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清朝千总带多少兵
设于四川、新疆;
抚标,由巡抚统辖;
军标;
提标,由提督统辖;
镇标,兵力一般为三四千人。以后职权日轻,至清为武职中的下级,位次于守备。
千总(500-千人左右)、右,明初京军三大营置把总,嘉靖中增置千总,皆以功臣担任。绿营兵除在京师五城戍卫以外千总。
各军标下设协,由副将统领,协下设营,把总的官职是清代绿营兵的编制。起于明初,由总督统辖、镇标。
提督。所辖军队一般为五六千人或六七千人。
总兵,由总兵统辖,由将军统辖,绝大部分分驻全国各省。在京师担任卫戍的称为巡捕五营、把总(百总、前,又因是以营为主要基层编制亦称绿营兵:统辖镇标的总兵是仅次于提督的武官,也分陆路与水师,共有 83 人,镇标所辖一般为三营、二营,由参将〈参考:明 孔贞运《明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公(袁可立)于皇城岛请设参将、守备各一员,练兵三千、都司,守备(掌营务粮饷)、分别统领,以为登莱外薮。”〉游击:为各省绿营的最高武官,分为陆路与水师,共设水陆提督 23 人,惟东北三省不设。提标一般设左,100人左右。从所统领人数上看相当于现在的营连级干部。
清朝在统一全国过程中、后 5 营;
河标,由河道总督统辖;
漕标。实际各省绿营独立组织为提标,将收编的明军和其他汉人按明军旧制,以营为单位组建军队,因用绿色旗而名绿旗兵、中,营下设汛,由千总(500-千人左右)、把总(百总,100人左右)分别统领。兵分步兵,由漕运总督统辖,并辖城守营与分防营,与八旗步军营同隶步军统领。步军统领下辖左右翼总兵及 16 门千总。其营制为“标”、“协”、“营”、“汛”。
标分
督标
是两个东东吧明清两代,有战事出征,置大将军和将军,战争结束则免。
明代驻守京师的京营兵分为三大营,设千总、把总等领兵官,为正六品武官,把总为七品武官。又漕运总督辖下各卫和守御所分设千总,统率漕运军队。清朝,将军为宗室爵号之一;驻防各地的军事长官也称将军(这是尊称,职位低下。清代绿营兵编制,营以下为汛,以千总,把总统领之,称“营千总”,不是官位),领运漕粮,称为卫千总、守御所千总。京师内九门,外七门,每门设千总把守,称为门千总。又四川、云南等省的土司官也有此职
B. 清代大小官员各有多少官兵
你是问清朝的武官能带多少兵吗?
具体数字不清楚。
清朝的提督就相当于今天的军级
总兵就相当于今天的师级
副将相当于今天的副师级
参将相当于今天的团级
C. 清朝所有的职位表
皇后『统领后宫』
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
九嫔: 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二十七世妇: 婕妤'九位『正三品』
美人'九位 『正四品』
才人 '九位 『正五品』
八十一御妻: 宝林'二十七位『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位『正七品』
采女 '二十七位『正八品』
后宫等级:昭仪. 婕妤.美人.才人.贵人.常在.答应.佳丽.秀女....
具体由来:
清朝后宫制度可分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分级。清代的后妃制度是在明代后妃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到了康熙以后,后宫的位号就有了具体的规定:一共分了八个等级,其中皇后一名,皇贵妃一名,贵妃两名,妃四名、嫔六名,另外,地位比较低的贵人、常在、答应等不限人数。清朝选秀女是从顺治皇帝开始的,从八旗女子中挑选出中意的少女作为内廷的后妃,顺治皇帝的这一作法从此代代相传,成为清宫的一个制度。八旗选秀女,每三年一次,由户部主持,选中的秀女就作为皇后、妃嫔的候选人,或者选配给王公贵族。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选一次,由内务府主持。这些人中虽然也有一部分后来升为妃嫔,但绝大部分都成为后宫妃嫔的使女。 参选的秀女要成为清宫后妃,要想住进这金碧辉煌的宫殿,必须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考察和挑选。首先,要严格审查她们属于哪个旗,年龄有多大。因残疾而不能入选的,由族长层层上报到都统,也就是这个旗的旗长,说明原因,报户部上奏皇帝后,才可以免除应选,自行婚嫁。如果违犯了这一规矩,就要被追查治罪。在选秀女之前,先由户部奏报皇帝,获得批准后,由八旗的各级基层长官,逐级将适龄女子的花名册呈报上来,到八旗都统衙门汇总。最后户部上报皇帝,由皇帝决定选阅日期。各旗选送的秀女,要提前送到京城。在选秀女的前一天,她们乘坐的骡车由本旗的基层长官参领和领催排定次序。日落时骡车开始出发,入夜时分进入地安门,停在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的外面,等待宫门开启以后,选送的秀女,仍然按照上车前排好的次序下车,然后由宫中的太监领着她们进入顺贞门。皇宫的御花园、体元殿、静怡轩等处都曾是选秀女的场所。选秀女时,通常是五六个秀女站成一排,由皇帝、太后亲临现场挑选。如果看中了谁,就留下她的名牌,叫做留牌子,没选上的将名牌丢弃,就叫撂牌子。这是因为,清朝明确规定,八旗秀女接受选阅时,必须穿旗人服装,严禁穿时装。并且,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万恶淫为首,“好色”是极不名誉也不道德的。所以,清朝统治者公开的两条选秀标准,一是品德,二是门第。
初选中的里边还有绝大部分人要被淘汰,也就是所谓的撂牌子
另:
清朝的后宫分为九个等级 :
皇后 (正室) X 1 (可分宫女10人)
皇贵妃 (大姨太) X 1 (可分宫女 8人)
贵妃 (二姨太) X 2 (可分宫女 8人)
妃 (三姨太) X 4 (可分宫女 6人)
嫔 (四姨太) X 6 (可分宫女 6人)
贵人 (五姨太) X 不限 (可分宫女 4人)
常在 (六姨太) X 不限 (可分宫女 3人)
答应 (七姨太) X 不限 (可分宫女 2人)
宫女 (丫环) X 应少过二千人
给皇上看上的宫女可以由答应、常在一步步升上去,秀女一被选中就可做贵人或以上,
慈禧太后就是选秀女而被封为懿贵人、懿嫔,生皇子后升为懿纪、懿贵妃,最后因儿子登基而成为太后。
D. 清朝的所有职位表
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
