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張紀中嬌妻才40歲,氣質不清純也不漂亮,她平時的狀態怎麼樣
張紀中的嬌妻並不是特別的漂亮,而且她整體的古典造型並不是特別的溫婉大氣,雖然說現在的年紀才40歲,但是感覺顯得整個人並不是特別的年輕,而且甚至比同齡人還要更老一些。
另一方面,張紀中的身體如年輕人般充滿活力,兩夫妻的生活一直非常和諧,這也是杜星霖從來不會張紀中心存怨氣的原因。所以兩夫妻才能夠一直保持得如此恩愛。
2. 王志文主演的電視劇哪個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王志文是我國內地的男歌手、主持人和演員,也算是老一輩的演員了,在我國的演藝圈也是有一定的影響力。他的演技一直都是非常的好的,他主演的電視劇有很多,其中有兩部是我印象特別深刻的。
如果題主喜歡這種家長里短的電視劇的話,一定要去看看。
3. 李小冉演技好嗎有哪些代表作品
李小冉的演放在娛樂圈已經算很不錯的了。76年出生在北京的她是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她本人可以說是膚白貌美的代表,自身外型條件是極好的。她沒有依靠所謂的緋聞炒作自己,也沒有所謂的微博頭條增加自己的曝光率。
她只是踏踏實實演戲,做好演員的本分,她的演技也是在拍攝的電視劇中一點點磨練出來的。
她在96年就正式踏入演藝圈,拍攝了個人的首部電視劇《保鏢之翡翠娃娃》。這是她進入演藝圈的第一部作品,接下來她沒有馬上又繼續拍戲,她的第二部作品是在2000年的年代劇《像霧像雨又像風》。她在劇中飾演舞女安琪。
從民國到現代,她是一個演什麼像什麼的演員。她與天俱來的靈動和在鏡頭前的自然感結合成了一個女神李小冉。
4. 大家來說說,李小冉拍得最成功的電視劇是什麼
李小冉演繹比較成功的電視劇有很多,比如:《錢多多嫁人記》(2011)、《大丈夫》(2014)、《麻雀》(2016)、《風箏》(2017)等,而說起印象最深刻的電視劇,個人認為,李小冉與於和偉合作演繹的《下一站,別離》。下面,針對《下一站,別離》中李小冉的表現進行探討,用以說明何謂「最成功」。
其實,李小冉哪部電視劇最成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本次探討屬於拋磚引玉,與大家共勉。
綜上所述,個人看來,李小冉在《下一站,別離》中的演技表現,較為圓滿地支撐起了盛夏這一人物角色,使得盛夏的人物形象得到更好塑造,而且,《下一站,別離》沒有拘泥於以往普通的都市愛情劇套路,而是另闢蹊徑,從婚姻契約入手進行了新穎演繹,所以,從人物設定、演技展現等角度來說,《下一站,別離》是李小冉成功電視劇作品中令人印象深刻的。
5. 畫家楊彥:豪擲4000萬,迎娶小29歲非洲美女,現在過得怎樣
在現代社會發展的進程當中,世界各個國家的交流變得越發頻繁,而這也導致各國之間的文化實現了互通有無。雖然說在很多人看來,那些發達國家的文化就是要優於中國的,但面對著外來的種種文化,我國也始終保持著求同存異的狀態。從這點上就能夠看出,中國也擁有著一種獨特的大國文化自信。
結語
雖然說在很多人看來,這段感情的差距是非常巨大的,畢竟除了年齡的因素之外,國家和人種之間的差異,也必然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阻礙。但通過兩人的不斷努力,再加上愛情的支撐,最終,他們也收獲了非常幸福的生活。
可以看出,在我們追求愛情的時候,外界的因素往往不能夠成為決定這段愛情是否幸福的關鍵問題,只要男女雙方足夠包容,那麼,他們的愛情也必然會修成正果。
6. 張紀中妻子是誰她的身材很好嗎
提起張紀中,他可是我國一位著名的影視劇製片人與導演,而他曾經翻拍過無數的金庸經典電視劇也是成為了各方關注的焦點。而在近兩年關於張紀中的新聞無疑就是他和嬌妻杜星霖兩人的點點滴滴也是頗受關注。
雖然杜星霖在嫁給張紀中以後,確實也受到了很多負面的抨擊大家也認為這一對老夫少妻的結合純粹就是建立在利益和物質的基礎之上。其實換一種角度來看,也不必一再糾結於他人的年齡差距或者是社會經濟地位差距等等作為衡量愛情的標准之一,只要兩人的結合建立在合法的婚姻基礎之上,我們也不必抱有異樣的眼光去看待他人,畢竟別人的生活我們也無從左右,也只能默默的祝福。
7. 楊振寧和原妻離婚的原因,原妻現在在哪
沒離婚,他前妻死了。
-----------------------------------
編者按:4年前,82歲的華人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與28歲的碩士生翁帆結婚的消息,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和關注。譯林出版社2005年出版了葉中敏所著《人情物理楊振寧》一書,從他的父母親說起,詳述楊振寧的成長、求學、研究及得獎經過。除獲諾貝爾獎外,也談及他在科學界的其他成就,和他對中國的科學研究及教育之發展的貢獻。他一些鮮為人知的生活趣事也有披露,增加了本書的趣味性。
熱戀讓他把恩師忠告拋到腦後
1950年初的某一天中午,楊振寧與同事如常到普林斯頓惟一的一家中國餐館吃飯,忽然間,他看到了鄰桌上一張似曾相識的、清秀漂亮的女孩子面孔,而對方似乎也認出他來了,但又有點不好意思主動打招呼,於是他離座走了過去,對方也禮貌地站起來自我介紹,這一下,他清楚地想起來了,這不就是在昆明西南聯大附中教課時中五班的女學生杜致禮嗎?
