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三國演義》里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去一套女人衣裳,司馬懿到底穿沒穿
穿了。情況是諸葛亮為了激司馬懿出戰,送女衣給他,暗諷他不是男人,營里將領一看,主將都被嘲諷說不是男人了,各個大怒,司馬懿不管,然後還穿給營內諸將看,說挺合身的.......然後和諸將說他本人都沒生氣,他們氣個P啊,就是不準出戰.......
曹操和劉備最具喜感!因為發展到最後,兩人都活成了對方當年的模樣。如晚年時的曹操,明明得到了漢中,司馬懿和劉曄都勸趁機進攻西川。可曹操卻說出了“得隴望蜀”,表示人心不能太貪!
這種話劉備曾說過,曹操進攻荊州時,劉備帶著百姓來到荊州城下,當時諸葛亮勸劉備,趕緊趁機奪荊州,可劉備卻嘆“吾不忍也”。
再說明白些就是,如今的諸葛亮,是代表著三國時期,最後的那抹理想光芒。隨著諸葛亮星落五丈原,整個三國便墜入到了功利和冷血時代——司馬懿就是代表!
㈢ 三國演義里司馬懿是不是沒穿女衣啊
司馬懿穿了女衣。
《三國演義》第130回——上方谷司馬受困,五丈原諸葛禳星
諸葛亮用糧草引誘司馬懿來攻,司馬懿上當,被困上方谷,差點被燒死,最後僥幸逃脫,此後再也不敢出戰,諸葛亮為激怒司馬懿出戰,遣使者送巾幗素衣給司馬懿,司馬懿受之,並當著使者面穿上問使者咋樣。
(3)司馬懿女裝原文擴展閱讀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人物評價
司馬懿在世的時候,在魏國威望是相當之高的,即使毌丘儉、文欽在其死後討伐司馬師,檄文中依然對司馬懿有「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等贊譽。史書上稱其使「天下欣賴」「天下大悅」。到晉朝初年,司馬炎在太康年間做到了「天下無窮人」的太康之治,至司馬遹被傳像司馬懿,而能在當時「譽流於天下」。
㈣ 老版三國演義中 諸葛亮送司馬懿女人衣服羞辱他是哪一集
你好,是76集,兩軍對峙五丈原時,司馬懿死守不出,諸葛亮由於長途奔襲,不能久戰,因此心急如焚。於是諸葛亮送了一件女人衣服給司馬懿,來羞辱他象女人一樣。望採納。
㈤ 三國演義里諸葛亮送司馬懿女人衣服那個片段的標題
第103回:上方谷司馬受困,五丈原諸葛禳星
諸葛亮見司馬懿堅壁固守、不肯出戰,便命楊儀親赴魏營見司馬懿,並送上戰書、艷服以侮辱其守城不戰的行為。司馬懿非但不怒,反而奉勸諸葛亮清心寡慾。
相峙日久,蜀軍糧草告罄,諸葛亮坐卧不安。面對日益嚴重的春荒,諸葛亮命王平率軍劫司馬懿的糧草,王平不辱使命,蜀軍大獲而歸。
魏帝曹睿降旨宣布免去司馬懿的大都督之職,並命其月內對蜀作戰取勝。司馬懿決定派十萬精銳攻打諸葛亮祁山大營,欲引誘駐守上方谷的守軍增援。
魏軍久攻祁山大營,蜀軍危急。魏延率軍從上方谷引兵救援祁山大營,魏軍不久潰敗。司馬懿率軍轉攻上方谷,蜀軍敗退,魏軍最終進入上方谷。
諸葛亮大喜,命蜀軍點燃上方谷中的糧草,魏軍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司馬懿自知劫數難逃,命部下可以投降蜀軍。就在魏軍上下一片哀鴻的危機時刻,上天突降大雨,魏軍轉危為安。
司馬懿等人也就僥幸的逃脫了。在上方谷上的諸葛亮看到此情此景不由的深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因為此事對諸葛亮的打擊很大,致使諸葛亮一病不起,諸葛亮夜觀星象自知身體不好不久於人世,所以想要用祈禳之法(使代表自己的星宿歸位)救自己的命。
就設下四十九盞明燈的法陣,向上天再借二十年,可是被不知情的魏延闖入,四十九盞燈被風吹滅,不久諸葛亮病死於五丈原。
(5)司馬懿女裝原文擴展閱讀:
上方谷天降大雨的科學解釋:
上方谷入口窄,腹地闊,兩邊高,中部低,這種地形不利於空氣流通,一旦谷內起火,氣溫開始升高,貼近地面的空氣迅速受熱膨脹上升,上層及周圍冷空氣則收縮下沉,形成強烈對流的山谷風,因此出現了狂風大作的現象。
同時,當谷底大量熱氣流上升到一定高度時,空氣中的水汽又因氣溫降低而凝結成雲霧,再加上柴草燃燒所產生的大量煙塵隨空氣上升到天空後,又為水汽凝結提供了理想的凝結核,從而加速了水汽的凝聚。
這些雲霧中的小水滴互相碰撞合並,體積就會逐漸變大,最終導致大雨傾盆的局面,澆滅了上方谷的大火,司馬懿才得以脫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上方谷之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國演義
㈥ 受辱穿女裝又耗死諸葛亮的司馬懿,歷史原型是哪樣的
諸葛亮為了激司馬懿出戰,送上女裝侮辱他。沒想到司馬懿竟真的穿上了女裝,還帶領魏軍在渭水河邊朗誦起了《出師表》。他吟誦時表情嚴肅、氣勢逼人,彷彿在展示自己絕不出戰的決心。吟誦後,他向對岸的諸葛亮深鞠一躬,這一彎腰,是對河對岸這位對手、知音、師長的誠摯敬意。
他身後的魏軍將士在朗誦時同樣神情莊重,司馬師甚至忍不住落淚。古人贊頌《出師表》「鬼神泣壯烈」,如此能感動鬼神的忠義,足以超越陣營、國家的限制,感染到魏國的將士們。所以面對敵軍將領時,魏軍將士的眼中沒有諷刺、挑釁,反而是肅穆、莊重,想必他們也對《出師表》中的拳拳愛國心肅然起敬。
㈦ 歷史上司馬懿有沒有女裝過
諸葛亮為了激司馬懿出戰,送女衣給他,暗諷他不是男人,營里將領一看,主將都被嘲諷說不是男人了,各個大怒,司馬懿不管,然後還穿給營內諸將看,說挺合身的.......然後和諸將說他本人都沒生氣,他們氣什麼啊,就是不準出戰.......
