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雲裳旗袍張幼儀

雲裳旗袍張幼儀

發布時間:2021-09-13 09:05:01

A. 張幼儀的人生有多傳奇

民國詩人徐志摩,也是一位多情才子,一生有三任妻子,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他的原配夫人張幼儀。

「其人線條甚美,雅愛淡妝,沉默寡言,舉止端莊,秀外慧中」,這是時人對於張幼儀的印象。由此可見,張幼儀一個大家閨秀,徐志摩卻認為她是鄉下來的「土包子」,或者在他的眼中,張幼儀和他的婚姻,不過是家族的安排。




現實的殘酷讓張幼儀迅速的成長,使她明白了依靠別人只能得到無盡的失望。她先是到了東吳大學做了德文老師,後擔任女子商務銀行副總裁,使她的管理運營能力得到了大大地提升。抗日戰爭爆發後,張幼儀低價囤積軍用染料,高價賣出,賺了不少錢。自此,張幼儀成為一個成功的女商人。

晚年張幼儀曾這樣回憶到曾經的這段愛情:「我不是有魅力的女人,不像別的女人那樣,我做人嚴肅,因為我是苦過來的。在他的一生中,我才是最愛他的!」

B. 張幼儀,林徽音,陸小曼,各有什麼優缺點

張幼儀是一個裹了小腳的傳統舊社會女人,當她見到思想開放,和徐志摩思想境界能達到一致的林徽音時,她深知自己得不到丈夫真正的愛。於是果斷的同意了徐志摩的離婚請求。因為她是一個愛憎分明的人,她明白強求的感情沒有意義。這一點又超越了傳統舊社會女人。
林徽音是一個有主見,很招桃花的女人。因為她情商,智商都很高,為人也很謙和。所以有才華的男人都愛她。但我認為,因為她不願傷害別人,又不願破壞和別人的情意,所以對於徐志摩,金岳霖,不是很決絕。
陸小曼生性浪漫,交友很廣,卻過著奢侈的生活,徐志摩需要不斷地寫作,來維持陸小曼的生活開銷。把詩人完全累成了一個寫詩賺錢的工具。陸小曼的性格潑辣,曾在和徐志摩大吵以後,詛咒他從飛機上掉下來。結果後來,徐志摩真的遇見了飛機失事……