左起:翁帆、楊振寧、杜致禮(楊振寧前妻,原國民黨著名將領杜聿明的女兒)
1950年8月26日攝於紐約的婚禮
杜致禮的父親叫杜聿明,因為父親的關系,她經常有機會接近蔣介石和宋美齡,宋美齡對致禮這個女孩子從小就很喜歡。
1947年底,年僅十八歲的杜致禮決定到美國留學。她自小就喜愛音樂、藝術、文學,英文學得很好,赴美前,宋美齡親自為她安排,讓致禮入讀她當年在美的母校、有名的衛斯理學院。
楊振寧在普林斯頓的中國餐館中看到杜致禮時,她來美已兩年多了。振寧與致禮師生異地重逢,一位是聰明俊朗、熱情自信,一位是秀外慧中、出塵脫俗,感情的種子很快就在兩人中間萌芽、開花,楊振寧對杜致禮展開了熱烈的追求,每個周末都要從普林斯頓趕到紐約去和杜致禮約會。
早在到普林斯頓以前,楊振寧的老師費米教授曾經忠告他,就是普林斯頓名副其實是一座「象牙之塔」,與世隔絕,在那裡面呆得太久,對思想、學術的發展並不是一件好事,他勸楊振寧在那裡研究一兩年後就轉換到更開放、活躍的學術環境里去繼續發展。可是,這時已陷入熱戀中的楊振寧,為了方便和杜致禮見面,已經把恩師的這番「忠告」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不多久,1950年8月26日,楊振寧和杜致禮在紐約舉行婚禮。
翌年,楊振寧和杜致禮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是個男孩。楊振寧按照中國人傳統,寫信給父親,請爺爺給孫子取個名字。楊武之老懷大慰之餘,給這位楊家的「長子嫡孫」取名光諾。
在為孫兒取名「光諾」的時候,楊武之的的確確沒有想到:就在數年之後,楊振寧果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首次獲得這項殊榮的中國人。
1966年楊振寧與杜致禮攝於普林斯頓住宅院中
楊、李的合作關系好得令人妒忌
1950年與杜致禮結婚後,楊振寧繼續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工作,1952年被所長奧本海默聘為永久研究員。當時在這個一百多人的研究所里,只有二十位永久研究員,屬於物理學的僅有五位,楊振寧是其中之一。
1950年,李政道以一篇關於白矮星的天文物理論文也完成了博士課程,隨即應聘去了加州柏克萊大學任教。一年後,李政道也來到了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與楊振寧再度相聚。自此,兩個人在學術上開始形成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多次發表聯名文章,在學術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一些外國同事甚至開玩笑地說,楊、李的合作關系好得令人感到妒忌�
1956年的夏天,准確地說應該是1956年的6月22日,一項石破天驚的理論被提出來了,楊振寧和李政道在一篇聯名發表的文章《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守恆的問題》中首次提出:θ和τ在衰變過程中出現不相等的宇稱,是因為在弱相互作用中,左和右其實是並不對稱的。整個物理學界一下子都震動了,一些人大呼了不起,但更多的反應卻是懷疑以至否定。
理論的提出,需要通過實驗的證明才能確認。這時,又一位傑出的華裔物理學家出現了。她是吳健雄女士。
吳健雄,是中國最早期的留美女學生之一。50年代起在哥倫比亞大學執教,和李政道是同事,和楊振寧也是好朋友。
吳健雄在美國和華裔學者袁家騮結了婚。袁家騮的祖父,是民國時期「大總統」袁世凱,其父袁克文,是袁世凱的長子。
在楊振寧、李政道文章發表的時候,吳健雄、袁家騮夫婦本已安排好一起到瑞士日內瓦度假及講學,但看見兩位好朋友提出了如此重要的理論,其他實驗物理學家仍按兵不動,熱情爽朗的吳健雄二話不說,馬上取消外游計劃,讓丈夫一個人出發,自己留下來進行實驗。
如此經過數月的反復驗證,大量數據有力地證明:宇稱守恆定律在弱相互作用中並不存在。楊振寧、李政道的假設是完全正確的!