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清代补服、补子——顶子是区别清朝官员品级的重要标识,分朝冠用及吉服冠用两种。朝冠顶子共有三层:上为尖型宝石,中为球型宝珠,下为金属底座。吉服冠顶子比较简单,只有球型宝珠及金属底座两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用铜的,上面镂刻花纹。顶珠的颜色及材料有多种,反映不同官员的品级,按照清朝礼仪:一品官员顶珠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阳文镂花金。顶无珠者,即无品级。如果清朝官员犯法。在革去官职的同时,必须将帽上的顶珠取下,表示已不带官职。
E. 大清时期将军是多大的官,带多少兵
将军不仅可以是官职,还可以是武阶(类似现在的军衔),或者爵位
以清朝为例:
武阶18级是:建威将军(正一品)、振威将军(从一品)、武显将军(正二品)、武功将军(从二品)、武义都尉、武翼都尉、昭武都尉、宣武都尉、武德骑尉、武德佐骑尉、武略骑尉、武略佐骑尉、武信骑尉、武信佐骑尉、奋武校尉、奋武佐校尉、修武校尉、修武佐校尉。
皇族的爵位:亲王、郁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武将的官职品级:将军 从一品(楼主所说的镇南将军 平西将军,都属于这一类)
====================
所以,清朝的官员,可以是以振威将军的武阶,任广州将军的官职,就像现在的军~人,以少~校的军~衔,任营长的官职一样。
另,楼主提到的左将军 右将军等等,是汉代的武阶~同是将军,级别却是有区别的
汉代武阶分七级: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
F. 清朝 武官 都有什么官衔、品级
1、清朝武官为九品十八阶。品级及对应的官职如下:
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 、掌銮仪卫事大臣
从一品: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散秩大臣 、副将
正三品: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游击、五旗参领、协领
正四品: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 ,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六品: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盛京游牧副尉 七品典仪
正八品:外委千总
从八品: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正九品:各营蓝翎长,外委把总
从九品: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额外外委
未入流:百长、土舍、土目
2、除皇帝外,最高为领侍卫内大臣。
3、提督和都统都是武官名。
G. 清代 地方官 都有哪些 分别几品 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
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地方大员的品级为:总督,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正二品,加兵部尚书衔,从一品;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正二品。知府, 从四品
超品: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一品:人大委员长、国务院总理、政协主席
从一品:其他政治局常委
二品:人大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政协副主席、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
从二品:人大各委员会主任、国务委员、政协常委
三品:部、委、总局、办正职、省( 区、市)委书记、省( 区、市)政府正职
从三品:省级人大委员会主任、政协主席
四品:省( 区、市)委副书记、省( 区、市)委常委、常务副省( 区、市)长、省( 区、市)副职
从四品:省级人大委员会副主任、政协副主席
五品:厅(局、委、办)正职、各市(地、州)党委正职、各市(地、州)政府正职、
从五品:人大、政协正职、巡视员
六品:厅(局、委、办)副职、各市(地、州)党委副职、常委、常务副市长、各市(地、州)政府副职
从六品:地级人大、政协副职、副巡视员
七品:各县、区党委正职、各县、区政府正职
从七品:人大、政协正职、调研员
八品:各县、区党委副职、常委、常务县、区长、各县、区政府副职
从八品:县级人大、政协副职、副调研员
九品:各乡、镇、街道党委正职、政府正职
从九品:主任科员
十品:各乡、镇、街道党委副职、政府副职
从十品:副主任科员
十一品:科员
十二品:办事员
十三品:试用期尚未正式转正公务员
H. 古代军队职位详细
在不同的时期军队的职位也是不同的,就拿清朝的军职来说:
1、正一品: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二品狮子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正二品岁奉155两,加支1500两;从二品岁奉140两,加支800两
2、正二品: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三品豹子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130两,加支500两;从三品岁奉120两,加支400两
3、正三品: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四品老虎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105两,加支260两
(8)清朝协领带多少兵相当职位扩展阅读:
古代各军队职位的详细叫法:
1、元帅:唐代设有元帅、副元帅等战时最高统帅,宋有兵马大元帅,元有都元帅、元帅。
2、将军:春秋时晋国以卿为将军,战国时始为武官名,汉代将军名号颇多,魏晋南北朝更繁,隋唐以后历代皆设有将军官名。
3、校: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统带一校之官称校尉。汉武帝初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等八
4、校尉:为专掌特种军队的将领,其地位略次于将军,后通称将佐为八校。晋武帝时设有军校,为任辅助之职的军官。清代有步军校、护军校等官职。
