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蓬萊旗袍

蓬萊旗袍

發布時間:2021-06-08 03:55:57

❶ 中國傳統文化為什麼慢慢流失

<漫談中國傳統文化的流失>.by 南野藏馬

前幾日在書房,興之所致,隨手拎起了一本四書,翻到到第一面,念了兩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便發現自己意興闌珊,隨手又把它扔到了書櫥里,拿起本日本漫畫,有滋有味地啃到最後。今天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感嘆中國當代青少年(主要是指80年代和90年代)對於自己國家傳統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反省自己前日所為,不禁感到慚愧,一向標榜熱愛傳統文化的我自己不也正慢慢放、棄這些中國驕傲么?

時逢國慶,單位邀請我們新行員寫一篇關於愛國主義的文章。我便想,是用華麗的辭藻去堆砌一篇空洞的文章來感嘆祖國多麼秀美多麼壯麗的河山,還是切實關注一下我們正在慢慢遺失的民族驕傲呢?

台灣忠信工商學校的校長高震東在內地演講時說,「什麼是愛國?哪裡是愛國?什麼都是愛國,哪裡都是愛國!」愛國是微小卻又具體的。我們身在中國,有時卻茫然不知自己國家有什麼,是什麼。是因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還是我們過於注意別人的東西?愛國其實很簡單,最基本的是要了解和愛我們的傳統文化。

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歷經千年,在漫長歷史過程中逐步創造發展起來的。她幾經建構-解構-再建構,綿延不絕,生生不息,慢慢沉澱而成。她是千百年來國人對文化的希望,是國人對文化思想的反思。當我們今日面臨著隨資訊發達的電子時代而如洪水般涌來的西方文化時,還有多少人可以堅持那涓涓的細水長流?

我們的81年代後、90年代的孩子們心目中的傳統文化是什麼?我想不會是女子十二樂坊穿著性感的高叉旗袍在舞台上鬧哄哄的演奏那所謂的傳統民樂吧?還是認為魯迅先生筆下那個滿嘴「之乎者也」的孔乙己就是代表中國的古代文人?

簡練的講,所謂中國傳統文化就是「詩、書、禮、易、春秋」。我用五經的名字來概括中國傳統文化,是因為它剛好總括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五個方面。「詩」,是指從最早的詩歌《詩經》開始到歷朝歷代的詩詞歌賦、古樂。「書」,是指歷代文人體現他們思想觀點的專著,包含了古代文人的人生觀,體現了古人的人文精神。「禮」,是指我國傳統的倫理道德、禮法制度、思想、以及教育體制。「易」,並不單純的是指《易經》,還包括了農業、醫學、天文、地理、數學。而「春秋」便是特指從《尚書》到《春秋》、《史記》、《資治通鑒》等一系列的史學專著。中華傳統文化涵蓋范圍之廣,思想之博大精深,怎可以用現代那些偽民俗或是一個酸朽的孔乙己可以概括、代表的!

如果80年代和90年代的孩子們是從周傑倫的《東風破》或是SHE的《長相思》里才開始接觸體會到中國古典詩詞之美是不是太遲了?自《詩三百》到《漢樂府》再到《全唐詩》、《全宋詞》,還沒包括屈原、班固的楚辭、漢賦,更沒提到魏晉的「蓬萊文章建安骨」,這浩瀚如海般的詩詞國度,怎是一首《東風破》所能表達的?現在我們是否只停留在小學課本里教的「離離原上草」或是什麼「二月春風似剪刀」的階段,或是為了逗情人開心為她輕吟「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濃情蜜意?

我們現在是否能從那些靡靡之音中感受到古人的瀟灑不群、壯志豪情呢?是否知道古龍金庸小說里的「任俠之氣」是指「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義之所當,千金散盡不後悔;情之所鍾,世俗禮法如糞土;興之所致,與君痛飲三百杯」。而「俠之大者」是指「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身去,深藏功與名」呢?大概只會沉迷在江湖恩怨、打打殺殺中了吧。

沒有了「花間一壺酒」、「共剪西窗燭」的爛漫情懷,沒有了「誓掃匈奴不顧身」、「醉里挑燈看劍」的壯烈胸襟。沒有這些古韻的滋養,我們的80年代和90年代難道只能在歐美的HIP-HOP、日本動漫、韓式的多袋闊腳褲中顯示自己的瀟灑不羈么?沒有了任俠的少年輕狂,沒有了溫文的少年情懷,我們的青春還完整嗎?

