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磁卡與磁鐵之間作怎樣的保護才能使磁卡免於消磁
消磁跟絕源是兩回事,每有什麼好辦法,只有遠離磁鐵,我也有此經歷,還是換個包最穩妥!
Ⅱ 如何使存摺銀行卡避免消磁,防磁卡套有效果嗎
十年前或許還存在消磁一說,因為當時很多磁條材質是Lo-Co,看起來是褐黃色的,這種磁條很容易被外部帶磁物體消磁,比如喇叭耳機房門撞角。但是現在新發行的卡絕大多數都是Hi-Co材質,外觀是亞光黑色或深褐色,它可以被強磁場消磁,比如工程級稀土磁鐵。恐怕家庭或辦公環境里你還找不到這么強的帶磁物體。
所以說不用過分擔心磁卡被消磁。
但卡片材質本身還是塑料層壓製成的,怕熱怕彎折。另外不要讓磁卡接近工作中的電磁爐。
防磁卡套雖然不能隔絕外界磁場,但是對保護磁卡是有很大幫助的。
磁卡失效的大多數情況是因為磁條兩端剛好位於磁卡的一角,很容易磨損,導致刷卡設備讀不到完整的握手信息而無法識別全部內容。有了保護套,能減輕磨損,磁條就不容易有物理損傷。不同於螺旋記錄的光碟,磁條是直線記錄的,微觀上看起來像是商品的條形碼,水平方向的輕微劃痕不影響使用。但它特別害怕垂直方向的劃痕,那會造成讀取設備接觸不良,影響數據解析。磨損的磁卡就是在磁條的兩端出現了垂直劃痕,會有數據丟失,完全不能識別磁卡。這就是俗稱的「消磁」。
因此保護套還是有用的。
小竅門:如果刷卡經常失敗,你可以提醒收銀員倒著刷,磁條的前後兩端都有握手數據,POS機能識別倒著刷的卡(卡的面向不變,刷卡順序顛倒而已)。
本人曾經是該領域的技術員,略知一二。
Ⅲ 銀行卡套真的有保護磁卡的作用嗎
它至多可以保護它不被磨損,實際上保護不了什麼作為!
Ⅳ 如何做到磁鐵不讓銀行卡等磁條卡消磁又能保證它對鐵製品的磁性
所有的磁卡在接觸到強磁性材料的時候,都會失磁;銀行卡已經在研製IC卡的,卡內內置晶元,對磁場,電場不會敏感,相信不久就會有這樣的卡使用,就不用擔心失磁了;
孕婦裝是不會防止磁卡失磁或退磁的;
市場上已經有防失磁的小包,是用軟磁性材料拉絲,而後紡織而成的。
如果你自己可以自製的話,可以用0.5mm的鍍鋅鐵皮做一個小盒子,可以隨身攜帶那種的,專用來放置磁卡,磁卡就不會失磁了。
Ⅳ 對於磁卡的保管大家有什麼經驗教訓么
在銀行儲蓄窗口營業工作中,常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儲戶剛開辦沒幾天的銀行卡,外表完好如新,並沒有折疊劃傷的痕跡,卻被告知無法使用,上機試驗結果為脫磁,只能作廢卡處理。儲戶因為取款不成功,需要補辦換卡手續,浪費了時間和精力,還責怪銀行卡本身有質量問題,對銀行部門意見很大。
那麼,好好的一張銀行卡怎麼會脫磁作廢呢?其實,銀行卡的質量沒有問題。銀行卡只要不人為或意外折疊劃傷,避免高溫,完全可以使用多年。但銀行卡對磁性物品非常敏感,卡上有一條深棕色的含磁量很高的塗層,上面通過專門設備刻錄著數碼信息,這個至關重要的磁性塗層,遇到磁性引力時,就會發生物理變化,出現消磁或脫磁現象,只要有輕微的影響,原塗層上刻錄的數碼信息就會被破壞,使用戶持銀行卡在櫃員機上取款或消費刷卡時,無法讓電腦解讀卡上個人儲蓄信息,使卡失去了效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磁性引力的用品很多,如常見的手機外套,其防盜防滑按鈕就是用磁鐵片做成的,有的女士愛把銀行卡和帶套的手機一起放入提包,有的男士圖方便愛把銀行卡放在手機套中,這樣做都會使銀行卡磁化。除了手機套之外,有一些隨身攜帶的東西如耳機、復讀機、收音機等都不同程度帶有磁性,有不少種類的工藝品和玩具中也含有磁性零件,還有帶磁性紐扣的衣服等等。當人們攜帶銀行卡時,這些都是需要注意防範的對象。另外有關試驗結果顯示,銀行卡與化纖衣服的長期摩擦及工作場所靜電場較強或周邊環境臨時產生強磁場等情況對卡上的磁性塗層也有損傷。銀行卡的磁性塗層被破壞,是人們肉眼所看不到的,所以銀行卡的持有人要具備防磁化的意識,保護銀行卡不受磁化。
Ⅵ 什麼能隔離磁卡磁場
磁場的存在是不用載體的,因此不能簡單的用一種什麼材料來隔離.