1957年1月15日,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宇稱守恆這一基本定律被推翻。第二天,《紐約時報》頭版刊登了這段新聞。
1973年毛澤東主席接見楊振寧
獲諾獎成家喻戶曉科學明星
1957年10月,諾貝爾物理學獎評選委員會正式向全世界宣布: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由楊振寧和李政道二人共同獲得。
這一公布,在全世界引起了強烈的反應,頭一次有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成了各大報章的頭條新聞,楊振寧、李政道兩人的照片登在報刊的封面上。一時間,楊振寧、李政道成了家喻戶曉的科學明星。
頒獎典禮於1957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音樂院大禮堂舉行,諾貝爾獎章終於頭一次落到了中國科學家的手上。
在晚宴上,各獲獎者都需要發表一篇簡短的演說,以表達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對楊振寧來說,這是一個不尋常的場合,更是一個不尋常的歷史時刻,一般禮節性的致謝又怎能反映他此刻的激動心情?在短短的幾分鍾內,楊振寧懷著復雜的心情,作了一篇充滿歷史感的、震撼人心的演說,其中他強調:「今天站在這里告訴你們這些事情,我沉重地體會到一個事實,就是我在不只一種意義上,是中國和西方的文化的共同產物。我一方面為我的中國血統和背景而自豪,一方面將奉獻我的工作給起源於西方的現代科學,它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
楊振寧這一篇講話,應該被形容為是一位中國科學家的良心宣言。在西方世界給予的巨大的物質獎勵和榮譽成就面前,楊振寧並沒有忘記他的祖國,更沒有忘記中華民族在西方列強侵略下受過的苦難。他毫不猶疑地說:「我為我的中國血統和背景而自豪。」
一般來說,講這樣一番話,需要有真正的良知和很大的勇氣。而以自己的中國血統和背景為榮這一點,在楊振寧的一生中從沒有動搖和改變過。
周總理特許約見鄧稼先
1971年8月4日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楊振寧。當負責接待他的科協負責人征詢他有什麼事情需要協助的時候,楊振寧拿出了一份名單,上面都是他希望見到的人。
名單上的人大多數是知名的科學家、教授,要安排見面不難;惟獨是排在名單第一位的名字,倒把接待人員難倒了。
這個名字是:鄧稼先,中國的兩彈元勛,原子彈和氫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楊振寧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
1950年,鄧稼先在美國普度大學取得理論物理博士學位。那時,新中國剛告成立,鄧稼先一畢業就立即乘船回國,進入中國科學院,協助建立物理研究所的工作。這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楊振寧和鄧稼先之間失去了聯絡。直到有一天,一個驚天動地的消息「爆」出來了——1964年10月,中國成功試爆第一顆原子彈,美國等西方大國則目瞪口呆。
僅僅事隔三年,1967年6月,中國又再試爆氫彈成功,西方大國的核威脅與核訛詐被打破。
如同美國當年試制原子彈一樣,中國從事這一秘密行動的科學家和研究基地所在地都是絕密的。但過不多久,美國情報部門已經搜集到及披露一些資料,在中國製造兩彈的主要負責人名單中,鄧稼先的名字赫然出現在其中。美國方面相信,鄧稼先是其中一個在技術上起決定性作用的關鍵人物。
事實是,早在新中國成立後不久的1955年,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人已決定,中國要製造自己的原子彈。那時,中國連鈾原料也還未找到,更不要說其他技術條件了,中國的原子彈事業是從找鈾礦開始的。
在這之後的十年時間中,鄧稼先擔任理論部主任,在北京西郊核武器研究所和青海省羅布泊沙漠實驗基地,從零開始,領導進行有關原子彈、氫彈的理論設計工作,包括力學結構、材料狀態、實驗裝置和爆炸過程……終於,第一顆原子彈在1964年試爆成功,緊接著就是氫彈的研製。
但是,就在氫彈設計即將完成的關鍵時刻,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全國陷入大分化、大動亂之中。鄧稼先在北京家中的夫人許鹿希被批鬥,兩個女兒被下放農村……這時的鄧稼先,完全不考慮個人的安危,而是提出了「提前完成氫彈試驗,向文化大革命獻禮」的口號,曉以革命大義,果然正在准備武鬥的兩派群眾都安靜下來,放下武器,回到工作崗位上去繼續工作。結果,中國氫彈在「文革」高潮中的1967年6月試製成功�
結果,名單急呈周恩來總理請示,周總理親自指示�「安排見。」
楊振寧:懷念前妻珍惜翁帆(圖)
楊振寧攜手妻子翁帆
2008年4月27日,鄭州書市最亮的明星楊振寧教授在鄭州一家五星級酒店舉行了一場小規模的講座。在名為「我的生平」的講座上,楊振寧教授用大量優美的詩歌和感性的語言講述起了自己的人生以及情感,他還首次披露了和妻子翁帆從相識到相知的細節。
