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張愛玲說過 人生就像一襲華美的袍,裡面爬滿了虱子 原話是什麼
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然
而,當童年的狂想逐漸褪色的時候,我發現我除了天才的夢之外一無所有——所有的只
是天才的乖僻缺點。世人原諒瓦格涅①的疏狂,可是他們不會原諒我。
①瓦格涅,通譯為瓦格納(Richard Wagner,1813-1883),德國作曲家、文學家,一
生致力於歌曲創作,代表作有《尼伯龍根指環》等。
加上一點美國式的宣傳,也許我會被譽為神童。我三歲時能背誦唐詩。我還記得搖
搖擺擺地立在一個滿清遺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眼看
著他的淚珠滾下來。七歲時我寫了第一部小說,一個家庭悲劇。遇到筆畫復雜的字,我
常常跑去問廚子怎樣寫。第二部小說是關於一個失戀自殺的女郎。我母親批評說:如果
她要自殺,她決不會從上海乘火車到西湖去自溺,可是我因為西湖詩意的背景,終於固
執地保存了這一點。
我僅有的課外讀物是《西遊記》與少量的童話,但我的思想並不為它們所束縛。八
歲那年,我嘗試過一篇類似烏托邦的小說,題名《快樂村》。快樂村人是一好戰的高原
民族,因克服苗人有功,蒙中國皇帝特許,免徵賦稅,並予自治權。所以快樂村是一個
與外界隔絕的大家庭,自耕自織,保存著部落時代的活潑文化。
我特地將半打練習簿縫在一起,預期一本洋洋大作,然而不久我就對這偉大的題材
失去了興趣。現在我仍舊保存著我所繪的插畫多幀,介紹這種理想社會的服務,建築,
室內裝修,包括圖書館,「演武廳」,巧克力店,屋頂花園。公共餐室是荷花池裡一座
涼亭。我不記得那裡有沒有電影院與社會主義——雖然缺少這兩樣文明產物,他們似乎
也過得很好。
九歲時,我躊躇著不知道應當選擇音樂或美術作我終身的事業。看了一張描寫窮困
的畫家的影片後,我哭了一場,決定做一個鋼琴家,在富麗堂皇的音樂廳里演奏。
對於色彩,音符,字眼,我極為敏感。當我彈奏鋼琴時,我想像那八個音符有不同
的個性,穿戴了鮮艷的衣帽攜手舞蹈。我學寫文章,愛用色彩濃厚、音韻鏗鏘的字眼,
如「珠灰」、「黃昏」、「婉妙」、「splendour」①、「melancholy」②,因此常犯了
堆砌的毛病。直到現在,我仍然愛看《聊齋志異》與俗氣的巴黎時裝報告,便是為了這
種有吸引力的字眼。
①splendour,輝煌,壯麗
②melancholy,憂郁
在學校里我得到自由發展。我的自信心日益堅強,直到我十六歲時,我母親從法國
回來,將她睽隔多年的女兒研究了「我懊侮從前小心看護你的傷寒症,」她告訴我,
「我寧願看你死,不願看你活著使你自己處處受痛苦。」
我發現我不會削蘋果。經過艱苦的努力我才學會補襪子。我怕上理發店,怕見客,
怕給裁縫試衣裳。許多人嘗試過教我織絨線,可是沒有一個成功。在一間房裡住了兩年,
問我電鈴在哪兒我還茫然。我天天乘黃包車上醫院去打針,接連三個月,仍然不認識那
條路。總而言之,在現實的社會里,我等於一個廢物。
我母親給我兩年的時間學習適應環境。她教我煮飯;用肥皂粉洗衣;練習行路的姿
勢;看人的眼色;點燈後記得拉上窗簾;照鏡子研究面部神態;如果沒有幽默天才。千
萬別說笑話。
在待人接物的常識方面,我顯露驚人的愚笨。我的兩年計劃是一個失敗的試驗。除
了使我的思想失去均衡外,我母親的沉痛警告沒有給我任何的影響。
生活的藝術,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領略。我懂得怎麼看「七月巧雲」,聽蘇格蘭兵
吹bagpipe①,享受微風中的藤椅,吃鹽水花生,欣賞雨夜的霓虹燈,從雙層公共汽車上
伸出手摘樹巔的綠葉。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可是我一天不
能克服這種咬嚙性的小煩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飽,爬滿了蚤子。
①bagpipe,風笛。
你問的這句話是張愛玲的《天才夢》里的句子,你找找吧~我幫你把原文找來了
B. 張愛玲說過「人生就像一襲華美的袍,裡面爬滿了虱子」原話是什麼
一、原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虱子。
二、意思:
張愛玲的這句話其實暗喻著人生看似美麗,實際包含了無限煩惱,它體現了張愛玲對人生、對生命的理解,看似輝煌的人生,往往暗藏著最最悲涼的底色,華美的袍子人人可見,但虱子唯有自知。
三、作者:
張愛玲(1920.9.30—1995.9.8),中國現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張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一幢沒落貴族府邸。
