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托班社會教案我是清潔小達人
活動一:《垃圾箱中的寶貝》
活動目標:
1、知道垃圾會影響地球環境,人類要減少垃圾,讓幼兒簡單了解幾種廢舊物品的處理方法。
2、能大膽說出環境受污染的來源,認識其危害,了解環境和人類生活的關系。
3、能夠和同伴進行交流對環境污染和保護環境的感受。
4、將環保教育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培養幼兒環保行為
5、引導幼兒多感官參與創新思維活動,激發幼兒發明創造的慾望和探索精神,知道廢物利用所帶來的社會價值,發展幼兒的想像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初步的創新意識體,用多種形式的廢舊物品組合創新出各種物體、玩具,體驗變廢為寶的樂趣。
6、讓幼兒通過對材料的動手操作真正能感受到廢舊物品再利用的重要性,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使幼兒簡單了解幾種廢舊物品的處理方法,以及知道這樣做的好處,增強幼兒資源再利用的環保意識。
活動准備:
PPT,各種廢舊物品(報紙、玩具、書、小衣服等)
【幼兒園PPT課件製作】幼兒展開前期的調查
活動過程:
一、從身邊垃圾筒的調查情況入手,發現問題。
1、老師出示教室中垃圾的調查情況。
2、幼兒說問題、交流感想。
3、小結:原來有許多廢舊物品還可以再利用。
二、簡單了解幾種廢舊物品的處理方法。
1、老師出示大的垃圾袋,展示其中的物品。
就這些即將丟棄的物品,幼兒每組進行討論、記錄、交流,還有什麼用。
老師總結幼兒的方法:送人、修補、製作、反復使用、製作作品、其它。
2、PPT展示
(1)交流:垃圾哪裡去了?
(2)垃圾會被怎樣處理呢?(調查結果)
(3)哪種方法還可以使垃圾變成寶貝呢?
(4)老師小結垃圾處理方法:焚燒、堆肥、填埋、循環利用?
3、討論:哪種方法適合南通(老師以讀報的方式展示答案)
三、用語言與表演等形式總結方法
鼓勵孩子們設計廣告語和廣告形式,把這些好方法介紹給大家,讓別人一聽就明白應該怎麼做。
活動二:《創意服裝秀》
活動目標:
1、運用繪畫方法設計簡單的服裝,如:坎肩、裙子等。
2、根據廢舊材料的特點,運用剪、粘、拼接等方法設計製作服裝。
活動准備:
1、各種廢舊材料如:報紙、掛歷紙、包裝袋、塑料袋等;剪子,膠水、雙面膠、訂書機;時裝表演的錄音磁帶。
2、請家長與幼兒一起觀察生活中人們的服裝,積累一定的生活經驗.
3、教師事先用廢舊材料製作的服裝樣品2-3件。
4、時裝表演的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帶幼兒進活動室。教師談話導入:小朋友你知道老師帶你們到這來干什麼嗎?老師要帶你們看一場精彩的演出,是什麼演出等會兒小朋友看了就知道了。
2、看課件"兒童時裝秀"
幼兒欣賞完,教師提問:這些非常漂亮的服裝都是用什麼設計的啊?(報紙、塑料袋、掛歷,等等)。小朋友們都非常棒,看得也是非常仔細。那小朋友們想不想自己也設計一個屬於自己的服裝啊?(想)
3、服裝設計
(1)、教師展示服裝樣品
星星幼兒園的小朋友們想去參加時裝秀,想請我們小朋友幫他們設計服裝,小朋友們願不願意幫忙啊?(願意)我們班小朋友可真是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瞧!老師帶來了自己設計的服裝,請我們班的小朋友也設計一件服裝送給他們,好不好?(好).