還有多少人知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來自孟子的「以天下興亡為己任」?天下的興亡,不是匹夫之責,而是我的責任。有多少年輕人還會以國家興亡為己任,大概只會裝作很酷的說「我就是我,我喜歡,我可以。」他們只是整日埋首在《蠟筆小新》和《機器貓》中拒絕長大。

還有多少人知道何為「仁義禮智信,忠孝悌忍勇」?看多了吳宗憲的《我猜》和《周日八點檔》,大概只會迷惘的說:哦,台北忠孝路的小吃很出名。多少人會覺得「香九齡,能溫席」是一種孝心的表現,大概會覺得他好傻,幹嘛用自己的身子暖席子呢,買台空調不就得了嗎?還有誰會覺得「融七歲,能讓梨」是一種中國式的謙遜禮讓?孩子們自小接受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達爾文式教育,被沉沉的課內科外功課壓得喘不過氣。哪還會有人說,第一名我不要,給你吧!再不知何謂「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了,更不用期望孩子們可以成為象曹子建、王摩詰那樣的翩翩濁世佳公子了。孩子們現在學習琴棋書畫的目的已大多為考試加分服務,哪還有「為君唱遍《紅豆吟》」的情懷了。

君不見上元燈節賞花燈,君不見端午賽舟掛香符,君不見盂蘭盆會驅鬼儺,君不見重陽登高插茱萸。我們開始相信基督,相信有聖誕老人。我不知道誰是阿福,也好久沒放過爺爺紙糊的風箏了。傳統的節日在我們看來除了意味著能看到無聊的文藝晚會,多幾天去哪裡都是人滿為患的假期以外,剩下的只有蒼白。傳統,從我們指縫滑過,輕輕流失。

西元一九00年,梁啟超寫到「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今日,梁先生所期望的「希望、進取、日新、破格、好行樂、盛氣、造世界」的少年氣質在我們身上依稀可見,卻再嗅不到中華之氣息。純粹的行樂主義、盛氣,在沒有文化底蘊的支持下顯得那麼的蒼白和輕浮。我們應從何處尋覓正在遺失的傳統文化。難道是在鄰國日本的傳統活動上發現:「咦,這個東西是從我們中國唐朝傳過去的嘛!切~小日本~。」可是,為什麼我們不反省,我們為何只有在別人那裡欣賞到曾經的國粹。驀然回顧,國已不國。

常思將來,不忘過去。以千載文化積淀來充實自己而讓我們走的更遠,在座諸君難道不會心思神往?

中國傳統文化將流失

❷ 王安憶《長恨歌》簡析

這首詩是作者的名篇,作於元和元年(806)。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詩人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創造了一個迴旋宛轉的動人故事,並通過塑造的藝術形象,再現了現實生活的真實,感染了千百年來的讀者。
詩的主題是「長恨」。從「漢皇重色思傾國」起第一部分,敘述安史之亂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終於得到了楊氏。而楊氏由於得寵,雞犬升天。並反復渲染玄宗之縱欲,沉於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釀成了「漁陽鼙鼓動地來」的安史之亂。這是悲劇的基礎,也是「長恨」的內因。 「六軍不發無奈何」起為第二部分,具體描述了安史之亂起後,玄宗的倉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軍」駐馬要求除去禍國殃民的貴妃「宛轉娥眉馬前死」是悲劇的形成。這是故事的關鍵情節。楊氏歸陰後,造成玄宗寂寞悲傷和纏綿悱惻的相思。詩以酸惻動人的語調,描繪了玄宗這一「長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淚下。
「臨邛道士鴻都客」起為第三部分,寫玄宗借道士幫助於虛無縹緲的蓬萊仙山中尋到了楊氏的蹤影。在仙景中再現了楊氏「帶雨梨花」的姿容,並以含情脈脈,托物寄詞,重申前誓,表示願作「比翼鳥」、「連理枝」,進一步渲染了「長恨」的主題。結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深化了主題,加重了「長恨」的分量。全詩寫情纏綿悱惻,書恨杳杳無窮。文字哀艷動人,聲調悠揚宛轉,千古名篇,常讀常新。
今人丁毅、方超在《(長恨歌)評價管窺》一文中認為,此詩是白居易借對歷史人物的詠嘆,寄託自己的心情之作。文章說,詩人年輕時與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靈相愛,但由於門第觀念和風尚阻礙,沒能正式結婚。分手時,詩人寫了「不得哭,潛別離;不得語,暗相思;兩心之外無人知……彼此甘心無後期」的沉痛詩句。文章指出,《長恨歌》作於作者婚前幾個月,詩人為失去與湘靈相會之可能而痛苦。「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正是詩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劇,抒發自己的痛苦與深情。