1944年張愛玲結識胡蘭成與之交往。1973年,張愛玲定居洛杉磯,1995年9月8日,適逢中秋節,張愛玲的房東發現她逝世於加州韋斯特伍德市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動脈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終年75歲,被發現的時候她已經過世一個星期。9月30日,生前好友為她舉行了追悼會,追悼會後,骨灰被撒入太平洋。
C. 一說起旗袍大家都會想到張愛玲的一句話
張愛玲: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虱子。
這是出自張愛玲的《天才夢》。《天才夢》一文為張愛玲18歲時的創作散文,也被她視作自己文學生涯中的"處女作"。 該散文為當年的上海《西風》雜志獲獎徵文,當時的張愛玲尚為香港大學一年級的學生。
D. 張愛玲說:人生是一襲華麗的袍子,裡面爬滿了虱子..什麼意思
原文為「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是說人生看起來光鮮亮麗很美好很風光,但在享受這些美好的同時,不得不忍受各種各樣的煩惱。「虱子」,是我們穿「袍子」的代價。
(4)張愛玲說人生像旗袍擴展閱讀:
這是是張愛玲的《天才夢》里的句子。《天才夢》為張愛玲18歲時的創作散文,也被她視作自己文學生涯中的「處女作」。 該散文為當年的上海《西風》雜志獲獎徵文,當時的張愛玲尚為香港大學一年級的學生。
這句話出現在文章最後,結合上面兩段可以分析出張愛玲的原意:生活里一些無法克服的煩惱,是人生這件「袍子」里的「虱子」。下面給出最後三段原文。
我母親給我兩年的時間學習適應環境。她教我煮飯;用肥皂粉洗衣;練習行路的姿勢;看人的眼色;點燈後記得拉上窗簾;照鏡子研究面部神態;如果沒有幽默天才,千萬別說笑話。
在待人接物的常識方面,我顯露驚人的愚笨。我的兩年計劃是一個失敗的試驗。除了使我的思想失去均衡外,我母親的沉痛警告沒有給我任何的影響。
生活的藝術,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領略。我懂得怎麼看《七月巧雲》,聽蘇格蘭兵吹bagpipe(風笛),享受微風中的藤椅,吃鹽水花生,欣賞雨夜的霓虹燈,從雙層公共汽車上伸 出手摘樹頂的綠葉。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這種咬嚙性的小煩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E. 張愛玲說人生是一件華麗的袍子,上面爬滿虱子.
華美的袍子光鮮亮麗,絢麗奪目,象我們美好而燦爛的人生,但總會有一些讓人感覺反胃惡心的東西,讓我們心裡不舒服。虱子是一種寄生物,也會寄生在人身體上或衣服上,讓人痛癢難耐,這也象極了我們的人生,再美麗的人生,總免不了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和瑕疵,很無奈!
F. 張愛玲旗袍格言
張愛玲說:「衣服是一種言語,隨身帶著一種袖珍戲劇。貼身的環境——那就是衣服,我們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張愛玲非常喜愛旗袍,她有各式各樣的旗袍。織錦緞絲旗袍,傳統且略顯華貴;稀紡旗袍,輕盈而嫵媚;鏤金碎花旗袍,華麗而高雅;黑平緞高領無袖旗袍,凄美哀愁而不失神秘。
她穿旗袍的形象已深深地烙印在傾慕者的記憶里。
她親自為自己設計衣服,在讀書時,就把所得的獎學金,自選衣料設計服裝,連弟弟張子靜問她是不是香港最新樣子,她笑道:「我還嫌這樣子不夠特別呢!」
對於旗袍,張愛玲偏愛鮮明的對照,承重的黑與輕盈的白,清冷與明麗,簡約的現代線條與傳統花紋。
她還獨創了很多穿法,譬如說在旗袍外邊罩件短襖,在旗袍外穿上清裝大襖,引領了一時潮流。
張愛玲喜歡把刺目鮮艷的「花朵」穿上身,她留在世上最出名的那張照片:寒得沁人的深秋,張愛玲穿著無袖旗袍,袖緣還往裡裁減得很深,從這邊的肩胛骨可以看到那邊的肩胛骨,張愛玲把瘦削的旗袍穿到了刻薄。
老照片中的張愛玲,雙手叉腰,頭顱高昂。
眉眼和唇角都極力上揚,含著笑意。雖非十全十美的相貌,卻是傾城之姿。她身形修長,線條流暢如畫,從頸脖到腰身順勢而下,勾勒出一個薄而長的倩影。
身體被包裹在旗袍中,清瘦得幾乎不見,如一縷似有還無的詩魂。
G. 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虱子。」請解釋一下。
人生看似美麗,實際包含了無限煩惱。
H. 張愛玲 人生是一襲華麗的旗袍 爬滿了虱子 出自張愛玲的哪裡的哪一段
出自張愛玲散文《天才夢》,具體請參考以下鏈接:http://..com/question/297493577.html?fr=qrl&cid=218&index=1&fr2=qu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