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衣服起静电是什么原因
衣服质地有一部分的原因,还有就是空气的干燥,可以用去除静电的洗衣液洗下
2. 什么面料衣服容易产生静电
容易产生静电的是化学纤维面料、涤纶、腈纶等。
化纤面料是化学纤维的简称。它是利用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制作而成的纤维的纺织品。通常它分为人工纤维与合成纤维两大门类。它们共同的优点是色彩鲜艳、质地柔软、悬垂挺括、滑爽舒适。它们的缺点则是耐磨性、耐热性、吸湿性、透气性较差,遇热容易变形,容易产生静电。
静电的产生一般是因为摩擦,摩擦产生的静电如果是绝缘的材料,就无法消散,会聚集在面料的表面,从而产生我们看到的比较明显的静电现象。
而纯棉的衣服,其实也会有静电,因为也是有摩擦的,但是,一旦产生在纯棉的衣服上,就很快的传导走了。不会停留。所以一般推荐纯棉的或者是纯天然的织物做的衣服就是因为这一点。它更健康。
(2)衣容易起静电是什么原因扩展阅读:
用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物质为原料制成的纤维。常见的纺织品,如粘胶布、 涤纶卡其、 锦纶丝袜、腈纶毛线以及丙纶地毯等,都是用化学纤维制成的。
日常生活中防静电:
1、准备下车的时候,用右手握住档,然后用手指碰着下面铁的部位,然后开车门,把左手放在车门有铁的位置,但是左手别松,然后把右手放掉,下车,这时候再用右手抓着门就不会被电到了
2、对付静电,我们可以采取“防”和“放”两手。“防”,我们应该尽量选用纯棉制品作为衣物和家居饰物的面料,尽量避免使用化纤地毯和以塑料为表面材料的家具,以防止摩擦起电。尽可能远离诸如电视机、电冰箱之类的电器,以防止感应起电。
3. 冬天衣物更易有静电是什么原因
空气干燥,穿的衣服多,衣服见相互摩擦,所有更易有静电
而棉制衣物产生的就较少,而是静电产生后无法持续累计,所以冬天人们会觉得身上的静电较大。而且由于干燥的环境更有利于电荷的转移和积累,气温干燥,并非不产生静电,因此穿着不同材质的衣物时“带电”多少是不同的天气“干燥”是产生静电的罪魁祸首。
人身上的静电主要是由衣物之间或衣物与身体的摩擦造成的。
4. 衣服一直起静电怎么办
如果环境太干燥,那么衣服就容易起静电,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给身体补充水分,比如多洗手、多喝水来减少和避免静电的产生。
如果有条件,我们还可以买一台加湿器放在家中,通过给空气加湿,让家里的环境不那么干燥,从而减少衣服静电的产生。
我们还可以利用干电池来去除衣服上的静电,将电池的正极在衣服上擦拭几下即可,还可以把干电池放在随身背的包包里。
含有化纤类材料的衣服最容易起静电了,所以尽量少穿,我们应该买些棉麻丝这类衣物来穿,可以避免静电的产生。
如果出门时比较急,我们可以在衣服上擦拭一些水分,或者擦点润肤露,让衣服不那么干燥,从而避免静电的产生。
平时,我们洗完衣服后,再将衣服泡在倒有柔顺剂的盆里,泡五分钟就可以放在太阳底下晾晒了,注意不要再漂洗,直接晾晒就可以了。
5. 衣服老是起静电怎么办
如果条件允许,发现衣物带静电后,最好把衣物换洗一下,这是最好的去静电方法。
如果带静电的衣物脱下来后,一会还要穿上去,肯定就不能清洗了。用干净的湿润毛巾把衣服擦一遍,即可去除衣物上的静电。也可以用一个小喷雾器喷点水雾,比擦拭方便快捷。3如果是沐浴的时候脱衣物发现衣服带静电,也可以把衣物挂到充满水蒸气的浴室里,也能消除静电,一会就就行,不能挂久了,要不衣服都要湿透了。
也可以把衣物靠在跟大地连接的金属物上,让静电通过金属物传导到大地去,例如,金属门。
消除静电源
衣服本身不会无故带静电,衣服上的静电往往来源于人体自身和人体所处的环境。一是来源于衣物和人体的摩擦,这就是为什么携带静电的往往是贴身衣物。另一来源是静电感应和传导,生活工作环境中存在强电磁场,人体感应起电并传导给衣物,或是环境中的物品存在静电累积,人体接触带静电物品后静电传导累积到衣物上。因此,发现衣服带静电,只对衣服采取静电消除措施还不够,是治标不治本。
化纤衣物往往容易跟人体摩擦产生静电。因此,在干燥的秋冬季节,要尽量避免穿着化纤材料的贴身衣物,最好穿棉丝麻等不易产生静电的衣物。
干燥的环境里静电容易产生和累积。因此,当衣物经常带静电了,可能是生活工作环境空气太过干燥了,要给空气加湿。可以给空气喷水雾,或是使用加湿器,或是直接放置水盆,也可以直接洒水。
尘埃很多的环境也容易产生并传导静电,这也是人体静电来源之一。平常要经常对生活和工作空间进行除尘,有利于减少静电。
平常尽量不要长时间近距离靠近强电磁场的电器,避免人体长期带感应静电。冰箱等电器不要放置在卧室等人员长期呆的地方。