驚喜:楊振寧不講物理講人生
昨日10點半,楊振寧准時出現,他穿著一件藍色的襯衣,氣色很好,雖然昨日的講座是三聯書店專為宣傳其新書《曙光集》而做,但這本書的編譯者翁帆卻並未現身。既便如此,楊振寧也在講述中不斷地說出那句著名的口頭禪「翁帆和我……」聽眾之前一直以為是一場物理學學術講座,哪知楊振寧卻自報講座題目為「我的生平」,「我這一生參加過上千次講座,但今天我不講物理講人生,這對我來說,還是第一次」。楊振寧的講座也頗為時尚化,他製作了大量的幻燈照片,以珍貴的圖片一次次提起聽眾的興趣。
浪漫:詩詞歌賦頻掛嘴邊
在整個講座中,穿插了許多楊振寧喜歡的中外詩歌,顯示了這位科學家血液里的浪漫情懷。當談到自己小時候在廈門度過的童年時,楊振寧稱他在廈門第一次看到香蕉和菠蘿,第一次知道如何使用馬桶,「那段歲月讓我想起了一句詩——海放大了我的感情」。在談到自己當年在西南聯大的求學生涯時,楊振寧又在現場背誦了西南聯大的校歌,「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需人傑。我現在希望把它改成,千秋恥、既正雪、中興業、需人傑」。在總結自己的人生時,楊振寧引用了莎士比亞的《ASYOULIKEIT》,並用英文朗誦了其中的片段,贏得滿堂喝彩。楊振寧講座的語言也極其感性和詩意,回顧自己最初的物理研究,他甚至用了「當年艱苦的生活決定了我對物理學所有的愛與憎」這樣文學化的語言。
沉重:對前妻充滿懷念
講座的高潮,是楊振寧主動講述自己的情感生活。此時,他背後的熒幕上出現了一張身著旗袍的大家閨秀的照片。大家紛紛猜測,這位美女究竟是誰呢?楊振寧平靜地開始講述,「我有個學生叫杜致禮,她那一個班的學生,後來還有寫《紅岩》的羅廣斌、作家宗璞等。1949年,我在一家酒店碰到了杜致禮。1950年8月我們就結婚了。但是在她75歲時,她得了一場很長的病,最後去世了。」雖然語言平靜,但是楊振寧的表情還是出現了少有的沉重,會場里也因為他的沉重變得鴉雀無聲。「我和杜致禮生了三個子女,」楊振寧繼續開始講述,此時,熒幕上出現了一個中國小男孩和愛因斯坦的照片。楊振寧的臉上有了光亮:「這個小男孩就是我的大兒子,我當時在普林斯頓大學,愛因斯坦也在那裡。有一天在院子里碰到愛因斯坦,就留下了這張珍貴的照片。」
溫情:披露和翁帆交往細節
在談到自己1982年之後在香港的人生時,楊振寧說,1999年對他的人生來說,是特別的一年。「那一年,我和杜致禮去汕頭大學考察,當時學校派了一個叫翁帆的小女孩來給我們當向導,我和杜致禮都覺得這個小女孩十分可愛。」此時,熒幕上出現了一張當年翁帆陪同楊振寧、杜致禮夫婦考察後的合影,照片上的翁帆化著濃妝,一臉稚氣。「回去後,我們有了一些斷斷續續的聯系,主要是聖誕節大家郵寄卡片之類的。2004年初的元旦,我當時已經在香港了,我收到了翁帆寄過來的一張賀年卡。於是,我給她打了一個電話,後來,她到香港來看我。再後來,我們就結婚了。」楊振寧用平靜地語氣敘述著,但是大家都知道,這是他第一次公開披露和翁帆交往的細節。此時,熒幕上出現了一張翁帆站在海邊的照片,楊振寧的語氣里充滿了溫情:「這張照片是2004年,我在香港第一次看到翁帆時給她拍攝的。」而隨後,楊振寧還在現場播放了他和翁帆的婚紗照以及兩人的旅遊照片。
總結:我的人生就是一個圓
在講座的最後,楊振寧說他很喜歡莎士比亞的《ASYOULIKEIT》的第七幕,「返回童年、返回茫然、無牙齒、無眼睛、無味覺。幸運的是,我現在還是有牙齒、有眼睛、有味覺……」楊振寧幽默的談吐引來現場一片笑聲。隨後,楊振寧用他最喜歡的詩人T.S.ELIOT的一句詩來總結自己的人生,只見楊振寧用英文念道「Inmybegin-ningis my end,Inmy end ismybe-ginning……」楊振寧再用中文念道「我們將不斷尋索,尋索會讓我們回到終點,以此第一次認識我們自己的所在」。楊振寧語音剛落,他手指輕輕一點,背後的熒幕上出現了一個揮灑出來的圓圈,他指著這個圓圈說:「這就是我的人生,我的人生走到現在,已經畫了一個圓。」(胡曉)
楊振寧:將來我不在了,我贊成翁帆再婚
昨天,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攜妻子翁帆出席了其文選《曙光集》的新書發布會。該書是楊振寧面向過去的生動總結,也是他對新世紀曙光的展望。書中,楊振寧深情地寫道,「魯迅、王國維和陳寅恪的時代是中華民族史上一個長夜。我和聯大同學們就成長於此似無止盡的長夜中。幸運地,中華民族終於走完了這個長夜,看見了曙光。我今年八十五歲,看不到天大亮了。翁帆答應替我看到……」
新作
談科學、談老友、談父親
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曙光集》一書,精選了楊先生及其友人所寫的五十多篇文章,包括論文、演講、書信、訪談、散文等,其中約一半文章未曾結集出版,很多篇目也從未發表過。
作為楊振寧的專業,物理學無疑是本書探討的主要內容之一,楊振寧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物理學的美,回顧了20世紀量子學發展史,追念了許多著名物理學家的成就及過往,並回憶了與許多老友的交往。
