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羊毛衫的制作工艺流程
1、抓绒
每年五六月份,牧民们开始为山羊抓绒。冬天过去,天气回暖,羊绒开始自然脱落,如果山羊头部的绒毛开始脱落,就可以确定这只羊到梳绒的时候了。
注意事项:
样品分析,即根据样品资料,确定原料纱支、配色、机号、坯布组织及密度, 通过实验小样,确定织物的回缩率及成品密度。按样品及合约要求,制定规格尺寸,初步确定单件用料定额及辅助物料等; 理论计算横机产品的编织操作工艺单,或按款式和规格制定圆机产品的织物门幅,及针筒尺寸。
初步确定回缩率、计算吓数初稿工艺进行试样性投产;以试样产品为基础,对试样产品进行分析、鉴定,确定生产工艺(包括横机、 圆机、裁剪排料图和后整理等。计算衣片重量或单件排料面积重量,损耗率和用毛量;定出横机产品的剪裁 样板和按样板的排料方法。
制定成衣工艺流程和要求,横机产品根据织物单位线圈重量与各衣片线圈数求出单位产品理论重量。 计算横机单件产品的原料耗用量,制定横机所编织半成品的质量要求。 制定缝纫工艺流程和质量要求,制定染色和后整理工艺及质量的要求,确定产品出厂重量、商标、及包装形式。
为保证产品的质量要求,一定要先试验、后定工艺,先封样、后投产试样后,经小批生产核实工艺,方可批量生产。
同时,在工艺方面,因为针织面料的伸缩性很好,在进行样板设计的时候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为造型而设计的收褶、接缝、拼接等工序。
而且,针织面料通常也不适宜运用推归、 拔烫等的技巧造型,而是运用面料本身的弹性或者是适当的运用褶皱手法的处理, 从而达到适合人体曲线的效果。那么面料的伸缩性就成为在样板设计制作时候的 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
2. 羊毛衫工艺计算
第一节:工艺(吓数纸、尺码纸)设计要求羊毛衫吓数设计是根据产品的款式,规格尺寸,手感及成品重量等要求来制定操作吓数的.羊毛衫生产过程是按吓数操作要求进行的.因为吓数设计得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成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吓数设计内容羊毛衫的生产吓数主要有织片(横式手机.花机,电脑机),成衣(缝盘)和后整等方面,具体要如下:(1)样品分析,即根据样品资料,确定原料,毛纱支数,机型号?坯布(布片)织法及密度(字码)(2)按样品及合约要求,制定规格尺寸,初步确定单件用料定额及辅助物料等; (3)初步确定其缩水情况,计算吓数初稿工艺进行织办试样投产。(4)以试样产品为基础,对初办进行分析,鉴定,确定生产吓数纸工艺(包括横式手机,花机,电脑机,裁剪排料图,缝盘尺寸和后整工序,洗水等). (5)计算衫片重量或单件重量,织,缝,挑,损耗率和用毛数量. (6)制定成衣工艺流程和要求. (7)确定成衣出货重量. (8)整理好吓数及有关资料归档.第二节:平方密度(组织)的计算在设计工艺中,平方密度(以后简称组织)的求取准确以否直接影响吓数计算水平和产品质量效果,所以组织在整个款式设计工艺中占有重要地位,即然组织这么重要,我们又如何地进行合理正确求取呢?这里就作如下步骤进行简介. 一:根据办单或客人要求去选定针型种类,毛料品种和毛的用量条数,去确定附合手感的字码来织一块30CM×30CM布片. 二:把织好的布片锁好眼进行封口,缝成袋状然后根据要求手感进入洗水,烘干和顺烫,烫时要注意,不能用力扩张或缩小布片的原有面积,烫时要使布片,平,正. 三:把烫好的布片取出来,放在水平的工作台面上,量取一定单位面积时所包含的针数,转数,再求取出其1CM或1寸所包含的针数,转数,例如:一幅100支针×80转的布片洗烫好后,布片横向密度(宽度)为30CM直向密度为30CM然后用布片开针支数100支÷布片宽度30cm =3.33支,再用布片转数80÷布片长度30CM =2.69转其布片计算出组织为1cm=3.33支×2.69转,注意:求取组织时,为了避免在吓数计算中减少差异,所以一般只保留3位有效数字. 四:新平方组织的计算公式在羊毛衫生产过程中,由于产品重量的限制,往往会引起织物字码的梳结变化,织物字码的变化直接影响其平方组织,为了快速和简便计算平方组织,可根据如下公式计算: 例如:字码10支2.5/8组织(3.84支×2.98转)要较梳1分织10支拉2.6/8寸,现将原字码化为分数,2寸=16分+5分=21分,较梳后字码分数为:2寸=16分+6分=22分, 用原字码21分÷22分=0.95较结字码用原组织 3.84÷0.95=4.04支,转数2.98÷0.95=3.14转较梳字码用原组织 3.84×0.95=3.65支,转数2.98×0.95=2.83转以上公式,只适用于字码拉力变化不大时的计算,若超过3分以上的字码不可采用,应重新求取平方组织.
