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贊旗袍七律詩

贊旗袍七律詩

發布時間:2021-07-30 17:20:40

㈠ 古代贊美女人的七律絕句

簡單點說:七律,即:七言律詩,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而絕句只有四句。
詳細:
律詩
(包括:五言律詩,七言律詩。)
律詩是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如果僅6句,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超過8句
,即10句以上的
,則稱排律或長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詩,每2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每首的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排律除首末兩聯不對外,中間各聯必須上下句對偶。小律對偶要求較寬。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限平聲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詩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有「仄起」與「平起」兩式。另外,律詩的格律要求也適用於絕句。
唐代律詩在定型化過程中和定型後,都存在變例,有些律詩不完全按照格式寫作,如崔顥的《黃鶴樓》,即前半首為古體格調,後半首才合律。律詩的這種變化被稱為拗體

絕句
中國詩體。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它源於漢及魏晉南北朝歌謠。「絕句」這一名稱大約起於南朝。梁
、陳時,已較普遍地用絕句泛指四句短詩,其押韻平仄都較自由,或稱古絕句。唐以後盛行近體絕句,格律同於八句律詩中的前、後或中間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詩集中把絕句歸於律詩。後來也有學者認為絕句是截於律詩之半而成。絕句靈活輕便,適於表現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廣為詩人所採用,創作之繁榮超過其他各體詩。宋代洪邁曾輯錄唐人絕句萬首,約占現存唐詩總數1/5。除李白、王昌齡、杜牧、李商隱以絕句擅長外,還有不少千古名篇,並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另外,唐人絕句大都配樂歌唱,如王維《渭城曲》、李白《清平調》、劉禹錫和白居易的《竹枝詞》、《楊柳枝》等,所以,絕句也被人視作唐人樂府。

㈡ 贊攝影愛好七律詩

一、攝影吟詩忙裡曲

嗜好吟詩停不下,痴迷攝影巧搜羅。

眠時細想新風貌,飯點精雕舊嶺坡。

莫道疲勞常惦記, 非崇庸懶總斟酌。

充實自己憂煩少,描繪春秋雅趣多。

㈢ 女朋友穿上紅大衣顯漂亮,用七律詩句贊美

女友不怕紅衣長,
十全十美小綿羊。
傾華一次美一望,
永生今世終不忘。
冬去春來小模樣,
富貴將是一頭望。
攬在懷里豆腐像,
心花怒放把歌唱。

㈣ 贊女人百媚嬌態七律詩詞

蓮足輕點風荷徑,玉波環里百媚生。
不知何處年華少,可堪青絲一拂撩。

原創 求採納~ 求追分

㈤ 贊美女人舞姿優美的七律詩是什麼

1、鳳髻蟠空,裊娜腰肢溫更柔。輕移蓮步,漢宮飛燕舊風流。謾催鼉鼓品梁州,鷓鴣飛起春羅袖。錦纏頭,劉郎錯認風前柳。——元 白樸《駐馬聽·舞》

白話譯文:鳳凰形發髻盤成空花,裊娜腰肢溫潤輕柔。轉移變換蓮步,像漢宮趙飛燕那般美艷風流。黿鼓疾響演奏《梁州》舞曲,隨舞曲翻飛綉著鷓鴣的春羅衣袖。送上錦緞纏頭,情郎哥錯認成風前的春柳。

2、英英妙舞腰肢軟。章台柳、昭陽燕。錦衣冠蓋,綺堂筵會,是處千金爭選。顧香砌、絲管初調,倚輕風、佩環微顫。——宋 柳永《柳腰輕·英英妙舞腰肢軟》

白話譯文:英英的舞姿真是美妙,就像章台柳之裊娜,似昭陽飛燕之輕柔。多少有錢有勢的人,富貴人家的筵會上,都爭著以千金之價選她去作陪。只見她回頭看了看,音樂開始飄揚,她隨之翩翩起舞,似楊柳扶風,身上的佩環也隨著舞蹈微微顫動。