发现衣服带静电了,最好洗个澡,洗去身上的皮屑,减少衣物跟皮屑的摩擦,也一并洗去身上的静电。
6. 衣服老是起静电怎么办
1、注意衣服的材质。
化纤的衣服容易产生静电,尽量不穿化纤的衣服会减少静电的产生。穿棉质的衣服会减少体内的静电累计。市面上常见的羊毛衣也会造成静电。
2、保持空气中的湿度。
养成多拖地板的习惯,空气湿度的理想状态在40%-60%。会减少静电的产生。
3、学会勤洗手。
在平时使用手机和电脑之后,最好去洗手,让静电在水中释放,这样就不会产生静电了。
4、准备电池或者金属棒。
在可能会引起静电的位置,用金属棒轻轻触摸,静电就会转移到金属上面,这样可以消除静电。电池的远离和金属棒一样,也能够积累静电。
5、勤喝水,多吃蔬菜水果。
养成多喝水的好习惯、吃蔬菜和水果来补充钙质和维生素,也可以减少静电的影响。
6、准备木质数字。
冬天使用木质梳子来梳头,能够发生静电转移,消除人身体上所带的静电。
7、触摸墙壁。
当要触摸其他东西的时候,先用手掌触摸墙壁,会分散掉身体携带的静电,就不会感受到静电了。
7. 毛衣为什么容易起静电
防静电小常识(一)
1、静电:不是静止不动的电,而是在空间缓慢移动的电荷,是一种相对稳定电荷。
2、起电方式:工业用电、电磁感应产生、因摩擦、接触、分离而起电。
3、能量:最大一般不超过45焦尔/米3,在电磁空间积蓄的能量密度,却很容易达到106焦尔/米3,二者相差105倍。
4、电位:静电电位可高达几千几万伏,电流却很小(10-9A)毫微安。
5、欧姆定律:R=V/I ,然而静电释放电路很难适用此定律。
6、静电的产生:物质是由原子组合而成的,而原子基本结构为质子、中子及电子。质子与中子质量较高,结合力强,不易分离,紧密地形成原子核,而电子质量小,环绕原子核外,在正常情况下,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称不带电电中性。当受到某种外力、摩擦、光电作用或各种能量(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的作用,使围绕原子核周围的电子脱离轨道,破坏了原子电中性状态,使原子的正负电失衡,电子逃逸于某一介面,如遇低电位介面,产生放电现象而产生。
7、机理:接触一电荷转移,当两种物体接触面距达到埃级时(10-8cm),就发生电荷转移,在界面形成“双层电”,而“双层电”的厚薄大小是随材料电阻率大小而异,当固体分开时带走电荷,摩擦双方各自带上极性相反的电荷。
8、耐热性树脂应用:无铅焊锡的应用,因它的熔点高,存在着封装材料的耐热性要求提高而产生,就低温无铅焊锡为+220℃。
9、静电的分类:
(1)按起电的方式分:接触摩擦分离起电、静电感应起电、电磁感应起电、射线电离空气起电、物质三态变化起电、分子分裂起电、极化起电、场致发射起电。
(2)按带电体分类:固体带电、液体带电、气体带电、粉体带电、人体带电、生物带电。
(3)按电荷性质分类:单极性电荷、双极性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10、静电的危害:
(1)半导体和IC生产线上的静电,人穿尼龙衣、塑胶底鞋在地板上走动,人身会带7-8KV电压。
(2)玻璃纤维制成的晶体载料盒滑过聚丙烯桌面易产生10KV电。
(3)晶片装配线,晶片5KV,晶片装料盒35KV,工作服10KV,桌面10KV,有机玻璃盖8KV,石英晶体1.5KV,晶片托盘6KV。
(4)光刻间塑料地面500V-1000V,金属网格地面也是500V-1000V,扩散间塑料地面、瓷砖地面500V-1500V,塑料墙约700V,塑料顶棚0-1000V,铝板送风口、回风口500V-1000V,金属活动皮革椅面500V-3000V。
(5)半导体和IC生产线上的静电危害
A、静电库仑力的危害:静电库仑力作用下,吸附的粉尘、污物,可能给元器件,造成短路或增大泄露,使性能受损,成品率大大下降,如粉尘粒径>100微米,铝线宽度约100微米,薄膜厚度在50微米以下时,最易使产品报废,这种情形多发生在腐蚀清洗、光刻、点焊和封装工艺中。
B、静电放电引起的危害,如有数千、数万伏的高电位物体产生脉冲刷形放电火花放电时,瞬时会有很高的放电电流流过。若人体带上10KV的电荷,其放电电流流向大地时,形成脉冲状的电流峰位在20A,造成可观的影响,其放电电流流向大地时,形成脉冲状的电流峰位在20A,造成可观的影响,静电放电现象(ESD),还伴随电磁波发射,会引起种种危害。
C、 MOSIC等半导体器件将被ESD击穿或半击穿。
MOS场效应管其栅极是从氧化膜引出,栅极与衬底间是隔着一层氧化膜,当栅极与衬底间的电压超过一定值时,氧化膜被击穿,如果MOSIC则全部报废了。当施加电压大于UB=50-100V氧化膜便会被击穿,因为栅极电容很小(约几个微微法),输入阻抗很高(约1014Ω以上),这样少量的电荷就会产生高压,电荷也很难泄漏,只要大于50V(无保护),就会烧毁,所以只要人手一摸,栅极元件就坏,因为人体带电超过50V是平常事。