除去友人,楊振寧還寫到了父親,在《父親和我》一文中,他重溫了與父親在一起時的幸福,以及後來分離兩岸的痛苦。直至今日,楊振寧還時常念起:「父親直到臨終前,對於我的放棄故國,他在心底里的一角始終沒有寬恕過我。」
感情
因為編寫,才更懂他
楊振寧妻子翁帆擔任了該書的編譯,她不僅編選了所有的文章,並翻譯了一些從未曾譯成中文的論文。
因為編譯,也讓翁帆更加懂得她的丈夫。她說:「編這本文集的時候我明白了一些道理:他看著一個民族與社會經歷了許多變化與發展的階段,而像我這一代人很難有一樣深刻的感受,因為在我們懂事的時候,社會已經開始迅速地發展了。我從而也明白了他寄託在書里的熱情與希望。《曙光集》也可以說是這二十多年間振寧的心路歷程———他走過的,他思考的,他了解的,他關心的,他熱愛的,以及他期望的一切。」
對愛妻的翻譯,楊振寧表示十分滿意,「翁帆翻譯了好幾篇文章,有的是與物理學史有關的,這對她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她不是念物理學的,不過這些文章都不太長。最長的一篇是一九八幾年一個美國電視台對我的訪問,那裡面牽扯的事情很多,翁帆翻譯得很好。」
婚姻
「我們學會欣賞彼此」
楊振寧和翁帆之間的跨年戀讓世界驚嘆。在新書中,他們也坦然收錄了自己對這段戀情的理解。
在《三四十年後,大家一定認為這是羅曼史》一文中披露,兩人結婚是先自己決定,再通知家人。翁帆引用了楊振寧說過的一句話,三四十年後,大家一定會認為這是羅曼史,我也這樣覺得,我這樣想沒什麼特別理由,只因為我們生活得很好。
該文還披露了兩人在討論結婚的時候,楊振寧曾跟翁帆說:「將來我不在了,我贊成你再婚。她說:"我當然不會,你怎麼可以這樣講!"……我告訴她,贊成你將來再婚,是年紀大的楊振寧講的;年紀輕的楊振寧,希望你不再結婚。」
在新書發布會上,有記者問翁帆,這幾年婚姻生活對她最大的改變是什麼?翁帆說,經過幾年的婚姻生活,我們慢慢學會欣賞彼此。問她將來有沒有可能把她和楊振寧的故事寫成書時,翁帆稱,現在還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楊振寧:兩次「閃婚」都幸福
昨天在全國書市,記者第二次見到楊振寧的時候,翁帆罕見地沒有陪伴在他身邊。知情者說,這是因為楊振寧想結合新書《曙光集》講一講自己這一輩子,其中包括過去的合作密友李政道以及前妻杜致禮,而這些人決不僅僅屬於他和翁帆兩個人的小圈子。也許在被「楊翁戀」被關注了太久之後,楊振寧想證明,翁帆僅僅是他人生的一部分。
談李政道:友誼破裂是最大遺憾
楊振寧昨天談李政道,比他談其他人的篇幅都要多,他已經很久沒有這么暢快地回憶過這位曾經的老朋友了。楊振寧和李政道曾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又是多年的同學和密友,於是兩個人後來關系突然破裂便震驚了學界。
「我和李政道的友誼是在1962年破裂的,這是我一輩子最遺憾的事情。」楊振寧昨天說。兩個人的決裂與宇宙不守恆的思想突破「是誰最先提出來」的爭論有關。在40多年後的今天,楊振寧當初的想法雖然沒有改變,但他顯然已經可以採取一種更為釋然的態度來看待當年的密友。昨天楊振寧展示了一張他與李政道1947年在美國的合影,「李政道比我小3歲,他也比我晚一年到哥倫比亞大學。那個時候我們都是單身漢。照片背景上的,是我們一起買的1941年二手福特車,我們駕駛著它去美國西部玩了7個星期。」
楊振寧談起李政道的時候,他86歲的臉上現出了學生時代的俏皮,「我曾用蘇軾給他弟弟的詩"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來比我和李政道的友誼。可是友誼沒有延續。」兩個人至今沒有恢復友誼,也沒有見面,但是楊振寧仍然關注著他的這位故交,「李政道現在也80多歲了,還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談前妻:58年前的師生戀
楊振寧昨天在展示同李政道的合影時開玩笑說,他那個時候很瘦,大概只有100磅,體重增加是結婚以後的事情。而這一切都與楊振寧的第一任妻子杜致禮有關。
楊振寧和杜致禮是標準的師生戀,杜致禮是楊振寧1940年代在西南聯大教書時的學生。不過據楊振寧講,杜致禮在當時他教的30個學生中,並不是特別出色的,他甚至沒有太在意這個學生,更談不上產生愛意。突變發生在1949年的一次重逢之後。那是在美國一家中國餐館的聚會上,師生兩人相遇了。離西南聯大一別已經好幾年,杜致禮那清新的氣息給了楊振寧極大的好感,「套用香港話說,我們很快就"拍拖"了。1950年8月我們就結婚了。」從相戀到結婚,時間快得讓人眼花繚亂。
杜致禮為楊振寧生了3個孩子,一個女兒,兩個兒子,「她陪伴了我53年,直到2003年她75歲的時候因一種很難治療的疾病去世。」不過,杜致禮卻見過丈夫的第二任妻子翁帆,並對翁帆表示滿意。
談翁帆:遇見她是歷史性事件
杜致禮見到翁帆那次,也是楊振寧第一次和翁帆見面。「那是1999年在汕頭大學的學術會議上,學校派了一批一年級的同學來作客人的向導,這裡面就有翁帆。這是歷史性的事件。」楊振寧昨天強調,那次見面,「我和杜致禮都覺得這個女孩子很好。」而事實上,因為有杜致禮,楊振寧5年後才會下定決心和翁帆結婚。