3、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唐 白居易《長恨歌》

白話譯文:輕歌曼舞多合拍,管弦旋律盡傳神,君王終日觀看,卻百看不厭。

4、美人舞如蓮花旋,世人有眼應未見。高堂滿地紅氍毹,試舞一曲天下無。此曲胡人傳入漢,諸客見之驚且嘆。——唐 岑參《田使君美人舞如蓮花北鋋歌》

白話譯文:美人們旋轉舞動時如蓮花開放,世上長眼睛的人都應該沒有見過。高大的廳堂中,地上鋪滿了紅地毯,舞者試著踏著節拍舞蹈了一曲。這曲舞是從胡人中流傳入中原地區的,大家見了十分驚奇而且贊嘆不已。

5、胡旋女,胡旋女。心應弦,手應鼓。弦鼓一聲雙袖舉。回雪飄颻轉蓬舞。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人間物類無可比,奔車輪緩旋風遲。曲終再拜謝天子,天子為之微啟齒。——唐 白居易《胡旋女》

白話譯文:跳胡旋舞的舞女,心隨著曲調的旋律,手隨著鼓點舞動。鼓樂聲中舞動雙袖,象雪花空中飄搖,象蓬草迎風飛舞,連飛奔的車輪都覺得比她緩慢,連急速的旋風也遜色了,左旋右轉不知疲倦,千圈萬周還在轉個不停。世上萬物都無可比擬,她的旋轉比飛轉的車輪和疾風還要快。一曲終了拜謝天子,天子開口褒獎。

㈥ 描寫女人舞姿優美的七律詩

描寫舞姿優美的古詩

《玉女舞霓裳》——唐李太玄舞勢隨風散復收,歌聲似磬韻還幽。千回赴節填詞處,嬌眼如波入鬢流。


《曹十九舞綠鈿》——唐元稹急管清弄頻,舞衣才攬結。含情獨搖手,雙袖參差列。騕褭柳牽絲,炫轉風回雪。凝眄嬌不移,往往度繁節。

《長沙九日登東樓觀舞》——唐李群玉其一:南國有佳人,輕盈綠腰舞。華筵九秋暮,飛袂拂雲雨。翩如蘭苕翠,婉如游龍舉。越艷罷前溪,吳姬停白紵。其二:慢態不能窮,繁姿曲向終。低回蓮破浪,凌亂雪縈風。墜珥時流盻,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飛去逐驚鴻。

《陳後庭舞》——唐孫元晏嬿婉回風態若飛,麗華翹袖玉為姿。後庭一曲從教舞,舞破江山君未知。

《歌舞》——唐李商隱遏雲歌響清,回雪舞腰輕。只要君流眄,君傾國自傾。

《和詠舞詩》——南北朝庾信洞房花燭明。燕余雙舞輕。頓履隨疎節。低鬟逐上聲。步轉行初進。衫飄曲未成。鸞回鏡欲滿。鶴顧市應傾。已曾天上學。詎是世中生。

㈦ 鮮花贊美七律詩一首

山悔頌
萬木凋歇你放花,
挺立不畏狂風壓。
驅寒逐雪報春訊,
盪盡夜霧迎朝霞。
喜同灌叢扎荒野,
愛伴寒松登險崖。
逆境難移平生願,
樹小枝曲形高大。
晨鳥鳴春枝上香,東風又把影來藏。
紅霞滿樹天邊掛,織錦盈簾堂上妝。
路畔桃花施粉面,湖邊楊柳倚籬牆。
怡人如入凡塵外,豈管春秋短與長。