❸ 江心嶼怎麼

江心嶼還是很不錯的哦。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人也曾經看上了這個島,1894年時在東塔山下建造英國駐溫領事館,1924 英國領事館撤銷後成為稅務司別墅。目前正在改建,預計今年國慶前能完成整修開放。

有好幾棵古樹,我們去溫州的前幾天,聽說前兩天1300年的榕樹被雷劈了,果真如此,橫了下來還在搶救中。 江心嶼上名人痕跡眾多,有好多詩人寫的關於江心嶼的詩詞。 除了江心寺,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也在江心嶼上。來回江心嶼的擺渡船隔20分鍾發一次,門票不算貴,25一個人,不過江心嶼上當時到處都在修建,只能看看西塔和各種古樹。

❹ 誰有有趣的燈謎(要有答案)

魯達當和尚(打一成語)。 謎底:半路出家
啞巴打手勢(打一成語)。 謎底:不言而喻
武大郎設宴(打一成語)。 謎底:高朋滿座
飛行員(打一成語)。 謎底:有機可乘
打邊鼓(打一成語)。 謎底:旁敲側擊
笑死人(打一成語)。 謎底:樂極生悲
無底洞(打一成語)。 謎底:深不可測
爬竹竿(打一成語)。 謎底:節節上升
紙老虎(打一成語)。 謎底:外強中干

❺ 古風美人詩句

1、誰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蘇。——辛棄疾《漢宮春·會稽蓬萊閣懷古》

2、星冠霞帔,住在蕊珠宮里,佩玎璫。——牛嶠《女冠子·星冠霞帔》

3、願妾身為紅菡萏。——歐陽修《漁家傲·近日門前溪水漲》

4、秦女含顰向煙月,愁紅帶露空迢迢。——溫庭筠《惜春詞》

5、佳人相對泣,淚下羅衣濕。——李師中《菩薩蠻·子規啼破城樓月》

6、願為東南枝,低舉拂羅衣。——李白《詠鄰女東窗海石榴》

7、珊瑚映綠水,未足比光輝。——李白《詠鄰女東窗海石榴》

8、潭潭大度如卧虎,邊頭耕桑長兒女。——黃庭堅《送范德孺知慶州》

9、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王安石《桂枝香·登臨送目》

10、河漢女,巧雲鬟。——吳文英《訴衷情·七夕》

11、女兒年幾十五六,窈窕無雙顏如玉。——蕭衍《東飛伯勞歌》

12、竹疏齋殿迥,松密醮壇陰。——鹿虔扆《女冠子·鳳樓琪樹》

13、曉帷初卷冷煙濃,翠勻粉黛好儀容,思嬌慵。——顧敻《虞美人·觸簾風送景陽鍾》

14、笑十三楊柳女兒腰,東風舞。——岳珂《滿江紅·小院深深》

15、朝雲亂人目,帝女湘川宿。——吳均《登二妃廟》

16、阿香秋夢起嬌啼,玉女傳幽素。——吳文英《燭影搖紅·越上霖雨應禱》

17、運巧思、穿針樓上女,抬粉面、雲鬟相亞。——柳永《二郎神·炎光謝》

18、水上遊人沙上女,回顧,笑指芭蕉林里住。——歐陽炯《南鄉子·畫舸停橈》

19、芙蓉老秋霜,團扇羞網塵。——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20、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常建《春詞二首》

21、山僧過嶺看茶老,村女當壚煮酒香。——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22、念佳人、音塵別後,對此應解相思。——晁端禮《綠頭鴨·詠月》