根據磁場的特性,可以通過金屬罩來進行磁屏蔽,但是這種方法用起來不方便,無法解決你用卡的難題
Ⅶ 為什麼磁卡會消磁怎麼才能保護好卡呢
磁卡會消磁,是由於受一個較強的外部磁場的影響,在一個已經寫好的磁條中,用來記錄信息的磁疇的磁化取向發生了變化。原來有的向上,有的向下,現在則全部指向了外部磁場的方向,已經寫入的信息於是就被破壞掉。生活中存在的這種較強的外部磁場主要是一些磁體,如磁鐵等。所以,當我們用一塊普通磁鐵去接觸磁卡的磁條時,磁卡一般會被消磁。
避免磁卡被消磁的方法:
最好不要把卡和磁鐵或有磁性的東西放在一起,女士提包的磁性暗扣、部分醫學檢查設備如核磁共振儀也會造成銀行卡的磁化;
也不要和金屬放在一起,如鑰匙(尤其是防盜門鑰匙);
不要跟手機、電腦、電視、微波爐、收音機、冰箱等有強磁場效應的電子產品放一起;
買個專門的卡套,加上卡套;
避免磁條的物理損傷,因保管或使用不慎,磁條卡受外力作用而使卡上的磁條信息丟失。諸如受壓、被折、劃傷、弄臟等。
Ⅷ 磁卡的保護
讀磁失誤的主要原因
1. 如磁條因意外擦除磁條信息,在交易時可能無法被POS或ATM讀出磁條信息,這時,卡片帳戶資料必需採用鍵式輸入,甚至取消交易。將近三分之二的讀磁失誤是由於意外擦除磁條信息(掉磁)所致,通常有以下幾種:
將磁條卡放於磁鐵或有較強磁場效應的家用電器附近,以致卡內磁性介質受磁場作用而失效。
磁條卡在錢包或皮夾里的位置太貼近磁性包扣,卡上的磁性介質被消磁受破壞。
因保管或使用不慎,磁條卡受外力作用而使卡上的磁條信息丟失。諸如受壓、被折、劃傷、弄臟等。
無意將兩張磁卡背對背放置在一起,其磁性介質相互磨擦、碰撞,故而遭受破壞。
2. 讀磁失敗的另一個原因是終端讀磁頭維護較差此問題較易解決,發卡行只需採用簡易終端清潔儀即可。這種清潔儀帶有卡片清潔器,不時環繞終端去除表面的絨毛及灰塵。妥善的保養終端磁頭,可以提高終端讀卡能力,使讀卡失誤率 降低30%。
3. 特約商戶的收銀員的操作不當,及POS讀磁頭故障,也會引起讀磁失敗。
寫磁失誤的原因
寫磁設備的調試不當
重新寫磁時,未完全擦除原有磁條信息
磁卡在運輸、儲存過程的處理不當,引起寫磁失誤
值得提出的是,早期出廠的一些打卡設備或個別廠家生產的打卡設備,在沒有調整的情況下,對不同厚度的卡片進行寫磁時,也可能會引起不同程度的寫磁失誤。此時,打卡機的維修人員調整打卡機的有關參數,即可以減小寫磁失誤率。磁卡一旦出現掉磁現象,會給持卡人帶來許多麻煩。因此,為防止磁條掉磁,持卡人在磁卡的使用及保管中,應注意保護好磁條,小心存放,避免折壓,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磁條掉磁的解決方案--高密磁條(Hi-Co magnetic stripe)
由於磁條掉磁引起的讀磁失誤,常會導致交易的取消及持卡人的不滿,而持失效卡片者可能向發卡行提出要求換卡,但更可能只是簡單地停止使用該卡。所以磁條性能的好壞,不僅影響到持卡人及發卡商之間的彼此利益,還涉及到客戶服務及獲取利潤的問題 。
VISA組織的行動
