的这一段情节里,司马懿不怒反笑,施施然穿上女装、大摇大摆出辕门来到河边,再选了二十个嗓门特大堪比高音喇叭的魏军,高声朗诵对面诸葛亮的《出师表》。诸葛亮一听,一口老血就喷了出来。
在现实中,司马懿是没有这番做派的。他当然是勃然大怒:说我是娘炮?是可忍孰不可忍!众将士提上刀都跟我出去拼了——可是等等,我们是魏国官兵,陛下吩咐我们只守不打,我们要打也要先请示陛下批准,走正常的流程才符合正当的程序嘛。你们等等,我马上给陛下写信,一批准我们马上就打。
结果魏明帝曹睿派了大臣辛毗来监军,既定方针不变:不许打。司马懿大声问他:难道你没有看到吗?对面鄙视我是娘炮!不行我一定要跟他们干。
司马懿全副武装带着手下一堆将士就要往外冲,辛毗拿着尚方宝剑站在营门口:谁敢出去就砍谁。于是司马懿只能捶胸顿足:大家都看见了,不是我不想打,谁愿意顶个娘炮的恶名呢?可是没法啊,有宝剑管着啊。
姜维在对面看到了,问诸葛亮:辛毗拿着剑,看样子魏军不会出来打了吧?
诸葛亮叹一口气:司马懿本来就不会打。他之所以要上书请战,都是做给手下看的,只是为了证明他不是娘炮。他借皇帝的使臣来制约魏军,自己就能洗脱娘炮的嫌疑了。他要是真想打,千里迢迢地请示干什么?他又怎么会是动辄请示的那种人?
可见在两千年前,娘炮鄙视的威力就无比巨大,尤其在军队之中。一代枭雄如司马懿,也不敢正面跟娘炮鄙视硬扛,而是借力打力化于无形。因为他一旦被手下视为娘炮,那军心就散了,说话也没人听,还打个P的仗。
2
有趣的是,诸葛亮虽然对司马懿使出了娘炮鄙视的大招,但在后人看来,却认为可以把他比作帮助刘邦灭楚建汉的谋士张良张子房:一个具有娘炮嫌疑的名人。例如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就借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口,把诸葛亮比作“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太史公司马迁在他的《史记》里,对张良的外貌有记载:“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意思就是说我以为张良是一个高大威猛的伟男子,结果见到了画像,样子却像一个漂亮姑娘一样。
见多识广的司马迁,为什么会凭感觉臆断张良高大而威猛呢?来看看张良都干过什么事:
张良是战国韩国的贵族,祖父父亲都做过韩国丞相。秦始皇灭了韩国,于是张良就准备刺秦,一雪国仇家恨。他把家产全部变卖了,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椎,又找了一个能扔得动大铁椎的大力士,埋伏在秦始皇巡游的路上准备刺杀。结果因为情报有误,砸错了车队里的其他车,秦始皇不但安然无恙,还为中文造就了一个“误中副车”的成语。年纪轻轻就敢冒险刺杀九五之尊,张良的胆子有多大,也就不用说了。
过了十年,张良遇到了刘邦,就在他身边担任出谋划策的智囊。刘邦打下咸阳,是张良劝他要胸怀大志,不要贪恋豪华宫室和美色;刘邦在项羽的鸿门宴上,是张良设计让项羽终于没有杀掉刘邦;让韩信彭越英布各自独挡一面围攻项羽,也是张良的计策。可以说没有张良,就没有刘邦的十面埋伏、项羽的四面楚歌。
建功易、守成难,刘邦当上了汉朝皇帝,开始诛杀功臣。韩信英布彭越一个个死于非命,但张良却安然无恙——不但安然无恙,还参与谋划了确定第二代接班人人选这样随时可能掉脑袋的大事。跟张良一起的萧何、陈平等一干人最后都因权力斗争而遭到政治打击,只有张良依然安如泰山——而且还修道去了。