3. 怎么看懂羊毛衫工艺单
1. 底边起针=(1/2胸围-1厘米)×横密+缝耗(针) ;
2. 身长行数=(身长-底边罗纹)×直密 ;
3. 正身长行数=(身长-底边罗纹-挂肩)×直密;
4. 肩宽针数=肩宽×横密缝耗(针) 5. 挂肩总行数=挂肩长×直密。
4. 羊毛衫工艺单算法
上衣后片计算方式:
1. 底边起针=(1/2胸围-1厘米)×横密+缝耗(针)
2. 身长行数=(身长-底边罗纹)×直密
3. 正身长行数=(身长-底边罗纹-挂肩)×直密
4. 肩宽针数=肩宽×横密缝耗(针)
5. 挂肩总行数=挂肩长×直密
6. 挂肩收针针数=(1\2胸围针数-肩宽针数)÷2
7. 挂肩收针方法: 平收3针~6针后,佘针一般每2行减1针,在7厘米~9厘米的高度内,将应收针数收完。
8. 后领口针数=后领口宽×横密+缝耗(针)
9. 单肩针数=(肩宽针数-后领口宽针数)÷2
10.肩坡每行收针针数=单肩针数÷肩高行数
上衣前片计算方式:
1. 底边起针=(1/2胸围+1厘米)×横密+缝耗(针)
2. 身长行数,与后片“2”相同。
3. 正身长行数,与后片“3”相同。
4. 肩宽针数,与后片“4”相同。
5. 挂肩总行数,与后片“5”相同。
6. 挂肩收针针数,与后片“6”相同。
7. 挂肩收针方法: 可比照后片,但前片比后片多出1厘米,收针要比后片多收次。可在平收时, 收掉这1厘米的针数。
袖片计算方式:
编织袖片时,它的直密和横密与原密度略有差别:袖横密=原密度×125% 袖直密=愿密度×95%
1. 袖口起针=袖宽×2×袖横密+缝耗(针)
2. 袖长行数=(袖长-袖口罗纹长)×袖直密+缝耗(针)
3. 袖根针数=袖根宽×2×袖横密+缝耗(针)
4. 袖身每边应加针数=(袖根针数-袖口针数)÷2
5. 袖身行数=袖长行数-袖山行数
6. 袖山行数=袖长高×袖直密×+缝耗(针)
7. 袖山单侧收针针数=(袖根针数-袖山宽针数)÷2
领片计算方式:
1.领片针数=(领深×2+后领宽+2厘米)×罗纹横密
2.领片行数=领高×罗纹直密 其它 在做编织工艺时,有些规律性的尺寸关系及简便计算方法可以借鉴:
1.一般成人袖宽比挂肩少3厘米~3.5厘米,童装袖宽比挂肩少1.5厘米~2厘米。
2.一般男衫的袖口宽为21厘米~24厘米,女衫的袖口宽为17厘米~21厘米。
3.编织袖片时,若加针,宜先快后慢,若减针,则先慢后快。
4.成人的袖山高尺寸一般为12厘米~14厘米。
5.袖山收针行数接近于前、后片挂肩的收针行数。
6.为编织操作简便,一般后领口可不予考虑。
7.后领口宽一般为肩宽的1/3。
5. 羊毛衫的工艺计算公式有哪些
第一节:工艺(吓数纸、尺码纸)设计要求羊毛衫吓数设计是根据产品的款式,规格尺寸,手感及成品重量等要求来制定操作吓数的.羊毛衫生产过程是按吓数操作要求进行的.因为吓数设计得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成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吓数设计内容
羊毛衫的生产吓数主要有织片(横式手机.花机,电脑机),成衣(缝盘)和后整等方面,具体要如下:(1)样品分析,即根据样品资料,确定原料,毛纱支数,机型号?坯布(布片)织法及密度(字码)(2)按样品及合约要求,制定规格尺寸,初步确定单件用料定额及辅助物料等;
(3)初步确定其缩水情况,计算吓数初稿工艺进行织办试样投产。(4)以试样产品为基础,对初办进行分析,鉴定,确定生产吓数纸工艺
(包括横式手机,花机,电脑机,裁剪排料图,缝盘尺寸和后整工序,洗水等).