23、素手掬青靄,羅衣曳紫煙。——李白《送內尋廬山女道士李騰空二首》

24、天公見玉女,大笑億千場。——李白《短歌行》

25、君尋騰空子,應到碧山家。——李白《送內尋廬山女道士李騰空二首》

26、青樓舊日,高歌取醉,喚出玉人梳洗。——吳文英《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

27、牽牛織女,莫是離中。——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28、話別情多聲欲戰,玉著痕留紅粉面。——顧敻《玉樓春·拂水雙飛來去燕》

29、無邊家國事,並入雙蛾翠。——秋瑾《菩薩蠻·寄女伴》

❻ 美文摘抄500字

琴音從窗戶外面透進來,像洇透那薄薄的窗紙。伸手推開古雅精細的木雕窗,琴音就迎面撲過來,撞在懷里,嚶嚶地低泣。
對面樓台,紅木的坐椅上,直坐著暗灰色旗袍裹身的清清女子。女子懷中抱著一把琵笆,琴弦像從窗外的細細雨絲里扯下一把,緊緊地拉張在這琴身。粉嫩纖細的手指在這雨絲上撥撥劃劃,就撥劃出幾響綿密沉鬱直墜人心的凄冷之音。女子端端坐著,雙目凝視著遠方,像懷念著誰,又像是低怨著誰。
女子身後立著位白衣男子,男子目光迷離,像被這琴音深深打動,垂手肅立的畫般模樣,看了直叫人心疼。那琴聲越來越密,越來越沉,重重疊疊地摞在心頭,像給心上了鎖,憋悶的人心慌。無形的網一層層蓋下來,捆得人動彈不得。有要呼喊的****,喉頭卻干澀的厲害。
忽然一陣清清越越的簫聲在頭頂劃過,像是無邊暗夜上劃過的一道流星。那高而遠的音色,一下子又將人拉到仙境,脫了這悲苦凡俗的世界。是白衣男子,唇邊不知何時多了一支洞簫,洞簫玉制,白里透紅的溫潤。相較男子蒼白的嘴唇,竟更多幾分顏色。修長的玉指輕按簫洞,那些出塵入雲的小鳥,便爭相從指縫里擠出來,沖向天空,像支支小巧沖宵的羽毛。玉指輕靈的起伏,彷彿手指上系著通往天國的線,一拉一扯間,傳遞著天國的訊息。
而琴聲也雜進來,悲苦的情緒像不斷積聚的愁雲,一點點將脫凡的天國罩住。那簫聲在四面圍攏的雲中掙扎,不脫幽雅的格調,忽地一氣竄高,將那雲穿出一個透光的窟窿。
兩股力交纏在一起,一個慘苦,一個空無。誰也吞不下誰,誰也蓋不住誰。最後交交雜雜,繁混在一團,將聽的人個個震傻。根根琴弦,仿如精鋼利刃,在女子好端端的手上,憑添出些許刀痕。而那溫潤的玉簫,也絲絲地吸著男子精血,棄下一張勝雪蒼白的臉。
曲已畢,而韻無窮。胸中被滌盪得乾乾凈凈,似屋宅外晾曬出一片潔白的被單,乾乾爽爽地隨風輕揚。

❼ 請問哪位知道蓬萊哪家做旗袍做的好的[求助]

呵呵、你不妨看一下旗袍show商城的旗袍 http://www.qipaoshow.com有各種年齡段的款式 時尚旗袍 復古旗袍、改良旗袍、新娘旗袍!

❽ 關於中國歷史!很認真的!請真正了解並有研究的朋友來解答

1.正統歷史資料最欠缺或較欠缺,以野史傳說居多的朝代是哪些朝代?(明朝以前的,兩三個就可以了)

^_^ 宋朝印刷術發展,書籍盛行,之前的各個朝代史料都很缺乏,越早越缺,先秦史的史料最缺乏了。但都有史料,以野史傳說居多的朝代應該是沒有的。除了上古時代,就是夏朝以及夏朝之前,甲骨文之前的時代,由於沒有文字,一些外國人並不承認這些朝代(夏朝以及之前的黃帝、堯、舜、禹時代)是真實存在的。

2.在這些朝代首都在哪裡?首都所在地區的地形大致如何?