VISA組織在97年印度尼西亞巴里島制卡商座談會中提出,從1998年7月1日起,所有發行的卡片需逐步轉換為高密磁條卡,高密磁條從1996年-2003年的轉換情況。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VISA國際組織為降低卡片讀磁失誤率及加強客戶服務,決定從1999年1月1日起,只要是該地區內發行的VISA卡均採用高磁場方式寫磁。以此方式輸入的磁條信息不被普通磁場所擦除,且抗消磁力為原來的六倍。
現在,高密磁條在美國發卡總量的比例為:46%的發卡商已開始訂購高密磁條卡;32%的卡片已於1997年轉換為高密磁條卡;22%的卡片尚未決定是否採用高密磁條。
MasterCard組織的行動
MasterCard國際組織對磁條掉磁問題的解決方案是,2002年12月前將流通中的萬事達卡轉換為高密磁條。(磁場密度為2700-3200奧斯特)。據萬事達會員銀行報導,部分同時使用高密磁條同低密磁條的銀行,高密磁條的比例為70%,其卡片讀、寫失誤率則已下降了一半。甚至有些已採用高密磁條的銀行報導高密磁條的讀、寫失誤率低於0.2%。下表為一家萬事達卡會員銀行所提供一組數據,顯示了採用高密磁條後所取得的顯著效果。
年度 總讀、寫磁失誤率 磁軌失誤 高密磁條卡比例
1993 17.8% 無統計數據 0%
1994 18.0% 3.60% 0%
1995 8.4% 3.20% 40%
1996 6.4% 1.80% 70%
綜上所述,高密磁條的優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降低交易點上的讀卡失誤率
2) 延長卡片使用壽命及卡片有效期
3) 減少換卡及拒收卡的費用
磁條的顏色與性能
磁條製造商可根據市場需求供應多種顏色的磁條,如金、銀、紅、綠、藍、褐、黑等。磁條呈現不同顏色的原因是,在標准磁條的保護層塗上所需顏色造成的。目前,符合標準的讀磁、寫磁設備可以對不同顏色的磁條進行讀磁、寫磁,因此磁條顏色並不影響正常讀磁、寫磁。通常低密磁條的顏色為褐色,高密磁條的顏色為黑色,以方便使用者(包括制卡商和發卡商)在生產、貯存等過程中從顏色上區分低密和高密磁條。
磁條能否正常進行讀磁、寫磁主要與電磁性能有密切關系,包括飽和曲線斜率、信號幅度、分辯率、冒脈沖及可抹除性。 磁條由3個磁軌組成:字母數字磁軌--第1磁軌;數字磁軌--第2磁軌;讀寫磁軌--------第3磁軌,其質量好壞的標志主要是由信號幅度、冒脈沖及可抹除性組成,按照國家和國際標准,衡量信號幅度、冒脈沖及可抹除性的指標是一個相對比值的數據。
(1)信號幅度:分為平均信號幅度和單個信號幅度。平均信號幅度表示在普通的磁卡讀寫機具上,當以一定的記錄電流在卡上寫信息時,當幅度偏低未達到標准規定時,就會出現應該寫上信息的位置並沒有寫上信息,造成數據丟失,對磁卡的可靠性影響較大;單個信號輻度表示當卡上的磁條受到污染或劃傷造成磁性介質脫落,因而導致信息記錄失敗。
(2)冒脈沖:表示磁條本身的靜態磁性能未達到要求(磁層表面粗糙及磁層薄等)或讀卡機具對雜訊的靈敏度較高時,原來在磁條沒有記錄信息的地方卻讀出了信息。