(5)计算衫片重量或单件重量,织,缝,挑,损耗率和用毛数量.
(6)制定成衣工艺流程和要求.
(7)确定成衣出货重量.
(8)整理好吓数及有关资料归档.第二节:平方密度(组织)的计算
在设计工艺中,平方密度(以后简称组织)的求取准确以否直接影响吓数计算水平和产品质量效果,所以组织在整个款式设计工艺中占有重要地位,即然组织这么重要,我们又如何地进行合理正确求取呢?这里就作如下步骤进行简介.
一:根据办单或客人要求去选定针型种类,毛料品种和毛的用量条数,去确定附合手感的字码来织一块30CM×30CM布片.
二:把织好的布片锁好眼进行封口,缝成袋状然后根据要求手
感进入洗水,烘干和顺烫,烫时要注意,不能用力扩张或缩小布片的原有面积,烫时要使布片,平,正.
三:把烫好的布片取出来,放在水平的工作台面上,量取一定单位面积时所包含的针数,转数,再求取出其1CM或1寸所包含的针数,转数,例如:一幅100支针×80转的布片洗烫好后,布片横向密度(宽度)为30CM直向密度为30CM然后用布片开针支数100支÷布片宽度30cm =3.33支,再用布片转数80÷布片长度30CM =2.69转其布片计算出组织为1cm=3.33支×2.69转,注意:求取组织时,为了避免在吓数计算中减少差异,所以一般只保留3位有效数字.
四:新平方组织的计算公式
在羊毛衫生产过程中,由于产品重量的限制,往往会引起织物字码的梳结变化,织物字码的变化直接影响其平方组织,为了快速和简便计算平方组织,可根据如下公式计算:
例如:字码10支2.5/8组织(3.84支×2.98转)要较梳1分织
10支拉2.6/8寸,现将原字码化为分数,2寸=16分+5分=21分,较梳
后字码分数为:2寸=16分+6分=22分, 用原字码21分÷22分=0.95
较结字码用原组织 3.84÷0.95=4.04支,转数2.98÷0.95=3.14转
较梳字码用原组织 3.84×0.95=3.65支,转数2.98×0.95=2.83转
以上公式,只适用于字码拉力变化不大时的计算,若超过3分以上的字码不可采用,应重新求取平方组织.
6. 羊毛衫工艺单
那个专业术语是下数。呵呵。详细的,我的QQ空间里有这麼篇东西,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吧http://user.qzone.qq.com/388087?ptlang=2052裏面有3篇。请过目
7. 羊毛衫工艺单中,净横,净值是指什么
根据针织服装的生产和加工特点分类
(一)毛针织服装分类
1.按原料成分分类
(1)纯毛类(包括毛类混纺类):可分为羊毛衫、羊绒衫、驼毛衫、羊仔毛(短毛)衫、兔羊毛混纺衫、驼羊毛混纺衫、牦牛毛羊毛混纺衫等。
(2)混纺类:可分为羊毛/腈纶、兔羊/腈纶、马海毛/腈纶、驼毛/腈纶、羊绒/锦 纶混纺衫、羊绒/蚕丝混纺衫等。
(3)纯化纤类(包括化纤混纺类):可分为弹力锦纶衫、弹力丙纶衫、弹力涤纶衫、腈纶膨体衫、腈纶/涤纶、粘纤/锦纶混纺衫等。
(4)交织类:可分为羊毛腈纶、兔毛腈纶、羊毛棉纱交织衫等。
2.按纺纱工艺分类
(1)精梳类:采用精梳工艺纺制的针织绒、细绒线、粗绒线织制的各种羊毛衫、粗细绒线衫等。
(2)粗梳类:采用粗梳工艺纺制的针织纱线织制的各种羊仔毛衫、羊绒衫、兔毛衫、驼毛衫、雪兰毛衫等。
(3)花色纱毛衫:采用花色针织绒(圈圈纱、结子纱自由纱、拉毛纱)织制的花 色毛衫。这类毛衫外观奇特、风格别致、有艺术感。