C. 想了解一下張幼儀其人

1900年生於中國江蘇。
1915年與徐志摩結婚。
1918年生下長子徐積鍇、同年徐志摩前往美國讀書,隔年(1919)徐則轉往英國倫敦。
1920年,張幼儀前往歐洲與丈夫團聚。此時的徐志摩與林徽因墜入情網,並於1921年要求與幼儀離婚。
1922年張幼儀於柏林產下次子,並與徐志摩正式離婚。
1926年返回中國,1927年在東吳大學教授德文。
1928年擔任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副總裁、雲裳服裝公司總經理。
1949年移民香港,1954年與蘇醫師結婚。
1974年蘇醫師去世,幼儀搬往美國與家人團聚。
1988年以88歲高齡逝世於紐約。
「你總是問我,我愛不愛徐志摩。你曉得,我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對這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是告訴我,我為徐志摩做了這么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可是,我沒辦法說什麼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麼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家人叫作愛的話,那我大概愛他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人女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張幼儀
張幼儀,1900年出生在江蘇省寶山縣,祖父為清朝知縣,父親張潤之為當時知名醫生。張幼儀排行兄弟姐妹第八,曾就讀於蘇州師范學校、德國裴斯塔洛齊學院幼師教育專業。1915年嫁給徐志摩,1918年生長子徐積鍇(阿歡),1922年生次子彼得,遂與徐志摩簽字離婚,1925年痛失愛子彼得,遂歸國,1926年開展她上海的事業,在東吳大學教德文、接辦上海女子商業銀行、經營雲裳服裝公司。
當人們都在為徐志摩的浪漫、熱誠、痴心和執著著「摩」時,回看當年,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他對他的原配夫人張幼儀是無情而殘酷的。由於是包辦婚姻,從婚前到婚後,徐志摩是那樣鄙棄張幼儀。第一次見到張的照片時,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棄的口吻說:「鄉下土包子!」婚後徐志摩更從沒有正看張幼儀一眼。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義務之外,對她不理不睬。就連履行婚姻義務這種事,他也只是遵從父母抱孫子的願望罷了。
在英國倫敦、沙士頓,以及後來在德國柏林的那一段生活,徐志摩對待張幼儀並不友好,甚至有些殘酷。兩人在沙士頓住下後,不久張幼儀就懷孕了。此時徐志摩正在追求林徽因,無暇顧及張幼儀,一聽便說:「把孩子打掉。」那年月打胎是危險的,張幼儀說:「我聽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的耶。」徐志摩冷冰冰地說:「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的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徐志摩要馬上離婚,見張幼儀不答應,便一走了之,將張幼儀一人撇在沙士頓。產期臨近,無奈之際,張幼儀給二哥張君勱寫信求救,來到巴黎,後來又去了柏林,生下孩子。徐志摩明知張幼儀的去向,卻沒有理睬。只是在要辦理離婚手續的時候,才找到柏林,逼著她簽下了離婚協議。
產後,張幼儀很快從悲痛中振作起來,入裴斯塔洛齊學院,專攻幼兒教育。回國後辦雲裳公司,主政上海女子儲蓄銀行,均大獲成功。終於從小腳的陰影里走出,成為一個「穿西服」的,令人矚目的新女性。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回國後仍照樣服侍徐志摩的雙親(認作寄女),精心撫育她和徐志摩的兒子。台灣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在她的策劃下編起的,為的是讓後人知道徐志摩的著作。
這些,在張幼儀女士的侄孫女張邦梅小姐,於一九九六年九月在美國出版的英文著作《小腳與西服——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Bound Feet and Western Dress)里,都有詳細的記述。
然而,應該說,徐志摩與張幼儀的這種結果,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舊禮教塑成的。詩人有著他在人性上的缺點,但對張幼儀的殘酷「無情」也並非是絕對的。這是一首徐志摩送給張幼儀女士的詩(作於1922年3月徐和張在德國柏林離婚之後,與《徐志摩、張幼儀離婚通告》同時發表在1922年11月8日的《新浙江-新朋友》),相信看了之後網友們也會同我一樣對詩人的「無情」有另一個層面的了解。
笑解煩惱結
(送幼儀)
這煩惱結,是誰家扭得水尖兒難透?
這千縷萬縷煩惱結是誰家忍心機織?
這結里多少淚痕血跡,應化沉碧!
忠孝節義——咳,忠孝節義謝你維系
四千年史髏不絕,
卻不過把人道靈魂磨成粉屑,
黃海不潮,昆侖嘆息,
四萬萬生靈,心死神滅,中原鬼泣!
咳,忠孝節義!
東方曉,到底明復出,
如今這盤糊塗帳,
如何清結?
莫焦急,萬事在人為,只消耐心共解煩惱結。
雖嚴密,是結,總有絲縷可覓,
莫怨手指兒酸、眼珠兒倦,
可不是抬頭已見,快努力!
如何!畢竟解散,煩惱難結,煩惱苦結。
來,如今放開容顏喜笑,握手相勞;
此去清風白日,自由道風景好。
聽身後一片聲歡,爭道解散了結兒,
消除了煩惱!
張幼儀是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名門望族之女,出身顯赫富貴卻不嬌縱,相夫教子,恪盡婦道。但受西方教育和現代思潮影響的徐志摩對於象張幼儀這樣的一個傳統女性卻很難認同,自她嫁入徐家,從沒有正眼看過她。
徐志摩對她的漠視,源於對封建禮教的厭惡,張幼儀深受舊式中國禮教的束縛,個性沉默堅毅,舉止端莊,料理家務、養育孩子、照顧公婆,打理財務都甚為得力。但是這些優點,在張揚獨立自我的詩人眼裡就是沒有見識,呆板乏味。
在男權社會,女人僅僅是一個點綴,一個裝飾。那些遊走在繁華奢靡,朦朧曖昧的氣息所彌漫的社交場合,艷幟高揚,風情萬種的女子,才能給予他們更為美好的幻想空間。張幼儀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賢妻良母,秀外慧中,她追求的無非是朝朝暮暮的現實生活,江山有信,良人有靠,踏踏實實的和一個男人好好過日子。和這樣的女人在一起,不會有春花秋月的浪漫,不會有眼花繚亂的生活,也不會有你儂我儂的愛情。她不似林徽因高雅不俗,靈氣逼人,也不像陸小曼璀璨艷麗,令人無法自拔。她就是一個平凡的女人,平凡的讓人心酸。
在徐志摩遇到的幾個女人里,最愛他的大概就是張幼儀。她的自立自強贏得了徐志摩的尊重,卻始終無法得到他的愛。可見愛不存在公平。所幸張幼儀晚年終於找到愛情的棲息地,經歷了愛與恨的艱辛,這個平凡的女人總算劃上了一個差強人意的句號。