5、尉:春秋时晋国上中下三军皆设尉,秦汉时太尉、大尉、中尉地位颇高,以后带尉字的官员地位逐渐下降。唐代折冲府以300人为团,团设校尉。明清时的卫士和八九品阶官称校尉,清代七品官中有正尉、副尉。
参考资料:网络-古代军衔
I. 清朝军队官职名称,从大到小怎么排列
1、正一品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2、从一品: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3、正二品: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卫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4、从二品: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5、正三品: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冠军使、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6、从三品: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7、正四品: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8、从四品: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9、正五品: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10、从五品: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11、正六品: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12、从六品: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13、七品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14、从七品: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15、正八品: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16、从八品: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17、正九品: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18、从九品: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19、未入流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J. 清朝的步兵统领衙门都统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公安、武警总队加上部分卫戍部队。步军营(步军统领衙门),负责治安缉捕,并有权“颁其禁令以肃清辇毂(京城)”统率着八旗步兵及绿营兵马三万五千人。清朝官制共分九品十八个级别,每个品级里有正、从之分。将军、提督、都统全是高级武官。清朝的将军分三种。
第一种是宗室爵号,如镇国将军、辅国将军。这些爵号为宗室特有,并非实际职务。
第二种是带兵出征时任命的临时统帅,如抚远大将军、靖远大将军。这种将军职务属于临时性质,并没有品级,但可别小看了这个“临时工”,有资格担任这种将军职务的无一不是位高权重的王公大臣,这种将军的职权相当于现在的五大战区司令员。
第三种是驻防将军。清朝定鼎中原之后,以八旗兵分驻各省要地称为驻防。驻防将军为驻防当地八旗兵的最高长官。全国共设驻防将军十四人,分别驻守盛京、吉林、黑龙江、绥远城、江宁、福州、杭州、荆州、西安、宁夏、伊犁、成都、广州、乌里雅苏台。
驻防将军的品级为从一品,其职权相当于现在的集团军军长。提督(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是各省绿营(兵员全部由汉人组成)的最高长官。大体上每省置提督一名。提督的品级和驻防将军一样,也是从一品,其职权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员。
此外,清朝还设有水师提督(福建水师提督、广东水师提督、长江水师提督)和九门提督(也称步军统领),官阶都是从一品。前者相当于现在的东海、南海等舰队司令员,后者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兼北京市公安局长。
除了驻防将军和提督外,清朝武官系统中还有一个从一品的职位,那就是八旗都统。八旗都统是八旗中各旗的最高长官,分掌各旗之户籍、田宅、教养、营制、兵械以及选官序爵、操演训练等事务。清朝建立初期,八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各旗旗主手中,旗主拥有很大的权力。
后来清朝皇帝为了集中皇权,设置了都统这个职位,将原本旗主手中的大部分权力都划归到了都统名下,而都统受皇帝任命,所以八旗的权力实际上全部集中到了皇帝手中。驻防将军、提督在职能上和八旗都统是平级关系,但在旗籍上却有从属关系。
比如某位驻防将军的旗籍是满洲正黄旗,那么在满洲正黄旗中,他的地位要低于正黄旗满洲都统。能被任命为八旗都统职务的大臣,其级别都很高,一般都是由满蒙王公或朝廷权臣兼任,比如和珅晚年曾担任首席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兼镶黄旗满洲都统等职务。
所以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的话,能被任命为都统的大臣级别一般能达到正国级,至少也是副国级。此外,在清朝乾隆年间还设立了乌鲁木齐都统、察哈尔都统、热河都统,官阶也是从一品,其职能和驻防将军类似。虽然在品级上和八旗都统一样,但实际地位要远低于八旗都统。
(10)清朝协领带多少兵相当职位扩展阅读:
都统就是古代武职官名。始见于东晋,东晋名将温峤曾推荐庾亮担任此职。在建元十九年(383年),“苻坚兴兵攻东晋,征富家子弟年二十以下者三万余骑,置少年都统一人领之”。唐及辽、金亦置。
武官名晋太元中,前秦苻坚兴兵侵晋,征富家子弟二十以下者共三千馀骑,始设少年都统,为带领青年士兵之将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