3.按编织机器类型分类
毛衫类织物一般为纬编织物,有圆机产品和横机产品两种。
(1)圆机产品:是指用圆型针织机先织成圆筒形坯布,然后再裁剪加工缝制成的毛衫。
(2)横机产品:是指用手摇横机编织成衣坯后,再经加工缝合制成的毛衫。也可指电脑横机织成坯布,经裁剪加工缝制成毛衫。
4.按坯布组织结构分类
一般分为单面、四平、鱼鳞、提花、扳花、挑花、绞花等多种。
5.按修饰花型分类
可分为印花、绣花、贴花、扎花、珠花、盘花、拉毛、缩绒、镶皮、浮雕等。
(1)印花毛衫:在毛衫上采用印花工艺印制花纹,以达到提高美化效果之目的,是毛衫中的新品种。印花格局有满身印花、前身印花、局部印花等,外观优美、艺术感染力强、装饰性好。
(2)绣花毛衫:在毛衫上通过手工或机械方式刺绣上各种花型图案。花型细腻纤巧,绚丽多彩,以女衫和童装为多。有本色绣毛衫、素色绣毛衫、彩绣毛衫、绒绣毛衫、丝绣毛衫、金银丝线绣毛衫等。
(3)拉毛毛衫:将已织成的毛衫衣片经拉毛工艺处理,使织品的表面拉出一层均匀稠密的绒毛。拉毛毛衫手感蓬松柔软,穿着轻盈保暖。
(4)缩绒毛衫:又称缩毛毛衫、粗纺羊毛衫,一般都需经过缩绒处理。经缩绒后毛衫质地紧密厚实、手感柔软、丰满,表面绒毛稠密细腻,穿着舒适保暖。
(5)浮雕毛衫:是毛衫中艺术性较强的新品种,是将水溶性防缩绒树脂在羊毛衫上印上图案,再将整体毛衫进行缩绒处理,印上防缩剂的花纹处不产生缩绒现象,织品表面就呈现出缩绒与不缩绒凹凸为浮雕般的花型,再以印花点缀浮雕,使花型有强烈的立 体感,花型优美雅致,给人以新颖醒目的感觉。
(二)棉针织服装分类
1.按面料的生产方式分类 针织服装面料按生产方式分为经编和纬编两大类。
2.按面料的组织结构分类 经编针织面料的单梳节经编基本组织有经平组织、经缎组织、经绒组织等。但在实际生产中,作为外衣或衬衫等一般多用双梳或多梳经编组织。双梳经编织物中用途较广的是经平绒组织、经平斜组织和经斜编链组织等。纬编针织面料的基本组织主要有纬平针组织(俗称"汗布")、罗纹组织(俗称:"弹力布")、双罗纹组织(又称双正面组织,俗?quot;棉毛布")、双反面组织(也称"珍珠编")等。还有衬垫组织、集圈组织、毛圈组织、菠萝组织、纱罗组织、波纹组织、长毛绒组织、衬经衬纬组织等花色组织以及复合组织等。
了解了服装的各种分类方法以及不同服装的性能特点后,就可以使我们明确有关服装的设计目的与要求,正确选择面料、辅料,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加工制作,按照规定的程序检验各类服装, 最终制成令客户满意的服装。
以上如果都知道了,那么采购就没什么难的了,
采购记得多问多听多学,货比3家,比价格,比材料,千万别买到次品或者库存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多走走市场,不怕你是生手,就怕你不学,走多几次就什么都了解了。
8. 手摇横机羊毛衫工艺算法公式
旧平膊吓数纸的计算公式
一:后幅计算法(后膊不收花)
(1)胸活×组织支数+缝口=后幅胸活支数
(2)身长领边度(膊度)-衫脚高×组织转数+缝口=身长总转数
(3)袖夹-1.5CM缝耗×组织转数+缝口=袖夹转数(上身位转数)
(4)领活-1.5CM缝耗×组织支数=领活支数,(后领收花,12G,
9G,7G,一般用,1-2-3,5G,3G一般用1-2-2或1-1-2.最主要
是看后领深尺寸大小来确定怎样收花.)