汕頭一別後,翁帆和楊振寧一家一直保持著聯系,每年都會寄來聖誕卡片,而2004年初翁帆的一張賀年片,徹底感動了還處於失去杜致禮寂寞之中的楊振寧。「我收到賀年片之後,馬上給她打電話,讓她來香港看我。」幾個月後,「楊振寧與翁帆結婚」的消息就已經路人皆知了。
他握著翁帆的手還是那麼有力
3年多來,科學家楊振寧似乎成了一個娛樂人物,因為他娶了比他小56歲的翁帆。而楊振寧呢,也真的給了許多媒體做新聞的機會,這3年來,他在每一次公共場合現身,都會帶著翁帆,兩人十指緊扣,脈脈對視,媒體稱之為「秀恩愛」。在長篇累牘的「秀恩愛」的報道之後,楊振寧依然顯示著他對翁帆的愛,他總是很認真地談到翁帆,談到他們的愛情,也談到當他「不在」後對翁帆的安排。3年了,楊振寧的認真沒有絲毫改變,在全國書市上,他握住翁帆的那隻手,還是那麼有力,他看翁帆的眼神,還是那麼含情。
於是,楊振寧的「秀恩愛」就比許多明星多了不少真性情。對於一個86歲的老人,一個將人生看得很透徹的老人來說,這裡面已經沒有任何的炫耀,沒有任何的名利,甚至於可以說沒有任何的目的。在眾多「老夫少妻」的八卦調侃中,楊振寧無疑被曲解了。但是這個被曲解了的楊振寧,卻執拗地要表達他的心情。在前天他牽著翁帆走進全國書市展館的那一刻,筆者親眼看到了他渾身散發著的真性情。他要毫無保留地告訴人們,他和翁帆結婚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8. 劉湘的後代有哪些
「天府豪門」的百年傳奇
周九香(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劉公贊、大邑劉氏庄園
據族譜記載,劉氏原籍安徽徽州,是在清朝初年才移民進入四川的。劉氏來到四川後,最初在四川省名山縣落腳,後又遷到大邑縣。此後,劉家就世代居住在大邑,以耕讀為生。在最初的200年中,劉氏家族一直是個很普通的族姓,從未產生過什麼特別有名的顯赫人物。直到劉文彩的父親劉公贊,家族漸漸有了起色。
「中國第一庄園」
劉氏家族的興盛,和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期是分不開的。清末民初,社會動亂,讀書和參軍是改變命運的兩個主要手段,劉氏家族就是依託劉文輝的軍閥勢力,逐漸控制了四川大部分的財政,稅收,並在這些優勢基礎上由劉文彩進行商業運轉,在短短的十幾年時間內,劉家的財產巨額增加,終於在二劉之戰前到達了一個頂峰。
劉文彩的父親叫劉公贊,是個經營地主。所謂經營地主,就是利用長工。他每天都是披星戴月就起床了,督促長工勞動。清末民初,劉公贊只有30多畝土地,以及一個十來間房的小上合院,後來就逐漸有了100多畝地。劉文彩最初也是一方面經營農業,一方面在大邑山牧馬,開採煤炭,圍繞安靈鎮烤酒。劉家就是用這種經營農業的方式,發展生意,積攢財富。
劉家的真正崛起是在第九代劉文輝、劉文彩和第十代劉湘之時。至此,家族便盛極一時,成為20世紀上半葉中國西南最顯赫的名門望族,號稱「天府豪門」。大邑的劉氏庄園便是由劉文彩和其兄弟陸續修建起來的。
「大邑劉氏庄園」,以前只是個田莊,周圍都是破房子,唯有那麼兩片田莊,非常的顯眼。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隨著劉氏家族逐漸走向輝煌,「劉氏庄園」開始營建,這是一座中國罕見的保存完整的地主庄園建築群,庄園佔地總面積達7萬余平方米,建築面積2.1萬余平方米,房屋共545間,由五座公館和一處劉氏家族祖居構成,分布為南北相望的兩大建築群。庄園主要由三部份構成:老公館、新公館、珍品館。老公館,文革時又叫收租院;新公館,距老公館300米處,據說是當年劉文彩修建送給弟弟劉文輝的。新公館由兩座一樣的大院所組成,每一座大院由三個類似於三個四合院的院子組成。「劉氏庄園」,號稱「中國第一庄園」,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裡面有保存完好的庄園建築群、遺存的大量文獻資料、上千件文物和近萬件展品,被相關專家稱為「研究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文化及四川軍閥史、民俗學的重要場所」,並逐漸成為一個旅遊場所。
到了1928年,劉文彩建公館,佔地一萬多平方米,比祖屋大了十倍之多,而十年後劉文輝建公館,比劉文彩公館大了一倍,但輝煌的,依然是劉文彩公館。劉文彩的居室里,有一張金龍抱柱退一步大花床。此花床佔地九平方米,在當時的價值是三萬斤大米。花床的六根柱子上金龍盤繞,龍的眼睛鑲嵌的是紅寶石,栩栩如生,床的門額、檐額、隔門上都有雕花,精美、生動。,由四根柱子四扇門和床面組合而成,造型奇特,工世精湛,為全國首屈一指。據說此為劉文彩為防範突然襲擊而設計製作的專用品。公館內有內花園還有後花園,是當年小姐太太老爺公子們的清閑享受之地。內花園里樹倒不少,但臘梅占盡香澤。每到寒冬之時,滿枝椏花開,透出陣陣梅香。
P2
劉文彩