刘邦自己评价张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跟刘邦一起出来打天下的有许多人,最后像张良一样善终的几乎没有。刺杀统一天下的皇帝、造就一代开国的皇帝、筹划第二代接班的皇帝,张良一生做的事情惊天动地。难怪在司马迁的心目中,一直以为他是个高大魁梧的威猛男。
等到看到张良长得其实像漂亮大姑娘一样的时候,司马迁不禁感叹,要是以貌取人,张良就会活过来狠狠打你的脸。
3
娘炮鄙视,一般都指的是对懦弱、胆怯和无能的鄙视。一个人有没有大智大勇,往往取决于临事之际的态度,而不是一目了然的外表。纤弱女子也可能临危不惧百折不挠,相反抠脚大汉可能是危急关头变节最快的那一个。
跟张良齐名的大将韩信,也遭受过娘炮鄙视。当街遇上没事挑衅的恶少流氓,逼韩信从裤裆下钻过去才不难为他,韩信就钻过去,任凭围观吃瓜群众怎样笑他是没胆的娘炮都不顾不问。
几年以后当韩信率军诛灭项羽,以齐王的身份把几年前的恶少流氓找来问话时,曾经雄赳赳气昂昂的恶少却吓得尿了裤子。所以一千二百年之后,绝顶聪明的苏轼才会对韩信大加赞赏,“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而韩信也只是文弱男,不是樊哙那种粗犷得肌肉都要裂开了的暴力男。
南北朝时的北齐兰陵王高长恭,史书对他的记载也是“貌柔心壮,音容兼美”、“白类美妇人”。放在今天来看,颜值温柔、皮肤白得像美女,多半也会被认为是一个娘炮。由于盛世美颜实在太突出,对阵时不能令人一见心寒,高长恭还专门制作了恶鬼面具作战时戴上。
但戴不戴面具,高长恭都是万中无一的猛将兄。当时北周数万大军围困洛阳,高长恭率五百死士为先锋,一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地杀开一条血路直抵城下,然后再跟后面赶到的援军内外夹攻,杀得北周军丢盔弃甲而去,丢下的装备绵延三十余里。
这就是中国军事史上著名的邙山大捷,此役之后,没有一个人敢把高长恭跟娘炮挂钩。
不说古人说今人。世界杯上的韩国队门将赵贤祐,跟一般胡子拉碴的球员不同,他不但化妆甚至还会纹眉打粉底。放在某种话语背景里,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娘炮。
但赵贤祐不但是韩国队世界杯三场比赛的主力门将,更是在比赛中高接低挡发挥出色。他的表现致使在韩国这样大男子主义盛行的国度,也基本没人骂他不配国家男足主力门将的位置。不管他看上去再怎么娘,在韩国队大门前,他都是暂时无可取代的那一个。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有女孩生来长得像男孩,也有男孩生来长得像女孩。如果说娘炮鄙视有一定的合理性,那也是对懦弱无能的鄙视——可是从古到今,历史上无数例子证明:勇气和智慧,并不一定跟粗犷外貌百分之百地挂钩。动辄将娘炮挂在嘴边,既是对女性的轻慢,也是对男性自身的侮辱。
男孩当然应该有男孩的样子,女孩也当然应该有女孩的样子。但社会越来越宽容多元,对外貌的评定也不可能一成不变。以貌取人,实在是愚蠢。无论男女,阳刚英武之气都应该是临事不惧的大智大勇、不带恶意的以理服人,而不是对自己看不惯事物的动辄鄙视、炫耀肌肉式的以力服人。
否则在批判自以为是坏榜样的同时,很有可能会成为更坏的榜样。
❸ 诸葛亮当阵羞辱司马懿,司马懿穿上女人衣服转了三圈,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诸葛亮想要司马懿出来迎战所设下的计谋,诸葛亮当着两军的面送给司马懿女人的衣服,意在表明司马懿像个娘们一样婆婆妈妈龟龟缩缩的,而司马懿根本不吃这一套,对于司马懿来说,忍是其最大的优势,他比谁都能忍。于是司马懿反将一军,不但不恼羞成怒,反而穿着诸葛亮送来的女人衣裳到诸葛亮和蜀军面前转了三圈。