(5)膊活(肩活)×组织支数-领活总支数÷2=后幅一边剩针.
(6)后幅胸活支数-膊活总支数÷2=后幅一边收夹支数,(收
夹一般用5--7CM转数收).
(7)身长总转数-上身位转数=下身位转数,若有膊斜则用身长
总转数-膊斜转数(膊斜尺寸若没规定,一般用3CM计算)-上身
位转数(袖夹转数)=下身位转数.
(8)旧平膊前幅收花:先快后慢,夹型要直,收花尽量用1级花收完
二:前幅计算公式
(1)前幅开针比后幅多2CM支数,多出的支数由收夹时收完.
(2)前幅剩针和后幅一样,全长转数一样,下身位转数与后幅一样.
(3)前幅收领圆领一般用收完领直位要剩多些,
最少要有2--3CM,收花个数视乎领位转数而定,圆领要尽量收圆.
领则最好一个转数收完要够V.
(4)圆领用后领总支数-前领两边收领支数=前领落领支数.V
领则用后领总支数÷2=前领每边收领支数.
(5)袖夹(上身位转数,若有落膊,要加膊斜转数)-收夹转数(收夹转
数与后幅一样)-收领转数=收完夹至收领直位转数.
(6)前幅开针支数-膊活(肩活)总支数÷2=前幅每边收夹支数
(7)旧平膊前幅收花:先快后慢,夹型要直,收花尽量用1级花收完
三:袖计算方法
(1)袖夹总转数-收夹转数(若有落膊则要减膊斜转数)×2-2
÷组织转数×组织支数×1.05+缝耗=袖尾剩针.
(2)袖长膊度-袖咀长×组织转数×0.95=袖全长转数.
若袖长是后中度则要减膊活一半 = 袖长膊度
(3)袖活夹底度×2×组织支数×1.05+缝耗=袖活总支数.
如无袖活,旧平膊袖活比袖夹细2--3CM.
(4)袖活总支数-袖尾剩针÷2=袖每边收夹支数.
(袖收夹转数比前后幅多2转)
(5)袖活总支数-袖咀开针支数(各种袖咀开针计算方法看附
页)÷2=袖每边加针支数.
(6)袖加完针至收夹直位一般 2.5cm-3.5cm.
(7)袖全长转数-收夹转数-直位转数=袖加针转数.
(8)袖加针算法:例如: 212转加39支
212转÷39支=5.43589… 5.43589…-5=0.43589… 0.43589…×39支=16.99…
把个位数减去第1个加针的转数 6+1+17 后1次加针的次数 5+1+22
(9)旧平膊前幅收花:先慢后快夹型要直,收花尽量用1级花收完
第二节:新平膊吓数纸的计算公式
一:后幅计算公式(后膊收花)
(1)胸活夹底度×组织支数=后幅胸活支数.
(2)身长领边度(膊度)-衫脚高×组织转数+缝口=身长总转数
(3)领活外度-1.5CM缝耗×组织支数=后领活总支数(领活内度要加两边领贴活)(后幅剩针5--7支由领针减出)
(4)膊活边至边度-领活(领活内度要减两边领贴活,外度不用)÷2×组织支数=后幅每边膊活支数(即收膊支数)
(5)后幅一边收膊支数÷组织支数×组织转数×0.727+缝耗=后幅收膊转数.
(6)后幅胸活支数-膊活总支数÷2=后幅一边收夹支数,(收夹一般用5--7CM转数收).
(7)袖夹斜度-1.5CM缝耗(若有落夹则不用减缝耗)×组织转数+收膊一半转数=后幅上半身总转数.(即袖夹总转数)
(8)上身位转数-收膊转数-收夹转数=收完夹至收膊直位转数
(9)身长总转数-上身位总转数=下身位转数.
后幅后膊不收花计算公式
(1)胸活夹底度×组织支数=后幅开针支数.
(2)身长领边度(膊度)-衫脚高×组织转数+缝口=身长总转数
(3)领活外度-1.5CM缝耗×组织支数=后领活总支数(领活内度要加两边领贴活)
(4)膊活边至边度-领活(领活内度要减两边领贴活,外度不用)÷2×组织支数=后幅每边膊活支数(即落膊支数)
(5)后幅膊斜尺寸×组织转数=后幅落膊转数(若没膊斜尺寸,一般用3CM左右计
(6)后幅开针支数-膊活总支数÷2=后幅一边收夹支数,(收夹一般用5--7CM转数收).
