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是中國乃至世界女性的傳統服飾,被譽為中國的國粹和女性的民族服飾。盡管對其定義和時代仍存在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20世紀20年代,有學者認為旗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期的服飾。20世紀20年代以後,它成為最常見的女裝,1929年被中華民國政府確定為民族服裝之一。
他認為民國旗袍對旗袍有影響,但他不認為兩者之間有直接的繼承關系,所以認為不宜稱民國旗袍為「旗袍」,因此,他主張將旗袍改名為「旗袍」,將「台北旗袍研究會」改名為「台北旗袍研究會」。
2. 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民國的國服,盛行於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中國各地。
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民國之初,剪辮發,易服色,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倒大袖與新樣式旗袍的誕生創造了條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與氣質。旗袍連接起過去和未來,連接起生活與藝術,將美的風韻灑滿人間。
(2)西班牙華僑華人旗袍交流會擴展閱讀: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 ,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 ,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 ,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禮儀服裝。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
3. 旗袍會操辦流程及注意事項
1戰略思想
中國旗袍會是一個高端旗袍資源整合平台,打造全國性的旗袍文化與產業結合的協作組織;它將成為全國旗袍文化發展的風向標;海內外旗袍文化交流的窗口;旗袍非物質遺產的研究基地;旗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地。
2簡介
中國旗袍會在國家文化部、婦聯以及各國駐華使館、海外華僑機構的鼎力支持下,攜手社會各界名流、全球華人傑出代表等,致力於「旗袍」這種行走的視覺藝術來闡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發展。中國旗袍會在國內已經設立了近100家分會,海外也已經超過30家分會,其他地區和國家分會也在積極籌建中,擁有會員超過百萬之眾。它的快速成長說明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海內外中華同胞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渴求和熱愛。傳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復興中國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使命。讓我們團結協作,攜手共進,弘揚傳統文化,打造民族品牌,讓中國元素伴隨著中國夢的實現傳遍全球!
4. 汪泉是誰他和中國旗袍會是什麼關系
汪泉是中天泰集團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裁,他是瑞士華僑、歐洲榮譽市民,取得了工商管理博士、金融博士學位,是著名的金融家、資本運營專家;他還是歐盟工商企業家協會會長、中瑞金融家銀行協會主席;青海省工商聯常委、副會長、中歐經濟論壇執行主席;中國旗袍會是又他發起成立的。他是中國旗袍會的理事長!
5. 中國旗袍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
非法社會組織。
2016年3月16日,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主管的中國社會組織網曝光第一批「山寨組織」名單,中國旗袍會為虛假組織,請勿上當受騙。
2017年3月15日,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主管的中國社會組織網曝光第一批未在民政部登記的組織名單,中國愛心基金會在名單中。
2018年2月,民政部公布一批非法社會組織名單,中國旗袍會在名單中。
第一批涉嫌非法社會組織名單:
中國美麗鄉村研究中心、全國美麗鄉村商業項目管理辦公室、雄安貴陽新區基金會、國務院精準扶貧基金會、中國園林協會、中國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協會、中國建設裝飾行業協會、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推進組織委員會、中國愛心基金會、中國水利水電研究協會、國防教育宣傳活動組委會(已取締)
中國旅遊非遺文創藝術聯合會、全國名人書畫藝術聯合會、中國文化藝術聯合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戰略發展聯盟、中國非遺備案中心、中國非遺培訓中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聯盟、中國中醫葯學會、中華中醫傳承發展聯合會、華夏中醫葯學會、中國中西醫結合研究會、中醫葯期刊學會
中國民間中醫協會、中華中醫葯衛生學會、中國民族中草葯研究會、養生產業協會等。
6. 汪泉的中國旗袍會是合法機構嗎
那是當然的啦。
7. 日語介紹旗袍
チャイナドレスの旗袍は中國の伝道的な民族衣裝として、女性のスタイルの美しく映し、色や生地よってそれぞれの時期と場面に分けて著られます。
8. 旗袍現在還有人穿嗎這么久過時了嗎
旗袍風尚通常認為起源於20世紀民國時期,是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公認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不僅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服飾文化中絢麗的形式和現象之一,也是廣大華人女性甚至外國人大愛的服裝之一。在新中國成立初,受時代背景的影響,旗袍在內地漸漸被冷落,但80年代以後,傳統文化越來越受重視,並且受影視文化的影響,旗袍又逐漸在內地復興起來。
三、旗袍的款式也在不斷地追求時尚。
旗袍有它傳統的樣式,但時尚達人們又怎麼可能讓它一成不變,時尚元素不斷更新換代,旗袍愛好者也會緊隨時尚指標,加以革新,在不改變旗袍文化的基礎上做出更美的款式,就會有更多的人穿上它。
9. 年終歲尾,海外華人暖心善舉溫暖寒冬,華人華僑在國外過的都怎麼樣
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這些華人華僑不能夠回到祖國的懷抱,希望他們在國外能夠保護自己。
10. 旗袍的起源與發展歷程
中國旗袍
起源與發展
起源
旗袍屬於袍服類中的一種,它是從春秋戰國時期(2700年前)的深衣發展下來的。所謂深衣就是中國古代人穿的上衣下裳合為一體的衣服。
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民國之初,剪辮發,易服色,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倒大袖與新樣式旗袍的誕生創造了條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20世紀20年代
20年代是海派旗袍逐漸形成的時期。旗袍開始普及袖口逐漸縮小,滾邊也不如從前那樣寬闊。
1929年,中華民國政府曾把旗袍(還有中裝)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當時女子禮服有兩款:一款是藍上衣加黑裙,另一款就是旗袍。學堂中女學生多著偏大襟上衣底襟圓擺、齊肘中袖短衫,下著綢裙。
20世紀30年代
30年代是旗袍的黃金時代。海派旗袍無論是裁剪還是設計都更加西方化,採用了胸省和腰省,旗袍變長而緊身且高開衩,更加符合東方女性精緻玲瓏,開放活潑的理想形象。
20世紀40年代
40年代,抗日戰爭的開始,打亂了30年代人們對服飾的追求。旗袍向經濟,便於活動等實用的功能考慮,長度縮短至小腿中部,高時到膝蓋處,夏季傾向於取消袖子,領子減低。簡便、樸素、適體從而成為40年代旗袍的獨特風格。
建國後,旗袍進入了它的冰凍期。但是,旗袍在海外依然受到青睞,許多從國內去國外的上流人物和名媛都把旗袍作為自己最喜愛的服裝,許多華人都會穿著最具民族代表性的旗袍參加許多重要的節日。
風姿再現
旗袍以影視作品、時裝表演、選美的形式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中。旗袍的基本特徵和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款式、細節推陳出新,日益精美。
民國及今,旗袍文化有了新活力。除旗袍仍是女人專屬以外,款式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在沈陽很多家庭都有旗袍裁剪、製作的高手。那細密平整的針腳幾乎看不到。那新穎獨到的盤扣、精緻的滾邊、得體的啃腳,舒服得體令人嘖嘖稱贊。
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我國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在大陸內地舉行的奧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都選擇旗袍作為大會禮儀服裝;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
旗袍已代表中華民族的一種獨特符號出現在國際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