這些問題,《中國歷史地圖冊》裡面有答案,象《讀史基礎手冊》這樣的工具書中也有,關於夏朝、商朝以及之前的傳說時代的首都學術界有爭論。

3.這些朝代宮廷建築格局、宮內分布、服飾風格以及衣服中的術語。

關於中國的建築,可以看《中國建築史》(梁思成),關於中國的衣服,可以看《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沈從文)。

4.這些朝代對應的仙境有哪些,在什麼位置(方位請用對應朝代所用的地名)?
比如:蓬萊仙境(如果朝代對得上的話)在什麼地方?

這是一個道教史上的問題,建議看《中國道教史》(任繼愈)。

5.這些朝代所對應推崇的諸子百家是哪一派,並且,是否有推崇什麼宗教嗎?

漢武帝之後,獨尊儒家。之前,漢初是黃老之術,也就是道家。再之前的秦代是法家。不過,歷朝歷代都有信奉佛教與道教的情況,說起來就復雜了。建議看《中國儒教史》(李申)《中國道教史》《中國佛教史》(後兩者都是任繼愈先生主編)

6.這些朝代各有什麼樂器?

這個我沒有研究,可以看《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史書系》(中國社科出版社),或者中國音樂史之類的。

7.封建制度中的禮教規矩大概是怎樣的?(主要是臣民對皇族貴族時要特別注意些什麼)

《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史書系》(中國社科出版社)中有一定的描述。

8.君臣之間如何相互稱呼又如何用自稱?

同上

9.這些朝代的各皇帝有幾個子嗣?

這個得查《二十四史》中的本紀,以及諸位皇子的列傳了。

======================================
問題有點多,希望有能力者盡量回答,萬分感謝呢
問題補充:10.這些朝代分別誕生了哪些所謂的神?

同樣是一個道教史的問題。

11.這些朝代的都城中以什麼書為主?那些都城附近是有森林或樹林的?(比較近就行)

樹木的情況要看歷史自然地理方面的書了,可以看鄒逸麟先生的《中國歷史地理概述》

12.這些朝代各以什麼交通工具為主?有沒有像乘坐計程車那樣坐了要付費的交通工具呢?

可參考《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史書系》 中交通工具的相關描述

13.各朝代通用的貨幣是什麼?常見的日常消費各是多少個單位的價格?

可參考《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史書系》 中有關貨幣的相關描述。以及《中國經濟史》(經濟日報出版社)。

有問題可發簡訊問。

❾ 有沒有適合一個人去旅遊的地方

我覺得適合一個人旅遊的地方最好的應該是蘇州和麗江,麗江我沒有去到過,但是身邊人去了一趟的感受是真的美,讓我看了也心動。蘇州,這座溫婉的城市,那麼的文藝。我覺得很適合一個人去了,到達蘇州的時候,一切的建築都那麼的富有江南氣息,白牆黛瓦,很古典。

除了蘇州是一個人旅行的好地方以外,重慶這座山城也是一樣。重慶這座臨江城市,有火鍋有美女。看起來一個人旅行似乎很孤獨,但是享受這種獨特的感受,也是很值得紀念了。重慶真的山路十八彎,走著走著就上坡了,走著走著就下坡了,彎彎繞繞,別有一番感受了。嘗一嘗重慶當地的特色火鍋,這趟旅途也就沒有白白浪費了。最好玩的是重慶的美心洋人街,真的是很有特點,各種游樂設施。旅途真的是對一個人眼界的提升與開闊,才不讓自己陷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像井底之蛙。

❿ 一些地方的民風民俗

1、大同風俗之出生俗

大同地區,在嬰兒出生後,其外祖父和外祖母必須給新生嬰兒贈送衣服、被褥、枕頭、鞋襪等禮物。在孩子生下12天時,親友中的婦女,要來看望孩子的母親,名曰:打聽。要給產婦帶來些紅糖、掛面、蛋糕等禮物,表示慰問。

產婦家中也須設便飯招待客人。在產期內,忌諱外人進產房,尤其是忌諱外家男性進產家門,為了防止有人冒然闖進,特在門上掛個紅布條,表示家中有產婦,禁止外人入內。

在滿月之前,要由嬰兒之父母或者其它長輩給嬰兒起一個名字,一開始要有個「乳名」,也稱「小名」,叫起來不連姓,過幾天再起個名字,也稱「官名」,叫起來與姓相連,以後報戶口、上學皆用此名。