(7)袖夹斜度-1.5CM缝耗(若有落夹则不用减缝耗)×组织转数+落膊转数=后幅上半身总转数.(即袖夹总转数)
(8)上身位转数-落膊转数-收夹转数-收完夹至套纱转数=套完纱至落膊直位转数(此直位转数用来缝袖尾一般用3.5 cm-5cm)
(9)身长总转数-上身位总转数=下身位转数.
(8)新平膊后幅收花:先快后慢,夹型要弯,收花最好分3级花以上收
二:前幅吓数计算公式(后膊收花)
(1)前幅开针比后幅多2CM支数,多出的支数由收夹时收完.
(2)前幅膊针比后幅多1CM,总转数一样,下身位转数与后幅一样.收夹转数与后幅一样.
(3)前幅收领圆领一般收三级花,收完领直位要剩多些,最少要有2--3CM,
收花个数视乎领位转数而定,圆领要尽量收圆. V领则最好一个转数收完要够V.
(4)圆领用后领总支数-前领两边收领支数=前领落领支数.V领则用后领总支数÷2=前领每边收领支数.
(后膊收花,前膊位每边要比后幅多1CM支数,此支数由领支数减出)后膊不收花则不用减.
(5)前幅收完夹后,织直位转数到后幅收膊位置时,要做记号给缝盘上袖.
(6)上身位总转数-收领转数-收夹转数-收完夹至做记号所拉直位转数=做完记号至收领所拉转数.
(此计法针对领深尺寸较浅的款式所定,若领深尺寸比较深则另计)
前幅吓数计算公式(后膊不收花)
(1)前幅开针比后幅多2CM支数,多出的支数由收夹时收完.
(2)前幅膊针比后幅多1CM,总转数一样,下身位转数与后幅一样.收夹转数与后幅一样.
(3)前幅收领圆领一般用三级花收收完领直位要剩多些,最少要有2--3CM,收花个数视乎领位转数而定,圆领要尽量收圆.V领则最好一个转数收完要够V.
(4)圆领用后领总支数-前领两边收领支数=前领落领支数.V领则用后领总支数÷2=前领每边收领支数.
(5)前幅收完夹至套纱位转数与后幅一样,
(6)上身位总转数-收领转数-收夹转数-收完夹至套纱所拉直位转数=套完纱至收领所拉转数.(此计法针对领深尺寸较浅的款式所定,若领深尺寸比较深则另计)
(7)新平膊前幅收花:先快后慢,夹型要弯,收花最好分3级花以上收
三:袖吓数的计算公式(后膊收花)
(1)收膊位转数-1÷组织转数×组织支数×1.05+缝耗=袖尾 剩针.(第一种做法)
(2)收膊支数×80%+缝耗=袖尾剩针(第二种做法)
(3)袖活夹底度×2×组织支数×1.05+缝耗=袖活总支数.
(4)用后幅收夹转数+收完夹至收膊直位转数-1cm至1.5CM左右转数=袖收夹转数
(5)袖活总支数-袖咀开针支数(各种袖咀开针计算方法看附图)
(6)袖活总支数-袖尾剩针÷2=袖每边收夹支数.
(7)袖长膊度-袖咀长×组织转数×0.95缝耗=袖全长转数.(若袖长是后中度则要减膊活一半 = 袖长膊度)
(8)袖全长转数-收夹转数-直位转数=袖加针转数.
后膊不收花袖尾剩针计算公式
(1)后幅套完纱至落膊直位转数-1÷组织转数×2×组织支数 ×1.05+2=袖尾剩针
(3)袖活夹底度×2×组织支数×1.05+缝耗=袖活总支数.
(4)用后幅收夹转数+收完夹至收膊直位转数-1CM至1.5CM左右转数=袖收夹转数
(5)袖活总支数-袖咀开针支数(各种袖咀开针计算方法看附图)
(6)袖活总支数-袖尾剩针÷2=袖每边收夹支数.
(7)袖长膊度-袖咀长×组织转数×0.95缝耗=袖全长转数.(若袖长是后中度则要减膊活一半 = 袖长膊度)
(8)袖全长转数-收夹转数-直位转数=袖加针转数.