D. 張幼儀的人物生平

1912年7月,江蘇都督程德全在蘇州創立「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范學校」,12歲的張幼儀在二哥張君勱(嘉森)和四哥張嘉璈的幫助下到該校讀書。該校首任楊達權,重視女子教育,張幼儀在此受到了先進教育。
但三年後,尚未結業的張幼儀就被接回家成親了。替她作媒的正是她的四哥張嘉璈,在當時任浙江都督朱瑞的秘書,在巡視學校時他發現杭州一中有一位才華橫溢的學生,這就是徐志摩。徐家當時已是江南富商,和有著龐大的政治經濟地位的張家聯姻,對徐志摩的父親來說是求之不得的,於是徐父申如定下了二人的婚約。於是15歲的張幼儀就輟學嫁到浙江做了少奶奶。徐志摩的態度:「媒妁之命,受之於父母。」
1918年生長子徐積鍇(阿歡),不久徐志摩就留洋去了,1920年徐志摩收到張君勱的信,被迫不耐煩地把張幼儀接到他身邊,張幼儀回憶當時徐志摩的態度「我斜倚著尾甲板,不耐煩地等著上岸,然後看到徐志摩站在東張西望的人群里。就在這時候,我的心涼了一大截。他穿著一件瘦長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圍了條白絲巾。雖然我從沒看過他穿西裝的樣子。可是我曉得那是他。他的態度我一眼就看得出來,不會搞錯的,因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當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兒表情的人。」此時的徐志摩與林徽因墜入情網,不久徐志摩就提出離婚,已有二個月身孕的張幼儀毅然同意。1922年生次子彼得,遂與徐志摩在柏林簽字離婚。這是中國史上依據《民法》的第一樁西式文明離婚案。簽好離婚協議後,徐志摩跟著她去醫院看了小彼得,「把臉貼在窗玻璃上,看得神魂顛倒」,「他始終沒問我要怎麼養他,他要怎麼活下去。」
離婚後,張幼儀到巴黎投靠二哥張君勱,並隨其去了德國,入裴斯塔洛齊學院攻讀幼兒教育。1925年痛失愛子彼得,1926年夏被八弟張禹九接回上海,不久她又帶長子阿歡去北京讀書,直到張母去世,她攜子回滬。經時張嘉璈已經是中國銀行副總裁,並主持上海各國銀行事務,而徐申如也把海格路125號(華山路范園)送給張幼儀,使她在上海衣食無憂。
張幼儀先是在東吳大學教德語,後來在張嘉璈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與此同時,八弟張禹九與徐志摩等四人在靜安寺路開了一家雲裳服裝公司,張幼儀又出任該公司總經理。這使她的經營能力得到了極大發揮。
1934年,二哥張君勱主持成立了國家社會黨,她又應邀管理該黨財務,一時威風八面。抗戰爆發後她又屯積軍用染料,大發了一筆橫財。
解放前夕,張幼儀赴香港。1953年,張幼儀在香港與鄰居中醫蘇紀之結婚。蘇醫生曾留學日本,在上海行醫,也是離異有子女。婚前,她寫信到美國徵求兒子(大兒子徐積鍇)意見:「因為我是個寡婦,理應聽我兒子的話。」
兒子的回信情真意切:「母孀居守節,逾三十年,生我撫我,鞠我育我……綜母生平,殊少歡愉,母職已盡,母心宜慰,誰慰母氏?誰伴母氏?母如得人,兒請父事。」阿歡在美做的是土木工程師,這封信頗得其父風韻。
時過境遷的張幼儀為這一段沉重生活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來驅趕吸血的蚊子。當蚊子咬傷月亮的時候,主人將扇子撕碎了。」
1967年,張幼儀67歲的時候,曾和蘇醫生一起,到英國康橋、德國柏林故地重遊。她站在當年和徐志摩居住過的小屋外,沒辦法相信自己曾那麼年輕過。第二任丈夫過世後,張幼儀到紐約居住。
在共同生活了18年後,1972年蘇醫生病死,張幼儀赴美,1988年病死於紐約,是與詩人徐志摩有過情感生活的人當中,活得最長的人。