桃妍三月粉春光,鶯語輕飛小院牆。
紅影疾書如夢令,疏籬圍住滿庭芳。
但將婀娜融風里,更讓溫柔織水旁。
縱使飄零心不悔,成泥猶自散清香。

才向東君借杏香,江南已是粉輕揚。
半城紅雨清風卷,千里疏雲淡水藏。
岸柳閑垂鉤影旭,鴨鵝嬉鬧逐霞光。
更傾亭榭春華韻,得意桃花綻水鄉。

欣欣紅萼落人前,浩浩東風彈水弦。
捲起春魂何處去,暗收蝶韻滿懷翩。
彌香引誘山頭月,影淡糾纏柳上煙。
但看花中詩酒客,盡分春色勝雲仙。

白鷺斜飛晚晴里,輕煙裊裊繞桃鄉。
垂簾暮靄青山隱,抱月江波帆影揚。
倚岸聽濤搜粉韻,臨風看柳築花牆。
世人長嘆西陽晚,未覺其中雅與香。

㈧ 描述穿旗袍美女的詩句

  1. 錦袍素雅身段嬌,春風拂柳展妖嬈。舞步輕盈驚四座,醉眼周郎矚小喬。

  2. 錦袍華貴淑女嬌,玲瓏曲折現苗條。媚態橫生銷魂處,飄然漫步飛燕騷。

  3. 錦袍炫麗儀態嬌,圓臀玉腿細柔腰。痴迷竟日旗服美,飽覽娥眉樂陶陶。

  4. 柳風中擺,新荷雨中搖。亭亭長玉頸,款款小蠻腰。乍現玲瓏態,憑添嫵媚嬌。從來民國范,大美數旗袍。芊芊淑女,婀娜旗袍著身,曼妙多姿,笑顏如花綻,玉音婉轉流,皎皎兮似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回風之流雪。

  5. 夢回邂逅,終難忘。天下華服,不相識,又何妨


(8)贊旗袍七律詩擴展閱讀: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旗袍歷經百年的演進,隨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的變化,演繹出多姿多彩的樣式,讓人目不暇接。20世紀30、40年代旗袍發展的黃金時代,樣式變化多且非常豐富。旗袍的襟、領、袖、裙擺等部位風格別樣:襟有圓襟、方襟、長襟等;領有上海領、元寶領、低領等;袖子有長袖、短袖,有挽大袖、套花袖,還有喇叭形的倒大袖,在袖口鑲、綉、滾、盪各種紋樣,十分別致;裙擺除了長短變化,還增加了魚尾形、波浪形等裙擺款式。

㈨ 請高手寫一首七言律詩,贊美我喜歡的一個女人,詩中最好體現出她的美麗溫柔,(她來自山東濰坊,我想

贊濰坊少女
七律
心儀端莊畫中仙,
風擺楊柳秀溫婉,
儀態優雅品格好,
娟秀柔和比牡丹;
魯鄉淑媛清純綻,
傾慕痴痴心一片,
娶妻若卿了無憾,
持家有方內助賢。

(原 創)

與贊旗袍七律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灰色襯衫配什麼色衣 瀏覽:939
羚羊女裝摩托車 瀏覽:781
持家小馬甲是什麼 瀏覽:209
看帽子顏色智力題題目 瀏覽:888
牛仔襯衫配什麼下衣 瀏覽:219
美女穿紅色旗袍高跟鞋圖片 瀏覽:896
校服小白領子的設計的優點 瀏覽:512
旗袍絲襪女死亡 瀏覽:982
關於校服心得體會 瀏覽:494
創印象童裝大概什麼價位 瀏覽:208
西安市校服設計大賽 瀏覽:740
洗羽絨服的洗衣粉沫沖不盡怎麼辦 瀏覽:642
加絨棉襯衫女款 瀏覽:550
黑色褲子熨焦了怎麼辦 瀏覽:750
這里都童裝是如何生產的 瀏覽:613
旗袍作為中國服飾的代表 瀏覽:201
怎麼下載睡衣小英雄游戲 瀏覽:364
風衣後面腰帶怎麼系女 瀏覽:58
女生穿褲子前面有條縫叫什麼 瀏覽:534
男士牛仔褲有沒有提臀的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