(9)新平膊袖收花:先慢后快,夹型要弯,收花最好分3级花以上收
新平膊袖S型收花样式
第三节:背心吓数计算公式
一:后幅吓数计算公式
(1)胸活×组织支数+缝耗=后幅胸活支数
(2)身长领边度(膊度)-衫脚高×组织转数+缝口=身长总转数
(3)领活-1.5CM缝耗×组织支数=领活支数,(后领收花,12G, 9G,7G,一般用,1-2-3,5G,3G一般用1-2-2或1-1-2.最主要是看后领深尺寸大小来确定怎样收花.)
(4)肩活(膊活)边至边度-袖咀长(两边夹贴活)×组织支数-领活总支数÷2=每边膊针
(5)袖夹口度(内度)+夹贴活(袖夹外度不用加)×组织转数+缝耗+膊斜转数(后膊收花+收膊一半转数)=袖夹(上身位)总转数.
(6)膊斜尺寸×组织转数=膊斜转数,(若后膊收花则用一边膊针÷组织支数×组织转数×0.727+2转缝耗=后幅收膊转数)
(7)袖咀长(即夹贴活)×组织支数=落夹支数.
(8)后幅开针支数-膊活总支数-两边落夹支数÷2=每边收夹支数.
(9)袖夹总转数-膊斜转数-收夹转数(背心收夹转数一般用袖夹总转数-膊斜或收膊转数后的3/5作为收夹转数)=收完夹至落(收)夹直位转数.
(10)身长总转数-袖夹总转数=下身位转数.
(1)前幅开针比后幅多2CM支数,多出的支数加入落夹支数中.
(2)身长与后幅一样,落膊与后幅一样,膊针与后幅一样(若后膊收花,前幅膊针每边要比后幅多1CM支数,由领活支数减出.)
(3)前幅收领圆领一般用收完领直位要剩多些,最少要有2--3CM,收花个数视乎领位转数而定,圆领要尽量收圆. V领则最好一个转数收完要够V.
(4)圆领用后领总支数-前领两边收领支数=前领落领支数.V领则用后领总支数÷2=前领每边收领支数.(后膊收花,前膊位每边要比后幅多1CM支数,此支数由领支数减出)后膊不 收花则不用减.
(5)前幅领深尺寸(领边度)×组织转数+缝耗=前幅收领转数.
(6)袖夹总转数与后幅一样下身位转数与后幅一样.
(7)前幅收夹转数一般比后幅收夹转数少2CM左右转数.
(8)袖夹总转数-收领转数-收夹转数=收完夹至收领直位转数 (若前领深尺寸比较深则另当别计.)
(9)前幅收夹支数与后幅一样.
第四节:尖膊吓数的计算公式.
一:后幅吓数计算公式.
(1)胸活夹下度×组织支数+缝耗=后幅开针支数.
(2)身长领边度-衫脚高-袖尾活2cm-2.5cm×组织转数=后幅总转数
(3)袖夹领边垂直度-袖尾活2cm-2.5cm缝耗×组织转数+缝耗=袖夹总转数.
(4)领活外度-两边袖尾活3.5cm-4cm(一般每边2cm)×组织支数=领活总支数
(5)尖膊后幅一般不做后领深。
(6)用后幅总支数-领活总数÷2=后幅每边收夹支数.
(7)收夹则用袖夹转数收,一般收完夹花留2--4转直位.
(8)身长总转数-袖夹转数=下身位转数.
(9)尖膊后幅收花:先慢后快,例如: 2-2-☆ 3-2-☆
夹型要直,收花尽量用1级花收完
二:前幅吓数计算公式
(1)胸活加大2CM×组织支数=前幅开针支数.
(2)后幅总转数-2cm转数=前幅全长转数.
(3)前幅袖夹转数比后幅袖夹少2cm转数。
(4)前幅收夹支数与后幅一样,前幅比后幅多开支数全部放在前幅领位,
(5)前幅开针总支数-收夹支数(收夹支数与后幅一样)=前领总支数.
(6)前幅收完夹直位一般3--4转由收夹转数减出.
(7)前领总支数-收领支数-前幅每边5--7支膊剩针=落领支数 前幅前幅每边收领支数.
(8)前幅收领圆领一般用,1-2-*,2-2-*,收完领直位一般2转。
(9)尖膊前幅收花:先慢后快,例如:2-2-☆
3-2-☆ 夹型要直,收花尽量用1级花收完
三:袖吓数计算公式
(1)袖尾一般做7--9CM X 组织支数+缝耗=袖尾剩针.