(2)設計服裝
教師分發廢舊物品(報紙、掛歷、彩色的包裝袋、塑料袋、剪刀、雙面膠等)教師提醒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注意安全。(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時裝表演秀
1、展示製作的服裝,比一比誰製作的服裝最漂亮
2、幼兒穿上自己製作的環保時裝跟著音樂節拍進行表演,看誰的時裝最美。
主題分析:《廢舊物品利用》這一課是根據在平時生活、學習的時候,有很多物品我們用完後就把他們遺棄了,有的時候影響了周圍人們的生活、學習,有的時候又有礙環境的美化和保護,有的時候甚至還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許多麻煩……。為了減少廢舊物品給人們的生活學習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減少環境的污染等。本節課通過學習讓學生重新認識廢舊物品的價值,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合理利用,讓廢舊物品變成我們生活、學習的有用物品。
3、小結:今天小朋友懂得了保護環境是我們的責任,應該盡自己的力量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我們不僅自己要做環保小衛士,還要提醒周圍的人,讓大家都做環保衛士。
活動延伸:
1、為班級和幼兒園打掃衛生。「我們的環保小衛士,讓我們從現在做起,想想為了使我們周圍的環境更美麗整潔我們能做些什麼?」幼兒討論分工。
2、請家長和其他班的幼兒到我們班參觀環保畫展,由幼兒當講解員。
活動評價:
本次教育活動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教育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由於幼兒經常從電視、廣播等各種媒體聽到、看到關於環境破壞的消息,也親身體會過沙塵暴給大家生活帶來的危害,因此,幼兒對這一活動很感興趣,都很願意參與到活動中來。
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在引導過程中,層次清楚,目標明確環環相扣,給幼兒充足的時間去看、想、說、做,讓幼兒在親身體驗、相互交流中學習知識。本次活動還注意滲透了其他領域的知識,注重幼兒社會性的培養,如:合作意識、自信心的培養,及他人責任感的建立,使環保教育的面更廣。
2. 托班繪本 我要自己穿衣服活動設計
這個要看小朋友和家長的美術功底了,把穿衣服的過程和場景結合,然後加上文字性的描述就差不多了,希望可以幫到你
3. 幼兒園托班智力游戲穿什麼衣服教案
活動目標通過活動讓幼兒學習穿衣服的方法,使幼兒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學習穿衣服的方法,辨別衣服的前後活動准備經驗准備:會初步穿脫衣服物質准備:上衣、褲子
教師活動
一、邊念兒歌邊示範套頭衣服的穿法。
--小衣服,三個門,中間大門鑽出頭,兩扇小門鑽出手,哧溜哧溜下山咯,我的衣服穿好了。
二、幼兒嘗試穿上衣。
--教師帶領幼兒再次念兒歌,指導幼兒穿衣。
三、出示衣服和褲子,請幼兒說說應該先穿什麼,後穿什麼。
--教師告訴幼兒穿衣服的順序,先穿上衣,再穿褲子,最後穿襪子和鞋。
四、對幼兒難掌握的地方給予重點指導。評價幼兒活動。
4. 小班能人秀,我會穿衣服 和 我會穿褲子的游戲規則,詳細一點,急急
我想了下~望採納~
抽簽分組,之後以小組的形式上台先亮相~然後小組比賽,比如一組5個人,5個人當中要淘汰2~3個(這是初賽,淘汰數目你們定,全程以計票的方式優勝劣汰)
每個小組比賽完,淘汰的所有人再次比賽,這次比賽就不用再抽簽什麼的了,再次選出一定的人數。(叫做復活賽)
最後,初賽的勝利者和復活賽的勝利者,一起比賽,就是決賽,直接評出一二三名。
(因為是小班,老師要給每個人准備禮物或者加分之類的,不然小孩子最愛哭了,如果您覺得復雜,也可以不要復活賽,或者刪改)
謝謝
5. 幼兒園穿脫衣物健康教案
活動目標:
1.能有序的穿、脫衣褲,初步形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2.體驗自理能力給自身帶來的舒適、愉快與自信。
活動准備:
學習包《健康/社會 我會做2》;幼兒、教師的一件套頭衣服、開襟衣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示範穿衣導入1.出示套頭衣一件,請個別幼兒上來示範穿衣。請其他幼兒說說其穿衣順序是否正確。
2.引導幼兒討論穿衣的順序。再請個別幼兒說說穿衣服的順序。
3.教師示範正確的穿套頭衣的方法。
4.幼兒自己操作,請有穿套頭衣的幼兒將外套脫下自己進行穿衣操作。
二、引導幼兒學習穿開襟衣、褲子的順序引導幼兒自由交談穿、脫衣褲的方法。
請個別幼兒進行示範。
幼兒邊年兒歌邊穿衣衣褲。
兒歌抓領子,蓋房子(把衣服頂在頭上),小老鼠,出洞口(把兩手伸出袖子);穿毛衣,要留心,先套大洞洞,再套中洞洞(領口),最後小手鑽出小洞洞(袖口)。
活動延伸:
1.周一至周五下午起床後引導幼兒進行穿、脫衣褲比賽。
2.請家長在家裡引導幼兒自己穿脫衣服。
6. 小班幼兒語言課小酷穿衣服教案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年齡小,生活自理能力較弱,平日生活中大人包辦的又太多,在幼兒園中集中表現為部分幼兒中午起床後不會穿衣穿鞋,經常要老師幫忙,為此,我們有意識的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在娃娃家中提供一些小衣服,讓幼兒給娃娃穿衣服,每天午睡起床後,都要提醒幼兒,先穿毛衣,再穿褲子,最後是外套和鞋子,我們還請家長配合,在家裡也堅持讓幼兒自己穿衣服。我們還打算舉行一個幼兒穿衣服比賽,一段時間下來,大部分幼兒都學會了穿衣服。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學習穿衣服的方法,使幼兒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
2、通過引導幼兒討論、嘗試各種穿衣服的方法,鍛煉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幼兒的小肌肉。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鼓勵幼兒嘗試自己穿衣服,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自信心。
活動准備
1、玩具娃娃、毛衣、外套、褲子、襪子、鞋子。2、教學圖片。3、布置娃娃家。
活動過程
1、出示娃娃表演引出課題:
〈1〉表演內容:我是紅紅,今天天氣真好,太陽公公出來了,我也起床了,「媽媽!媽媽!媽媽去哪裡了呢?我還沒穿衣服呢!嗚嗚嗚!媽媽快來!媽媽,快來幫我穿衣服!」
〈2〉結合表演引導幼兒分析討論:紅紅做得對嗎?應該怎樣做?