8. 起静电是什么原因
人体活动时,皮肤与衣服之间以及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便会产生静电。随着家用电器增多以及冬天人们多穿化纤衣服,家用电器所产生的静电荷会被人体吸收并积存起来,加之居室内墙壁和地板多属绝缘体,空气干燥,因此更容易受到静电干扰。
由于老年人的皮肤相对比年轻人干燥以及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老化、抗干扰能力减弱等因素,因此老年人更容易受静电的影响。心血管系统本来就有各种病变的老年人,静电更会使病情加重或诱发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过高的静电还常常使人焦躁不安、头痛、胸闷、呼吸困难、咳嗽。
为了防止静电的发生,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室内要勤拖地、勤洒些水,或用加湿器加湿;要勤洗澡、勤换衣服,以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荷。发现头发无法梳理时,将梳子浸入水中片刻,等静电消除之后,便可以将头发梳理服帖了。脱衣服之后,用手轻轻摸一下墙壁,摸门把手或水龙头之前也要用手摸一下墙,将体内静电 “放”出去,这样静电就不会伤你了。对于老年人,应选择柔软、光滑的棉纺织或丝织内衣、内裤,尽量不穿化纤类衣物,以使静电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1、出门前去洗个手,或者先把手放墙上抹一下去除静电!还有尽量不穿花纤的衣服。
2、为避免静电击打,可用小金属器件(如钥匙)、棉抹布等先碰触大门、门把、水龙头、椅背、床栏等消除静电,再用手触及。
3、穿全棉的内衣。
4、准备下车的时候,用右手握住档,然后用手指碰着下面铁的部位,然后开车门,把左手放在车门有铁的位置,但是左手别松,然后把右手放掉,下车,这时候你再用右手抓着门就不会被电到了~~哈。。接下去,用力一关,,搞定~~
5、对付静电,我们可以采取“防”和“放”两手。“防”,我们应该尽量选用纯棉制品作为衣物和家居饰物的面料,尽量避免使用化纤地毯和以塑料为表面材料的家具,以防止摩擦起电。尽可能远离诸如电视机、电冰箱之类的电器,以防止感应起电。“放”,就是要增加湿度,使局部的静电容易释放。当你关上电视,离开电脑以后,应该马上洗手洗脸,让皮肤表面上的静电荷在水中释放掉。在冬天,要尽量选用高保湿的化妆品。常用加湿器。有人喜欢在室内饲养观赏鱼和水仙花也是调节室内湿度的一种好方法。
另外,推荐给您一个经济实用的加湿方法:在暖气下放置一盆水,用一条旧毛巾(或吸水好的布),一头放在水里,一头搭在暖气上,这样一昼夜可以向屋里蒸发大约三升水。如果每个暖气都这样做,整个房间就会感到湿润宜人。您不妨试试。
6、勤洗澡、勤换衣服,能有效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
人们在日常生活里,有时由于穿着、气候、摩擦等原因,常常导致身体积累静电,而突然碰处金属时,就会招受电击的疼痛感,某阶段常发生时甚至可以造成某种心理压力。如果暂时回避接触铁器,身上的电荷可能会积累更多,早晚会受更大的电击。
下面是两个小窍门,有助于防止这种电击。
1、在房屋内,地毯与鞋底摩擦后可能产生静电,在屋外也可能由于刮风导致身上带电。这时进出要碰铁门时小心,手可能挨电打。反复遇到这样的情况后,可采取如下办法避免电击:
在碰铁门时,不要直接用手直接接触铁门,而是用手先大面积抓紧一串你口袋里的钥匙(通常这并不会遭电击),然后,用一个钥匙的尖端去接触铁门,这样,身上的电就会被放掉,而且不会遭电击。
原理:手上放电的疼痛是由于高压放电,由于放电时手与铁门突然接触时是极小面积的接触,因而产生瞬间高压。如果拿出来口袋里的钥匙,先大面积握住钥匙(一串钥匙本身不能传走多少电荷因而这时也不会有电击),再用一把钥匙的尖端去接触大的导体,这时,放电的接触点就不是手皮肤上的某个点,而是钥匙尖端,因此手不会感到疼痛(也许钥匙会!----如果它有疼感的话)。
2、下出租车时也常发生电击现象。主要由于下车时身体与座位摩擦产生静电积累,而下车后关门时,手突然碰铁门就会遭电击。
这种情况常发生时,最好注意:下车时,即在身体与座位摩擦时,就提前手扶金属的车门框,可以在摩擦产生静电时,随时把身上的静电排掉,而不至于下车后突然手碰铁门时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