司马懿像鹰,却也像鼠。他有鹰的凌厉,却也像鼠一般畏手畏脚。若不是诸葛亮大限已到,司马懿可能成不了气候。但天公既然站在了司马懿那边,也说明司马懿有些诸葛亮不能比的东西,那就是时机。诸葛亮出山的时机不对,虽寻得了明主,但还不成气候,这也就注定了蜀国会败的结局。
❹ 司马懿在和诸葛亮三军对峙时,诸葛亮为什么会给司马懿一套女装呢
司马懿在和诸葛亮三军对峙的时候,诸葛亮为什么会给司马懿发一套女装?这也要从当时的战场说起,当时正值诸葛亮连克数城,对阵士气不不强的魏国军队。而蜀国军队士气则非常高涨,因此司马懿决定闭关守城,坚决不出。正是因为如此,诸葛亮希望通过送司马懿一套女装的方式,嘲讽司马懿下一个女士,唯唯诺诺,不敢出战。
当然这情节是在三国志当中,并不是在《三国演义》当中。因为在《三国演义》当中更多的是偏向于蜀国而言。一般的正式都会选择参考三国志这一部较为经典,并且对于史实更为客观的记载书籍。
❺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衣裳,司马懿到底穿没穿
穿了。情况是诸葛亮为了激司马懿出战,送女衣给他,暗讽他不是男人,营里将领一看,主将都被嘲讽说不是男人了,各个大怒,司马懿不管,然后还穿给营内诸将看,说挺合身的.......然后和诸将说他本人都没生气,他们气个P啊,就是不准出战.......
❻ 为什么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女装,收下后笑诸葛亮命不久矣
诸葛亮和司马懿是战场上的老对手了,如果不是两个人所处的立场不同,那么他们说不定会成为很好的朋友。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两个人在五丈原相互对峙,这次上天并不眷顾诸葛亮,原本两次优势都因为天气的缘故而葬送。他们两个每次对阵,司马懿都会防守的非常严密,他采取的对策就是拖,只要拖到蜀军粮草耗尽,那么他就可以不战而胜。但是诸葛亮却深知自己不能拖下去,除了拖下去对自己不利之外,他也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快到尽头了。于是为了引诱司马懿出来作战,诸葛亮用了最后的方法那就是给司马懿送女装。
虽然诸葛亮最后的计划没能实行,但是司马懿对她还是赞不绝口。司马懿也曾经说过,虽说两个人在不同的阵营,但是就像是知己一样。而蜀国也正是因为没有正确实行诸葛亮的计策,才导致最终的灭亡。
❼ 司马懿为什么宁愿穿女装,也不敢出兵攻打诸葛亮
从这件事发生的背景上看,当时的诸葛亮已经不再年轻,经过先后多次出征,本人又上了年纪,身体早就吃不消了。这次和司马懿对战,司马懿躲避风头不出兵,一直耗着诸葛亮,诸葛亮带兵出征,为了尽快打败司马懿费尽心思,于是为了激起司马懿争斗的欲望,故意派人送一件女装给他,借以讽刺他,但是最后诸葛亮的计谋并没有成功,司马懿宁愿穿女装被羞辱,也不愿意出兵。
不过这样的剧情只是出现在影视作品中,而非历史,历史上的司马懿并没有穿女装。当时的司马懿避而不战,诸葛亮又气又急,于是,他派人送了一套女装去侮辱司马懿,司马懿接到女装当然是十分的愤怒,但是他又不能出战,这是原来就制定好的计谋,而且他已经知道诸葛亮命不久矣,这只不过是诸葛亮的计谋。尽管知道是这样的,但还是丢了面子,于是他假装愤怒上表曹叡,要求出兵攻打蜀军,曹叡当然不会同意,这样司马懿没有出兵,其他人也不能说出什么。
❽ 受辱穿女装又耗死诸葛亮的司马懿,历史原型是哪样的
诸葛亮为了激司马懿出战,送上女装侮辱他。没想到司马懿竟真的穿上了女装,还带领魏军在渭水河边朗诵起了《出师表》。他吟诵时表情严肃、气势逼人,仿佛在展示自己绝不出战的决心。吟诵后,他向对岸的诸葛亮深鞠一躬,这一弯腰,是对河对岸这位对手、知音、师长的诚挚敬意。