E. 張幼儀去世後,她墓碑上寫了哪4個字,這是對前夫徐志摩最好的嘲諷

張幼儀去世後,她墓碑上寫了4個字,這是對前夫徐志摩最好的嘲諷

民國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一個時代,在新文化和舊文化當中,誕生了許多文人才子,徐志摩就是其中一個,他們這些文人才子接受過新思想的熏陶,對於自由戀愛有著嚮往和追求,而徐志摩的發妻張幼儀同樣也是一個才女。




更為難得的是,徐志摩雖然跟她離婚了,但是她依然幫他照顧父母。而她也以徐父養女的身份成為了整個徐氏家族的掌門人。

後來她輾轉世界各地,幸運這次終於降臨到她身上,她遇到了蘇紀之,兩個人攜手度過了餘生。在死後,張幼儀的墓碑上只寫著,蘇張幼儀,也就表示,張幼儀徹底成為了蘇家人,也離開了對不起她的原配丈夫徐志摩。

F. 被丈夫拋棄離婚後,張幼儀是如何活出精彩人生的

張幼儀(1900年-1988年),1900年出生於江蘇寶山縣,少年時期就讀於江蘇省立女子師范學校,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後因四哥做主,成為徐志摩的妻子。

但徐志摩從心底並不接受她,在生下次子彼得之後,與其離婚。孤獨無助的張幼儀幸好在哥哥的幫助下,努力學習德語。

1927年回國勝任東吳大學教授,教授德語。

1928年擔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和雲裳服裝公司總經理。

後由於戰亂移民香港,1954年與一名蘇姓醫生結婚直至蘇醫生去世,才飛到美國與兒孫團聚。

1988年張幼儀逝世於美國紐約。

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


(晚年張幼儀)

1988年,88歲的張幼儀走完了她一生傳奇的一生。如果說幼年、青年時代的她,經歷了或多或少的遺憾和失敗,那麼中年以後的人生可以用完美來概括。因為中年之後的她最重要的是找到了自我,實現了人生的價值。

即使後來身處高位,對於徐志摩當初的負心背叛,拋棄妻子,也始終沒有任何指責。甚至徐志摩去世,還站出來為他料理後事,贍養父母和資助陸小曼的生活。

不可否認的是,張幼儀的身上有著女子少有的大度和寬容。

G. 民國奇女子張幼儀,她長得真的特別的好看

民國才子徐志摩是中國現代詩壇上屈指可數的大詩人之一,20年代末到30年代盛極一時的「新月派」主將。他的詩,風格歐化,流動著內在的韻律和節奏,情感真摯充沛,有許多名篇傳世。 對於徐志摩,很多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文學巔峰之作《再別康橋》,然後就是他的情感生活了。不可否認,徐志摩是位才子,而且是風流倜儻的才子,風流才子自然少不了紅粉佳人。徐志摩一生,曾有三段情感糾葛,張幼儀是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

張幼儀晚年說過這樣一句話:「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這話叫人聽了會落淚的。一個他辜負了的女人說出這樣話,這個男人在性格上品質上總是有過人之處的。離婚30年後,張幼儀又嫁給了香港醫生蘇紀之,蘇醫生曾留學日本,在上海行醫,也是離異有子女。1967年,張幼儀67歲的時候,曾和蘇醫生一起,到英國康橋、德國柏林故地重遊。後來兩人來到了美國定居,並於1988年病逝,終年88歲。

H. 求教:張幼儀身世,有內行賜教

張幼儀,1900年出生在江蘇省寶山縣,祖父為清朝知縣,父親張潤之為當時知名醫生。張幼儀排行兄弟姐妹第八,曾就讀於蘇州師范學校、德國裴斯塔洛齊學院幼師教育專業。1915年嫁給徐志摩,1918年生長子徐積鍇(阿歡),1922年生次子彼得,遂與徐志摩簽字離婚,1925年痛失愛子彼得,遂歸國,1926年開展她上海的事
業,在東吳大學教德文、接辦上海女子商業銀行、經營雲裳服裝公司。