2、看圖片並啟發幼兒討論講述:我們應該怎麼樣穿衣服?
3、讓幼兒練習正確穿衣服:〈1〉娃娃穿衣服。〈2〉給同伴穿衣服。
〈3〉自己穿衣服。
四、各領域中的滲透:
1、在音樂活動中學習《日常生活模仿動作》。
2、在美術活動中學習塗色:《漂亮的衣服》。
五、生活中的滲透:在日常生活中教幼兒學習穿脫衣服。
六、境中的滲透:在「娃娃家」中提供娃娃及娃娃衣服給幼兒練習穿脫衣服。
七、家庭中的滲透:家長平時要鼓勵幼兒學習自己穿脫衣服。
八、教育活動設計評價結果。
教學反思
我覺得除了課堂上的學習,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鍛煉。什麼是生活課程?生活課程是生活和教育的有機整和。日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資源,要在組織一日生活活動中滲透教育的因素,同時要挖掘生活的價值。像這類教育內容要體現生活的特點,它是一種日復一日的重復活動,不僅要依靠老師,更要靠孩子自己主動地學。如果我們穿衣服只是在課堂上學習了,生活中不去要求和積累的話,那麼小朋友再過幾天他還會自己穿嗎?所以教師要隨機地自然地在相應的生活環節中開展一些生活課程。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這不僅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感,使孩子能對自己的生活、行為負責。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們可以抓住這個關鍵期,鼓勵引導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吃飯、穿衣、疊被、系鞋帶、整理圖書等,注意從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的能力,培養他的責任意識,而不是一味的包辦代替。
7. 小班科學教案脫了衣服在睡覺
活動目標:
1、通過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引導幼兒學說量詞:個、支、片;學說短句:第一天找到了一個紅紅的蘋果、第二天找到了二支黃黃的香蕉、第三天找到了三片綠的綠樹葉。
3、喜歡聽故事,體參加語言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准備:
1、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蘋果一個、香蕉二支、樹葉三片(布置成蘋果園、香蕉園、小樹林的場景),小青蟲及蝴蝶裝飾每人一個
8. 小班教案這樣不禮貌不穿衣服亂跑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識,知道紅燈停,綠燈行的道理。
2、知道過馬路時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讓幼兒知道不走斑馬線的危險性。
3、讓幼兒學會念兒歌,進一步培養幼兒的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重點難點
1.了解基本的交通知識,知道紅燈停,綠燈行的道理。
2.在游戲活動中體驗交通規則,知道行走時具體遵守哪些交通規則,培養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活動准備
1.圖片:紅、綠燈 ,斑馬線。
2.有關情景游戲的創設。
3.兒歌《交通燈》。
活動過程
一、手指游戲。
教師帶領幼兒一邊說兒歌,一邊做動作。
二、談話,引入主題。
1.「小朋友們知道怎樣過馬路嗎?過馬路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在馬路上我們要右側通行,跟大人一起時要讓大人握著手走,不能亂跑。當我們要過馬路時,一定要左右看看,沒有車輛經過時我們才能穿過馬路。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認識紅、綠燈,斑馬線 。
3、講解交通規則。
4、幼兒跟教師學說兒歌
「人行道上右側行,紅燈停(出示圖片紅燈),綠燈行(出示圖片綠燈),過馬路要走斑馬線。」
三、游戲體驗《過馬路》。
(1) 帶領幼兒一邊走一邊根據場景提問,鞏固對交通規則的認識。
場景一:人行道和車行道
師:前面有兩種道路,行人應該走哪一種路?(人行道。)
師:行人應該注意什麼?(靠右邊走,不能邊走邊玩,特別是不能到車行道上玩。)
場景二:十字路口
師:要過馬路了,我們應該怎麼走?(找到斑馬線,看清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
四、 延伸活動:
行人走在馬路上還應該注意什麼?
五、活動結束
小朋友們真聰明,我們順利的通過馬路了,一起跟紅綠燈說再見吧 !
教學反思
設計這個活動時,我首先根據小班幼兒的已有生活經驗與認知發展水平,將目標定位為:了解行人在馬路上應該遵守的一些交通規則,培養初步的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由於小班幼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因而活動內容不能過於繁雜,而應簡單明確。為此,我選擇了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場景,教育幼兒不在馬路上玩耍,要走人行道,過馬路要走斑馬線等。我採用直觀圖片、情景模擬游戲等引導幼兒參與活動,讓幼兒了解交通知識。正所謂實踐出真知,所以我在活動後請家長在平時生活中引導幼兒,而且做給孩子看,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實現家園共育,以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