劉文彩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地主。他的「事跡」被收入當時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收租院》一文。文中寫到:「斗啊斗,你在劉文彩的手,你是地主的嘴,你是豺狼的口;你喝盡了我們窮人的血,你刮盡了我們窮人的肉。可你,你裝不完地主的罪,你量不盡我們窮人的仇!……」1958年後,「劉氏庄園」被命名為「地主庄園陳列館」,其主要功能是展現劉文彩對農民的剝削。實際上,劉文彩除了具有普通人都可能有的人性弱點之外,與人相處也不乏人情味。他不為害鄉里,甚至晚年還有對地方和社會都有重大積極意義的善舉。
劉文彩早年因家貧失學,所以在家照看小弟文輝。年齡稍長,劉文輝到劉家祠堂讀書,劉文彩就負責陪送,也算學了幾個字。一年半載之後,劉文輝能夠自己上學了,劉文彩的陪讀生涯也就到了頭。於是,父親劉公贊就讓他農閑時走街串巷賣燒酒。幾年後,他又和別人合夥辦燒酒坊,並且跟劉湘父親劉文剛合營水碾。
劉文彩天資聰穎,熱衷於賭博,而且賭遍川西無敵手。他還喜歡抽大煙。他一年抽大煙的耗費折算成大米,可供300人吃一年。劉文彩有專用的抽煙室。在內花園,劉文彩有一處特別布置的夏季吸煙室。在庄園的內院里,劉文彩還有專門抽大煙的地方,同時,這里又是劉文彩會見親信的密室。他的煙具都是用金、銀、玉石、象牙、犀角和羚羊角等製作的。他喜歡睡在特別製作的床榻上抽大煙,有人專門為他燒煙泡、抬煙槍,還有專門打扇、捶腿、端茶、擦汗的侍從在旁侍侯。他在這里抽大煙尋歡作樂時,園內大門有一啞巴看守,任何外人不得入內。劉文彩20歲不到就「下海」,深諳中國傳統社會中的「左右逢源」之道,使他在商界無論是生意、還是人緣都是有口皆碑的。最奇的是他的生意從來沒有虧過本,堪稱商界奇才。
他在民國時期創辦 「文彩中學」(現在的安仁中學),並刻碑明示:學校成立之日,劉家不再對校產擁有所有權和使用權。文彩中學在當時是全四川師資設備最好的中學,曾經盛極一時,吸引了不少富家子弟前來讀書。劉文彩在與人相處方面,不像傳說中的那麼冷酷無情。劉氏家族的一個長工告訴我,劉家並不像傳說中的那樣虐待傭人,他們吃的飯基本上都跟劉家一樣,只不過不在同一個桌子。
劉文彩家產主要源自他在宜賓敘府的十年聚斂:一是投機貿易的暴利,二是薪金。特別是劉文彩在敘府期間兼職近十種,僅「煙酒公賣局局長」一職,年薪即高達一兩萬元,這樣算起來年薪就不下十萬元,十年薪金總計百萬元以上。而薪水收入對於劉文彩來說,是名副其實的「杯水車薪」。劉文彩之富有也就可以想見了。
妻妾成群
劉文彩一生中娶了五房姨太太。大太太呂氏早在20年代病故,沒有後代;二太太楊仲華是大邑三岔場人,為劉家生有四兒三女,在劉家可謂「勞苦功高」,地位顯赫,居「正房」位置;三姨太林君如和四姨太梁惠琳是表姐妹,早年都是四川宜賓城的名妓;五姨太王玉清。
劉文彩的三姨太凌君如,美麗聰明,也報恩。美麗自不多說,有照片為證,聰明的是能貼劉文彩的心,難怪劉文彩那麼寵她。各個時代有各個時代的活法與不由自主,就看你怎麼去活怎麼去把握了。從居室的東西可看出她是活得時髦的,連睡衣都是吊帶的。為固自己的地位,這三太太自導自演了生三胞胎的奇跡,還把自己的表妹嫁給劉文彩做四姨太。
劉文彩與王玉清是老夫少妻,據說劉文彩對王玉清十分寵愛,凡王玉清提出的要求,劉文彩總是盡力滿足。據當時的人回憶,年輕時的王玉清珠光寶器、綾羅綢緞應有盡有。每當劉出遠門或到鎮上「公益協進社」辦公時,總要叫王玉清一同前往。逢「文彩中學」開學或畢業典禮,劉文彩身後站著的也總是塗脂抹粉、身穿紅色旗袍、外套裘皮大衣、腳蹬高跟皮鞋、披金掛銀的王玉清。一到王的生日,劉文彩總是給她張羅一、二十桌酒席,邀親朋好友為她添彩祝生。遇重要社交,劉必攜王玉清同時出現在「同慶茶樓」一道品茗。為解決王玉清暈車的毛病,1946年劉文彩還花費2000多法幣,專為她購進一輛美式吉普,供她出遠門時享用。為此劉文彩還專門修了一條從安仁至成都的公路。
1949年10月劉文彩去世,之後王玉清在成都的「慈惠堂」住了下來,靠打布鞋、做鹹菜、臭豆腐賣為生。王玉清每天早、晚都要燒兩柱香。有人問王玉清為什麼要燒香,她說:「我想老頭子!我是在給老頭子燒香。」
P3
劉湘
劉氏家族被稱為「軍閥之家」。其很大原因是因為家族中出了兩個重要人物:劉湘、劉文輝。他們分別擔任過四川省主席和西康省主席,是四川最有權勢的兩大軍閥。當地人稱,「二劉聯則可問鼎中原,黃袍在身坐龍庭,硬是比蔣委員還厲害!」
劉氏家族的軍閥源頭就是劉湘。劉湘不但是推動劉氏家族成為中國近代望族的「大功臣」,也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叱吒風雲的大人物。傳說中,劉湘是個看起來很老實的人,性情含蓄,少露鋒芒。同人說話眼睛愛半睜半閉,總像沒睡醒似的,同學多稱呼他為「劉瞎子」。
劉湘的長相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據有關資料記載,外國觀察家也認為劉湘「顯得極為平淡無奇,甚至委靡不振」。有兩個英國人曾向他們的政府報告:「盡管劉湘看起來脾氣甚好,而且通情達理,但是既無性格,又無才氣……」。但外國人也有眼光敏銳的!英國的托勒1921年就說:「劉湘給人的印象並不是才華出眾,在交談中顯得反應遲鈍……但他的那種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的權謀之術叫人永遠難忘。他是一個胸有城府的人。」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劉湘的經歷就應驗了中國的一句俗語:「人不可貌相」。