當人們都在為徐志摩的浪漫、熱誠、痴心和執著著 「摩」時,回看當年,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他對他的原配夫人張幼儀是無情而殘酷的。由於是包辦婚姻,從婚前到婚後,徐志摩是那樣鄙棄張幼儀。第一次見到張的照片時,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棄的口吻說:「鄉下土包子!」婚後徐志摩更從沒有正看張幼儀一眼。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義務之外,對她不理不睬。就連履行婚姻義務這種事,他也只是遵從父母抱孫子的願望罷了。

I. 徐志摩、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的關系

徐志摩與林徽因。林徽因游歷歐洲,在英倫期間,結識了當時正在英國游學的徐志摩。當時徐志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徐志摩被林徽因出眾的才華與美麗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徽因,並不惜與發妻張幼儀離婚。但林徽因經過理智的思索,和父親一起提前回國了,而且是與志摩不辭而別……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詩是這樣寫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芒。"這是徐志摩對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見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這就是世俗所難理解的一種純情。
與張幼儀
1915年,由政界風雲人物張君勵為自己的妹妹張幼儀提親,徐志摩把從未謀面的新娘娶進了門。張幼儀端莊善良,具有中國傳統的婦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賢淑穩重,善操持家務。婚後生了一個兒子,能相夫教子。
與林徽因
徐志摩在倫敦時,聽說著名的書法家兼詩人林長民來了,即上門求教,不意竟因此邂逅林徽因,當即墜入愛河。與林徽因相見之時,徐志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當時,他的妻子張幼儀與孩子都來了倫敦。浪漫的徐志摩即回家告訴張幼儀,准備離婚。張幼儀隨即帶著孩子往德國留學去了。
與陸小曼
徐志摩留學後回到北京,常與朋友王賡相聚。王賡的妻子陸小曼,對徐志摩影響甚大。徐志摩和陸小曼在北京交際場相識相愛。徐志摩與陸小曼在剛結婚的前段日子裡,雖然徐父徐母對陸小曼依然心有不滿,但是兩人也過得浪漫、愜意。只是到了後期,由於陸小曼的病,由於徐申如的拒絕接納,由於鴉片的侵蝕等諸多原因,陸小曼變得越發嬌慵、懶惰、貪玩,渾沒了當初戀愛時的激情,似乎不再是一個有靈性的女人。她每天過午才起床,在洗澡間里摸弄一個小時,然後吃飯。下午作畫、寫信、會客。晚上大半是跳舞、打牌聽戲。徐志摩為了使妻子心喜,就一味遷就她。雖然在口頭上常常婉轉地告誡陸小曼,但效果不大。後來,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出於對陸小曼極度不滿,在經濟上與他們夫婦一刀兩斷。徐志摩要從父親處拿錢是不現實的,因此,他不得不同時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大夏大學三所學校講課,課余還趕寫詩文,以賺取稿費,即便如此仍不夠陸小曼的揮霍。1929年,徐志摩辭了東吳大學、大夏大學的教職,繼續在光華大學執教,1930年秋起又在南京中央大學教書,並兼任中華書局編輯、中英文化基金會委員。上海南京兩地來回跑,1930年秋,即陸小曼29歲那年,徐志摩索性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授,以掙家用,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兩地來回奔波了8次。當時,人均的年薪為五塊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即可掙到幾百大洋,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滿足不了陸小曼在歡場里的無度的花銷。

與雲裳旗袍張幼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冰飛羽絨服是品牌嗎 瀏覽:345
媽媽裝外套時尚 瀏覽:140
重慶市勞保棉衣批發市場 瀏覽:122
胖的人穿什麼衣服褲子好看圖片 瀏覽:534
軍訓制服的領結 瀏覽:836
中國帥氣高中生校服 瀏覽:747
初中學生春秋校服 瀏覽:580
交通部購買制服的文件 瀏覽:959
2020年性感文胸較新批發商 瀏覽:702
嬰幼兒帽子如何打 瀏覽:103
校服優勢對比圖 瀏覽:90
裙子丟了怎麼找回來 瀏覽:872
怎樣保存好帶簽名的校服 瀏覽:335
男生襯衣配什麼褲子和鞋子好看 瀏覽:980
風衣下面開啟需要拆開嗎 瀏覽:524
護士制服高跟 瀏覽:184
襯衫扣子被撐開露內衣妙招 瀏覽:290
改良旗袍連衣兩件套裙夏裝 瀏覽:129
什麼布料的風衣不容易起球 瀏覽:473
鐵路機械師工裝制服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