(3)可抹除性:表示當做刷卡動作時,應被刪除信息的位置,信息並未被刪除。
如果磁條信號輻度達不到標准,則可能無法正常讀磁、寫磁,影響磁卡的可靠性,而磁條冒脈沖及可抹除性達不到標准,可能使用戶無法正常使用磁卡。
磁條的標准與矯頑磁力
低密磁條依據的國際最新版本標準是ISO/IEC 7811/2 1995,國家標準是GB/T 15120.2-94(等同於國際標准ISO7811/2-1985中的《識別卡 記錄技術 第2部分:磁條》)。高密磁條依據的國際標準是ISO/IEC 7811-6 1995。
雖然低密磁條的矯頑磁力(以奧斯特為度量單位)范圍在250~700奧斯特就可滿足ISO7811/2及國家標準的要求,但是全世界使用低密磁條的銀行卡或票據磁帶絕大多數都採用290~340奧斯特的,而且它已成為行業慣用標准;范圍在500~700奧斯特的磁條,特別是650奧斯特的磁條主要在日本應用。客戶如選擇非行業慣用標準的磁條,則可能會引起寫磁設備不兼容或需要調整等問題,例如,銀行或其它機構的寫磁設備在對500~700奧斯特的低密磁條寫磁時,如果打卡設備(如DC7000等)可對高密磁條進行寫磁,則兼容;反之則不兼容或需進行調整。但在讀磁方面,500~700奧斯特磁條可與現有讀磁設備兼容。
高密磁條的矯頑磁力范圍在2500~4000奧斯特也符合ISO/IEC 7811-6的標准。使用高密磁條的銀行卡大多採用2750奧斯特的磁條,而4000奧斯特的高密磁條主要應用在門禁及識別系統。從理論上講,磁條矯頑磁力越高,其抵抗意外擦磁能力就越強,就更值得選擇使用,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還需結合其它因素來綜合考慮。例如,高密磁條有4000奧斯特,甚至還有高於4000奧斯特的,但是ISO/IEC、VISA、Master-Card等國際信用卡組織卻一致認為,銀行卡選用2750奧斯特的高密磁條最為適宜。根據充足的測試結果表明,2750奧斯特的磁條即足以防止意處擦磁,又比較容易讀寫,它與4000奧斯特的高密磁條相比,在使用過程中更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及穩定性等多方面優勢。相反,4000奧斯特的高密磁條則可能會引起寫磁困難及產生過大的雜訊影響其安全性或引起讀磁失誤。
Ⅸ 現在很多老銀行卡帶磁,如何避免磁卡消磁
首先一定不可以彎曲磁卡,並防止尖銳物體磨損、擦傷或扭曲磁條。幾張磁卡相互摩擦。盡管磁卡不能消磁,但這樣做會損壞磁條區域,卡將不再使用。因此,最好將磁卡放在特殊的卡袋或保護盒中。其次就是讓你的銀行卡遠離一些電子設備,還有一些鐵製品所打造的東西,就比如說是:錢包、玩偶性鐵棍,鐵卡片等等。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一些小的常識,想必我們應該也都是知道的。在關於銀行卡的問題上,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只要我們的銀行卡不丟,那磁條的磨損率還是很小的。