他身后的魏军将士在朗诵时同样神情庄重,司马师甚至忍不住落泪。古人赞颂《出师表》“鬼神泣壮烈”,如此能感动鬼神的忠义,足以超越阵营、国家的限制,感染到魏国的将士们。所以面对敌军将领时,魏军将士的眼中没有讽刺、挑衅,反而是肃穆、庄重,想必他们也对《出师表》中的拳拳爱国心肃然起敬。
❾ 面对突发状态,司马懿作出了正确的抉择,为什么遭到百姓的嘲笑
因为百姓不能理解司马懿为什么会穿上女人的衣服,确实为了胜利司马懿也是费了不少的劲,毕竟他的对手诸葛亮也是一个厉害角色,所以他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然永远不知道国家使命时候会出现危险。那接下来我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介绍司马懿。
相信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他和诸葛亮的一个故事吧,那就是空城计。确实很多的人都以为是司马懿太小心谨慎了,所以最后才会错失好机会吧,但是这次可能真的是错了,以为司马懿当时并不是因为太过于小心谨慎而是为了以后国家发展着想。
好了,最后还是要给大家总结一下,确实因为当时情况紧急,只有这样子做才有可能取得最后是胜利,所以最后即使是百姓不能理解,甚至是嘲笑,那也是最好的办法。
❿ 《虎啸龙吟》司马懿为什么穿红衣
因为在当时司马懿决定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魏国政权。红黑色的服饰是从汉朝到晋朝都是很尊贵的颜色,司马懿穿上红衣就是想表达他要做至尊,没有人能压住他的磅礴气势。
在预告中司马懿穿着朝靴和红衣出现在大殿上时,每个人都觉得他已经到了权利巅峰,这是司马懿人生中最张扬的时刻,没有人可以盖住他的气势。
司马懿这一生大部分都生活的很憋屈,从曹操到曹芳,每代帝王对他最多的是猜忌,所以司马懿活的小心翼翼,只要能保司马家平安他什么都可以做。
当初他和诸葛亮两军对战的时候,诸葛亮为了引司马懿出兵送给他女装,司马懿只能穿上女装背《出师表》,其实他也是在暗示自己,不要像诸葛亮那般愚忠,这一切的铺垫都是为后来司马懿黑化做铺垫。
司马懿后期这身红衣是陈同勋设计的,他表示这套服饰修改了很多遍,如果颜色太轻就觉得司马懿特别轻浮,而颜色太深的话不能让司马懿表现出他的心理变化,对朝野重臣的俯视感,所以这件衣服的颜色相当难把握,最后陈同勋决定用麻,经过缜密的设计,让衣服有了穿透感。
观众能从这件衣服上看出司马懿的情绪,这一次司马懿终于能做执刀人,想要怎么样都行。
《军师联盟》和《虎啸龙吟》
《军师联盟》与《虎啸龙吟》讲述的是司马懿的倥偬一生,从《军师联盟》里司马懿的一腔热血与谨小慎微,到《虎啸龙吟》的忍辱负重与杀伐果断,司马懿在冰与火之歌里笑到了最后,以一个胜利者的落寞背影。
《军师联盟》与《虎啸龙吟》没有刻意去歌颂谁,去抹黑谁,它把血淋淋的历史和肮脏的政治摊开给你看,让你自己去判断与共鸣!
《军师联盟》与《虎啸龙吟》刻画的人物非常饱满。曹操的雄才大略与冷血无情、荀彧荀攸的高风亮节与固执己见、曹丕曹叡的帝王驭人、夏侯一族的累世忠良、三马同曹的鹰视狼顾!
曹操慨叹关羽时的豪情万丈让人心旌荡漾,夏侯玄上断头台的英雄气概让人泪眼婆娑,而赤脚舞在满地血污刑场上的蒹葭,脑子里满是失败被屠戮的曹爽一族,和被株连的三千多人,让人心生破碎!
可这就是历史!一朵开在累累白骨上的血腥之花,绚丽多彩,却冷若冰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