嬰兒生下一個月,父母要給過「滿月」,一百天則要過「百日」,一周年還要過生日。

2、老北京

老北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禮數多,講究多,禁忌也多。俗話說:「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如牛毛。」確實,胡同可以說是北京的特色景觀和文化之一。

老北京是由胡同組成的,胡同是北京的精髓。但是,到胡同中去參觀旅遊,卻不能用「逛胡同」或「串胡同」來表達,這是因為,胡同中妓院比較集中,一些嫖客今兒去這條胡同,明兒去那條胡同,在胡同里逛來逛去,串來串去,尋花問柳。

日子長了,老北京人便把那些經常到胡同妓院里嫖娼的人,先說成是「逛窯子」,後來就含蓄地說成是「逛胡同」或「串胡同」的了。再往後其意逐漸引申,把那些作風不正派、不正經而在胡同里閑逛的人也說成是「逛胡同」或「串胡同」的。

3、廣東早茶

廣東人飲早茶的茶葉主要分為紅茶和花茶。此外還有菊普茶,菊普茶是普洱茶混合菊花,其他還有普洱茶、水仙茶、鐵觀音等。

最經典的茶點是;蝦餃、燒麥、叉燒包、糯米雞、鳳爪、腸粉,其他各類特色茶點應有盡有,如蒸排骨、豬肚、牛百葉、魚蛋、牛肉丸等等。

4、山西

山西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發祥地之一,被稱為「戲曲搖籃」。漢代時山西大地就出現了戲曲萌芽;北宋年間,山西各地活躍多種土戲——這些土戲是中國戲曲的雛形;元代時山西成了全國戲曲藝術的中心,全國所發現的元代戲台基本都在山西(晉南);

至明代時,山西蒲州、陝西同州、河南陝州一帶的民間藝人把北雜劇唱腔進行改革,演變出了「蒲州梆子」戲;蒲州梆子後分別與晉中、晉北、晉東南等地的土戲相結合,逐步形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黨梆子。

清朝中葉,中國戲曲開始了「花部」(即梆子戲)和「雅部」(即崑曲)之爭,山西民間賽戲之風也盛行開來,大村鎮往往同時邀兩個戲班演出,唱「對台戲」。1980年晉查顯示,山西地方劇種達54個,佔300多個劇種的六分之一。

5、天津年俗

天津的年俗最主要的價值取向就是「闔家歡樂」,其社會意義是保證宗法社會下父系家庭的團圓。農歷臘月初八的臘八節在天津稱為「臘八兒」,許多天津人在這天喝臘八粥並用醋泡大蒜,從而為正月准備臘八蒜和臘八醋。

從臘月十五開始,天津的年貨攤販要「上全街」,就是各商店把年貨全部上齊,把所有吃喝玩樂的商品都擺上販賣。天津的年貨市場主要集中在在天津天後宮為中心的宮南、宮北大街,也就是今天的古文化街一帶。

與蓬萊旗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瘦子應該穿什麼材質的褲子 瀏覽:218
你今天的小裙子真好看 瀏覽:814
偏瘦男生適合穿風衣嗎 瀏覽:85
中班美術繪畫帽子教案 瀏覽:504
針織運動鞋搭配什麼褲子好看嗎 瀏覽:480
一個男的喜歡上女裝大佬 瀏覽:659
航空實驗班校服短褲 瀏覽:1
寶寶100碼的褲子多少厘米 瀏覽:322
哪種線織衣最好 瀏覽:708
長款裙子配什麼穿好看嗎 瀏覽:700
美人魚穿著裙子怎麼畫 瀏覽:303
手工編織帽子製作大全圖片步驟 瀏覽:258
牛津紡襯衫布多少錢每米 瀏覽:141
全棉t恤上有鐵銹怎麼可以去除 瀏覽:278
校服褲腿怎樣 瀏覽:720
運動型校服優點 瀏覽:859
兩個穿校服的男生 瀏覽:299
藏青褲子配襯衫 瀏覽:839
校服面料批發 瀏覽:20
手錶皮帶換鋼帶需要什麼配件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