劉湘的軍旅生涯開始於他1909年軍校畢業後。所謂「時勢造英雄」,憑借他的驍勇善戰,經過辛亥革命、北洋軍閥混戰後,劉湘被四川軍隊推選為四川各軍總司令,並由四川省議會推選為四川省長,成為四川地區的最高統治者。北伐後,他又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21軍軍長兼四川省政府主席。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積極參加抗日,由一名封建軍閥轉變成為愛國將領。1938年,劉湘病逝於武漢。劉湘晚年的抗日愛國行為,贏得了人民的肯定,國民黨政府也對他大加贊揚,在他逝後下令為他舉行國葬。
劉文輝
除了劉湘之外,家族中另一個叱吒風雲的人物就是劉文輝。劉文輝是劉文彩的弟弟,劉湘的叔叔,但比劉湘小6歲。他是劉氏家族中又一位傑出人物。劉文輝的發跡與劉湘相似,也是通過軍閥混戰。
劉文輝生於1895年,13歲時,為取得考試資格,他冒充16歲報考成都陸軍小學,就試時離題而論,他在試卷上寫道:「非常之世必有非常之人,非常之人必行非常之事」,校長拍案稱奇,特召面試,果見品貌不俗,當場破格錄取。1920年,年僅30歲的劉文輝,即身兼全省軍務幫辦、第九師師長並兼領第三十一師,地位僅次於四川頭號軍閥劉湘。
1928年,他當上了四川省政府主席,1931年改組後留任。隨後,他與劉湘一道成為四川的最高統治者,四川完全成了大邑劉氏的天下。1932年,他們叔侄之間為了爭奪對四川的全面統治發生了混戰。劉文輝腹背受敵,很快敗下陣來,一路退到雅安。相傳劉文輝的二夫人極為潑辣,她隻身前往成都質問劉湘:「你到底要把你幺爸趕到什麼地方去?」劉湘一向懼怕這位嬸嬸,連忙回答:「那就讓我幺爸在雅安待著吧。」
劉文輝非常重視當地教育。當年縣長赴任時是帶著劉文輝的口令上路的:政府建設不得好於當地的學堂,否則就地免職。1944年8月27日,西康省政府大院舉行了隆重的教師節慶典,時任西康省主席劉文輝親自到場發言,這是他第一次使用擴音器講話。這個洋玩意是由當時的金陵大學教育電影部帶來的。劉文輝曾想在西康建一間大學,但未能如願。他當時為不少學校捐了款,其中包括華西大學文學院。他還專門出資籌辦了一個特殊的系--鄉村建設系。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劉文輝先後擔任過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四川省政協副主席等職。1959年,劉文輝調入北京任林業部部長。1976 年,劉文輝因癌症在北京去世。
其長子劉元彥說,記憶中的父親是一個溫和的人,對我們小孩子從來不打罵,就算是對他的部下,也從沒見他凶過。此外,劉文輝也是個很重感情的人,和母親的感情特別好,對劉文彩的感情也特別深。劉元彥一輩子就見父親哭過一次,就是在劉文彩的葬禮上。
他們的子女
在劉湘、劉文輝之後,劉家的「軍閥之家」依然有所延續。劉文淵的兒子劉元瑄曾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2軍副軍長,後來又任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在劉氏家族中,他的地位僅次於劉湘、劉文輝,是家族中的第3號人物,於1996年去世。
劉文彩5個妻妾,共生有4個兒子和3個女兒,但都沒有什麼大的作為。其長子三歲失聰,在無聲的世界裡生活了近80年。次子黃埔軍校畢業,是劉文彩最器重的兒子,20多歲就升任少校營長,在大西南解放前,毅然起義反蔣。劉文輝有3子2女,其女兒劉元愷曾任四川省婦聯委員。劉文輝堂侄劉樹成,曾任劉文輝部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四川省政協委員。
時光流逝,輝煌不再。這個被稱為「天府豪門」的劉氏家族自20世紀80年代以後就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政治逝去,藝術登台。「劉氏家族」的歷史將以建築的形式鐫刻在時代的變遷中--大邑縣安仁鎮的「劉氏庄園」仍將以它眩人的「皇家風范」向世人訴說劉氏家族那一段過去的輝煌。(文字整理:蔣麗麗 孫軼宇 叢未)
9. 馬伊琍與緋聞男友合作,孕期遭背叛後,她為何等了5年才離婚
網劇《旗袍美探》上線熱播,一部上海民國偵探輕喜劇,卻變身馬伊琍的時裝show。
劇里,又作又嗲的偵探小姐頻頻穿換華麗的服裝,與劇中警探高偉光調情鬥智。
戲外,女一號卻和男二號傳出了緋聞,緋聞對象正是《歡樂頌》楊紫飾演的「小蚯蚓前男友」吳昊辰。
生活和演戲不一樣,生活難多了,而且從來沒有排練和喊卡,走錯一步沒有機會重來。
只有自己活高興了,身邊的人才能跟著高興,日子從來都是只過給自己看的。
而大多數的我們,為了生活、為了家庭、為了孩子父母,感情出現了裂痕忍著,婚姻出現了危機忍著,只為了一個虛偽的圓滿。
不愛,就放手,給自己另一條無限可能的路。
張愛玲說過:「所有的女人,終有棲息之地,不是他人,唯有自己。」
風雨人生路,與其等別人打傘,不如自己獨自撐起那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