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旗袍起源與哪個民族
滿族。
旗袍改自滿族婦女服裝(旗服)。不同於沿襲了4000多年的漢服服制,清朝三百餘年的中國女裝以旗服為主流。
而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中國婦女開始領悟到「曲線美」,對旗袍不斷改進,推陳出新,力求把自己優美的身材曲線表現出來。但這並非一帆風順,於是中西文化沖突的「拉鋸戰」,便被縫在旗袍上。
(1)旗袍有山證嗎擴展閱讀:
論及旗袍風尚的起始時間,通常認為在20世紀民國時期,鄭逸梅先生即稱 「原來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國後始御之」。至於具體的年份,以往的研究相對比較含糊。周錫保先生和張愛玲女士均以為旗袍的流行在1921年以後,周氏還以1923年的畫報等資料推斷,所謂旗袍在其時的上海數十人中不過一二。
事實上,以當時上海的新聞界對社會現象敏感程度,一種新式樣的風行必然會引起廣泛的關注,但是在1925年5月以前的如《申報》等報紙上很難查到有關於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資料為旗袍在1925年的出現提供了佐證。在作為舊帝都的北京,也有記載表明旗袍時尚始於1925年。
Ⅱ 旗袍分山正嗎
。這個當然分山和正了,一般淘寶上有很多旗袍都是假貨,接你還是去那種專門賣旗袍的實體店去看看吧。
Ⅲ 旗袍是正裝嗎
什麼樣的都有,有禮服款正裝的,像奧運禮儀小姐那種。也有平時可以上街穿的啊,短旗袍,當裙子穿。
Ⅳ 怎麼分辨漢服山正
漢服是沒有山和正之分的,所謂的山和正只是一群自帶高帽子的網友炒起來的,裡面不缺乏大店的炒作。
經常有人說什麼支持版權原創正品,花紋原創。事實上就是在我國版權法裡面只有一個《服裝版權》這個版權只是針對服裝版型,服裝版型例如:齊胸襦裙、齊腰襦裙、馬面、一片式裙子,兩片式裙子。
想想誰去把這些服裝的版型申請了專利的?要是有一家店申請了,那麼全網其他店全部都是山!
另外說明一下,說綉花原創的。在中國專利裡面,服裝綉花是申請不了專利的。也就是誰能復制誰就可以用。
而且在服裝設計裡面,現在基本很多漢服款式都是差不多的,不同的就在於面料,綉花,還有做工。而且做服裝設計不是把差不多款式樣式的衣服,改了幾個綉花和面料就叫原創設計了,這種根本算不上原創設計。原創設計意思是「畫出以前沒有過的樣式,而且無雷同」
這種頂多算是風格模仿,法律意義上品牌不一樣你想告他都告不了,所以服裝行業裡面上法庭侵權案很少。法律上文學類的侵權管得非常嚴格,有風格類似的都算侵權,但是文學類和服裝生活類是不通用的,很多人喜歡把文學類的規則放到服裝生活類來恐嚇很多不懂的人。
而且我也給大家科普一下,經常一些所謂的正店等工期的。
可能事實就是:這個店小一個月出貨量不多,弄了一個新的系列出來,但是不知道效率怎麼樣,所以只能先賣,賣夠了一定的數量在去工廠裡面下訂單。因為在工廠裡面下訂單是需要數量的,大工廠至少500+,小作坊也至少100,別問我為什麼知道,因為在服裝批發裡面做了3年,經常跟工廠打交道。那些賣一次就沒了款式的,可能就是銷量不好,不做下一次了。不然作為商家,好賣還賺錢,不做是傻子。
另外在跟大家另外說明一下,漢服常用的聚酯纖維面料,批發布一般5塊錢左右一平,具體看質量,最貴不過8塊錢一平。做一件常規的6米擺齊胸襦裙,一般也就8-10米布最多。加上加工費和損耗包裝綉花什麼的。出廠成本價最高100元。但是售價200元都算是良心白菜店了,要是掛個品牌店什麼的賣300-400也是常規操作。
奉勸入坑的小夥伴們,買漢服主要就是看性價比了,然後面料做工,綉工就不用看了,都是機器秀的,幾百元的漢服全部都一個鳥樣。上千的漢服綉工才會不一樣。
而且經常買到大廠的漢服做工很差的,其實就是偷工減料,一萬針的綉花七千針秀完肯定是摸起來不一樣的,但是拍的圖是不會有差別。浙江那邊秀花機子,市場價:0.5元-0.8元,一萬針。就比如漢尚蓮華龍母這套漢服,估計就是60-80萬針左右.綉花只包工不包料,可能買線還會加個幾分錢一萬針這樣子。
而且再這里問大家一個問題:有誰見過設計旗袍的有版權?
Ⅳ 穿旗袍有什麼禁忌
目前沒有聽說過穿旗袍有什麼禁忌呀。
Ⅵ 旗袍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一,目前旗袍還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申報並未成功。
二,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1,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2,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
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
(一)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
(二)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
(三)傳統技藝、醫葯和歷法;
(四)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
(五)傳統體育和游藝;
(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實物和場所,凡屬文物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
Ⅶ 關於旗袍有哪些小常識
旗袍是凸顯身材的衣物,但並不是非得標准身材才能穿好,不同的體形有自己的特點,只要注意一些細則,旗袍一樣可以穿得雍容華貴。
脖子短粗的人應選無領形的旗袍。如果領形開得略深,既可以避免立領妨礙脖子的活動,又可以引長臉形。
脖子細長的人旗袍的美很多時候就能表現在領上,細長的脖子正好用立領來美化。又顯得領子的美,兩者相得益彰。
身材嬌小的人可選開長襟的形式,中間一道豎的線條。給人在視覺上以修長感。
身材略胖的人可選上身貼身突出線條,下身略加寬松形似長裙的款式,既有民族的風采,又有西方禮服的風度。
Ⅷ 旗袍襟形之間的區別
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形、窄袖形、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圓襟旗袍禮服——襟處線條圓順流暢,直襟旗袍禮服——身材豐滿、圓臉型的女性適合這一款式,,可使身材顯得修長,方襟旗袍禮服——將襟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適合不同臉形穿著,琵琶襟旗袍禮服——此外還有雙圓襟旗袍、雙開襟旗袍等款式.
Ⅸ 成立旗袍協會需要什麼手續
成立旗袍協會需要登記申請書、業務主管單位的批准文件、發起人和擬任負責人的基本情況、身份證明等材料,去民政部門辦理登記。
根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第十一條 申請登記社會團體,發起人應當向登記管理機關提交下列文件:
(一) 登記申請書;
(二) 業務主管單位的批准文件;
(三) 驗資報告、場所使用權證明;
(四) 發起人和擬任負責人的基本情況、身份證明;
(五) 章程草案。
(9)旗袍有山證嗎擴展閱讀: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第十六條 登記管理機關應當自收到完成籌備工作的社會團體的登記申請書及有關文件之日起30日內完成審查工作。對沒有本條例第十三條所列情形,且籌備工作符合要求、章程內容完備的社會團體,准予登記,發給《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登記事項包括:
(一) 名稱;
(二) 住所;
(三) 宗旨、業務范圍和活動地域;
(四)法定代表人;
(五) 活動資金;
(六) 業務主管單位。
對不予登記的,應當將不予登記的決定通知申請人。
Ⅹ 中國旗袍會是個什麼組織,民政部公布的是個山寨組織為什麼不取締。
這就是非法組織。如果是合法組織,需要經民政部門登記。其目的無非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