㈧ 新三國92集使者送女人衣服給司馬懿說的是什麼
司馬懿兵敗上方谷,困與大火之中,幸虧天降大雨,救了其父子三人的性命。於是他堅守不出,任憑蜀軍怎麼挑戰,只是按兵不動。諸葛亮無奈,派人送去一套白色的女裝和頭巾,並附送書信一封,諷刺司馬懿:「既為大將,統領中原之眾,不思披肩執銳,以決雌雄,乃甘窟守土巢,謹避刀箭,與婦人又何變異哉?今譴人送巾幗素衣至,如不出戰,可再拜而受之;倘恥心未泯,猶有男子胸襟,早與批回,依期赴敵。」司馬懿看過書信,心中大怒,卻強作笑顏:「孔明視我為婦人耶?」接過衣物,厚待來使,繼續堅守。這件事《三國演義》作了相當精彩的描寫,史書上亦有記載。
㈨ 文言文翻譯 司馬懿與諸葛亮
翻譯:
司馬懿和諸葛亮兩軍對峙一百多天,諸葛亮幾次挑戰,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派人送給司馬懿女人的服飾,司馬懿大怒,上書請求交戰,皇帝派衛尉辛毗手持使節擔任軍師來制約司馬懿。
護軍姜維對諸葛亮說:「辛佐治持使節到了,敵人肯定不會出戰了。」諸葛亮說:「司馬懿本來就沒有出戰的意思,所以堅持請求出戰,是為了向部下示威(激勵士氣)。將軍在部隊中,皇帝的命令也可以不接受,如果他真能夠戰勝我,何必要不遠千里去請示呢?」
原文:
司馬懿與諸葛亮相守百餘日。亮數挑戰,懿不出。亮乃遺懿巾幗婦人之服,懿怒,上表請戰,帝使衛尉辛毗仗節為軍師以制之。護軍姜維謂亮曰:「辛佐治仗節而到,賊不復出矣。」亮曰:「彼本無戰情,所以固請戰者,以示武於其眾耳。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邪?」
此文出自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寫作背景:
《通鑒》由司馬光總其大成,協修者有劉恕、劉攽、范祖禹3人。劉恕博聞強記,自《史記》以下諸史,旁及私記雜說,無所不覽,對《通鑒》的討論編次,用力最多。
劉攽於漢史、范祖禹於唐史,都有專深的研究。他們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貢獻。最後,由司馬光修改潤色,寫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奪,一出於光。
《資治通鑒》全書共294卷,約300多萬字,書中記載的歷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一直到959年,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征淮南為止。
是司馬光以為君親政,賢明之道為出發點所編寫成的一本巨著,所謂「刪削冗長,舉撮機要,專取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編年一書,使先後有倫,精粗不雜。」。
在橫跨中國16個朝代,一共1362年的歷史中,詳近略遠,隋唐五代371年,佔全書40%,史料價值最高。很明顯的他多次著墨在其中的賢明政治時期,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等等。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北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夏縣)人,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原字公實,後改君實,原號迂夫,後改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司馬光自幼嗜學,尤喜《春秋左氏傳》。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進士及第,累遷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謚號文正。名列「元祐黨人」,配享宋哲宗廟廷,圖形昭勛閣;從祀於孔廟,稱「先儒司馬子」;從祀歷代帝王廟。
㈩ 司馬懿女裝之辱的經典台詞
在下參軍楊儀,奉我家丞相之命,前來拜見魏國大都督。
丞相命在下,送來戰書一封,禮物一件。
我家丞相說了,大都督大而勇,智而壯,立身巍如泰山,皮厚賽過城牆,水火不侵,喜怒無形,因此大都督你斷不會遷怒來使啊。
戰書: 亮久慕仲達神勇,統領萬眾之師,不料君竟然萎縮首尾,苟全性命。藏於土窟之中,與女人何異。亮特此贈送巾幗艷服至,若不出戰,請君拜而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