(2)袖收夹花用后幅上身位转数+前幅上身位转数÷2+缝耗=袖收夹转数.
(3)袖长后中度-袖咀长-领活一半×组织转数+缝耗×0.95=袖全长总转数.
★袖长领边度-袖咀长×组织转数+缝耗=袖长总转数.
(4)袖活尺寸×2×组织支数×1.05+缝耗=袖活总支数.
(5)袖活总支数-袖尾剩针÷2=袖每边收夹支数.
(6)袖活总支数-袖咀开针支数÷2=袖每边加针支数.
(7)袖全长转数-袖收夹转数-收完夹直位转数. (此直位一般2.5--3.5CM)=袖加针转数.
(8)尖膊袖收花:先快后慢,例如: 3-2-☆
2-2-☆
夹型要直,收花尽量用1级花收完
第五节:马鞍膊吓数的计算公式
一:后幅吓数计算公式
(1)胸活尺寸×组织支数+缝耗=后幅开针总支数.
(2)身长领边度-衫脚高-马鞍活2cm-2.5cm×组织转数+缝耗=后幅身长总转数.
(3)袖夹垂直度(领边度下夹底)-马鞍活2cm-2.5cm缝耗×组织转数+缝耗=袖夹总转数(上身位总转数)
(4)领活外度-两边马鞍活3.5cm-4cm(一般每边2cm)×组织支数=领活总支数.
(5)马鞍膊后幅一般不做后领深。
(6)膊活边至边度×组织支数-领活总支数÷2=每边收膊支数.
(7)一边收膊支数÷组织支数×组织车数×0.727=后幅收膊转数.
(8)袖夹总转数-收膊转数=收夹转数.
(9)身长总转数-袖夹总转数=下身位转数.
★有袖活无袖夹,算袖夹领边度:用袖活夹底度×0.25+袖活尺寸=袖夹领边垂直度.
(10)马鞍膊后幅收花:先慢后快,例如: 2-2-☆
3-2-☆
夹型要直,收花尽量用1级花收完
二:前幅吓数计算公式
(1)胸活加大2CM×组织支数+缝耗=前幅开针支数.
(2)后幅总转数-3cm转数=前幅全长转数.
(3)前幅膊活每边剩针要比后幅每边收膊支数多1--2CM(此1--2CM支数由领位减出.
(4)前幅收夹支数与后幅一样,前幅比后幅多开支数全部放在领位.
(5)前幅开针总支数-收夹支数(收夹支数与后幅一样)=前领总支数.
(6)前幅收完夹直位一般3--4转由收夹转数减出.
2-1-*
(3)前幅收领圆领一般用 2-2-*
1-2-*
收完领直位要剩2转完,收花个数
视领位转数而定,圆领要尽量收圆.V领则最好一个转数收完要够V.
(4)圆领用后领总支数-前领两边收领支数=前领落领支数.
V领则用后领总支数÷2=前领每边收领支数.(后膊收花,前膊位每边要比后幅多1CM支数,此支数由领支数减出)
后膊不收花则不用减.
(8)前幅身长总转数-下身位转数(下身位转数与后幅一样)=前幅收夹转数
(9)前领深尺寸-马鞍活2/3CM×组织转数+缝耗=前幅收领转数.
(10)马鞍膊前幅收花:先慢后快,
例如: 2-2-☆
3-2-☆
夹型要直,收花尽量用1级花收完
三:袖吓数计算公式
(1)用马鞍活(一般7--9CM)×组织支数×1.05+缝耗=袖尾剩针。
(2)用后膊针÷组织支数×组织转数+缝口=马鞍转数
(3)袖活夹底度尺寸×2×组织支数×1.05+缝口=袖活支数
(4)袖活总支数-袖尾剩针÷2=袖每边收夹支数.
(5)袖收夹转数用后幅收夹转数,+前幅收夹转数÷2=袖收夹转数.
(6)袖长后中度-领活一半-马鞍长-袖咀长×组织转数×.095=袖长总转数.
★袖长领边度-马鞍长-袖咀长×组织转数×0.95=袖长转数
(7)袖长总转数-马鞍转数-收夹转数-直位转数(此直位一般3--4CM)=袖加针转数.
(8)袖活总支数-袖咀开针支数÷2=袖每边加针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